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7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叙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6 20: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错题大搜捕”行动—— 一堂另类的科学复习课
还有一个星期就要期末考试了,复习课已经上了两节,无非是把所学知识概括归纳,使之网络化、系统化。但课堂气氛平静得有些压抑,以后的复习就这样上下去吗?一种新型的化学复习课的碎片凌乱的在我脑海里跳跃,烦扰着我,又使我兴奋……
   又是一堂复习课,这一次我满怀激情,拿着写满新点子的备课夹,踏着铃声走进了教室,看着同学们没精打彩的样子,想象着下课时他们的神采飞扬……,上课后,我首先把刚批完的学生练习卷发下去,然后我说明了本节复习方案:“今天我荣升为‘警察局长’,请同学们以‘警察’的身份,全员行动对自己卷子上的‘犯罪分子’即‘错题’进行搜捕行动,在行动过程中,要秉公执法、绝不能姑息。把捕获的错题立案在错题本上,前后桌四名同学为一破案小组,逐一对立案进行分析,小组内进行破案,对组内不能解决的大案、要案,上交由全体集思广益进行破解,本节课力争把所立案件全部破解,从而使我们的第一次行动大获全胜。最后我们要评出破案先进小组和个人。”学生们异常兴奋的听完我的方案,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刚刚还没精打采的学生们像打了兴奋剂一般活跃起来,开始找错题、记错题、小组讨论,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看着这“不安静、甚至有些闹哄哄的教室”,我的心里泛起一股成功的喜悦和幸福感。由于卷子上的题有A、B、C、拓展提高四个梯度,各个小组解决的程度各异。我不断的巡视、观察,很快二十多分钟过去了,组内自行破案已无法再继续,很多小组都向我上交了所谓的大案、要案。我向学生宣布了各组上交的题数、题号,让学生在卷子上作出记号,然后由小组内合作学习转向课堂的全体性学习。我划出的问题从梯度的由高到低逐一解决,梯度较低的题,组间就可以解决,举手要求解决问题的学生较多,这时我会尽量给学生机会:一是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发现更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不会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我也会适时的把我的方法讲出来供学生参考。随着难度的加深,能解决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而最后一道题没有人能完整的解决,我先没有急于给学生讲解,而是提示、点拨,最终由学生们共同解决了。这时,下课铃声响了,正兴奋着的同学们都很遗憾的叹了口气,抱怨铃声来得太快,这足以证明本节课给学生带来了无穷乐趣。最后我说:“请课代表利用自习时间组织大家选出本次‘错题大搜捕’行动的先进小组和个人。”下课后同学们仍沉浸于刚才的气氛中,围着我说个不停。
    这堂复习课打破了以往复习课沉闷的局面,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实现了教师在新课程中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不仅尊重、赞赏学生,而且更加强调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协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本节课在生生、师生的互动中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如果教师预先把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多角度变换,再结合多媒体实物投影进行拓展,效果会更好。
     本节课是在对前几节课的影响下,经过事先的备课形成的。课堂更多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欲望,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反思这堂课:教师讲得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师生单向的交流少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多了;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少了,学生探索规律、讨论方法的时间多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不仅积极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情绪高昂,切身感受了学习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求知、参与、合作、表达、交流的需要。
    我想新课程新理念意义上的“备课”应该是:更加注重备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关注他们的所需,课的设计要能引起学生全员参与、主动探究、积极表达;备课堂可能事件---根据教学设计和学生情况预想课堂可能发生的事件并做出相应的对策,以更灵活的进行课堂调控。
