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上下全册化学教案下载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5
标题: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上下全册化学教案下载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上下全册化学教案下载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A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认识到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具体探究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热爱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触化学的魅力、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化学,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之情、探究之欲。
【教学难点】了解什么是化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视频录像、拓展教学内容的相关素材及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级链接)2、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试管、烧杯、玻棒、白纸(用NaOH溶液书写“变化中学、探究中学”后晾干)、NaOH溶液、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等。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常见或不常见的材料、用品、食品、药品等实物和相关的说明书、商标等,以及相关的现代高科技信息资料。
【教学设计】
   1、教学方法:收集资料、指导阅读、实验展示、讨论交流、拓展探究
 2、教学步骤:
行为        内容        意图
视频导入        学生观看录像“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蓝天白云、高山流水、草地树木、汽车奔驰、高楼入云、基因解谜、克隆技术、纳米材料、三峡工程……多彩的物质世界,化学无处不在。什么是化学呢?        引出课题
图文解读        带着问题阅读课本,解读插图,初步形成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感性地去读,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物质相联系,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培养自学
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了解“变化”,形成认识:(学生作助手)
1、白纸显字:向用酚酞试液书写的白纸喷洒稀氨水,白纸上出现红色的字迹“变化之学,探究中学”;
   2、反复无常: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再滴入稀盐酸,红色消失,再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红,反复几次。
3、清水变奶:让学生向装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清水变成牛奶”,让另一学生继续吹气“牛奶变成清水”。        互动实践
调查展示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上台展示课前收集的实物材料、商标、说明及一些相关的高科技信息材料。通过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调查展示,让学生亲身体会什么是组成、结构及性质,使化学的概念紧密与同学们的生活实际相关系。        资源共享
讨论交流        主题:我心目中的化学
1、讨论化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
   2、讨论、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化学,让学生“从化学走向社会”。
   3、学生自主交流感受        形成共识
归纳总结        深化理解:化学是什么?化学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关系。
  总结方法:“变化中学,探究中学”——联系实际,积极探究。        悟法开窍
拓展研究        学生通过课件,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获得信息,树立大课程意识。        升华提高
3、活动与作业:
请你参考下列主题(任选一个或多个)或自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查询相关材料或自主上网搜索(可参考课件)、,完成一篇小论文或自办、合办一期小报(报题目自拟,突出个性、特色)进行交流:
①有关化学学科形成的历史  
②化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举例
③探索学好化学知识的方法
④你最感兴趣的化学前沿知识
⑤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化学知识
⑥其它(自拟)
6、其它途径:学校、社区、工厂……的图书室、资料室、档案室等。
执教:湖北省枝江市马店四中  谭凌云
【点评】
本课题是九年级学生系统地学习化学的第一课。谭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展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视频导入”抓住了学生眼球,物质世界绚丽多彩的第一印象,浓缩了历史的变迁、拓展了求知的视野。
教学中注意发挥教科书“图文并茂、以图代文”的特色,培养学生“解读图文”的自学能力,通过互动实践的探究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学中展示学生课前调查的信息,能较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如此坚持下去,其深层次的教学意义还在于让学生通过互动实践活动、资源共享展示等环节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5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更可贵的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践第一性的观点向学生推介出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变化中学、探究中学。
点评:湖北省枝江市教学研究室  易章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B案)

【教学目标】
1、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通过文字、图片、音像获取有关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慨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4、        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什么”。
【教学准备】实验准备
AgNO3溶液   HCl溶液   NaOH溶液   酚酞   CuSO4溶液  试管架  
大试管3支   小烧杯   事先用酚酞写好“化学大世界”的白纸并晾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魔术激趣
请三名学生分别上台表演:
甲:(展示A、B两种无色液体)请大家猜测:如果把这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
(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
甲:[向盛有A液体(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B液体(AgNO3溶液)。]
(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
甲:我表演的节目叫:“清水变牛奶”,可是不能喝!
乙:这有什么稀奇,我也会表演(展示C、D两种无色液体),我也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混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
(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
乙:[向盛有C液体(NaOH溶液)的烧杯内,逐滴滴入D液体(无色酚酞)]
(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
乙:我的节目叫“花开花落知多少”。
丙:我是一个制造商,产品是什么呢?(展示蓝色的E液体和无色的F液体)。
丙:[向盛有E液体(CuSO4溶液)的试管中倒入无色的F液体(NaOH溶液),倒出试管上层清液后,将蓝色沉淀物移到一个小果冻盒内。]
丙:同学们,我的产品是什么呢——“果冻”,但这种假果冻是不能吃的。
师:谢谢三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同时感谢所有同学的积极参与。这些有趣的现象都与化学密切相关。(将喷雾壶内液体向一张白纸喷去,白纸显示出红色的“化学大世界”。)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这神秘的“化学大世界”。
     二、动画展示
     教师课前制作由不同图片组成的动画: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生欣赏动画同时思考问题: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何关系?
三、讨论交流
    学生欣赏动画、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然后全班同学交流对化学的认识。
四、探究活动
1、阅读教科书、研究插图
2、小组竞赛
(1)说出你所知道的化学家。
(2)列举生活、生产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3)展示带来的相关资料和实物。
3、预测如果没有化学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让学生在假设中体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五、图片展示
1、        西班牙西北部海岸被污染的海滩。
2、        泰国首都曼谷拥挤的汽车排气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3、        堆积如山的工业有害废物。
4、        工业废料“红尘”滚滚。
5、        资料“绿色化学”。
6、        天更蓝、水更清、花更艳,化学使世界更加绚丽多彩。(一组图画)
六、探究小结
    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谈对化学的新认识。
    通过化学对环境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未来化学将是朝着“绿色化学”的方向发展;同时树立社会责任感,立志学好化学造福人类。
七、课堂整理
1、        学完本课题我知道。
2、        初谈学习化学的方法。
执教:湖北省(私立)枝江英杰学校   王玉蓉

【点评】
在学生的表演中,揭开了化学学习的序幕,既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又寓意着“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环节“问题----猜测----设计----实践----结论----反思”,同时暗喻了学生是化学学习的主体。
    课堂内容选取触目惊心的“反面教材”显示了化学另一面,很自然地向学生呼唤出“绿色化学”。这种教学处理对培养学生作为现代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是十分必要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师在化学第一课学习中,就涉及到了学生“化学学习成长袋”,这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新的学习评价实践和新的教育评价观的具体体现,这种作法是值得提倡的。
点评:枝江市教学研究室  易章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2、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究的情趣。
【实验准备】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5

教师准备:烧杯、澄清的石灰水、火柴、蜡烛、水等。
学生准备:蜡烛、火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引入:观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学会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在化学科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利用人体感觉器官一视、听、嗅、触来进行观察体验。下面我们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探究:
点燃蜡烛“前”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开放性的探究
学生观察蜡烛的结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其气味,用小刀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里看是否沉入水底
点燃蜡烛“中”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观察燃烧过程
1、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燃烧的情况。
2、取一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的现象,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小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学生猜测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发出明亮火焰有浊泪,外焰最先碳化,内焰燃烧不充分,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较低,焰心温度最低,杯壁有水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教师演示:从蜡烛火焰中,可以引出一缕白烟
学生观察
结论:石蜡可以气化〔可观察到的现象〕
熄灭蜡烛“后”
教师指导
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
学生合作去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看能否燃烧。
分析、交流及得出结论:蜡烛熄灭后有白烟产生白烟能燃烧
交流汇报探究过程及结果
教师 比较谁观察到的现象多,谁的描述更细致、更准确?与同学交流进行观察和描述的体验。
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及体验
再探究
教师:对于有的组在交流中提出“异常情况”,请同学们各抒已见
学生 1、对图1-17操作的改进。
〔1〕        用冷、干燥的玻片,在火焰外不同距离可观察到不同的现象。
〔2〕用石灰水润湿烧杯内壁。如图1-17罩在火焰上方……
          2、对用火柴梗实验的异议。
改用洗净干燥的“雪糕”木片削成细木条来代替火柴梗。
结论:1、有的组,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烧杯内气体扩散,使石灰水变浑不明显。
2、火柴梗短不安全,有的同学未去掉火柴头就更不安全。
填空实验报告
课本P9探究活动报告,仅供同学们参考。
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实验报告。
课后作业(弹性):
1、        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围绕今天的探究实践,写一篇关于蜡烛的习作。
体裁不限:综合报告、科技小论文、科普小小说、科幻故事……题目自拟:如“蜡烛自述”、“烛光探秘”、“小小蜡烛知多少”……
2、可尝试将自己的习作向有关报刊投稿,投稿地址可向老师咨询。

执教:湖北省枝江市江口中学  樊铁芹

【点评】
本节课是学生正式接触化学实验的第一课,教师抓住蜡烛燃烧的“前”、“中”、“后”三个环节,让“观察”贯通始终,这样就将学习方法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寓于“过程”之中。
本节课的另一特点是教师对学生汇报交流中的“异常情况”,组织了再探究,其再探究的内容有力地淡化了“书本权威”,而强化了学生主体。课后弹性作业更是别具一格,可谓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亮点。

            点评:湖北省枝江市教学研究室  易章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2、学习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化学探究学习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认识科学实验可以获得有价值的探究结果。
【教学难点】   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
【实验准备】
教师: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石灰水,滴管、火柴梗(或细木条)、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若干,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若干。
学生:利用玻璃杯、盆子、吸管、进行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训练。
【教学设计】
信息平台
学生回忆小学自然(或科学)课,七、八年级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教师演示学生当助手:
①向一瓶氧气中伸入燃着的细木条
②向一瓶空气中伸入燃着的细木条
③向一瓶二氧化碳中伸入燃着的细木条
④向一瓶二氧化碳中倾倒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
分析思考得出如下结论:
A、氧气可以支持燃着的细木条燃烧,燃烧越旺,说明氧气相对含量越多。
B、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C、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出现的白色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越多。
【点评】
由于学生刚进入化学学习,实验操作能力有限,在此教师要求学生当助手的实验操作,为后面学生的实验探究作了一次直观的示范,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搭建了相关信息的平台
问题质疑
    “呼吸”是生命现象的特征之一,在这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有什么科学的奥秘呢?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点评】
     “呼吸”常见的现象不平常
讨论交流  
    请提出你们的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活动探究
1、分别收集两瓶空气(A、B)、两瓶呼出的气体(C、D)向A、C中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做好观察的记录。
2、另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B和D瓶气体中,观察木条燃烧的情况。
3、对着玻璃片呼气。
【点评】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5

注意实验仪器的编号标记,体现了教师的严谨作风
展示交流
    交流分组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评价整合
1、        对异常现象的分析:
①对C瓶内无浑浊现象的分析:a、滴入澄清石灰水后没有盖玻璃片就振荡,二氧化碳扩散后,瓶内量少。b、可能是没有进行深呼吸而收集的气体。
②对点燃的木条不是同时放入两集气瓶内,产生的实验现象评价。你认为怎样操作更简便?
【点评】
对异常现象的分析,能突破的本次探究的难点,结合生物学知识:呼出的气体是指经过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后的气体,而不是含一口气又吹出来的空气
    2、对异常观点的分析:不对着玻璃片呼气,也可得出类似的结论。此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点评】
     对异常观点的分析也是本个案中的又一个亮点,因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的现象,通过平时的生活常识(如冬天嘴中冒出的白色)等途径可知道  
反思小结
    通过上述活动探究:
    1、你对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哪些物质的多少有什么初步结论?
2、        通过对异常现象的分析,你有什么感受?
【点评】
    科学实验要有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规范的操作
  3、通过对异常观点的分析,你有什么感受?
4、在探究实验和交流反思的基础上完成实验报告。
成长记录
    请将本节课你感受最深的情节或体验,记入你的成长记录中。
深化拓展
    竹节在受热后由于节内气体膨胀炸裂。依据所学的生、化知识设计实验来探究竹节内的气体成分与空气成分有何异同?
【点评】
    竹节为密闭结构,只有呼吸作用,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竹节内气体中CO2含量比空气高。让学生设计实验去探究。将课堂探究内容迁移拓展,独具匠心。
        
                                    
                                   执教: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中学  江友平  
                             点评:湖北省枝江市教研室      易章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知道药品的取用规则,初步学会药品的取用方法。
2、能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认识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点】药品的取用方法
【实验准备】
每个实验台上放置锌粒、食盐、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等药品。
教科书附录I中的常用仪器及药匙、镊子、试管架等仪器(纸槽学生自制)。
【教学设计】


               


               

             




       





       



       

                                                
       


       

       


















【点评】
九年级的学生也可能是第一次走进化学实验室,但绝不是第一次走进厨房,也绝不会是第一次取用固体、倾倒液体。老师在本课中把“厨房——化学实验室”联系起来了,有效地缩短了“学生与新知识、新技能”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在参观化学“三室”过程中,在陌生的环境中又有几份“似曾相识”的感受。
从学生的实践中找出实例进行展示,又让学生来辨析正误,不仅“纠错”,还要“究因”。这种“正与误”都来自学生的操作展示,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没有停留在“辨析”上,而是从实验室又回到生活中去,反思一些不良习惯,如茶杯盖、水瓶塞的正放,又如酱油瓶标签的污染等。
整个教学体现了“学生为本”,教师主导,课堂内外结合的特点。教得活泼,学得轻松。
执教:湖北省枝江市雅畈中学  张维铸
点评:湖北省枝江市教学研究室  易章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明确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结合药品的加热、仪器的洗涤等基本操作练习,探究总结操作的要点,了解化学实验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药品的加热、仪器洗涤的实验操作要点。
难点:相关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知识发展线        师生活动
情景导入        身边的事        在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常常要对物质进行加热、对器皿进行洗涤等。请举出几种熟知的用于物质加热的器皿和能源?




究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1、教师投影或出示教学挂图图1-35,学生讨论分析出图1-35中提供的知识信息和技能要求。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探索和思考。
2、学生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处理,归纳出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练习酒精灯从“点灯到熄灯”的全过程。 4、思考:如果酒精洒出失火怎么灭火?并分析灭火的原理。 5、学生先阅读实验〔1-4〕,然后分组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尝试判断各层温度高低的方法。
6、请学生代表汇报实验观察到的酒精灯火焰的分层情况,以及各层温度不同的验证方法和理由(对于火柴伸入的方式不同,造成的异常现象,要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给物质加热        1、由瓦特观察炊壶内蒸汽将壶盖冲起掀开提出假设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5

①若炊壶内的水只有壶容积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会有什么现象?若达到五分之四又会怎么样?②若将炊壶的壶嘴堵上一个软木塞,并盖紧壶盖,可能有什么现象出现?猜测物体的运动方向。
2、学生阅读P17面的活动与探究,弄清实验的内容和操作要求。
3、学生分小组实验,归纳出实验的现象,完成教材中四个讨论题,并归纳出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4、各小组汇报:
①实验的结论;②四个讨论题的结果;③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实验〔1-5〕进行探究,记录实验现象(强调规范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做好信息反馈)。
        仪器
洗涤        1、学生自由交流生活中怎样洗玻璃杯、碗、盘等的方法,并说说洗干净的标准是什么?
2、学生自学仪器洗涤有关内容。
3、教师出示问题群:
学生探究归纳
(1)试管洗涤的一般程序。
(2)使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应注意的问题?
(3)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什么?
(4)洗净的玻璃仪器如何存放?
4、学生尝试用试管刷刷洗试管,并学会观察试管是否已经洗干净。
5、同学交流仪器洗涤的体验,对照日常生活中的器皿洗涤方法进行反思。
反思

小结                1、学生小结本课的主要知识内容
2、交流你印象最深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3、完成实验报告
拓展

延伸                自己动手:
1、通过观察和使用实验里的酒精灯,请自制一个酒精灯,写出你自制酒精灯所使用的材料的来源、制作过程和使用效果。
2、根据所学的标准、运用所学的技能,在家中尝试洗涤杯、碗、盘等,最后写出心得体会。
                 执教:湖北省枝江市仙女中学  张贤炳 执教
【点评】
加热、洗涤是生活中常见到的、常用到的基本技能。本节课 “从生活实际切入→实验室内的演练→技能上的熟练→反思生活中的技能→达到认识上的升华”环环相扣,首尾呼应,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由瓦特观察“炊壶内蒸汽将壶盖冲开”这个学生熟知的科学家的故事,创设化学探究学习的新情境,别开生面。从假设堵住壶嘴,猜测塞子冲开后的运动方向,迁移到为什么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如此探究,便于学生理解,真是独具匠心。
整体过程很好地体现了实验技能训练的实践性、探究性。
点评:湖北省枝江市教研室  易章和
                        






第一单元     能力测试题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2分×10=20分)
1、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其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C、汤姆生     D、爱迪生
2、我国古代有几大闻名世界的化学工艺是(     )
A、烧陶瓷、指南针、造纸           B、烧陶瓷、冶铁、印刷、酿酒
C、烧陶瓷、造纸、冶铁、制火药     D、制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
3、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4、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
A、计算          B、推理          C、测量          D、实验
5、人们的习惯性动作中也大有学问,例如:生活中常有揭开盖子(塞子)的动作,如茶杯盖子、锅盖、酒瓶、饮料瓶的盖子等,这些盖子取下后应该怎样放在桌面上,才符合良好的卫生习惯呢?(     )
A、翻放          B、正放          C、随意放
6、用酒精灯加热,被加热的试管(或其它器皿)部分应对位于(     )
A、火焰的内焰          B、火焰的外焰          C、火焰的焰心
7、对滴管正确使用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
A、滴瓶上的专用滴管专用,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回位。
B、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
C、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和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它处。
D、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要悬空,不得伸入试管或与试管壁接触。
8、给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
①试管 ②烧杯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 ⑤蒸发 皿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⑦
9、下列药品图标中,属腐蚀品的是(     )

A                  B                C                     D
10、如下图所示,王欢同学操作正确的是(     )


二、我会填:(1分×18=18分)
1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以及        规律的科学。
12、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中,有很多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为保证安全,应做到“三不”;一是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二是不要                 ,三是不要                                         。
13、玻璃仪器内壁洗干净的标准是                                     。
14、实验(或探究)成功的关键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                    。
15、实验(或探究)后,要写出报告,报告中首先要注明报告者姓名,合作者及日期等内容。其报告主要内容有:①探究活动名称,②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5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
16、实验中,若不小心将酒精灯碰翻在桌上,桌上酒落的酒精燃烧起来,最简捷有效的扑灭方法是                               。
17、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         之一。而实验则是科学探究的           。
三、我会探究(参考下表提示)(17分)
18、“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探究内容名称:“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用品:蜡烛,火柴,2个烧杯(洁净干燥),澄清石灰水。
(3)、探究的目的:蜡烛的物理特性,燃烧的条件,燃烧后有何生成物。
(4)探究步骤。
步     骤        对现象观察及描述        分析现象成因(可以是假想、推理)
点燃前               
点燃时               
火焰上方罩一个烧杯
               
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               
用烧杯底部对着火焰 烧一会
               
用烧杯完全罩住蜡烛               
熄灭后               
(5)结论:


(6)疑问:

    (7)通过探究;谈谈对学习化学的感受:


四、我会观察:(1分×13=13分)
19、右图是探究酒精灯灯焰结构
及性质的实验示意图:
  ①请写出图中所示灯焰各部分的名称:a           ,b           ,c           。
②认真观察,仔细分析酒精灯旁细木条上标出的e、f、g处各对应的灯焰部分的名称:e          ,f           ,g           。
③利用美术课中所学的明暗表示方法在木条的相应处,把实验观察的结果描绘出来。
20、请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实验操作图,你能发现它有什么问题吗?请一一在右边空白处列举出来。
①液体的倾倒

②液体的加热

五、我会分析(1分×12=12分)
21、家中食用醋、酱油瓶上的商标常常沾满污迹,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2、人们用眼睛观察某个物体时,常有平视、仰视
和俯视,正视、斜视等几种。右图中a为     视;
b为      视;c为      视。用量筒量液时,量
筒必须放平,图中a、b、c三种方法似乎都与凹液
面相切,其中能正确读出量筒内液体体积的是
          ,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偏低的是        ,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偏高的是          。
23、人们用炊壶烧水,当水烧开时常常有水从壶盖处或壶口处溢出的现象发生,请分析其原因。




24、通过参观学校化学、生物实验室的药品柜,医院、工厂的化验室,注意观察药店的药品橱窗,实验台上教师摆放的试剂瓶,你是否发现过这样一个现象:所有药品的标签(品牌的商标)都面向着外面。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和科学依据?





