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随笔30篇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35
标题: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随笔30篇
师爱打开孩子闭锁的心灵──护蛋活动的教学叙事



北京西城区鸦儿胡同小学 李淑捷




●描述事例的发生:



三月的一天,我一如既往的走进了三一班的教室,开始了我的日常教学工作。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讲授的主题是家人的爱。我告诉学生们,当他们刚刚睁开双眼时,看到的是爸爸、妈妈的笑脸;当他们刚刚学走路时,听到的是妈妈鼓励的声音。当他们生病时爸爸妈妈深夜抱着他们去医院的情景,等等,让孩子们体会到他们在家人的关爱下一天天的长大。



接着我说同学们你们也讲讲你们的家人养育你们成长的故事吧!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发言,课堂的气氛异常的活跃,孩子们兴奋的讲述着自己幸福家庭呵护培育他们的故事。孩子们有的拿来照片,有的拿来与家人在一起的视频,他们在组内交流着,脸上洋溢着幸福。



这时我看到芳芳有些郁郁寡欢,同学们说的热火朝天,她却一直没有发言。当我发现以后我走到她的面前,问道孩子你身体不舒服吗?孩子摇摇头,我想也许是孩子们之间发生点小矛盾吧。



在下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呵护生鸡蛋。每人开展一天“护蛋”活动。要求大家每人明天上学来带一枚生鸡蛋。通过这个活动我想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体验、感受、通过呵护生鸡蛋的活动使他们领悟到父母养育他们的辛劳,让孩子们学会感恩。



第二天我刚刚走进教室,看到很多的孩子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有些纳闷,仔细观察原来是孩子们都怕生鸡蛋破碎,坐在座位上看着自己带来的生鸡蛋,我的心里窃喜,活动初步见效了!



●确定事例的理由:



在“护蛋”的课堂活动中,突发的课堂生成的问题摆在教师面前。



上课的铃声响了,我让孩子们用彩笔给自己的鸡蛋宝宝画像。孩子们有的画上了美丽的头发,有的画了一个小笑脸,孩子们的兴趣极高。我在教室中巡视,当我走到芳芳面前时我突然发现芳芳带来了两个生鸡蛋,我正要上前询问,但我转念一想也许芳芳兴趣高,也许芳芳家里有两个孩子吧!



我继续在学生中走动观察孩子们的创作。我的好奇心最终还是把我带到了芳芳的面前。看到芳芳画的鸡蛋宝宝一个是幸福笑脸的小男孩,另一个是一个哭脸的小女孩。我想这是为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



学生们已经装饰完自己的鸡蛋宝宝了,我说同学们你们的宝宝诞生了,从今天起你就要想办法保护好你的宝宝,明天我们看一看谁的宝宝最健康,你们要精心呦,孩子们都把自己的鸡蛋宝宝小心的放在自己事先准备的“房子里”。



只见芳芳把哭脸的鸡蛋宝宝小心的放在精心准备的盒子里,这个盒子的周围垫上软软的棉花,盒子的外面还画上了美丽的公主。放好后芳芳再把盒盖用胶条封好,鸡蛋就像睡在睡袋里一样安全了。放完以后芳芳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接着芳芳把笑脸的鸡蛋宝宝随意的放在空杯子里。我观察到这些,我的心在颤动,这让我联想到芳芳在班里总是默默无闻,缺乏童年的孩子应有的朝气,这个孩子给我的印象是忧郁。



第二天在课堂上孩子们各自讲述着自己的“护蛋”经历,有的完好如初,有的已经破碎。



芳芳带来了那个被她精心呵护的鸡蛋宝宝。在课堂上我刻意让芳芳向大家讲述她的“护蛋”经历,她兴奋的笑脸是我从来没有在她的脸上看到过的,我想这里面一定有秘密。我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打开她的心灵之窗。



●处理教学事例的方法:──细心加爱心运用教师的教育智慧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中午的时候我把芳芳叫到办公室,出乎我意料的是芳芳手里还拿着那个鸡蛋宝宝,其实“护蛋”的活动在上完课以后就已经结束了。此时我抓住这个契机,直接切入话题。我问:芳芳你的那个鸡蛋宝宝呢?听到我的问话,她一愣,我说你能给老师讲一讲那个鸡蛋宝宝的故事吗?顿时孩子满眼泪花,说老师我把它故意摔碎了!这个鸡蛋宝宝是我,我们家没人爱我,我自己爱我自己。那个鸡蛋是我弟弟。我的心一惊,我深深的感受到芳芳这个孩子在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这个孩子太需要关爱了,她被人冷落的时间太长了。如果长期发展下去,不解开芳芳的心结后面的事情不可想象!



原来芳芳是来自外地的学生,她的妈妈又给她生了一个小弟弟。芳芳的妈妈爸爸十分关注她的弟弟,在生活中处处为弟弟着想,弟弟永远是对的,吃东西的时候总是只给弟弟吃不给芳芳吃,总给弟弟买很多的东西,自从弟弟出生以后极少给芳芳买东西。芳芳感到极度的心里不平衡,以前在弟弟没有出生之前,芳芳的父母对芳芳也是百般的呵护,但芳芳的弟弟出生以后,芳芳的生活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本一个生活在父母幸福呵护中的孩子,由于弟弟的出生和父母的忽视使她生活的世界突然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是一个几岁的孩子难于承担的事情,这也是使芳芳性格、心理发生扭曲的原因。



找到了芳芳的心结我开始每天在中午的时候找到她和她聊天,告诉她很多的办法,比如我教她,当妈妈只给弟弟零食吃的时候,我让她对妈妈说,妈妈您给弟弟吃吧,我不吃,弟弟小。第二天,芳芳主动找到我小声的告诉我,那天她照着我的话去做,妈妈反而给了她一大半的零食。类似的事情在不断的发生,芳芳的心情也在不断的变化,在这之中我悄悄的给她的父母讲述了芳芳在“护蛋”活动中的表现,由于芳芳缺乏父母的关爱,芳芳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多么可怜的孩子。告诉他们由于他们的过失给孩子带来的痛苦,带来的性格的扭曲,他们震惊了没有想到自己的自私疏忽带给孩子严重的心灵创伤。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芳芳也在一天天的变化,芳芳的心复苏了。从这个小姑娘的脸上我看到了自信,看到了幸福,看到了她应有的童真。



●分析教学事例的过程:



静下心来反思,我思绪万千。我所景仰的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就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正确、恰当地处理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要用心去做自己的教学工作,要善于发现问题,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细心地去关爱每个学生,让他们都能充分享受到老师的爱,都能在老师爱的滋润下茁壮成长。教育更是神奇的,许多不争的事实说明:一次偶然的教育机会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辛勤的园丁的教师,又怎能随意错失这来之不易的教育机会呢?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写到:爱心无价!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颗爱心。没错!我们理应用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用爱浇灌他们的心灵,总有一天她们会开花结果。



师爱,是一把金钥匙,能打开孩子闭锁的心灵;师爱,是一双无形的手,能抚去孩子苦涩的泪花。我想:只要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把爱播洒向那些如硬石头般的孩子们,我们收获的将不仅仅是成绩、理解和感动,而是自我的蜕变和灵魂的升华!让我们用爱去点亮那一盏盏心灯吧!来指引孩子生命的航程!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35
由小学生的“爱情故事”引发的思考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大成小学 李 芸




上周六,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济南野生动物园。在一路欢唱的大客车里,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们兴奋地吃着零食,开着玩笑,我这个旁观者,却从中听出了几个学生的“爱情苗头”:王世杰喜欢高薇,宋伟成喜欢陈嘉琪。



由于我担任的品德课上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受他们欢迎,平日被亲切地称为“李老”,学生们对我毫无戒心,我决定设个“圈套”,深入刺探得到一手“情报”。于是,我漫不经心地参与到话题中,又故意表现出不信与不屑,学生们果然轻易上当,争相讲起了他们所知道的“爱情故事”以示真实:“昨天下午,李宗霖去抢高薇的跳绳,王世杰就冲上去了,大叫:离高薇远点,谁欺负她我跟谁急……”“我们班都知道他俩好,王世杰给高薇写的小纸条我们也见过……”“宋伟成喜欢陈嘉琪,放了学帮她背书包……”“宋伟成经常给陈嘉琪零食吃……”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向我描述着,我不失时机地向当事人求证一下:“真的吗?”往往得到当事人爽快的回答“真的”,全然没有成年人此刻应有的害羞与不悦。



在我听来,那些被学生们津津乐道的“爱情故事”,无非是男女同学互相示好,合作愉悦的小事,被不懂什么是友情,什么是爱情的小孩子们讹传、趣谈,根本就是“想像爱情”。但我又担心如果不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任此话题继续发展,势必影响班级风气,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被吸引过来,自己索性就站了起来,大声说:我这里有一个美国小学生的“爱情故事”讲给大家:



“这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亨利是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一天,他急匆匆地跑回家喊到:‘爸爸,爸爸,我要娶安娜老师!’爸爸忙问:‘为什么呀?’‘安娜老师喜欢我,我也喜欢安娜老师。她经常摸着我的头说,亨利,你真棒,我爱你 。’‘噢,可是,安娜老师和你年龄相差太大了,她都可以做你妈妈了。’‘那爸爸,你娶她吧!’‘可你已经有妈妈了,娶了她,你妈妈怎么办?’一看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小亨利耍起无赖来:‘我不管,我就是喜欢她,我就要娶她!……’一会儿,妈妈回家了,给他带来了最新的变形金刚,他立即跑上去,抱着玩具跑进自己的房间,直到妈妈喊他吃晚饭才出来,也没再提要娶安娜老师的事情。请同学们想一想,一年级小亨利的“爱情”出现了什么问题?”刚才唧唧喳喳的场面不见了,同学们先是面面相觑,接着就“炸了锅”,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没等我多做解释,车子已经进入济南城区,于是,我忙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的话题到此告一段落,回校后继续。”



回来的路上,“爱情故事”不再是学生们谈论的焦点。回校后,我又提醒这个班的班主任多留意学生的话题,注意不露声色地引导,自己又在品德课上组织了“专题讨论”:先重温了那个“美国小学生的爱情故事”,分析了小亨利的思想,然后就“小学生之间有没有爱情”“男女同学之间应该怎样交往”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直到今天,五年级一班旧的“爱情故事”没人再提,新的“爱情故事”没再发生,男女同学关系融洽,和谐相处。



一个故事,一节课不可能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爱情,但最起码可以让他们明白什么不是爱情。身为教师切不可妄下结论“乱贴标签”,更不可小题大做“横加指责”“乱打棍子”大肆惩戒,“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可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35
品德考试做“彩蛋”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大成小学 李 芸




上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深受学生欢迎。期末,没有采用书面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而是想让学生以“在家中选鸡蛋、煮鸡蛋、画鸡蛋、班级彩蛋展示”的综合活动形式,尝试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品德考试。



于是,周五我在班里布置了考试题,介绍了考试内容(选、煮、画、展四个环节)、评分标准(彩蛋的创意设计、美化装饰以及个人制作的彩蛋数量),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做彩蛋,周一在各班级展示,由学生进行评选打分。考题一出,即迎来学生们的阵阵欢呼。



周一品德课上,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有的自豪地向大家推介,有的不失时机地修改完善。然而确有部分学生,尽管周五时信誓旦旦,周一却没带来,为此,老师又给了他们一个补考的机会:周二做好带来。



当时设计这样的考试目的有四:



一是考察学生的诚信:让学生明白“言必行,行必果”,周五兴高采烈答应了,周末就要认真完成,周一要记着带领。



二是教育孩子学会爱护:空壳的鸡蛋不小心就会被碰破,学生需小心谨慎,时时注意保护它。



三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是班级内的展示,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等能力。



五是让学生体验与他人(家人)合作的快乐。



学生那一张张表情丰富的笑脸至今仍留在我们师生的记忆中,别开生面的考试取得了奇效:本学期,我继续兼任这个班的品德教师,品德课成了学生的期待。



现在,我继续“以活动促教学”,希望品德教学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更希望能在学生的童年生活中增加一些难忘的记忆。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36
把握好源于生活的“意外” ,让课堂焕发精彩

──教学《换个角度想一想》的启示

天津河东区香山道小学 安学霞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前,教师不论将教学环节设计的多么完美,在教学过程中总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也就是说悬疑和不确定性成为现代课堂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根据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形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教育机智、合理地组织课堂,把握好源于生活的“意外”,让课堂成为学生解决生活问题,接受生活教育的重要阵地,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精彩,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教授了三年级学段的《换个角度想一想》一课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源于生活的“意外”,使我获得了一些启示。


  在新课开始阶段,一位正在不停地、使劲地咬塑料垫板的女同学进入了我的视线,看到此情形我走到女孩面前严肃地说:“都上课五分钟了,你还这样,真不知道难看,把垫板拿过来”。然后,我把垫板狠狠地扔到了讲桌上。这时的她用一种让人无法理解的眼神使劲地看了我一下。这时侯有的同学把埋怨的目光投向她。我没再理她,整顿好纪律后继续上课。



  学习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尝试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学会宽容、欣赏他人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于是我首先呈现了两个事例:1.小华因为正在看电视,没有答应与两个同学一起顽皮筋,而引发冲突的事;2.小刚想帮助母亲下岗、父亲病休在家的李勇而遭到拒绝的事。然后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双方交换角色、相互体验得出应该怎样多角度地,特别是从对方的角度体察他人的心情、感受,尊重他人的选择与人格。最后得出因看人的角度不同,而看到的效果不同,所以我们需要多考虑他人的想法与感受,生活会因此丰富多彩,并处处充满阳光的结论。同学们兴致高昂地做着分析。这时我忽然想到新课开始时发生的事情,何不借此让大家做一个评析,达到即教育她改掉这个既不讲卫生、又对课堂造成不良影响的毛病,又能了解她的真实想法,达到互相沟通,相互理解的目的。于是我看看刚才的那个女孩,说:“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分析得出从别人情感和想法的角度去看人、看事,就会有意外的发现,那么你们对咱们班刚上课时发生的那件事情怎么看?”(指的是学生咬垫板,我发脾气的事)



  有的同学说:老师是为她好,让她改变不好的习惯,努力学习。有的学生说:希望她以后遵守纪律,别再影响同学们上课……



  此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安老师,您别说了,自从她妈妈死了以后,她就形成了这个毛病,她妈妈还是让人家害死的,所以她非常的伤心,您就别说她了。”



  听到这位同学的话,我非常震惊,突然间我感觉好像时空在我身边停住了脚步,眼前飞速地闪现新课开始时她咬塑料垫板的情景。而此时我已听到她让人难受的哭泣声,原来她咬塑料垫板,是源于她难过的生活经历──一个十岁孩子不应该承担的生活阅历,她是在用这种形式发泄她内心的愤恨。而我作为一名教师从开始就想这是为什么,是我错怪了她,以为她在故意捣乱。如果开始就能站在她的立场、从她生活的环境出发,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我就不会用生硬的口气批评她,并强行地抢下塑料垫板。此时我感觉到我已经伤害了她,我的嗓子好像被什么堵住了似的,因为毕竟她才十岁就要承受如此大的打击和磨难呀。我为自己刚才的行为感到十分愧疚。不过,我转念一想,生活是真实存在的,我们无法改变现状,我们只能改变对待生活的态度,我现在必须帮助她鼓起生活的勇气,来面对过去、现在、将来。



  于是我用亲切的语气说:孩子,如果你愿意把你的情况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吗?(此时的她已泣不成声)另外一个与她关系非常要好的学生说出了事情的大致原委。原来该生的父亲与第三者把她的母亲用极其狠毒的手段害死了,自从她知道了妈妈死亡的原因后,常常做恶梦,并时时有不良的行为举动。了解到这些,我走到这个“受伤”的孩子面前,俯下身子并用手抚摩着她的头说:“孩子对不起,如果说刚才我伤害到你,请原谅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从要求你的角度希望你遵守课堂纪律,和同学们一起把我们的这堂课上好,因为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尽的职责,我并没有了解到你的难言的地方,如果你愿意,我们交个朋友,以后有什么事情我愿意和你一起分担好吗?”听到我的真诚的话语,她趴着的头微微地抬了起来,点了点头,哭泣的声音也小了许多,而此时课堂气氛异常,大家都被这源于生活的“意外”震惊了,有的惊讶、有的疑惑、有的愤慨。



  于是我接着说:“孩子们,通过刚才的事例不难看出,我们看问题、想事情,都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分析,去领悟,才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今天老师没有全面地了解这位同学的情况,错怪了她。”我走到她面前,诚恳地说:“但是老师代表全班的同学谢谢你,因为是你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换个角度想一想的真正含义,如果你愿意,我们(包括所有的同学)都将成为你忠实的朋友,如果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我们是能帮你解决的。”接着我提议:我们能不能帮她?同学们各个激情高昂,纷纷帮她想办法、出主意,她使劲地点了点头。



  最后我说:我也会记住今天大家给我的帮助,在此我谢谢大家。我向着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教室里响起了掌声。我如释重负,好象浑身轻松了许多,就像完成了一项重大的使命。这时,我与泪眼朦胧的她目光碰撞在一起,我看到此时的她脸上写满了信任、理解与感动,可以看出是我们的真情感染了她,她慢慢地抬起了头,直起了身子……



  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真正地认识到,新课程的教学特别要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需要,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困惑,诉说自己生活中的苦、辣、酸、甜,从而让学生获得被尊重和理解的感觉。教师不能只凭自己的经验来诠释学生的生活内容,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出现在孩子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生活内容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常有发生,对于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的很难承受。



  所以就要求我们要以学生的生活为本源,善于捕捉和利用“生成性资源”及教育智慧,巧妙地解决学生生活中的“意外”,让课堂成为学生解决生活问题,接受生活教育的重要阵地。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它应当焕发出无穷的生命的活力。正如钟启泉老师说的那样:“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我坚信只要我们付出努力,与学生真诚相待,我们的课堂定会充满生命的活力,课堂也会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课堂教学。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36
假如我是一棵夹竹桃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第二小学 耿 慧




  三月的春风吹开了校园门外两侧的夹竹桃,芬芳溢人,路过的人和全校师生都因这馨香,心情格外愉快。而与这芬芳不协调的,也是这几天令校长最头疼的,便是学校学生上学放学路上因喜欢或调皮乱折乱攀这些夹竹桃。本周的周前会上,校长再三强调各班主任要做好本班学生工作,尽快杜绝这种现象,保护好这些稚嫩的小生命。



  我是二年级的班主任,在放学前的班会上我非常严肃地讲了这件事情,并在最后做为一条纪律公布,任何人不得损坏校门外的夹竹桃,否则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然而,令我没想到的是,就在这天放学后,我推着自行车刚走出校门,就发现我们班的张超和王业成及其他班的几个男同学竟然爬到了夹竹桃上,在猛烈的地摇晃着它的枝干,树下是散落了一地的花辨。看到这副残景,我心中顿生一种揪心的怜悯,站在那里足足有二分钟,当张超他们看到我时,迅速的地从树上下来,灰溜溜地逃走了。



  回到家中,我心里感觉特别气愤,因为残落一地的花瓣,更因为他们没有把我在班会上的话当回事。我正想着明天到学校里怎样处理这些学生,爸爸下班回家了,他看到我气呼呼的样子,便询问了此事。听完后他对我说:“我觉得,无论你明天对他们的处理方法如何严厉,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那根本到底在什么地方呢?”我正想着。



  “如果你想的只是如何惩罚他们,那他们不会受到真正的教育。”爸爸慢条斯理地说:“真正的教育不是让学生因为害怕你惩罚不敢去做,为什么不能去想办法让他们也从内心去爱、去保护那些树呢。”



  爸爸这番话对我触动很大,是啊,我光想如何用惩罚去制止他们,怎么就没想到去引导他们自觉地保护这些夹竹桃呢?但那又如何引导呢?躺在床上的我思索着。对了,换位体验。于是,我一骨碌爬起来,坐在书桌前,用我的真情实感写了一篇文章,取名《我是一棵夹竹桃》。



  第二天的早读时间,我一大早就到了教室,等所有的学生都到齐后,我满怀深情的朗读了我的小日记:



我是一棵美丽的夹竹桃



  我是一棵美丽的夹竹桃。春姑娘轻轻地唤醒了我,“夹竹桃,夹竹桃,醒醒吧,醒醒吧!春天来了!”



