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选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7 09:59
标题: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选
《圆柱的体积》听课记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从日常生活中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商店的冰箱里有两种香芋冰淇淋,圆柱形冰淇淋每支3元,圆锥形的

冰淇淋每支0.8元,已知这两种冰淇淋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你认为

买哪一种冰淇淋比较合算?。

3.导入:那么,到底谁的意见正确呢?通过今天这节课学习圆锥的

体积计算之后,相信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动手测量,大胆猜想

1.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一下你们手中的圆柱和圆锥,看看能发现什么?(按四人小组动手测量)教师巡视学生测量方法是否正确,不对的给予指导。

2.量后交流发现,得出结论:每个组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等底等高的。

3.大胆猜想:估计一下,这个圆锥的体积与这个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可能是这个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给学生充分猜想的时间和机会)

(三)、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谈话:下面请大家利用你们手中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来做实验,验证一下

你们的猜想对不对 。(你们打算怎样做实验,先在小组内商量好办法)

2.学生分组做实验,师巡回指导。

3.交流汇报。

(1)你们小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2)通过做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师相机板书: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4.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

教师出示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让两学生上台操作实验。

提问:通过这个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

体积的 )

5.启发引导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提问:那么我们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

板书: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 = (先让学生试着写一写,然后师板书,学生进行对照)

6.提问: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 。

7. 练习(口答)

(1)一个圆柱体积是27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 一个圆锥体积是150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运用公式,拓展训练

1.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报答案,共同评议。

2.做“练一练”第1题。

(1)指定2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3.判断

(1)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

(2)圆柱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积大。(  )

(3)圆锥的底面积是3平方厘米,高是2厘米,体积是2立方厘米。(  )

4.做“练一练”第2题。

提问:① 谁能说一说做第2题的思路?

② 计算圆锥体积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5.完成练习八第2题。

(1)学生尝试做题。交流解答方法。

(2)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12÷3”可以直接得到答案?

(3)做实验加深理解。

6.考考你

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12厘米。要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形,削去的木料体积是多少?

7.现在你能回答本课开始时那个问题了吗?

(五)、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这节课你还有什么收获与心得?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八第1、3题。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7 10:00
讲课教师
XXX
班别
三年级(1)
记录者XXX
讲课题目
时间
2004-10-13
第二节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
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  ….(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 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  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


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
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

教师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
学生答:  ①“长方形” 或 “正方形”
教师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
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
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2、  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四、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师解答,并总结整节课。

五、板书:            




      
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

  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的程度




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征




评:


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
通过多种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7 10:05
六年级数学《圆柱表面积的应用》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应用圆柱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授课教师:刘艳玲(解放小学206班)

课堂实录:

一、复习圆柱知识。

师:我们学过圆柱,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1:它有两个相等圆,一个侧面。

生2:它的侧面展开图有可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生3:它还有无数条相等的高。

     ……

师:谁知道怎样求圆柱侧面积呢?

生:圆柱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点评:关于圆柱相关知识的回答,学生很积极有6名同学发言,教师能适时总结,及时跟进。建议教师板书学生回答的纲要。

练习1:补充条件,只列式不计算:(用小黑板出示)

一个圆柱     ,高5厘米,它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请你先补充条件,再列计算式子。

生1:底面周长5厘米,S侧=5×5。

生2:底面直径8厘米,S侧=3.14×8×5。

生3:底面半径4厘米,S侧=2×4×3.14×5。

师:S侧=ch=∏dh=2∏rh

点评:练习1的设计很好,所需的三种情况,在一个题目中全部展现了,为学生下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只列式不计算,提高了时效。

二、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练习2:(用小黑板出示)

  一个圆柱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1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厘米?

师:谁来读一下题目,在题目中你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生1:读题

生2:我知道底面直径6厘米,高10厘米,求表面积。

师:什么是表面积?

生:S表=S侧+2S低。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解答,谁愿意上黑板解答?

