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语文教研论文 感受古诗的崇高美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7-7-13 22:26
标题:
小学语文教研论文 感受古诗的崇高美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育理念上有了一个“质”的变化,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出发,提出了一些新的语文教育理念:“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知、认知的规律,强调了对文章的感性把握能力,即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感悟和情感的熏陶。现在,我从美学的角度来谈一谈古诗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怎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达到古诗教学目的的。
美育是通过现实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来打动学生的感情,使他们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或感化,从而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使他们变得更加积极,在思想感情上得到全面的、健康的成长。
从美学角度来看,古诗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去体味中国古诗的独特的美、独特的韵味以及那种美妙的意境,这既是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情感是生命的源泉,一个没有情感的人,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没有情感,也就不会有生命激情的张扬,也不会有灵性、创造美。因此,从美学角度看古诗,无疑能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受。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古诗,都是千古传颂的名篇,是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的结合,其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化身、美的体现。古诗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它在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心灵、培养审美情趣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普希金说:诗人“用言词把人心照亮”,唤起人们的“善良的感情”。雪莱说“诗从想象和热情启发人类向善,所以一切好诗都与卑鄙的情感不相容。”我国古诗言简意赅,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美感,更具有艺术魅力,深受学生喜爱。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与崇高其实就存在于自然与人生之中。”从审美对象看,辽阔天空、参天峰峦、巨石冲天、惊涛拍岸等大自然现象雄伟壮观,都给人以崇高感。人们通过对大自然的崇高形象而获得美感。它是一种美的形态,是美感到理性的过渡的重要环节。其审美特征为“当大量的美的形态呈现在眼前时,心中的快乐增加了,而恐怖则缓和下来变成崇敬。”学生所接触到的古诗中,就有这样令人惊愕的大自然的崇高美。
唐朝大诗人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上眼中所望到的“天门山”,首句写长江冲开天门山汹涌澎湃的气势,似乎天门山原为一体,只因为楚江的激流才将它撞成了一剖两半的“天门”,谁不为楚江一泻千里奔涌咆哮的力量所震撼呢?次句以长江流经此处回旋激荡的奇观,来衬托天门山的岿然奇险,长江虽然冲开了天门山,可它在天门山面前并不敢恣意妄为一泻千里,浩荡东流的江水在此也得乖乖的盘旋之后才能离开。三、四句不只把天门山写“活”了,更将从“天门山”“开”处的楚江风景写的栩栩如生。他行舟楚江上游到天门山时,宽阔的江面顿时被两山紧束,东西两山好像相对而出来欢迎这位大诗人,而从两山遥见的日边孤帆轻快而明丽,绿水、青山、红日、白帆似乎都在欢迎江上来客,而对此情此景能不欢欣雀跃,手足舞蹈吗?此诗境界既开阔雄奇,情调又轻快飘逸,语言更舒展自然,使人从中产生美感,可以说是从大自然崇高形象激起的自豪美感。
太白先生的另一首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作者以夸张的手法,自然明快地着意描绘瀑布的壮观。首句说庐山香炉峰活像一柱顶天立地的香炉,不断的升起团团缭绕的烟雾,这些烟雾在日光下又幻化为一团团紫色的云霞,这一句是为瀑布的出现创造出一个美丽的背景。第二句就将视线集中到了瀑布本身:它像一匹又长又大的银白色绸布,从高高的山顶上“挂”下来,“挂前川”写得十分神奇,把巨大沉重的瀑布写得非常灵巧,也把“遥看”中的瀑布刻画的极其逼真。第三句中的“飞流”把瀑布喷涌而出的形象勾画活了,“直下”写瀑布从空中直落的形状,回应第二句的“挂前川”,“三千尺”则写瀑布落差之大和“飞流”之长。这一句从正面将瀑布雄伟迅急的气势已经写足了,但诗人似乎还兴犹未尽,又紧接着来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不知要比“三千尺”高多少倍,它把瀑布写的更为瑰丽、雄伟和神奇。最后一句中的“是”字表达的是一种肯定判断,给人造成一种“银河落九天”实有其景的感觉,把庐山瀑布的壮观推向了更高的境界。以它的磅礴气势动人心魄。诗句所描绘的形象体现了人类巨大的生命力,永恒的运动和新陈代谢的本质力量。就因为体现了人类的这种本质力量而引起我们的崇敬。正象我们登泰山所领悟到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的崇高美一样。
崇高本质的另一方面是:在社会事物中,凡体现了人类的斗争的艰苦性、坚韧性、不屈性和正义感,体现了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品格的,就是崇高的。
在诗中,学生们培养了对生活、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力,他们真正学会了感动;在诗中,学生激发起了想象力,发展了智力;在诗中,学生们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接受了规范的语言训练,并加强了语感,丰富了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得到了情感的宣泄和美的熏陶,提高了审美情趣。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人天性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诗是真、善、美的化身,诗的阅读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提高了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树立求真、崇善、爱美的信念。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古诗诗画合二为一,它在色彩、形态、优美的节奏等方面给人以美的感受。如果从美学角度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将对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