六、我会设计(10分)
25、请尝试设计一个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摩托车尾气管排出的尾气,供以后研究用。





第一单元  能力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1、B;2、C;3、D;4、D;5、A;6、B;7、B;8、C;9、D;10、D;
二、11、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12、用手直接接触药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13、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要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4、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15、②探究活动目的③用品④步骤和方法⑤现象⑥分析 ⑦结论⑧问题和建议。
16、用湿抹布盖灭。
17、重要途径,重要手段。
三、18、(4)答题要点:水珠,变浑浊,变黑,玻璃破裂,白烟等现象要分别说明,分析原因只要是符合题意就可得分。(5)(6)(7)属开放题,根据情况酌情给分(略)
四、19、a、g外焰,b、f内焰,c、e焰心;把g、f、e处所涂的颜色依次变浅。
20、①瓶塞未倒放;试管口未略向左倾斜;标签未向着手心;试管内倒入液体过多。②灯帽未倒置;试管内内倒入的液体超过了试管容积的1/3;未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灯内酒精过多;试管夹未夹在离试管口的1/3的地方。
五、21、答题要点:残留液体玷污标签,脏手、灰尘等属次要原因。
22、俯视,平视,仰视,b、c、a。
23、答题要点:水过多;热膨胀;沸腾。
24、取用便于识别,方便。
六、25、答题要点:气囊取气,再次释放,排水法收集等。
湖北省枝江董市一中   黄海军  供稿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⒈了解空气成分及各成分的用途,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⒉通过共同设计、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体验探究乐趣。
⒊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意图        点评
与同学们一起深呼吸,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空气        深呼吸        放松心情,也暗示着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从吸呼切题,隐含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到亲切和轻松。
【提出问题1】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生活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定存在吗?        设计实验并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探究,
激发探究欲望,
激活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小经验来说明空气的存在。

【阶段小结 提出问题2】
以上事实说明空气确定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        学生回顾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汇报交流空气中已知的气体成分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5

温故知新,学会由生活现象分析推理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善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阶段小结 提出问题3】
设计实验粗略测定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前后的四个同学可以组成一个小组,相互讨论,4分钟后,请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结】从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氧气、CO2和水蒸汽。
【讨论交流  设计实验】         探究逐步深入,难度逐渐加大,因此明确提出探究任务和目的,直奔主题,分组讨论,相互交流与借鉴,以期互相启发,思维产生碰撞,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经过情境创设唤起追求,明确提出探究的任务和目的,合乎学生需求,把学生思维引入新的情境中,采用分组讨论,体验合作式学习,学会相互交流与借鉴。
参与学生讨论,一起探讨实验方案的可行性,适时给予引导、点拨,激励性评价。
估计学生会认同“利用蜡烛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体积分数”准备实验用品,让学生演示        组间交流,上台展示本组方案,共同讨论可行性,共同得出较好的方案,学生演示。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展示的舞台,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方案中的闪光点,肯定其创见,激励学生大胆参与,再引导发现方案中的不足,发动同学们完善、改进。
提供出错机会,让实验说话,引导分析原因        【发现与探究】实验结果是氧气约中空气的1/10,与科学家的结论相差甚远。为什么呢?再讨论。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用实验来检验方案的可行性,正确对待实验的成败,学会实验失败原因分析        利用该方案做的实验,误差太大!学生感到困惑,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探求新问题的欲望。
顺势点拨        学生猜想、分析推理,归纳出选择可燃物的原则,完善实验方案        不断修正方案,培养严谨学风       
【演示实验2-1】        观察,描述现象,从不同角度得出多个结论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看待问题        把思维的对象由氧气转向氮气等,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得出不同结论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简介空气发展史                激趣,体验成功       
师生交流总结,布置作业                       

【总评】
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解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第一单元的知识出发,先是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感知空气的存在,接着由学生举实例证明空气含有的多种物质,进而提出探究空气中多种成分(主要是氧气)含量的任务。这样就创设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问题情境。符合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学生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先是讨论,明白可以通过燃烧耗氧后,用水的体积来间接感知氧气体积的道理,再用实验否定了用燃着的蜡烛进行实验的方案,经师生对误差原因的分析,明确了这个实验对可燃物的要求。至此学生自主地认识了这个实验的设计原理,使学生兴趣和信心倍增,课堂气氛也逐步达到高潮。教师适时肯定,及时给出这个实验的装置和药品,可谓水到渠成。能让学生在成功喜悦的鼓舞下,兴趣盎然地完成了后继的学习任务。
    本课设计学生在解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问题中,采用设想、辨析、否定、改进、完善的群体探究方式,经历从耗氧间接测量到选择恰当的耗氧物两个阶段的探究,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
本课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学生自主活动较为充分,参与面广;教师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始终随学生的思维起伏,在群体思维停滞处给予言语点拔,辅以提供器材让学生实践反思,并不直接牵引。这样的设计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了技能,获取了知识,更锤炼了思维,张扬了个性,真正体现了引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理念,相信这节课是一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好课。

                                       点评:
执教:





课题1 《空气》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⒈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⒉通过观察图片表格、讨论交流,归纳空气的主要用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⒊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各成分的用途及培养环保意识。
【学习方法】阅读讨论,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意图
引入:空气不仅是人类生活必需的物质,而且还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开门见山,直切主题
【提出问题1】氧气具有哪些用途?        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汇报交流,归纳出氧气的用途        学会从图片中挖掘信息,培养自学能力
【阶段小结 提出问题2】
引导学生讨论教科书P25的一组讨论题,分别总结出氮气的相关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        分组讨论,
        温故知新,学会对同一现象,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阶段小结 提出问题3】
氮气有哪些用途呢?         阅读教材,分析可能具有什么性质。        暗示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讨论稀有气体的用途        两人一组对决,记忆、互查三种物质用途的掌握情况。        及时记忆落实
投影展示图2-8,请同学们说说由这幅图,你获取了哪些信息?由此想到了什么?        畅说欲言。        提高识图能力
组织讨论:
1、        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5

2、        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分组讨论,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意识
归纳空气污染源、污染物、防治办法。                教育目的
展示当地当日空气质量日报        阅读资料,了解空气质量预报的意义和指标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觉化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
组织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可用漫画、短文、框图、或以“我想说……”为题等,总结知识或告诫世人爱护环境均可        自由发挥,自我表现       
布置作业               

【点评】
    本课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信息,辅以学生当地的资料,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中自由发挥、自我表现,获取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常识性较強的教学内容,是完全适宜的。当然,本课还可以搞得更活些。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   刘永舜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第三中学   杜  蓉



课题2      氧  气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知道一些化学反应现象,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氧气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
2、通过亲自动手观察许多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培养观察能力;学习从个别到一般归纳事物的方法;通过从不同侧面描述化学反应及类型,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
3、将学到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一系列有目的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概念
【实验准备】        光合作用实验装置  木条  火柴  药匙  镊子 四瓶装满氧气的集气瓶  试管  玻璃片  研钵  水  硫酸铜晶体  硫  木炭  铝箔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演示实验】检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等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试管迅速把快要熄灭的木条伸进管口。
学生观察比较木条在空气中和在纯氧气中的现象。思考: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点评】
从所学的光合作用实验入手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受生物中有化学,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点燃!
【提出问题】是否其它物质在纯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
【学生设计实验,进行交流】
        反应前        反应后
物质        色、态        在空气中放置        在空气中燃烧        在纯氧气中燃烧        生成物(气味、颜色、状态)
硫                                       
木炭                                       
铝箔                                       
【指导实验】从五个方面比较观察硫、木炭、铝箔三种物质及其发生的变化。学生实验并根据现象完成下表:










【引导思考】上述三种物质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分析】
1、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在纯氧气中燃烧现象为什么不同?
2、光合作用实验中,木条在空气中只看到火星,而在氧气中复燃的原因?
【点评】
通过对三种物质在常温下、空气中点燃后、纯氧气中点燃后的现象,生成物的色、态、味等一系列有目的的思维性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
【猜谜语】以下是指哪种物质发生的变化并做出解释:
黑块块,烧就红,投入宝瓶仙气中,金光耀眼银光闪,无影无踪瓶中空,一杯钙泉入宝座,化作牛奶无人用
    【点评】
     谜语中包含的内容既有前一课题的探究成果,又有本节课的新成果,猜出了课堂的高潮。

【指导书写】以硫燃烧为例,写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的方法:
硫+氧气 二氧化硫
(S)  (O2)         (SO2)
【学生练习】采取同样方法写出铝、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板演)
铝+氧气 氧化铝                碳+氧气 二氧化碳
(Al)  (O2)      (Al2O3)                (C)  (O2)        (CO2)
【反思小结】
1、我们在探究氧气性质时,为什么要用纯净的氧气?
2、整理出你本节课的体会,你未解决的问题和你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复习引入】学生板演写出硫、铝、碳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分析】上述三个变化中,每一变化前后的物质是否相同即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师生归纳】上述三个变化中,变化前后都有新物质生成,称为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生活中的钢铁生锈、石蜡燃烧,变化后都生成了新物质,都是化学变化。
【补充实验】
1、水蒸气变成水蒸气,又冷凝成水。
2、块状硫酸铜在研钵中研成粉末状。
3、将一张纸撕成碎片。
【点评】
了解想真正观察某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就要排除其它物质的干扰。通过对比可以认识事物,区分两类变化的本质特征。
【学生分析】上述三个变化中,与硫、碳、铝的燃烧的变化有何不同?
【师生共同归纳】上述三个变化中,变化前后的物质相同即没有新物质生成,称为物理变化。生活中,木材制成桌椅、湿衣服晾干等变化都为物理变化。
【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点评】
理解化学反应、物理变化概念的实质,并能举出生活中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体会化学反应处处存在于生活中。
【学生思考】化学变化中的哪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新物质生成?
【投影】化学反应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的图片或影片。


【练习】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灯泡发光   2、石蜡熔化  3、石蜡燃烧  4、光合作用   5、动植物的呼吸
【点评】
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思维。

二、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5

【观察比较】说出硫、木炭、铝燃烧及文字表达式的所有共同点,并列成下表:

相同点        归类或命名
由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        称化合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称氧化反应
生成物都叫氧化某        称氧化物
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
变化现象都有发光或放热        \
。。。        \

【教师】化学变化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描述。
【分析】练习中3和5都是氧化反应,但它们有什么不同点?
【归纳】缓慢氧化的概念,并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缓慢氧化。
【投影练习】
下列四个反应中,属于化反应的是(    ),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水→氢气+氧气                            B、氢气+氧气→水
C、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D、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三、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阅读】化学性质的概念并与物理性质的概念对比。
【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投影资料】学生装根据资料中氧气的用途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1、氧气的三态
2、氧气的收集方法之一:向上排空气法。
3、氧气的收集方法之二:排水法。
4、氧气的用途之一:
如图所示装置是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用到的类似装置,已知瓶中盛放半瓶蒸馏水,A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该装置使用时可以从A处导管口冒出气泡的速度来判断输出氧气的速度。
根据资料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①氧气在常温下为_______色,_______态,固态、液态为_________色。
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
③氧气__________溶于水(填“易”或“不易”)。
【点评】
通过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收集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并教会了学生一种归纳知识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四、学生相声表演:氧气趣谈
【点评】
以相声结尾,融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于一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掀起了课堂新高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是“快乐学习”!

【总评】
本课题以学生自主探究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问题为中心,从测定光合作用中氧气的生成入手,体现学科渗透,使学生感到亲切,同时也创设了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除本条外其它物质是否也能在纯氧气中燃烧得更旺。通过表一中一系列学生有目的的思维性观察活动,得出氧气的化学性质。并引用通过描述木炭燃烧的猜谜语活动使学生兴趣盎然,活跃了课堂气氛。该课改变了传统的先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再根据它的性质介绍用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一些氧气的用途、收集方法等,归纳它的物理性质,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也教给了学生一些归纳知识的方法,教师真正起到了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最后,通过一段相声《氧气趣谈》作为本节课的结束,使学生感到意犹未尽,盼望着再上下一节化学课。
该课题的最大特点是教师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使学生自主活动充分,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学到了技能,与新课改精神不谋而合。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第九中学   孙明槐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点军一中 闵静 周嗣宁
背景资料:
相 声                      氧气趣谈
甲:跟您请教一个问题。
乙:您太客气了,凡是我知道的……
甲:您说,要是不给您饭吃,您能活多少天?
乙:这叫什么问题呀?——我一天也活不了!
甲:您太谦虚了。
乙:我这是谦虚呀?谁不吃饭活得了哇?
甲:您就活得了!要死也得这数(伸五指示意)。
乙:五天?
甲:您还是谦虚!
乙:我这还谦虚啊?
甲:对了。像您这身体只要不断水,您准能打破饿五周才死的世界最高纪录。
乙:这还有世界纪录呢!
甲:当然有了。您不妨试试,说不定能超过它!
乙:还留着你超吧,我这就饿得慌了。
甲:那您知道要是不喝水能活多长时间吗?
乙:那你给吃的不给吃?
甲:给。给巧克力饼干。
乙:给巧克力饼干?)——那没什么问题了,我最爱吃这种饼干了。喝水不喝水  的,无所谓!
    甲:无所谓?哼,告诉你,你顶多也就活这数(伸手张开五指示意)!
   乙:五周?!
   甲:五周呀?——你活五天就不错了!
   乙:得,这回省得我“谦虚”了。
   甲:哎,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嘛!
   乙:是有这么句话。
   甲:还有比水更重要的呢!
   乙:更重要?——什么呀?
   甲:空气。——你知道你不喘气能活多久吗?
   乙:活多久呀?,
   甲:也这数(伸手张开五指示意)。
乙:哦,也是五天。
甲:五天呀,你早“臭而不可闻也”了(掩鼻示意)!
乙:都“味儿”了?那五小时?。
甲:五个钟头?那你早挺得笔杆条直的了(两手紧贴体侧,翻眼示意)。
乙:那五十分钟……
甲:五十分钟嘛……
乙:行了。
甲:你销户口去吧,活人没你这一号了。
乙:那多少时间啊?
甲:五分钟!一人缺氧超过五分钟就凶多吉少了!
乙:是啊。
    甲:由此可见氧气有多么重要。氧气的氧原来的写法就是气字头下面一个养活的养字,就是说:“氧气者,养人之气也!”
乙:他还转上了!
甲:据医学部门研究:人平时呼、吸一次的气量各约500毫升,氧气占100多毫升。每分钟按16次算,每天还要空气11500升,氧气2300升才行呢。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6

乙:哎,氧气既然养人,那我买个氧气瓶,平常也好多吸着点……
甲:吸纯氧?你要不行了吧?
乙:没有。我想像喝牛奶那样增加点营养,长快点。
甲:你要真这么办,可能死得快点。
乙:怎么呢?
   甲:你没事老玩命吸纯氧,那就会使你体内氧化反应加剧,你就会头痛,头昏加恶心,眼花、耳响,不认人,脸色苍白出虚汗,浑身乱颤带抽筋(表演)!
乙:啊?那我还是吸空气吧,纯氧太厉害了。
    甲:当然了。要不书上就说“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相当活跃的气体,它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发光放热”啦?
    乙:嗯,是有这么一段。
    甲:你没做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红热木炭,剧烈燃烧,变为白热,温度极高。(抓起乙手抚摸)矫嫩小手,差点烧焦!”
    乙:谁是娇嫩小手呀?
    甲:硫在氧气中燃烧也是啊:“燃硫入氧,燃烧变旺,火焰蓝紫,美丽漂亮。产生气体,可真够呛。”
    乙:嗯,二氧化硫是挺扎鼻子的。
    甲: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也是啊:“红磷燃烧,可真热闹,白烟滚滚,亮似灯泡”——还是磨砂灯泡呢!
   乙:对,是挺像磨砂灯泡的,可惜就亮一会儿。
   甲:铁丝在氧气中也能“剧烈燃烧,火花四射。劈啦作响,放出高热。”连铁丝都烧没了。
   乙:对,生成的四氧化三铁都化成小球儿了。
   甲: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反应,不能跟氧发生反应的金属只有银、铂、金。
   乙:是啊,真金不怕火炼嘛——你怎么烧,金也不与氧化合。
   甲:氧还能跟煤、石油、天然气、石蜡、乙炔和氢气发生反应,通通的都是放 热反应。
   乙:放出大大的热量——这俩连中国话都不会说了。
   甲:氧气的这些性质也就决定了它的用途。
   乙:氧气能干嘛呀?
   甲:首先是炼铁炼钢:富氧炼铁、纯氧炼钢,升高炉温,增加产量。
   乙:嗯。
   甲:本厂产品,保证质量,交货迅速,信守合同。
   乙:代办托运,实行三包——他这儿做广告呢!
   甲:还可以与乙炔形成氧炔焰进行气焊和气割。
   乙:这很常见……
   甲:像这桌子腿要是断了(用乙腿示意),一焊就焊上了。
   乙:(推甲手)有穿裤子的桌子腿儿吗?
   甲:(仍以乙比方,拦腰截断似的)像这么粗的钢锭只要加大氧气风门,一割就变成两截!
   乙:把我给腰斩了!
   甲 :最有意思的还是“液氧炸药爆破”技术。
   乙:这技术怎么有意思呢?
   甲:好玩呀!使用液氧炸药爆破技术来开山筑路,既可以省下军事炸药,又能保证施工者的安全。
   乙:炸药还安全?怎么个用法儿啊?
   甲:简单极了!你可以先用刨花锯末压成多孔的小棒棒,这炸不着你吧?
   乙:嗨,木头棒儿炸什么呀?
   甲:然后你再把跟卖冰棍的那种保温瓶差不多的杜瓦保温瓶借来。
   乙:干嘛呀?让我上山上卖冰棍儿去?
   甲:那你卖给谁去呀?——我是说在保温瓶里盛上液氧。
   乙:好嘛,零下183℃,这可比冰棍凉多了!
   甲:在你打好炮眼之后,就把那刨花棒浸在液氧里只这么一吸,这液氧炸药就算成了。
  乙:哈,这么一沾木棒就成炸药了。
  甲:你再把它塞进炮眼儿里,接上导线,远远藏好,把手摇发电机一摇……
  乙:就是发出电流引发它(凑近甲解释着)。
  甲:(炸乙)“轰”!——就把顽石炸开了。
  乙:好,我成顽石了!这么大爆炸力怎会安全呢?
  甲:它爆炸力虽然很大,但如果因故障没炸的话,就并不会炸着你了。
  乙:为什么呢?
  甲:因为等你过一会儿再去检查时,它吸的液氧早蒸发跑光了,就剩一根木头棒了。
  乙:那还炸什么呀!
  甲:特别有意思的是,如果你木棒不够了,不妨用压缩饼干吸液氧,做个饼干液氧炸药,照样能炸。
  乙:炸药有了,可我就得饿一顿了。
  甲:液氧还被用来做火箭、导弹推进剂中的氧化剂,推动宇宙飞船遨游天空,把各种弹头送到敌人头顶,来个空中开花(炸乙头状)!
  乙:瞧我站这地方!
  甲:还有就是供登山运动员、飞机驾驶员、宇宙航行员用(一个比一个高的示意表演)。
  乙:(跟着瞧天空状)嗯,一个赛着一个高!
  甲:也供给潜水员,潜艇将士呼吸用。
  乙:又用到海底下去了。
  甲:急救病人也用(示意将氧气管插入乙鼻)。
  乙:哎……(拦甲)别救我呀,我没,没……
  甲:(打岔)煤气中毒呀?(学医生)护士长,快把他推到高压氧舱去,给三个大气压氧气!
  乙:哎……,给那么高压干吗?我没,没……
  甲:(打岔)你煤气中毒,再不救就没治啦!
  乙:你才煤气中毒呢!

