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语文优秀教育故事、教学随笔、叙事欣赏10篇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12 17:32
标题:
小学语文优秀教育故事、教学随笔、叙事欣赏10篇
今天阳光依然灿烂
博野县程委中心校解营小学 李 颖
今天下午,我讲第六课《燕子专列》,课进行得很顺利,很快就讲完了第一课时。课间的时候,校长要开会,谁知这会一开就是一个小时,等开完会第二节课就只有十五分钟了。没办法,只有先把上节课下课时留下的问题处理掉──看图想象:贝蒂救护燕子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没想到,问题刚提出来,学生们的小手就纷纷举了起来,还不时有心急的学生喊:“老师!我──”我微笑着,一一点着他们的名字,他们站起来回答:
“小燕子,你一定要坚强地活下来呀!”
“小燕子,我会带你去找你的朋友的。”
“小燕子你千万不能死呀!我会带你到温暖的地方去的。”
“小燕子,你的朋友在等你呢,你要醒过来呀!”
……
每个答案几乎都是完美的,甚至是我想不到的,就连平时不举手的兴旺也回答得很好。我有些兴奋起来,夸奖的话不知该说些什么了,也许是我的情绪感染了他们,回答过一次的学生又再次举起了手。时间过得好快,下课铃响过后,学生还意犹未尽,还有学生提醒我:“老师,兴旺还举手想说呢!”“那就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没办法,我只有微笑着结束这节课了。
第三节课,一上课,学生还是热情高涨,第二个问题也很顺利的结束了,并且比我预计的要好很多。
以前上课我总是急于求成,因为班里的学生比较多,为了课时的安排,很难做到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这节课的成功,让我感觉到:上课要稳,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他们一定会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几天以来窗外都是春寒料峭,乌云遮天,可我的教室里却依然是阳光灿烂!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12 17:32
幸福源自学生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起凤街小学 王端端
昨天是教师节。收到了许多来自孩子们的礼物,看着一件件孩子们亲自做的礼物,一种幸福感溢满心头。
今天来上班,以为教师节已经过去,一切都应该归于平淡。放下车子,走到班里的环境区,想看看大家的值日情况。这时,两个男生走了过来。手里都拿着东西,像是彩排好了一样,齐声说了一声:节日快乐。接过东西一看,是两块小石头,略有差别,但都写着:老师,祝您节日快乐!旁边还有彩笔画的小花。那一刻,我竟有一种想要跳起来的欲望。转过身走进教学楼,我终于抑制不住大笑起来,我想那个时候看到我的人大概都会说:“你笑的跟一朵花似的!”也许有人不明白了,不就一块石头吗,至于?是的,石头并不贵重,可是送它的人对我来说与众不同!这是两个上学期在班里总是惹事,经常打架的两个孩子!为了改变他们,我开始研究心理学,看管理书籍,进行了无数次的谈话……我真心的表扬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哪怕是今天他面对老师的批评不再横眉冷对,而是微笑!慢慢地,他们变了,懂得友善待人了,懂得控制自己了。
开学两周了,他们一直都很好,没有惹任何事。我欣喜的发现,他们变了,变得成熟了,也懂得认真学习了。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他们也学会了感激!作为老师,我想这个时候是最幸福的了。
爱,可以融化一切坚冰!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12 17:32
让学生的想象不再是“坐井观天”
东莞市横沥镇文教办教研室 张暖华
今天,我到第二小学听了吴老师的一节二年级上册的“坐井观天”讲读课文。这是一侧富有深刻涵义的成语故事,其中这篇文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是要让学生发挥想象,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其实文章是通过青蛙和小鸟三组显浅的对话,来想理解文章的寓意。课堂中怎么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通过想象理解文章内容来懂得坐井观天的寓意呢?
〖教学片段1〗小实验大体验
师:出示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
生:同桌互相对读,并思考,第二次对话,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小鸟说的话,天确实无边无际的大。
生2:我读懂了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大错,它应该出来看看。
师:为什么青蛙说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会说天无边无际那么大,究竟谁对谁错?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看看他们说的怎样?
师:拿出圆柱,看外面和天空,看到什么?
生:(指名学生讲,学生讲述出自己看到的东西。)
师:通过刚才的看,你有觉得青蛙和小鸟刚才的对话谁对谁错?
生1:青蛙和小鸟都没有错。
生2:他们都没有错,只是青蛙和小鸟所在的地方不同。
师小结:小青蛙坐在井观天,看见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
【对策与思考】本来这小实验的思考方式是很好的,但是,吴老师却没有充分的发挥,通过这个小实验让学生有大体验。在学习青蛙和小鸟第二次对话时候,吴老师采用小实验的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究竟青蛙看到的天是怎样的,小鸟看到的天又是怎么样,吴老师在〖教学片段一〗中,我们发现这样只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到青蛙为什么会把天看作为井口那么大,而小鸟看到的是无边无际的大。其实,这只是反映文章表层的意思,还没有深层次地挖掘其中包含的寓意,如果老师再花点时间,效果会更好。
如在教师小结前,加上一个小环节,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看到的天是无边无际,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讨论,思考,再回答,应该有部分学生会回答出来。(因为青蛙长期在井中,没有出来看看,所以看不到天究竟有多大,就好像人一样,长期在一个地方,不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不知道世界有多大,这正是坐井观天所要表达的意思。)
〖教学片段二〗小补充大发现
……学习完第三次对话后
师: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思考一下,下面的两个问题。
(投影出示)(1)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
(2)看到外面的世界后,青蛙会说什么?