  我听到了春姑娘的呼唤,绽放出了最美丽的笑脸。我用我最灿烂的笑容和最清新的香味给每一个从我身边走过的人,传达着春的信息。每个从我身边走过的人,都不由得发出感叹“春天真的来了。”



  可就在前天,一个小男孩,从我的身边路过,他对他的妈妈说:“啊!多美丽的夹竹桃啊!妈妈我想要一枝,我想要一枝拿回家。”妈妈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给他折,但是经不住小男孩的哭闹,妈妈走过来,从我的身上折了两枝,当时疼得我眼泪都掉下来了。我忍着伤痛,眼看着小男孩高高兴兴地走了。



  就在前天下午,两个小姑娘路过我的身旁。一个小姑娘说:“多么美丽的夹竹桃啊!”另一个小姑娘 说:“我想摘几朵戴在我的头发上,这样我就是桃花公主了。”



  “我也想当桃花公主。”她们俩说完,从我的身上摘走了好多好多美丽的花瓣,而我却变得伤痕累累。



  今天早晨,有几个小学生又从我的身上折走了几枝,说是要放在教室里,慢慢欣赏;有几个大人折走了几枝,说是放在办公室里一定很漂亮……



  更可恨的是,昨天下午,又有两个小男生,他们爬到我的树枝上,踩着我的肩膀,使劲地摇晃我的身子。不一会的工夫,就落了满地的花儿,我都疼晕过去了。



  短短一天的工夫,我变得满是伤疤,不再美丽。我好痛啊,可谁又能救救我呢?唉!我身旁的姐妹们,也正承受着同样的折磨与苦痛。我很担心,如果再有人来折我的枝子的话,我可能马上就会死去,以后再也不会开花了。



  我现在是一棵快要死去的夹竹桃……



  就在我朗读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孩子交头接耳地说话,他们都被我的日记深深地吸引了。我发现有些女孩子的眼睛都湿润了,那两个犯错误的小男孩,脸通红通红地,一直都没敢抬起来。



  这时我打破沉默,问了一句:“听了老师的日记,你想说点什么?”



  “夹竹桃真可怜!那么多人伤害它,我好想帮助它”



  “老师,我以后再也不去爬树了。”



  “老师,我以后一定会爱护我们学校门口的夹竹桃,如果再有别的小朋友去伤害夹竹桃的话,我会上去劝说他们。”

  

  “以后谁也不能伤害夹竹桃,夹竹桃也会象我们一样,会疼的。”



  “老师,夹竹桃也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和我们人一样珍贵。我们应该爱护它。”



  “老师,以后我们要爱护夹竹桃,让夹竹桃每天都露出笑脸。”



  ……



  听着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我知道我所希望的实现了。



  一个星期过去了,我仔细留意,我们班没有一个学生再去伤害夹竹桃,而且我还发现犯错误的两个小男孩,在家做完了作业,还主动的在夹竹桃旁边劝说那些调皮的小男生们呢!



  有了这次成功的体验,我也更加体会到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引”的优势与“治”的弊端。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多数老师想的是纪律的约束,纪律约束在老师的视线下,可能有效果,但真正离开了老师的视线,依然约束着学生们的是什么,不是循环红旗下的加分减分,不是严厉的惩罚,而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试想,在孩子犯错误之后,我没有“引”,而是“治”,孩子们怎么会受到如此心灵的震撼和冲击呢?我想“这棵美丽的夹竹桃”将会永远的铭刻在孩子们的记忆当中,那与之俱来的爱护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也随着这棵美丽的夹竹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育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今天多元价值取向的冲击下,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唤醒学生主体自觉的意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育人应该从塑造人的心灵上下功夫。改变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只会去“治”、去“堵”,只会用纪律约束的方法,往往并不奏效。只有用爱构筑起信任和尊重的心灵之门,才能真正的打动每一个孩子,感化每一个孩子。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36
疏”比“堵”好  

──一次班级悠悠球比赛的反思

山东省济南市玉函小学 张加河




  当今的中小学校园里,经常掀起一轮轮热潮。一会儿集卡热,一会儿网络聊天热,一会儿又玩游戏成风……这不,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校园里流行起了悠悠球。



  悠悠球如燎原之火,很快便席卷校园。我所带的四·一班差不多人手一个,一些男孩子甚至有两三个。一时间,学生下课玩悠悠球,上课谈悠悠球,上学放学的路上也忘不了切磋一番,整个玩的得轰轰烈烈,昏天黑地。且不说一个悠悠球便宜的也得五六块,贵得甚至二十多元──悠悠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才是让我非常担忧的事情,这不,班里几个调皮的男生连续几天不交作业,错题一片!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于是,我在班会课上郑重宣布:既往不咎。从现在开始悠悠球全部收起,否则没收!一时间悠悠球销声匿迹。



然而,不过两天,班长就向我反映,牛某某等几个人在美术课上玩悠悠球。我刚没收他们几个他们几个的,下午又有同学反映安某某几个,在厕所后边玩悠悠球。我顺藤摸瓜,一连又没收了六个。



看来,在我和班干部的高压下,“悠悠球迷”从地上转入地下,和我打起了游击战。



一天晚上七点多了,牛某某的父亲给我打电话,称他至今未回家。我们双方几经周折,终于在大学校园的小树林里找到了牛某某几个。原来这几个孩子在放学后举行了悠悠球比赛,为了争个你强我弱,忘记了回家。



哎呀,就是这几个孩子,令各科老师头疼,我作为班主任更是没少费口舌。然而,静下心来想一想,我这种高压政策本身也有问题,这样下去,不但难以彻底“斩草除根”,而且师生关系会越来越紧张,闹不好还会发生比这次更大的麻烦。焦急、沉思之后,我突然顿悟:我何尝不可以在班里光明正大地举行一场悠悠球比赛呢?当年大禹治水不就是顺势而导,变“堵”为“疏”,才成功的吗?



  说干就干,第二天的晨会上,我便宣布了这个决定。全班顿时炸开了锅,乱作一团。几名调皮鬼在短暂的一愣之后,连声高呼“张老师万岁!”几名班干部却是一头雾水。



  制定了周密的游戏规则之后,同学们精心装扮了教室。这时,悠悠球迷们早已迫不及待了。下午的班会课上,激烈的悠悠球比赛开始了。经过近三十分钟的比赛,结果出来了。



“第一名:牛某某;第二名:安某某;第三名……”还没等我公布完成绩,忽然班里一名学生抢话说:“你看,得奖的全是……”霎时,刚才还眉飞色舞,沉浸在喜悦中的调皮鬼们顿时哑口无言了。班里也出奇地静了下来。



  看来,火候到了。我趁热打铁:“俗话说得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悠悠球比赛是这样,做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接下来,在全班的掌声中,几名获奖的调皮鬼若有所思地回到了座位上。



  接下来,我又让学生把今天活动的过程和收获写下来。全班学生都写的真实、生动,有几名学生还写了三张多。



  果然,让我欣慰的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悠悠球”在我们班真的销声匿迹了,尽管邻班的学生还在痴迷地玩着。不仅如此,平时那几名“坚决保正,彻底不改”的调皮鬼听讲也认真了,坐姿也端正了。



  为了同一个目的,采取的方法不同,效果也截然不同。由这件事,我想到:对于十来岁的孩子来说,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好动好玩,这是他们的天性。每当有新的玩法出现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都会积极地去学,直到玩腻为止。



  大禹治水,用疏导治理了几十年来咆哮的大洪水,改变了前任以往“堵”的办法,一举治理了水患。用疏比用堵好,只有循循善诱,将滔滔洪水一点一点引导到山川田野中,将滔滔洪水的汹涌化为涓涓的溪流。相反,用堵,谁都知道,洪水只会越来越汹涌,越来越泛滥,就算你拦河大坝修整得再坚固,再厚重,最终也会让越积越多的洪水冲破,后果很严重。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不能一味简单的运用“严禁”“不准”“不能”等词语,而更主要的是告诉他们为什么,晓以利害,多疏少堵。有时候,越是明令禁止的东西,对孩子的吸引力就越大。用堵,只会堵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给大家带来不快,事倍功半;用疏,既能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又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自己教育自己,事半功倍。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36
孩子,我知道你的生日!

──做个细心的班主任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阳光二小 王长涛





  在统计学生的档案信息时,我从学生的身份证号码里面提取了学生的生日,做成一个表格,又从校训通照片里面找到了我班学生的照片,提前做好了ppt课件,我想:如果我在孩子们生日那天给他们突然播放一下,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呢?




     阿珍(化名)的生日到了。上课了,我不动声色地宣布上课,然后打开ppt课件,一曲《生日快乐》歌响彻教室,在学生诧异的眼神中,屏幕上慢慢出现了阿珍的照片和“阿珍,祝你生日快乐!”一行字。我轻轻地走到她身旁,把一本精致的笔记本送给她做为生日礼物,然后握住她的手说:“老师知道,今天是你的生日,我想和同学们一起祝你生日快乐,一生快乐!”然后我和全班同学为她唱起生日快乐歌。她的眼里竟然噙满了泪水,红红的脸颊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说实在话,我也没有想到效果会这么大。阿珍在班上是一个十分不起眼的女生,学习成绩较差,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我曾经试着跟她沟通,但由于她很腼腆,所以效果不大。下了那节课后,她竟来找我,“老师,你怎么会知道……?还有我的照片……”我笑了笑说:“呵呵!孩子,我一直在关注着你,我知道你的生日!”一向不太爱写日记的她在当天写下了一篇长长的日记:“今天真是太突然了!老师竟然如此关注我,还知道我的生日!在上课的时候和所有的同学为我唱生日快乐歌。……我好开心!谢谢老师,你真是太了不起了!”



  从那天起,阿珍好像变得开朗了好多。一件小小的事情竟然有这么大的效应,我真的没有想到。其他的学生也来问我:“老师,你知道我的生日吗?”我故作神秘地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于是他们便期待自己的生日早早到来……



  [案例评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孩子们带来感动的同时,其实也深深地感动了我自己。如何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是我们班主任经常研究的话题之一。班主任要做个有心人,善于捕捉有效信息,让学生感受到你心中有他们,他们的心自然就会贴近你。给学生过生日,也许这件事情真的很小,可是效应却很大,甚至出乎我的意料。据心理学家分析,现在的孩子情商(EQ)越来越低,大多数孩子趋于自私、偏执,情感指数较低。我也感觉到现在的孩子似乎越来越冷漠,要感动他们很难。可是这件事让我开始反思自己。以心换心,也许是自己做得还不够。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做人”,一个快乐的生日,就让阿珍的性格发生了变化,让她从此抬起了头,难道这不值得我好好思考吗?



  在接下来的教育生涯中,也许我会做得更好,因为我相信:给孩子一个春天般的关爱,他们会还你一个完整的春天!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37
重视对地震中破碎家庭子女的教育



四川省都江堰市团结小学 张振华




  所谓“破碎家庭”,就是指离婚、再婚或父母一方遇难的家庭。在5.12大地震后,许多孩子的家园被毁,至亲离他们而去,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这类家庭的孩子不同于父母离异或再婚的孩子,这类孩子群体的形成有着太多的偶然性,不是人为可以改变的。他们的心灵上被大地震留下了很深的创伤,心理变态严重。他们多容易产生焦虑症、抑郁症、多疑症等心理疾病,使其外在行为失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想帮助他们,必须要了解地震造成的破碎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这是教育地震破碎家庭子女的基础。一般这类孩子的心理表现有以下几种类型:



  1.恐惧型。



  因为亲身经历了5.12大地震,深切地体会了大地震时的恐怖一幕,再加上家园被毁和亲人的逝世,孩子幼小的心灵无法承受,也无法忘怀,这样造成了孩子一听到不管什么响动就以为是地震的恐惧心理。



  2.自卑型。



  由于大地震造成父母一方遇难(有的甚至是父母双亡),孩子自我感觉与其他孩子不同,他们往往觉得低人一等,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这类孩子平时衣帽不整,情绪消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因为学习成绩不佳,这样就更增加了他们的自卑感,甚至产生厌世情绪。



  3.失落型。



  这种孩子因家庭不幸,缺乏心理上的准备,一时难以接受失去父母亲人这样冷酷的现实,自我感觉失爱、无助,产生性格变异。他们万念俱焚,离群索居,悲观消沉,形成自我封闭心理。



  4.自暴自弃型。



  这类孩子目睹了5.12大地震的惨状,认为人早晚要死,与其那么辛苦,还不如及早行乐,死了也值得,因此,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在学校中不以学习为主,却以玩乐为主,整天想着自己什么时候死,怎么死,死的时候该摆什么造型等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



  5.归属型。



  这类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双亲的温暖,他们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亲近老师,亲近同学,对老师、同学产生心理归属感。他们愿意听老师、学友的话,愿意向他们敞开心扉。



  在对地震中破碎家庭孩子的心理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后,我们就要针对这类孩子的性格、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



  1.用科学知识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面对灾难。



  老师要让孩子明白这一次的大地震是千年难遇的,是人类的力量无法阻止的,父母的亡故不是孩子的原因造成的,借此减轻孩子心理的内疚与负罪感,让孩子走出心理误区。



  2.用身体挡住那“闪光灯”。



  孩子不能活在记忆里,更不能时不时的被人拖回记忆之中,何况那不是什么美好的记忆,所以请我们的老师们用你们的身体帮心灵受伤的孩子们挡住那可能勾起记忆的“闪光灯”(新闻媒体)!



  3.用“父爱、母爱”去温暖和感化孩子。



  对家庭不幸的孩子,老师要多给他们以爱的关怀,关心他们的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要经常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时,注意加强对他们的生活指导,教导他们逐步懂得人生的价值,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立能力。



  4.发挥群体功能,发动全班同学关心地震中破碎家庭的孩子。



  如以班干部为核心组织“帮困小组”,从学习、生活上帮助破碎家庭的孩子。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集团意识,增进班级团结,又使破碎家庭的孩子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坚定他们的生活信念,使他们在集体中鼓起勇气和信心。



  5.关心这类特殊群体的功课学习,对他们进行学习指导。



  老师要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其次,根据他们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对他们进行学习指导。



  尊敬的老师们,以上是我一些肤浅的认识,如果在您的班级中存在这类学生,请您必须重视对他们的特殊教育和帮助,使他们正常、健康、顺利地再次融入班集体当中来。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37
让批评也能够温暖心灵



江苏省如皋九华小学 徐志华




  批评,是指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言行做出否定性评价,以促使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避免重犯。可是,在实践中并非所有的批评都能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要不要批评,成为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专家、作家孙云晓就认为:“无批评的教育是伪教育,也是缺钙的教育。”确实,没有批评、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甚至是不负责任的教育。对学生的批评是难免的,也是必要的。人们往往把赞赏、表扬、鼓励看作是春风、暖风。但事实上,过犹不及,暖风吹多了,会把人吹得浑身发酥,头脑吹得晕乎乎的,而且经不起寒风。如果说批评代表寒冷的话,我希望其不仅仅是寒风,更是冬天里晶莹的冰、洁白的雪。冰雪虽寒,却能够给孩子带来温暖,增加体验,增长见识,增强毅力,提高抵抗力。



  美国总统柯立芝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工作中常出错。一天早晨,他对秘书说:“今天你的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这话出自少言寡语的柯立芝口中,简直让秘书受宠若惊。但他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的公文也能处理得和你一样漂亮的。”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公文上很少出错了。



  报载,一“雷公处长”常斥责下属,事后则安慰道:“就是因为觉得你有希望,并非无药可救,所以才批评你,提醒你。”此法屡屡见效。



  以上两则案例启示我们:只要讲究艺术,老师并非不可以批评学生。



  一、应选择柔性批评



  批评大致应该可以划分为柔性批评、刚性批评、恶性批评三类。如果说柔性批评是冬天里晶莹的冰、洁白的雪,是糖衣良药;刚性批评,则是凛冽的寒风,有点刺骨,是苦口的药,虽能治病,难以接受;而恶性批评,就是具有毁灭性、灾害性的暴风雪、台风、龙卷风或飓风了,是能够伤害心灵的毒药。



  恶性批评是纯打击性的心理惩罚,会产生师生心理对抗,导致学生逆反搞恶作剧,使其破罐破摔,甚至产生严重的精神疾病①。粗暴的批评语言和行为只会起到讽刺、挖苦、打击和伤害的恶性后果。尖刻的训斥犹如刺向心灵的毒箭,刺伤师生关系,会把学生推向更远,最终导致教育失败。不管是什么情况,教师绝对不应该采用恶性批评。



  当学生犯错误时一味采用刚性批评,义正词严,严厉训斥,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学生却不能理解,难以接受。所以也应该慎之又慎,尽量少用不用刚性批评。万一使用,也应该学习“雷公处长”,事后适当弥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曾告诫我们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是啊,我们对待犯错误的孩子不必用教鞭,不能有“冷眼”和“讥笑”,而应该是春风细雨、催人奋进的柔性批评、“绿色惩罚”。要想让我们的批评成为点石成金的魔戒,让学生们因我们而从执迷不悟中豁然开朗,我们的批评必须蕴含着绵绵的爱,蕴含着真正的人文关怀,论事客观,处事冷静,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温暖犯错学生的心灵!



  二、该如何巧施批评



  批评是比表扬更难的教育。中国有句古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批评学生一定要讲究艺术,把握好尺度,要努力做到批评无痕,春风化雨。怎样能够使批评春风化雨,具有温暖学生心灵的作用呢?