引自《中学化学课外科技活动》一书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2、通过对碳、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的特点。
3、通过催化剂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实验准备】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6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
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急救病人、电氧焊、炼钢等都需要较为纯净的氧气,如何制取氧气?

[学生猜想]
学生们畅所欲言,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3-34,分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出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

[实验探究,引导观察]
(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2-5];[实验2-6];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
气生成。


(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2-5];[实验2-6];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
观察[实验2-5],[实验2-6],加热二氧化锰,教师的操作方法
及实验现象,并作详实的实验记录。
[学生交流展示]
汇报实验记录及结果;交流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得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的结论。正确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从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归纳出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分析对比,发现规律]
实验室除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外,还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引导学生看书P35 。引导学生分析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特点,并与化合反应相对比。
[学生活动]
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铁和磷分别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从反应物、生成种类,对比化合反应的特点,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结论。
[媒体展示,激发兴趣]
(化学、技术、社会)催化剂的作用图片;资料: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通过观看多媒体展示图片,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分析比较得出氧气的工业制法与实验室制法具有本质区别。
[归纳与反思]
本节课你了解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学生通过反思,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知识应用,总结提高]
布置课堂作业并及时点评,P401、2。

第二课时
[回忆与再现]
(分小组竞赛)看谁写得又快又准,写出实验室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两个)。
[学生活动]
写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制氧气文字表达式
[设计实验装置]
要求学生对比过氧化氢制氧气的特点,分组设计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
学生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所需条件和生成气体的性质,设计
实验装置,自主选择仪器,对装置进行组装。

[设疑激趣,讨论交流]
展示某一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巧设疑问: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怎样给试管加热?实验结束后是先把导管从水中移出来还是先移走酒精灯?进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要注意什么?

[分组讨论,获取信息]
        学生分组活动,对每一问题进行仔细探讨,教师作适当点评。

[我探究,我快乐]
(学生分组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验证氧气的性质。

[讨论交流,归纳反思]
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汇报实验收获;反思实验中存在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
引导学生通过反思得出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试管口要稍微向下倾斜;气泡连续了才能收集氧气等结论。
学生总结:实验探究收获、体会或想法。
实验室制取气体要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水溶性等来选择适当装置。

[信息反馈]
布置练习1、P404;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1)点燃
酒精灯,加热试管;(2)检查装置气密性;(3)装入药品并将装置
固定在铁架台上;(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5)停止加热;(6)把
试管从水中移出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学生独立作业]
检验能力,巩固知识。

【总评】  
本课题教学让学生把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融为一体,使许多原来先由教师讲解示范的工作变成由学生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如:通过回忆氧气的用途,联想如何制得氧气,猜想氧气的制法;再通过阅读、讨论、交流,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析反应特点,自主选择仪器制取氧气等探究活动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课题教学还根据新课标理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意识。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中的许多注意事项,一部分在实验前引导学生思考,获取正确信息,一部分留给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后,反思得出正确结论。此教学设计在如何活用教科书而不拘泥于教科书方面也下了一定的功夫。如为说明二氧化锰只是过氧化氢反应的催化剂,在教科书原有实验的基础上添加单独给二氧化锰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的实验,从而使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结论更具说服力。
当然,本课也略有不足,教师的“讲”还略有偏重,还可继续放“权”,大胆让学生去闯。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点军一中   熊顺安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第九中学   孙明槐

【背景资料】
新课程怎样教(化学九年级下)   开明出版社
新课标教案设计(化学九年级下) 和平出版社


第二单元    测 试 题
一、我会选
1、按体积计算,在空气的组成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稀有气体     C、氮气     D、二氧化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6

2、下列反应从物质与氧起反应的角度看,是氧化反应的是(    )
        A、氧化钙+水 氢氧化钙        B、镁 +  氧气 氧化镁
    C、氢气 + 氧气 水          D、氯化氢 + 氨气 氯化铵
    3、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     B、玻璃杯破碎      C、大米酿酒     D、燃烧
4、各校开运动会的田径项目比赛都要用到发令枪,枪响后,看到有白烟产生。该白烟的主要成分是  (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五氧化二磷
5、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集所法
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6、在常温下,不适宜运用物理性质区别的物质组是 (     )
      A、高锰酸钾晶体和氧化铝粉末       B、酒精和食醋
      B、 食盐和面粉                    D、二氧化锰和木炭粉
7、近年来,在东北、华东地区持续发生多起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大气污染的结果             B、植被遭受破坏的结果
        C、火山爆发的结果             D、土壤污染的结果
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
  A、①⑦③②⑤④⑥              B、⑦②③①④⑤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9、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酒精能挥发             B、甲烷密度小于空气   
C、汽油能燃烧             D、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
10、科学证明:空气中的微量臭氧(O3),可抵抗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空调和冰箱的制冷剂“氟里昂”是一种氯氟烃(以M代替其化学式),它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表示为:M + O3 → MO + O2    MO + O3 → M + O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氯氟烃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A、催化剂      B、还原剂    C、氧化剂     D、稳定剂
二、我会填
11、生活就是一本化学教科书,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便可发现化学无处不在,探究其乐无穷。你留意思考过下列现象吗?用你学的知识解释其原因。
(1)把一瓶冰汽水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瓶外壁有一层水珠出现。
(2)煤气、木材、酒精能在空气中燃烧。
(3)澄清石灰水敞口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膜。
(1)                                                              。
(2)                                                                。
(3)                                                                。
12、把下列符合题意要求的物质名称写在横线上: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高锰酸钾、氧气、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氧化铝、稀有气体、过氧化氢溶液。
(1)通常用作保护气和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是                     ;
(2)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              ;
(3)白色固体物质有                ;
(4)能供呼吸,支持燃烧的物质有                              ;
(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
(6)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构成污染的气体是                    ;
(7)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反应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上述物质中能用于制取氧气,且其反应具备绿色化学的某些特点的是        。
13、右图有多种功能,如收集气体、洗涤气体、贮存气体等。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
(2)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
(3)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
(4)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
(5)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气体从          端进入。
(6)用水将瓶中贮有的气体排出使用,水从           端进入。
14、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可以鉴别物质。请写出下列各组物质区分的主要依据。
(1)铜和铁                    (2)酒精和汽油           
(3)盐水和糖水                (4)铁和钢              
15、小萌同学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带刻度的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              。由此,她对动物的呼吸作用获得的认识是                                         。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6

16、小雪同学发现家里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她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做了如下实验:把此液体编号为A,加热A液体,发现有气体B产生,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而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她把B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如把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B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
(1)根据小雪的实验,分析A、B、C、D、E、F分别是什么物质。写出各物质的名称或符号:A          、B               、C               、D              、
E             、F              。
(2)在横线上写出题中所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角度看各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把反应类型写在括号内。
                                (        );
                                (         );
                                (         )。
17、小明同学在做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试帮她分析一下造成此后果的原因可能有(至少答三点)
                                      ;
                                        ;
                                         。
三、我会答
18、现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无色气体,请你从中任选二种气体,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鉴别它们。
你选择的二种气体是                       ;
方法1:

方法2:

19、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它可以和冷水直接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但是它与煤油不会发生反应。把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如图a所示)。可以看到钠块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成小球,甚至会使钠和生成的氢气都发生燃烧。
如果在上述盛蒸馏水的烧杯中先注入一些煤油,再投入金属钠,可以看到金属钠悬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如图b所示),同样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但是不发生燃烧。








(1)钠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氢氧化钠是一种碱,能让无色酚酞变为红色。如果预先在a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实验中可以看到液体颜色由         色变为             色。
(3)在第二个实验中,钠也与水发生反应,但不发生燃烧,猜想这是因为           
                                            。
(4)在第一个实验中,钠浮在水面上;在第二个实验中,钠悬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这两个现象说明了                                               。
20、阅读下列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臭氧的化学式是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
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O2)强得多。
若将O2通过臭氧发生器,在无声放电条件下,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O2中含有3%的O3。
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25 km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收音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氮(NO)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O3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              的现象。  
(2)写出在臭氧发生器中,O2转变为O3的文字表达式                   。氧气转变成臭氧的过程发生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应采取                                                     的方法保护臭氧层。
(4)二氧化硫(SO2)遇到O3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三氧化硫(SO3),SO3跟水反应生成硫酸,这是除去废气中SO2的理想方法。写出SO2与O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种类看是        反应,从物质与氧结合的角度看是       反应。  
四、我会分析
21、下图是实验室提供的常用仪器,供完成下列气体制取实验时选用(不可重复选用)。







(1)实验室采用加热高锰酸钾晶体制取氧气时,其发生装置必须选用上述仪器中的(填序号)               ,还缺少的仪器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
(2)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它在土豆块的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放出氧气。若实验室采用该反应原理制取氧气,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随时添加双氧水,上述仪器中必须使用的有           。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6

22、煤气厨房中常用的一种物质。是许多城市居民家用的一种主要燃料。为了更多地了解煤气,某校903班琦琦同学上网查询了下面一段材料:煤气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极难溶于水;1升一氧化碳约重1.25g;一氧化碳燃烧放出大量热量,燃烧后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冶金工业上,通常在高温下用一氧化碳与铁的氧化物(如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铁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氧化碳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质上是该气体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和难溶于水的碳酸钙的缘故。但一氧化碳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一种主要气体;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物质,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而发生煤气中毒;日常生活中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硫醇等,当煤气泄漏时,人们就可以从嗅到硫醇等物质的气味觉察到煤气的泄漏,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阅读上面材料后,你发现一氧化碳具有哪些物理性质?一氧化碳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23、小军同学在做“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探究实验中,他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剧烈燃烧”的现象,请分析小军同学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五、我会算
24、小江同学从与医生的交谈中获悉:成年人每分钟大约需要吸入8L氧气。问成年人每分钟大致需要空气多少升?在标准状况下,8L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克?所需空气的质量为多少克?(O2 的密度=1.429g/L,空气的密度=1.293g/L)。






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参考答案
一、1、C    2、C    3、B    4、D    5、A    6、D     7、B     8、B    9、C    10、A
二、11、(1)因为空气中含有水,温度降低时,空气中的水冷凝成小水珠。  (2)因空气中含有氧气,一些可燃物才能在空气中燃烧。   (3)因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物质。
12、(1)稀有气体  (2)四氧化三铁  (3)五氧化二磷、氧化铝    (4)氧气
(5)二氧化碳   (6)二氧化硫   (7)过氧化氢溶液
13、(1)密度比空气小  (2)密度比空气大  (3)密度比空气大  (4)密度比空气小   
(5)a  (6)b
14、(1)颜色  (2) 气味   (3)味道    (4)硬度
15、变浑浊;向左移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16、(1)A为过氧化氢溶液,B为氧气,C为二氧化锰,D为水,E为硫,F为二氧化硫。
(2)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17、加热试管前,没有预热;或加热试管前,试管外壁有水珠;或在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向上略略倾;或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导管;或加热得很烫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或加热过程中试管壁碰到了酒精灯的灯芯等。
三、18、略。(提示:每种方法都必须有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如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使燃烧的物质熄灭;或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或利用氧气支持燃烧能使燃烧的木条燃烧更旺或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或利用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液体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19、(1)文字表达式(略)。(2)无;红。  (3)煤油浮在水面上,钠和氢气缺少氧气不会燃烧。(4)煤油的密度小于钠的密度,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20、(1)带火星的木条着火燃烧;  (2)
(3)限制使用“氟里昂”,减少CO、CO2、NO的排放量。
(4)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四、21、(1)①③④;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文字表达式(略);分解反应。 (2)②⑥   
22、物理性质有:颜色为无色;没有气味;状态为气态;溶解性难溶于水;密度为1.25g/L。
化学性质有:可以燃烧;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与血红蛋白反应。
23、刚把火柴点燃就把铁丝伸入集气瓶中使火柴燃烧消耗了一部分氧气;或火柴完全熄灭后才把铁丝伸入集气瓶中,铁丝没有被引燃;或铁丝上有锈或油而没有打磨掉;或集气瓶中氧气的不够纯。
五、24、40L;11.432g ; 51.72g
(湖北省宜昌市第九中学   孙明槐  供稿)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通过查阅“水的组成揭秘”等资料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认识事物的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形成
【实验准备】水电解器简易装置、10%的NaOH溶液、火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板块Ⅰ        引入:多彩水世界

内容1:请你欣赏——明白学习对象
(电脑显示图片资料)
①        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
②        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
③        组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等等)
师: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
生:水
【点评】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6

俗语说:“熟悉的地方无风景”。水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物质了,但教师用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知学生熟悉学习对象,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科学家的眼睛来探视水的未知和魅力。

内容2:浮想连翩——认识水是生命之源
师:地球上适宜生命存在的三大基本因素是什么?
生: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师:(播放火星车在火星上拍摄照片,及证明火星曾经有水的证据的报道)同学们看
到这些资料和报道后对火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不同的学生印象肯定不同,让他们自由想象)火星上很荒凉,火星上也许从前
有生命、火星上可以采矿、火星没有地球有生机……
师:科学家为什么在火星上搜寻曾经有水的证据呢?
生:有水就有可能有生命存在过。
师: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已经找到了火星原来有水的痕迹,之后在报刊上很快出现了“地球人原来是火星人的后裔”猜想。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猜的最核心的依据是什么?
生:水是生命之源。
点评:教师应用近期媒体报道的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探测的最新工作进展,让学生通过对比,联想感知水是生命之源。

内容3:高谈阔论——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
①        水的作用
师:同学们吃过新疆葡萄干吗?
生:吃过,甜甜的,酸酸的,很好吃。
师:是的,很好吃,新疆哪个地方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十分利于葡萄的生长,但是新疆这片广阔的大地上,适宜种植葡萄的地方不到10%,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生:交流、讨论,最后形成的意见是——缺水。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如果新疆不缺水,它生产出来的葡萄用来酿葡萄酒供全世界所有的人来饮用都用不完。在世界各地水资源分布很不合理,有的地方水资源很丰富,如我们的家乡。但有些地区又极端缺水,难以适宜人类居住,比如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古代有许多城池都被废弃了,原因就是自然环境严重恶化,缺水造成的。你们知道自然界的水是由哪些形式存在的吗?
②自然界中水的分布形式:
生:河水、湖水、地下水、极地的冰盖、空气中的水等等。
师:同学们概括了很多,这些叫自然界的自然水。据你们所知,还有什么地方有水吗?
生:蔬菜里有水、果冻里有水、人体里有水、纸张里有水、结晶水合物里有水等。
师:大家分析很有道理,这些水与自然界里的水存在的形式不一样,叫“结合水”。
师:请同学们分析三峡枢纽工程的意义。
生:先讨论、交流,后概括:发电、抗旱防洪、灌溉、调节气侯,航运、旅游……
【点评】
教师先从具体的事例——新疆葡萄入手,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宝贵,然后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两种存在形式,当然,“结合水”只给学生作了简单的交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三峡枢纽工程的意义”,使学生结合身边的具体事例体会出水的无穷价值,而且把爱护水的这一价值观也寓于其中。

板块Ⅱ   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内容4:猜测水的组成
        师:给出水的化学式——H2O,请学生猜测水的组成。
        生(可能作答):由H2和O组成,由H2O组成,不知道,……
        师:介绍电解水简易装置,接通电源。
        生:看到两极产生气泡,正极慢,负极快。
        师:两极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水蒸气还是其它气体?
【点评】
猜测是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引导学生猜测,则是挑起学生的思维矛盾,这样为下一步探究开发了素材,也激发学生探究欲。

内容5:(电解水的过程中)学习科学家研究水的组成的思路。
        师:指导阅读P45-46页资料“水的组成揭秘”。
        生:阅读。
师:我们一起推测一下拉瓦锡设计实验前的想法。
生:讨论。
师-生:既然“易燃空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那么水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得到“易
燃空气”;如果能设计一个方案从水中得气体,并证明它是“易燃空气”,那么也就证明了水的组成了。
师-生:从上述思路中我们可以整理出科学家的探究过程
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现象论证→结论推理
师:我们的实验正是按拉瓦锡的思路进行验证。
【点评】
这一环节是教师注重“过程与方法”经典之作,第一步教师是引导分析科学家的研究方法,第二步是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思路,这种提升对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十分有好处的。