生:小组讨论。(30秒左右)
师:提问上面的两个问题。
生1: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花、草、树木,河流、森林等。
生2:青蛙会说:“我错啦,原来天是这么大”。
……
【对策与思考】想象是一种学生高级的思维活动,没有一个很好的情景,学生想象起来会乏力。因此,教师在这里只是让学生讨论后匆匆结束,并不能达到让学生通过发挥想象,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寓意。
教师可以在这里设置一个情景,通过动画片,让小鸟拿着棍子或者梯子,又或者通过动画片,让小鸟用爪子拉起青蛙,把青蛙带出井口,然后让学生根据前面三个对话的形式进行小补充一个对话,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训练写作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各自发挥自己想象的空间,在理解青蛙和小鸟的心思后,写出来。最后在全班上进行展示,这样的效果可以更明显,让学生懂得文章所要表达的寓意。
要让学生能发挥想象的空间,不再做井底之蛙,教师必须要多为学生思考,多想办法让学生进入想象的空间,这样的课堂才会赢得学生,才能真正的为学生服务,学生的想象才能大放异彩。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12 17:33
让流动日记成为孩子守望的精神家园
江苏省江都市小纪镇华阳学校 苏延俊
流动日记,顾名思义就是以流动的形式写日记。
一、流动日记的诞生
老师们都知道,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仅靠课堂上的一周两节作文课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老师们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提高作文能力。多练,自然是学生平时提高作文能力的一种手段了。为此,日记、周记及其它的作文形式应运而生,而且已经成为语文老师的必备手段。有的选择日记,日记,日日记,天天写,学生勤于表达,落于笔端。然而对于良莠不齐的同学们来说,仅用日记形式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时间一长部分学生失去新鲜感,他们疲于应付,有的甚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部分后进生的日记更是不堪入目。然而对于一些好的学生来说,日记依然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为此,部分老师又选用了周记的形式,一是减少写作的量,二是便于学生有话可写,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和写作的量。老师规定周记两篇保底,上不封顶。写作时间为一周,你如果觉得有话好写,有内容可说,那可以多写一些。有了这一弹性的时间、空间和数量,学生们少了日记的应付、疲劳、枯燥与乏味,他们更拥有了自主,倾吐起来更是有感而发。
周记一周才见面一次,且同学们写作的时间又不固定,为此,流动日记的想法便在脑海中应运而生了。伴随着日记、周记,流动日记成长起来了。经过几年的实践,应该说效果还是不斐的。
以班上学生作为流动的对象,一天一人,一人一天。由老师先写,在第一行写上“致×××”同学(“×××”可为全班同学,亦可为某一同学),然后书写下自己的感言。写好后再以接力棒的方式传给他(她),他(她)回致(可致老师、致某一同学、全班同学或自己的家长),写下他(她)的见闻与感受,认识与体会。同时,流动日记还可和家长一同分享,家长们亦可写上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还可以以书面语言的形式与自己的孩子或其他孩子进行沟通。谈希望、谈建议、谈人生、谈未来、谈青春期、进行心理疏导……此时的流动日记,既是一次次的练笔,又是一次次的心灵轨迹;既是一句句心语,更是一个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二、流动日记的魅力
因其为“流动”,所以才显其活力。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次一次的精神交流,难道不是孩子们成长的一泓清泉吗?
1.内容宽泛,作文素材的沃野
新课程也要求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教师可充分利用流动日记这一形式,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资源。
流动日记因为内容不受限制。老师首先选择倾诉对象──班级上的成功者、失败者、问题者、颓废者……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及要告诫、劝慰、批评、表扬者均可成为这次流动日记的“焦点访谈”人物。老师写上自己的想法,可直接、可委婉、可点拨、可用故事感染,化教育于无痕。学生可回答老师所问、所惑、所思,亦可另起炉灶,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亦可是亲身经历,亦可是耳闻目睹。内容宽泛给学生的材料选择增加了自由,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不再会出现“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咬笔头”的现象。虽不是洋洋洒洒、倚马千言,但也能字字玑珠,情感迸发的。他们会在阅读前文中相互提高,促进了解,增进友谊,在阅读中取长补短,在阅读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今日的作文材料,他人的作文素材,也能实现资源共享,落实在今后的习作中。不知不觉中,流动日记已成为学生习作素材的沃野。
2.情智共生,学生成长的有效引领
流动日记,一直是抒真情,表心语。学生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展现自己的困惑与思考,彰显自己的个性,抒发自己的体会与认识。老师和家长,就孩子成长中的稚嫩、不足、肤浅、狭隘……用自己的心路历程去感悟他们,引领他们,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教给他们学会感恩,教给他们如何做人,教给他们如何度过青春期,教给他们如何珍惜友谊,教给他们如何奋发上进……在正确的言语下,用健康的思维有效引领,用睿智幽默的语言启迪他们,让他们朝着良性的健康的态势发展。
3.搭建平台,教师管理的得力助手
在流动日记的传递中,老师会选择那些问题学生予以交流沟通,也会在和学生的交流沟通中发现一些迹象,通过对一些迹象的及时布控,避免了一些矛盾、事故的发生,利于老师及时掌握一些信息,通过对这些来自于基层的数据、信息,便于防微杜渐,有效促进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以防恶性事件的发生,以防滋生出一些不良行径。如班上出现了“牛牛帮”,学生的钱物经常丢失,男生经常讲流氓话……在流动日记中暴发,老师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以将它们及早扼杀在萌芽状态。对于出现的一些比较好的,良性的信息应及时表扬、宣传,以起到用身边的人、事,教育身边的人。这样,让流动日记参与管理,比武力恫吓,简单粗暴的方式效果更好。
4.心灵沟通,联络师生、家长的情感纽带
流动日记,记录的便是师生、家长的爱与恨,情与愁,希望与寄托,感受与认识,不解与思考……
流动日记,因一天一人,也许几天中轮写一次,也许全班同学都写完你才有一次机会。在这样的守望中,孩子是迫不及待的,有的能在看完前面的内容后,奋笔疾书到深夜,似乎不倾吐为之不快之感。有的还因不能及时传到流动日记而生埋怨之气,悻悻然,忿忿不平。可以看得出,学生对它的态度,我们无需用语言去描述。
在这个家园里,大家情思共吐。没有顾忌,没有师道尊严,不有家长作风,有的是朋友,友谊,关爱。相悦的情更浓,误会的得以化解,不解、仇恨……得以消融。家长的唠叨学生明白了那是份爱,学生的成长加倍得到家长的呵护,溺爱得以远离。学生的病痛得到老师同学的关注,老师的带病坚持工作,老师的辛劳,换来的是“老师,您千万要注意身体哟!”的稚嫩关心,在这样的家园里憩息,难道你不开心吗?徜徉在这样的家园里,你难道不感到幸福吗?