    我们应该告别平静得像一潭死水的课堂,应允许学生讨论、交流、表达甚至争论、辩论,从而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切忌不能不顾学生的感受,完全按照自己事先写好的教案“一帆风顺”的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课对教师和学生都将毫无收获。
    通过这样一节复习课我认真地审视自己平时的教学:每节课前要精心备课,进行教学设计,力求设计新颖,尤其复习课更要经常变换教学方式,不断出新点子、新模式,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如对较简单的基础知识可以进行“希望杯”知识竞赛,并评选“希望之星”,并适当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还可以走进实验室进行以实验为主的复习课增强复习课的趣味性。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思索、改进、创新,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6 20:48:00 | 只看该作者
我在学生上网之后
在平时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我们会遇到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学困生。作为一名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的班主任,不仅要努力付出,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更应懂得教育的艺术,努力寻找孩子们的优点,肯定他们的成绩,从而让他们树立成长的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星期一按惯例是召开班委会的日子。以往都是口头发言,而这次在开会之前我却临时改变了做法——上交书面材料。原因很简单,个别同学已事先通融了班干,说不要在老师面前数落他们的不是。十多分钟后,我拿到了比往常要多得多的材料,和我预想的大致相似,但慢慢地,我发现最不愿意见到的字眼还是赫然显露在最后的两张纸条上:班主任老师,您好!班上还有个别学生上网。我很爱我的学生,一直以来都以他们的每一点滴进步而感到高兴。正因为如此,我无法容忍这种事实的存在。我胸中的怒火在一点点膨胀。
第二天早晨,我仍然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班上,不一样地却是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学生似乎已经预料到了些什么,气氛有些凝固。我走到讲台前,把昨天班干反馈的材料拿在手里用力扬了扬,抑制住自己的情绪罗列了近期班级内所出现的一些违纪现象。最后我“轻描淡写”地补上一句:“个别学生不知道为什么上课老容易走神,甚至在上数学课的时候都睡着了,我想有时间的话不妨找个机会和我聊聊。”
平静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竟然没有一个人来我办公室!
我着实有些恼火了。星期五的中午,我径直来到那位同学的桌旁,俯下身子有些责怪地问:“这些天你怎么老是精神恍惚?”他仰起头嗫嚅道:“晚上电视看得多了。”从他闪烁其词的回答中我看出他分明是在撒谎。
怎么办?是直接戳穿还是保护他的自尊,我沉默了许久,还是选择了后者。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拨通了他家的电话。下午,他的妈妈急匆匆地赶到了学校。没料到的是,恰好被她上体育课的儿子撞见,情况似乎变得更糟。儿子对于母亲来校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他仅有的一点自尊被撕落。于是迁怒于我:“为什么要通知我的母亲来校?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准备弃学回家!”呆在一旁的母亲看到此种情形已是满脸悔意,骑上车子就准备离开。此时我近乎悲哀。一位含辛茹苦的母亲对于子女竟然娇纵至此。我隐约感到自己的喉咙有些嘶哑,胸口堵得慌,不由自主地把手里的茶杯重重地砸了出去。“砰”的一声,很猛,也很响,并随之脱口而出:“这样的学生教了也是无用,不如你把他带回家吧!”刹那间,我感觉有些失态,近旁打球的学生全都为之一怔,随之四散溜走。
可是,这天晚上我却久久难以入眠,体育课上我大发雷霆的一幕在我脑际久久徘徊,时而又闪现出可怜母亲哀求子女的场景,也许此时她正暗自垂泪,伤心自责。
我不断地问着自己:这是否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如果这个世界靠训斥、拍桌子、扔茶杯就能解决问题的话,那还需要学校,需要我们的老师干吗?这位同学的上网成瘾固然与其自制力薄弱有关,但更多还要牵涉到家庭的教育、社会的责任。由于父母的溺爱、迁就造成了他的自我为中心。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又为这一性格的滋长提供了土壤。此时,作为班主任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刻,是否就能这样轻言放弃呢?