板块Ⅲ   验证推导:水的组成

内容6:现象论证——分析产物
师:(录相展示)氧气的检验方法;氢气的检验方法与验纯知识。
生:欣赏、学习。
师:引导学生观察水电解器两极结果。
生:(可能的描述)正极气体多,负极气体少;V正:V负约为1:2……
师:用录相中展示的方法检验两极气体,要求学生观察现象。
生:(观察)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负极气体能燃烧。
(判断)两极产生的不是水蒸气,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师-生:在通电条件下,水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通电
水            氢气+氧气
(H2O)                  (H2)  (O2)
师-生: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的实验结果现在可以表示为:
                                               点燃
氢气+氧气             水
(H2)  (O2)           (H2O)       
师:从上述资料中我们还了解到科学家用哪一个词来描述物质的组成?
生:用“元素”一词。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化学概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6

师—生:师生互动,共同清理出元素、化合物、纯净物等概念,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水的组成这一具体内容强化理解三条化学概念的基本意义。
师:对比上述两个相反的反应过程,我们现在能否推侧水的组成是怎样的?
生: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师:我们从以上两个化学方程式中还发现了哪些问题?
生:学生讨论的焦点是“一个反应很不容易发生,而另一个反应很容易发生”,不容易发生说明反应条件难以达到,而且成本很高。
师:同学们分析思路有价值,如第一个反应很难实现,我们这个世界目前比较头痛的是能源短缺,千方百计地找替代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物质,而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就是氢能源,我们今天才发现,制造这种能源的原理很简单,但反应条件太苛刻,我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今后在这一方面研究有所突破,为人类作出大的贡献。
【点评】
有了科学家的方法意识,有了一定的原有的知识积累,但还不能真正认识水的组成,这时教师采用两条办法,其一是看别人的实验录像,这样可以接受较规范的实验与事实,也节约时间;其二学生自己作实验,进而得出水的组成这一结论,再一鼓作气地找出元素的概念。然而这并不是高潮所在,高潮是教师应用两个相反的化学方程式,在论证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板块Ⅳ    反思评价

内容7:挖掘实验结果
师:反思1:我们通过分析水的组成的实验过程中,在实验方法上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反思2:我们对今天出现的几种化学新概念理解透彻了吗?
反思3:“用通电的办法从水中得到氢气要消耗电能,现在大家在设想通过催化剂,利用太阳能将水分解得到氢气,如果这一设想得到实现,我们将得到大量兼价而又清洁的能源,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美好!”这段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作用?
反思4: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浪费水的行为吗?
师:上述四个反思问题不需要同学们立即作答,但我们要时时思考,不断地感悟出新体会。

内容8:小结学习收获
        师:要求学生根据H2 、O2和H2 O的符号比较它们元素种类上的区别。
生:H2 、O2只含一种元素,H2 O含有二种元素。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出“单质”、“化合物”两个概念,并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生:学生自习,理解概念,相互举例理解和深化。
师-生:判断、纠偏。
师-生:回忆学习过程,小结课题收获:
①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答)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水、氢气的符号……
②        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方法?
(学生答)学习了科学家探究实验的思路:
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论证,知道了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
师:最后请同学们整理出本节课我们探究的内容和方法,并将这些内容写在教材上。
点评:
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四个反思题有教育意义和激励作用,学生最后整理学习体会与笔记也是一个创造,变学生的机械记忆为愉快的学习形式。
生:学生在交流中活动与整理。




【总评】
本节案例的特点是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用最新的材料引导学生探究,学生思维材料充分,创新空间广阔,学生在探究中互动感知深刻,这样学生就较顺利地通达“三维目标”。
执教:湖北省当阳市两河中学  郑玉荣
点评: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    朱吉杰


课题2   分子和原子(A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了解分子、原子的区别;并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2、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粒子。
【实验准备】品红的扩散   氨分子扩散实验   二氧化氮气体在空气中扩散
水和酒精的混合    压缩水和空气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问题情景】投影四幅Flash动画画面
1、小明站在阳台上想:湿衣服晒干,水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2、路过花店时,小丸子对小英子说:我闻见了花香,你闻见了吗?
3、冲糖水时,小刚感到迷惑,把白砂糖放入开水中,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有了甜味。
4、小强指着马路问爸爸:马路为什么要隔成许多小泥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何不一样宽?
【引入课题】以上四种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我相信我们一起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以后,你一定会解释以上现象。
【实验】品红在水中扩散
【想一想】你看见了什么?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拓展】结论1: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播放动画】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
【投影】1、苯分子的照片     2、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活动与探究】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观察到小烧杯A中的溶液变成了红色。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请你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
【学生猜想】
1、A烧杯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红,与B烧杯无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6

2、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烧杯A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3、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慢慢溶解到烧杯A的溶液中,使A溶液变成红色。
【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1、用洁净烧杯C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静置,观察现象,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观察现象。
2、另取两只烧杯,重新配好A烧杯中的溶液,B溶液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A、B烧杯,观察现象。
3、小心闻B烧杯的浓氨水,嗅到刺激性气味。取出浓氨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剂,观察现象。
【获得结论】
1、氨水能使酚酞试剂变红。
2、B烧杯浓氨水中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A烧杯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颜色变红。
【分组实验】
A组:一杯开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品红,观察现象。
B组:下面一个集气瓶盛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上面一个集气瓶盛空气,抽走中间玻璃片,观察现象。
C组:(1)50ml水与50ml水混合  (2)50ml酒精与50ml酒精  (3)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
D组:各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汇报实验结果】你有何发现?
【拓展结论并投影】
结论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结论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物质的微粒间隔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微粒间隔比较小。
【考一考你】1、苯分子照片中两个相邻苯分子间黑色的部分是什么?
2、“酒香不怕巷子深”、水烧开后在壶口处能看见白雾,说明了分子具有什么性质?
【投影】1、几种常见分子模型
2、空气的自白(模拟空气中的氮气分子、氧分子、水分子、氦原子等微粒模型以及运动情况)
【讨论与交流】
1、解释四幅Flash动画中的问题
2、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感受……
3、P52  3(2)(3)(4)(6)
4、动动手,制作几种分子模型
【知识梳理】我已知道: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分子是在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分子是由两个及以上的原子构成的

第二课时
【实物展示】
请几名同学把亲手制作的分子模型展示给大家。(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分子里的各个原子可以拆开)
【问题情景】投影
1、从分子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2、观察P49氢气与氯气的反应的示意图,仔细分析在此变化过程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小组讨论】1、教师也参与讨论       2、小组交流观点
【模型演示】
1、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一人演示一人解说)
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同上)
【分析】
水的蒸发:水分子未变,分子间隔增大……物理变化
                  电解
水的电解:水        氢气  +  氧气……化学变化
          (水分子) (氢分子)(氧分子)
【获得结论】1、化学变化前后,分子发生改变。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质疑探究】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呢?
【投    影】1、水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
2、氧化汞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
【小组讨论】你有何发现?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小组讨论】发现各自观点
【获得结论】
1、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新的分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反思小结】
1、你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后,有哪些收获或感受?请你说出来。
2、P52  3(1)(5)、4


【点评】
“分子和原子”这部分内容是九年级化学课标实验教科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探究点,本课题在教科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两课时的教学设计,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体现了课改的理念,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探究氨分子扩散实验时, 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
第二,问题情景真实,实验设计巧妙,资料准备充分。特别是在介绍分子的性质时,给出了鲜活的、真实的情景材料,达到了质疑激趣的目的。增补的实验直观性强,现象明显,穿插的也很到位。
第三,教学过程设计紧凑,环环相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不过,有些地方设计过于冗长。素材获取应不拘泥于教科书,还应更生活化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桥边中学   覃学红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  刘永舜



课题2.    分子和原子(B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自制分子模型,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培养动手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分子模型化学变化过程的演示,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子特性的探究
【实验准备】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6

大、小土豆、牙签、西红柿、试管、蒸馏水、浓盐酸、气球、注射器、棉花、铁、酚酞、品红、黄豆、砂、浓氨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分小组实验,加热蒸发10毫升水,然后交流各自的感受与体会。
生1: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
生2:水沸腾前有气泡从水中冒出。
生3:试管中的水能慢慢地变少了,试管口有水珠。
师:很好,通过水蒸发的实验,你有什么疑惑呢?
生4:我想知道水为什么会减少?水为什么会变成水蒸气?
生5:我想知道水是如何变为水蒸气的。
师:看来同学们的问题可真不少,要弄清你们的问题,就必须走进微观的世界,同学们在认识微观世界时,需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现在同学们就通过自己的想象、各小组的讨论、猜想水变少的原因。
生6:水具有挥发性,加热后水挥发掉了一部分。
生7:水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加热后,微小的粒子跑掉一部分。
生8:水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微小的粒子本身就是运动的,只不过加热后运动得快一些。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不错,水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我们所见的其它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书P47面分子的有关内容。
……
【点评】
教师首先从水蒸发的简单实验入手,引导学生操作、观察,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原有的知识积累,在此基础出提出第一个探究性问题,即“猜想水变少的原因”,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微观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欲望。在学生思维充满疑问与好奇心的基础上,再来看书,这种学习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师:通过看书,我们知道了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微小粒子有的是分子,而有的则是原子。(教师出示一瓶浓盐酸,小心地打开瓶盖)我这里有瓶浓盐酸,现在将它打开后,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呢?(在瓶口产生了白雾),对,白雾是由于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与空气中用肉眼看不见的的水分子结合在一起,又变成盐酸小液滴所形成的现象。
师:以上事实说明了空气中有水分子存在,进而证明分子真实地存在,同学们还能通过哪些事例说明分子的存在?
生1:路过酒厂、化肥厂都可以闻到酒香和臭味。
生2:打开液化气瓶可以闻到浓烈的液化气中的臭味。还可以嗅到汽油的气味。汽油瓶不盖盖放在家中,过一段时间就没了。
生3:加热一壶水可以被烧干。
师:同学们通过生活中许多的现象,说明了分子是真实存在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分子的世界。(点击:1.com/sub ject/chemi stry/html/)
师:刚才大家观看了有关分子的课件,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分子的了解有哪些?
生1:我看到科学家们用隧道显微镜观察到的苯分子的图像、水分子的图像、二氧化碳分子的图像,知道分子存在的事实。它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生2:分子很小,我们肉眼看不到。
生3:分子不是静止的,是运动的。
生4:分子有不同的颜色,它不是最小的,像水分子就是由两种不同颜色的粒子组成的。
生5:分子有不同的形状。
同学们涌跃发言,各抒已见。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把各自对分子的了解进行了描述,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大胆地来进行探究,进一步用你们掌握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来验证你的观点,然后分组交流。

【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以后,并不是就事论事来复述教材内容,而是要求学生再次用生活中的事例和掌握的部分理论知识来对分子知识的认识,这样就形成了学生的复合思维,这种引导方法既注意让学生应用在前一次探究中感悟的方法,而且对方法的要求又更高,如要求学生用“感性知识与理论知识”双重复合方法。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
生1:我们小组是将少量的品红放入装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可以看到水中有红色丝状物在游动,且在热水中游动得快一些,我们验证了分子是运动的,分子的运动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生2:我们小组先闻了水和酒精的气味,然后将10ml和10ml酒精混在了一起,知道了水分子和酒精的气味不一样,不同物质由不同分子构成,不同分子有不同性质。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了20ml,说明分子间有距离。
生3:我们小组猜想分子是运动的,然后用对比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先将酚酞溶液滴几滴在装有浓氨水的试管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分子与酚酞分子接触后溶液变成了红色。对比实验有一条滤纸上不同的位置滴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将滤纸放在试管中,管口用木塞塞住,我们发现纸条上滴有酚酞的地方从管口到底部依次变红,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生4:我们组用注射器先抽取了一定的空气,然后把注射器封住可向内推动活塞,验证了分子间有间隙。
师:很好!同学们亲自探究出了分子的一些特征,但很遗憾的是分子太小,我们不能亲眼目睹它,你们能想象出来它吗?(能)
生5:不同的物质由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的分子有不同的性质。像用警犬能缉毒追踪。
生6:分子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闻到花的香味。
生7:分子间有间隙,就像铁钉可钉入木头中而不能钉入铁块中一样。
生8:1ml黄豆与1ml沙混合,总体积一定小于2ml。生活中车轮中充灌空气能被压缩,气球可以挤压变形。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7

生9: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像食盐、白糖在热水中溶化快一些,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干一些。
师:很好,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将微观的分子活生生地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现在,老师也有一个模型,请大家欣赏(老师展示一个用土豆、胡萝卜做的水分子模型)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呢?
生1:是一个水分子的模型,它是由二部分组成的,呈“V”字形,说明分子不是最小的,是由比它更小的粒子组成。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问题有创造新点,下面请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研究教材中P50页图3——12和3—13,这两个图象什么?
(下面第一小组的同学对图3——12的描述,第二小组同学对图3——13的描述略)
生1:单个图象乒乓球、象桔子、象汤圆、象眼睛;
生2:前面的两个图象金鱼的身体;这一组图象我们上体育课,先集中,再分开进行单项活动;
生3:象米老鼠,人类太不友善了,他们用极端手段先把米老鼠的耳朵与头肢解,再分门别类的摆在货架上买……
生4:其中一个    象一个新爸爸带着两个小孩,另一个    象一个新妈妈带着两个小孩,新爸爸和新妈妈再婚以后大人到一起去玩,两家的小孩又到一起去玩。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是的,分子不是最小的,它是由比它更小的原子构成。原子是不是最小的呢?也不是,它只不过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它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请同学阅读书本P50面的原子的有关知识,把你对原子的理解与大家进行交流。
生1:根据书中“3—12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 3—13氧化汞分子的分解示意图”图示,我们可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变,化学变化实质上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生2:若分子是一座房子,则原子就是建房子的砖。
生3:若分子是一个变形金刚,原子就是拼图的各个部件。
生4:若分子是一个英文单词,原子就是构成每个单词的字母。若分子是一个中文方块字,则原子就是构成方块字的基本笔划。
生5:若原子是一个汉字,则分子是一句话。每句话可分有各个汉字,各个汉字可组成一句话。
……
师:太精彩了,老师通过同学们的描述,眼前好像看见了许许多多分子、原子,真想把它们捉住,上述两组图中的信息还发现了哪些规律?
生1:分子的破裂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些粒子只是形式上在变,箭头左右原子的总个数没有改变,哪么总质量也不会变,箭头两边也只有两种原子,原子的种类也没变……
生2:从图3——12中我还发现了制取绿色能源——氢气的原理,虽然它现在还没有什么经济意义,但我要告诉科学家们改进的两条思路,就是去找更好的催化剂,去找更廉价的能源代替电能,就用太阳能吧!
师:同学们在大脑中已经建立了分子与原子的模型,我们能否用生活中最常见最常用的物质来建立分子和原子的模型?请各组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用西红柿、土豆、牙签等自己动手做一个分子模型,展示给同学们。
同学们纷纷做分子和原子的模型,相互交流,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个个喜气洋洋。

【点评】
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分子、原子有哪些特点,可谓煞费苦心,这里有引导学生实验、猜想、分析图的意义、分析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熟知的实例和用蔬菜做分子和原子模型。从学生分析图的意义与规律环节看出,学生的思维灵气折射出无穷的创造力。做模型的过程能让学将宏观知识形象化,微观知识表观化。从教师在上述各环节的引导技巧看出,只要教师留心,我们身边有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

师:我们欣赏了同学们自制的分子模型。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一个游戏,请本班一大个(A)和两小个(B、C)上台,按老师指令行动,其他同学在下面猜一猜,他们做的是什么游戏。
生A用手牵着生B、生C三人不停地转动。
生1:他们表演的是一个水分子。
生2:生A代表一个氧原子
生3:生B、生C分别代表一个氢原子
生4:若A抱着B、C更像一些
……
师:谢谢刚才三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哪位同学还有更精彩的表演吗?
生1:我们可以表演水分解的微观过程。
我们可以……

【点评】
学生经过几次大型探究,大脑皮层一定会有一些紧张,教师些时利用游戏形式来进行知识的整合,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和调节。

师:游戏大家也看了,大家有什么感悟呢?
生1:分子、原子的世界很美妙,我真的想畅游在分子、原子的世界里。
生2:物质的构成太奥妙,我一定要学好它,让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生3:我想去网上了解更多的分子、原子知识。
师:如果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我们课后交流。现在老师留给你们二道作业。
1、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些分子的模型。
2、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我们熟知的生活现象。

【总评】
本节课的案例中,教师为了将学生引入微观世界,所给出的系列探究性问题和材料都是为了将“微观知识形象化,抽象知识表观化”,学生探究活动内容趣味性强,当然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大。
                        
                                     执教:湖北省当阳市半月镇中学 任文锋
    点评: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     朱吉杰







课题3  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认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7

2、通过调查、采访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与他人交往、表达的能力。
3、认识水资源的宝贵,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过滤和蒸馏等操作技巧。
【实验准备】
学生实验:漏斗、滤纸、铁架台、玻璃棒、烧杯、肥皂水、纯净水、浑浊河水、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等。
教师实验:制取蒸馏水装置、自制净水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引入
(一)游戏进入
请三位同学头戴一顶标有“浑浊的河水”、实验室中的“自来水”和“娃哈哈纯净水”的帽子,手各拿所代表代表的水样品,走到讲台上来,教师让同学给他们定出合适的价格。
定价引发三位同学的不满,都要“讨回公道”。
请“物价管理员”解释其中原因。
这几位同学心悦诚服退场。
游戏材料:(自来水取当地价、纯净水取零售价)
种类        浑浊的河水        自来水        娃哈哈纯净水
价格        元/吨        1.5元/吨        2000元/吨
原因        受到污染,没有杀菌        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        (广告词)经过27层提纯

(二)分析农村和城镇饮用水的来源及认识水净化的常识
问题1、我们班上有的同学是家住农村,请问你们家庭饮用水是什么水?
学生:我们家用的是“压井水”或池塘中的“沉淀井水”。
追问1:这些水比我们原来直接用的河水、堰水比,有哪些优点?
生:清洁、干净得多!
追问2:你们知道清洁、干净的原因是什么?
生:满脸疑惑不解的神态。
教师点拨:用干净的砂子小卵石经过简易过滤。
问题2:有的的同学家住集镇,请问这些同学家庭饮用的是什么水?
生:用的是自来水。
追问:这些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吗?
生:自来水是水厂从水源处取来自然水后经过加工,也就是过滤、消毒后得到的。
教师评价: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自来水厂的净水原理和家住农村同学们家用水的过滤原理差不多,但自来水厂净水的工艺规范得多,也复杂得多。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自来水厂的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请看网址http://www.szkp.org.cn/kejijiangzuo/2002-12-1.htm
小结:请同学们看教材P52—53的相关内容,回顾我们刚才共同分析和讨论的问题和方法,概括“干净、清洁的水是怎样得到的?”
【点评】
第一板块教师从游戏入手,让学生从乐趣中感知最是干净的水其价格最贵,从而产生认识水净化原理的欲望。教师抓住机会,结合学生现行居住实际情况深度分析学生家庭的饮水情况,这样将学生身边的事、熟悉的事与所学习的知识有机结合。