老师们,不妨试一试,让流动日记也成为你们孩子守望的精神家园吧!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12 17:33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山东省昌邑市卜庄镇夏店小学 于香莲
在生活中我们追求时尚,在工作中我们追求完美,总之,精益求精,完美无缺,在我们心中永远是褒义的词语,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其实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鞋子漂亮极了,可它总是夹得脚疼,老师的方法再精妙可它只适合一部分同学,那一部分同学根本就体会不到它的精妙,怎么办?我不仅有了这样想法:为什么抱着痛苦去适应新鞋子,对何必去强迫学生,穿着舒服就好,达到教学目标就好,至于选择漂亮的还是不漂亮的,无论是精妙的朗读的方式还是说的方式,只要能达到目标,适合他们的就是最好的!
学习内容取舍只要抓住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进行一篇课文的精读,精讲,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然后,进行其他课文学习时,我可以抓住课文中的一段或两段加强指导训练,段落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体会哪段我们就谈哪段,只要能谈多谈,不离我们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就行。其次,在选择主题学习丛书阅读时,可以共同阅读一两篇进行目标训练班,其他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我们只要给他们课堂上自由展示的机会,鼓励他们阅读的兴趣就可以了。
作业的布置
以前作业只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检测,过于单一,毫无新意,更谈不上在作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达到本课或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恰恰相反,只要围绕目标设计作业就能创新,就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至于前面我们所强调的层次性,不也正是此意吗?所以作业的设计我们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你愿意怎样设计就怎样设计,“万变不离其宗(目标)”即可!这样学生不仅产生了浓厚的学习语文兴趣,说不定还会给我们以惊喜!
学习方法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道数学题能有多种解法,难道在语文中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就是唯一的吗?显然并不是这样。如,对于一篇写景的文章学生可以选择感情朗读,也可以选择背诵,也可以进行仿写。对于理解文章的重点句段,可以利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也可以联系时代背景……办法很多,理解了就行,“条条大道通罗马”又何必强求一种呢?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学生的脚就由学生自己去感受吧,给他目标,让他自己去探索,让他自己去创新,学习的兴趣会更浓,因为他心底里喜欢这种方法,喜欢这种学法!大胆地放手,给他们选择的权利和自由,适合他们的就是最好的,相信结果应是我们老师最想要的──完成教学目标!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12 17:33
一次儿童诗的指导
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胡 敏
我先给孩子讲了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小段录象:婴儿在不停的啼哭,有一个人根据这个情景写了一首儿童诗,问孩子想不想听。她很有兴趣,我就夸张地读起来:
我要哭我要哭
你们为什么笑我尿裤裤?
我要哭我要哭
你们为什么不给我穿衣服?
我要哭我要哭
你们为什么不给吃母乳?
我要哭我要哭
你们为什么总说我傻乎乎?
我要哭我要哭
我要回到妈妈的大肚肚。
听完后,我说:“我们也来编一首诗,好吗?”
我开始启发她:春天到了,有很多东西都要出来呀,比如竹笋会说:“我要出来,我要出来……”
我还没说完,她马上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下面是她编的诗:
我要出来
竹笋说:
我要出来,我要出来,
我要快快长大!
(本来她说的是:我要找春天呢。我说,要说具体做什么,更好。后来想出课文里的句子:我要快快长大!)
柳树说:
我要出来,我要出来,
我要到池塘里照镜子梳小辫儿。
小花蛇说:
我要出来,我要出来,
我要换新衣服啦!
小燕子说:
我要飞回来,我要飞回来,
我要听小主人读春天的诗歌。
我也写了一首诗歌:
我要出来
我要出来我要出来
你们为什么不让我
和柳树一起跳舞?
我要出来我要出来
你们为什么不让我
早一点问候燕子姑姑?
我要出来我要出来
你们为什么不让我
听听春雨的倾诉?
我要出来我要出来
我要在春天的曲谱中
做个快乐的音符!
她听了,说:“我的感觉就是,很好听,不过有点嫉妒你。”
我说:“你不用嫉妒我啊,等你长大了,会比我写得更好!你最喜欢哪句呢?”
