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课堂教学反思 授课何须面面俱到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7-8-31 18:17
标题:
课堂教学反思 授课何须面面俱到
时下,全面迎合素质教育,在校本研究的新形式下充实和完善自身的授课水平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特别是一些被评为优质课的教师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想出许多花样迭出的法子使自己的优质课产生另类,迥异的效果,着实使一些教师,尤其是力求上进的教师对我们的教育重新审视了一番。
于是乎:学习的学习,评课的评课,听优质课的听优质课,搞教研的搞教研;这个让多读,那个让多写,这个说真正的课堂在于讨论是否活跃,那个说过多的形式渲染会使语文课迷失自我,失去它的本色性……。在众多近乎两可的说教之下,使一些教师亦步亦趋,无所适从。同时,也使一些本已具有相当经验的教师在教改的大军中盲目随从,乱了阵脚,结果却连起初积累的教学经验也遗失殆尽,大有邯郸学步之嫌。难怪一些授课多年的语文教师发出如此感叹:教了这么多年的书,反而越来越觉得语文课不知如何教才好。
前段时间,我听了一名年轻教师讲授的题为《世纪宝鼎》的一节课。这篇课文本是一篇说明文,这位教师在简单的引入之后,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她向学生发问:“如果你代表中方向联合国秘书长捐赠宝鼎,你会介绍宝鼎的什么?”学生们分别从宝鼎的外型、价值、寓意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接着,她让学生分角色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饰演中方代表向联合国赠鼎的情境。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同学们都很用心地熟悉课文,熟悉课文的说明方法和写作特色。最后,这位老师又将学生引入课外:“如果让你为即将到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赠送礼物,你会赠送什么礼物,请用文字加以说明。”
平心而论,这位老师所讲的这节课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她一改传统枯燥无味的说明文授课方法,以一种亲和的口吻和极具特色的授课技巧,一下子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不仅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深入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表的能力,并能将课堂所学迁移至课外。
但在评课中,一些教师便极尽所知地你一言,我一语地加以贬斥。有说课讲的不像说明文,有说不太注重字词训练的,有的说没有将说明方法作为重点来讲,有的则抱怨没有听到过多朗朗读书声的。仿佛自己才是无可挑剔的授课者,育人者。
试想,如将诸多“经典”的提议,一骨脑地压缩于这仅有的40分钟之内,所产生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不肖说所授之课分不清重点,恐怕仅是那一双双乏味、迷茫的眼神就足以使讲课效果大煞风景了。
的确,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一门集听、说、读、写、情感教育及价值观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我们很难在一篇文章中将各种能力等量齐观地渗透给学生,一味地贪大求全是不可取的。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应站在一个高度、一个有着大语文观念的高度去培养、教育我们的学生,对不同的文章给予不同的侧重,不同的授课技巧。
比如:在讲解《田忌赛马》这篇文章时,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以及遇事冷静、细心观察的能力上。因此,讲课中应多设计一些激发学生讨论、分析、示疑的环节;在讲俄国作家普希金的长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通过阅读对故事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让学生说出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进而让他们在分析人物性格的感情基调下分角色朗读和学习课文;在讲老舍先生的《养花》这一课时,我们可把重点放在读上,让学生通过精读、细读来品味老舍先生文章中那种平和而又极富生活情趣的特色;又如讲解《景阳岗》这篇古典特色浓郁的文章时,由于文章中涉及文言语素较多,讲解时,可先让学生克服对生字词的陌生感,然后,可通过不同场景和故事情节的展开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总之,授课何须面面俱到,授课无须面面俱到。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