第二板块:活动与探究
(一)        浑浊河水的过滤
教师提问1:请同学们先仔细看一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哪些实验仪器和药品。
生:学生清理。
教师提示:我们今天请同学们做过滤实验,由于这个实验是大家新认识的一个综合性操作实验,请同学们先观察老师做一遍。(教师操作)
教师提问2:请同学们结合教师的操作看教材中的实验图,概括老师的操作步骤。
生:同学们先讨论,在教师的提示下概括出“一贴二低三靠”的操作步骤。
教师提问3:请同学们按照操作步骤自己做实验。
学生实验:学生进行过滤操作,边实验边交流。
    教师提问4:各实验小组将自己过滤的水与其它实验组的结果进行比较,请实验效果好的实验组组长介绍经验,请实验效果待提高的实验组组长分析实验失败原因。
生:学生发言,重点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并结合“一贴二低三靠”操作步骤强化知识。
教师提问5:我们还有一个需要深化的问题,就是在生活中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进行过滤?请同学们设计实验用的简易的净水装置。
学生探究活动:用空饮料瓶、小卵石、砂、棉花等自制净水装置。
教师提问6:请同学们上台展示自己的发明与创造,看哪一组的杰作更胜人一筹。
学生示范:每一组同学讲自制净水器的结构、功能、特点与制作材料。强调自己的净水器是简明实用的。
教师评价:教师先分析几组净水器的特点,然后用电脑展示外地学生的自制净水器的特点,与本班学生的创造发明比较,激发学生更大的创造欲望。
【点评】
在这一板块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学生观察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再观察教师的规范实验操作,这样就为学生强化了规则意识,这一点在探究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在规则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的实验探究活动高效有序,有条不紊。学生对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教师再要求学生自制净水器,学生手脑并用,创造空间就十分大了。

第三板块: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自来水与纯净水的区别)
教师提问1:什么叫硬水?怎样证明某些水是不是硬水?请同学们先看书,再结合你们知道的事实说明。
生:学生先看书,后举例:我们家的开水壶内结满水垢,就说明自来水是硬水……
教师实验:自来水和纯净水各取10毫升分别放到蒸发皿蒸干,要求学生观察现象、填写表格内容:

种类        自来水        娃哈哈纯净水
现象        蒸发皿底部有白色固体        蒸发皿底部无物质
结论        用蒸发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硬水加热可形成水垢

教师提问2:同学们从生活、生产中见到过硬水会对人的身体和生产活动带来哪些麻烦?
生:学期饮用硬水会得结石病、又比如我们学校的锅炉如果不经过软化会在锅炉内壁产生水垢,这样会浪费能源,产生危险。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7

生:一学生补充发言,我从网上看一些资料,发现硬水对人还有一些好处(此时课堂上炸开了,其它学生个个疑惑不解)。这位同学接着说:“硬水能给人体补钙;还能防治心脏病”。
教师评价:这位同学思考问题的角度值得推崇,当大家都是一种倾向意见时,他能发表与他人不同的意见,这就是辩证的思维方法。
教师提问3:怎么来区别硬水和软水?请大家用生活中的经验证明。
生:我们洗头发用自来水洗时头发后,头发不膨松,感到不舒服;用自来水洗衣服时衣服发硬,洗不干净还浪费肥皂。
教师提问4:你们能从生活经验区别硬水和软水,哪么你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们的感性认识?
生:我们可以借用老师先用的实验方法和表格来进行实验验证。把肥皂水分别加到装有自来水与纯净水的烧杯中比较现象,并填表中内容。

种类        自来水        娃哈哈纯净水
现象        泡沫少,有大量浮渣        无浮渣,有大量泡沫
结论        自来水与纯净水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浪费肥皂

教师评价:其实创造并不难,创造的台阶就是从别人的好的思路与方法中得到启发,有时还可以直接用别人的好思路来解决新问题。
师生小结:①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硬水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它们可溶,用肉眼难以分辨。②硬水的危害:浪费洗涤剂;浪费燃料;使一些器具结水垢;造成安全事故等(网址http://www.dfmg.com).。
    教师提问5:自来水怎样转化为纯净水?医院用的注射的水叫“蒸馏水”,你们知道是怎样制得的吗?
生:通过蒸馏制得。
教师小结:学生看书,教师再补充,蒸馏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又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教师提问6:你们见到过农民用过蒸馏方法吗?
生:学生先讨论,后回答:“见过!我们农村有许多酿酒小作坊,请把制取蒸馏水中的每一步与酿酒过程中结合起来,各种设备作用等同于实验仪器中的哪一个作用?(盛发酵物的铁锅相当于烧瓶,大铁盖相当于橡皮塞,白铁管相当于玻璃导管,水池相当于冷凝管,接酒的桶相当于锥形瓶等)。
    【点评】
在第三板块中,教师先给学生一种分析方法,然后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上升到理性认识时,自然过渡到引导学生借鉴教师分析问题的方法,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寓于其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方法。最后又将理性知识应用于分析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化学知识从生活、生产实际产生,化学知识又服务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第四板块:小结
教师提问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明确了哪些道理?
生:学生从“三维目标”的三个方向去梳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道理。
教师提问2:请同学们应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提出一些个案式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生:先讨论交流,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下面是学生提出的三个典型问题与办法。
问题1:如果我们在野外只有浑浊的水,你将如何得到饮用水?解决问题的办法:先静止、后分离,条件可能就制一个临时净水器,最后煮沸。
问题2:有一个村被人们称之为“结石村”(患结石病的人特别多),市防疫站在该村对水质化验,结果是该村水质与邻村没有大的区别,请问患结石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帮助他们消除病源?原因:这个村的村民没有良好的饮水习惯,经常饮用硬水。办法:克服饮用硬水的不良习惯,饮用水要煮沸以后饮用。
问题3: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中学,想利用井水烧锅炉,请你帮助判断一下,此水是否适合?方法一:用肥皂水检验,浮渣少即可用;方法二:用蒸发皿蒸干,无固体留下即可。

【点评】
本课案例中教师采用“三个引导”,即:问题引导、材料引导和活动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层次明确,对于重点内容教师采用探究与再探究相结合,正向提问方式与逆向提问方式相结合,特别精道的是教师引导学生最后提出应用性的系列问题,学生以专家的身分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就一直处于轻松愉悦的氛围之,学习就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


                                执教:湖北省当阳市烟集中学  谭卫东
                                点评: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    朱吉杰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辨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初步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形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引入]: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学生深呼吸)
[师]:我们的生活除了离不开空气之外,还有一种同样被我们称为生命的源泉的物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水!
[师]:很好!你们知道为什么水被称为“生命的源泉”呢?请同学们看电脑屏幕!
(出示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缺水的场面)

[师]:看到这样的场面,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呢?
[生1]:因为我们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
[生2]:动植物生活也需要水!
[生3]:工业上需要大量的水!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 课题4  爱护水资源(板书)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7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现在屏幕上出现的这颗蔚蓝色的星球是什么?
[生]:是地球。        
[师]:对!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把地球称为“蔚蓝色的星球”吗?
[生]:是因为地球表面有很多的水。
[师]:很好!的确是这样,我们地球的75%的表面积都被海洋覆盖,宇航员从外太空俯瞰地球就象一颗蔚蓝色的水球,美丽极了!既然如此,我们的地球缺水吗?
[生]:不缺水。
[师]:笑而不答。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大屏幕。
(出示水资源缺乏的图片)
         
[师]:这是干旱的沙漠;在我们的山区还有和我们一样的同龄人喝不上水!
看到这样的照片,我们还能说我们不缺水吗?
[提问]:我们究竟缺不缺水?缺的是什么水?
(组织学生4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教师板书 一、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生]:经过我们的谈论,我们这一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我们的地球缺水!缺的是淡水!
[师]:你的看法老师也非常赞同!虽然地球表面75%的面积都被水覆盖,但绝大部分是我们不能利用的海水。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如果我们把地球所拥有的水资源比喻成一个立方体,我们把这个立方体看成是教室,那么也许淡水资源只相当于其中的一块小小的黑板擦!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相互之间讨论一下,有哪些原因导致我们淡水资源的缺乏?
(学生分组讨论)
[生甲]:我认为是因为我们的淡水被污染了。比方说,我上学路上路过万寿桥,那儿的水总是黑黑的,上面不仅飘着许多泡沫,而且隔老远就闻到臭味。
[生乙]:我觉得是因为我们现在的人口太多了,造成用水量的增加。我们中国有13亿多人口,本来淡水资源就不是很丰富,基数又这么大,平均下来人均用水量更少得可怜了。
[生丙]:我认为还和我们人类破坏森林有关系。我们人类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造成水土流失。有些地区盲目地开发旅游资源,有些地区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把那么好的湖泊填起来,开发房地产。
[师]:同学说的都很好!其实,还有一点同学们没说出来,那就是和我们中国的地理环境有关系。我把同学们说的总结一下,请看大屏幕。
(出示图1:时空分布不均匀):

  




[师]: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降水的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在夏秋季的几个月中。(请同学们观看世界的、我国的、各省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出示图2:水体惨遭污染)
[师]:大家都知道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你们想看看水的第四种形态吗?(请同学们观看水污染的照片)




              
   溃烂              恐怖               恶魔
同学们看到的画面实际上是摄取的我们宜昌市附近的一条河流的照片,当地的居民甚至编了这样一首顺口溜“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败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拉稀生癌”。真的是触目惊心、引人深思。
[师]:同时,由于人口的急速增长,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用水量急增。
(出示图3:用水量迅速增长)(出示图4:破坏森林威胁水资源)







[生总结]淡水资源的破坏是由于自然、人为两个因素造成的。自然因素是全球真正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少,并且分布不均匀;人为因素是人口增长、水污染严重、森林破坏严重等。
    [师]:既然,我们的水资源如此缺乏,我们又应该如何做呢?假如在座的各位同学是我们宜昌市的小小市长,请你为我们的宜昌出谋划策。如何从自然、人为两方面因素考虑来解决我们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板书 二、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生]:我们讨论的是自然原因。我们认为要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上的不均匀可修建水库。把夏天没用完的雨水储存起来,等到冬天缺水的时候再用。
[师]:这个方法很好!水资源空间上的分配不均匀,你又打算怎么办?
[生]:我们可以跨流域调水,现在我们国家不是有南水北调工程吗?









[师]:太棒了!的确,我们国家正是采用你的这种方法来解决淡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匀的。很好,请坐下,
[师]:自然因素已经被我们的小小市长们很快地解决了,那人为因素呢?
[生]:我们可以节约用水!
[生]:我们可以植树造林!
[生]:把有污染的企业搬迁或者限期治理,如果还不行就强行关闭。
[生]:把城市的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作冲厕所、浇花草、洗车等等。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具体。现在我们一起总结:首先要节约用水。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屏幕上出示的测试题,测试一下你是否是节约用水的惜水人士。请两位同学现场完成,其他同学在下面完成。
(学生活动:测试用水习惯)
让我们来测试一下你的用水习惯!你是否是一位节约用水的惜水人士?
说明:在你认为适当的答案上画圈,将你所得的分数相加就可以知道你是否是热爱环保的惜水人士!注意一定要诚实,请勿作弊!
1.你刷牙的时候是否关闭水龙头?                                     (  )
A.总是         B.有时候              C.从不
2. 你是否以短时间的冲澡代替长时间的淋浴?                          (  )
A.总是         B.有时候              C.从不
3.你是否注意到漏水的水龙头?                                       (  )
A.总是         B.有时候              C.从不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7

4.你是否将厕所当作垃圾箱来使用?                                   (  )
A.总是         B.有时候              C.从不
5.你家里是否有节水装置?                                           (  )
A. 有3个以上   B.有1或2个         c.没有
6.你知道世界节水日吗?                                            (   )
A.知道        B.好象知道          C.不知道
7.你是否用大量的水冲洗家中的地面?                                (   )
A.总是        B.有时候            C.从不
8.你知道宜昌市的水价吗?                                           (  )
A.知道        B.好象知道          C.不知道
9.你常双面打印纸张吗?                                             (  )
A.总是        B.有时候            C.从不
10.你是否和其他人探讨过水资源的问题?                              (  )
A.总是        B.有时候            C.从不
分数:
1、2、3、5、6、8、9、10题       A---5分     B---2分      C---0分
4和7题                         A---0分     B---2分      C---5分
结论:
0-9分:令人震惊的习惯!不要再认为你仍旧生活在水资源取之不竭的世界里了!不要再这样自私下去了!多为那些没有你幸运的人想想吧!想想你的下一代!
10-24分:嗯,你正在努力为节约水资源做些什么,但是做得还不够好。在日常行为中注意采纳解决水的建议,过一段时间后请再做一下这个测试。
25-39分:不错!你是一个惜水的人!但是似乎还可以做得更好!试试作更多的尝试节约我们的水资源,过一段时间后请再做一遍这个测试。
   40-50 分:恭喜你!你是一个节约用水的模范!继续保持!并将每一个节约用水的窍门告诉给更多的人!
[师]:看来我们这两位同学还不错!其他的同学呢?希望你们做完测试题后,对自己的用水习惯能有所改正。
[师]: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活动:幸运课堂——是真是假?
大屏幕上出示的6个事例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究竟真假如何,还要借助各位同学的火眼金睛分辨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






1、用茶勺喂庄稼?                2、水贵如油是真的吗?




3、节约用水?               4、新加坡征收节水税?





5、大小漫灌浇土地好?            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17次?
[生]:我认为“用茶勺喂庄稼”是假的。茶勺只有那么一点点水,庄稼不够用的。
[师]:是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如果屏幕上出现的是个“√”说明这个事例是真的。请看!其实“用茶勺喂庄稼”是真的,这个事例发生在以色列。当地的科学家通过精确的计算,算出每株庄稼所需要的用水量,农民可直接利用茶勺喂庄稼。在开展这项措施后,以色列终于用同样的耗水量使农业产值增长了12倍。
[生]:第2个事例“水贵如油”是真的。
[师]:的确。“水贵如油”这四个字是个比喻,但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却成了无可辩驳的现实。在以色列,买一瓶矿
泉水要花1.25美元,而这么多钱却可以买到4瓶牛奶。而那里盛产石油,价格低廉,真的到了水贵如油的世界。
[生1]:我觉得提高水价不能节约用水。因为水价提高了,很多下岗的工人用不起水,而有钱的人因为钱多,就可以用很多水。
[生2]:我不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观点。我认为提高水价可以节约用水。因为水价提高了,人民节约用水的意识就可以提高。更多的人就会因为价格的原因而自动地去节约用水。
[师]:两位同学都说得很好。请看大屏幕,其实提高水价可以节约用水是真的。水价格政策是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一种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用户的用水量,特别是对于工业用水。事实证明,水价低廉,是造成浪费用水的原因之一。专家指出,水价提高10%,将使家庭用水降低3%-7%。我国的水价(每立方米原水),城市生活用水原水约为0.1元,工业用水原水约为0.16元,农业用水约为0.03元。无论与其他生活消费品价格比,还是同国外水价比,都有明显地偏低。欧美工业水价一般相当于8元人民币,农业水价相当于0.8元人民币。世界各地水价粗略比较如下(换算成人民币计):挪威、加拿大2.1元,法国6元,香港地区20元,东京22.8元。中国水价真的是低得没法再低了!
[生]:哦,原来如此。
[生]:第四个事例是真的。
[师]:的确如此。东南亚的新加坡,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缺水国之一。所以十分抓紧节水工作,制定有严格的法规政策。在新加坡,不仅工业的水价高于家庭用水价,而且工厂用水超过计划定额时,要征收15%的节水税。
[师]:在回答第5个事例之前,有没有哪位同学给我们解释什么是漫灌?
[生]:漫灌就是把田地用水全部浇满。我认为这个是错的。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7

[师]:不错。水送到田间以后,如何浇灌是大有学问的。不少地方的农民仍然固守着旧的观念,认为浇地就是浇灌“地”,要浇足浇够水,于是沿袭几千年来的传统办法,采取大水漫灌,浇地时,把整个田块都放满水。如果田间土地不平整,高高低低,要使地块都漫上水,所用水量就要更大。其实浇地的目的是让庄稼根部获得和保持必需的水量,其余地方完全没有必要,浇很深的水更是巨大的浪费。现在新型的浇灌方法有根灌和喷灌(请看投影)



根灌                                  喷灌


   
[生]:重复利用17次,不太可能吧!我认为是假的。
[师]:其实恰恰相反,这个是真的。美国制造工业的水重复利用次数,1954年为1.8次,1985年为8.63次,到2000年,将到达17.08次。到那时,制造工业的需水量将比1978年减少45%。对比其他国家的用水现状,可见节水的潜力有多大。
[师]:各位小市长对节约用水发表了自己的高见。那么我们如何防止水体污染呢?
[生]:我们可以把那些污染严重的工厂关闭。
[生]:可以使用新型材料,把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师]:我们还可以少使用化学肥料,多使用农家肥料。
(学生观看大屏幕上的图片)







[师]:如何减少水土流失呢?
[生]:我们可以多植树造林,保护我们的森林资源
[生]:还可以退耕还林、退湖还田。
[师]:各位小市长们说得太棒了!
总的来说,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应遵循3R原则:
REDUCE      减污      
RECYCLE     循环      
REUSE       再用

[拓展]:现在不仅在我们中国,实际上,全球各个国家都普遍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联合国确立了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我们国家制订了水法;全球普遍提高水价节约用水。有的国家还利用新技术,开发出水的二次能源。

例如:加拿大的科学家发明了集雾取水法,可向雾滴要水;海湾六个石油国家计划从北冰洋用船拖冰山到海湾,再融化成淡水,可向冰山要水;希腊东边的爱琴海中,也有一处涌泉,一天出淡水100万立方米,可向海底要水;还可以人工降雨,总有一天人类能呼风唤雨。(同时展示各种图片)








世界水日                          向冰山要水









海底有淡水                     呼风唤雨

[师]: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希望我们的将来不会是这样的:(出示图片)

我们的将来,,,,,???