走上三尺讲台十多年,不知遇过多少因教育失误,意志薄弱,或心理自卑而被我们视为“学困生”的孩子,唯独这次我却为他们写了一些随想,也在内心反省自我:我们该不该这样去做?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却被我们在平常的管理中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所取代。卡耐基先生在他《人性的弱点》里认为,每个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同或赞扬,所以我们对待每一个人都应以鼓励为主而非严厉的批评。学生的心理防线是脆弱的,他们的心灵虽稚嫩但很敏感且富于自尊,极易受到伤害,需要我们老师细心的呵护。对于他们所表现出的波折与反复我们也应理解与宽容。在孩子们犯错时应认真听取他们的申述,尊重他们的人格,解开他们的心结,在心与心的交流中,教育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记得一位“学困生”在文中这样写道:“在这个世界上,愿意倾向我的人太少了,似乎世上只剩下了一个我,准确地说,我是没有朋友的。在我眼中除了嘲笑就是仇视。我徘徊,我苦恼,我寻找生活中的自我,朦胧之中我有所醒悟,但一瞬间又即刻消失,我还是我,我想改变这一切,但我已失去了自尊,我没有勇气去做,我不知道我以后的人生会怎样。” 这和我的这位学生多么相似!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不伸出援助之手,还是一味地训斥与排挤,只会把他推得更远,以至于推到危险的境地。
    教师的言,往往成为学生心灵深处的圣歌;教师的行,则好比园丁在沃土上撒播的甘露,为此,人们常把教师比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会因您一句温馨的叮嘱,一次无言的凝视而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他们还能因您一次不公正的言行,心灵受挫而倍感屈辱。作为班主任老师,更应慎言、慎行,因为在你看来细小、毫不经意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眼里将是难以忘却,无法挥之即去的记忆。
让明天的他和我一起用行动来弥补过失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6 20:49:00 | 只看该作者
做个故事教学中的善问者
在一次教学观摩中,看到《新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教学活动。《新乌鸦喝水》说的是有三只小乌鸦比赛看谁先喝到小口径瓶子里的水。其中两只小乌鸦按照老前辈的办法,忙忙碌碌到处找石子提升水位。第三只小乌鸦却独辟捷径,叼来一根空心麦杆插进瓶子里,轻轻松松地就喝到了水。听完故事,那位老师问孩子:“听完这个故事,你最想对两只乌鸦说什么呢?”孩子面露难色,小手都懒得举起来,不知道要对乌鸦说什么。教师的目的是想让孩子明白两只乌鸦不动脑筋,所以输给了第三只乌鸦。由于问题涉及的面较大,较笼统,孩子们难以回答清楚,好在那位老师马上调整了问题:“看完故事以后,你觉得哪只乌鸦喝水的办法更加好?为什么?”话音刚落有的孩子就说开了,有个孩子懂了:“第三只乌鸦的办法好,她动脑筋了,跟老乌鸦的办法不一样。他赢了”两次提问的不同导致了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一个好的教育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设计的提问是否科学、合理且具有艺术性。因此,深入研究教学中的提问,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幼儿学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意义。它是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方法,可见提问的重要性。故事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提出科学合理的问题呢?我在实践中的体会是:
     一、 有针对性的提问,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
     针对性提问是指教师能紧紧围绕要求提问,突破重点、难点,问在关键之处。这就是说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心中有目标,有活动具体的目标。对于文学作品的重点教师可以围绕重点段提问,问题不仅数量多,而且可以贯穿整个活动,这样能帮助幼儿抓住作品的关键与核心。故事的关键与核心不外乎故事内容与人物心理的理解,在进行故事教学时,我们就应该针对故事内容和人物心理来设计提问,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
     1、 层次性提问,有助于孩子了解中心意思
     提问的层次性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幼儿已有的知识、能力,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孩子们再回答出问题之后,对故事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也就自然了解了。例如,在故事《小猫种鱼》中,第一段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农民把玉米种在哪儿?(2)到了秋天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收了很多玉米?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幼儿懂得把玉米种到地里,到了秋天是会有收获的。第二段设计了三个问题:(1)农民把花生种在哪儿?(2)玉米和花生为什么要种在地里?(3)到了秋天怎样?通过上述问题,把玉米和花生联系起来,让幼儿懂得玉米和花生有共同之处,它们都是植物,把它们种在地里,是会有收获的。第三段设计了三个问题:(1)小猫看见农民种玉米、花生是怎么做的?(2)小猫能收到很多鱼吗?为什么?(3)小猫怎样做才能收到很多鱼呢?通过这几个问题,目的是让幼儿在比较中认识事物的规律:玉米、花生和鱼的生长条件是不一样的,玉米、花生是植物,要种在地里;鱼是养在水里的动物,是不能种在地里的。
    2、 采用假设提问,有助于孩子理解人物心理
