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语文老师教研文章 关于细化课外阅读,促进课堂教学的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7-10-31 08:03
标题:
小学语文老师教研文章 关于细化课外阅读,促进课堂教学的研究
文摘: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基础薄弱,课堂效率低下.从兴趣激发、成果展示、能力转化等方面细化课外阅读,落实课外阅读,从而促进课堂高效.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兴趣激发 成果展示 能力转化 高效课堂
正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他还下过这样的论断:“如果学生什么书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从教十年,我对这句话深有感触,每一个语文素养高的学生必然有一个爱好----读书,无论是"不求甚解,每有所得,便欣然忘食”,还是边读边记边议边写.读书不仅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而且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个性思维,树立自信.这一切正是现在沉闷,枯燥,完全与语文审美背道而驰的语文课所急需的品质,但却极度缺乏.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所以,本着教书育人的基本原则,本着提高语文素养的高远追求,探讨一下细化课外阅读对高效课堂的促进作用.
细化课外阅读,首先要做的是激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只要一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无论对语文多么不感兴趣的学生也会听地津津有味,而且还想让我无休止地讲下去,所以,细化课外阅读的第一窗口就是不时在课堂中引入一些阅读书报时积累的趣事,但要适可而止,吊足学生胃口,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趁机向他们推荐一些书目,让他们自己去读,去品,不要拾人牙慧.推荐书目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经典性. 著名翻译家傅雷说过:"那些经典的作品,是一些打败了时间的声音和表情.”如《巴黎圣母院》、《哈姆莱特》、《人间喜剧》、诸子百家、四大名著等.阅读经典,可以净化思想,提高审美情趣.二多元化,即”大语文”思想,如历史、哲学、政治热点、民情风俗等.大语文包罗万象,让人睿智、渊博.三文化性,中学生的阅读一定要脱离低俗化,如《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读者》、《青年文摘》、《格言》等.这样他们才会积极、激情、活力.时间安排上也要科学合理,短小的可利用课余边角时间,长的厚的可以放周末和节假日,但要保证一个月最少读四本薄的和一部厚的.
其次,要将阅读体验内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触和思考,受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确实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但由于学生积累有限,大部分情况下,他们的审美乐趣都是昙花一现,很难发挥实质性作用,想要将这种审美乐趣内化,甚至为己所用,必须做好另一项工作---写读书笔记.,正所谓”读书必拿笔”.阅读时,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到摘抄,剪贴,可是却很少有读书感悟的痕迹,所以,一种看似怪异却很正常的现象在学生当中普遍存在,那就是很多花费大量时间读书,摘抄,并且摘抄做地特别好的同学作文并不好,语文成绩也没有提升,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我发现,这些同学的摘抄只是摘抄,是一种只停留在心里的根本不能跟语言、思维挂钩的一种模糊的即时审美体验的曾经的见证,换句话说,这些见证会随着审美体验的快速消失而消失,甚至,当同学们再次翻阅那些摘抄时,会将一些内容彻底否定,更别谈将这些东西活学活用.基于以上问题,我认为,应该狠狠强化,突显读书感悟的重要性.首先,读书时要批注;其次,摘抄或剪贴后面必须有评语或感悟,不限字数,但要精炼,要凸出自己的个性;再者,老师批改,拿出较好的感悟与全班共勉;最后,要求学生作有心人,处处留心生活,向生活求学,并善于捕捉灵感,写随笔,最终达到"事实洞明即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境界.当然,要求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所以,这一块,老师的引导示范就特别重要.苏格拉底说: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师要以多变的形式、最佳的渠道点燃学生心中的烈火, 如课前五分钟因时因事而异的即兴发挥:大雾天,老师和学生从不同方面写写自己的所想所感,然后展示评比;教师节了,让学生给老师写一条祝福短信;热点焦点,勇敢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争论一下.又比如展示自己和一些做地很好的同学的评语、感悟、随笔等.
阅读,不仅需要兴趣、智慧、汗水,还需要被肯定、成就感,又因为奇文需要共赏,所以优秀成果的展示与分享就非常有必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早自习、课前两分钟、教室外墙壁、后黑板,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内容分别以口头、书面形式展示出来.想要此举顺利开展、卓有成效、良性循环,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先在班里挑选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同学在课前五分钟做展示,以起示范带头作用;二.全部参与.按学生语文素养、口头表达能力把学生编组,按组别、学号依次展示成果、感悟甚至是自信,并且实行积分制,凭最终分数一较高下,然后给予不同的奖励.三.把优美文段、至理名言、精简随笔及时落实到前后黑板及墙壁上,并且责任到位,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样一来,阅读不仅是一种兴趣,还是一种必须,甚至是一种内需.在这种内需的促进下,学生不仅积累大量知识,扩大视野,而且还会提高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增强自信,从而使课堂回答更积极,更简练,更有价值.
再者是阅读环境和氛围的形成.现在,各种因素使阅读离学生越来越远,阅读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即使有人阅读,也带有很浓的功利性,所以,要培养阅读习惯,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和质量,就必须营造一种”耻一物之不知”的阅读氛围.方法一,搞知识竞赛.模仿一站到底,出一些文化常识题,看谁的知识面最广.方法二,课本剧改编.让学生自己动手把一些情节丰富的教材改编成舞台剧,要求借助自己所知, 发挥想象(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言:“想像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合乎情理.最后挑出大家最认可的举行公演.比如,学生自导自编自演的《采薇》舞台剧,不但化难为简,而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利用他们的课外知识,反响良好.方法三,举行辩论赛.把同学分为甲乙两组,给他们一些简单一点的话题,并提供一些素材让他们准备辩辞,辩辞要有力度,说服力强.最终选出最佳辩手.方法四,开展诗歌朗诵会.不限作者、内容,教师提供配乐.方法五,创办班级杂志.把学生的作品粘贴、收集、装订成册.最后,改变周围人功利性思想,最大程度上取得理解和支持,尤其是家长的精神和经济支持,争取人人手头有藏书.
高效课堂,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师引导、激励,同学发现、创造.而这一切能顺利进行的基础就是师生能够对话,有共同语言,这不仅要求教师要精心备学生,也要求学生有一定基础,能够就老师设计的问题有思考,有创造,有自信,有能力.而高效语文课堂上所需要的这些要素大部分都来自于课外阅读和积累,比如学习毛泽东的词,如果了解毛泽东的个性,那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又比如《鸿门宴》,如果喜欢这段历史,耳熟能详,那总结故事情节就易如反掌,评价项羽就驾轻就熟;再比如分析一则材料,确定立意,爱阅读自然理解力强,跑题情况就少.写作时不但素材丰富,语言优美,而且见解独到,思想深刻.不但如此,课堂上的另一种情况往往也是高效的致命伤---很多成绩不错的同学回答问题时声音特别小,语言不流畅,甚至会却不愿意去展示.因为他们极度缺乏自信,总是不敢相信自己是正确的.而细化课外阅读的活动,如课前演讲、辩论会、、诗歌朗诵会等会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增强自信,提高其课堂参与意识与主人翁意识,从而加快速度,提高效率.
陶行知先生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学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更是为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健全人格.如果说课堂是主阵地,学生是主人翁,那么卓有成效的课外阅读就是开启高效课堂的金钥匙,而细化课外阅读则是根基.就像朱永新教授所说:"学校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学校教育如果离开了阅读,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只是训练.”朱熹说地更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细化课外阅读,让语文的源头,能力的源头,人格的源头常年清凉如许.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年6月第3版
2.《课改立场》李炳亭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1年4月第1版
3.《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7-10-31 08:03
出自 kafeishijian的博客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