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 ![]() A.点燃酒精灯 B.读取量筒中的液体体积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D.取用液体药品 【解析】D。点燃酒精灯需用火柴或打火机;读取量筒中的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竖直在试管口的上方滴加液体。 20.不少中小学生喜食油炸薯条。但是,油炸薯条易产生一种叫丙烯酰胺的致癌物,长期摄入易引发多种疾病,其结构为: ![]() A.组成元素 B.密度、状态 C.化学式 D.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选B。由结构式知: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由组成元素和原子个数可确定化学式C3H5ON;由化学式可以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而密度需要仪器测定。 21.我国交通法规明确禁止酒后驾车。交通警察使用的一种酒精检测仪中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它对酒精非常敏感,该化合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A.+3 B.+4 C.+5 D.+6 【解析】选D。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求算。 22.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核外电子数为34 B.核电荷数为79 C.质子数为34 D.中子数为45 【解析】选B。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则核外电子数为34,质子数为34,核电荷数也应为34;中子数=79-34=45 2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信息中,不能从元素周期表中获取的是 A.元素的原子结构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元素的原子序数 D.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解析】选D。根据元素原子在周期表中的族数、周期数可以确定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表中给出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序数以及元素名称和符号。 24.在下列实验操作(或措施)与理由的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加快分解速度 B.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C.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而不用玻璃塞——防止溶液变质 D.实验室贮存白磷时,将其浸没在冷水中——防止发生自燃 【解析】选C。二氧化锰用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氢气与氧气混合后点燃会爆炸;白磷的着火点很低极易被氧化;NaOH能与玻璃塞中的硅酸盐反应粘在一起无法取下瓶塞。 2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且颜色变化正确的是 A.向有少量高锰酸钾粉末的试管中加水,所得溶液呈紫色 B.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红色 C.将烘烤过的木炭投入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 红棕色消失 D.红色的铜在潮湿的空气一段时间后,逐渐变绿 【解析】选D。高锰酸钾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木炭吸附色素属于物理变化;铜生锈生成绿色的铜绿。 26.在25℃时,向不饱和氯化钾溶液加入少量氯化钾固体至溶液刚好饱和,在这一过程中,下列各量:① 溶液中水的质量,②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③ 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④ 25℃时氯化钾的溶解度,⑤ 氯化钾溶液的质量。其中不变的是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 【解析】选A。不饱和氯化钾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氯化钾,这样溶液中溶质增加,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和溶液质量变大,而水的质量不变;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 27.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是:①CuCl2溶液、②稀盐酸、③硫酸钠溶液、④氢氧化钠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将它们加以鉴别,则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②③①④ 【解析】选B。根据溶液颜色鉴别出蓝色CuCl2溶液,把CuCl2溶液分别加入其余三种溶液时,有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其余两种无现象,再把其余两种溶液分别加入蓝色沉淀中,沉淀消失的加的是稀盐酸,无现象的是硫酸钠溶液。 28.下列化学推理中,正确的是 A.酸在水中都能解离出氢离子,所以能解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属于酸 B.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C.中和反应都要生成盐和水, 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某有机物燃烧生成CO2和H2O,说明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和氧三种元素 【解析】选B。能解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还可能是盐如碳酸氢钠;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还可能是酸和金属氧化物或碱和非金属氧化物;有机物燃烧是与氧气反应,不一定有氧元素。
29.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①②③ 【解析】选C。①中CuO+H2SO4=CuSO4+ H2O,CuSO4+Fe=Cu+FeSO4,2Cu+O2 ![]() ![]() 30.下列实验对应的图像正确的是
