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数学第三册教学计划人教版2010--2011学年度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12 13:42
标题: 小学数学第三册教学计划人教版2010--2011学年度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包括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
认识图形 (三);
2。米、千克的认识;
3。表内乘法(一)(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
4。表内除法(一)(包括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
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掌握2~6的乘法口诀。
3、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能运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计算表 内除法。
4、掌握乘除法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书写答案。 5、认识长度单位米和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米、1千克的观念。
6、直观认识圆柱和球。
7、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培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 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 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
(略)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12 13:44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12 13:44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一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数与代数”领域以万以内的认数和四则计算(笔算和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的加和减)为主线,结合安排了认识常量单位(克与千克、24时记时法)以及直观认识分数(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得到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重点:认数与四则计算;难点:24时记时法。

      “空间与图形”领域在二年级观察物体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安排了从这三个角度观察一些简单的物体和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三视图);在一年级直观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基础上,教学这两种平面图形的特点以及计算周长的方法。重点:周长意义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难点:观察物体。

      “统计与概率”领域,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基础上,教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大些、有时小些,学会用“经常”“偶尔”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重点:把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能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呈现;难点:正确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了五次实践活动,其中《称一称》、《周末一天的安排》、《周长是多少》、《摸牌与下棋》都是操作型的活动,而《农村新貌》是场景型的活动。重点让学生知道独立探索的同时要加强合作交流,明白“倾听”、“尊重”、“互补”会让问题解决得更好;难点:如何有效地组织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12 13:44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四、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1.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的质量观念。

2.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第二单元

1.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增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三单元

1.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四单元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与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五单元

1.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第六单元

1.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七单元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八单元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第九单元

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产意识。

3.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第十单元

       通过总复习,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12 13:44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六、本学期培优提差的具体措施:(略)

七、教学进度:

      本册教材安排了61课时的教学内容。全学期大约有15%左右的教学时间可以留作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在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方面,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以及知识的拓展、应用等方面,都可以使用机动的教学时间,这需要教师要精心组织安排。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安排如下,仅供参考,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12 13:44
周次
起止日期
计划进度
备注
1
9.1-9.4
一、始业教育;
测量:毫米、分米的认识

2
9.7-9.11
一、测量: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
机动
3
9.14-9.18
二、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4
9.21-9.25
二、万以内数的减法、加减法验算

5
9.28-10.2
二、加减法验算
国庆放假
6
10.5-10.9
二、整理和复习
第一阶段检测
7
10.12-10.16
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8
10.19-10.23
三、周长

9
10.26-10.30
三、估计
机动
10
11.2-11.6
四、有余数的除法

11
11.9-11.13
五、时、分、秒
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12
11.16-11.20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
机动
13
11.23-11.27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14
11.30-12.2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15
12.7-12.11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

16
12.14-12.18
八、整理和复习
机动
17
12.21-12.25
九、可能性
第二阶段检测
18
12.28-1.1
九、数学广角
庆祝元旦
19
1.4-1.8
十、总复习

20
1.11-1.15
十、总复习

21
1.18-1.22
十、总复习
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22
1.25-1.29
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数据分析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12 13:45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一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数与代数”领域以万以内的认数和四则计算(笔算和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的加和减)为主线,结合安排了认识常量单位(克与千克、24时记时法)以及直观认识分数(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得到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重点:认数与四则计算;难点:24时记时法。
      “空间与图形”领域在二年级观察物体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安排了从这三个角度观察一些简单的物体和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三视图);在一年级直观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基础上,教学这两种平面图形的特点以及计算周长的方法。重点:周长意义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难点:观察物体。
      “统计与概率”领域,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基础上,教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大些、有时小些,学会用“经常”“偶尔”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重点:把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能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呈现;难点:正确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了五次实践活动,其中《称一称》、《周末一天的安排》、《周长是多少》、《摸牌与下棋》都是操作型的活动,而《农村新貌》是场景型的活动。重点让学生知道独立探索的同时要加强合作交流,明白“倾听”、“尊重”、“互补”会让问题解决得更好;难点:如何有效地组织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四、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1.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的质量观念。
2.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第二单元
1.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增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三单元
1.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四单元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与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五单元
1.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第六单元
1.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七单元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八单元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第九单元
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产意识。
3.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第十单元
       通过总复习,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六、本学期培优提差的具体措施:(略)
七、教学进度:
      本册教材安排了61课时的教学内容。全学期大约有15%左右的教学时间可以留作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在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方面,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以及知识的拓展、应用等方面,都可以使用机动的教学时间,这需要教师要精心组织安排。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安排如下,仅供参考,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周次
起止日期
计划进度
备注
1
9.1-9.4
一、始业教育;
测量:毫米、分米的认识

2
9.7-9.11
一、测量: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
机动
3
9.14-9.18
二、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4
9.21-9.25
二、万以内数的减法、加减法验算

5
9.28-10.2
二、加减法验算
国庆放假
6
10.5-10.9
二、整理和复习
第一阶段检测
7
10.12-10.16
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8
10.19-10.23
三、周长

