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3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班语言绘本阅读活动《彩虹的尽头》教学随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18 14:4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周五我们班都会有分享活动,孩子带来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食物或玩具。在带自己心爱的东西时,男孩子多数带的是汽车、变形金刚、奥特曼等玩具,而女孩子带来的则以芭比公主或毛绒玩具居多。很明显,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玩具情有独钟,而他们心目中的“宝贝”也更多地是平时心爱的玩具。如何丰富孩子对“宝贝”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呢?我们就想借助相关的绘本,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宝贝。

我们选择了《彩虹的尽头》这个绘本。这个绘本语言通俗易懂,还真特别容易理解和接受。故事的线索也很清晰。就是通过獾和狐狸再找宝贝的过程中遇到的不同的人,表达出“宝贝”的多种内涵,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指导:每个人的宝贝都不一样,但是带来的快乐是相同的。  

第一次活动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交流、倾听、理解绘本。

2 合理想象,大胆猜测情节的进展。

3 通过绘本阅读,懂得人人都有需要懂得珍惜的“宝贝”。

教学重点

    目标1和2是重点部分,目标3是难点部分。

教学准备

绘本书《彩虹的尽头》师幼人手一本、教师课前用小夹子若干将幼儿用书夹好到指定页面。

教学过程

一、出示绘本,引起幼儿阅读兴趣。

导语:我们一起来读一本新书,名字叫?(请幼儿一起说书名)

幼儿猜测:彩虹的尽头会有什么呢?

獾和狐狸好想知道啊,小朋友们,你们呢?

二、师幼共读老师的绘本书第1页到第5页。

1. 观察蝴蝶页,感知彩虹的美丽,再次激发阅读兴趣。

2. 观察扉页

提问:獾和狐狸在看什么呢?-----彩虹的尽头

彩虹的尽头到底有什么呢?

3. 师阅读p3到p5内容。

过渡语:他们会找到宝贝吗?宝贝是什么呢?

三、 请幼儿自主阅读p6到p21内容,发现宝贝。

1.  幼儿自主阅读后师提问,了解阅读情况。

提问:獾和狐狸找到宝贝了吗?

他们在寻找时遇到了谁?

这些动物的宝贝又是什么?

2.  幼儿回答后,师幼共读p6到p21页,幼儿进一步体会情节内容。

四、 幼儿模仿画面中角色的神态动作,体验獾和狐狸找到朋友的惊喜。

师小结: 经过努力,动物们都找到了宝贝,獾和狐狸的宝贝是......,小松鼠的宝贝是……。

五、  情感迁移

1. 你有宝贝吗?你的宝贝是什么呢?(鼓励幼儿和同伴说一说)

2. 老师也有宝贝,你们知道我的宝贝是什么吗?

结束:  老师张开双臂,迎接宝贝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5-18 14:46:09 | 只看该作者
活动反思:  

1.再提问中我要再注意让自己的语言尽量简洁、规范,在进行绘本教学时教师自己必须先“走进”绘本,认真揣摩每个细节,生动活泼地展示整个故事,才能感染到孩子。  

2. 在活动中,我不能很好地理答,对幼儿的回答欠缺回应策略,不能及时归纳和启发。在第二环节,有很多孩子的回答也很精彩,但是我没有对孩子的回答及时予以回应,更没有把他们的表达进行总结和提升。其实很多孩子的回答都可以继续追问,以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想法,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帮幼儿提炼。活动环节过于死板,拘泥于课前的设计,不能很好地灵活反应。  

3. 最后的画和贴的环节由于我没有要求到位,导致秩序有些混乱。


第二次活动

一、课前准备:再次深入阅读故事,和同组的教师的指导下,更深层次的理解了故事传递的情感。也学习了一些理答的技巧,以便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有效地引导孩子。  

二、活动过程:  

(一)、猜测故事内容:

教师:出示封面、介绍故事背景

教师:你觉得彩虹的尽头会藏着什么宝贝呢?

(再问孩子问题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了老师提到的加深疑问的语气,以引起孩子的好奇心)。

(二)、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松鼠(鸭妈妈、兔爷爷)的宝贝是什么?

教师:松果(鸭宝宝、回忆)为什么是他们的宝贝?

教师:你认为回忆是什么?

(在这个环节我没有像上次那样使用配套多媒体工具,而是和孩子一起翻着书讲述,使用不同的声音、动作表现动物形象。有许多孩子跟着我一起做动作,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课堂氛围轻松活泼。)

(三)、说说自己的宝贝:

教师:说一说你的宝贝是什么?  