(两个学生上黑板练习,集体点评)

师: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还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板书课题:圆柱表面积的应用)

点评:通过已有知识,进行练习,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了充分准备,这个环节的教学承前启后。学生读题后,列举所获得的信息,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得到了很好的练习。这种方法学生的掌握很熟练,说明教师平时注重了这些方面练习。

三: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7 10:06
练习3:(用小黑板出示)

做一个高6分米,底面半径2分米的无盖圆柱形铁皮水桶,大约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得数保留整数)

师:请同学们读题,看你们知道些什么?

生:已知高6分米,底面半径2分米。求需要多少铁皮?

师:你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

生1:没有盖子,只需要求一个底面。

生2:得数保留整数,我觉得取材料保留整数要用“进一法”。

师:保留整数我们学过“四舍五入”法,“进一法”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2:“进一法”:就是小数点后面有数就进一。

师:好的,我们就带着这些提示开始练习,我请两个同学上黑板练习。

学生练习后,师生集体点评。

师:在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事情需要应用圆柱表面积公式解决,但一定要灵活运用。

点评:教师通过建立的知识进行练习,问题生活化。学生关于“进一法”的说法很到位,学生的思维,随着练习坡度的增加,达到高潮。

四: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解决稍复杂的生活问题。

出示练习3:出示练习六第七题:“博士帽”是用黑色卡纸做成的,上面是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下面是底面直径16厘米,高10厘米的无底无盖的圆柱,制作20顶这样的“博士帽”,至少需要黑色卡纸多少平方分米?

师:请同学们读题后思考,“博士帽”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求“至少需要黑色卡片多少平方分米”是求什么。

生1:博士帽有一个正方形和一个无底的圆柱组成。

生2:需要卡片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求表面积。

生3:需要把单位转换,平方厘米换成平方分米。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下面请你们推荐男女各一名上黑板比赛,看谁能得到“博士帽”

生:我们推荐刘学敏和**

师生:集体点评

点评:“推荐”“慢点,”“得博士帽”等一些教学语言,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兴趣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五: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求圆柱表面积的公式。

生2:我知道了“进一法”。

生3:我知道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生活中的问题。

     ……

师:是啊!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事物,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课堂作业:练习六第8、9题。

点评:1、教师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思维围着学生转,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由学生解答,学生要注意的问题也是学生提醒。

      2、为了突破教学中,学生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师课堂练习的设计做了充分的预判,练习的难度由简单到复杂,通过已有知识,进行练习,建立知识后再练习,再练习,呈坡度体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至高点,完成了难点和重点的学习。

      3、教师在授人于“渔”方面,做了很多训练,“读题收集信息法”看似简单实际很有实效。本节课教师所有的练习都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

      4、本堂课的实效性很强。学生的作业,全班六十多人只有二人有错误,知识掌握牢固;

5、关于学习态度,教师在练习中和小结处进行了很好的教育,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话学生也于似懂非懂,但这种实时进行数学意识渗透,对学生是有益的。

建议:1、学生的课堂作业,应该安排在课堂上完成,这样课堂作业才名副其实。

2、对学生要进行关于圆柱表面积的应用的拓展训练,让课堂的知识容量增加,呈现开放式。

3、教师语言很有活泼,但关于数学思维,定义方面的言语一定要严谨,严谨就是一数学态度,数学思想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7 10:06
数学《数学广角》听课记录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7 10:06
今天在师傅的带领下,我有幸听了人民路小学汤瑛老师的课,教学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自己刚好也教五年级,所以这节课对我的帮助非常大。从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之后,还有两个单元,一个是统计,还有一个是数学广角。这两个单元是比较难上的,网上的资料也不多,真的也不知道怎么来上。

听了汤老师的课(数字与编码),对这个内容有了新的认识。数学广角这个内容是比较难上的,问题在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到底要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