![]() ![]() ![]() A B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共17分) 41.(2分)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用化学符号表示: (1)1个钠离子;(2)两个氢分子。 答案:(1)Na+ (2)2H2 ![]() (1)天然气是乐山城市家庭的主要生活燃料。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在甲、乙两图中,安装位置正确的是; 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如直接用煤作家用燃料既污染空气又浪费能源。煤燃烧时产生的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煤的气化是把煤变为清洁能源的重要一环,其中一个重要反应是: C+H2O ![]() (3)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电动汽车使用的能源是新型锂电池,从化学角度看,与使用汽油的汽车相比其优点是(举出一点即可)。 【解析】:(1)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所以报警器应安装在上方。(2)煤燃烧排放出的二氧化硫用于雨水会形成酸雨。固态燃料变为气态燃料燃烧更充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3)汽油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等空气污染物。 答案:(1)甲 CH4+2O2 ![]() 置换反应 (3)不污染环境(或减少碳排放、节约化石能源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给分) 43.(6分)乐山盛产苦笋,苦笋是竹笋中的一类,被人们称为笋中珍品。下表列出的是每 100g苦笋含有的部分营养成分:
(1)上表中的“磷”指的是(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已知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蛋白质、维生素C和纤维素均属于(填有机物、无机物),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6H10O5)n,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纤维素可以与水反应生成葡萄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发___________病。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则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 。 【解析】:(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为5;(3)假设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xHyOz,则12x:y=9:1,x:y=3:4;y:16z=1:12,y:z=4:3,所以维生素C的化学简式为C3H4O3,由于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所以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 答案:(1)元素 5 (2)有机物 (C6H10O5)n+ nH2O ![]() (3)坏血 C6H8O6 ![]() 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 (2)在变化①和②中,A和C的性质是相似的,都是; (3)写出变化②的化学方程式; (4)简述实验室检验B的方法(操作、现象、结论) 。 【解析】:由变化①的现象和变化②的现象知A和C都有还原性,所以A为碳,B为二氧化碳,C为一氧化碳;D为氧气;E为黑色氧化铜;F为红色氧化铁。 答案:(1)O2 (2)还原性 (3)Fe2O3+3CO ![]() (4)将B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B是CO2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包括两个小题,共10分) 45.(4分)实验小组的同学欲对一粗盐样品进行初步提纯。所用实验仪器或用品如下: ![]() A B C D E F G H (1)A的名称是; (2)提纯的步骤是:溶解、 过滤 、、计算产率; (3)“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其中“二低”的含义是; (4)实验小组通过正确的计算发现,所得实验结果对与该粗盐的实际含量对比,实验测得的结果比实际偏低,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 【解析】:实验结果比实际偏低可能的原因很多:如称量错误、计算错误、过滤时滤液溅出、蒸发时,沸液溅出等。 答案:(1)铁架台 (2)蒸发 (3)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母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4)蒸发时,液滴飞溅;称量时操作或读数错误等(答对一点得0.5分,答对两点得1分。其他合理答案只要有理,均应给分) 46.(6分)小明在家中探究食用白醋的性质,选用了家庭生活中的下列常见物品:200ml的软透明塑料瓶、食品干燥剂、白醋、鸡蛋壳、紫罗兰花、锈铁钉、蒸馏水、纯碱、玻璃小杯。 【 问 题 】 白醋是否具有酸类的性质? 【查阅资料】 (1)白醋为无色透明液体,其主要成分是醋酸,化学式可表示为HAc, Ac—代表醋酸根; (2)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3)紫罗兰花遇酸变为红色; (4)醋酸盐中除银盐和汞盐外都易溶解于水。 【探究与验证】(请你帮助填写表中空白)
【反思与评价】 (1)小明将干燥剂袋口打开一段时间后,袋中的白色颗粒粘在了一起,请写出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2)上面“实验结论”中,错误的是(填实验序号)。 (3)上述实验三的现象还不足以得出表中所述的相应结论,为此还需要补充相应的实验,写出该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醋酸具有酸的共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与铁反应放出氢气;纯碱不是碱,属于盐。验证二氧化碳通常用澄清石灰水。 答案:
(2)四 (3)CO2+Ca(OH)2=CaCO3↓+H2O 四.计算(本大题包括一个小题,共8分) 47.(8分)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为测定某炼铁厂生产的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得该生铁样品6.0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6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
(1)反应放出的氢气是多少? (2)生铁样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97g—96.8g=0.2g,进而求出其他物质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求出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50 g +7 g -0.4 g -0.2 g=56.4 g 答案:解:(1)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97g—96.8g=0.2g(2分) (2)设生铁中铁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亚铁质量为y,则 Fe + H2SO4 = FeSO4 + H2↑ 56 152 2 x y 0.2g x=0.2g×56/2=5.6g (1分) y=0.2g×152/2=15.2g (1分) Fe%=5.6/6×100%=93.3% (1分) (3)不溶性杂质的质量=6g-5.6g=0.4g (1分) FeSO4%=15.2/(50+7-0.4-0.2)×100%=21.6% (2分) 答:(1)生成氢气0.2g,(2)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93.3%,(3)反应所得溶液中FeSO4的质量分数约为21.6%。 (注:其他合理解答,只要思路清晰,答案正确均应给分) |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