“我最喜欢的一句是我要在春天的曲谱中做个快乐的音符!”呵呵,她也很会欣赏呢!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12 17:33
这爱总让我感动
──教师感动故事
教师征文 郭秀芹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世界因为生命而有色彩,生命因为感动而有灵性。”从教十六年,天天与孩子打交道,天天处理的都是芝麻绿豆的琐碎小事,看似单调,枯燥而又乏味,辛苦,但就在这种平凡的工作中,我却感觉是那样的幸福,我的辛苦伴随孩子们的成长,每天看着满园的桃李,我感受着他们的可爱,他们的纯真,也享受着我的骄傲惬意和满足;更感动着孩子们给我的那纯洁,真挚的爱,浓浓的情……
一把雨伞一片情
一阵美妙的音乐声结束后,放学的铃声敲响了。我也收拾好东西,急匆匆地走下楼去。此时,窗外雨正淅淅沥沥地下着,来到一楼大厅向外望去,大门外黑压压的人群急满了校门口,家长们焦急地向里张望着,惟恐自己的孩子从自己的视线中错过。我因为雨衣放在电动车的后备箱内,所以只好站在大厅里期待着雨下小一点。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向大厅里奔来,咦,这不是我们班挑皮鬼──赵义飞吗?他怎么又回来了,是不是又忘了拿作业?正当我乱猜之即,赵义飞三两步跨进大厅。我便走过去神态严肃地问:“赵义飞,又忘了带作业了吧?怎么忘不了调皮捣蛋呢?”“没……没有……我想……”“什么事,快说,没见外面正下着雨吗?”我见他吱吱唔唔欲言又止,就语气缓和了些,“你有什么事,快告诉老师。”他轻轻地嘘了口气,不好意思的说:“老师,刚才我从这里路过,发现您没带雨伞,您用我的吧!”说着把雨伞递了过来。“那你呢?”“我和妈妈和用一把”我笑咪咪地说:“不用了,我的雨衣在电动车的后备箱里,等雨小点后,我再过去,还是你自己用吧,否则你会淋湿的。”他见我执意不肯收下,小眼睛眨了一眨,说:“那我送您去车棚吧!”看着他一脸的真诚,我感觉一切语言都是多余的,便欣然答应了。
雨中小义飞紧紧地抓着我的衣襟,我也很自然地搂着他的肩膀。他仰起头,不停咦里哇啦地说着什么,小脸蛋因兴奋而涨的通红,他轻快的脚步溅起快乐的水花,我没有感觉到双足溅湿的凉意只是感觉到孩子身上传递给我的温暖……
回到家中,透过窗户望去,雨后初晴的天空湛蓝湛蓝的,树更绿了,花更艳了,阳光更加明媚。啊,雨后的世界真美好!
一顶红帽一份心
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来临了,与历届运动会相比,这一天,天气格外好,阳光照耀着大地,没有一丝风,真有点初夏的感觉,这大概是上天的恩赐吧!开幕式结束后,全体师生在操场上准备就绪,运动会正式拉开了序幕。刚开始,还没有觉得什么,时间一久,艳阳照在头顶上,就感觉有些晒了,就连头发丝都热辣辣的,我只得手打凉棚遮挡着阳光。忽然,一顶红色遮阳帽出现在我眼前,随即,一个熟悉的声音响在耳旁:“郭老师,您是女生,晒黑了就不漂亮了,把我的遮阳帽戴上吧!”顺着声音寻去,原来是坐在我身后的黄青宇,看着他一脸的憨厚与真诚,我双手接过孩子的遮阳帽,情不自禁的贴近了孩子的额头。怀着艳阳般的心情,与我的学生共度了这次难忘的春运会。那一天,望着孩子们那张张可爱的小脸,感动像湖水一样在我心中荡漾开来:上帝呀,请赐予我更多的智慧与力量吧!让我能奋力托起每一个明天的太阳!
一句祝福一种爱
清晨,我像往常一样夹着课本走进教室,咦,今天怎么如此安静?我已习惯了课前同学们的欢笑,每天从这种热闹的气氛中感觉到了孩子们身上的活力。今天怎么了?这些唧唧喳喳的小麻雀怎么都哑巴了?犹疑中,我忘了“同学们好!”“老师好”的“口令”,突然,同学们齐刷刷地站起来,略带神秘的小脸全部绽开了:“老师辛苦了!祝您教师节快乐!”接着“嘭”的一声,霎时,金花四射,纷纷扬扬的金色花瓣落满了我的全身。花雨中,我好象在梦里,今天是教师节?近日来,我忙得焦头烂额,把教师节这事忘得一干二净。可是,孩子们竟然记得!眼前这一幕,让我感受到学生的真诚与爱心,我仿佛置身于幸福的海洋,我陶醉了……“谢谢!谢谢孩子们”我的眼泪夺眶而出,不知不觉把“同学们”改成了“孩子们”,那节课,我感觉是平生上过的最精彩的一课,我简直是超常发挥,整节课激情四射,挥洒自如,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气氛也格外浓烈……
啊,我亲爱的孩子们,是你们让我感受到了做老师这种职业是多么幸福,看似是那样的微不足到的细节,却包含着纯真美好,它点缀着我平淡的教育生活,它让我懂得了只有真心付出,拨撒爱种,不经意间你就会收获学生丰厚的爱,这爱总让我感动!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12 17:34
尊敬的老师,您用什么滋养自己和孩子的心灵?
带读小学的女儿去书店买书,在书店看到一些课外必读书目。但搞不清小学生的必读书有哪些。只好打电话问一位优秀语文教研组长。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让我有些不敢相信──“我不清楚啊。”“可能是的吧,我没听说过。”
一个先进的教师团队从岳阳旅游归来,在叙说着岳阳楼徒有虚名──公园太小,可供观赏的东西太少。他们只花半个小时就游完了,真是没看头。我问他们是否欣赏了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美文化大餐,是否领略了岳阳楼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他们说没这闲情逸致。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登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烟波浩淼,感受自然的神奇造化,感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欣赏美仑美奂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恐怕半天时间都不够,短短半个小时怎能对得起这一历史文化名楼呢?