  1.架心桥,奠基础。

 

  平时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有效批评的一个前提条件。平时,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帮助学生。师生关系好,挨批评时学生不会认为老师是在故意整他、打击他,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批评容易见效。要讲究师生关系的平等,依据同一标准评判对错,教师犯错了,也应该主动承认,并作自我批评。



  2.慎批评,求实效。



  批评要谨慎,要尽可能考虑全面些。



  ⑴要注意时间、场合。尽量不在早晨和开始上课时批评,尽量不在公开场合批评。尤其对胆小者、性格内向者、心理脆弱者应该不点名或私下谈话。



  ⑵对事不对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批评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思想表现、某种态度、某个做法等,不宜贬低学生的人格、品质、智力水平;不能挖苦讽刺、揭短、妄测将来,彻底否定一个学生;更不能挑拨离间、小题大做,甚至贬损其亲人,以防师生对立。



  ⑶要依“法”批评,讲究民主。要告诉学生违反了《制度》、《规范》中哪些条款,让他明白老师的批评是有根据的。曾有一学生在体育课提前结束而下课铃未响时在校园内吼叫,批评他,不服。让他从《规范》中找自己违反的条款,其态度立刻改变。另外,批评时要注意对优生、后进生一视同仁,一定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辩解的权利,防止“冤假错案”的产生。



  ⑷批评时,要慎重选择语气和方式方法。在批评时,坐着比站着好,离近一点比远一点好,注意缩短谈心距离,以诚相待,平等相处,讲究语言艺术,力求做到良药不苦口,创设沟通师生情感的良好氛围。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宜用不同的语气,学生犯的错误不同,语气也应该不同。批评的方式有:私下批评和公开批评、点名批评和不点名批评、委婉批评和直接批评。具体的批评方法有:



  欲贬先褒法: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比较的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用表扬引出批评,不失为一种良策。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还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公正。使用这种方法,要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后进生身上找到闪光点,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表扬时要恰如其分,不夸大其词,不轻描淡写。柯立芝使用的就是此法。



  延缓批评法:在问题发生后先设置一个缓冲阶段 ,等当事人头脑冷静下来后再作批评教育。



  体态语言法:上课时,用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警告批评。



  旁敲侧击法:欲批评此事,却故意大张旗鼓地赞赏与之相反的彼事,如故意表扬做小动作者的同桌听讲认真。



  对号入座法:摆出几种现象,逐一分析,不直接谈及被批评者。



  谅解宽容法:若学生能够自省,十分悔恨,非常自责,可以使用此法。



  另外还有诙谐幽默法、开门见山法、逐步到位法、将功补过法、促膝谈心法、故事影射法、当时当场法、防微杜渐法等等。对这些批评方式、方法要用心选择,力争既巧妙又有效。



  3.换位想,品师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教育批评学生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师爱的付出和流露过程。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会老师不得不批评时的心情,让他明白:老师的批评是师爱的特殊表现方式。批评他,是对他抱有希望,不忍舍弃;老师总是希望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表现,谁也不会以批评学生为乐,不得不批评时,老师也很难受。



  愿所有教师的批评都能具有温暖学生心灵的力量,为暂时迷失的学生校正方向,为学生的心灵补钙,为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护航!



  注①:魏薇、路书红等:《中外教育经典案例评析》。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第160~162。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37
翻乱的试卷



河南省安阳市钢城小学 王 维




  以前的卷子我都是在办公室改完后再拿到教室发下去。这次第六单元测试完后,为了使成绩早些出来,我在教室里改起了卷子,改了一半,因有事,我把卷子放在了讲桌上,没拿回办公室。等我办完事去教室时,卷子乱七八糟地已被摊了一讲桌,已改过的和没有批改的早已分不清了。看到这乱糟糟的试卷,本想辟头盖脸地训斥一顿,找出翻卷子的孩子。可又一想,他们只是好奇,想早些知道自己的分数,并不是成心的。孩子们都上三年级了,自尊心越来越强,训斥他们一顿固然解气,但教育效果不一定是最好的。


  忽然,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个故事。于是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孩子们高兴地坐直了身子。



  我讲道: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薪酬也很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质人才都来应聘。这一些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



  这些年轻人想,这很简单,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准十拿九稳了。



没想到,这一面试出问题了。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年轻人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老板走了,年轻人一个个踌躇满志,得意非凡,闲不着,围着老板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年轻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没有啊?我们还在等您啊。”老板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哎呀,这些年轻人一听啊,捶胸顿足。他们为什么这么感慨万千呢?他们说:“我们长这么大,就从来没听说过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



  故事讲完了,同学们的目光都投向了那几个乱翻试卷的孩子。我装作没看见,问孩子们:“讲桌是谁的啊?”孩子们回答:“老师的。”“没有老师的允许能乱动讲桌上的东西吗?”“不能!” “你去别人家串门,看到人家的抽屉,也不能挨着个儿地翻,不然下次别人就不欢迎你去作客了,老师说得对吗?”孩子们使劲点了点头。“谁愿意帮老师整理一下讲桌上翻乱的试卷?孩子们纷纷举手,当然也包括那几个乱翻试卷的孩子。



  看着可爱的孩子们,我相信,试卷放在讲桌上,再也不会凌乱了。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37
如何激励学生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第四辅导中心小学 林迎巧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所小学去做实验,内容是“未来发展趋势测试”。实验结束后他交给校方一份“最具潜质者”名单,并要求相关教师严格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结果。8个月之后,罗森塔尔再来复试,果然名单上的学生表现突出。不料罗森塔尔的名单当初完全是随机选择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这是因为在这一段时间中,老师对这些学生抱有极大的期望,不断地激励学生,给学生信心,引导他们去认识、发现自己内心深藏的无限潜力,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由此可见,作为班主任,我们在承认每个学生存在价值的前提下,应当通过尊重、关心、激励,唤醒学生“心中的巨人”,恰如其分地运用好“激励”艺术,不断鞭策学生前进。如何激励学生,发挥高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目标激励



  马尔兹博士说,人类的自动诱导装置是在无意识世界之中运动的,所以不要抱怨“努力无用”应该设定可能达到的目标,然后在脑子里形象化地描绘目标达到和满足后自己的姿态。作为班主任,应当“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为他设定一个即是可能达到的但又是较高的目标(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的桃子),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动力,努力去追求美好的前景。这种目标激励的方式,即可采用口头的形式,如采用个别谈话,也可采用书面的形式。如在日记或周记本、作业本、奖品上,或描绘目标达到后成功的前景;或写一段祝福的话;还可抄一段针对性很强的名言、诗句、词句。



  有一位学生因为比赛中没取得名次难过得哭了,他的教师是这样安慰的:“也许在你们中间会出现全国冠军,世界冠军,但那是将来的事,现在的比赛主要是检验平时的训练,培养力争上游的精神,你这次表现很好,我满意……”这位老师为学生定出了全国冠军,世界冠军的大目标,又注意当前训练的小目标,激励学生败而不馁。



  二、榜样激励



  列宁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众多教师的经验证明,在学生面前,“喊破嗓子不如做出一遍好样子。”如:走进教室,一把扫帚横在门前,如果班主任俯身拾起,学生就会从这一动作中领悟到自己应当怎么做;上课前班主任站在讲台上,只要细心地整理粉笔盒、课本、教案,学生就会受到启示,把书包、铅笔盒收拾得整整齐齐。



  三、参与激励



  让学生参与班级工作,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参与可以激励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他们自觉地为班级出点子,想办法,积极主动地完成分配的任务。参与激励要求班主任有高度民主的精神,信任学生,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能放手让他们去干。



  某班有五位“吵包”,开学以后,班主任第一次召开班干部会议时,特地邀请了这五位同学参加,共同商讨班级工作。这出乎意料的举动大大满足了这些孩子的自尊心。会上,他们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许多建议。班主任不但接受了他们的合理建议,还根据他们的特长与能力委以重任。从此,这些学生渐渐把精力移到班级工作上,也不再惹是生非了。另外,班主任还可以想办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为班级做点事,比如在班级中实施“值日班长大循环”,“班干部轮流制”,“个人岗位责任制”等等,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中,让他们体会到参与的乐趣,时时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当然,激励的艺术不止这几种,还有表扬激励、逆反心理激励等等,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去探索。只要对所有学生寄予同样深切的期望,满怀爱心地关注学生的成长,时时处处激励他们前进,相信我们的工作会是事半功倍。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37
牵手健康网络

──提高小学生网络认知水平的主题班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河西镇中心完小 黑 平
宁夏中宁县喊叫水乡下庄子完小    马淑花




  一、问题的提出


  当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出现在农村孩子面前时,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我们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小学生了解、认识、探索外面的世界提供了一条捷径,开拓了视野,增加了许多课外知识;另一方面,孩子一旦迷上网络,常常不懂自制,以至学习一落千丈,甚至有的小孩上网成瘾,具体症状有抑郁、失眠、精力难以集中、狂躁等,在行为上,会出现品行障碍,产生攻击性行为。关于网络危害的诸多现象发人深省。



  二、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分析:由于农村学校长期以来缺少电脑等现代化教育设备,当电脑和网络随着远程教育及社会发展逐步进入农村学生的视野时,一方面学生有着对网络的强烈好奇心,另一方面,学校却常常忽视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网络使用指导,致使部分学生更多地关注了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交友等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网络因素,更导致了少部分学生上网成瘾。其实只要合理地利用网络,健康的网络使用方法可以让网络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拓展能力的平台。



  解决策略:本次主题班会采取“与网络对话”的方式进行,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网络认知水平。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文化已经悄悄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因此,针对如何健康使用网络,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特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1.静水涟漪,引发思考:召开“小学生网络利弊谈”, 就“网络”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了激烈辩论,引发出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的问题。



  2.典型故事,体验感悟:



  A.“我是如何使用网络的”,让孩子们自由发言,畅谈使用感受。



  B.故事放送,网络使用案例激发学生情感,引发思考,我们该如何去做?



  3.健康网络大家享:



  班级健康网络使用守则,一个让大家合理使用网络的守护神。



  三、活动过程:



  (一)前期活动



  1.制订“小学生网络利弊谈”辩论活动的细则,确定人员分工,辩论主题等;



  2.组织学生搜集上网好与坏的典型故事,以小组为单元,开展前期讲故事比赛;



  3.利用网络及远程教育资源制作教育短片。



(二)班会活动



  1.静水涟漪,引发思考:举行“小学生网络利弊谈”辩论活动,由学生负责全程组织。



  A.正反主辩手阐述观点



  B.自由辩论



  C.学生听众发问



  注意:教师适时鼓励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将自我展示在全体师生面前,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表达及交际能力,增强对因缺乏自信而迷恋网络聊天学生的心理建构,树立自信心,激发交流热情。

 

  教师总结:同学们进行了精彩的辩论,辩手们不但告诉了我们网络的利弊,也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那么到底该如何正确地使用网络呢?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两个精彩的小故事,我想大家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2.典型故事,体验感悟



  A.你说,我说,大家说

 

  让学生自主发言,畅谈自己是如何使用网络的。



  B.故事放送



  故事一:网络让我成长(正面故事)



  故事二:网络是把双刃剑(反面故事)



  学生交流感受,故事中的人物是怎么利用网络的,网络的危害有哪儿?网络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有什么帮助?



  (学生自由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与交流的空间。)



  总结:不懂得合理地利用网络既伤人又伤己。而合理地利用网络可以让我们走出大山,开拓视野,增加许多课外知识,为我们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3.健康网络大家享



  A.观看教育短片



  B.结合观看的短片,学生分组讨论,怎样才算是健康、正确地使用网络,并将小组交流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总结:(宣读班级健康网络使用守则)健康的网络使用方法可以让我们穿越大山的阻隔,与城市的孩子们一起感受信息时代带给我们的冲击,可以让我们明白课本里难懂的知识,也可以让我们结交与我们一起快乐成长的伙伴,让我们大家一起牵手健康网络,快乐成长。



  (三)课下拓展:



  1.由教师指导申请班级博客,以小组为单元,定期在网上发布校园新闻、学习方法、作文等内容。



  2.写一篇以“我与网络”为主要内容的作文。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38
尊重的力量



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 秦翠华




  上课铃响了,我像往常一样拿着课本和教案走进二①班。怎么回事,学生们没有向往常一样起立和我互致问候,而是三五成群地小声议论着,还不时偷偷地看看我。


  我皱了皱眉头,轻轻的转过身,准备关上教室的门,猛然发现小森低着头站在那儿。


  “小森,请马上回自己的座位好吗?”没有多想,我马上命令到。可他就像什么也没听到,只是头更低了。


  “老师,别让他回来,他下课时乱扔废纸,还在楼道里又追又跑,就得在前边站着……”


  “对,不能让他回来。”


  “因为他,我们本周得不到卫生小红旗了,这是对他的惩罚……”


  学生们七嘴八舌的向我表达着自己的意见。


  怎么办?如果坚持让他回到座位上,会让学生们觉得我不尊重他们,以老师的身份“故意”破坏他们的“规矩”;可如果继续让小森站在这儿,40分钟的课堂对他来说将会变得多么漫长呀!我真是左右为难。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新朋友。”我快速地将课前准备好的交警帽戴在头上,学生们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到我的身上,我顺势敬了个礼。
学生们显然被我的举动惊呆了,随后报以热烈的掌声。


  我快速地板书课题《注意交通安全》,并将学生们事前搜集到的图片板贴在黑板上。同时诚肯地说:“我是个正在学习的新交警,你们能帮我认识一下这些交通标志吗?”


  看着我着急的样子,学生争先恐后地将小手举得高高的。第一个是禁止驶入标志;第二个是警告前方正在施工;第三个……学生们迫不及待的“帮”我解决着,只剩最后一个标志了。我故作神秘地说:“咱们班有个同学的爸爸是位连续五年获得劳模称号的好交警,你们能大声叫出他的名字吗?


  “张小森!”没等我说完,有同学边鼓掌边喊着他的名字。


  “那最后一个交通标志就请小森告诉大家好吗?”


  “好!”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的回答。


  我轻轻的走到小森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大声说:“小森‘同志’,请你用行动解释这个标志的含义。”


  小森立刻挺直了身子,向前走了几步,一个标准的立定动做后,左转弯继续向前走,我见他刚好走到自已的位子旁,于是马上“命令”到:“立定!”。


  小森马上停了下来,仍旧低着头。


  “小森‘解释’的怎么样?你们明白它的意思了吗?”


  “是左转标志,我明白了!”


  “我也明白了!”学生们大声说着。


  “你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其它的标志吗?和同组的小伙伴说说好吗?”


  学生们立刻行动了起来。


  “谢谢小森,请坐。”我快步走到他的身旁,微笑着对他点点头。小森楞了一下,轻轻的坐在了座位上……开始和我们一起学习。



  接下来的三十五分钟,我发现小森始终认真地看书,积极地参与同学们的讨论。偶尔抬头看看我,目光中充满感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尊重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人的看法,更是一种价值观。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是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的关键,而自信心是创造的基础。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并要耐心地去挖掘。课上我正是在尊重了学生的“规矩”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小森的感受,让学生们带着“自尊”和“喜悦”完成学习,使课堂变成和谐的乐园。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38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学区山东庄小学 陈立江




  创造思维是指在思维的过程中含有较多创新成分的思维,在教育教学中,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已成为每个教师的共识。创造思维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怎样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呢?


  一、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是爱因斯坦从事科学研究的宝贵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



  1.教师及时鼓励、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提出问题的兴趣。



   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是各种各样的,五花八门,甚至是漫无边际。但教师必须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少给他们严厉的训斥,否则,孩子们那种提问的欲望会被我们无情地扼杀在萌芽状态。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后不断地问自己:“苹果为什么不向天上飞?”瓦特看到大壶水开了之后自问:“壶盖为什么会响?”正是这些我们看来有些愚蠢的问题,造就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蒸汽机”的发明。孩子们的提问,我们教师有时可能认为是可笑的。但对于他们来说是经过思考得来的,是严肃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都要抱着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及时鼓励,从而使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提出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求知的情绪,进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2.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



  长期被动学习的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或者有问题也不愿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景,调动学生提问的兴趣。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各种形式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比如:角色置换、打擂台等。例如:我在讲《内蒙古草原》这一课时,采取了小竞赛的方法来培养学生提问的兴趣。课前学生们收集大量关于草原牧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资料。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手中资料的内容或自己喜欢的某一方面内容自由结组。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是衣食住行四方面的内容,采取竞赛的形式进行。每组学习其中的一个方面,其他三组的同学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或不明白的问题,向这一组的同学请教。学生们都想提出问题难住对方,这激发了他们提问的兴趣,他们逐渐地想问、敢问,也乐于提问。我还采用角色置换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当老师,向其他学生提问。这样也同样能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提问的形式还有很多,但都要围绕创设情景,培养兴趣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二、教学生方法,引学生发现问题,学会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常常发现:让学生提问,可是学生却提不出问题。这是因为学生长期被动的学习,没有掌握提问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适度地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使他们由不会问到会问,善问。我在教学中先指给学生思维的对象或方向。让他们沿着一定的思维方向去质疑,也就是为学生引路。



  1.根据课题学会提问,确定学习方向。



  在社会课本中,许多课文题目都反映了这课书的主要内容。学生如果能够围绕课题提出相关的问题,那么就会为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例如:我在讲《林则徐虎门硝烟》一课时,出示课题后引生提问。学生提出了:林则徐是什么人?为什么要硝烟?什么时间在哪里硝烟?经过如何?结果怎样?等许多问题。抓住了课文的主要线索,使学生的学习方向十分的清晰。



  2.抓住独特之处发问。



  研究社会现象和问题,要让学生学会对比,抓住其特点,寻根朔源,探究原因。在课上,我们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的独特之处发问。例如:讲《新疆的沙漠和绿洲》一课时,这里干旱少雨是其主要特点,我让学生与自己生活地区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这里会干旱少雨、沙漠广布?讲藏族地区的服饰特点,我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穿着,让学生产生疑问,进而提出:为什么会有这种“露”一只胳膊的奇特穿着?进而研究人们的穿着与环境的关系,使学生懂得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些特色的形成与其环境密不可分,这样引导学生抓住不同区域特点提问,可以更明确地让学生看到事物间的联系。



  三、正确对待、处理学生的提问。



  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予以重视,哪怕有些问题“不象样”。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需要老师的鼓励,一次提问就是孩子的一次尝试,我们不应该扼杀学生的尝试与好奇心。



  学生提出问题,往往寄希望于老师,让老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用不大。我们不妨把这些问题在推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解决这些问题。比较简单的,书上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划划、找找、想想自行解决。稍难一些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解决,运用集体的力量去攻克难题,对于教学中难于回答的疑难问题,我们可以课下共同查阅资料,共同探讨。教师应实事求是,不懂就是不懂,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又会促使学生课下更加积极地去探索,全身心地投入。



  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只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才会想方设法,一步步向目标迈进。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39
爱──教育的真谛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吴集中心小学 邵国庆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孔子的“仁爱”到墨子的“兼爱”说明了爱的重要,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的情感魅力。所以师爱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情动于中而形之于外──由观念转化为外细无声的春雨,点滴渗透,沁人心脾:有时该在行动的具体而细微的实践过程。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师爱有时该如润物如当头棒喝,振聋发聩,令人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师爱施于优秀生,应是锦上添花,百尺竿头更进一重:师爱惠及后进生,应是雪中送炭,暖人心扉,催人奋进。尊重,信任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赞扬,褒奖充斥着爱:批评,处分也体现着爱。教师对学生的爱,目的专一而形式多样,它渗透于学校工作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一、爱是理解



【案例一】吴晶晶是我们班的一名女生,可她总带着一张苍白、郁闷、毫无孩子气的脸。上课,她一言不发;课间,常静坐一隅;放学后,又经常独来独往。原班主任告诉我:”吴晶晶脾气怪怪的与同学不大往来,对老师也爱理不理的。”可是她那双忽闪着的大眼睛分明在告诉我,她是个渴望交流,有爱心的孩子。



经多方了解我才得知,她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父亲因经济问题被判十年徒刑,母亲一气之下改嫁了。三年级时她不得不和奶奶相依为命,并从县城转到我们乡镇小学。她背负着沉重的精神枷锁,以致于快乐对于她成了一种奢侈。