这节课从学生要了解编码的几个方面入手,解决了编码的作用、方法、解读、原则和来历的问题,同时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编码。课后,很多老师对这节课说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汤老师对于教学方法的强调。其实学生学数学就是要有方法,汤老师在要学生编码的时候一直强调要先分级再编码。教学生方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有了方法,对于解决类似的问题就没有任何疑问了。

对于评课的汇总:

1.信息量比较充分;

2.调整练习(练习要与教学内容相对应);

3.教学目标明确性;

4.练习量还要加多,利于学生巩固;

5.前呼后应;

6.对学生的回答不要急于评价,呈现更多的学习材料;

7.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先思考再动手);

8.鼓励、激励学生,调动课堂氛围;

9.对于数学广角整体内容的梳理;

10.参与与反馈(关注全体学生)

丁校用了五个词来形容:简单,明白,准确(材料等各方面),生动(生活化),深刻(数学味)。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7 10:06
五年级下册数学《圆》听课记录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7 10:07
走进圆的世界,大家来欣赏下,好不好?(课件显示圆的物体)同学们还在哪里见到过圆?
生:钟
生:棋子
生:轮胎。
师:看来很多人都看见过圆,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生活才有了,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圆的世界,好不好。美不美,自己画一个好不好。有一些信封,里面有一些材料,你准备怎样画圆?与同学说一说。
生:动手画。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画圆的?
生:我是用圆的尺子来画圆的。把尺子放到纸上,按着圆形画。行不行?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是用圆规画圆的。
生2:我用瓶盖画圆。用铅笔围着它画一圈。
师:除了用信封里的材料,还想到用什么工具来画圆。圆规有两只脚,一只。。。两只。。。,两只脚打开,就能画出一个圆。哪个同学能给老师示范一下,你是怎样画圆的?
生:在投影里画圆。
师:你看,XX怎样拿圆规?应该拿着圆规的上面。然后针尖固定在纸上的一点,然后旋转,这样就可以画出一个圆来,对吗? 她画得好不好?
师: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画圆时,应该是第一:两脚叉开,第二:针尖固定,第三:旋转成圆。现在大家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啊?(想),下面大家动手画一个圆,并动手把它剪下来。(播放音乐,生动手画)8时46分
生:要固定好圆心。
生:圆规要紧,否则会松动。
师:拿出自己剪好的圆形纸片,仔细观察一下,跟我们平时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没有角,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角。
生:圆是没有直线的。
师: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观察,我们知道,圆是由曲线组成的图形。通过观察,圆的这一点在哪里呢?
生:在圆的中心。
师:我们把它称为圆心。同学们也在自己的圆上找到圆心并且用O表示。(生动手)同学们把圆拿出不,动手对折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对称轴
生:折痕
师:用尺子把它画下来。画好了吗?8时52分,我们再观察一下。圆里的这条线段,你发现了什么?
生:是垂直的。
师:仔细观察一下,在什么位置呢?我们通过这一点,并且两端都在哪里?我们把它叫做直径。请同学们在圆上找到直径,并且用字母表示。
师:老师在圆里画几条线段,大家观察一下,它是不是直径?为什么?
生:因为它不是在圆的中间。(师补充:因为它不是通过圆心。)对吗?
师:再画一条。这一条呢?
生:因为它还没有画到圆。必须两端在圆上,这只有一端在圆上,另一端没有在圆上。
师:再画一条。这一条是吗?
生:是。
师:再画一条。这一条是吗?
生:因为只在圆的一边,另一头在圆心上。
师:得出一个结论,连接。。。。。我们把它叫做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同学们也在自己的圆上找到半径,并且也用字母表示。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7 10:07
师:我们学到现在,我们认识到了半径,圆心,直径。(写错字,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把字改过来。
师:下面利用我们的工具,圆片、尺子这是就是我们的工具,。。。。这是我们的研究方法,下面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研究一下,小组互相讨论。开始。生讨论。8时59分
师:同学们有什么新发现,就把它写到我们的发现单上面去。
9时3分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发现,哪个小组跟大家
生:在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直径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通过怎样的?
生:通过对折。然后打开,就发现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师:你是通过怎样发现的?
生:通过对折。这就是圆的半径,打开就是圆的直径。
师: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圆是一个对称的图形。我是折出来的。
师:第2个问题:在同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你是怎样发现出来的。
生:我是通过比一比和量。我只量了3条,是4厘米。
生:量了5条,2厘米。(????)
生:我们画的圆大小不一样。
师:应该画在同一个圆里。板书:同一个圆。 无数条,相等。(应该强调相等)