我很清楚这些教师是一些很出色的教师。他们绝大部分是本科毕业,且有不凡的教学业绩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在业界获得很好的评价和很多荣誉。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的能力是我望尘莫及的。赛课、论文获奖的频率和等级也是我远远不及的。
是什么让这些名正言顺的“文化人”对文化如此淡漠呢?通过交流和观察,我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是功利主义的快餐文化让我们将学习看成是敲门砖。做学生时用它来敲开升学之门;求职时用它来敲开聘任之门;参加工作后用它来敲开评优评先和晋升职级之门。把学习当做涵养心灵,充实生活,提高生命价值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我们的学习是随波逐流、跟随时尚的学习;我们的论文是用许多新名词、新概念、新观点堆积起来的的论文;(有的观点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意思!)我们的公开课是诠释新概念的闹剧。跟风跟得紧,快餐做得快的人名利双收。等到大家都感到饥饿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刚才喝下的是西北风,它根本无法给我们提供营养和能量。如果这种快餐文化继续流行,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很难继承和发扬。不信你看看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中还有几个能背得出五十篇以上的古文?还有几个能背得出二百首以上的古诗词?还有几个能不对照注释嚼出文言文的韵味?问之,则会说,读书时学文言文苦透了,现在谁还会再去自讨苦吃。是的,门敲开了,我是这屋子的主人了。砖头一边去吧!
其次是工作的辛苦让我们的老师形成了职业倦怠。很多学校要求教师早上7:30到校,下午5:30离校。比“朝九晚五”的敬爱的人民公仆每天要足足多工作两小时。且班额大的作业多,班额小的课时多。上课、备课、看作业、辅导学生、业务学习、排练节目等等活动将他们在校的时间占得满满当当、密密匝匝。让他们忙得象陀螺。所有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忙到下班往往是精疲力竭。周而复始的简单劳动让我们也变得简单了。怪不得有人说:教久了小学,一不小心自己也成了小学生。虽有五年一循环的岗位培训,有每年的读书竞赛。那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我自用我的不变应万变。
第三是评价教师和学生的主要依据还是学生的考试分数。使学生成为做题的机器,老师成为看题、讲题的机器。学生的每个科目都有两本以上的习题集。题海成了师生的苦海,却又找不到回头的岸。老师眼里看的、心里想的和手里做的都是怎样提高孩子的分数。课外书成了毒草,课外必读书目不仅学生没看,老师也没看。高考、中考会涉及怎么办?就找内容提要、找缩写本、找权威评论。让学生去记一些可能会考的内容。分数成了上帝,老师和学生都是奴隶!
我想我们确实无法改变大环境,无法改变社会对文化和文明的观点。但我们应该能够改变小环境。我常想“幸福是自己给自己和家人的最好礼物”。既然我们无法在物质上获得幸福感,我们就享受精神上的幸福吧。来点“阿Q”的日子也是很不错的。我们种不了富贵的牡丹,就种幽香的兰草好了。当兰花的清香沁入自己的心脾也沁入孩子们的心脾时,我们收获的不只是自己的幸福。千万不要让孩子在题海中游得厌倦学校,更不要用重复简单的训练糟蹋孩子幸福的童年。我们可以让学生少做一点作业,自己也少看一点作业。我们可以在自己找到心灵栖息地的同时也帮孩子找到心灵的栖息地,这样孩子就会多一些安宁少一些祸根。我们也不要像太平洋警察一样整天忙得昏昏糊糊。跟孩子一起展开读书竞赛吧?让人类文明的精华滋养我们和孩子的心灵,我们将会有无比美妙的感受!学校生活将会更愉快、更充实、也更有活力有信心!
尊敬的老师,请您带孩子一起畅游人类文明精华的海洋,好吗?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12 17:34
我的教育随笔
厦门市集美第二小学 孙丽圈
下面的文字和故事是关于我的儿子和我的学生,因为有了他们,我的生命才能充满色彩和精彩,因此我很乐意把每一个感动的瞬间与大家分享。有部分文字已发表过,再次拿出来写,是因为我想让我们的教育永远充满智慧,让每一位父母和每一个孩子都幸福和快乐。
妈妈,你能说出我的十个优点吗?
儿子八岁了,和许多妈妈一样,我常会因为小家伙的表现与自己的要求有距离而着急生气。前天小家伙做事太拖拉,我大声批评他,一股脑儿数落他的许多不是,儿子沮丧极了。过后,我感到后悔,我希望我能有机会让儿子明白妈妈还是很爱他,并始终对他充满信心。
昨天晚餐时,小家伙突然问我::“妈妈,你能说出我的十个优点吗?”我愣了一下,想起前天的事,于是,我很慎重地和他进行一次特别的谈话。
“当然可以,不过妈妈觉得你的优点不只十个。”
“那就多说20个吧。”儿子高兴了。
“何止20个!”我一本正经地说。
“哇,有那么多吗?”儿子的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
“你的优点很多,你喜欢思考,见多识广,乐于助人……”
儿子的喜悦溢于言表,还有点不好意思呢!
