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13: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题记
你如果一半时间让学生在活动,你是个合格的老师;如果2/3的时间让学生活动,你是一个好老师;如果3/4的时间都给学生,你是个优秀老师;你要是把全部时间都给学生,老师只是几句点到而已,最多1/10,你就是特级教师了。
关键词:阅读
阅读习惯
四遍读
阅读规范

一、
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借助文本和作者心灵对话;写作,是借助笔墨和自己心灵对话;上课,是借助教师和文本对话;交际,是自己和同学以及其他人的直接对话。通过各种卓有成效的对话,让学生乐学语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打好精神底子。
在当今信息膨胀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有很多。但是阅读是不可替代的。看电影、电视时,你可能较少思考,更少想象,声音、图像……一切都是设定好的,你只是一个相对被动的接受者。而阅读的过程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语言文字可以为你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你能够与遥隔千载的先人们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你的心灵之翼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另一个想象的世界里翱翔……阅读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它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的确,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礼”就是说:通过阅读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为修养良好的人。


此外,从提高写作能力来看,阅读是根本,是前提。抱怨写作没材料的人,很大程度上是书读得少。因为阅读是吸收,是积累;写作是抒发,是表达。自古便有“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警言在告诫我们。要广泛阅读。毕竟一个人的直接经验相对来说较少,需要间接经验来补充、丰富、激发自己的想象力,而阅读便是间接经验。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个“读”需要一定量的积累,长期地,持之以恒地,这样定能收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效果。
二、
阅读教学现状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阅读能力训练有如下规定:
1、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2、感受课文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4、从课文中找出感
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5、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语句。6、看出课文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课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7、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体裁特点阅读课文。8、从课文的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态度或观点。9、就课文的内容、语言、写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10、体会课文中的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11、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12、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1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不动唇、不指读。15、用一定的速度(每分钟500字左右) 阅读浅显的文章,把握大意。16、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17、用摘录或制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的材料。18、写读书心得笔记。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实用性”、“应用性”说到底就是“应试性”,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具体体现,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弊端表现为教师是“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学生是“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学”。这必然导致我们有一些教师把语文学科的任务局限于语文工具的掌握而置其它语文素质的培养不顾,热衷于大量的字、词、句、篇所谓的“基础训练”,上课过程可概括为:一注音,二解词,三分段,四主旨,五特色,六练习这种僵化的模式,。迫使学生无奈地沉浮于茫茫题海的无助与恐惧之中。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停滞不前,导致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下降,导致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去甚远。


三、
阅读指导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学生在阅读行为中针对阅读对象(即文本)所表现来的一种行为特征。它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并且也是不易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的。阅读习惯的指向是作品本身。阅读习惯的表征是阅读行为中的思维方式,以及适应这种思维方式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目的是“不待人教,自能读书”(叶圣陶语)。


首先要培养好的预习阅读习惯:速读课文直至熟读课文,提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提出难以理解之问题。我认为,读一遍文章,比读十遍提示有好处。

我们看到,有相当一部分的课前阅读提示是按启发性的原则来写的,学生在预习中读了这样的阅读提示,的确能收到迷途指津之功效。但是,即使这样的启发、点拨、指引,也应当是在学生对文章作了充分的阅读之后的事情,不应当在学生还没有阅读课文的时候,就告诉他应该注意什么,他在阅读中能学到什么。所有这一切都应当是由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自主的去探索,甚至只能是摸索。子曰:“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在学生还没有阅读课文,还不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还没有形成自己对作品的态度观点和看法,即还没有进入愤悱之境的时候,为什么要急着启发他呢?或者说,尚未迷途,何需指津!

习惯经反复训练可以成为天性中的一部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a)
培养查阅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难以认识、理解的字、词、句及时查阅工具书,直到弄明白为止。有辅助资料尽量参照、查阅,以加强理解。
b) 培养下批注的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文中不理解和值得揣摩和探讨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划出来,以便过后再思考。同时,要求学生对领悟之处也作下特定的标识,以备忘却,必要时还可用几个简单的字进行旁注。
c) 培养作读书卡片的习惯。将文章的内容浓缩在小小的卡片上,将书读薄;将优美的语句或新了解的知识摘抄下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d) 培养思考质疑的习惯。“学者先要会疑”(程颐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语)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并尽力去解答。
e) 培养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的习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交流心得可以领悟整体、体味局部,并充分体验到读书的乐趣。
f)培养速读习惯。即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不动唇、不指读 (每分钟500字左右)。
学生要养成好的习惯绝非一日之功。习惯要靠培养和训练,才能知其要领,明其方法。教师必须注意科学地把握训练的环节,解决如何把零散的内容实行有效的组合,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整体,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网络的问题。(待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0: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