9时8分 师:打开书本完成第一题,填写下表。生动手。(师补充板书:d=2r r=d/2 )
生:半径是。。。直径是。。。
生2:直径是。。。半径是。。。
生3:
师:他们说得对不对?做对的同学请举手。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正方形,你能在正方形里画一不圆吗?在书里画。
生:动手9时12分
师:拿两本书,我们看一下,他们两个画的圆一样大吗?(太小了,可能看不清,可放在投影上。)
生:因为他们的直径不一样。两脚之间定的距离不一样。
师:所以我们得出,画圆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生:直径和半径。
师:要画出最大的圆,半径是多少?2厘米,同学们再试着画一下。(生动手画,师巡视)
师:我们可以看出,原来正方形还可以画出最大的圆。(???)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生:。。。。。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圆,只要我们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我们就能看到很多数学中的问题,同学们放学后去观察一下,好不好?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7 10:07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加减法》听课记录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7 10:07
任课教师:

教学内容:小数的加减法

一、 复习整数的加减法
二、讲授小数的加减法

例1.李伯伯这个月水费24.83元,天然气费用51.6元,他家这个月应付水气费多少元?
(1)、抽生列算式

(2)、 抽生列竖式

(教师讲解加法的规则)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3)、抽一个学生估算一下要多少元?

25+50=75(元)
做活动:写出几个比10晓得小数(2位或1位),抽出较大或较小得数的同学,计算他们的和

(4)、小结、小数与整数的加法是一样的,只是小数点要对齐。

例2.大田村出售小麦49.5吨,黄角村出售小麦32.48吨,求大田村比黄角村多出手小麦多少斤 ?

(1)抽一名学生列算式:

49.5—32.48=?

(2)列竖式:49.5

           -32.48

        ---------------

           17.02

三、小结:教师讲规则(略)

四、布置作业



评点:

