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经验分享 时政教学中的“三度”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18-6-25 17:14
标题:
经验分享 时政教学中的“三度”思考
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很荣幸代表政治组与大家分享时政教学中的“三度”思考。
作为一门时代性、人文性、思想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如果离开现实生活,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变成枯燥空洞的说教,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效率。政治老师怎样才能常教常新,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常青树,找寻到道德与法治课的魅力,彰显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时代特色呢?时政热点无疑是最为鲜活的课程资源,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源头活水”。我想,政治老师应在时政“三度”下功夫。
进度
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依据不同年级的学情特点和课程安排,依托各自年级的师资配备和开发专长,形成各具特色的时政教学模式。
七年级:新闻播报
以智慧课堂为主要形式探索道德与法治课的时政教学模式。每个班划分5~6个小组,每个小组自行轮流安排一名学生收集时政素材并上传到作品库中,并在课前3~5分钟播报国内外新闻,直观的图片加上新闻的阐述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播报具体内容可以是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卫生、科技等方面。学生播报后由其他小组同学进行点评,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然后由老师进行归纳与总结,最后各小组对该组学生的时事播报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打分。新闻播报把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体验中生成政治学科素养。
八年级:时政述评
进入八年级之后,学生的知识储备达到一定的水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时政有了一定的理解。在这个阶段,老师引导学生自编试题,引导学生一题多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性。具体操作:学生自编试题,自己给出答案,可先让同组同学回答,然后再全组进一步整合和设计,让全班同学来竞赛回答,让出题组成为编题大王,展示学生“学为中心,学以致用”的风采。
九年级:时政专题
以时政课堂资源整合为基点,瞄准中招考试。通常我们会把同一类的时政整合到一起,找到与教材的知识连接点,多角度的对问题进行挖掘。这是时刚老师上的一节“生态文明专题”课,时老师将生态文明的有关事例、国家针对生态文明的方针、政策、经过整理、组合、优化产生聚集效应,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为宗旨的教学模式。这是政治老师结合书本知识和时政热点自编的时政资料。
深度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教师要想使学生昭昭,自身要有深度。我认为“深度”的本质,是思考。缺少了对思想的追寻,忽视了思维的启迪,丧失了方法的引领,我们的课堂能够教给学生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堆仅仅依靠背诵而积累的考试过后便远离学生人生的无意义无思想无涵养的符号!这样的教学,培养不出独立思考的人,无法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深度是一种唤醒和点燃,在唤醒中成就学生的成长,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生命空间。走向深度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教学中,如对“中小学生要不要防范校园欺凌和暴力”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需要思辨的,但要搞清“当自己面临不法侵害时,是顺从、忍让还是坚决斗争”这个问题,需要有思辨能力来支撑。有思辨才会有深度。
强度
“讲”和“练”都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讲”是前提和基础,“练”是强化和延伸,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要运用时政热点把“讲”和“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讲授七年级《法律保障生活》一课中“法律的特征”这一内容时,先播放了一段审判孙政才案件的视频,让学生先判断:在以上案件的处理过程中,有哪些机关参与其中?再思考:这些机关都代表国家的强制力,说明法律是靠什么得以保证实施的?学生在判断中了解了了国家强制力的知识,在思考时又理解了法律具有强制性。最后学生讨论:“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依法受到了相应的惩罚。这说明了什么?使学生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具有保护和规范作用,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这样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年年岁岁“课”相似,岁岁年年“事”不同。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时政素材恰似一潭"活水"为道德与法治课课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时政教学把握好进度、深度、强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双丰收。以上就是我们组对时政教学中“三度”的思考,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