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家庭教育反思 是谁剥夺了幼儿成长的机会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8-1-16 08:34
标题:
家庭教育反思 是谁剥夺了幼儿成长的机会
奶奶带着一岁左右的孙子在公园台阶旁玩。小孙子先在台阶下,,看到台阶,他就顺着台阶往上爬。奶奶看到了,急忙过来把孙子抱起,放到了台阶上方的平台上。可这边手刚松开,小孙子就又顺着台阶往下爬去。这下奶奶更慌了,又急忙把孙子抱起,放到了台阶下的平地上,嘴里嘟囔着:“你这孩子,到底是想在上面玩,还是想在下面玩啊?”可她刚放下,小孙子就又开始往上爬了,这下奶奶是真的生气了,对着小孙子就是一顿训斥:“就在这里玩,不许再往上爬了。你这样爬来爬去的,早晚得把奶奶累死啊!”小孙子停了停又继续往上爬去,奶奶一把抱起了他,把他远远地抱离了台阶处。在离开时,小孙子的眼睛就一直在目不转睛地盯着台阶看。(注:借用心理学课上,老师讲的例子。)
下雨了,小宝宝很开心。可脚刚挨着水,妈妈就急忙把他抱起来说:“妈妈抱着走,要不就把你的鞋子弄湿了。”小宝宝不乐意,非要自己下来走。妈妈不高兴了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一会儿摔倒了怎么办?衣服弄脏了怎么办?我抱着你,要多累有多累,你还不乐意了!”孩子眼巴巴地望着水坑,那真是满眼的委屈啊!
要开饭了,孩子慌着帮妈妈端碗,妈妈说:“千万不要碰,别烫伤了!”小宝宝说:“我不怕!”妈妈说:“那也不行,别再把碗弄打了。”孩子说:“我会小心的。”妈妈说:“你太小了,我不放心,还是我自己端吧。”幼儿把伸出的手又收了回来,一脸的不开心。
这样的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时有发生。一方面,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快速地成长;可另一方面,在孩子为了自己的成长而要求去做事情时,我们总会找出各种理由给予严词拒绝,而且还会给孩子的行为标上一大堆负性的标签:什么不听话啦;不懂事啊;你一定会把事情办砸了等等。总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这件事你不能做!我也决不允许你去做!
作为幼儿教师对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指南》中提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的需要等。可见,直接经验的获得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和形式。而在上面的几个事例中,家长们对于幼儿的直接经验忽视不理,却一味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责怪孩子。这样长期下去,孩子的探究欲将会消失殆尽,不复存在。此种做法将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这让我想到了几个故事。第一个故事:青蛙告诉小鱼,它在陆地上见到了牛,并向小鱼描述了牛的样子:它很强壮,头两边长有两只尖尖的牛角,身体下面长有四条腿,后面有一条尾巴等。小鱼听了青蛙的描述后,就画了一头牛,拿给青蛙看,青蛙一看便笑了。原来小鱼画的牛长了一个鱼的身体。第二个故事:晋朝时期,在司马衷还没有当皇帝的时候,当他听说有的地方发生了饥荒,老百姓都在挨饿时,他就问身边服侍的人说:“百姓没有米可以果腹,那为什么不吃肉粥呢?”第三个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就发生在我身边。同事儿子刚上班时,有天说到买房子,家里没有那么多钱时。他就问妈妈:“家里没钱,为什么不去银行取呢?”他妈妈说:“你原先没有存,现在又怎么取呢?”他说:“只有存了,才可以取吗?原先我还一直认为只要没钱了,都可以到银行去取呢?”听了他的话,妈妈有些哭笑不得。
小鱼把牛画成了鱼的身体,是小鱼的错吗?在它的经验里,它只见过鱼的身体啊!司马衷的问话成为历史笑谈,可反过来想想,他每天生活在皇宫里,大鱼大肉地供着,他又怎能理解到百姓的苦呢?再就是我同事的儿子,事先家长从没有给予他这方面的经验,产生这样的误解也就在所难免了。
生活中,当遇到事情时,作为父母,千万不要一味地去指责孩子。觉得孩子这也做得不对,那也做得不好等。而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孩子之所以会这样,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作为家人,我们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是不断地为孩子地成长搭桥铺路呢?还是一味地在孩子前行的道路上,扔砖撂瓦阻碍孩子的成长呢?愿父母们深思。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