|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部分首先指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本课设计,意在促进学生对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开发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依托学生熟悉的几何形体,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创意,进而将创意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已经有能力认识立体的几何形体,再加上学生对素描的学习很感兴趣,本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造型表现能力非常有必要。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针对本课的内容,采取循序渐进的模式,由一个几何形体的变形视频导入课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继而识别简单的几何形体,再将几何形体进行简单的联想,欣赏课本学生作品并分析其联想的步骤和方法,拓展欣赏大师作品感受其另类的创作魅力,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创作,教师讲评。在课件中展示生活中大量相关物体入手,使学生感受到几何形体的联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几何形体的联想方法,最后通过视频再次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反思:
1、在讲解几何的联想方法的过程中,课堂示范不够,没有通过示范绘制出相关物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课堂小结和学生作业自评、互评结合在一起,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又借教师点评的机会,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
3、课堂提问针对全体学生的提问较多,可以点名让学生起立进行问题的回答,多给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机会。
4、作业展评阶段,尽可能给更多学生展示作业的机会,让学生互相评价,寻找优点。
5、鼓励性的语言不丰富。
6、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掌握伸缩、变形、穿插等,让学生形成空间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