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论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7-7-31 00:15
标题: 论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论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如何有效发挥体育心理学的作用是体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采用体育心理学相关知识,遵循学生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教学组织是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本文结合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心理状态与活动规律,为体育教学采取合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体育心理学;体育教学;运用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召开,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学校教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当前应以《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根据,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精神,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终身受益”的体育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实现“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相统一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成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通过体育教育,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出的学生不但具有强健的体魄,有一定的体育常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体育文化的熏陶和体育活动的磨练,养成顽强拼搏的意志、吃苦耐劳的品格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一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内容
张力为指出,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祝蓓里等人认为,体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专门条件下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体育心理学》作了如此定义: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1]。
根据体育学科的发展趋势,体育心理学更注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侧重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运用身体练习促进学生的整体健康发展,以此达到培养人的目的。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如何通过体育教学的手段与方法增强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活动的动机,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等。总之,体育心理学强调研究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除这些研究内容之外,体育心理学还研究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心理学依据[2]。
二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与练”为主的教学法逐渐变成“学与练”为主的教学法,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结合,进而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单一生物体育观”转变为“多维体育观”,广泛运用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创造科学、合理、和谐的教学环境。特别是心理学原理运用于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教师的仪表、语言、动作到教学场地、体育器械、体育教学环境的布置;体育教学的安排、练习方法的组合到教学过程的精心组织、对学生的指导,这些都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与学习积极性[3]。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体育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体育教学中的新状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应运用体育心理学知识具体分析这些情况。
三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在开展学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把握体育心理学的应用方法,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使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不断提高,落实素质教育这一重要目标。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7-7-31 00:15

(一)调控学生的情绪状态
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良好的情绪是人们成功地从事各种活动和健康生活的重要条件。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变化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良好情绪状态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有助于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发挥技术水平[4]。
体育教学在室外动态中进行,而且教材内容差异很大、难易不一。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容易使学生产生特别的情绪状态。如1 000米及以上的中长跑,因意志薄弱对耐力运动产生惧怕感;跨栏体操教学中的器材特殊性和项目挑战性导致恐惧心理;跳远教学中的快速助跑和准确踏跳引起情绪紧张;球类活动易产生极度兴奋的情绪;体育考试也会使学生异常紧张。
一旦学生产生消极心理势必影响行为反应,而无法达到技术动作的要求,继而产生强烈不良情绪状态,如此以往会造成恶性循环。此时,教师要引起重视并进行心理学干预,发现学生产生畏惧、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的原因,加以正面疏导并适当加强练习,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并学会调控情绪状态,从而产生自信心。
(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扇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有效体育教学的关键。教师整堂体育课都要随时注意和观察学生,通过学生的表情、眼神和动作质量来判断注意力是否分散。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注意规律进行处理,合理安排教学顺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5]。
体育课上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受到场地、器材及四围环境的影响而分散。教师要精神振作,讲解生动形象,示范力求完美。同时通过简短灵活的问答、新颖有趣的练习、机动多变的队形操练等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体育教学中来。教师要经常变换条件与要求,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达到教学要求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体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态度和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目的、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树立终身锻炼的理念并积极投身体育锻炼之中。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是实施终身体育的基础[1]。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而合理运用体育心理学就可以达到此目的,并为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当学生对体育有兴趣时,一方面,能产生积极情感,上体育课时情绪高昂,有助于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另一方面,还会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积极主动地坚持体育锻炼[6]。教师还应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优美的环境能提高大脑的兴奋性,教师可变换活动场所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除了田径场、校园林荫小道、田野等,还可到森林、公园、峡谷、河流边进行合适的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穿插体育游戏,播放伴奏音乐,进行分组比赛等等。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创建能激发学生情感和兴趣的体育教学情境及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帮助学生提高对体育健身作用的理解,引导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5]。
(四)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做好教学总结,运用表扬、批评、提前告知课程内容等方式及时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在每次体育课的结束部分,教师应根据体育课的任务完成情况和学生的表现情况对本次课进行评价,尤其是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提供动作信息,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动作的实际情况,便于下一步学习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对学生在体育课上的体育态度、掌握技能的情况、精神状态等,教师应给予相应的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便于他们调整学习状态,了解不足和明确练习重点。在学生明确了课后练习重点后,要把下节课的内容简要告之,使学生能够结合课后练习和下节课的内容,便于下节课的开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多鼓励和表扬学生,肯定其取得的成绩,稳定课堂情绪,强化成功体验,巩固练习成绩,进而提高教学效果[4]。
(五)针对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个性心理差异是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因素。心理差异主要有四个方面:体育学习动机系统差异、运动认知能力差异、情感特点及意志品质差异、性格及气质类型差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寻找心理差异与教学方法相互影响的规律,并遵循这些规律。在体育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6]。
在体育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措施:对于抑郁质学生,应给予一些心理辅助练习;对于胆汁质学生,应及时提出错误动作,给予其鼓励,帮助其改正;对于性格开朗的学生,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单独练习机会;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参与到与同学的互动中来;对于胆子比较小的学生,应采取保护措施,多多鼓励他们;对于因技术错误而导致运动损伤,留下心理阴影的学生,不仅要热心鼓励还要耐心细致地帮助其分析技术动作的每一个环节,让他们知道掌握了正确的技术动作后,就不会再发生意外情况,这样才能放心练习[7]。
(六)掌握学生的运动负荷,保持身心健康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进行基本部分练习时,有一定量的运动负荷施加给身体,这不仅使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而且使运动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体育课的结束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教师只注重整理活动中身体的放松,教学比赛经常安排至基本部分的最后,使学生在快下课时仍处于生理心理活动的高度兴奋中。如果心理的兴奋状态不能合理消除会使心理疲劳,会影响一天的学习和休息。因此,体育课的结束部分要认真对待:一要带领学生做放松性的身体练习,使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后进而心理放松;二要指导学生运用自我暗示法,暗示自己体育教学已结束,与学生谈轻松愉快的话题,不能马上布置课后练习;三要进行简单有趣的体育游戏,缓减身体与精神压力,使学生逐渐恢复到正常节奏,可减少对后续学习的影响[4]。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依靠体育心理学研究保障。体育心理学是保障体育教学合理开展的基础,应加快我国体育心理学体系的建设,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指导体育教学的良好开展,发挥体育心理学的价值。体育教学中所涉及的心理学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业务能力,将体育心理学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来,使其从必然王国到自然王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把握其心理活动规律,使之掌握体育技能,提升运动能力。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