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关于小学怎么写作文的方法之习作教学“四动”法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7-5-26 14:18
标题:
关于小学怎么写作文的方法之习作教学“四动”法
关于小学怎么写作文的方法之习作教学“四动”法
写作是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是交流沟通的基本途径,也是体验生活、丰富内心、自我展示的重要方式。虽然现在从小学三年级就开设习作课,但写作成了许多学生成长路上的“拦路虎”。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素材,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理想的作品呢?
先动心
教师要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动心”上下功夫,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欣赏、学会体验,进而充盈他们的情感。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如下雪了,教师一定要带孩子去校园、操场,观赏雪落在花木上千姿百态的形态,感受雪花落在头发上的潮湿、落在脸颊的清凉,不妨打雪仗、堆雪人。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如学校举行“班级足球联赛活动”,教师应主动带领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同学踢球时的表情、动作;场外观众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只有认真观察,学生才能学会细节描写。要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观察。如清明节放假,让学生观察“祭祖扫墓”的过程与情景;“五一”假期,让学生参加“赏花”“远足”,等等。每逢节假日,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次动脑
小学生的习作大多是根据习作的要求任务完成,或是设定题目,或是半命题,或是有要求范围……这就需要学生将大脑中积累的素材挖掘出来,选择有用的、典型的素材进行整理。这一环节需要教师发散性的引导,既不能框定写作思路,使全班学生一个模式;也不能自由放手,让不会写的学生拿着素材不知如何下手。例如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主题为“龙”,对于这一想象的事物以及它的象征意义,学生很难把握。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龙”的风筝、工艺品以及龙井茶、龙须面等特色物品,使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以“龙风筝”为例,引导学生说说“龙风筝”是什么样的?有什么颜色?与其他风筝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放“龙风筝”的……通过教师的顺势引导,学生打开了思路,文章的脉络在头脑中逐渐明晰,为动手写打好基础。
再动手
从想好思路到动笔遣词造句是一个大的跳跃。有的孩子看似有了充分的准备,但一动笔却卡了壳;有的孩子开头写得顺畅,写着写着却“挤起了牙膏”。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具体的表达方式指导。尤其对于低段学生,应详细地讲解如何用词、如何开头和结尾,等等。如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主题为“色彩”,要求是“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调一调,画一幅秋天的景色图,并围绕秋天的色彩写一段话”。学生很容易写成这样:“秋天来了,我看到了红红的苹果、黄澄澄的梨、金黄的橘子、火红的枫叶。秋风起,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
此时,需要教师做详细指导:如文章开头,可以整体描写秋天的景色,谈谈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然后分段描写所看到的某一种颜色的事物,如红通通的苹果挂在枝头。再结合生活经验,是全部红了还是有其他的颜色。红通通的苹果向你招手?是否用上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学会通顺、有条理、有中心地去表达,从而写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充满趣味的文章。
后动口
小学生修改文章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声地读”,这样打破了部分学生写好作文后不愿意给同学、家长看的现象。其实,学生不愿意展示、分享,是对自己的习作不满意、不自信。因此,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大声地读自己习作的习惯。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使用不当的词语,表达不通顺的句子以及用错的标点符号。
为了让学生敢于在班上大胆地读出来,可以先自己读,自行修改;再同桌互读,互相修改;然后在小组内读,组员帮助修改;最后在全班展示。只有让学生参与到习作评改中,才能在自我反思、互相交流中提高习作能力。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