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辅导
[打印本页]
作者:
天高云淡
时间:
2010-9-9 19:29
标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辅导
让老师的恩情在学生的笔端尽情流淌——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一次写人的习作,从单元内容看,本单元的主题是“师恩难忘”,由写老师的两篇课文组成。从习作内容看,导写部分首先带着我们回顾《师恩难忘》这篇课文写得感人的主要原因;接着以表现师生情谊的情境试图唤起学生对老师的回忆;然后又以《我的班主任》片断为例指出本次习作的要点;最后对本次习作提出具体要求。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阅读例文,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描写得真实感人的。
2.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具体刻画恩师形象,体会师生之间纯洁美好的感情,表达浓浓的师生情。
3.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表现“我的恩师”
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师恩难忘》这篇课文,老师上课的情景至今还难以忘怀,相信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一定会想起自己的老师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动。他们似春蚕、像蜡烛,默默地奉献着、燃烧着……
2.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班准备召开一次“我的恩师”主题中队会,请同学们认真准备,届时在中队会上把自己的恩师介绍给大家。
点评:课标对学生习作的要求都建立在“有兴趣”“乐于”“愿意”“有意识”的基础上,同时我们认为言语交际是有目的、原因和对象的。表达什么——内容;向谁表达——对象;为什么表达——目的或原因。这样学生在习作中才能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我们在写作之前要创造一个“目的、对象”的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表达。
二、回忆师情,找寻“我的恩师”
1.引导学生回忆老师:(出示课本中的彩图)同学们,看到这幅彩图,你们的眼前一定又浮现出那张慈祥的面容,浮现出那令你感动的一幕幕,现在,哪位老师最先浮现在你的眼前?
2.引导学生回忆老师的主要事件:同学们,一想起这位老师,一定有许多令你难忘的事情涌上心头:一次倾心的谈话、一次深情的暗示、一句难忘的鼓励、一束严厉的目光、一次令你心跳的家访……我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请细细搜寻记忆中老师关心、教育你的一个动人的场景,待会儿说给大家听听,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幸福与快乐!
3.先让学生互相交流,然后让个别学生在全班交流,营造一个积极倾吐、表达的氛围。
点评:学生在习作中只有明确了表达的“目的”“对象”,才能有习作的动力,才能在习作中有责任感,才能自主地进行写作,才能产生积极探究的热情。我抓住这个契机,设计了“回忆师情,找寻‘我的恩师’”这个环节,让学生在众多老师中选出自己印象最深的老师,介绍给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初步指导,描绘“我的恩师”
1.请同学们默读《习作一》的内容,针对本次习作要求,你读懂了什么?
2.重点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几个要点:
(1)从要求来看,这是一篇写人的习作,写一位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老师。
(2)写人离不开写事,要通过一两件事情来表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也可以写老师某个方面的特点(如外貌、性格、教育方法等)。
3.了解到这些,同学们是不是有点急不可待了?好,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写作,把你们心中的恩师描绘出来吧!
4.学生初写自己心中的恩师,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交流。
点评:本环节教学,教师再激起学生心中情感的波澜,然后稍作指导,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自由表达的空间,激发学生想写、愿写的热情。这样,学生的习作必定个性鲜明,灵性飞扬,具有儿童习作应有的本色。
四、二次指导,重塑“我的恩师”
1.指导学生初步交流自己笔下的老师:同学们,谁愿意把自己最难忘的老师介绍给大家呢?(交流3~4篇)
2.选择其中一两篇习作,找出习作的不足:听了大家的交流,同学们所写的事情选得不错,但读起来没有像《师恩难忘》那么细腻,那么感人,是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再读读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断。
3.出示《我的班主任》片断: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小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动?