一天午休时,一只小燕子飞进了教室,同学们吵着要捉住它,有的关窗户,有的拿旗杆。这时,她默默地走到教室门前打开了门,在同学们的叹息、埋怨声中,小燕子扑扇着翅膀飞走了,而她则红着脸回到座位上。我如梦初醒,为她刚才的举动不自觉地鼓掌,同学们则也报以热烈的掌声,更令我想不到的是,从那刻起,她开始了和我心与心的交流。



“老师,我知道,小燕子找不到妈妈会伤心的。”“小燕子的妈妈会感激你的,你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好孩子。其实,你周围的许多人都像你一样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我们都真心地爱着你,你感受到了吗?”许久许久,她点了点头,大眼睛里盈满泪水。我一把将她搂在怀里,这回她没有拒绝。



从那以后,我对她信心倍增。我鼓励她担任了生物角的负责人。她偷偷地告诉我:“这是我最拿手的事。我家里有许多小动物,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果然,在她的组织下,生物角办得红红火火;这回我听到了她的笑声,看到了她与同学们嬉戏的身影,从此,她不再回避现实,也不再拒绝友善与真诚。



  【感言】理解万岁 真爱无声



  大千世界,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与认知水平各不相同,没有理解就不可能进行语言的沟通与思想的交流,更不能达到情感上的融洽。就是说,教师应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分析问题,在心理学上称“移情”或“心理置换”,只有真正理解了孩子的困难、愿望与要求,爱的关心才能落实到实处。在儿童期,所谓的“问题”是个体发展过程中自然出现的正常现象,我们作为教师,若能经常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相信对理解孩子,关心孩子不无裨益。所以,理解是爱的前提。



  二、爱是尊重



爱不是怜悯,爱不是施舍,爱不是并吞,爱是对生命的热爱,是试图用一个人的生命感去唤起另一个人对生命的热爱、激发生命的活力,所以,爱是尊重。只有尊重才会使孩子感到爱的关怀,如果没有尊重,那爱也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爱,因为爱本身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在教育时,如果孩子尽了最大努力而事与愿违或是不小心造成错误时,教师真诚的赞美和温和的话语可以极大地弥补他的自尊心,使他感受到爱的力量。尊重是爱的锲机。当母亲抱起啼哭不止的婴儿,哭声便会嘎然而止,这是他潜意识中希望得到母亲的关爱。学生也一样,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



【案例二】我班有一位男学生,性格内向,一种自卑心理,使他远离集体。怎么改变他的这种状况呢?我特意安排了一个乖巧的女孩子坐在她身边,交代她凡事都尽量让着他。没想到,第二天那个女孩子就哭着来到我身边,说他经常欺负她。我就把他找来,问他为什么这样,没想到他鼻子轻轻一哼,嘟囔着说:“我才不要你们的可怜呢!”我一愣,恍然大悟,他需要的的确不是形式上的关爱,而是一种出自内心的尊重,这样才会让他发现自己的优点,逐渐消除自卑心理。于是我就暗自注意观察他。有一次,班上的粉笔擦松散了,许多同学就拿着一团布擦黑板,只有他默默地找来胶水,一圈圈地细心地缠好、粘好。我当场大大地表扬了他一番,他第一次羞红了脸。从此,同学们更主动地邀他一块儿玩,他也不再拒绝了,因为这时他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尊重。



【感言】尊重情感交流真爱



  是呀,教育是一门学科,需要以理服人,但它更是一门艺术,需要以情感人。学生需要老师慈祥温和的笑容,文雅亲切的话语,善解人意的目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师生的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学生能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主动、积极地学习知识。有了这种教学模式,我们的教育不就是一首温馨和谐的交响曲吗?



  三、爱是信任



  爱是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一种信任。教师信任孩子,相信他有战胜困难的勇气,相信他有改正缺点,认识错误的需求,相信孩子有积极上进的愿望和决心。相信能用爱感化迷途的羔羊,没有信任,爱的关心将是无力的、苍白的,而孩子也只有建立了对教师的信任,爱才能被接受。信任是爱的桥梁。



  【案例三】班里有一名学生,磊。从我一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我就注意他了,那时他的成绩不是班里最差的,但是他顽皮,学习习惯差,作业拖拉,单词拼写总是不及格。我多次和他父母进行沟通,总是好了几天又恢复原状了。四年级知识不比三年级,上课听听有点印象就能考得不错。随着知识的增多,难度的加大,磊的成绩一落千丈。尤其是对英语,特别头疼,就是不愿意花功夫去背,懒惰的思想无止境地在他身体里蔓延,最后是索性不写作业,课堂不听讲,课后不复习。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父母离异),我深深地知道,如果这个孩子,家长不怎么关心,老师再不管,那他就没希望了。



  于是,我对他实施了一套专门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方案。首先,我要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在每次测试前,我都会对他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记忆单词,背诵课文,结果他的成绩很不错,基本由以前的不及格上升为及格了,虽然进步是很小的,但我借此机会在班级上大力表扬他,并让他拿着卷子在全班进行展示,向全班介绍自己复习经验,让他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次测验后,这名学生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在后来的学习中他曾出现过反复、失利的现象,但我每次都会用前一次成功的事例激励它,让他知道他不是没有能力学好,他也曾经有过成功,以再次给予他积极向上的勇气和自信。



  【感言】充分信任真爱无私



  教师要以爱心去唤起学生的自信,对他们的进步给予及时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让他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再获成功的强烈愿望。另外,对学生的鼓励,不能只停留于轻描淡写地说“你真棒!”,而是要借学生的某次成功给他讲清、讲透一个道理,即“功夫不负有心人”,多用“大拇指”赞许,不用“食指”指责;多用肯定的目光,不用游离的眼神;多与学生打成一片,不和学生“楚河汉界”……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这样他才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树立自信,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爱是关心



  关心是爱的切入口,就是了解对方的需要,关怀对方的疾苦,并努力去帮助他,如:父母照料孩子的饮食起居,教师的传道授业,社会捐资贫苦地区……所有的这些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主动的关心。我们对孩子的爱的关心是细腻的、无微不至的,既关心孩子的物质,又关心孩子的精神,当孩子觉得自己被人注意、重视,而不是被忽略遗忘时,就会产生喜爱之感,乐意接受爱。所以关心是爱的体现。



【案例四】新是外地刚转来的一名学生,初次见到他的印象是机灵、顽皮,对什么都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几天下来印证了当初我对他的看法,他不爱学习,从不写作业,张口闭口都是脏话,我行我素,不把其他学生放在眼里,通过我对他的观察和了解,多少掌握了一点他的情况,他从小缺少母爱,跟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对他又疏于管教,才使他变成了今天这样,于是我决定用爱来感化他。一天放学后我留下了他,待同学们走完之后,我和他进行了一次谈话。(下面是谈话的一部分)



师:新,从你的眼睛我看出来你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孩子,可你为什么不爱学习,不写作业呢?



新:从上一年级开始我就没写过作业。



师:那你的老师、爸爸、妈妈不管你吗?



新:老师管几回看我还不写就不管我了,爸爸做生意没有时间管我,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扔下我走了。



师:想妈妈吗?



新:想她也不回来,我不想她。



(虽然他说不想,但他的眼睛和表情告诉我他想妈妈)



师:如果想妈妈,就把老师当妈妈吧,有什么烦恼和苦闷都对老师说,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你的。



当我说到要向妈妈那样爱他时,我从他的眼睛里读到了一丝高兴和一丝怀疑。从那以后,我格外关心他,每天放学后留下给他补课,犯错误时,一句温和的提醒和暗示,关心他的冷暖,经常同他谈心,交流想法。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他变了,关心起班级了,也开始写作业了。发现他有了进步,我班会时在班级表扬他外,还单独同他谈心,找出他身上的优点,指出还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地为他制定近期目标。在我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的优点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少,期末测试他的成绩名列班级的中等。



【感言】真诚关心真爱无价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是渗透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它不需要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也不需要气壮山河的豪迈激情,它需要的只是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这种友好的沟通在学生的心里形成的是一股强大的暖流,足以改变一个生命生活的质量。作为教师,就应该给予那些畸形、残缺、背景复杂的家庭中的孩子以更多的爱。让他们感受生活的温暖,为他们找到爱的归宿,从而增强这些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的信念。



老师们,让我们为这些孩子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让他们自由地飞翔吧!



  五、爱是宽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有了宽容,才能够等待;有了宽容,才能去唤醒;有了宽容,才会有教育。



【案例五】有一天,班级学生孙友才向我反映他的英语书丢了。我在想,只有需要他的人,才能去拿,最后把目标锁定在xxx同学的身上。记得当初订书时,她说和她同年级的姐姐共看一本。经调查书的确是xxx所拿。



xxx的性格倔强,个性很强,如果我当众揭穿此事,她肯定会受不了,那后果不堪设想。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谈心的方法比较合适。我听英语老师说你上课时积极发言,很有进步!不过没有英语书可不是长久之计,现在可以补订英语书,难道你不想订英语书吗?xxx是一个很机灵的孩子,她自然想到了我的用意。当天下午她就跟我说:“老师不知谁的英语书放在我这里了。”“放在老师这吧,可能是咱班同学的。”



接着,我给她讲了一个我小时候的故事。我同桌丢了一本数学书,我估计可能是由于桌堂互通的缘故,不知怎的就窜到了我这边来。当时很害怕老师、同学不相信我,说什么也不敢承认此事,现在回想起来真有些后悔,多余的数学书放在我这也没有用,就应该给同桌用。老师也和你们一样曾经年少,也犯过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伟人还有错误,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其实这是我们每个人成长历程中都要经历的问题,最关键的是看我们是否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问题。只有敢于发现自己的问题,我们才能不断的进步,你同意吗?她不好意思的低下头,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感言】宽容无声真爱无痕



  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主要体现在:不因其调皮而改变初衷和耐心,不因其捣蛋而拒绝奉献和牺牲;不因其资质差而少交心,不因其基础弱而少促膝;不因其仰天大笑而视之为离经叛道,不因其伏桌酣睡而言之为无心向学。



  教师的宽容之爱,以特有的温情,将一泓泓清泉注入久渴的心田,将一缕缕春风吹进灰色的篱笆墙,将一抹抹阳光撒在冬天的草尖上。!



宽容也是一种教育。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一些学生常常会犯错误,不知改正。作为教师要心怀爱心,用我们的宽容唤起他们埋在灵魂深处的爱和良知。就可以让他们的灵魂如沐春风,如逢甘霖,从此变得高尚纯洁。



宽容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智慧。更是从善良心灵中流淌出来的爱的教育源泉。



  宽容是爱的灵魂,宽容是金。



  六、爱是要求



  爱本身体现出对孩子的要求,真正的爱不是无原财的迁就与无度的娇宠,而是伴随着合理的要求,孩子可以从这些要求中感受到被信任、被期待。教师相信一个撒谎的孩子之所以撒谎是有原因的,也相信他可以改正这就是教师对孩子的要求,而孩子根据这些要求克服、自身的缺点,不仅接受了爱,而且把爱变成了动力。合理要求是爱的保证。



  【案例六】我现在所带这个班有名学生叫周康,在刚转来时很令我头疼:作业不做,与同学极易发生矛盾,几乎天天违反纪律。开始时,我对他除了说教,就是处罚甚至惩罚,但收效甚微。有一天,他又犯错了,我将他叫进我的办公室,但他就是那样不在乎地等待我的批评。正好办公室没老师,我看着他,什么话也没说,就那样平静看着他,因为说实话,我不知道说啥,但是很奇怪那时我一点不生气。我发现,他慢慢有了变化,从刚才的满不在乎到有点局促不安。又过了一会儿,他低下头,偶尔抬头瞟一下我,我知道他在窥测我的内心,但我还是很平静地看着他的脸,就好像在欣赏一幅画。他的头越发低了,也更加不安了。良久,我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你可以走了。”他抬起头惊讶地望着我。“你可以走了。”我重复了一遍。他默默地走了。但这次他竟连着几天表现很好,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后来尽管他有反复,但经过我又几次的沉默疗法,他变了。现在,他是个好学生,同班里的其他同学一个样。



  【感言】严格要求真爱无边



  日本教授高桥敷在他的名著《丑陋的日本人》中,讲述的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法国人拉纳的儿子十分淘气,他用石头砸我家窗户玻璃,拉纳夫妇并没有因此来道歉,而是小拉纳自己抱着一块玻璃,低着头来到我家。‘爸爸妈妈说,你自己干了坏事,自己去接受别人的训斥吧!’面对这个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可怜模样,我们摸摸他的头,真是不忍心训斥他,结果还给他一些小点心带回家去。事后,拉纳先生对我们很不满。对此,高桥敷很不解。拉纳先生说:‘您这样对待孩子,使我们很为难,本应受到训斥的孩子,却反而得到了您的抚慰,希望您考虑一下对这孩子将来的影响。请您原谅,我想让他再来一次,这次希望您看在朋友的情份上,给他以严厉的管教吧!’”



  宽容而不宽松,放手而不放纵,有了合理要求的爱才是真正自由的爱。



  七、爱是奉献



  爱之所以伟大在于爱必须首先想到别人:利人必先克己,达己必先达人。爱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高尚的行动,它是无私、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奉献,如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是无私的奉献,教师对学生的培育是无私的奉献。只有当爱付诸于行动时,才能真正体会爱的快乐,爱的幸福。无私奉献是爱的实质。



  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



  但是如果缺少了真情的投入,缺少了真诚的关爱,师生之间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心灵的相遇、相通与交融,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和谐的个性来。



  教师要关心了解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他们个人素质、家庭背景、学习成绩如何,都真心实意地去爱他们,既当严父,又当慈母,在学习上、品格上严格要求,生活上热心关怀,当好学生的知心朋友。对于学生来说,爱包含着期望,它意味着一种关心,一种信任,一种鼓励。学生能以情感和行动不断接受教师的期望信息,并把教师的期望内化为自身需要,不断鞭策自己,努力使期望的目标得以实现。



  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溶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密钥。”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俗话说:教师的活儿是良心的活儿,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我们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上帝,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我面对的全体学生。



  “爱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风更催人”。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更要有爱的艺术。



  让我们的爱充满教育心智,让教育之爱闪耀智慧的光芒!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39
为了德育,我们竭尽所能



江苏省南通市郭里园小学 徐金玉




  镜头一


  下午第一节课的铃声响了,孩子们像归林的小鸟一般纷纷从四面奔回了教室。



  和煦的春风中,操场上又恢复了平静,充满生机的碧绿草坪上一抹耀眼的红引起了我的注意,上前一看:原来是一条红领巾。不知是哪个粗心的孩子遗失的。



  我弯下腰,捡起来,想带着它去寻访小主人,但最终还是把它系在了篮球架上,它的主人回来寻找时就能一眼看到了。我告别了那条风中飘扬的红领巾,转身向办公室走去。



  放学了,下班了,天也黑了,连最贪玩的孩子也恋恋不舍地离开操场回家了。



  经过操场,忽然想起那条红领巾。它一定已经重新回到了小主人的脖子上吧?我想。



  晚风中我抬眼望去,那条鲜艳的红色却依然孤独地飘荡在篮球架上。显然,它被小主人遗忘了,也没有一个人愿意把它带走。



  我默默地解下这条红领巾,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



  镜头二



  上一堂又是美术课,教室里依然是纸屑遍地。尽管不是我负责的班级,我还是觉得有必要管一管。



  我紧皱着眉头在教室里慢慢巡视了两个来回,希望孩子们起码能主动把自己座位旁边的垃圾捡起来。然而,似乎没有一个人意识到,更没有人主动去做。



  我面沉似水,下令:“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座位旁边清理干净!”孩子们颇不情愿地动手捡拾起纸屑。不一会儿,每个人座位下面都变干净了。



  我依然站在一边,期盼着有人出来捡拾公共过道和讲台附近的纸屑。结果,不出所料:没有人出来!



  我叫起离我最近的一个孩子,问他“为什么不捡过道和讲台附近的垃圾”,他用奇怪的眼神满脸委屈地看着我,说:“那些垃圾不是我丢的。”言下之意是“凭什么让我去捡呢?”



  “也不是我丢的!”好几个孩子异口同声地附和着。



  “不是你们丢的,但你们应该主动捡起来呀,这是你们自己的教室自己的家啊!”我有些痛心地说。



  孩子们不说话,也没有行动。我有些生气也感到难过,想叫一个孩子出来捡,又怕“委屈”了孩子,最终还是决定自己捡。孩子们都静静地看着我弯着腰仔细地捡拾公共过道和讲台附近的纸屑。



  那时候我心中在想:下次应该会有人主动出来捡了吧!



  然而,以后的情况似乎并没有多大的改观。



  镜头三



  下课了,我走到水池边洗手。这时,一个一年级的小女孩气喘吁吁地跑到我旁边,举着小手,理直气壮地冲我说:“让一让!”我有些惊讶,因为旁边的水龙头都空着。



  小女孩似乎特别中意这第一个水龙头,她见我没有立即退让的意思,就很不高兴地瞪着我的脸,再一次大声地说:“喂!你能不能让一让?”



  我故意慢条斯理地洗着手,微笑着问她:“你为什么不到我旁边的龙头下洗手呢?你看这些水龙头都空着呀!还有啊,我也不叫‘喂’,我姓徐,你可以叫我徐老师噢。”



  小女孩用很奇怪的眼神看了我一会儿,什么话也不说,也没有洗手,居然转身跑掉了。



  我愣在当场,半天没回过神来,心想: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啦?



  思考一:现在的孩子



  “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和“吃亏是福”之类的话,在现在的孩子眼里似乎显得无比的“幼稚天真”和滑稽可笑。



  虽然社会上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真诚真情随处可见,但毋庸置疑的是:社会中还有着太多的冷漠无情、自闭戒心。孩子们在大气候下更多地表现出固执自我、自私自利、缺乏公共道德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在校学生的品德教育虽说是常抓不懈,但成效却越来越不容乐观。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上面偶然抓拍到的几则镜头,相信很多老师都遇到过,相信每一位教师也一定用各种方法进行了教育,但结果又怎样呢?



  细心的人们不难感觉到。



  思考二:如今的社会



  “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这句话是出自一线教师之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现实,更昭示了学校在德育上与日俱增的酸楚无奈和苍白无力。



  教育,尤其是品德教育,不应该只是依赖于单纯的学校教育,家庭与社会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相应的职责。事实上,后者真的做得非常不够。



  曾经看到这样一幕:一位妈妈带着孩子边走边吃,母亲吃完手中的食物后,随手就把包装袋扔在了地上,那个孩子很自然地也做了相同的事情。这样的情景,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



  社会上曾经盛传过一种说法,叫“五加二等于零”。意思是说: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上两天的家庭与社会教育,结果等于零。这样的说法虽然有些片面,但也反映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家庭教育的严重滞后与怠惰,社会教育积极因素与健康氛围的稀缺。



  古今中外无数的事实证明,将所有的教育责任一味地加之于学校,希望只通过学校教育顺理成章地造就出高素质的人才,绝对是行不通的。



  思考三:理想的校园



  行动胜于口号。学校作为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有着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那我们的学校到底可以为德育做些什么呢?