[师]:在本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请同学们为这幅广告画设计标语(出示广告画)












[生]:请珍惜我们的淡水就象珍惜我们的眼睛一样!
[生]:我们的水和我们的眼泪一样重要!
[生];爱护水资源吧,别再让它流泪了!
[师]:我为同学们的设计:请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请让我们共同爱护我们的水资源!
(结束)
                                                  2003年10月6日

【点评】
本节课的主题是爱护水资源,而这个主题是学生从小耳熟能祥的。但是为什么要爱护水资源、从哪些方面来爱护水资源和爱护水资源后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改善却是他们知识的空白点。在素材的选择上,教师有意识地挑选学生未知或知之甚少的材料,这些材料新颖、典型,富有吸引力。在表现方法上,采用对比教学、运用多媒体来呈现,充分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唤醒了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学生将“自我”摆进来,给心灵以触动,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生学的快乐,学的自由;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这节课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结合得恰到好处,是值得学习的。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一中学  周妮莉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    刘永舜
【背景资料】
节约用水测试题(有改动)
http://www.chinaeol.net/6_5/dc.htm  
资料提供:
http://www.wxedu.net/~lixj/INDEX10.HTM  
http://www.c-water.com.cn/skill/statistic/013.htm
http://www.chinawater.net.cn/savewater/water10.html
http://www.ambiente.gov.mo/schinese/08/2003/02resultb.asp
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1-11/30/content_140367.htm
http://lvhoo.net/ads/xs12.htm

【板书设计】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缺水的原因                       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少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 分布不均(时间和空间)
?人口增长、社会用水量激增                      节约用水
?  水污染严重                                采用各种措施预防和治理水污染
?  森林破坏严重                              退耕还林、退湖还田、植树造林


课题4  爱护水资源(活动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水资源的重大意义和它的分布、现状。
    2、了解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教学重点】 水资源的现状、分布;        造成水资源污染的原因。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实验准备】一杯清水`、一杯污水、金鱼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7

通过谈话、活动主动进行交流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养成节约用水的意识,初步懂得合理利用、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迫切性,形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教学案例】
    引入:大家喜不喜欢看《幸运52》,主持人是谁?喜不喜欢看《开心辞典》?主持人是谁?除此之外还有《综艺大观》,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今天老师也来客串一下这些栏目的主持人。大家有没有兴趣?好!欢迎大家走进我们的演播现场。
            栏目一:幸运大闯关——谁来比划谁来猜
    教师活动:讲解规则、展示词汇:地球、海洋、冰川、节约用水
    关键词:你幸运、我快乐、谁来比划谁来猜、谁都会有机会
    学生活动:竟猜老师展示的词
    教师引导:这些词语与我们今天的主题爱护水、保护水有关。那么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水的知识呢?
【点评】
四个主题词通过学生的愉快游戏,把学生的思维送进了今天学习的主体内容,学生的积极性极其高涨。
    栏目二:开心竞猜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竟猜卡片
    关键词:请听题、确定吗、恭喜你
    学生活动:学生竞猜
竞猜内容:
1地球上的水约有其表面积的多少?
A51%   B61%     C71%   D81%
2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是什么?
A江湖   B海洋   C冰川   D溪流
3淡水只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多少?
A2.23%   B2.33%    C2.43%   D2.53%
4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大约有多少种?
A50多种   B60多种   C70多种   D80多种
5中国湖河水资源量居世界第几位?
A第二位   B第四位    C第六位   D第八位
6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国家是哪个?
A印尼   B巴西   C美国   D中国
7中国人均水量约占世界均值的多少?
A1/2    B1/3   C1/4    D1/5
8我国人均水量最多的省是哪个省?
A内蒙古    B海南   C西藏    D青海
9世界水日是几月几日?
A3月22日   B4月22日   C6月4日    D7月4日
10我国人均水量最少的省是哪个省?
A湖北    B内蒙古   C河北    D天津
11世界上有多少人口处于缺水状态?
A1亿    B3亿    C5亿     D7亿
12南水北调将使我国北方44座大中型城市摆脱缺水制约,请问是将哪里的水调往北方?
A珠江   B长江    C黄河    D金沙江
【点评】
这里教师的引导有两大亮点,其一是12个题从基本常识性问题到增强学生“责任感”的问题,能把学生的思维与认识层层推进;其二是教师的关键词是“请听题、确定吗、恭喜你”,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还有什么包袱,学习真是愉快的事情。
教师引导:通过这些题目,我们知道了水的分布现状,同学们的表现不错,胜利过关,下面进入第三个环节,看看同学们有没有一双慧眼。
栏目三:真真假假
教师活动:展示几段材料
关键词:真的吗、是真还是假
学生活动:识别真假
栏目内容:
1、用茶勺浇庄稼是真的还是假的?
2、水真的比油贵?
3、新加坡对用水过量的居民增税?
教师引导:从上述材料中可知,世界各国都把水看成宝贵的战略物质,然而,水污染仍在不停地发生,令人心痛!不信?请看:
演示实验:金鱼与污水
教师活动:清水一杯  问:金鱼在清澈的水中有什么反应?(请同学用语言表述)
污水一杯  将金鱼放入污水中,问;鱼儿反应如何?学生回答并在其强烈抗议下迅速结束实验。
讨论交流:水污染的现状?造成污染的原因?将你看到的、收集到的关于水污染的材料展示。
教师小结: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我们居住的水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水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给地球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点评】
本栏目的三个问题的落脚点是“宝贵的水资源”,但问题的形式是从社会热点问题的角度切入,问题的形式教师用心良苦,学生收获颇丰。
栏目四:模拟联合国环境大会
教师活动:把学生分成鸟类、鱼类、庄稼、土壤等四类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发言
发言摘要:
     学生甲:我是一条鱼,我畅游在水中。与我的兄弟姐妹们在清澈的水流中畅游。然而短短的几年间,一切都变了,我失去了我的兄弟姐妹,失去了原本舒适的环境。我整日生活在被污染的水中,拼命地喘息,死神一步步向我逼近,人类啊,我们是你们的朋友,我们却因为你们而濒临绝境,你们是否要反思?
     学生乙:我是庄稼,由于你们把大量的工业、生活用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到河里,加上你们无节制地使用水,我的兄弟姐妹有的渴死,活着的也都生了病,人类啊,我们这些庄稼终究也要成为你们的独子啊,你们难道不替自己以及你们的子孙后代想想吗?
     学生丙:我是一只鱼,一只失去家园的鱼。人类啊,我的生活被那恶毒的水切断,我的生活场所被霸道的人类侵占,我的生活伴侣被残忍的人类吞噬,人类啊,你们的爱心哪里去了?
     学生戊:我是一条黑鱼,以小鱼小虾为生。可是,你们看,人类工厂排放出大量的黑的发亮的臭水,使得我根本就不能呼吸,还使我患上了皮炎,要不是运气好,早就变成白骨鱼了。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7

学生己:我是一只翠鸟,以鱼为生。一次,我吃了一条黑鱼,不幸的是那条鱼竟患了皮炎,害的我肚子疼了好几天。还有一次,我在水里深入浅出,好不容易抓了一条小鱼,出来一看,我几乎晕了过去,我一身漂亮的羽毛全掉了,我变成了一只难看的秃鸟。人类啊,我恨你们,你们的不负责任,使我失去了清澈的家,失去了一切。
     学生庚:我是一条鱼,想当年,我家有钱又有田,自从人类来,抢了我的钱,占了我的田,我和他们去理论,却被他们扁。
     学生辛:我是庄稼。由于人们大量浪费水,我们严重缺水,在炎炎烈日下,少了水的滋润,不少同伴枯死,丰收的秋天,大片田园里只有几株枯苗。污水的灌溉不仅未给我们带来营养,反使许多同伴中毒而亡。人类啊,你们可知道,我们才是你们的生命支柱,一旦我们活不了,你们也活不成!
【点评】
学生各种拟人化的表述,语言美,内容也美,大家看,学生己的发言实质是对学
生戊挑逗,这种玩笑式的描述恰恰又增加了智力与风趣的成分。如果学生没有表现
的机会,学生还有如此高明的表达吗?
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水污染给地球带来的灾难,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一现状来现场采访,希望大家实话实说。

栏目五:实话实说
教师活动:提问:你在家是如何用水的?你看见他人有浪费水的行为吗?你有浪费水的行为吗?你觉得应该怎样节约用水?你对我们家庭、学校乃至社会有什么节水良策?
学生活动:学生如实回答,通过反面教材,增强节水意识。
发言摘要:
同学甲:我平时洗手有时忘记关水龙头,有一次还把邻居家的房子给淋湿了。
同学乙:有一次天气太热,我和哥哥在院子里放了一大池水冲凉。
同学丙:我爸爸钓鱼回家,为了不让鱼死掉,就把水龙头一直开着。
同学丁;使用生物肥料,生产绿色食品,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统统关掉。
同学戊:洗菜的水可以用来冲厕所,城市污水要处理。
……………………………
教师引导:爱护水、保护水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切实增强环保意识。请同学们还思考一个问题:概括珍惜水资源的基本方法。
学生小结:节约用水、减少对水的污染、循环用水。
教师结束语:请节约每一滴水,否则我们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同学们今后不但要成为爱护水资源的模范,还要成为我们伟大时代爱护水资源的形象大使!

【点评】
本节课的案例,是借用央视台幸运52这一娱乐节目的形式,教师事先只谋划了一个问题发展的环节,在这节活动课中,主要是由学生自己主持,自我表演的。上述所有的内容教师只作了一些文字上的处理。本节活动课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学生由无限的创造力,只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舞台和机会,学生是会自我享受化学学习的。

执教:湖北省当阳市实验中学   胡廷成
点评: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     朱吉杰



水资源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有关资料:(供参考)
材料1:水,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如果没有水,人类社会就无法存在。请看下列工农业生产方面用水的数量:
    生产一吨钢需水100吨。
    浇灌一公顷水稻需水18000吨。
    一座发电能力为10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每年需要上亿吨的淡水。
   
   
     由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不均,以及人对水体的污染和浪费等原因,目前陆地上可以利用的淡山资源,已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1、根据统计,现在世界每年的用水量比1900年增加了将近10倍。特别是在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的大城市,用水量大大超过了当地水源的供应能力,缺水就更严重。全世界现有40多个国家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2、在许多国家中,人们把工业和生活方面的污水及废弃物,不负责任地倾入河湖,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很大危害。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中说,在发展中国家,每天约有2.5万人,是死于因饮用不洁净的水造成的疾病。许多河湖中鱼虾等动物因水被污染而大量死亡。
http://www.czqlxx.com:8021/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31

材料2:
【图片聚焦】长江水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江岸垃圾堆积如山。

船舶上的废水和各种垃圾被倒入江中。   
http://www.czqlxx.com                        

材料3:

在最近召开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湖泊环境研究首席科学家刘鸿亮教授介绍说,我国江河流域普遍遭到污染,且呈发展趋势。对全国55000km的河段调查表明,水质污染严重而不能用于灌溉的河段约占23.3%,45%的河段鱼虾绝迹,85%的河段不能满足Ⅲ类水质标准,生态功能严重衰退。  
 河流 1998年对我国176条城市河段监测数据显示,52%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剽 COD、BOD5、氨氮、挥发酚和古油类,其次为重金属。据中国环公报数据,中国七大流域水质状况从坏到好的次序是辽河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长江流域。淮河191条支流中近80%的河段河水泛黑发绿。  
 湖泊 近30年污染呈迅速增长趋势。大型湖泊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滇池、巢湖、南四湖、洪泽湖、太湖、洞庭湖、镜泊湖。滇池中氮、磷污染严重,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全湖水质劣于V类,蓝藻泛滥日益严重。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7

 海洋 污染严重表现在赤潮发生频率增加及泛滥范围扩大。我国60年代赤潮仅发生几次,而至90年代则发生了360多次,60年代淑及的面积是很小的,而1997年7月,渤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次赤潮大爆发,面积达46km?2,延续时间近1个月。   
 地下水 全国城市供水30%源 于地下水,北方城市达89%,近20年城市地下水质普遍恶化。1992年调查显示北方90%以上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28%已不适合饮用
http://www.cepsn.com/hbxc.htm
材料4:
水危机已经是全球性的事实。无数有识之士为此忧心忡忡。早在1977年联合国就召开水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把水看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时代已经过去,把水当成宝贵资源的时代已经到来。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用以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每次世界水日,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至今已度过7庙世界水日。
中国水周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实施,并确定每年7月第一周为“水法宣传周”。以后结合世界水日,把每年的3月22日所在的一周,定为“中国水周”,每年有特定的宣传主题。至今,已举办过12届水周活动。从1991年起,我国还将每年5月的第二周作为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
大不相同的节水意识
面对水资源日益紧缺,每一个用水者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态度:(1)自我中心者:我交了水费,用多少水是我自己的事,别人管不着。(2)生活节俭者:用鱼缸里换出的水浇花,用洗完衣服的水冲厕所,但就是不愿意更换滴漏的水龙头。(3)生活品质追求者:很担心环境污染,最不能容忍停水,但觉得节水主要是节约公共场所用水。(4)自我封闭者:水费多少钱一吨,不知道,反正很便宜。(5)自我节制者: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节约用水不会影响生活质量。你大致属于哪一种人呢?
精确灌溉
   农学家研究表明,农作物在生长期并不总是需要充足的水分,充足供水和适度控水交替,对提高产量才有利。与传统观念不同,他们认为,干旱缺水不总是降低产量。精确灌溉就是根据作物生理特点形成的既节水又增产的灌溉制度。当然,就阶段还难以实施精确灌溉,但是,采用这种科学的灌溉技术是必然的趋势。目前,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形式,正大力稳步地发展,采用这类灌溉可使水的利用系数提高到85%-90%。
甘肃121工程
世界上一些城市为充分利用雨水,修建了水池或地下水库。在干旱地区和一些缺水的小岛,淡水资源稀少,雨水珍贵如甘霖,更应想办法留存起来。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因地制宜推出了“121”雨水急流工程的经验,就是农村每户建100平方米集水面积,修两个集水坑,建一亩水浇地。
http://www.czqlxx.com:8021/ShowArticle.asp?ArticleID=895
第三单元    测 试 题
满分100分      时间  90分钟
一 我会选择(30分)
1 、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蒸馏   B  电解水  C 静置沉淀  D  冰融化成水
2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牛奶  B蒸馏水  C 精制碘盐   D 啤酒
3 、 我国“神舟5号”飞船成功上天,举世瞩目,在其升空过程中,为其助推的主要燃料是(  )
A 汽油 B 航空煤油 C 液氢  D 太阳能电池
4、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得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
A  1∶2   B  1∶8  C 8∶1  D 2∶1
5、1995年3月20日早晨,日本东京多处地铁车厢同时发生了一起“沙林”毒气侵袭事件,导致5000多人中毒,这一事件说明了:
A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B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分子由原子构成   D 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6、下列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水  空气   B  自来水  氧气
C  矿泉水  冰水混合体  D 高锰酸钾  双氧水
7、水有多种作用,例如:镁与碘的化合反应十分缓慢,若滴入少量水,则立即剧烈反应,此时水作为(   )
A  反应物  B 生成物  C 催化剂  D稀释作用
8、在化学变化中(  )
A 分子、原子都不变    B分子变、原子不变 
C分子不变、原子变      D分子、原子都改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水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0、下列净水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 静置沉淀  B 吸附沉淀  C 过滤  D 蒸馏
11、电解水的反应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
A、A+B→AB                        B、AB→A+B 
C、A+BC→B+AC                   D、AB+CD→AD+CB
12、某地区居民得“结石”病患者比例明显多于其它地区,你认为这可能与他们生活的地区(    )
A 土壤土质有关  B 空气污染有关  C 水源水质有关  D 居民体质有关
13、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欢喝纯净水,市售纯净水中有些是蒸馏水,有关这类纯净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8

A它是纯天然饮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它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
C它清洁、纯净,但长期饮用对健康无益 
D用催化剂可将它转变为油
14、下列现象不会造成水源污染的是(  )
A造纸厂的废水直接排入附近河流中            B农药化肥的流失 
C植物的蒸腾作用                        D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15、下列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中的用水方式不宜提倡的是(  )
A 流水漂洗衣物   B农业上对农作物采用滴灌供水
C 工业用水循环使用  D打扫教室时,先喷洒水后扫地
二、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6、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相应的微粒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   构成的,如   ;有些是由   构成的,如   。
17、通电分解水的变化过程中    分解成   和   ,它们再通过     分别构成   和   ,这其实反映了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这个变化能说明的问题有①         ②            ‥‥‥ 
18、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所得总体积    (填“大于”“=”“小于”)200ml,这说明了          ,生活中还能说明这一结论的例子有(举一例)                 。
19、张老师在化学实验操作台上摆放了如下一些物质:①铜片②蒸馏水③石灰水④硫粉⑤大理石⑥氧气⑦双氧水⑧空气⑨高锰酸钾。现请你将这些物质按如下表分类摆放(填序号)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物质                                                     

            混合物                                          
20、(03年宜昌市中考题)小冬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右图所示:
⑴ 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            、
活性炭的作用是             。
⑵ 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我认为可用                来检   验。
⑶ 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我采用            
的方法。   
⑷ 小冬以为软水可以洗净餐具上的油污,但效果不好。我加入洗洁精
   后,去污效果很好,这是因为洗洁精具有             的功能。
21、三峡工程二期工程已于2003年6月1日开始蓄水。为防止三峡库区水源污染,应采取的措施是(填序号)            
①清理蓄水库库底固体废物; ②防止船舶污染;
③整治相关河流污染;④治理库区和上游区工业污染。
22、按要求书写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① 有水参加的分解反应                                  ;
② 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                                  ;
③ 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                                  。
23、氢气是一种理想的燃料,它具有①资源丰富②产热高③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这三大优点,从社会进步和发展要求的角度,你认为它作为一种能源和现有其它能源物质比较,最大的一条优点是           (填序号)。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正致力于研发氢气的获得技术,我们知道电解水可产生氢气,但此法不宜大面积使用,理由是                    ,你认为科学家们目前主要研究点在哪里?              。
三 我会分析(15分)      
24、请观察如下标志徽记,你认为它是什么徽记?(1分)其含义是什么?(1分)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曾经污染或浪费水的事例(举一具体事例,50字内)(1分);再请你提出两条保护水源、净化水源的建议或措施。(2分)                           


25、小雨同学发现生活中铁在干燥的环境下很难生锈,而在潮湿的环境中却较易生锈,于是他认为有水铁就生锈,无水铁不生锈。为了证明自己结论的正确性,他设计了实验来验证。如图,他在A试管中盛市售新制蒸馏水,并将崭新铁片浸没于水中,上面滴入一层植物油;他将B试管烘干,放入同样铁片,并用橡皮塞封住管口。 分析:小雨在A试管中加入植物油的目的是          ;
放置一周后,结果他发现两只试管中铁片均未生锈,于是经过重新思考他改变了先前的观点,又得出了新结论                       ;
为了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他又增添了一套实验装置C,请你帮他画出此装置简图:
                  



又放置一周后,明显地观察到了铁锈,小雨终于得出了铁生锈的条件是                                     。通过该实验探究,小雨同学获得了许多启示(请你写出一条)          。
四 我会探究(15分)
26、“比较出真知”,比较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刚同学利用比较的方法探究得出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结论。下面是他设计的实验:     在第一步中他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
得出的结论是                       。
    第一步:                             第二步: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8

                  
  

他用上套装置进行实验,还应用到的一种仪器名称是           ,他在滤纸上每间隔一段距离滴加的物质是             ;棉花上滴加的物质是              ;放置一段时间后,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说明了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7、请你用实验鉴别蒸馏水与自来水,按照方法、现象、结论的顺序填表:

