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教育科研三年发展规划 (2017年—2019年)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7-5-16 18:13
标题: 小学教育科研三年发展规划 (2017年—2019年)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我校在前三年教育科研工作的基础上,依据教育形势发展和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做好新三年科研工作,制定以下学校教育科研新一轮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研为先导,坚持“科研兴校,研教结合”的教育科研之路,将学校教育工作与科研工作有机结合,努力营造浓郁的研究性学术文化氛围,使教育行为更科学性、合理性,为学校创品牌、创特色打好基础。

(二)工作目标  

本着“问题即课题”的原则,以“让课题走进课堂”为教育科研思路,立足课堂教学,确立“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育才、科研名师”的工作目标,积极探索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教师“学习、实践、研究”的专业生活方式,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构建较为完善的课题网络,创出我校教育科研特色,积极探索有效教育的实验和示范功能。  

(三)工作原则  

    1.服务性原则。坚持科研为“二期课改”和素质教育服务,坚持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  

    2.求是原则。规划工作要求真务实,从学校实际出发,重视前期的调查分析与总结工作,掌握真实情况,把握关键问题。  

    3.实践性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眼于解决学校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注重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5.发展性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学校整体发展和学校教科研未来进行科学预测,使规划更富远见,更具有合理性、准确性。      

(四)工作重点   

    1.建立科学的科研机制,形成教科研新格局。  

    强化科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引领和先导地位,建全和完善教育科研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科研管理体系,进一步浓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氛围,教师

参与研究基本实现自主化,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基本实现课题化,发挥教科研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1)建全科研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规范化科研工作制度,包括学习制度、研究制度、激励制度,制订和完善学校教科研常规管理条例、课题研究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教科研管理制度。以有效促进科研工作健康而卓有成效地进行。同时,保持管理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以优化教科研的发展环境,形成教科研的保障体系。

制订和完善课题研究管理办法。由分管校长、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组成学校科研发展委员会,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督促与评价。对课题研究进行全过程管理,实行课题组组长负责制,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或全体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教科室和教导处加强对课题的跟踪指导和阶段性总结,尤其要加强基础性材料、过程性材料和成果性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逐步形成市级课题、县级课题、校级课题网络化管理体系,创新研究体式,解决学校教学实际问题。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和恰如其分的激励机制,使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激励教师走科研兴教之路。每年召开阶段性和总结性教科研工作会议,对教科研工作进行分析、交流、总结、反思,对取得的教科研成绩进行表彰奖励。每学年进行一次评价,评出优秀教科研成果,结集出版,并推荐优秀论文在县、市、全国性刊物上发表。建立教师优秀教科研成果的交流制度,表扬教育科研的先进教师与先进事迹;将教科研成果与评优、晋升职称、聘任等挂钩;加大教育科研经费投入,激发全体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2)创建教育科研三级网络   

    逐步实现由三纵三横的纵横结构结合而成的科研网络。

    纵向结构:  

①校长→教科室→各课题组与项目组→教师,这是以课题或以项目为纽带的纵向组合;

②校长→教科室→政教处→各年级组→教师,这是德育工作为纽带的纵向组合;

③校长→教科室→教导处→各教研组→各备课组→教师,这是以教学工作为纽带的纵向组合。  

    横向结构:

①由教科室与政教处、教导处、等组成,这是在学校党政领导下横向结构,由教科室负责协调与沟通;

②由年级组、备课组等组合而成,具体由年级组长牵头,教科室负责协调;

③由课题组与教研组、或课题组与年级组、或课题组与备课组等组成,由课题组长负责牵头。

(3)深入探索“教研训”一体化科研模式  

深入实施“教研训一体化”教研模式,注重把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学生发展研究紧密结合,教师的学习、实践、研究,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以及校本培训都要围绕课堂教学而展开,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目,要求每个教师把自己的研究课题和课堂教学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即带着课题任务进课堂,在课堂上研究课题,教学过程就是研究过程,对教学过程的总结也就是科研课题的总结,做到“教学研究化、研究课堂化、学习有效化”,形成学校核心项目引领下自主运行、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科研新格局。  

2、培养大众化科研力量,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加强教师教育科研培训,培养一批素质较强的教科研人才,建设一支熟悉教育科研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科学思想、前瞻理念和现代技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学校教育科研骨干队伍。  

    (1)搭建各种平台,提升多种能力  

    学校要为教师科研创造更多的机会,为教师施展才华搭建更多的平台,如选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加强校际交流,互通信息,博采众长;派课题组或学科组代表参加相关专业学术活动以开阔视野,加强交流与沟通;邀请县内外知名教育教学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借助优质资源,提升教师的多种能力。提高教师“写”的能力,将教育教学中的经验体会经案例、论文等形式反映出来;提高教师“说”的能力,敢于在各种学术研讨、交流论坛上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培养教师“做”的能力,积极以身作则,“实干”与“巧干”,切实提高学校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由“经验型”向“科研型”教师转化,提升学校科研活动品位。  

