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经验的重组与改造
这个环节老师处理是,让学生结合前几个无话可说的、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大家都明白的这几个负数,通过相关的问题串,让学生对负数的认识更加深入。 问题1:能不能把-2层的意思表示出来?并对学生所画的图进行追问:
问题2:这条红线表示什么? 在学生解释清楚的情况下,老师故意画出了一个新的标楼层的方法:图②
师:不管有多少层,一律从最底下标为第一层,这样用我们学过的自然数,把所有的楼层都标出来了。问学生哪种方法好?
学生都回答用正负数好。因为一律把最底下一层标上1,当到楼梯口的时候,到底是往上走还是往下呢,很不方便。
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学生能清楚的认识到用上正负数可以表示地上、地下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学生结合前面的例子,模仿画图,表示其他负数的意义,老师接着提出 问题2:0℃,是没有温度吗? 结合温度计,加深对0的认识,原来认识的0就是没有,这里的0有新的含义,表示标准,是正负数的分界点等等。同时,结合温度计,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问题3:3,-3哪个大?-3和-20哪个大?怎么比较负数的大小?
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总结,负数比大小与正数是反着的,数越大就越小。
根据银行卡的(-10元)提出问题1:编故事,怎么从100元变成-10元的?随着学生编的故事,老师用算式把这个情境表示出来:100-110=-10,由此可以看到负数带来的好处,可以让减法畅通无阻。
3、经验的超越与升华 随着前面三个负数的讨论,在回过头解释,小明的身高-2厘米,学生的思路就开阔多了。 生1:小明本来想要长到多少厘米,但却比目标矮了2厘米,如果把目标看成0,那就是-2厘米。
生2: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他比平均身高矮2厘米,把平均身高看成0,那就是-2厘米。
通过这个例子的讨论,学生对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0的新含义都有了较好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老师又提出一个新的挑战任务:临下课前一分钟,老师说:同学们都不喜欢老师拖堂,现在离下课还有一分钟,如果这个时候就宣布下课,这个时候,算不算拖课?有些孩子说不算,也有机灵的孩子琢磨出,算拖课,说老师拖了负一分钟。
施老师这样的设计的目的是,学生自己能定一个标准,然后用正负数去表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学生对正负数的含义理解的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