  孩子们就像一棵棵小树苗,我们总是盼望着他们早日成长为参天大树。如果不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必要的优良环境,一切都只是空想和空谈。



  首当其冲,我们的学校应该就是培育良种英才的最佳苗圃,在这苗圃中工作的所有人员都必须具备相当的科学技能和优秀品质。



  我们制定的一切德育目标不能只停留在纸上,展示在墙上,而是应该真正落实在行动上。我们的品德教育更不能仅仅就事论事或只是一学期两学期的临时应急,也不可以标新立异搞花架子,哗众取宠博取虚荣。



  “时时处处皆德育”的理念必须成为每一个教师,乃至身处校园环境中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认识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的基本要求。上至校长,下至打扫卫生的阿姨都应该成为孩子们的行为典范。教职员工文明礼貌的言行、公德公益的意识、遵纪守法的观念、无私奉献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健康的价值观与审美观等,每一个细节的表现都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甚至关乎孩子们的一生。



  只有“人人为师,处处为范”,校园才有可能造就出更多的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品质要求的国之栋梁。



  结 语



  学校、家庭、社会若能自然默契地形成有机的三位一体,必然能够产生巨大的合力,就一定能够更好更快地实现我们所追求和期待的“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的宏伟目标。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39
一堂孩子们不想下的课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青蓝小学 黄丹丹




  这是一节品德与生活课,课题是《我会学习》。课上有一个内容,是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体会“尝试也是学习”的道理。于是,我便请孩子们谈谈自己第一次尝试做某件事的过程。刚开始,想发言的孩子并不多,也许他们觉得第一次尝试做一件事,基本上是以失败告终,说出来不太好意思。于是我便鼓励他们说:“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由很多的第一次组成的,第一次尝试可能成功,更多的可能是失败,但是一次次地失败,积累了经验,最后我们才能慢慢学会各种本领。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的第一次?”有了我的鼓励,举手的孩子多了起来。


  这时,突然有一个孩子问:“老师,那您有没有什么第一次呢?”我微笑了一下:“当然有啦!”听我这样一说,下面的孩子都眼睛发亮,连忙说:“那您能不能也来讲讲您的第一次?”我看孩子们这样有兴趣,不忍扫他们的兴,就答应了,不过我有要求:“要让你们先讲,你们讲完了,我才讲哦!”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答应了。有了我的保证垫底,孩子们放胆来讲自己的第一次,有第一次洗碗、第一次烧菜、第一次买东西、第一次整理书包等等,讲的人都很兴奋,因为人生很多的第一次都是非常难忘的;听的孩子也津津有味,因为爱听故事是他们的天性,更何况这些故事都是身边的同学亲身经历的。我在一旁听着孩子们的故事,同时也在静静思考自己的第一次。童年时代已经过去太久了,记忆几乎已经被尘封,说哪个第一次比较好呢?既不能太平庸,也不能跟孩子们的第一次有雷同。于是,小时候摆小书摊赚钱的事情就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个故事曾经被我写成文章,所以我还能依稀记得事情的经过。那就说这个吧!



  在很多孩子讲完了自己的第一次之后,孩子们再也没耐心等了,催着我说:“老师,轮到您讲啦!”被孩子们一催,我竟然也有些羞涩。这种体验应该就是刚才孩子们在讲自己的第一次时候的心情吧!这样换位体验感觉很新鲜。于是我清了清喉咙,从小时候的社会背景、家境条件讲起。



  小时候,我的家境比较艰难,懂事的我从来不会伸手向家里要钱、要东西。但是我的父亲很关爱我,为我买来很多的小人书,所以我从小就开始读书。那个年代,人们没有其他的文娱爱好,还是比较喜欢读书的。小镇的街道边经常会有大人在摆书摊,有很多适合大人阅读的书籍摆在书摊上,人们可以花上几毛钱,坐在旁边静静地阅读。有一天,我看着自己的那一大堆小人书,脑子突然冒出一个灵感:我为什么不能去摆一个小人书摊呢?既可以把看过的小人书利用起来,又可以赚点零花钱自己用。于是我就找出家里一张不经常用的小桌子,扛上几把小椅子,背上我的一大袋小人书,就往街上去了。我找了一个十字路口,把小桌子架了起来,然后把小人书一本一本整齐地摆放出来,这样一摆,一张小桌子摆去了三分之二。年幼的我还不知道害羞,就这样坐在街口,坐在我摆设的小小书摊面前等待着我的“顾客”。



  很多路人经过,都会向我投来好奇的目光。有些大人看明白了我的意思,都朝我露出会心的微笑。也有一些小孩子过来翻看我的小人书,问我这是怎么一回事。我就大大方方地向他们解释,这书是出租给人看的。有稍大一些的孩子看得懂字的,也觉得我的小人书好看,就问我多少一本的租金。我想了想,大人的书都要几毛钱一本,我的是小人书,而且孩子身边的钱一般都不会很多,那就便宜一些,两分钱好了。我就说:“两分钱一本。”果然有孩子摸出了钱,租了一本书,想带走。我连忙说:“书不能带走,要坐在这里看的。”我向旁边的小椅子一指。那大孩子也挺配合,就坐下看了起来。就这样我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钱──两分钱。



  有了第一个顾客,就有了第二个、第三个。来看书的孩子越来越多,其中有两个“顾客”是固定的,就是街口摆早餐店阿姨的两个孩子。他们经常会有一些零花钱,所以他们几乎每天都要来租书看。有时候要回家吃饭了,可是书还没看完,于是他们就跟我商量,是不是能够带回去看。我想了想,就提出要求:“带回家可以,但是一要保证书不能弄破,一看完就要送回来;二是租书的价钱要增加,要三分钱一本。”他们满口答应,并且一租就是好几本。



  爸爸知道了这件事,笑得合不拢嘴。他对我的行动很支持,另外给我买了几本新的小人书,让我把书摊摆得更大一些。我舍不得把新的小人书摆出去,坚持自己先看过了再摆出去。并且把新书的出租价格又增加了。



  这样才过了一个多星期,我已经赚到了一块多钱。那个时候能有一块多钱是非常不容易的。我把钱拿给妈妈,但是妈妈不收,她说,这是我自己赚来的钱,还是让我自己留着用好了。于是我很兴奋地拿着这笔钱逛到了新华书店,生平第一次为自己买了一本小人书。我记得那本小人书才一毛两分钱……



  我讲得眉飞色舞,孩子们听得如痴似醉,不知不觉,下课铃声就打响了。我宣布:“好,下课。”可是,孩子们都呼啦啦地围了上来,这个拉我的胳膊,那个抱我的腰,缠着我不让我下课: “老师,继续讲啊!”“老师,我回家也要去摆个书摊!”“老师,真好听啊!还有没有啊?”“老师,再给我们讲一个你的第一次好不好?”



  这堂课,师生共同沉醉在自己的“第一次”中;这也是第一次,学生不让我下课……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39
爱,拥抱每个人



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东方红小学 李雪莲




  日前,在旅美作家鲁鸣的《缺少拥抱的中国人:美国笔记》一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中国人缺少拥抱,缺少肌肤之亲。我们不善于用肢体动作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亲近,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仔细想想,这其中的道理颇深,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经常被拥抱的孩子心理素质就要比缺乏被拥抱的孩子健康得多。于是,我得到了启示,准备在我的教育教学中多了这项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拥抱!


  其实,我一直羞于用这种方式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一次拥抱孩子却是那样的情不自禁。那天,在一节名为《说声“谢谢”》的公开课上,孩子们表现得非常出色,精力集中,回答踊跃。当我问到:“你想感谢谁?如果他(她)现在就在你的身边,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呢?”的时候,孩子们的回答让我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时,我看到了阳阳,她正高举着小手,强烈要求回答这个问题。在课前备学情的时候,我考虑过阳阳的特殊情况:11岁的阳阳是一个很可怜的孩子,父亲在她还不懂事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是她的母亲含辛茹苦把她养大,也许她对母亲的这份谢意比其他人更深一些。



  “阳阳,告诉老师,你想感谢谁?”



  “老师,我想感谢我的爸爸。”阳阳微笑着,沉静而腼腆。



  感谢──她的──爸爸?!这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可是她的爸爸……我当时愣在那里,同学们也在小声地议论着什么。多年的教学经验促使我机械地追问了一句:“为什么?”



  “因为我有两个爸爸,”阳阳的眼圈湿润了,“一个给了我生命,让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他却在我很小的时候去了离我很远的天堂。虽然我已经不记得他长什么样子了,但是我仍然感谢他,如果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我。”



  说到这里,大滴大滴的泪珠从阳阳的脸上滑落,同学们都在擦拭着自己脸上的泪水,后面听课的教师们眼眶也湿湿的,而我也在极力地控制自己,拼命地深呼吸……深呼吸……



  阳阳擦了擦眼泪,接着说:“我还要感谢我现在的爸爸,她对我和我妈妈非常非常的好,我们一家人很幸福,等我长大了以后也一定会像孝顺我的亲生父亲一样孝顺他,用我的行动感谢他”说完后阳阳又给了我一个充满信心的微笑。



  那时那刻,我的心中百感交集──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孩子啊!孝亲敬长、知恩图报、坚强而又充满自信,如果她的母亲就在这里,一定会冲过来拥抱她的……对!拥抱她!我大步走了过去,不管台下坐着多少听课的同行,不管课上的时间是多么的有限。拥抱她,让她感受这份任何言语都不能代替的鼓励,紧紧地……紧紧地……拥抱她……这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拥抱,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但是对于纯真的孩子们来说,又是多么的重要。在那一节课后,我在教学反思中这样写道:在那一秒中我拥抱着阳阳,阳阳也紧紧地搂住了我,我知道她一定感受到了我对她的爱,对她的鼓励,这也是我与学生在情感上最细腻的接触。我才知道原来拥抱比语言更有力量!并写了一首小诗附在其后:



拥抱母亲融入不尽的思念与感激

拥抱阳光将生命照耀的缤纷绚丽

拥抱江河感受那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

拥抱绿色播种充满自信与希望的种子

而我展开双臂用心灵拥抱纯真让爱在心与心之间传递



  在那之后,我知道了适时的拥抱孩子们:运动会的赛场上,我们班的运动员载誉归来,我会迎上一个热烈的拥抱;课堂上,后进生表现出色,我会给他一个鼓励的拥抱;生活中,孩子们的不凡表现,展示出他们具有坚强、勇敢、顽强不屈的精神,我会给他们一个赞许的拥抱……不管是博览群书,还是助人为乐,不管是发言精彩,还是坐姿端正,只要是最出色的表现,孩子们都可以得到我的拥抱,这种拥抱的仪式成了我们班的最高奖励办法。得此殊荣的孩子在其它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是多么骄傲啊!你看,一个小小的拥抱对于我来说是举手之劳,而对于学生是多么重要啊!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只有老师张开双臂,用心灵去拥抱孩子们,才能让心与心离得更近,才能让学生明白你喜欢他、重视他、爱他,以此来给他信心,才能把爱和鼓励像春风一样吹进他们的胸膛,吹拂那一颗颗纯真的童心,才会给他们足够的动力和勇气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39
让我们一起培养孩子的绿色心灵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阳光第二小学 王长涛




  镜头1:(中国某公园)妈妈让孩子把扔到地上的垃圾捡起来,孩子问理由,妈妈说:“你看!那边有管理人员来了,让他看见要罚款的!”于是孩子赶紧捡起来扔进垃圾箱。


  镜头2:(国外某公园)同样的情节,妈妈的回答是:“孩子,你看!公园里这么美,你扔的垃圾会破坏它的美,不是吗?”于是孩子也赶紧把垃圾捡了起来。



  同样的情节,同样的结果,但是过程却不一样。这个过程体现了我们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势必会造成不同的教育成果。第一个孩子学会了在有人看到的情况下不扔垃圾,第二个孩子懂得了为了维护美的环境不扔垃圾。由此我不由想到,我们的教育究竟少了些什么?是的,我们的孩子需要的是一颗绿色的心灵!



  是啊!看看我们的孩子吧!也许是我们的条件太优越,也许是我们的经历的挫折太多,所以我们不愿让孩子受一点苦,养成了他们的自私、偏执,事事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责任感的性格。列别捷夫说过,“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有人说,我们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一代,也是最让人担心的一代!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们的家长要能够去面对孩子的这些缺点,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老师有,父母也有。这不足为奇,关键是我们敢不敢承认,敢不敢面对。我总是认为,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其实是一种懦弱的表现。所以每当我错怪了学生,我会真诚地向他们道歉,说一声“对不起,老师错了!”同时我也这样教育学生,如果发生了矛盾来找我时,不要说“他……”而要学会先说:“老师,我……”我想,我们做父母的,如果有了过错,也应该勇敢地向孩子承认,这不会影响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相反会让孩子更尊重你。



  对孩子的缺点呢,要通过适当的方法使其认识到并帮助他改正,千万不要老是认为孩子还小,任其发展下去,这样反而害了孩子。我们的孩子有的在家里生活还要由保姆照顾,甚至连自己的东西都不会收拾,更别说做家务了,家长朋友们,想想我们小时侯是这个样子的吗?



  我们来看看国外的父母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在美国,蹒跚学步的孩子不小心跌倒了而哇哇大哭,妈妈是不会扶他起来的,她会说,“孩子你要学会坚强地面对挫折,这么点困难你就克服不了,将来你怎么照顾妈妈?”在法国,8岁的孩子和父母到朋友家做客,吃饭时用一小块面包逗小狗玩,狗跳起来撞翻了他手中的盘子,盘子碎成几块。男孩对父母说:“你们看见了,是小狗打碎了盘子,不是我的错。”这时,父亲过来叫男孩离开餐桌回到自己房间里去,想想自己究竟有没有错。十几分钟后男孩走出房间说:“小狗有错,我也有错,我不该在吃饭时逗狗,这是你们多次对我说过的。”父亲笑了:“那么今天你就该为自己的错承担责任:收拾餐桌,并拿出零用钱赔这只盘子。”日本的小学生在和中国的小学生一起参加夏令营时,中国的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送来各种物品,有的中途退出。日本的家长只是留下几句鼓励的话,“孩子,相信你会克服它的!”于是他们展示了让人无法相信的顽强毅力。



其次,为了孩子的将来,请让孩子学会诚实。华盛顿砍了父亲心爱的樱桃树,他承认了错误,父亲夸奖他是个诚实的好孩子。诚实是一种美德。所以当孩子无意中犯了错时,最好不要一味地批评他,只要他能承认错误就可以了,不然,他下次就会为了逃避惩罚学会撒谎。同时请让他学会从小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并能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美国总统里根小时侯喜欢踢足球,一次踢球时,把邻居的一块玻璃打碎了,要小里根赔偿12.5美元。里根的父亲借给他12.5美元,对他说,你必须要在一年内还清借款。为了还借款,小里根只好靠打工来还挣钱,正因为里根自小有自立自强的理念,运用自我智慧,才一步步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事业,最后当上了总统。



请让孩子学会宽容,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要让孩子知道只有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才能接纳别人,才能谅解别人,才能生活得更开心。



  请不要溺爱孩子,我们的爱一定要掌握好分寸。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非常疼爱儿子,要什么给什么。最后,孩子都玩腻了,说:“妈,我想要你的心!”母亲说:“好,你拿去吧!”于是挖出自己的心交给了孩子。孩子拿着母亲活蹦乱跳的心跑出去,一不小心摔倒在地,哇哇大哭。这时,母亲的心说话了:“孩子,摔疼了没有呀?”过度的溺爱就等于害了孩子。



  请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习惯。要从日常生活入手,教育他们从小学会自立自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依靠别人。并且要让他学会帮别人做事,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在家里,要尽量教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鼓励他乐意去完成。余世维博士的女儿在临近高考时,有一次,妈妈吃饭后身体不舒服,让她洗碗,她说,我就要高考了,耽误我的时间,考不上大学怎么办?余教授说:“孩子,大学可以不上,碗不能不刷!”有句话我经常对孩子们说,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无条件地关心自己的孩子,可是只有有教养的孩子才懂得关心自己的父母!



  最后是孩子给父母的建议,我整理如下:



孩子给父母的10条建议



  1.我需要帮助,也需要独立。



  2.请让我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给我生活的方针,并以爱的方式惩戒我。



  3.宠了我就别说把我宠坏了。



  4.请不要第101次告诉我某事该怎么做。



  5.我不仅需要爱,还需要学会爱别人。



  6.即使您能替我做所有的事,也请你把它们留给我自己做。不要过度照顾我,那会让我觉得自己的努力达不到你的期望。



  7.如果您想成为我的朋友,那就得放下家长的架子,向我承认错误会让我觉得你很勇敢。



  8.我不仅学习您告诉我的东西,还学习您身上表现出来的东西,包括坏的习惯。请做好榜样让我模仿。



  9.给我自己做决定的自由。容许我失败,这样我才可以由自己的错误中学习。然后,有一天我可以做好准备,做出生命要我做出的决定。



  10.因为我是菊花,所以请别让我在夏天开花;因为我是白杨,所以请别指望从我身上摘下松子。



  孩子不仅属于你和我,更属于整个社会!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颗绿色的心灵,让他们生活得更精彩,让他们的未来更辉煌!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40
“宽容理解”之我见



陕西省神木县大保当中心小学 康晓琴




  曾经在班里做了这样的一个实验:我拿了一张很大的白纸,在上面画了一个小黑点,然后我把这张纸贴在黑板上问我的学生。


  “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老师,有个小黑点。”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



  “请大家再仔细看看,还看到了什么?”我再问。



  “是个圆圆的小黑点。”又有人说。



  于是我说:“孩子们,这么大的一张白纸难道你们没有看到吗?为什么只看到这么小的一个黑点呢?”孩子们哑然了,一个个茫然地看着我,接着我告诉了他们这样一个故事。



  曾经有个小女孩趁大家都休息的时候,一个人偷偷地溜进教室去拿同学的东西,正当她拿了东西要出来时,她的班主任走进了教室。当时小女孩害怕极了,关掉了手电筒,悄悄地蜷缩在桌角,这时我问学生:“你们猜小女孩会怎么样?”“被老师抓住,狠狠地批评她。”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这样认为。于是我接着讲。这时,老师稍稍思索了一下,对那个女孩说:“孩子,老师知道此时你一定很害怕,也一定非常后悔。”这时,教室里传来了一阵低声的啜泣声。“这样,我不知道你是谁,我也不想知道,我用手帕系在眼睛上,你不用担心赶快从教室里出来,回去吧。”不一会儿,从教室的窗口传来了声音。“小心一点,孩子,千万别摔着。”老师不忘叮咛那个早已后悔不已的孩子。这件事就这样悄然过去了,那位老师用自己的善良、宽容和理解保护了一个犯错的孩子,为她保留了自尊,让她有了机会重新做个好孩子。那个女孩后来也当了一名老师,她把这件事永远地记在了心里。



  听完故事,我的学生终于明白了我刚才的苦心和用意。是的,人生来就是这样。有长处,也有缺点,有顽皮可爱招人喜欢的一面,也有自私冷漠令人失望讨厌的一面。面对一群天真烂漫的小脸,虽然他们有时候很顽皮,很令人失望,甚至有的屡教不改,但是他们的身上也会有闪光的一面。从教这么多年,我接触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孩子”,在和他们相处的日子里,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了。