9
10.26-10.30
三、估计
机动
10
11.2-11.6
四、有余数的除法

11
11.9-11.13
五、时、分、秒
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12
11.16-11.20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
机动
13
11.23-11.27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14
11.30-12.2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15
12.7-12.11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

16
12.14-12.18
八、整理和复习
机动
17
12.21-12.25
九、可能性
第二阶段检测
18
12.28-1.1
九、数学广角
庆祝元旦
19
1.4-1.8
十、总复习

20
1.11-1.15
十、总复习

21
1.18-1.22
十、总复习
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22
1.25-1.29
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数据分析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12 13:47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一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数与代数”领域以万以内的认数和四则计算(笔算和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的加和减)为主线,结合安排了认识常量单位(克与千克、24时记时法)以及直观认识分数(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得到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重点:认数与四则计算;难点:24时记时法。

      “空间与图形”领域在二年级观察物体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安排了从这三个角度观察一些简单的物体和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三视图);在一年级直观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基础上,教学这两种平面图形的特点以及计算周长的方法。重点:周长意义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难点:观察物体。

      “统计与概率”领域,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基础上,教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大些、有时小些,学会用“经常”“偶尔”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重点:把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能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呈现;难点:正确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了五次实践活动,其中《称一称》、《周末一天的安排》、《周长是多少》、《摸牌与下棋》都是操作型的活动,而《农村新貌》是场景型的活动。重点让学生知道独立探索的同时要加强合作交流,明白“倾听”、“尊重”、“互补”会让问题解决得更好;难点:如何有效地组织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四、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1.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的质量观念。

2.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第二单元

1.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增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三单元

1.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四单元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与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五单元

1.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第六单元

1.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七单元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八单元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第九单元

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产意识。

3.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第十单元

       通过总复习,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12 13:47
六、本学期培优提差的具体措施:(略)

七、教学进度:

      本册教材安排了61课时的教学内容。全学期大约有15%左右的教学时间可以留作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在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方面,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以及知识的拓展、应用等方面,都可以使用机动的教学时间,这需要教师要精心组织安排。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安排如下,仅供参考,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12 13:48
周次
起止日期
计划进度
备注
1
9.1-9.4
一、始业教育;
测量:毫米、分米的认识

2
9.7-9.11
一、测量: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
机动
3
9.14-9.18
二、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4
9.21-9.25
二、万以内数的减法、加减法验算

5
9.28-10.2
二、加减法验算
国庆放假
6
10.5-10.9
二、整理和复习
第一阶段检测
7
10.12-10.16
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8
10.19-10.23
三、周长

9
10.26-10.30
三、估计
机动
10
11.2-11.6
四、有余数的除法

11
11.9-11.13
五、时、分、秒
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12
11.16-11.20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
机动
13
11.23-11.27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14
11.30-12.2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15
12.7-12.11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

16
12.14-12.18
八、整理和复习
机动
17
12.21-12.25
九、可能性
第二阶段检测
18
12.28-1.1
九、数学广角
庆祝元旦
19
1.4-1.8
十、总复习

20
1.11-1.15
十、总复习

21
1.18-1.22
十、总复习
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22
1.25-1.29
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数据分析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12 13:48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12 13:48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12 13:48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 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注意落后生的辅导工作,力争使他们逐步赶上来.

5、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6、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7、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不断充实自己,开拓思路。

8、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9、用好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引导。

10、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

11、注重培养学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12、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12 13:48
四、教学进度: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12 13:49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全册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物体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12 13:49
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的质量观念。

2、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第二单元

1、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增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三单元

1、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四单元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与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五单元

1、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第六单元

1、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七单元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八单元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第九单元

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产意识。

3、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第十单元

通过总复习,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12 13:49
教学内容及进度


周次容


教学日期
课时
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建议

1
2

3


4
6



8.31~9.6
9.7~9.13

9.14~9.20


9.21~9.27
10.5~10.11



4
3
1
1

3
3
3
1
1
1

第一单元   测量
千米的认识
吨的认识
单元检测
检测评析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万以内的加法
万以内的减法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
整理和复习
单元检测
检测评析

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3、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1、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2、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
3、注意加强估算,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日期
课时
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建议
7

8

9


10



11

10.12~10.18

10.19~10.25

10.26~11.1


11.2~11.8



11.9~11.15


2
1
3
1
1

4
2
1
1

1
2

第三单元   四边形
四边形的认识
周长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单元检测
检测评析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解决问题
单元检测
检测评析
第五单元     时、分、秒
秒的认识
时间计算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
3、了解教材编排特点,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2、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教学。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学日期
课时
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建议
12



13
14
15



16


11.16~11.22



11.23~11.29
11.30~12.6
12.7~12.13



12.14~12.20


1
1
1

3
4
5
1
1
1

2
3

填一填,说一说
单元检测
检测评析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整理和复习
单元检测
检测评析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简单计算




1、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1、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2、加强数学实践活动,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教学日期
课时
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建议
17


18

19



12.21~12.27


12.28~1.3

1.4~1.10




2
2

3
1
6






第八单元   可能性
事件了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事件发生的可能有大小的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排列和组合
掷一掷
第十单元   总复习








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


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要采取主动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学。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