(在这个环节中我追问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会是你的宝贝?”,在倾听孩子们说的时候,也听到了孩子的心声。对孩子的五花八门的答案中我尽量就是不去否定孩子的想法,尽量去鼓励孩子的想法。)

(四)、画自己的宝贝

教师: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宝贝画出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宝贝。

(五)、延伸活动:

教师:问问你的爸爸、妈妈、老师、朋友,他的宝贝是什么。  

三、活动反思:

1.此次活动我省去了贴的环节,改为请个别孩子来讲讲自己画的宝贝。秩序好了许多。我也在想到底贴和讲述两个哪个更为适合,“贴”能让孩子更有参与感但秩序稍显混乱,而“讲述”则好组织、活动秩序好。

  2.针对第一次活动中的理答问题,这次稍显进步。但是就是有些回答并不怎么合适,并不能够使孩子理解或者老师的理答并不能起到引导、提升的作用,基本属于无效应答。

3.在此次活动中,讲述时更加注意语气、动作的作用。尽量语气让孩子感到愉悦、动作引起孩子的兴趣。

  

第三次活动

一、课前准备:同组老师针对提问和理答给了我许多指导,并预设了一些问题的答案来让我尝试理答。我也重新设计了一些问题,尽量避免老师泛泛提问、孩子漫无目的的回答,每个问题都有针对性,争取每一次提问都有效果、每一次问答都让孩子有收获。  

二、活动过程:  

(一)、介绍故事、引起兴趣。  

教师:獾和狐狸是好朋友,他们要一起到彩虹的尽头去寻找宝贝!

教师:尽头是什么意思?

教师:你觉得彩虹的尽头会藏着什么宝贝呢?  

(二)、讲述故事,感受“宝贝”。  

   教师:讲述故事并提问:为什么松鼠的宝贝是松果呢?  

   教师:讲述故事并提问:鸭妈妈呼唤的宝贝是什么?为什么小黄鸭是她的宝贝?  

教师:讲述故事并提问:兔爷爷的宝贝会是什么?

教师:什么是“回忆”?  

教师:讲述故事并提问:他们的宝贝究竟是什么?朋友怎么也成为“宝贝”了呢?  

教师: 你的好朋友是谁呢?你怎么对好朋友表达你的爱呢?那就去试试吧!(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朋友的爱)

(三)、我的“宝贝”。  

教师:你的宝贝究竟是什么?  

  教师:画出来自己的宝贝,并向你的好朋友介绍自己的宝贝。

(四)作品迁移。

教师:问问你的爸爸、妈妈、老师、朋友,他的宝贝是什么。  

活动反思:  

1.经过三次课堂对于提问和理答我也有了一定的进步。知道了在活动中提问要具体孩子的回答才能更贴合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的理答要祈祷作用,或提炼或提升。

2.教师自己必须吃透教材,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涵义。有感而发才能引人入胜。

3.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照顾到每一个孩子,对于不爱说话不怎么主动发言的小朋友要给他机会,鼓励他的发言,帮助这些孩子树立信心。


活动评析  

1. 选择这个绘本内容贴近幼儿。绘本线索很清晰:就是獾和狐狸去找宝贝。孩子在欣赏绘本时,随着故事情节的层层推进,孩子也越来越急于知道答案。到底什么才是宝贝。孩子的好奇心一直伴着课堂的开展。  

2. 通过几次修改,活动过程越来越清晰,提问越来越具体、很好的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没有了解孩子已有经验和正确把握活动方向的基础上开展的活动往往会出现在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对活动作了充分的了解,对孩子的反应有了充分的预料,在活动现场老师的灵活性更好,运用的策略也会越多,师幼互动往往也会越成功。必要的教师小结有时也是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在小结时心中装满目标,关注幼儿的想法,总结幼儿各方面的知识,提升经验,整体感知重点,提高活动效果。

3.活动的教学流程和节奏基本符合故事教学的要求。故事教学一般分为四个层次:第一,理解作品。幼儿能否很好地感受、理解作品,决定他们能否更好地进入后面的学习。如在本活动中,教师在调整之后运用合适的语气语调,并配以不同的背景音乐,这些都有助于幼儿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倾向。第二,体验作品。教师主要通过简要的谈话、提问回顾故事等方式帮助幼儿深入理解、体验作品的内涵。第三,迁移作品经验。故事向幼儿展示的是建立在幼儿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间接经验,这种间接经验使幼儿感到既熟悉又新奇有趣。让幼儿仅仅停留在在这些经验上还是不够的,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组织相关活动,将这些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联系起来,实现直接经验与作品间接经验的双向迁移。在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绘画形式将自己心中的“宝贝”表现出来,通过绘画亲身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感受,边回顾故事边将已学到的经验很自然地迁移到自身身上,运用于自己的生活之中;第四,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在该活动中,教师巧妙地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宝贝墙”让幼儿相互欣赏和自我介绍,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想象。当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采用续编、表演等形式进行创造性表达。   

     在最后一次活动中老师请幼儿对自己的“宝贝”表达自己的爱,也让活动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从小朋友和宝贝亲亲、抱抱,到小朋友之间亲亲、抱抱,再到和喜欢的老师亲亲、抱抱,孩子的情感得到了表达课堂气氛也变得热烈。最后一次教学活动采用了让孩子围坐在一起的方法,既好组织课堂也便于孩子讨论,这样坐也便于孩子和老师之间进行眼神的交流,在表达时也更便于孩子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15: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