    (2)促进自觉反思,提升研究能力  

    以“促进自觉的教学反思行为”为抓手,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一方面,学校要引导每一位教师充分认识“教学反思行为”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提高教师主动反思的意识;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如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写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教学反思周记,每学年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等,促进教师作经常性的、认真而有深度的反思,逐渐养成反思的习惯,做到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促进教师群体从“苦干型”向“研究型”方向转变。  

    (3)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分层培训   

    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和组织学习,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到提高科研素养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学校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需要。倡导“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现代教育研究观念,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树立“教师人人是研究者”“上课就是研究”的新理念,并通过行动研究,主动改进教学行为,丰富行动策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有不同的培训与要求,比如对刚上岗的青年教师,要求他们进行工作研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一般问题,对于成熟期的教师要求他们进行专题研究——确定一个主题进行研究,形成一般经验的总结,对骨干教师和资深教师要求进行完整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形成研究报告,使每一层次的教师得到不同发展,有一定数量的教师成为教科研骨干力量。  

    3.以龙头课题为抓手,创出学校科研特色。

    (1)立足教育教学,进行课题研究  在今后三年内,紧紧围绕省、市、县教育科研重点,立足于校本实际开展立项研究,争取在三年申报1项省级课题,1-2项市级(子)课题、1-2项县重点课题、若干镇一般课题和校级课题立项。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比例要达到100%,形成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科研新局面,关注学生发展,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2)深化合作理念,形成学校特色  

①进一步丰富“合作学习”的内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研究需要由单向走向多元,由封闭走向开放,加强学校之间、家校、学科组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便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根据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指示精神,继续探讨“合作学习、有效课堂”和深化“一校一模”的实践与研究,在兼顾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三方面利益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普通中学青年教师师生的实际情况,以“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为抓手,进一步丰富“合作学习”“小组教学”的内涵,探索“合作学习”模式,梳理、总结、反思,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学策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从而满足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②进一步探索“合作学习”的模式  

生生合作。要注重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合作,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营造团结和谐而又激情四溢的学习氛围添,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彼此“撞击”中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在合作式的交流中找到快乐,得到升华。  

    师生合作。要注重发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互动”的作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大胆假设、质疑,优化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师合作。要注重发挥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的作用,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方面加强合作,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实施资源共享,充分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打造学习型团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促专业素养的提升,不断促进学校教师队伍整体力量的提升。  

    校际合作。要依托示范名校、兄弟学校,开发各种资源,借脑借力,共享教育资源,优化不同学校不同的管理模式、办学优势,取长补短;并形成一些可持续的合作项目。  

(五)阶段工作目标和措施  

    第一阶段:2017年1月—2017年12月

    阶段目标:  加强学校科研队伍建设,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和评价制度,开展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工作措施:

    1.制定教育科研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2.健全和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评价激励制度。

    3.初步创建由三纵三横的纵横结构结合而成的科研网络。  

    4.深入开展学校龙头课题的研究工作,围绕学校龙头课题,确立和申报新三年校本科研子课题,并开展第一阶段的研究。  

    5.强化科研过程管理,包括定期检查教师反思周记、每学期各召开一次阶段性课题研究研讨会、校中层以上干部参与教研组活动、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等。  

    6.汇编学校年度教育教学论文集和教学案例集。  

    7.开一次年度教科研工作总结会,并对全体教师年度科研工作做出评价。

    第二阶段:2018年1月—2018年12月

    阶段目标:  

    搭建学校教育科研平台,进一步加大学校教育科研覆盖面,实行课题组组长负责制,进一步做好课题研究过程管理。  

    工作措施:  

    1.制定年度教科研工作计划。  

    2.逐步实现由三纵三横的纵横结构结合而成的科研网络。  

    3.继续开展校本龙头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开展各项子课题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  

    4.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组织教育科研的专家讲座,培训相关的教育理论和课题研究方法。  

    5.继续抓好以个体教学反思和教研组活动为重点的科研过程管理工作。

    6.每学期组织一次阶段性课题研究交流会,召开一次年度科研工作总结会。  

    7.编印学校年度教育科研论文集和教学案例集。

    第三阶段:2019年1月---2019年12月

    阶段目标:加大科研成果推广力度,总结、反思三年学校科研工作,完善修订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形成学校科研工作的长效机制。  

工作措施:

1.制定年度教科研工作计划。

2.开展校本各课题第三阶段研究工作。  

3.总结、改进科研管理工作,追求高效、实效。

4.逐步完善由三纵三横的纵横结构结合而成的科研网络。

5.完成各课题的结题工作。

6.出版学校优秀科研成果著作。

7.做好科研先进单位申报工作。

8.思考下一轮校本科研的重点、方向。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