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7 10:08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听课记录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7 10:08
这是一节数学练习课,内容是小学数学国标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应该说相对于新授课而言,练习课不好上,因为它不容易出彩,容易变成枯燥无味的解题课。所以一般老师不会选择练习课来展示,所以学习完本节课后我收获多多,现将自己的听课感受和课后反思罗列出来,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
??
听课感受:
??1、本节课的教师有独特的眼光,选择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作为内容上课。因为这部分内容无论是练习的形式还是呈现的方式都是丰富多彩的,整节课需要学生动力脑、动手、动口,需要孩子们之间合作探索,所以课堂教学就不那么单调,课堂气氛就不会那么沉闷,学生练习的兴趣会犹然而生,根本不需要老师过多语言的刺激或者其他方式的调节。
??2、教师很大气的教学风格,精炼的数学教学语言,大刀阔斧地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并且根据自身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筛选,同时前后联系增加了一些有价值的练习题目。
??3、亮点频繁出现。每节数学课要有让人眼球一亮的地方,本节课课始时数学日记的使用不仅复习了常用的面积单位,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到正确使用面积单位的重要性,正所谓潜移默化,效果极佳。课中不同层次的练习,从规则图形到不规则图形,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掌握方法解决问题。课尾的合作探索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充分体现了小组间的合作探究,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拓展了学生数学思维的视野。
??
课后反思:
??课后与同事一起咀嚼这节课,有这样一些思考。
??1、课堂教学中我们在强调算法或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应该帮助学生去分析得出最优的算法或想法。因为和学生一起比较,这个过程会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内化,能力得到提升,思维的广度得到拓展。
??2、小组合作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招牌菜,不管是平时的随堂课还是研究课展示课都会有,但是我们老师让学生去合作讨论呢,还是让学生觉得需要合作学习探究呢?想法显而易见,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问题、教学机智力促学生自己去合作,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研究交流合作。
??3、很羡慕一些名师特级师们的课堂,精彩无极限,细细想想其实他们所提的一些问题我们也会,好在他们拿捏问题的时间很准,所以我想当老师给出了问题不要急于获得答案甚至是准确的答案,给每一个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再进行讨论与交流,思考会更加到位,效果应该更显著。
??4、每节课备课时我们在了解内容之后,第一要定位的就是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我想教学目标决定每节课成败的重要因素,平时的教学我们都有可能会随意一些,可能会人为的提高教学目标,其实站在大多数学生的立场,把每节课学实、学细,可能效果会好一点。同时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求不一,该淡化时要淡化,该模糊时要模糊。
??5、新授课与练习课的关系。(尹主任的话)
??我们知道新授课的教学,通常要步子小,过程慢,让学生有个接受的过程,它重在知识的传授。而练习课是在新授课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能力,重在学生能力的提升。
??新授课中也有练习,但主要是模仿练习。而练习课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独立应用的过程,要让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能力,要着重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上作文章,当然复习课也有练习,它主要体现的是综合性、灵活性和应用性。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7 10:08
二年级数学《7的乘法口诀》听课记录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7 10:08
授课教师:孟*贞

科目:数学

听课时间:2008年11月28日

课时:一课时

课题:7的乘法口诀

听课地点:第一小学

班级:二年级

课堂教学纪要

一、复习旧知:背1——6的乘法口诀。

二、揭示课题:板书:7的乘法口诀。

三、新授。

1、出示教具(小船)

提问:这只小船是由什么制成的?生:三角形。师:几个三角形?

生数三角形(七个)

2、出示表格:

“1”表示什么?生:表示船的只数是1。三角形表示什么?生:表示1只小船由7个三角形拼成。3、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小船。指名上台板演。5、打开课本填写。A、让学生填写摆了3只、4只、5只、6只、7只小船各用多少个三角形?B、用什么方法算出结果?生:用加法。C、集体说。D、师小结板书:1个71×7=7(编口诀)一七得七

问:2只小船是几个7相加?生:2个7相加。师板书:2个7相加。

用乘法算式写出:2×7=14以及口诀:二七十四

(用同样的方法得出下面的算式及口诀)

E、指名板演,算式及口诀,集体订正。F、说说每一句乘法口诀表示的意思,指名说。说说如何记忆?G、师说乘法口诀的前半部分,生说后半部分。

3、练习训练:出示卡片()二十一生补充完整,并说说如何写算式。

三、巩固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练习,指名上台做。点评。
四、作业。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7 10:09
六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听课记录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7 10:09
授课教师:陈*华

科目:数学

听课时间:2008年11月28日

课时:一课时

课题:轴对称图形

听课地点:第一小学

班级:六年级

课堂教学纪要

一、谈话导入。

二、新授。

1、竞赛形式:请学生拿出长方形纸片,剪出圆片

2、观察剪出的圆的形状是怎样的?生:是对称的

3、演示播放课题,要求学生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4、师演示图形,得出对称的图形。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怎样才是轴对称图形?(强调完全重合)

5、再演示一次,又让学生自己归纳。生:相同。

6、理解轴就是一条直线,演示画轴的形状(一画一点)

强调跟虚线的形状分开。

7、学生动手操作。

8、怎样判断是不是对称图形。

出示另一位学生的作品,观察。

师:一个图能不能有4条、2条对称轴呢?