物质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蒸馏水                       

自来水                       
                                                                  
五 我会设计(10分)
28、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制取氧气这一节内容后,发现在实验室里用5%H2O2溶液加热制O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很难复燃。同学们经过认真观察,猜想其可能原因是                     。为了验证此猜想是否正确,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热烈讨论,制定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第一组同学采取增大H2O2溶液浓度的方法,用10%的H2O2溶液加热,结果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第二组的同学在5%的H2O2溶液中加入2滴新制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第三组同学从实验装置上进行了改进,效果很好(见图):
在实验基础上,同学们经过交流讨论,得出了一些结论
①由第一组同学的实验可得出:影响H2O2分解产生O2的量的多少及分解快慢的因素之一是                 ;
②由第二组同学的实验可分析得出氢氧化钠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
③第三组同学的实验验证了实验前同学们猜想的正确   性,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④小三同学认真观察了第三组同学的实验装置,结合O2的物理性质,提出了一种更简单的改进装置,经现场实验,效果很好,请你画出他的实验装置简图。


第三单元  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我会选择
⒈ B⒉ B⒊ C⒋ A⒌ B⒍ C⒎ C⒏ B⒐ D⒑ D⒒ B⒓ C⒔ C⒕ C⒖ A
二、我会填空
16.分子  氧气  原子  铁
17.水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重新组合  氢分组、分子  氧分子
①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正确合理的结论均算对)
18.小于  分子间有间隙  举例(任意合理举例均可得分)
19.单质①④⑥ 化合物②⑦⑨ 混合物③⑤⑧
20.⑴过滤 吸附 ⑵肥皂水(或洗衣粉水或洗洁精)⑶蒸馏(或煮沸)
⑷乳化
21.①②③④
22.①水   氢气+氧气  ② 过氧化氢   水+氧气
③氢气+氧气   水
23.③  消耗电能,不经济;目前正致力于研发理想的催化剂,寻找分解水的最合理的条件
三 我会分析
24.节水  节约每一滴水 (举例合理均可得分) 建议或措施合理可得分
25.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影响(或隔绝空气或氧气)   在仅有水的情况下铁不会生锈,仅有空气或氧气的条件下铁也不能生锈,铁生锈是水和空气(或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 图如下)
科学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它正确结论或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合理答案均算对)
四 我会探究
26.B烧杯中液体变红色  酚酞试液遇氨水变红色  滴管  酚酞试液
浓氨水 滤纸上酚酞试液由外向里逐渐变红色
27.
物质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蒸馏水          用两只试管各取少许加热蒸发        一只试管有残留物另一只试管无        有残留物者为自来水,无则为蒸馏水

自来水                       
五 我会设计

28.可能原因是生成的大量水蒸气对实验造成了干扰
①        H2O2溶液浓度的大小 ② 促进H2O2分解,减少水分蒸发 ③干燥吸水
④(图如下)




(湖北宜昌当阳干溪中学 邓志刚  供稿)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培养学生善于想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体验思考讨论的探究学习的历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原子的构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点评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景]   先播放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资料短片,然后教师简要结合国际形势“印巴核竞争”,指出“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象征……继而“问题激疑”引入新课。
[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二、新课启导
⒈原子的构成
[猜    想]  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请提出你的假设。
[交流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组汇报]  
学生1:我们小组认为,原子像一个实心小球。
学生2:原子像一个乒乓球。
学生3:像我们家的樱桃。……
[点拨转入]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圆球。但是,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原子的大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构成原子的基子粒子已经发现了很多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中。
[问题激疑]那么原子究竟具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呢?
[引导探究] 教师播放flash动画:(动画部分内容:居于中心的一个运动着的“球体”,几个“微粒”围绕“球体”在运动)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8

[问题促思]大家通过观看“原子的动画模型”,你对“原子的结构”是否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呢?
[交流讨论]学生同组之间相互交流对“原子结构”的新看法。
[小组汇报]
学生1:原来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它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学生2:在原子内部一些小的微粒在围绕一个大微粒运动,但我们不知道这些微粒是什么?
……
[呈现情景]那么这些微粒究竟是什么呢?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一部壮丽的史诗——汤姆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卢瑟福发现原子核……
[引导探究]及时用投影出示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史料图片及文字说明,并提出新问题: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吗?
[交流讨论]
学生1: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说明a粒子没有受到阻挡,金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学生2: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a粒子反弹了回去,我们可以想象到a粒子碰到了坚硬的东西,原子内部可能有一个实心的核,就象我们家乡的杏子中有一个“核”一样。
……
[小    结]大家猜测得很对!
(教师适时地点击动画中心的“球体”,出现了渐放的“原子核”字样,点击“微粒”出现了渐放的“电子”字样。)学生观看动画印证自己的猜想。
[引导探究]原子核是否和大家的猜想一样可能是一个实心的核呢?请大家看动画(点击“原子核”屏幕上出现了渐放的原子核结构示意图)。
[交流讨论]
学生1(迫不及待):原子核不是一个实心球,它也是由许多微


粒构成的。
学生2(及时补充):从图示上看,应该说它是由一些带正电的微粒和不带电的微粒构成。

[小    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对原子的构成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下面让我们来系统观看“原子结构”的动画,
并试着用文字简述原子的构成。

[活动探究]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原子的结构有了更新的认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表4-1、表4-2,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呢?

[交流讨论]
学生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电子两个部分构成。
学生2: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
学生3:我认为应该加“一般”两个字。
学生4: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学生5:原子很小,但有一定的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学生6: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子虽然由一些带电的微粒构成,但它并不显电性,我的理由是……
⒉相对原子质量
[提出问题]  出示三种原子的质量测定值
1个碳原子:1.977×10-26kg
1个氢原子:1.67×10-27kg
1个氧原子:2.657×10-26kg
用这样小的数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很不方便,能不能用一种化繁为简的方法来表示的原子质量好写、好记、好用呢?
[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诱    思]  会计记帐通常用“万元”作单元,例如5万元记作“5”,不用画那么多“0”了。像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很多,如商店以“件”为单位记录当天销售汽水的量……
[交流讨论]
学生1:我明白了,用一个比实际质量更小的质量作比较的标准,小的原子质量被它除,得数就变大了。
学生2:这样的数字最好在两位数以内,这样用起来方便一些……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高中化学还会遇到,比如学习“摩尔”、“当量”等就是这样。今天你领悟了这种思想方法,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帮助。
[投影出示]“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阅读感知]下面让我们来熟悉一下某些原子的相对原子的质量并思考这些数值的来历。
[简    介]结合课本图示,向学生简要介绍张青莲教授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了卓越贡献。

[课堂小结]小组交流“学完本节课你应该知道什么?”
学生1:我们知道了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
学生2:我知道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学生3: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
[练   习]以“原子的一家自白”为题,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一篇短文,向其他班的同学们介绍原子的构成。
       

从形象生动的图片资料和国际形势入手,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感到兴奋,探究之欲油然而生。







以讨论探究问题入手,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大学生的参与面,暴露了学生的原始思维。


教师的点拨及时,使学生及时意识到自己思维上的误差,学生惊讶,求知的欲望高涨,为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氛围。
切入正题及时!充分利用网络共享资源,变抽象为具体,变微观为宏观,纠正了学生思维上的偏差,促使学生思维上的飞跃。

通过观看动画,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升华,一步步地加深了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可喜的是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探究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及时出示史料佐证学生的猜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又一次掀起了高潮。










适时小结,有利于加强学生在“探究活动”对知识的落实。









恍然大悟!





注重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




既巩固了“原子的构成”的知识,又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了新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处理信息的能力。
补充得好,体现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8

发现得好,达到了教师预想中的效果。











发现同学们交流中存在着一些障碍点,教师及时地进行了点拨。













没有过份在“定义”上纠缠,而是引导学生在查找过程中体会,高度把握得较好。
适时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以科普小论文的形式布置作业,打破了传统的作业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评】
《原子的构成》这一内容比较抽象,难度较大。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运用图片、动画创设情景,通过形象的描绘、科学的推理、史料的佐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将原子的结构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来。在解决“原子构成”的问题中,教师采用了设想、讨论交流、动画启示来逐步完善思维过程的群体探究方式,使学生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整个设计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了一系列的“问题情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体会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也得到较好的体现。
该课的最大特点是:学生自主活动较为充分,参与面广,气氛浓烈;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注重现有教学资料的整合与利用,使课堂结构与信息输入更加生动活泼而富有吸引力;教师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始终随学生的思维起伏,特别是在学生群体思维停滞之处,充分利用图表、史料、动画模型,变抽象为具体,变微观与宏观,让学生反思悟法,体会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到了技能,获取了知识,锤炼了思维,张扬了个性。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九四初中      张  敏
点评:湖北宜昌市夷陵区教研中心        黄英文

课题2     元素
【教学目标】
⒈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了解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⒉通过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⒊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教学重难点】   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
【教学课时】      1课 时   
【教学过程及点评】
一、引入课题
【创设情景】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接触了一些元素,请说出你知道的化学元素名称。
【学生回答】        生1:氢、氧、碳、硫、铝、铁
生2:镁、铜、磷
【转    入】        在18世纪末,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确认水是由氢、氧二种元素组成的。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索世上万物最基本的组成成分有哪些?经过长期努力,终于知道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那么这些元素是如何存在的?
二、新课启导
㈠认识元素的存在
【创设情景】        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的广告,这里的“铁”、“钙”指的就是元素,象这样的元素你还知道哪些?请分组讨论、并填写下表。
【投影表格】       
你知道的元素        含该元素的物质        缺该元素对人的影响
钙        钙片        小儿缺乏患佝偻病
铁                患贫血
                影响智力发育
                患大脖子病
【讨论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填写表格。
【展示评价】        教师展示一组的答案,并给予激励性评价。
【反思升华】        从表中实例可以看出,人体健康需多种元素,可以说,化学元素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
【提问转入】        那么,元素在自然界是怎样存在的?各种元素含量如何?下面我们就先来认识地壳中存在的各种元素。
【讲    解】        地壳是由沙、粘土、岩石等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主要含那些元素?各元素的含量如何?科学们进行了长期考察和测定,最终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引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P71第三段并认识图4-4。
【归纳小结】        地壳中各元素按质量计,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记作一只羊、二只龟、三头驴,用铁锅煮。
【提问激疑】        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元素有哪些?它们在地壳中是如何存在的呢?
【引导探究】        投影出示 探究步骤,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获取答案。
问题:地壳中含量较大的O、Si、Al、Fe是如何存在的?
猜想:                。
探究:你可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获得满意的答案,你觉得在什么资料上有这方面的知识?试着查一查!
结论:你获得的结论是:                   。
【展示评价】        展示二组的探究过程及结论,并给予激励性评价。
【提    问】        水占人体体重的70%左右,能否猜想一下,我们人体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        生3:有氧元素、氢元素。因为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评价诱思】        说的很对!那么还含不含其它元素?
【引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P72资料。
【提问促思】        从“资料”中获得的结论与刚才的猜想一致吗?生物体中元素含量居前三位的是什么?怎么记?地壳中这三种元素的含量多吗?
【交流回答】        生齐答:一致!氧、碳、氢,记作“氧探亲”;氧元素很多,而氢元素、碳元素较少。
【创设情景】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药品或一些商品贴有标签,不知你注意过没有,标签上都写了些什么?
【引导探究】        ⑴请各小组把课前准备好的标签拿出来,你能否从上面找出该药品或商品所含元素呢?
⑵请用图表表示该药品或商品中各元素的含量。
【讨论交流】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8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从标签上获取信息,并绘制图表。
【展示评价】        各小组展示答案,老师给予激励性评价。
㈡形成元素概念
【引导探究】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不同的物质中可能含有同种元素,请讨论填写下表:
元素
种类        含该元素的
物  质        共同含有的
原  子        原子的质子数        归  纳
氢元素                               
碳元素                               
氧元素                               
【汇报展示】        学生分组讨论,记录结果,教师展示结果。组乙:氧气(O2)、水(H2O)、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碳(CO2)
【提问引导】        上述各物质分别是单质还是化合物?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氧元素以哪几种状态存在?
【学生回答】        生4:氧气是单质,其它的是化合物,从中,可以得出氧元素以单质和化合物二种状态存在。
【评价反思】        说得很对!这些物质中都含氧元素,而且都含氧原子。那么,这些不同物质中的氧原子是同类原子吗?我们根据原子的什么特征来判断是否为同类原子?
【讨论交流】        判断是否为同类原子不是根据原子的大小、运动速率快慢,而是根据原子的结构,不同种类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不同来判断。
【展示汇报】        这些物质中的氧原子都是核内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因此是同类原子。于是,我们把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如质子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总称为氧元素。
【提问诱思】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吗?请以电解水为例进行分组模拟扮演并进行分析和说明。
【交流展示】        一组上台展示。其中一人当解说员,指挥完成水电解过程,并进行分析和说明。
【小结升华】        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均不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5: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生6:我知道了地壳中,生物体内所含有的元素,而且元素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缺乏某种元素时,有可能患病。
生7:我知道了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这也许就是地球上只有100多种元素,而远远比物质种类少的原因吧。
生8:我学会了查阅资料这种学习方法。
【练习巩固】        完成《探究之旅》上习题第1、2、4题。        点 评


课题引入时,让学生说出知道的化学元素名称,开门见山,直切主题,使学生的思维迅速集中。

在回顾研究水的组成基础上,首先建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观念,水到渠成,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






抓住生活中熟悉的“广告”导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知识。




列举的实例贴近生活,激发了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欲望。


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巩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及时小结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归纳,形成共识。
在认识生活中的元素之后,更进一步认识元素的存在,使学生对元素的认识更加深刻、清晰,同时贯穿“分类研究”的科学方法。



引导学生记忆,归纳的形象、生动!

此两问问的好!既是对地壳中元素含量顺序的复习,又为学生认识这些元素的存在指明思维方向。

用一个完整的探究性学习过程来组织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又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进行了方法上的引导——查阅资料的学习方法。同时,让学生对地壳中元素存在的认识更加深刻。





从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入手,引导学生猜想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引导得法。




让学生再次感受“成功”的喜悦。


引导记忆,归纳得生动,有趣。





活学活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学生再认识元素的存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让学生说出含同种元素的不同物质,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再现,又很好地引出了新知识的教学。














学生归纳的好,表现了较高的思维品质。












从不同物质含有同种元素,认识元素存在的方式,从同种元素原子结构分析,得出元素概念,水到渠成。



以模拟扮演电解水的过程来得出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事实,形象、生动、易懂。



通过一节课的高校学习,学生归纳发言积极踊跃。

【总评】
选择核心概念——元素为研讨课,内容抽象,难度较大,富有挑战性。本设计用三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贯穿课堂,体现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科学探究设计中,用贴进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选择性的提供活动与探究步骤,为学生的探究指明了方向;学生完成探究后的小结与反思,既形成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了熏陶。课堂设计充分挖掘教材,灵活处理教材,使课堂设计生动活泼而富有吸引力。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九四初中        刘正荣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九四初中        祝道友





课题3   离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和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
3、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8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教师朗读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要求学生根据内容在草稿纸上画出原子的构成。
引入新课      100多种元素的原子中,除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运动情况比较简单外,其他原子核外都有多个电子,这些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如何运动的呢?(画简图表示),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
学生猜想:    请发挥你的想象猜想这些电子如何运动?
学生交流:    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
探究证明:    阅读课本第76面图文。
讲    解:    在多电子的原子中,不同的电子是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科学家把这些区域叫做电子层。离核最近的为第一层,依次向外最多可分为七层,电子就是在这些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即分层运动,又叫分层排布。
归纳结论: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层:    一、二、三、四、五、六、七
离核的距离:最近———————— →最远
              2、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学生猜想:    可能是什么原因使电子不能在同一区域运动?
讲    解:    不同的电子能量不同,能量小的电子只能在……,能量大的电子能够跑……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进行验证。
教师启发:   当我们知道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情况,我们就可以画出一种示意图来表示原子的结构了。(边讲边画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原子结构示意图
自    学:    阅读教材第76面第三自然段,弄清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交    流:    结合黑板上的示意图,将各部分的意义说给你的同学听一听。
巩固练习:    教师另画一个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讨    论:    展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观察、互相讨论,从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发现哪些规律?找到之后记录下来,看谁找的多。
交    流:   
归纳小结:    将学生获取的信息分类板书
引导关注:    4、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特点及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形成结论:     金属元素:一般少于4个, 易失去电子,
非金属元素:一般或多余4个,易得到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一般为8个(氦为2个)
介    绍:     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8个(一个电子层为2个)
讨论比较:     三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特点,推导元素的性质如何,
归纳小结:     元素的性质与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关系最密切。
讨论交流:     在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练    习:     课后习题。
附:           
小论文                           漫游原子世界
      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在原子内部很大的空间中围绕着原子核这个小老头不停地转动;我们在飞,却怎么也飞不高。因为这老头长得很特别:虽然占据原子中央很小的地盘,却是由中子和质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因此,这小老头也带正电,很有能耐,正好把我们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所以我们很难脱离原子核的怀抱。
板书设计
课题3   离子(1)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层:    一、二、三、四、五、六、七
离核的距离:最近———————— →最远
2、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原子结构示意图
  4、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特点        结构        元素性质
金属元素:  一般少于4个, 易失去电子,        不稳定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一般或多余4个,易得到电子        不稳定         不稳定
稀有气体元素:一般为8个(氦为2个)        比较稳定         比较稳定 
     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8个(一个电子层为2个)
元素的性质与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关系最密切。

【点 评】
  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脉清晰,重点突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创设了多个学习情境,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活动:(1)欣赏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以轻松活泼的形式、生动形象的语言巩固了原子结构知识,同时提出“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电子能否挣脱原子的吸引”等问题,自然引入了本节课的学习:(2)让学生猜想质疑核外电子运动,再借助挂图探索理解电子的分层排布:(3)借助观察挂图:“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以表格形式进行知识类比,归纳三类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特点及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这样处理能化难为易,变枯燥为乐趣,变结论性知识为探究性学习,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使生硬的 化学概念变得栩栩如生,易于理解。学生逐渐对学习化学产生渴望之情,能主动参与探究,建构新知,从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态度和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三中  赵琳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教研中心  黄英文

   
课题3  离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原子、分子和离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9

2、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正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离子的形成
【教学准备】自制离子形成和氯化钠形成的动画片
【教学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
提供信息

设问

活动探究

动画演示、引入

探究讨论



分析讲述


动画演示、表演

导出


回忆比较


小结


布置        钠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如何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稳定以后结构图如何画?