4.组织交流。
(1)“忽然,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 (“温暖”“慢慢地”可以看出冯老师动作是那样轻柔,体现了她对学生的关心、爱护。)
(2)“她的一双眼睛望着我,好像在说:‘三个一’怎么又忘了?”(这句话借“我”的感受生动地写出了冯老师当时的神态,使人觉得冯老师特别亲切、和蔼。)
(3)“冯老师轻轻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朝前走去。”(“轻轻”一词表现了冯老师对学生的关心。)
(4)“从此,我每次做作业的时候,就觉得额前有一只温暖的手。它时时提醒我:写字,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姿势。” (细腻地描写了“我”的感受,表明老师的教育使“我”一直难以忘怀。)
5.结合学生的初步习作,总结例文给我们的启示:
(1)学会选择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事例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能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2)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要把人物“写得细腻”,必须抓住他在某件事情中的突出表现,特别是要把语言、动作、神态等写具体,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3)在写“我的恩师”时,还要写“我”的反应和感受,既是衬托主要人物的需要,也能借此抒发自己的感情,使习作的中心更加突出。
点评:虽然对学生的习作不作过多的束缚,但绝不等于任由学生天马行空,没有章法。该教学环节告诉学生习作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要抓住细节,写出真情实感。
五、再度修改,刻画“我的恩师”
1.组织学生对照例文找出自己习作的不足:同学们,读了《我的班主任》片断,对照自己的习作,你们一定发现有许多不足之处,请同学们再细细读读自己的习作,看看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2.组织学生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3.修改并补充自己的习作。
六、交流评议,共享“我的恩师”
1.全班交流:在小组交流互评互议时,教师要认真巡视个别情况,及时发现典型习作,准备在全班交流。也可以让各组推荐一名较好习作参与交流,全班同学互相点评。
2.教师在点评学生的习作时,
要适时引导学生学会捕捉与人相处时细腻的动作语言、丰富的神情变化和温情的语言传递。还可以提供能拓展学生思路的文题,让其生发心中那温柔的情意,如《运动场上的鼓励》《机房里的谈话》《月光下的散步》《晨读中的关爱》……
3.指导学生反复修改:“千金难买回头望,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三分写、七分改。”鼓励学生自改、互改。
4.学生誊抄作文。
作者:
天高云淡
时间:
2010-9-9 19:29
设计思想
一、关爱生命,注重体验,激活表达状态
每一次作文的过程就是一次生命活动的过程。上述设计中“回忆师情,找寻‘我的恩师’”这个环节激发了学生的生命体验,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写作的状态。“一次倾心的谈话、一次深情的暗示、一句难忘的鼓励、一束严厉的目光、一次令你心跳的家访……”在老师的激情引导下,学生一旦来了情绪,往往就能下笔千言,一挥而就。看来,写作状态并不神秘,它的激活需要三个条件:一是面对写作对象;二是移情于物,情感呼应;三是自主自由,没有被迫感。上述设计满足了这三个要求,所以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写作状态。
二、突出交际,注重实践,把握习作本质
习作实践中,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自我表达”就是走入内心,张扬自我。“与人交流”需要以心换心,以诚相待。这两点都要以“真”作为基础。“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中的“懂得”,不能停留在“懂得就好”,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领悟。在“创设情境,表现‘我的恩师’”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将本次习作瞄准“我的恩师”主题中队会,学生有了交际的需求,才有表达的内驱力,也就解决了“愿意写”这个问题了。
三、快速作文,二次指导,经历指导全程
本次教学设计与平常的习作指导课有所不同,过去,老师在上习作指导课时,往往讲了一节课的时间,学生该说的也都说了,到第二节课再让学生来写,学生已经没有表达的激情与欲望了。而本次设计,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师情,再加上交际的需求,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此时,教师只是简单地进行指导,便可让学生快速作文,一吐为快。第二个不同之处是,老师加强二次指导,让学生对照例文,找出自己习作的不足。这一方面加强了二次指导的针对性,更重要的是学生为了交流的需要,更想让自己的习作写得好一些,也激发了学生修改的热情。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