“妈妈,那你再说说我的十个缺点吧。”儿子显得很谦虚。
“你有那么缺点吗?妈妈可不觉得。”我非常认真地说。
“不然说五个也行!”儿子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不可能的,妈妈,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啊!”儿子乐极了,脸上写满惊讶,“我吃饭太慢,东西用完了不放回原处,洗澡时不洗头……”
“宝贝,因为妈妈相信,你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掉这许多不足的地方,因此这不能算是你的缺点。”
这时的儿子,眼中有喜悦,有感激,还充满信心。
这是一顿相当愉快的晚餐,小家伙在吃饭上的时间比往常少了15分钟。
晚餐后,儿子马上写作业去了,可我还疑惑着:这小家伙为什么问这样的问题呢?一转头,茶几上放着儿子吃饭前看的每周文摘,一篇文章的标题醒目地写着:中国父母说不出自己孩子的十个优点。
哦,我明白了……
黑暗中的那双小手
二楼楼道的灯坏了好多天了,每每一家三口晚上散步回来经过这里,老公总是会顺手搀扶一把,照顾一下近视的我,自然而平淡,谁都没有放在心上,儿子更是蹦蹦跳跳先跑上楼去。
和往常一样,今天晚上我们一家子又散步去了,不同的是路上老公被朋友叫去打牌,我和儿子先回家,儿子蹦在前,我走在后。到了楼道里,我手扶着墙,圆睁双目,再使劲地扶了扶眼镜,感觉眼前还是一片漆黑,只好小心翼翼地用脚试探摸索着台阶的位置。这时,早已爬到二楼的儿子突然转过身,边下楼边说:“妈妈,你先站在那里别动,我下来牵你。”当儿子走到我的身旁,伸出他的小手拉住我的手时,我觉得那手心还冒着汗的小手特别温暖,暖在我的心窝里,心中更是盛满深深的感动。“谢谢。我儿子学会关心人了!”我动情地说。儿子反倒一脸不在乎,“不用谢,老妈,今天老爸不在,自然是我来照顾你了。”儿子那副小小男子汉的潇洒样把我逗乐了。“妈妈,小心点,再迈一个台阶就到三楼了。”儿子不断地提醒着,小手把我的大手拉得更紧了,看着儿子那专注认真的样子,我有一种“家有儿初长成”的幸福感。
原来,养儿育女真不需要太多长篇大论的说教,就是在不经意间,在潜移默化中,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已在小小儿女的一言一行中。
爱的考题
读了关于越战结束后一个士兵的故事,这个故事深深震撼了我,一个母亲的心。
故事是这样的:儿子打完仗回到国内,从旧金山给父母打了电话。“爸爸妈妈,我要回家了!但我要带一个朋友回来。”
“当然可以,我们非常欢迎他”父母高兴地回答道。
“可我必须告诉你们,”儿子继续说,“他在战斗中受了重伤,他踩到一个地雷,失去了一直胳膊和一条腿。他无处可去……”
“孩子,我很遗憾。”父亲说,“我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这样一个残疾人将会给我们的带来沉重的负担,我们不能让这种事干扰了我们的生活。你赶快回家来吧,他会自己找到活路的。”
就在这时,儿子挂上了电话。几天后,父亲被告知他们的儿子从高楼坠地,警察局认为是自杀。
悲痛欲绝的父母飞往旧金山,在停尸间里,他们惊愕地发现,他们的儿子只有一只胳膊和一条腿。
当读到这里,心里有多么沉重!这爱的考题,以生命为代价啊!相信父母如果知道残疾的是自己的儿子,他们不可能这么说的,反而加倍呵护,因为父母爱自己的儿子,不管丑陋与卑贱,多么自私而伟大的爱。但这份爱却很难给予一位陌生人……
生活中,我们常常也面临着爱的考验。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妈妈爸爸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看到舞台上精彩的表演,把孩子高举过头,孩子乐得手舞足蹈。后面的小观众们可就苦了,使劲跳了又跳,还是被遮挡着,看不见,满脸的焦急。爸爸妈妈们全心全意爱着自己孩子的时候,忘记了别人的孩子一样需要关爱。
中午,我和我的学生,还有我的儿子在学校的食堂一同用餐,还剩好吃的菜给学生再添一点,也给儿子添一点;骑车上班的路上看到学生请他坐上车和儿子一起到学校……,我想,爱生如爱子,爱子如爱生是我爱的追求,同时也让我的孩子和学生从他的妈妈,从他们的老师身上学会真诚地对待每一颗善良的心。
真希望每个做父母在面对爱的考题是都能交上精彩的答卷,这样我们的孩子们就能多些幸福,少些伤害。
不同的理念相同的爱
家长会上,有位家长给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家长双方存在不同的教育观念怎么办,对孩子的成长是不是影响很大?”
针对家长的回答,我这个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家庭教育经验作了以下回答:
每个人的经验和阅历不尽相同,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不同的看法和做法是难免的。有些父母教育观念不同,在孩子的面前争执吵闹,搞得孩子无所适从,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感,这种现象屡见不鲜。那么是不是父母不同的教育观念都将对孩子造成消极的影响呢?答案是不尽然的,聪明的家长对孩子的不同评价却能让孩子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成为孩子进步的动力。
记得读过一篇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至今印象深刻。作者是这样叙述的:我七八岁的时候特别喜欢写作,母亲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肃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当成年后,作者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成为作家时,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在和许许多多孩子接触时,我总是能感受到他们自信活泼个性张扬却又缺少恒心和毅力;夸夸其谈难以脚踏实地;满怀梦想却做不到吃苦耐劳。这时候,如果在老师和妈妈“你真棒”的赞美声中出现不同的声音“再找找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对孩子而言可谓是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当然,在孩子做错事被家长一方严厉呵斥的失望时候,也多么需要有另一方安慰和循循善诱的声音,让孩子重新自信地扬起生活的风帆。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怎样的教育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对孩子的爱,希望我们做家长的用自己的智慧让这份爱鼓舞孩子前行。
家长们给了我最热烈的掌声,看来他们也认同我的想法和做法。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12 17:34
打开“不和谐”的话匣
──《家乡的古廊桥》作文教学意外案例
浙江省泰顺县罗阳第二小学 梅丽翠
[写在前面]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开放性与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自主性不断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呈现,课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顺学而导”?站在“预设”和“意外”的岔路口上,教师面临选择。
[课堂回放]
《家乡的古廊桥》写作指导课上,播放着泰顺古廊桥的风光录像,孩子们欣赏着,指点着,不时发出赞叹:“哇,真漂亮!”“看,这座桥就在我家附近!”“你看,有这么多的人来看廊桥!”我暗自高兴:预设的效果出来了。
“同学们,看了这一段录像,结合自己平时的了解,家乡的廊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大多数学生举起了手,我在如林的小手中物色着能说会道的孩子,好让他的“说”为大家做示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嘛。
“家乡的廊桥古朴典雅,与周围的山水和谐辉映。你们看,北涧桥那顶部的屋檐,翼角高高翘起,青灰色的屋脊上有的青龙缠绕,有的嵌着葫芦,还有栩栩如生的小狮子,它们似乎在聆听着桥底下那潺潺的流水声。廊桥的美不仅仅是桥身的造型和雕梁画栋,更重要的是它仿佛与桥下的溪水、桥头的古树、两岸的青山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画。”一位女生站起来指着大屏幕说。
我满意地直点头:她果然不辜负我的期望。女孩说完后,我喜滋滋地表扬她:“你说得可真好,不但能概括廊桥的特点,还把桥的样子说生动了。谁也来说说自己眼中的廊桥?”