  阿亮是个被大家都称为“无可救药”的男孩,打架、骂人是他的看家本领,强行索要同学东西,有借无还更是家常便饭。如果有人不吃这一套,那就来个“霸王硬上弓”──抢。许多老师见了唯恐躲闪不及,同学更是叫苦连天,个人卫生简直是一塌糊涂,身上的衣服更是让人无法靠近。阿亮来了我班后,同事们都说我“命不好”摊上这样一个孩子,相处了一年,我的头都大了,该用的招儿我都用了,好话狠招都使了,可他就是软硬不吃。就在我焦头烂额时,一件事使之有了很大的转机。



  那天,孩子们都穿上了夏装,开开心心地在外面玩,平常调皮的他竟然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发呆。我的鼻子不禁一酸,哎,虽然我经常因为他被批评,许多次为他闯下的祸去善后,可当我看到他那么小就没有父母的疼爱,没有伙伴和他玩,孤单地一个人发呆时,我的心疼了。我走过去问:“阿亮,你今天怎么了?”他抬起头伤心地说:“老师,我没有半袖衣服穿。”说完低下了头。想想往日他哪天不是那么威风,从来也没有见过他可怜的样子,今天他似乎感觉到了什么,我什么也没说沉重地走出了教室。我也是位母亲,也有宝贝女儿。站在窗外看着发呆的阿亮,我深深地自责:是啊,平常我只顾着说教,让他怎样做人,八、九岁的他又能真正明白多少呢?他还是个孩子呀!需要人们去关心,去爱护,去引导啊!于是下午我就给阿亮买了一身夏装。第二天,在开晨会的时候,我郑重其事的对我的学生说:“同学们,也许你们很讨厌阿亮,他做了许多不应该做的事,但是你们想过吗?当你们躺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阿亮在干什么?你们要什么父母给什么,但是阿亮呢?他难道不喜欢漂亮的衣服?不爱吃好吃的?你们不和他玩,所以他才会来故意欺负你们,让你们来理他;你们吃好吃的,他实在忍不住才会去抢。今天,老师给阿亮买了一身衣服,希望他从今天起能改头换面做个好孩子,也希望同学们能多关心、帮助阿亮,和他做好朋友。”阿亮自始至终都在流着眼泪,和往常简直判若两人。他在接过衣服时给我深深地鞠了个躬,说了声“谢谢”,同时也给同学们说:“我从今以后再也不欺负大家了。”从那以后,我隔三岔五地给阿亮点好吃的、学习用品、洗漱用品,同学们也特意去和他一起玩。有的给他拿来家里的蛋糕、粽子,有的帮他洗澡,有的给他辅导作业……虽然阿亮身上仍然有许多的缺点,也还会经常犯错误,但是较之以前他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记得那天在学习了一篇关于母亲和儿子的课文《三个儿子》后,我意外地收到了一封信,我想我这辈子都会记得这封出自九岁男孩的心里话:老师,你就像我的亲妈妈,长这么大只有你对我最好。长大以后,我一定挣钱还你。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如果我们引导正确,我们能说他还是个“坏孩子”吗?



  作为教师,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会遇到许多各具特点、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是看到白纸还是黑点,是宽容还是放弃,对孩子来说是关系到他一辈子的大事。我相信没有一个人在他成长中会不犯错误,我也相信每个孩子都希望他的老师能多摸摸自己的脑袋、拍拍自己的肩膀,理解和赞赏自己。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能够用爱和宽容的橡皮擦去孩子身上的黑点,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40
把握好源于生活的“意外”让课堂焕发精彩

──教学《换个角度想一想》的启示

天津市河东区香山道小学 安学霞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前,教师不论将教学环节设计得多么完美,在教学过程中总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也就是说悬疑和不确定性成为现代课堂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根据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形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教育机智、合理地组织课堂,把握好源于生活的“意外”,让课堂成为学生解决生活问题,接受生活教育的重要阵地,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精彩,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教授了三年级学段的《换个角度想一想》一课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源于生活的“意外”,使我获得了一些启示。



在新课开始阶段,一位正在不停地使劲地咬塑料垫板的女同学进入了我的视线,看到此情形我走到女孩面前严肃地说:“都上课五分钟了,你还这样,真不知道难看,把垫板拿过来”。然后,我把垫板狠狠地扔到了讲桌上。这时的她用一种让人无法理解的眼神使劲地看了我一下。这时侯有的同学把埋怨的目光投向她。我没再理她,整顿好纪律后继续上课。



学习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尝试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学会宽容、欣赏他人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于是我首先呈现了两个事例:1、小华因为正在看电视,没有答应与两个同学一起顽皮筋,而引发冲突的事;2、小刚想帮助母亲下岗、父亲病休在家的李勇而遭到拒绝的事。然后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双方交换角色、相互体验得出应该怎样多角度地、特别是从对方的角度体察他人的心情、感受,尊重他人的选择与人格。最后得出看人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效果不同,我们必须多考虑他人的想法与感受,我们的生活就会丰富多彩,我们的生活才会处处充满阳光的结论。正当同学们兴致高昂地做着分析时,忽然,我想到新课开始时发生的事例,何不借此让大家做一个评析,达到即教育她改掉这些既不讲卫生、又对课堂造成不良影响的毛病,又能了解她的真实想法,达到互相沟通,相互理解的目的呢?于是我看看刚才的那个女孩,说:“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分析得出从别人情感和想法的角度去看人、看事,就会有意外的发现,那么你们对咱们班刚上课时发生的那件事情怎么看?”(指的是学生咬垫板,我发脾气的事)



有的同学说:老师是为她好,让她改正不好的习惯,努力学习。有的学生说:希望她以后遵守纪律,别再影响同学们上课……



此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安老师,您别说了,自从她妈妈死了以后,她就形成了这个毛病,她妈妈还是让人家害死的,所以她非常地伤心,您就别说她了。”



听到这位同学的话,我非常震惊。突然间我感觉好像时空在我身边停住了脚步,眼前飞速的闪现新课开始时她咬塑料垫板的情景。而此时我已听到她让人难受的哭泣声,原来她咬塑料垫板,是源于她难过的生活经历──一个十岁孩子不应该承担的生活阅历,她是在用这种不为人知的形式发泄她内心的愤恨。而我作为一名教师从开始就没有觉察到,是我错怪了她,以为她在故意捣乱。如果开始时,就能多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她的生活,我就不会用生硬的口气批评她,并强行地抢下塑料垫板。此时,我感觉到我已经伤害了她,我的嗓子好像被什么堵住了似的,因为毕竟她才十岁就要承受如此大的打击和磨难呀。我为自己刚才的行为感到十分愧疚。



不过,我转念一想,生活是真实存在的,我们无法改变现状,我们只能改变对待生活的态度,我现在必须帮助她鼓起生活的勇气,来面对过去、现在、将来。于是我用亲切的语气说:“孩子,你愿意把你的情况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吗?”(此时的她已泣不成声)另外一个与她关系非常要好的学生说出了事情的大致原委。原来该生的父亲与第三者把她的母亲用极其狠毒的手段害死了。自从她知道了妈妈死亡的原因后,常常做噩梦,并时时有反常的行为举动。了解到这些,我走到这个“受伤”的孩子面前,俯下身子并用手抚摩着她的头说:“孩子对不起,如果说刚才我伤害到你,请原谅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从要求你的角度希望你遵守课堂纪律,和同学们一起把我们的这堂课上好,因为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尽的职责,我并没有了解到你有难言的地方。如果你愿意,我们交个朋友,以后有什么事情我愿意和你一起分担好吗?”听到我这些真诚的话语,她趴着头微微地抬了起来,点了点头,哭泣的声音也小了许多,而此时课堂气氛异常,大家都被这源于生活的“意外”震惊了,有的惊讶、有的疑惑、有的愤慨。我接着说:“孩子们,通过刚才的事例,不难看出我们看问题、想事情,都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分析,去领悟,才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今天老师没有全面地了解这位同学的情况,错怪了她。”我走到她面前,诚恳地说:“但是,老师代表全班的同学谢谢你,因为是你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换个角度想一想”的真正含义。如果你愿意,我们(包括所有的同学)都将成为你忠实的朋友。如果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我们是能帮你解决的。”



接着我提议:我们能不能帮她?



同学们各个激情高昂,纷纷帮她想办法、出主意,她使劲地点了点头。最后我说:我也会记住今天大家给我的帮助,在此,我谢谢大家。我向着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教室里响起了掌声。我如释重负,好像浑身轻松了许多,就像完成了一项重大的使命。这时,我与泪眼朦胧的她目光碰撞在一起,我看到此时的她脸上写满了信任、理解与感动。可以看出是我们的真情感染了她,她慢慢地抬起了头,直起了身子……



反思:



实践证明: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绪体验;新课程应成为“体验课程”,教师和学生应是实实在在的体验者、感受者、领悟者、思考者;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真正地认识到新课程的教学特别要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需要,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困惑,诉说自己生活中的苦、辣、酸、甜,从而让学生获得被尊重和理解的感觉。教师不能只凭自己的经验来诠释学生的生活内容,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出现在孩子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生活内容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常有发生。对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的很难承受,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学生的生活为本源,善于捕捉和利用“生成性资源”,利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巧妙地解决学生生活中的“意外”,让课堂成为学生解决生活问题,接受生活教育的重要阵地。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它应当焕发出无穷的生命的活力。正如钟启泉教授说的那样:“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我坚信只要我们付出努力,与学生真诚相待,我们的课堂定会充满生命的活力,课堂也会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课堂教学。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40
老师,一角钱可以吗



浙江省长兴县实验小学 韩丽萍




“老师……,这……这样的,可以吗?”



“可以可以,都可以的,都是我们的爱心嘛!”我没有抬头,继续快速整理着孩子们从家长那里转交来的爱心款。



“老师,老师,您看啊,是这样的,一角钱的可以吗?”



我开始不耐烦了,因为昨天我布置“手拉手,献爱心”工作时,这个孩子已经问过同样的问题了。当时我充满感情地向全班孩子讲述贫困孩子的艰苦生活,大家被那些孩子的艰辛感动着,纷纷表示要捐献一百元、两百元。可是,这时一向顽皮的阳阳却高声地并且起哄似地问:“老师,一角钱可以吗?”听到这样的毫不动情的问题,我第一感觉就是这孩子太没有同情心了,或者就是他还没有意识到爱心捐款的重要性,反而在这里以自己的荒唐来哗众取宠,引人注意。所以我决心好好地教育他!“小朋友们,阳阳说他捐一角钱,你们听到了吗?一角钱能买到什么啊?现在买一枝铅笔也不止一角钱吧?”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此时,我偷偷地瞥了一眼阳阳,只见他毫不脸红,毫不在乎,好像还在思索着什么。



“老师,这样真的可以吗?”阳阳似乎不敢相信我刚才的随意回答,再次疑惑地询问,他那胆怯的声音中透露着期盼,期盼再次得到我肯定的回答。



我猛一回头,正想再次教育阳阳,这时,我傻眼了……



阳阳不是拿着一角钱,而是两手捧满一角钱,那些一角硬币不是杂乱的一堆,而是一筒一筒地用透明胶缠好的,数数总共有17筒,每一筒都是十角,看着这一切我终于明白了昨天他说的“一角钱可以吗?”是什么意思了。这哪是一角一角的硬币啊,这分明就是阳阳一点一滴的爱啊!正当我被万分的愧疚淹没得快要窒息时,正当我为自己的草率鲁莽百般自责时,阳阳说:“老师,您昨天说一角钱不可以,我想肯定是因为一角一角的太麻烦了,不容易清点,所以我把储蓄罐里的硬币全部倒出来后,用胶带包好,一筒就是一元,您看这样行吗?”



哦,孩子啊,别再问老师了行不行,这样简直太棒了!老师错了,是老师以成人那世俗之心去度量你那纯净的真爱之心了!我当即接过阳阳手中的一角又一角的钱,它们是那么沉重,那么珍贵,我忍不住地在阳阳额头上亲了一下。



阳阳安静地回到座位上,长长地舒了口气,因为他的“一角钱”终于可以捐献了。但我的心却不能安静,它正被酸楚、悔恨净化着……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40
一个橘子的力量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繁阳镇城关五小 王 琳




上个学期,我班学生刘芳不做作业,学习态度不认真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对她采取“一帮一”的学生结对学习的办法之外,我还经常利用课外时间辅导她学习,以让她感受学有所获的快乐,改变懒散的学习态度。不仅如此,我还积极取得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可无论我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都无济于事,她的学习态度没有丝毫改变,完全是被动学习。她妈妈说她已经是一个“骂不羞,打不怕”的人了,父母亲放弃了对她的学习教育,作为老师的我该怎么办呢?放弃吗?不能!那我又该对她实施何种教育呢?我下定了决心向她“宣战”。



无形的战争开始了,我决定首先向其父母“开炮”,通过多次与她父母谈话,我重新挽回了她父母的支持,让她有一个和谐的家庭学习氛围(不过农村家长不可能有时间管教孩子的学习,我只得从学校教育抓起)。在学校无论我怎么挖空心思地培养她的学习兴趣,调动她的学习激情……可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她的学习态度没有太大的改变。上个学期就这样过去了。



这学期一开学,我仍关注着她。总结上学期的失败,我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我还没有走入她的心灵,她对我总是敬而远之。怎么办?连她妈妈都打动不了她,我又怎能叩开她的心门呢?思考许久,我决定迈出的第一步便是和她亲近。我试着找她聊天,聊她的家庭,聊她的爱好,总之我是找尽了话题。刚开始在办公室里,发现场合有些严肃,就转移到操场上、走廊上、班上。起初是单独聊,后来是集合其他孩子一起聊……可结果还是一样,都是我问她答,如同审训,没办法让她敞开胸怀。



怎么办?怎么办?我已经没折了。



不过这学期,她与以往有些不同,她身后多了一个妹妹。(作为五年级的她负责带年幼的妹妹上学。每每课外单独辅导时,那个小妹妹总是伴在她的身边。)还记得,那是开学后的第三个星期的星期五,由于前一天晚上回家没背课文,而被我留下来帮她疏通课文,加快背诵。她照例是带着妹妹在我们班的教室里,我帮她把该背诵的段落内容整理一遍后,便离开了教室来到办公室批改作业本。她那可爱的小妹妹竟悄悄地跟着我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她没有一点“怕”我之意,我在改作业本,而她则好奇地在我桌旁翻看着,我改一本,她看一本。太可爱了!我没有管她,任由着她,作业本很快改完了。她在一旁没事可做,便安静地看我备课,还问我,“老师呀,你在干什么呀?”我回答后,她又说,“老师呀,你写字好漂亮哟!”……太可爱了,如果她的姐姐能像这样和我亲近,该有多好呀!那天恰巧,我带了一个橘子,出于喜爱吧,我便将那个橘子递给了她,她也毫不客气地接过它,转身向室外跑去,边跑边向隔壁教室的姐姐大叫,“姐姐,姐姐,看你们老师给我的橘子!”从这话里我听出了“炫耀”,我并没有多想,不就一个橘子嘛!



过了一小会儿,刘芳走进了我的办公室,她顺利地背完了那段话。我依然像往常一样鼓励道“嗯,不错,要继续努力。带好妹妹,回家注意安全。”她照常点点头,说了声“知道了。”看着她离开办公室,我也起身回家了。正当我走出门时,和姐俩不期而遇,小女孩依旧可爱地向我说了声“老师再见!”我依旧很有礼貌地回应了。她却没有作声,只是冲我笑了笑,便牵着妹妹,跑到了我的前面,我在后面目送着她们到了三楼转角处,就在这一瞬间,她回过头来,微笑地向我叫了声“老师,再见!”便迅速地拉着妹妹跑了,留下了“咚咚咚……”的下楼声。



我没听错吧?我没看错吧?那真诚的道别!那亲近的目光!在耳旁,好像总回荡着她的那句“老师,再见!”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在眼前,满眼是那纯真、充满感激的目光。我听懂了,我看懂了,那一刻她和我是那么的近。我傻了,我兴奋地傻了,我看到了希望。



兴奋一直持续着,第二天一早我便赶往学校,一路上,我既高兴又害怕,我怕昨天惊喜是个错觉。一到班上我便急切地寻找她,我看到她了,她也看到我了。在目光的交汇中,我看到了那令我兴奋的眼神,她接受我了,没错,她接受我了!



一天一夜的激动过后,我才想起问自己:是什么消除了她和我之间的那堵墙?经过一番排查之后,我找到了,竟然是一个橘子!是那个平常的橘子,是那个寻常的行为,不经意地向她传递了我的爱!



一个小小的橘子,换来了一个孩子的心!更使我学会了爱学生的方法──只有“随风潜入夜”,才能“润物细无声”!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41
“尊重他人,传递温暖”主题班会课例



广东省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李平凡




进入初中,随着学生日益走向成熟,个体意识也逐步增强。当学生过多地关注自我时,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他人的感受甚至忽视他人的存在。本次班会旨在通过一种温馨的话题探讨方式,引导学生意识到尊重他人就是在传递温暖,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下面是此次班会的实录与设计说明: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大家都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创作能力。这是一个多年前发生在日本的故事,在一个除夕之夜……



投影:



故事接龙──



对于面馆来说,最忙的时候,要算是大年夜了。北海亭面馆的这一天,也是从早就忙得不亦乐乎。



平时直到深夜12点还很热闹的大街,大年夜晚上一过10点,就很宁静了。北海亭面馆的顾客,此时也像是突然都失踪了似的。



就在最后一位顾客出了门,面馆要关门打烊的时候,店门被咯吱咯吱地拉开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走了进来。6岁和10岁左右的两个男孩子,一身崭新的运动服。女人却穿着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的短大衣。



    “欢迎光临,”老板娘迎上前去招呼着。



    “……唔……阳春面……一碗……可以吗?”那女人怯生生地问。



    那两个小男孩躲在妈妈的身后,也怯生生地望着老板娘。



    师:大年三十,母子三个人就吃一碗阳春面!接下来,故事会怎么发展呢?老板娘会怎么说呢?老板会怎么做呢?大家想想看……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马上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



    (设计说明:教师采用故事接龙的形式进入班会意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来激发学生参与话题探讨的热情。因日本作家票良平的《一碗阳春面》入选了语文教材。所以故事的选取因年级而定,此故事适用于低年级。)



二、交流与思考



1.续写故事



师:请几位同学说说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故事。



    生一:除夕夜大家应该都很高兴,我想老板会说:“你们三个吃一碗,够不够啊?要不要加一点啊?”



    教师:嗯,老板是个好心人。那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会有哪些可能呢?



    生二:老板可能会说“过一会儿我们就关门”,将他们拒之门外。



    生三:老板和老板娘会接待他们,但会用鄙视的眼光看着他们:“大过年的,也不给我个好兆头,还三个人吃一碗!”



    2.深入讨论



    师:刚才大家发挥了想象,我们看到这个故事会有很多种发展趋势,但如果你是那个老板或老板娘,你会怎么做?



生(大多):送两碗!



   生四(斩钉截铁地):肯定再送他们两碗!



    师:如果你是那个贫穷的顾客,你希望老板怎么接待自己?



    生(议论,齐声):我只要一碗。



    生四也大声地:我只要一碗。



    师:为什么?(对生四)你刚才不还说你要是老板肯定送他们两碗吗?