生:可以。

四、巩固练习。

五、1、课件出示图形让学生判断。

2、生举例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3、学生剪画图形。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7 10:09
《认识分数》听课记录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7 10:09
授课教师:黎*霞

科目:数学

听课时间:2008年11月28日

课时:一课时

课  题:认识分数

听课地点:第一小学

班级:三年级

课堂教学纪要

一、谈话导入。去野餐,相机播放图片

师:图中有什么?

生:他们准备了什么?

师:一个蛋糕每人分一份,两瓶矿泉水每人分一瓶,怎样分?师:四个苹果用什么数字表示?生:4。二、新授。1、板书课题:认识分数。2、请学生拿出圆纸片,折出1/2(2份)

板书:1/2   写上(分数线、分母、分子)

师:这个2表示什么?生:表示有两个人。师:对吗?同意吗?生:不同意。

生:把一个分成2份。3、强调平均分成。4、1又表示什么呢?生:两瓶矿泉水每个人一瓶

生:把蛋糕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5、齐读1/2,读作二分之一,师写读作二分之一。

二、即时训练: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

出示习题

请学生先说说每一幅图表示的数,强调先读分母再读分子。

2、完成第二题:再次强调平均分(看图说出哪个是1/4)

三、互动:1、把圆片折出1/2,再把其中的一份涂上虚线。

2、再折出1/4

3、比较1/2和1/4,哪个大?

4、师:怎样折出1/8?生:对折对折再对折,请学生上前台演示。

5、板书:1/2﹥1/4﹥1/8。师:观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1是相同,是分子相同。3、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分数就越大。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7 10:10
小学数学套圈游戏课堂听课记录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7 10:10
学校
**附小
年级
一年级
班别

任课教师
谢*
科目
数学
课题
套圈游戏——连加
教学过程概况
即时评价
一、引入新课
1、欣赏图片,引入套圈游戏。
2、出示统计表,让学生先估算淘气能不能赢。
3、提出:刚才是估算,那怎样计算淘气共得几分?从而自然地引入新课——连加。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尝试练习——计算淘气共得几分,教师巡视指导。
2、四人小组讨论:你是怎样做的?
3、指名反馈,说计算过程。
4、向学生提出:能否判断谁赢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笑笑得几分。
(1)、指名板演,其余自练。
(2)、师生共评,并让学生说计算过程。
(3)、小结:平时要养成先估算再计算的习惯。

三、巩固练习
小丽前两次共得70分,她可能套中哪两种动物?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估算引入新课,显得自然且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

新课中能让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展示学生的作业本,学生出错,教师也能耐心引导。

让学生板演,教师能适当调控课堂秩序,用多种激励方法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发展智力。

纵观整节课,谢老师的课教学目标,教学层次清晰,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处理恰当,数学语言准确,大气中兼顾细节,每一个细节都见理念、见价值、见魅力,她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探究发现、交流感悟,努力使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7 10:11
一年级数学课《个人眼中的20》听课记录
听课学校:上海实验学校附属小学  班级:一(4)班

课题:各人眼中的20 执教者:赵燕

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齐读上实附小学生行为规范。

出示复习题:2+2+25+5+5+5   4+4+4+4+4  10+10+10+10+10

9+9+9

师:读一读,有什么特点?

生1:每个加数相同。

生2:都是连加。

师:“2+2+2”可以读作“3个2连加”。

让学生试读下面加式。

出示情境图。

师:图中有多少个鸡蛋?

生:20个。

师:怎样数?

生1:第一排5个,第二排5个……5+5+5+5=20

生2:每排5个,有4个5相加就是20.