“一座座廊桥形态各异、巧夺天工,它们犹如蛟龙出水,好像长虹饮涧,又仿佛是新月出云。”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掌声是对你的夸赞。请坐!”我提高了声音问,“为什么给他鼓掌呢?”一位学生回答:“他把廊桥比作了蛟龙、长虹、新月,让我们觉得廊桥的形象生动逼真。”另一个学生马上补充道:“而且他在用词上很讲究,同样是‘好像’的意思,他运用了‘犹如’、‘好像’、‘仿佛’这些词语,避免了重复。我佩服他的表达能力。”
“他说得好,两位同学评得也好。我想,这也叫‘和谐生辉’吧。”说完,我和学生一起笑了。
我们继续说着廊桥印象:“廊桥名声挺大的,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人们说泰顺古廊桥是《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的再现,还有人称赞它们是‘世界最美的桥’,我感到很骄傲。”……
男生林××一直举着手,几乎要站起来了,我把他叫了起来:“林××,欣赏了古廊桥的优美风光,你想说什么?”
“老师,我觉得刚才这些同学是在生搬硬套,净挑一些好词往句子里塞。这些廊桥破破烂烂的,根本没有他们说的那么美。”林××顿了片刻继续说,“就说我们家乡的三条桥吧,桥屋上的瓦片已漏洞了,桥身上的拦板脱落的脱落,发霉的发霉,桥的梁柱也霉烂了,我真担心它会倒塌。据我所知,我们学校附近的登云桥周围肮脏不已的环境让人不堪入目,一条臭水沟,两边成了周围居民倾倒生活垃圾的场所,苍蝇蚊虫张牙舞爪,这桥已经被人遗弃了。”
好家伙,不但不赞美廊桥,还罗列了“反面例子”把同学的赞美之声“全盘否定”。我怔住了:多么不和谐的声音啊!它可跟我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感受家乡古廊桥的独特之美,多方面赞美廊桥)格格不入。还没等我作出反应,教室里传来更多“不和谐”的声音:“这么破,的确不好看。”“在录像中还好看些,实际的桥更破呢。”“我经常从桥上走过,就是些木板和木头,有什么好看的。”
是下令他们关闭这“不和谐”的话匣子,继续下一个环节──描述廊桥之美呢?还是让他们倾吐这些“不和谐”的声音?学生还在纷纷议论着,我的脑海里跳出了这样的念头:既然已有学生说“不好看”了,还怎么描绘它的美呢?孩子们的审美观点是存在差异的,我不能下令他们一律要说“美”,教学应该调整。
于是,我向学生抛出了新的话题:“林××说廊桥破破烂烂并不好看,很多同学也有同感。让我们根据自己对古廊桥各方面的了解进行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古廊桥显得破旧了呢?”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孩子们开始“苦思冥想”。
林××又举手了,我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连忙把他请起。林××翻开他的“采集本”说:“我们家乡的古廊桥建造的年代久远,我曾经摘录了这样的资料:三条桥建于宋绍兴七年(1137年),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我想,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袭,屋顶上的瓦片会破损,桥上的木板会发霉腐烂。”
经他这样一说,其他学生的思维闸门也打开了,纷纷举手发表看法:“我有补充。我们泰顺的廊桥很多都是用木头建造的,这么多年了,木板、梁柱上总难免生长蛀虫,那样桥会被蛀烂的。还有,我们山里经常会有山洪爆发,湍急的洪水也能冲毁桥梁。”
“廊桥是我们的祖先在特定的年代和环境中建造的,那时候,交通很不发达,行人、牲畜都从桥上走过,廊桥承载了很多很多的重压,能不破旧吗?”
还有学生谈到了兵荒马乱、盖房修路、意外火灾等因素
说得差不多了,我接过话茬说:“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廊桥被催垮了吗?
“没有。”
“许许多多的重压,廊桥被压垮了吗?”
“没有。”
“肆虐的洪水、凶猛的虫兽、野蛮的匪患,廊桥低头了吗?”
“没有!”
我激情满怀,为自己的变通,为学生的智慧,更为廊桥那坚强不屈的形象!我的声音也是那样激昂:“风雨催不垮,洪水冲不走,重物压不倒,廊桥依然横跨在溪流之上,依然沐浴在风雨之中,依然承受着种种重压。”缓了口气,我压低了声音说:“但是,廊桥老了,旧了,破了。同学们,你们想过吗?在几百年的历史中,在那特定的年代里,乃至于交通发达的现代,人们除了在廊桥上行走,还会在廊桥上干什么?”
