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读书随笔 读《暮色笼罩下的祠堂》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8-4-17 23:38
标题:
读书随笔 读《暮色笼罩下的祠堂》有感
这是曹文轩先生写的一部关于儿时的伙伴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亮子聪明、漂亮,从小就是一个“脑袋里盛有各种各样的奇思怪想”的孩子。作者描写了对儿时的亮子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冬天,鹅毛大雪!他为了和小伙伴打赌,于是脱得一丝不挂、赤条条暴露在空旷的雪野上,快活得奔跑着,直到他的母亲用条大被子把他捂走!那时的亮子机灵、无所畏惧。”而如今地亮子却是这样:“变得局促、用眼睛呆呆地盯着我、显得很过意不去地窘样。”而且,他“眼珠发涩、很不灵活、老是定定地驻在那儿;目光呆滞、老是看一个地方。”亮子脑子除了问题!即便如此,亮子却始终念念不忘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作家!他勤奋执著地用一沓沓捡来的烟纸写令人费解地荒诞呓语,但对于他而言,却是“小说”!
一切都与村子里地祠堂有关,所有人都怕被关进祠堂,那是个令人恐惧地地方。亮子就因为有着无穷无尽地奇特念头、因为喜欢提一些让“三先生”根本想不到也根本无法解答的问题,被三先生关进了祠堂,直到晚上很晚,被开会回来的校长发现,此刻的亮子已经满额头的冷汗,不说话,只是哭,第二天眼神就不对头了......
作者从亮子的“小说”中看到“这孩子的想象力大胆得让人得灵魂战栗,他的奇特和敏锐得感觉简直不可思议。”作者还认为:“我自愧不如,为自己的想象力感到害臊和悲哀。成为小说家得应该是他而不是我!”
因为祠堂,亮子变成了一个“神经病患者”;也因为祠堂,亮子写出了永远也不可能被发表的长篇小说“崩溃”;我不由地感慨:他今后那么长地人生又该如何度过呢?
我想,祠堂只是一个代名词,一个标志着旧社会封建思想的物件,一个像“三先生”一样古板、僵化却又屹立不倒的灵魂。但就是它,让一个清明如水的小男孩变得痴痴癫癫!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的自己,一天到晚都有无穷无尽的“为什么”要问,每节课上,我疑惑的眼神和满腹的好奇都屈服和终止于老师坚定、冰冷、凶狠的一瞪眼,那随之戛然而止的还有我独树一帜的观点和性格。
所以,长大之后,做了教师之后,一直对此耿耿于怀的我便下决心给所有孩子问“为什么”的机会。一节科学课上,我给大家介绍“龙”,期间,我还补充了一个关于“龙的祖先是谁?”的传说,我并没有把故事一股脑儿地全告诉孩子们,而是分片断让大家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没想到,本来预设地活跃有趣的情景却被深深的沉默代替,即使有两个小心翼翼试探性地举手的孩子,也只是:“她可能会有好报吧?”“对!是这样,故事里都是这么写的!”全班那么多的孩子,答案竟如此的如出一辙,而且还伴随着很多的不耐烦:“别猜了!”“别胡说!”“老师,公布标准答案吧!”“我们说的都不对!”“看屏幕!”......
那一刻,我顿时没了兴致,甚至还觉得自己从事的是世间最罪大恶极的工作,我反思:曾经那么多美如朝霞、清如露珠的奇思妙想是怎样变成如出一辙、毫无特色的呢?我不要做“三先生”那样的老师,我要小心呵护每棵幼苗,真诚守护每个灵魂,尽最大努力让每朵生命之花畅快地呼吸,最美地绽放!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