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语文老师假期读书心得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8-3-28 21:49
标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语文老师假期读书心得
耳边不再有学生们喧闹的声响,眼前不再是厚重的作业堆,抬眼望望天空,思索,这个假期该怎样过?打开搜索引擎,查找、下单、等待着一本本好书出现在书桌上。就这样,用阅读带来源头活水,让内心清澈如镜,让自己收获成长。

   读《叶圣陶教育演讲》,穿越时光,仿佛看到一位慈祥的老人,聆听他智慧的声音,他的教育理念,即使历经百年风雨,也毫不过时。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1940年出版的书,在2018年的春日,告诉我该怎样高效阅读。读《听名师讲课》,走进名师们的课堂,近距离观摩学习,从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设计去思索,名师之所以为名师的原因。

   虽然从教7年,竟是第一次拜读叶圣陶的作品,真是汗颜万分!“教育要以生为本”“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讲的多而啰嗦不如少而精”“要以教材为范例,教一,学生能反三”等观点,不正是我们道德课堂的要求吗?在我感叹叶圣陶先生的教育观点竟是如此具有前瞻性时,康主任纠正了我,不是名家具有前瞻性,而是我们被各种教育模式迷失了双眼,忘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一、课堂以生为本

   我们一直在努力实践“课堂以生为本”,但反观我的课堂,虽然我的教学设计本意是让学生多讲多说,可是学生却无话可说,于是我就急于替学生说,好像我说了,他们便会了似的。   

为什么语文课学生不会说?说不对?

叶老在演讲中提到“国文学习是需要预习的”“要学生预习,老师就先要费一点儿心,给他们若干提示”。因此本学期我给学生布置具体的预习任务,几周下来,学生对文本更熟悉,课堂上敢说会说;把握学生的预习效果,重新构思我的教学设计,“学生预习而领会了的就不必再讲”。

为了实现“课堂以生为本”,教师要给学生更大的舞台和空间。拜读《听名师讲课》这本书,亲临窦桂梅、钱梦龙、韩军等名家课堂,发现他们课堂的共同点——用巧妙地导入、环环相扣的提问、生动的情境、细致的语言品味等方式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教师站的高,利用对文本的深入把握和教学智慧,让学生畅游语文王国,在语文课上更主动、更快乐的学习!

二、语文课要兼顾文与道

叶圣陶先生主张“语文课要兼顾文与道”,课标提出“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怎样才能在教学中落实呢?

《听名师讲课》中收录了李镇西老师的《提醒幸福》教学课例,李老师引导学生在“读出自己”的目标下,找出课文中的一段、一句,细细品味,从课文内容延伸到课外生活,学生的思维发散是以文本为依托;解读文本,关注到本课语言“形象表达”的特点,师生们一起分析文中“形象表达”的妙用,结合生活体验进行仿写,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最后李老师还举出一位教师放弃提拔、坚守教学一线的真实事件,让学生思考“幸福”的真谛,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我想这就是“兼顾文与道”的很好范例吧。

三、语文课要姓语

“语文课要姓语”,这是我在阅读这两本书后一个深刻的感受。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摒弃形式大于内容的教学设计,做到学生踏踏实实的阅读。

孙永民老师在执教《阿里山的云雾》时,引导学生酝酿情感读,像春蚕一样咀嚼读,学生个性化展示读,小组内分析读等。学生的心融入文本,自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韩军老师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运用“增删调换”等方式,让学生反复朗诵、品味区分,倾听文本的声音,凸显课堂的语文味。窦桂梅老师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在《落叶》一课中,学生们模仿小动物的“爬、游、飞、坐”,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形体语言,对书面语言进行了充分的感受,也让小学生切实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名师们方法各异,目的相同,因此,本学期我尤其注重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读,希望能以教材为范例,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创造美的语言!

“要给学生一杯水,我至少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懂得多,懂得深,才能真正教好语文。平日总是以作业多、难批改,学生难管为借口,忽视了自己的成长。教师不成长,学生怎能参天?

我们说要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那教师就得有读书写东西的好习惯。即使工作繁忙,仍要耐住性子。叶圣陶先生的谆谆教诲鞭策我,名师们的风采激励我,于是有了新学期第二本、第三本的开卷有益。

走马观花读一遍,有些东西还需要我在教学中逐渐领悟。杜威说“在做中学”,我想说——在读中学,在做中思,自己教育自己,培养真功夫!

春日暖,风拂面,花照影,正是读书好时节!只要源头有活水,心中长存一清池!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