    学生大笑。



    生四(不好意思地):刚才我是从老板那个角度说的,怕他们吃不饱,因此送他们两碗,是出于对他们的关心;但如果我自己是个很穷的人,我不希望别人拿同情的眼光来看待我,所以最好还是就给我一碗吧!



    生(议论纷纷):是啊,谁愿意被别人看不起啊……



    3.展示答案



    师:现在让我们看看故事是怎样发展的(投影):案板上早就准备好的,堆成一座座小山似的面条,一堆是一人份,老板抓起一堆面,继而又加了半堆,一起放到锅里。老板娘立刻领悟到,这是丈夫特意多给这母子三人的。



    “喂,孩子他爹,给他们下三碗,好吗?”老板娘在老板耳边轻声说道。



    “不行,如果这样做,他们也许会尴尬的。”



    热腾腾香喷喷的阳春面放到桌上,母子三人立即围着这碗面,头碰头地吃了起来。



    “真好吃啊!”哥哥说。



    “妈妈也吃呀。”弟弟夹了一筷面,送到妈妈的口中。



    “真好吃……”



    “明年还能来吃就好了……”



    不一会儿,面吃完了,付了150元钱。



    “承蒙款待。”母子三人一齐点头谢过,出了店门。



    “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老板和老板娘应声回答着。



    师:看完这个故事的结局,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感叹:很温暖。



    师:是啊,很温暖,不仅温暖了母子三人。温暖了你我这些读者,也温暖了当时处于萧条时期的一代日本人,这就是流传于日本的一个有名的温馨的故事──《一碗阳春面))。



    4.探寻意义



    师:从这个故事中大家得到什么启示呢?



    生:要保护他人的尊严,特别是弱者的尊严。



    师:可是为什么我们会忽视弱者的尊严呢?



    生六(沉思良久):我们知道对待弱者不能鄙视、嘲讽,现在才意识到施舍和同情的态度也是不对的,仍是居高临下,对他们不够尊重。



    师:当我们换位来思考,你希望别人对你什么态度呢?



    生(齐声):尊重。



    师:是的,我们要懂得从心底里尊重别人。我们对任何生命都应该怀有敬意!今天我为什么要举这样一个例子呢,因为对于那些社会中的精英,我们会从心底油然而生一种敬意,那是因为对他们的欣赏与钦佩而产生的敬意。可是别忘了,对于那些生活中的弱者,我们更要怀着一份尊重──不是居高临下的怜悯与同情,而是平等的尊重──给予他们生活的温暖与力量。



(设计说明: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尽情想象故事的发展可能有的不同版本,意在揭示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社会众生相。接着让学生对人物角色进行换位思考,意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什么才是尊重的最高境界。只有当学生对尊重这个话题有了自己的深入思考,才对他的品格完善和行为自省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回顾与反思



   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发生过不尊重他人的事情或自己没受到尊重的情况?



    1.学生举例



    几位学生举出自己在家里、在学校、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



    2.小品表演



    (考试结束了,试卷批改好了,课代表发数学试卷,同桌生甲与生乙间发生的事情。)



    课代表(手拿一叠试卷):发数学试卷啦,同学们!



    生甲(叹息):好紧张啊,要发试卷了!



    生乙(信心十足地):有什么好紧张的啊!



    课代表(走到甲跟前):给你。



    生甲扫了一眼分数,立刻把分数捂住。



    生乙(扯甲手中的试卷):哎,你多少分?让我看一下,看一下!



    甲乙正在拉扯,课代表走过来递试卷给乙:恭喜你,考得很好啊!



    生乙(展开试卷,兴奋地):啊!我九十分!我九十分!(得意地向周围的同学扬扬自己的试卷)看到了吗?我九十分!(又转向甲)你到底多少?(终于扯出了试卷,嘲笑)啊!才六十分?这么简单的题你才考六十分?你脑子进水啦?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会对那位得90分的同学说什么?



    学生: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隐私。应多给别人鼓励。



    3.教师举例



    (1)前两天我们班有个老师跟我说,上课时发现有同学在嚼口香糖,她先看了那个同学一会儿,看得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以为他不会再嚼了,就继续上课。没想到过一会儿看到那位同学,他居然还在嚼!这个时候,老师就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一张口说话他就露馅了,只好乖乖地不嚼了。



    大家对这个同学有什么忠告?



    学生:要尊重他人,也要珍惜他人对你的尊重。



    (2)我注意到上周我们的班长在作一周小结时也提到了一个现象,就是有的同学在别人发言的时候不认真听,有的还在低声交谈。班长最后在批评这种现象的时候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大家还记得吗?



    学生: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3)上次我们班与6班的女子篮球队对垒,球场上曾有过一点小摩擦,最后我们班输了,但是队员们不仅没有抱怨气馁,反而给6班的球员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赞扬她们高超的球技和高尚的体育精神,结果6班同学大为感动,还请我们队员去喝奶茶!你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尊重他人的人必定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4.教师小结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我们应该牢固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并真正做到尊重他人,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和谐美好。



    (设计说明: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只有自省了才能自励,只有反思了才能了悟。班会课要有深入的交流思考,更要有深刻的自省自察。此时,教师也应营造一个深沉的反思的氛围促使学生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对于青春期敏感而又自尊的孩子来说,这种自省和反思往往伴随着痛苦,是那种突然发现自己品质中的劣根性的不安和内疚。课堂上就有好几个学生在回忆自己曾对父母大呼小叫、曾嫌弃年迈的祖母时,不由得哽咽起来。)



    四、如何尊重他人



    师:当然,有时候并不是我们不尊重他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去尊重他人。懂得怎样去尊重他人,不要让他人难堪,这是一种真诚的人文关怀。其实,尊重往往表现在一些细节上,比如着装、语言……



    1.学生分三组来制定“尊重细则”:在家里,尊重父母亲人需要注意哪些?在学校,尊重老师同学与工友需要注意哪些?走出校门,与社会上的陌生人相处需要注意什么?讨论10分钟,写成条目,等待交流。



    2.讨论结果



    第一组(如何尊重父母亲人):出门和回家都要打招呼;跟父母说话也要有礼貌,不要耍性子;看电视时不要跟父母抢遥控器;不要嫌长辈唠叨,认真聆听长辈的嘱咐;自己过生日时也一定要记得留一定的时间和父母一起度过;做重要决定时也应认真考虑父母的意见……



    第二组(如何尊重老师同学与工友):见到老师同学和工友都要问好;要尊重老师的劳动,上课应认真;不要给别人起侮辱性的绰号;不要去打听他人的秘密;对同学要有包容心;遇到难事要学会换位思考……



    第三组(如何尊重陌生人):注意礼貌用语“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应时刻挂在嘴边;遇到陌生人问路,不要不耐烦;看到路边乞丐在乞讨,你若要给他钱,请先蹲下来,再把钱放好;看到长得丑陋的或有缺陷的人,不要指指点点……



(设计说明:对主题班会而言,还要把握一个“入”和“出”的关系。“入”就是要感受道理,领悟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出”要求对人对事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完善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思考如何尊重他人,制定“尊重细则”,就要求学生能“出乎其外”,落实到行动中。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自己身边的人,要比热爱全人类难得多。因此我们应启发学生把尊重的态度放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从尊重自己身边的人做起。)



五、教师小结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一个集体往往就靠这种相互支撑的尊重维系着成员之间的和谐与默契。尊重是一缕春风,驱除寒冬,带来花草的芬芳;尊重是一把火炬,照亮黑夜,给人前进的勇气。让我们在沐浴春风、享受光明的同时也尊重他人,传递温暖!



(设计说明:教师温暖实在而又有感染力的号召语往往能拨响孩子们心弦上最动听的音符。)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41
赞美的魔力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荔轩小学 杨 娟




赞美学生是人文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体现了学生和老师人格尊严上的平等。它倡导个性解放,要求老师应看到人性的美好,看到每个学生都有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倾向,都有聪明、好学、向善的一面。同时,我们必须以平常心去看待他们每一个人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自然而然就会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个闪光点,欣赏他们的价值,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而对待学生的失败和错误,不能采取责骂、惩罚的态度,而要能以一种广阔的胸襟给予谅解宽容和鼓励,并为他们指出一条解决问题、改正错误的途径。学生长期生活在和谐、温暖、相互信任、相互赞美的氛围中,就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就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研究新问题。只要能让赞美发挥它的魔力,就不仅能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而且还使学生的人生旅途充满着掌声笑声、充满着决心和信心。那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这育人理念呢?在此谈谈我的拙见。



一、赞美学生的特长



抓学生的特长去赞美,学生会感到一种满足,会全面地审视自己,会意识到自己也有所不足,同时,也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产生逐渐完善自己的愿望。我班有个姓李的小朋友,他特别好动,还欺负班里的同学。小朋友都对他有意见。对此,我也多次找他谈过,可没过多久,他又犯了。后来,我发现他体育特别好,我抓住有利时机,在班中大大表扬了他。同时又让他担任体育班长。这对他的帮助很大,他像变了个样。不久,在评比单项先进中,还被学生一致评为文明学生呢!



还有一位学生,他不爱学习,就爱玩游戏。有一节课,孩子们都在认真地描绘春雨的色彩。我在巡回指导时,发现这个孩子“一反常态”,既没有吵闹,也没有去影响别人,而是埋头画画,一脸的专注。于是,我走近一看,呀!他画得很特别:雨是五颜六色的,落在屋顶和地面上,还溅出了水花。大地也是五颜绿色的,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小河里的水清清的。他的画画得可真漂亮。于是,我俯下身,亲切地问:“为什么你把雨画成五颜六色的呢?”他愣了一下,有些惊讶地看着我,然后紧张地说:“没什么。”接着,又埋头画起来。我有些失望,心想,可能平时对他太严厉了,所以他才不敢对我说心里话吧。



于是,我摸摸他的脑袋,微笑着看着他,很友好、很肯定地说:“我觉得你画得很好呢!与众不同!”他手中的笔停了一下,偷偷看了我一眼。我又接着说:“其他同学都用蓝色来画雨,你就能用各种颜色来画。能不能告诉我你的想法呢?老师很想知道这么棒的想法是怎么产生的。”听了我的话,孩子抬起头看着我。我对他微笑,用期盼的眼神看着他。他犹豫了一下,又看了我一眼,然后小声地说:“我很喜欢下雨,觉得雨的声音很好听。可是,雨是透明的,一点也不好看。要是雨也能有各种颜色,我就会更喜欢雨了,所以我把雨画成五颜六色了。”“真是个了不起的想法!太棒了!”我特意提高音量赞叹道。



接着,我把他的画拿到前面展示给同学们看,并赞扬了他的想法。当同学们也对此发出赞叹,并将惊讶的目光投向他时,我发现他眼中闪出从未有过的光芒!我想,打铁要趁热。于是,孩子们继续作画时,我又走到他身边,俯下身,轻轻地说:“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画又画得那么好,如果学习上态度再认真些,那你肯定会赶上班中的优秀生。”他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事后,我欣喜地发现,我讲课时,他听得很认真,还积极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发言。不管他回答得是否完整,我都会面带微笑,耐心地倾听,对满意之处,表示赞赏;对有错误的地方,及时加以引导。从此,课堂上,时常能看到他开心的笑脸。



特长是孩子们的闪光点。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赞美,树立他们的信心,从而发挥其内在的潜能。



二、赞美学生的生活琐事



一位哲人说过:“只有真实的赞美才能最打动人的心灵”。教师对学生的赞美要从学生的生活琐事入手,实事求是,不要单纯地对孩子说:“你真棒!”“你真聪明”“你是个好学生”之类的话,因为这会让孩子觉得他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了,而这是很不现实的。赞美是为了增强孩子良好的行为。良好的行为来源于生活,所以你必须特别强调那些使你满意的具体生活琐事,让你的赞美更具体。我班一个叫李新超的学生,上课总是不能专心,和家长谈了几次以后,不良的习惯还是不能改正。有一次班会上,我让学生开辩论会,他竟然可以针锋相对地反驳对方的观点,我抓住了这一赞美契机,和颜悦色地说:“你的观点真有说服力,如果上课专心听讲,接受更多的课本知识,老师相信一个出色的辩论家将在咱们班诞生。”说完拍拍他的肩膀表示欣赏。这样的赞美有着自然、真切与和谐之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会让学生体验到美就在身边,进而激发良好的道德动机,支配道德行为,从小点燃起他们正确的人生观的火花。结果,他真的转变了,让我坚信赞美的魔力了。



孩子生活中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赞美。比如孩子今天书包整理得很好,教室打扫得非常干净,能帮小朋友解决困难……我都会立即表扬,肯定进步。这样会让孩子们认为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他。如果孩子认识到只有他表现得很好,才能得到老师对他的注意,他们就会尽量表现得更好,以得到老师的赞美。



请不要吝啬赞美,因为赞美是春风,它使人温馨和感激;请不要小看赞美,因为赞美是火种,它可以点燃心中的憧憬与希望。作为—名教师,如能时时以饱满的精神、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话语对待学生,必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最后,由衷地希望我们的老师在工作中及时有效地发挥赞美的魔力!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41
我们都是一家人  

──从“意外事件”谈课堂教学中潜在的德育资源的利用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信谊小学 王 盈




教育过程是复杂的、充满变化的,课程不是事先设定好的静止物,也不是一件产品或一件事件,而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不再是跑道,而是奔跑,是热烈、跃动、自由的奔跑过程,是师生互进、相互鼓舞的奔跑。下面我想从一则品德课的案例中出发,谈谈在实施新课程中,对潜在的德育资源利用的一些粗浅想法和体会。



【教学实例】



《品德与社会》第二册《我帮你,你帮我》课堂教学实例:



这是一堂普通的思品课,学生们正在畅所欲言平时互相帮助的事情,课堂气氛高涨融洽,突然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



生1:(气呼呼地)包**,最小气了,上次我问她借自动铅笔都不肯。



(教室里响起了一片嘘声,我刚想说包**你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没有做好班干部的带头作用,转念一想还是先问问原因吧。)



师:包**,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



生2:我上次借给他橡皮,被他弄丢了,他连声对不起都没说。



师:(表情夸张)哦,原来这样。



(教室里闹哄哄的,学生们议论纷纷。)



师:(幸好,我没有武断地批评那个学生,我心里默默念叨。)



师:那么,小朋友们,对于这件事情你有什么看法呢?



生3:吴*的做法是错误的,老师说过借完东西要及时归还才是好孩子。



生4:借了东西不还,这不是一个好习惯,他应该先改正这个坏毛病。



生5:对,我觉得包**做得对,不用借给他。



(“讨伐声”一片,吴*开始哭泣。)



师:老师相信吴*小朋友不是故意的,而且他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假如吴*愿意改正这个坏习惯,大家愿意帮助他吗?



生众:(斩钉截铁)愿意!



生6:其实平时吴*也挺爱帮助人的。



生7:对,我上次生病了,他还主动帮助我,我还没谢谢他呢。(跑到吴*前面,伸出了友谊之手)谢谢你,吴*。



生1:(擦干了眼泪,笑了!)



两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生2:老师,我愿意把自动铅笔借给他,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把自动铅笔给了吴*,吴*不好意思地说了声谢谢。)



顿时教室里掌声雷鸣。



师:说得太好了,我们都是一家人,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来,让我们一起唱响《相亲相爱》。



……



【分析与思考】



无疑,这次“意外事件”不但没有打乱教学秩序,反而成为了一次可遇而不可求的精彩体验。在课堂上,类似的“意外”常会发生,如何合理利用这些意外事件,使它们转化成为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德育资源呢?这带给了我许多思考。



一、尊重学生



通过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的总结,我觉得在对待课堂“意外”时,我们应该树立必要的教学意识──尊重学生的意识。有一位哲人说过: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更何况是懵懂的孩子呢。这时的教师就应该怀揣一颗博爱与宽容之心,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的鲜明个体,充分运用教育教学智慧,就一定能化不一样的声音为教育的力量。试想,如果在课堂伊始,因为吴*同学的一个给课堂设置的一个小小尴尬,我就将他训斥一番,又或者听到包**不借给同学自动铅笔而斥责批评,那又何来之后的课堂高潮呢?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有平等的民主意识,耐心倾听,真诚交流,要求我们必须拥有良好的教学心态和亲切的教学仪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尊重学生。



二、捕捉时机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课堂不应是一个封闭系统,它是开放的、富有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充满了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即使再周全的设计,也不可能完全预料到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情景。当我们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时,绝不能无视学生呈现的生命信息,而应及时采撷,活化教法。



我认为,本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果断地摒弃了预设的教法,充分利用课堂“突发事故”这一隐形的德育资源,加以引导、点拨,深化了学生的认识,实现了有效德育。这个案例原来的预设目标只是让学生初步学会关爱、学会感激,没想到中途出现了这段意外的插曲。但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课堂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而且这一教学资源的属性仍与本课的预设目标有关,于是及时把它转换成一个具有更深层次价值意义的“生成性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近同学。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通过引导学生对话,围绕“大家愿意帮助他吗?”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主动建构 “班级是新家,家人要互相关爱”的道德内化机制,使生成的课堂富有灵性的资源,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三、意外获得



从这件事情中,意外地发现孩子们年龄虽小,但他们已经有了他们的思维,他们并不是盲目地帮助别人,而是经过自己的分析,先判断这种帮助对对方有没有真正的好处,该不该帮助,这也就是孩子们纯真、可爱的地方。这种情况让我不敢低估孩子,让我不该再提“应该如何,应该如何”之类的教条。今天学生们给我上了最生动的一节课。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42
祝你们“吵架”快乐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中心小学华光校区 柴珊珊




PART1:阴影再现



“老师,小A和小B又吵架了,现在都在位置上哭呢……”



“老师,他们又吵架是因为小A不对,她……”



“不对,明明是小B不对……”



“老师,教室里乱哄哄的……”



一天中午,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就听到孩子们一哄而上地向我报告,在他们七嘴八舌地叙述中,我弄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罪魁祸首”又是这两个女孩子──小A和小B。原来又是为了谁和谁做好朋友,谁不和谁好的“老问题”......唉!这学期不知道是第几次了,我做了几个深呼吸,忍住怒气,“微笑”着对大家说:“先进教室去吧,老师马上就来。”



PART2:分析



一、年龄的关系



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研究, 6~11岁的儿童处于社会性发展的第四阶段,是行为上不平衡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有强烈的情绪,感情调适困难,很容易发脾气,有攻击性行为,会大吵大闹,打架骂人等等。



二、主观意识日趋强烈



进入学校生活以后,随着心理方面的变化,儿童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与增强,需要更多的优越感与被尊重感,现在部分小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比较强烈,不容许别人反对自己的意见,感觉是侵犯了自己的尊严,你骂我一句,我要还骂一句,你打我一下,我要还打一下;“自我控制能力差”,一点点的不如意就会瞬间爆发,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不管带给对方多大的伤害,只要让自己出了这口气就好;“心理承受能力差”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时,只会用哭泣这种消极的方法来选择逃避,或是运用自己班中的人气和小团体为自己出气。



三、家庭因素



除了学校教师以外,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一般要数父母。不少家长认为,如今条件好多了,孩子又是独根苗,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们尽其所能从各方面满足孩子的需求,包括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是无理的要求,代替孩子完成一些理应由他们自己完成的事。因此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种:放任式、严厉式、民主式。显然,民主式的管教方式最理想也最有效。孩子管得太松,父母宠爱呵护他们,会使他们变得十分任性与霸道,动不动就发脾气,打人骂人。若管得太严,虽然在家或在校,在父母、老师面前十分听话,但一旦出去,稍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就会变成一匹野马,容易和别人发生争吵。



四、学校的教育



毫无疑问,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怀有深深的爱,往往恨铁不成钢,但有时动机虽好,教育方式却是反教育的。教师简单、粗暴的语言,未经充分调查轻易给学生下定论,凡此种种都可能极大地伤害学生的心灵。学生把老师当作神一般崇拜,因此在老师那里受到的委屈,很大一部分就发泄在自己的同学中。老师是和孩子接触时间最多的人,也是孩子最崇拜的人,老师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看来举足轻重,如果孩子崇拜的这位老师在处理事情上是粗暴的,那么学生间的相处也是如此。



五、社会的诱惑



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电影、电视、网络等视听工具被广泛应用。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认识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种千奇百怪的信息,他们都十分热心好奇,但由于他们的认知还有所欠缺,不能很好地取舍善恶、鉴别力还不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就很容易进入他们的心灵,甚至有些孩子认为打打杀杀是讲义气的一种表现,任何事都可以用武力来解决;断章取义地去理解书中的知识,“毛主席都用枪杆子打天下,才有我们现在这么美好的生活……”让人哭笑不得。



PART3:拨开云雾见天明



在去教室的路上,我想:大概在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学习生活中,这种好朋友之间的争吵也是不可避免的吧。以前单独谈话,各打50大板的法子似乎治标不治本,这次该换个方法了,对,就这么办!



