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 学生活动 | 设计 意图 |
导入新课 | 以DNA衍射图谱作为导入,阐明此图的重要性,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的历史。 | 观看,聆听,感受 | 从视觉上感受DNA衍射图谱的重要性 |
科学家的研究历程 | 一、 结合课前导学案中的已学知识,利用幻灯片演示,引导学生回顾脱氧核苷酸的相关知识及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成长链。 二、根据课前预习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的发现史。 分组讨论完成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情感价值方面的教育。根据课文48页的两个旁栏思考题,还有49页方框内的思考与讨论题,重新整理而得)。 | 小组代表回答 | 为学生动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埋线,同时学习科学家的科研方法和精神,为自主探究做准备 |
1、学生动手制作DNA模型 2、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 1、分组讨论问题1:如果要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怎样的构建顺序才是合理的? 2、小组合作完成模型制作,并小组讨论有关问题(文49页的思考讨论)归纳总结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3、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小组制作的模型,并说说区别。 4、教师进行规范性点评,总结出:DNA分子结构具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特征 5、引导学生讨论50页模型制作后的讨论题1 | 思考讨论 观察构建好的模型完成讨论的问题 组间进行模型的比较、观察和讨论 观察并回答 讨论后发言,并总结出碱基对的排序就是遗传信息 | 让学生形成模型构建的科学思维 通过描述,引导学生总结DNA分子结构的三个主要特点 让学生在对比观察中发现新的问题。 |
总结 | 教师对整节课的学生探究活动开展情况和探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完成板书。 | 学生参与总结 | 突出强调重点知识 |
课堂反馈 | 课文51页的练习1、2,从第1题中归纳:碱基的数量关系规律;氢键数目和DNA的结构稳定性的关系。 | 动手、动脑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