教师出示课题:各人眼中的20

让学生在纸片上数。(纸片略)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笔圈划。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生1:5个5个地数,数到4个5。

生2:2个2个地数,数到10个2。

生3:10个10个地数,数到2个10。

生4:4个4个地数,数到5个4。

……

出示图片,让学生口答。

____个4____个5____个10 ____个2

教师播放课件表示怎样数的。

连线游戏:4+4+4  5个6连加

  6+6+6+6+6  6个5连加

  5+5+5+5+5+5 3个4连加

  4个3连加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问:“4个3连加”的好朋友是谁?

请用新本领来读题。

2+2+2+2+27+7+7+7   8+8+8   9+9+9+9

出示:3+3+3+6

讨论一下,怎样读?

生:把6变成2个3,一共是5个3.

师:你有什么收获?

评析:

“个人眼中的20”一课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倾听、述说与思考中学习新的知识。课上,赵老师以“怎样数”为问题主线,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赵老师为了使学生形象生动地掌握“把20分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动手圈划,交流合作,从而清晰地找出20所有的“分法”。但是,我个人认为整节课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想象与体验的空间不够。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7 10:12
一年级《认识时间》听课记录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8-7 10:1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81页至第83页
一、情景引入

小朋友,你最喜欢看哪些动画片?(蓝猫、天线宝宝)

我也很喜欢看蓝猫。电视里每天晚上几点钟播放?(8点)8时在钟面上怎么表示呢?

二、认识钟面

这是一个钟面,哪根针是时针,哪根针是分针,你们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

钟面上还有些什么?(1-12,12个数字)这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许多大格,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大格?

大格里面还有小格,看见了吗?待会儿我们再仔细研究。

现在谁会用这个钟面拨出8时?对吗,你是怎麽知道的?

蓝猫播完之后是什麽节目?(天线宝宝)这时是几点?(8:15)         

晚上8:15分我们收看天线宝宝,早晨8:15我们在干什么?现在钟面上是

8时,再走多少分就是8时15分?谁会拨出8:15分?注意:分针走一小格就是一分,我们一起往下数1,2,3,。。。。15。现在时针走过几,分针走了3大格共走了多少分,就是8时15分。再看一遍。

分针走一小格是几分钟,感受一下,刚才这段音乐正好是一分钟,分针走了一小格,走2小格呢,20小格,30小格呢?一格一格地数太麻烦,还可以怎样数?(5个5个地数:5、10、15、——)你会往下数吗?打开书81页,把数的结果填上去。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小格,分针走完一圈也就是走了多少分?只要会数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我们就能很快认识时间。

三、认识时间

1、出示9:05分的钟面。

现在是几时,你是怎麽知道的?9时5分在电子钟上这样写9:05。因为分针只走了5分钟,还没有超过10,在表示几十分的这一位用0来表示。所以写成9:05

2、出示6:25分的钟面。

你会写吗?---时----分

电子钟怎样表示----:----

3、再来写几个。

完成82页做一做第一题。电脑里还有一些钟面,你会认吗?

4、出示4:15分的钟面。

现在几时几分,分针正好指着3,比较容易。出示9:15分的钟面,,如果分针正好指在小格里,会认吗?怎样数小格呢?(5,10,15,再走一格16、17、18、19)小朋友真仔细,连小格也数得很好,这几个钟面也要仔细看,你会认吗?

5、完成82页做一做第2题。你们真聪明,钟面上的知识还有很多,你想了解吗?

四、探索关系

我们一起来拨钟面,让分针经过30分,时针从12走到1了吗?还没到一小时,才走了一半,现在是几时几分。(课件演示)再往下拨,35、40---55、60,分针走了一圈经过了多少分?(60分)

时针从12走到了几?走了一大格,就是1时。你知道1时和60分之间是什么关系吗?板书:1时=60分

再来看一下(课件演示)

五、巩固练习

1、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钟面上的知识,现在我们用这些知识来做一个游戏,帮助小动物和电脑交朋友。

2、完成练习十五第一题。
作者: 四年级1234556    时间: 2015-10-12 16:05
123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