踏进教室,孩子们都很安静地坐着,似乎在等待我像以往的批评,汗颜一下。我对着孩子们微笑了一下,说:“同学们,老师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古代印度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总爱发脾气,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伤了很多人。他想改,但是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控制不住自己。他问他的父亲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改掉这个毛病。他的父亲教他,今后你每发一次脾气,自己就在木围栏上钉上一颗钉子来提醒自己。于是他这样做了,开始的时候,钉的次数很多,渐渐地钉得越来越少,最后他告诉父亲已经没再发脾气了。他的父亲又教他,如果你一天没有发脾气,你就拔掉一颗钉子,他又按照父亲的话去做了。终于有一天,他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他告诉父亲,父亲夸奖他勇于克服缺点。但同时又把他领到围栏前,对他说:“你看,钉子虽然拔掉了,但每一颗钉子都留下了钉孔。你伤了一个人的心,就仿佛是在他的心上钉了一颗钉子,即使你拔掉了,也依然会留下伤痕。



我边讲故事,边注意大家的神情,特别是小A和小B,看着大家稚嫩的脸庞,若有所思的眼神,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等到小A和小B擦干眼泪,完全平静下来后,我才很真诚、很放松地和她们聊天,在了解事情始末后,不出所料,又是为了一点小事,而上升到“绝交”的高度,我不禁又好气又好笑,但这毕竟也是孩子成长中的客观规律。看着他们都不好意思地望着对方,小手不禁又握在了一起,我从心底为他们高兴。其实有时争吵也是一种交流,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手段,也是发表见解的一种形式,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随后我告诉了他们“快乐吵架”的秘诀:



要善意地吵。把握好方向,搞清楚我们为什么争吵?共同“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善意”争吵是围绕着问题而展开,最终目标是解决问题;而“恶意”争吵却只是为了撒气而争吵。 



要平等地争吵。争吵中,朋友间的相互尊重是非常重要的。朋友之间的争吵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把对方吓住,砸东西或动用武力是最愚蠢的一个方法,这样的争吵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要有节制地吵。朋友争吵,作为任何一方,都不必每吵必赢,表达出你的意思就够了,争吵时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感,否则事情就会变得更严重。



要“关起门来”争吵。不要让其他朋友加入到你们的争吵中,不要试图寻求其他伙伴的同情和帮助,那样就失去了“快乐吵架”的意义。相反还会使事情越闹越僵,还有可能形成小团体。



要讲究语言的艺术。“火头一句话,三年难修复”,有时气头上,因图一时痛快,说出一句话,就足以让对方记恨一辈子。比如,你希望你的朋友学习成绩赶上来,就不能用诸如“最后一名”“拉我们班后腿”“你笨得像**”之类的话去刺激,那样只能让朋友产生逆反心理,对你恨之入骨而和你背道而驰,或者破罐子破摔,任其自由发展。 



在孩子们还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快乐吵架”的秘诀时,还需要我们教师在一旁协助,并且注意介入也是有时间和度的。



首先应该正确面对孩子的吵架,端正自己对孩子之间吵架的态度,不要有厌烦的情绪(心里想到怎么又吵架了,烦死了,这么小的事情有什么吵的等等,有这样的想法就不对了),我们作为班主任,再付出了很多的辛劳之后,应该收获的是学生的理解、尊重和进步,而不是怨气,更不应该是学生心中的“钉孔”。



再者要弄清楚事情的发生过程,了解争吵各方的态度、情绪、语言、动作,其实有时候旁观的孩子也会对他们进行劝阻、制止,那么这个过程中孩子之间就在争吵──劝阻──自省中发展了他们的交往能力和社会性。教师的引导就是在孩子自己无法解决的时候,或是孩子们处理方法不当的时候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还是尽量鼓励孩子能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或是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不要总是依靠成人的权威力量!



最后,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可以由教师充当中间人(调解者),以适当的行为、语言等形式化解孩子之间的矛盾与问题。对于高年龄段的孩子,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讨论活动让孩子自己动脑筋思考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应该怎么解决,让孩子先以第三者的身份去思考问题所在,在实际中让孩子以第一身份去实践。



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最后,祝你们“吵架快乐”!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42
原创:化“过失”为责任和爱心的教育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实验学校 严丹娜




错误本身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明知是错的,却还要去掩饰自己的过失,这将会造成更多的错误。我深知这一点。有时,我会在学生发现成人的错误时,进行适当的道德教育,这时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了让孩子能佩戴红领巾、校徽上学,我也在上《榜样》一课时指指自己的校徽说:“严老师和你们一样,都是这个学校的一员,因此,要遵守学校的规定,佩戴红领巾校徽进校。”这时,我用目光扫视了教室,发现那两个没佩戴校徽的同学低下了头。之后,班级的红领巾、校徽佩戴情况明显好转。有一次,我不忍把一件较贵的衣服戳出洞,因此没佩戴校徽。令我意外的是,在当天的值日班长纪律检查中竟有一条:严老师,因没佩戴校徽,扣1分。孩子并没有当面讲出我的问题,而是采用在本子里写出我的不足,他的举动让我惭愧,也让我感动。我赶紧戴上了校徽,并向全班同学道歉。孩子们则以微笑对我的过失表示原谅。当然,我也趁机抓住这个机会,对孩子们说:“孩子们,老师错了,你们为什么不责怪我,反而给我微笑呢?”这时,马上有学生讲:“您承认了错误,我们当然就原谅您了。”“谢谢你们的宽容。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什么事做错了,你觉得怎样做才是明智的?”一学生讲:“承认错误,并想办法去弥补。如果不承认,会让被伤害的人更生气。”我的道歉,并没有影响我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反而让我很好地上了“责任”这一课。



同样,家长的过失有时也能成为生动的教学资源。练华贵在日记中写了这样一个令人伤心的故事:“开饭喽”!我叫着。爸爸端上一碗菜笑笑说:“这是你养的兔子,快尝尝吧!”“什么,我的兔……兔子被你杀了?”爸爸的这句话,犹如晴天霹雳向我劈来。我不信,向兔窝飞奔而去。只见他的屋子里只剩下几片还未吃完的菜叶,苍蝇正围着菜叶飞来飞去,一边还舔食这些菜叶。我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这可是我养了七个多月的兔子呀!想起它以往活泼的样子,我哭得更猛了。我冲爸爸喊:“上回你不是免它死了吗?为什么,还……还杀了它!”“这是你妈妈叫我杀的。”爸爸干脆地说。我听了,真后悔为何那天不跟妈妈说说。我以后再也不养既可爱,又能作为盘中餐的动物了。因为这兔子已经和我成为最亲密的朋友了,可是最后……最后还是进了锅。美味的兔肉,我一筷子都没碰过,因为它是我的老朋友。



在他本人同意的前提下,我宣读了他的日记。全班同学都十分同情他的遭遇。这时,已经有同学表示大家要帮练华贵向他的爸爸讨回一个公道。同学们出谋划策,有的提议派班级代表向他爸爸指出做得不对的地方,有的提议以写信的方式,这样做既体现了对长辈的尊重,也反映了问题:做人要守信。练华贵采取了写信的方式与他的家人沟通。一个星期后,我又看到了一篇令我欣喜万分的日记,日记中写到他的爸爸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给练华贵买了两只鹦鹉作为补偿。当练华贵把这篇日记读出来后,全班沸腾了,他们的努力有了回报。



当然,我并没有因此打住,借这两只鹦鹉,我向同学们传达了练华贵父亲的歉意和其中包含着的浓浓的父爱。此时,同学们沉默了。之后,一只又一只小手举起来。周鹭向同学们讲述了她的故事:金鱼死了,她的妈妈为了不让她伤心,买了同样的金鱼悄悄地放了进去。直到有一天,她突然观察到白金鱼的尾巴上多了一块黑斑,这时,她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金鱼的寿命比同学们养的金鱼的寿命要长。王婷佳则讲了雨天,妈妈来学校接她,可电瓶车开到一半出了故障,妈妈还是坚持让她坐在电瓶车上,一直把她推回了家,可自己却浑身湿透了。这一真情倾吐的过程,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父母为了家庭的幸福,辛劳得毫无怨言,心甘情愿。至此,对父母的感激和敬爱之情油然而生。



我顺势引导学生讨论:“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着他们既想做又能做的事。为使他们的想法得到落实,我请同学们在日记本上开设一言堂,让孩子们把为父母做的事用一句话记下来。教学唤醒了学生想为家庭、为父母做事的动机,同时也帮助学生解决了现在的我能做什么的问题。每天简简单单的一两句话,却包含了孩子们满足和爱的情感。“一言堂”记录着孩子们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自觉到自觉,由完成任务到自觉的践行过程;记录着他们的体验和收获;记录着他们的成功和快乐;记录着他们成长的足迹。它将课堂涌出的清泉流淌到家庭生活之中,让爱心之花在家庭生活之中得以开放。



把过失转化成教育契机,让勇于承担责任成为学生具备的道德素养,让相互关爱成为一种默契,我们的德育教育将会走得更好!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42
原创:分享的快乐



四川省重庆市沙坪坝区双碑小学 杨明艳




  感动是心灵的触动,也是一种深刻的幸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一句平凡的话语、一个关心的眼神、一抹会心的微笑而感动不已。



记得那是一个秋风送爽的上午,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分享的快乐》这一课。课堂上有一个“我们一起享用”的活动。孩子们拿出自己心爱的东西:玩具、贴画、故事书、相册……大家互相交流,共同享用,教室里一片欢腾。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尽情地畅谈着自己对分享的体会。“什么是分享?”有的说:“分享就是当自己有好东西时要和大家一起享用。” 有的说:“把我的快乐告诉别人也是分享。”也有的说:“分享就是有好玩的,大家一起玩。”一个孩子大声说:“分享就是有好吃的,大家一起吃。”他的话引发了大家的一片笑声。我微笑着点点头,说:“对呀,一个人吃起来多没劲。好东西自己一个人享用,不一定会快乐,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就会变成了许多快乐。”



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我整理好课本正准备走出教室,“老师!”一个细小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回头一看,一个橘子,一个黄澄澄的大橘子出现在眼前。这个季节还能看到这么漂亮的橘子,真有点难得。“老师,我请你吃橘子。”两只胖乎乎的小手捧着橘子,伸得老高。嘿!这可不错,刚下课就学以致用,还知道请老师也来分享!我心里一阵暗喜。可是想要又不好意思伸手,不要又怕伤孩子的心。我灵机一动,大声宣布:“今天中午,在学校吃午餐的同学吃完饭后,我们一块儿来分享这个橘子!”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   



吃过午饭我回到教室,孩子们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着。我前脚刚踏进教室,一个孩子立刻指着讲台大声嚷嚷:“杨老师,瞧,我们给你留了一瓣橘子。”我回过头,发现讲桌上叠着几张橘子皮,皮中央真有一瓣红彤彤的橘子。原来他们已经分享了那个橘子,没想到还给我留了一瓣,我高兴地接受了他们的好意。就在我喜滋滋地把橘子送入口中,细细品味它的酸甜时,一个念头突然从我的脑海闪过:他们是不是分配不均,才把多余的一瓣留给了我呀。想到这儿,我又乐不起来了,嘴里顿时索然无味。



回到家里,正巧餐桌上摆着橘子,我随手掰开一个,忽然想到了中午的那个橘子,于是我赶紧数数,一下子愣住了,因为我发现,这个橘子一共只有八瓣,那中午那个橘子呢?顶多十瓣吧。可是,在学校吃饭的孩子一共有15个人,他们是怎样分享一个橘子,还能给我留下一瓣的呢?哎,我一拍脑袋,恍然大悟:怎么会这么粗心大意,连这么简单的常识都忽略了呢?我先前还错误地认为我是在拣他们剩下的。现在我明白──那一瓣橘子的的确确是孩子们特意为我留下的啊!我的心里立刻被一种东西填满了,那东西不是自责,也不是惭愧,而是感动!



第二天午间休息的时候,我和往常一样跟几个孩子下跳棋。我轻描淡写地问道:“昨天你们怎么想到要给我留一瓣橘子呢?”“你不是说过有了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吗?”一个孩子头也不抬地说。另一个孩子不好意思地笑着说:“你昨天把橘子让给我们吃,我们也应该给你留一瓣呀。” “就是嘛。”旁边的孩子附和着。他们的话里没有丝毫华丽的词语,却让我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感动,那感动渐渐化成愉快的情绪充满了全身,我度过了开学以来最快乐的一个中午。



不久的建队日,我请每个学生品尝了老师的礼物──奶糖。今天老师请客,这对学生们来说是多大的鼓动。也许并不是十分的美味,但他们吃得那样津津有味,因为这是老师送给他们真真实实的礼物。记得当时有个孩子这样说道:“我们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尽管是一句玩笑话,但我的心里却是那样的舒坦和快乐。放学后,我吃到了孩子们藏在书包里的零食。就因为分享,我们像朋友一样亲密。



当快乐只属于自己时,那只是一个快乐。把自己的快乐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就会变成两个甚至更多的快乐。只有懂得分享,才会得到更多的快乐。因为分享,师生之间的距离会拉得更近;因为分享,我们的校园生活会变得更轻松和愉快;因为分享,老师和学生会更多地看到阳光、温馨和美丽,更多地享受到快乐。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42
我骄傲,我是一名品德老师!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莲池学校 崔金英




  曾经遭遇过几次尴尬的事: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声音传来:“崔老师好”,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学生被家长接回家,那位家长知道我是他的老师后,很热情地跟我打招呼,当又知道我只是教孩子“思品”时,笑容马上就淡了,说了句:“再见”接着远去,本来我还要夸孩子几句的,只剩我张着嘴在那儿“独立寒秋”。



教了几年的品德,多数时候感觉这门课备受冷落,我们学校到处悬挂着有关德育的标牌,但很少有学校重视思品课,这不是很悲哀的一件事吗?



小学教育以养成教育为主,要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其中德育又是最重要的,这就已经说明品德课的意义,所以,我骄傲,我是一名品德老师。



每当我讲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孩子们留下眼泪时,我就会一阵欣慰,孩子柔软的心灵又被我给打动了;



每当我讲校园里发生的不文明行为让孩子们不齿时,我就会一阵欣慰,孩子们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每当说起社会上一些丑恶的现象让孩子们义愤填膺时,我也会一阵欣慰,我们的孩子有强烈的正义感;



我在上课时,经常会对课本的内容进行延伸,就听说过的或身边发生的一些事让同学们做评价,然后从中明白做人的道理。比如,昨天“感恩节”,先让同学们谈“感恩节”的含义。然后谈该采用哪些方式表达自己的谢意,让他们明白帮助别人和感谢别人都是一件美好的事。



我觉得“品德老师”就像精卫填海一样,一点点对孩子们灌输着做人的道理,做人的尊严。我希望我们的男同学更像有风度的男子汉,所以就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说:我觉得××真像个男子汉,果然,这方法不错,效果越来越明显,嘲笑别人的现象少了,主动帮助别人的现象多了。



也许,我不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但我认为我是一名称职的“品德”老师。



看到孩子们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一点的懂事,就算我被家长冷落,就算我教的学科不受重视,我还是想说:我骄傲,我是一名品德老师。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10-8 10:43
课堂教学中品德老师如何实现“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江苏省邳州市实验小学 刘翠勤




教育要真

传统德育观念强调道德品质是后天习得和外界教育的结果,而忽视了其内生性。这种教育不仅不能对学生生活起正面作用,相反“会养成学习与生活、言与行相背离的虚假品性”!真正的德育观念只能由个体在自我发展、自我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那就是要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道德,而不是要求孩子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组织学生讨论学校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发表看法,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和判断对错与是非,这比单纯说教要有利得多。比如,一位教者在上《祝你生日快乐》时遇到“真情回报”这个活动环节,他问孩子们:“爸爸妈妈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付出了那么多的辛劳,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呢?”有的孩子说:“妈妈上班很辛苦,我为妈妈到杯茶。”有的说:“早晨自己按时起床,不要妈妈来喊我。”还有的说:“我想替爸爸捶捶背。”有一个叫黄源的孩子说:“明天我要自己做早饭,让妈妈多睡一会儿。”当时老师想孩子们能想到这些已经不容易了,就都给予了表扬。可是却有一位同学将手高高举起反驳说:“老师,黄源吹牛,他真地会做饭吗?”一石激起千石浪,同学们都跟着讨论开了,有的说我们要说能做到的事,做不到的事还说就是骗人,有的说“他在说谎,说不定自己吃饭还要妈妈盛呢!”还有的说“我们现在连锅台还够不到呢,怎么做饭?”……黄源听了同学们的批评都要哭了。老师摸摸黄源的头对着大家说:“这个孩子没想说谎,他的确是想为妈妈做早饭,可是做饭对我们一年级小朋友来说有点难,现在还做不到,等我们长大点就可以做了,我们现在能为父母想到这些就已经是个好孩子了,希望同学们长大后按照自己现在说的去做,一定是个好孩子!” 生活的世界是自然不造作的,面向生活的德育课程需要设计,需要教育者精心设计,精心又不经意,自然又不刻意,教育无痕,这是我们追求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境界、育人功效。

总之,德育教师要把握好育人的方向,即要处处把握好“教会学生学会做人”的方向,引导学生把思维重点定向在“如何学会做人”的道理上来,突出其思想性。把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懂得一些做人的基本的道理,培养一些做人的基本行为习惯。课堂上应用教材引发、激活,引导孩子们回顾自己经历的普通的生活事件,日常的生活事件,今天的生活事件,正在进行中的生活事件,讲述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教学内容惟有植根于丰富的生活情境,才有源头活水,才能激起学生共鸣;惟有与自己真实经历相关,才有真情投入;惟有真情投入,才能使道德发挥对善对美的向往作用,成为引导学生今后生活的“活性因子”,才能为他们长大以后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打下初步的基础。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