学生动情地讲述了做买卖、求神拜佛、小孩游戏、纳凉、避雨、落难人栖居等活动。
“想到这些,再看看这些苍老而依然挺立的廊桥,你又想说些什么?”我又一次煽情。
此时,学生对廊桥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它们的表面,已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们再来听听林××的看法:“在我的眼中,那破旧的廊桥已不再难看。它仿佛是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无怨无悔地驮负着日夜不息的来来往往,灰黑的瓦片、脱落的拦板、霉烂的梁柱仿佛是他苍老的皱纹,刻着岁月的变迁,刻着无私的奉献,刻着顽强的毅力。”
[我的思考]
1.课堂是对“人”的真切眷注
课堂是奠基人格的基地。我们教师的眼里应该有“人”,这“人”是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了课堂活动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顾及学生多方面的成长,顾及生命活动的多面性,让语文教学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
回过头来想想,学生所说的“廊桥破破烂烂的,根本没有他们说的那么美”这话,我之所以认为它不和谐,其实只是因为它与我预设的答案有出入罢了。如果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来考虑,完全是属于正常的,是他们基于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等产生的真实看法。如果我只是为了达成“感受家乡古廊桥的独特之美,多方面赞美廊桥”这一目标,硬是要求学生夸赞廊桥的美,也许他们会揣摩老师的意愿而见风使舵,也许部分学生费尽心思地找些精美词句来说假话,也许……庆幸的是,在片刻的顿悟后我接纳了他们的说法,并以此为对话的生长点,将对“廊桥美”的认识引向更深的内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浮想联翩”、“豁然开朗”、“怦然心动”,他们的智慧正在催放,情感正在撞击,视界正在敞亮,这是比任何设定的所谓的认知目标更为可贵的达成。
2.“不和谐”的声音也是资源
课堂即真实生活的再现,是教师、学生互动交往的场所,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动态”与“生成”是其鲜明特征。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课前预设的文本方案必然会遭到缘自“互动”的强劲挑战。其间,“不和谐的声音”是每位教师必然遇到且必须直面的学情信息。如果无视课堂中与学生的不断对话、调适,亦步亦趋地演绎“教案剧”,严格地“执行和落实”教学目标,将课堂囿于封闭状态,则必然违背了课程的终极目标。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形成。”(叶澜语)当课堂上出现了所谓的意外事件或不和谐的声音,我们也可以把它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并能把它纳入正常的教学进程来有效使用,这样不仅能圆满完成预设的任务,而且能生成并完成新的教学任务。课堂也就会因“生成”而更加充满智慧、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情趣盎然。课上,林××的说法虽然出乎我的教学预料,但我认为其间更具价值的因素,这是发自儿童视角的资源。如果我们不去关注廊桥的破旧,如果我们不去思考破旧的原因,也许写作的素材仅限于桥的结构、造型等“显性文化”,也许学生的作文趋于千篇一律。我大胆把它纳入教学环节并“放大”,才有了对廊桥的历史、重任、情怀等“隐性文化”的链接,另辟蹊径谈论廊桥的内在美,廊桥的形象在师生的心目中更加高大、丰厚。
3.“不和谐”的声音里寻求价值取向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当遇到知与不知的的矛盾、已有经验与新认知的矛盾、全面认识与片面认识的冲突、现实生活与学习材料的矛盾等问题时,学生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独特的认知、体验,乃至于出现“不和谐”的声音。但我们老师始终要明确这样一点: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信念,在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教学材料的价值取向是它的核心与灵魂。
我在作文指导课上所呈现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古廊桥这一素材,在我们成人──应该是了解了相关的廊桥文化底蕴的成人看来,它是美的。但是,在现代孩子的眼中,古朴的廊桥与那些标志现代文化的高楼、园林、展馆等对比,它的确逊色许多,甚至是人们遗弃的对象。如果我对课堂上这些“不和谐”的声音采取马上制止或立即纠正的方法,可能廊桥的“破旧”、“肮脏”就留在了学生的心中,可能他们认为描写廊桥可以生搬硬套说假话。如何引导学生去认识本乡本土的文化遗产,使他们自主地能动地构建文化的意义,是我在课堂上思考的问题之一,于是就有了对廊桥破损原因的追溯。从孩子们的发言中,从他们的作品里,我能感受得到廊桥在孩子们的心中不再是木头、木板、瓦片的简单组合,他们赋予廊桥以生命和灵魂,古廊桥好像一部历史书籍,成为一种精神象征,倾注一片人文情怀。
请看一位学生的作文《钟情廊桥》的片段:
廊桥的建筑年代久远。早在300多年前的清朝时期,人们为方便过河、遮阳避雨,就在溪流上建筑廊桥。几百年来,泰顺人一直称木拱廊桥为“蜈蚣桥”,“廊桥”这一称谓还是最近几年才开始采用的。我们能从廊桥苍老的面容上读出许多内容:从桥面已被磨平了棱角的木板上,读出曾有多少行人从这儿路过;从桥身两侧新旧不一的栏板上,读出山乡里的风雨岁月;从残留在梁柱上的对联中,读出岁月的变迁;从桥边竖立的石碑上,读出桥的几毁几建,读出众多捐款人的心境和情绪……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廊桥的故事,人们还是津津乐道。据说,文兴桥由当地人王光奕主持建造。为了建桥,他变卖了所有家产。桥建成后,王光奕已身无分文,只好乞讨糊口,筱村王家山同宗族人知道这事后,凑起三担米粮送给他,但王光奕还没吃完一斗米就过世了。村民们没有忘记当年资助建桥的人,就在桥头立了石碑作为纪念。
观赏着一座座美丽的廊桥,倾听着一个个动人的传说,我的身、我的心、我的情,全都融入廊桥的每一根梁柱、每一块木板、每一张瓦片。
我庆幸,我在课堂中坦然地打开了那“不和谐”的话匣!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