     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真、善、美或假、恶、丑的形象,为了帮助幼儿正确理解这些形象,有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把自己假想成作品中的人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角色的行为及其心理过程。如在学习故事《重要电话》时,我问幼儿:“如果你是沙沙,你会怎么做呢?你晚上一个人在家时心里会怎么想?”这让幼儿一下子沉浸在了夜晚独自在家的情感体验中,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故事里人物的心理特征。又如我在大班童话《城里来了大恐龙》的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恐龙的心理活动,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恐龙他愿意给城里人带来了那么多麻烦吗?果你是大恐龙,给城里人造成了很多麻烦,你会怎么想?当恐龙变成立交桥时,他心里怎么想的?绝大多数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来做出回答。
      二、 有启发性的提问,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能力                                      
                                                                             1、 开放式提问,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语言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多设计一些能引发幼儿积极思维的开放性提问,使问题的答案多元化,教师可以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对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维想象。这种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它需要幼儿摆脱文学作品原有的情节束缚,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合理想象,多角度地回答问题。尽量避免答案单一的选择性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问题往往限制了幼儿探索答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只能随着教师的思路被动地接受知识。故事《三只是蝴蝶》,这是个经典的儿童故事,作为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教材沿用多年。活动中我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如果雨不停得下,他们该怎么办?”部分幼儿回答:可以分开在花朵下躲雨。老师又问:“除了在花朵下躲雨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幼儿回答:可以在叶子下躲雨,在亭子里躲雨,飞到房子里躲雨……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孩子们的思维变得更丰富了。
    2、紧追式提问,让孩子学会表达在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孩子的回答往往是出人意料的,这会使我们青年教师很着急,尤其是在集体活动中,有时教师会临时乱了阵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干脆视而不见,有的模糊应答,有的灵机一动,请听下回分解。其实针对孩子可能千变万化的地回答,我们只需要万变不离其“宗”,通过有效追问让孩子把行为背后的思考表达清楚。如:在孩子很喜欢的中班故事《会唱歌的生日蛋糕》中,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蛋糕有什么神奇的本领?有一个平常不爱说话的孩子举手了,我赶紧请他说:“昨天爸爸带我去超市了。”通常我们会想,怎么是不着边际的回答?这时我进行了追问:“你们去超市干什么了?”“买了生日蛋糕,他会唱生日快乐”,“噢,原来你认为蛋糕又唱歌的本领。”这是我在发现孩子表述不明确和不准确时,进行的追问,帮助幼儿梳理、归纳出自己要表达的想法,让答案慢慢地浮出水面。这时孩子又出现了从众的回答:“我也买了会唱歌的生日蛋糕,”……这时我又追问,蛋糕还有没有其他的本领呢?孩子就会受暗示,找自己曾经看到过的或经历过的来回答:“还会说生日快乐”“还会开出漂亮的莲花灯”……
3、 互动式提问,让孩子在讨论中发展表达能力
      这种问题主要是根据故事中事物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设问,可以引发孩子们的积极讨论,使孩子从事物的不同侧面去了解事物,开阔思路,形成多种答案,并在一定程度上增添活动的情趣,激活孩子们的情感与思维,使孩子愿意说,有机会说,只有这样才能加强生生互动,使活动气氛更加积极、和谐!如在学习故事《野猫的城市》时,问:“野猫讲的城市和我们的城市一样吗?”在让幼儿展开讨论时,可以问他们:“如果让你去告诉小动物,你会把城市说成什么样的呢?”幼儿通过老师的启发和一定时间的考虑答案,组织语言,全面地概括出了城市的许多特征,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羊和狼》的教学活动中, 针对两只羊为什么会掉到水里去的原因, 我引导孩子讨论: “两只小羊碰到这种情况后, 该怎么办?”孩子们作出了种种推测: “两只小羊可以猜拳, 谁胜了, 谁就先过桥。”“可以采用轮流的办法, 这回你先过, 下次我先过。”在讨论中,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你一言我一语,想出了好多办法, 也在向同伴说明自己想法的同时发展了表达能力。另外,教师在提问时还须注意提问的角度应与幼儿知识经验密切相关;
     提问的梯度要显现符合不同层次幼儿的水平;提问的难度要适合幼儿当前的认知水平等等。总之,教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去慢慢经营、摸索,才能很好的了解和掌握它。我们都知道细节决定成败,那我们就从细节入手,关注提问的策略,通过巧妙设问改变幼儿被动接受故事的状态,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活动中有话可说,有话愿说,有话敢说,有话能说,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2: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