离子(阴、阳离子)

①离子的初步写法 ②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同元素的)③结构示意图的初步判别


Na+ 与 Cl-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不再带电)

卡通画P77

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离子

        分子        物质(  )
原子        物质(  )
        离子        物质(  )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再阅读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练习        信息分析

激疑启思

体味感受

简单区分

培养学生合作、分析、归纳、表达能力,使思维上升

加强理解


体验感受

形成印象


学会归纳整理


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巩固加强

【点 评】
在新的教学理念驱动下,本课题的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创设了多个学习情境,充分运用多媒体动画片、插图等辅助手段开展课堂活动:①通过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挖掘教学内容,认识区分它们的不同,强化学生的探究欲,使学生思维呈上升趋势,并利用动画、图示把钠原子和氯原子发生电子转移形成氯化钠的过程简明呈现,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②通过动画、学生角色扮演活化氯化钠形成的过程,升华学生的探究欲。
本课题的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度较大,富有挑战性。本设计化抽象为直观,创设学习氛围,体现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培养。实施教学过程中,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得到较好的体现。课堂设计充分挖掘教材,尤其重视课堂活动设计,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富有吸引力。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三中  徐发江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教研中心    黄英文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式的含义,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
2.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化合价,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3.
【教学重点】
1.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化合价
2.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教学难点】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化合价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
【教学模式】成功学习模式
【教学过程】
     教师: 展示图片:
              


     【点评】用图片切入主题,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咦,这是什么?
    教师:如果用        表示“H”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你能

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图片里的意思了吗?
     【点评】兴趣来了
有同学很快地在草稿纸上写出并小声地说:水,那是水。随后很多同学附和:
那是水
     教师(故作神秘地):不对,那不是水,而是H2O(边讲边板书:H2O)
    【点评】适时进行让学生坚持真理的教育
学生齐反对:H2O就是水!!
     教师:(顺水推舟):很好,同学们现在已经知道:H2O就是水。更可贵的是,同学们能提出并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过,你们的意见到底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教科书:P79相关内容。
    学生:(看书后)哦,原来如此
教师(敏锐地抓住):原来如何?
学生A:H2O是一个化学式,它的含意有下列四个: ①表示“水这种物质”②表示“一个水分子”③表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④表示“1个水分子由1 个氧原子和2个氢分子构成”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A同学的回答好不好?
学生齐答:好—— (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点评】不用“对不对”,而用“好不好”,一字之改,使学生的信心得到很大激励,学生的自尊心也得到极大满足
教师:谢谢A同学。我们注意到A同学刚才提到一个新的概念:化学式。老师不知道“化学式”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
学生B: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就叫化学式。例如:用O2表示氧气、用N2表示氮气、用HCl表示氯化氢、用HgO表示氧化汞等等
老师:据此归纳化学式的意义。并设问:在知道化学式H2O的意义后,你能说出化学式CO2的意义吗?
学生C:表示二氧化碳。还表示……
教师:C同学好像还有话要说,不过又不想把问题一下子回答完后别人有了机会,谁来把握这个机会?
【点评】卡住了。学生因为老师的“不信任”而在老师一说完题目就颇具挑战性回答,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出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接下来,教师又不露痕迹地保护了学生C的自尊心,同时也消除了其它学生的一些“如果错了该怎么办”的疑虑:错了也不要紧!!
过渡自然。
学生D补充:它还具有以下三种涵义:表示二氧化碳由C、O两种元素组成,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一个二氧化碳由一个C原子和两个O原子构成。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9

教师(故作不可思议状):这个问题都没有难住你们?好,如果下面这个问题谁能回答正确,下课后可以在我这领到一份礼物。
【点评】教师在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对学生进行肯定的方式多样,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板书: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
学生通过讨论,顺利完成。
教师:既然化学式有这么丰富的内涵,同学们想不想很轻松地正确地写出各种物质的化学式呢?
学生齐答:想
教师:那好,让我们先来做一下准备:
请同学们先观察下面的表格并讨论完成表格中的内容,然后思考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
物质的名称        所含的原子或离子的个数比        化学式
1、氯化氢        H:Cl=        HCl
2、氯化钙        Ca2+:Cl-?=        CaCl2
3、硫化铜        Cu:S=        CuS
4、碳酸钙        Ca2+:CO32-=        CaCO3
【点评】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利用学生的表现欲望,鼓励学生支发现。
(学生热烈地讨论)
学生D:我们发现,原子个数比在不同的化合物里是不一样的。
教师(故做惊讶):真是这样啊!
学生E:我们发现2、4中离子个数比=离子所带电荷数之比的倒数。
教师:也是啊,我怎么没有发现?你真行!
……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0面内容,看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还有表4-6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对我们以后学习化学非常有帮助,你有什么办法多记一些吗?
学生认真阅读,口中不时有“嗯”、“哦”这声,还有的小声在下面讨论,
“你看,我说了你还不信,怎么样”之类……
教师:相信同学们又有了许多新的发现,让我们来一起归纳一下:
(用投影显示,内容如下:
1.化合价的标法
元素的化合价是标在该元素的正上方,把正负号写在数字前,如KCl,注意化合价的书写应与离子带电荷数的书写相区别,不可混淆。
如:镁的化合价          镁离子的电荷数Mg2+
                                             
【点评】抓住学生易错点进行门板、区分,帮助学生规范化学用语的书写
2.化学上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所以化合价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性质,那么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0。
3.化合价有正负之分,在化合物里:
     (1)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
      (2)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3) 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4.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点评】适时的归纳整合是很有必要的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P80相应内容,让学生记忆表4-6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学生们尝试记忆,但不一会又多人面露难色
教师:怎么样?没什么问题吧!
【点评】学习上遇到困难,老师的帮助很重要!
学生(小声嘀咕:这怎么记呀)
教师:很难吗?告诉你们吧,老师当年在学习化合价时与你们一样,也十分担心,这能记住吗?但是老师的老师教给了我一个秘诀,你们想知道吗?
学生齐答:想
【点评】先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同学们不要怕,再用“秘诀”引起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下面的教学
教师:那好,请同学们看投影并跟我读:
一价钾钠银氯氢,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记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教师:这个办法怎么样?
学生:不错啊
学生E:可是好像有点问题……
教师:是吗?(向学生E)那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吗?(向其他学生)你们呢,能有更好的方法吗?现在可能一时间也想不起来,下去以后请同学们尝试一下,下节课我们拿出来比一比,并将比较好的在全班推广。
【点评】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这正是我们所要培养的“创新能力”的体现
教师:学习了化合价,我们可以开始写化学式了,请看下面的Flash动画。
(动画“化学式的书写”,解说词如下:)
已知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步骤:①先写出组成化合物的元素符号,一般正价写左边,负价写右边,把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上方。
②求出两种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
③求各元素的原子数。
④把原子数标在相应的元素符号右下角。
⑤检验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是否为零
教师:刚才,同学们学习了化学式的书写,现在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已知S元素有+4、+6两种价态,请写出S元素的两种氧化物的化学式
学生一般都能顺利地写出。
【点评】适时巩固,恰到好处!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书写化学式的几个步骤:
第一步 写(元素符号)
第二步 标(化合价)  
           第三步 交(将化合价交叉,分别写在元素下标)
第四步 查(能约分的要化简,并用化合价规律作检查)
     教师:下面我们分组来进行一个竞赛,比一比,看一看,谁写得又对又快。下面宣布比赛规则,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各组前三名为小组优胜,我将予以奖励:
(投影:给学生下发预先准备好的四道“化学式书写竞赛题”)
【点评】很好地利用儿童的好胜心理,鼓励学生竞争。分组时注重了层次性,以便让所有的学生都可能获得成功
学生十分认真地答题,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已经有同学举手示意自己写好
了。大约二分钟,有90%的人已经完成。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评一评,哪位同学将会有幸成为优胜者。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9

(评比方法:先在小组中有评出正确率各小组前三位的同学,结合其所用时间评出名次)大约二分钟结果已经出来。
教师:宣布结果,发奖(发给优胜者一些预先备好的糖果)
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点评】采用同组互评,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更让学生在评比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式书写的学习。学生尝到了成功的甜果!
教师:好,到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本课的学习。你能说出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些什么吗?
学生F:我知道了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说。
学生G:我还学到了化合价,并且知道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我还记住了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学生H:我们还学到用“写、标、交、查”四步书写化学式。
……
教师:看来,这节课我们学到的东西还真多。刚才我们课堂上还有一项工作没有做完,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I:是让我们想办法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吗?
教师:对,课后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自己编写一些有利于我们记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的口诀、快板,下节课我们拿出来比一比,我们会将好的在全班推广。
【点评】新颖的作业方式,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也让学生乐于接受,从课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来看,同学们有很高的积极性,而且从学生的自编口诀中我们看到了学生不凡的创造力


附:这是课后学生们自编的记忆口诀。
学生甲(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钾钠氢银正一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钙镁锌钡正二价通常氧是负二价
铜正一正二铝正三铁有正二和正三,碳有正二和正四硫有负二、正四和正六
学生甲自评:我给出了化合价的正负)
学生乙(原子团的化合价) :
硫碳锰酸根-2,硝氯氢氧高锰1,还有一个+1价,铵根一定要记清。
学生丙(归纳化学式的书写步骤):
一排顺序二标价,三是关键要交叉;下标能约要化简,最后一步是检查。


【总评】
“探究性学习”,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而“成功学习模式”是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切入点,她注重学生的情感的发展,引导学生的思维形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的成“人”教育上,又起到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的重要作用。在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主要做法是:
    l、小步前进,化整为零,积小成为大成。小步前进是为了稳扎稳打,化整为零是为了化难为易。从而增加成功的机会,以便让每个人都能循序渐进的成功。
    2、允许失败,消除焦虑。处理学习的失败,不能过多的指责,应该让学生对自己战胜困难的能力保持肯定积极的评估,力求让每个学生确信:自己也有能力获得成功,偶尔的失败并不能影响自己追求成功的信心。
    3、体现层次,激励攻关。逐渐体现出成功的层次,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采用多层次的学习目标要求是为了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避免多数人产生严重的失败感,也用以激发学生战胜困难、勇于攻关的精神,不断追求新的成功,以体现自己应有的价值。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峡初中  周海涛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教研中心  黄英文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意义。
2、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间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3、通过调查和分析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志的物质成分和含量,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条件
和促进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
【教具】:多媒体投影、部分药品标签。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问]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具有相对原子质量,那么分子有相对
分子质量吗?
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P82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
【点评】
联系旧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自学交流]2、怎样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呢?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P82例1。
[模仿练习]
投影: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请A、B、C三同学演板。
⑴氢氧化钙[Ca(OH)2]      ⑵氢气        ⑶5P2O5
【点评】
让学生自主参与,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讨论交流]总结出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要点: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即相对分子质量。
[设问]从化学式MnO2中你可获得哪些信息?
[讨论得出]1、组成的元素  2、原子间的个数比;3、原子的总个数;
【点评】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获得结论。
    [设问]MnO2中锰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指导自学]教科书P82,例2:元素间质量比的表示方法。
【点评】
继续设问,让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模仿练习]投影:计算下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请D、E、F三同学演板。
           1、水(H2O)    2、二氧化碳(CO2)    3、硝酸铵(NH4NO3)
[设问]知道元素间的质量比的表示方法,我们还能知道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吗?
[指导自学]教科书P83:例3:并强调什么叫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如何表示出来?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9

[模仿练习]投影:已知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2O3,试计算:⑴氧化铁的相对分子质量;⑵氧化铁中铁、氧两元素的质量比;⑶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⑷如有1000t氧化铁,则可生产多少吨铁?请G、H两位同学演板。
【点评】
创设新题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运用能力。
    [分析纠正]:引导同学们一起分析G、H两位的解答并强调解题方法。
【点评】
及时点拨、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
[指导观察]:展示几种药品的标签,请I、J、K等同学描述组成药品成分和纯度,纠正上述三同学描述中的错误信息。
[投影展示]:展示部分药品的标签,教给学生如何查看它们的成分、含量或纯度。
【点评】
收集一些资料,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
[整理归纳]: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哪些由学生自己完成。
[拓展应用]:投影:
碘元素(符号为I)具有预防和治疗甲状腺肿大的作用,人体缺碘时易患粗脖子病。为了消除碘缺乏病,我国政府规定居民的食用盐必须是加碘食盐,简称碘盐。所谓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所以食盐中常含有一种补充碘元素的盐。如图4-5所示为湖北省盐业公司专营的“云鹤牌”精制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文字,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已知碘在碘酸钾中的化合价为+5,由此可猜想碘酸钾的化学式为                  
相对分子质量为           ,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                                   。
⑵假设某1000g碘盐中含20mg碘。
①这里标明的碘的含量是指(    )
A、碘单质  B、碘元素  C、碘原子  D、碘分子
②      g碘酸钾中含有20mg碘。
③已知成人每天约需0.15g碘,假设这些碘主要是从碘盐中摄取的,则成人每天需要食用碘盐             g。
【点评】
改编习题,抓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质,引导学生学习,使研究性学习不断提高。
[作业]:
1、教科书P85、7、8、9、10
2、各实验小组从P85、11题中任选一种产品标签或说明书按题目中的要求完成任务,下次课进行交流。
【点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采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旨在培养学生关注和关心产品说明书的意识。


【总评】
本节课是化学式的运用,主要是一些计算技能的理解和培养,但授课教师大胆采用了教师引导、
学生自学互纠、概括小结的教学设计,成功的采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课堂上教师真正成为学生
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本节课有两个特点:1、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注重了学生获得亲自参
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较好的落实,也为学
生的个性特长和才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执教者改编习题时,联系了学生身边的化学物质和铁
锈、加碘盐,引导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实验初级中学  陈文明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教研中心      黄英文



第四单元    测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

一、我会选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计20分)
1、我国科学院院士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这位院士是(  )
A、侯德榜    B、张青莲     C、钱学森     D、袁隆平
2、下表是几种常见的原子结构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11      B、12      C、23     D、22
3、下列符号中,既可用来表示一种物质,又可用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用来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
      A、C      B、O      C、2C     D、CO
4、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原子质量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核外电子数不同
5、某饮用商品的标签见右图这里的硒、锶、锌、钠等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6、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C60分子,它由60个碳原子构成,形状像足球,又叫足球烯。下列有关C60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     B、它由60个碳单质构成
C、它是一种单质           D、它是一种化合物
7、交警用于检测司机是否酒后开车的检测仪中含有的一种成份是重铬酸钾(K2Cr2O7),其中铬元素的化合价是(  )
     A、+3      B、+4      C、+5      D、+6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
 A、CaO      B、Al2O3     C、SiO2       D、Fe3O4
9、下图是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钠原子在反应中失去了所有的电子
B、一个氯原子如果得到一个电子就变成相对稳定结构
C、氯化钠就是两种化合物亲密地联系在一起
D、生成的氯化钠多出了一个电子

10、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9

如上图,这四位同学描述的可能是下面的同一个化学符号(  )
A、HClO      B、O3      C、NO2—       D、H2O

二、我会填 (每空2分,计24分)
11、我们身边存在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如   是金属,   是气态非金属,   是氧化物,   中的一种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用化学式填写)。
12、习惯上,醋酸钠可以用NaAc表示,则醋酸钙可表示为    。
13、蔗糖(C12H22O11)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之一,它由   种元素组成,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它的一个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
14、读下表完成填空
元素符号        A        B        C        D
该元素的某
微粒结构图         







①可形成XY2型化合物的元素是       。
②一般难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是     。
③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C的后边。
④我发现:                  。

三、我会分析 (每空2分,计18分)
15、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⑴4个二氧化碳分子      ;             ⑵3个钾原子    ;
⑶氢气    ;                             ⑷一个氢分子     。
16、经过实验测定,在温度和压强相同的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分子数目相等。现有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氢气和氧气。
     ①它们的质量比是     ;
②它们的分子个数比是       ;
③我还认为:                     。
17、下表是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含量分布  


素        质量
分数%        元
素        质量
分数%        元
素        质量
分数%        元
素        质量
分数%
氧        65        氮        3        钾        0.35        镁        0.05

碳       
18       
钙       
1.5       
硫       
0.25        铜、锌、硒
钼、氟、氯
碘、钴、锰、铁       
0.70
氢        10        磷        1.0        钠        0.15        其他        微量

生活中人们喜爱吃精细的食物、饮用纯净水。可有人提出了应提倡多食粗食,饮用白开水,我认为           ,原因是                     。
四、我会说明 (每空4分,计24分)
18、元素种类并不多,目前已经发现的只有一百余种,但物质的种类非常多,已知的就有3000多万种,这是因为有限的几种元素可能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比如碳、氢、氧、钠四种元素可形成的物质就非常多。比如H2,Na2O。还可以是               。(用化学式表示出至少三种物质)
19、每种纯净的物质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表示每种物质组成的化学式只有  个,但一个化学式可能会表示几种物质,如白磷的化学式是P,但P也表示     。我还知道     
                                             。
20、1977年8月,国际化学会无机化学分会作出一项决议,从104号元素以后,不再以人名、国名来命名,一律采用新元素的原子序数的拉丁文数词的缩写来命名。即:
    nil—0,un—1,bi—2,tri—3,quad—4,
    pent—5,hex—6,sept—7,oct—8,enn—9
照此规定,现行元素周期表中第110号元素为Uun,中译名定为“一一○”,111号元素符号为Uuu,中译名定为“一一一”,112号元素符号为Uub,中译名定为“一一二”;则第114号元素符号为     ,中译名是       。

五、我会算 (21小题4分,22小题14分)
21、2003年10月1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和返回。运送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所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是C2H8N2)。偏二甲肼相对分子质量是   ,各元素的质量比是      。
硝酸铵
NH4NO3
含氮量≥32.9%

***化工厂
****
含有****(mg/L)
硒:0.013
锶:0.0596
锌:0.00162
钠:18.3…
22、某厂生产的化肥硝酸铵的包装袋上注明有如图  
字样,问:如果杂质不含氮元素,则该化肥的纯度  
是多少?
  





第四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C        D        C        D        B        B        D
二、11、正确的均可给分                            12、Ca(Ac)2
13、三,12:22:11,45                        14、①B、D,②C,③D,④合理的均可给分
三、15、⑴CO2  ⑵3K  ⑶H2  ⑷H2                    16、①1:8,②1:1,③合理的都可以给分
17、后者的观点正确,食用粗食和饮用白开水可以提供更多的对人体有用的各种微量元素。(观点正确可以给分)
四、18、符合要求的均可得分                       19、一,红磷,(正确的则给分)
20、Uuq,一一四
五、21、60,40%
22、设该化肥的纯度为X,当含N=32.9%时有:
NH4NO3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X=32.9%

X=94%
答:该化肥的纯度不低于94%。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龙泉初中 陈家权  供稿)


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1-----4单元)
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S~32  Cl~35.5  K~39  I~127

一、        我能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填在答案栏中。共3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氮                        B、氧                        C、硅                        D、铁
2、室内空气污染危害健康,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以下不属于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9

A、厨房烹饪时产生的油烟     B、室内摆放的水果散发出的香味       C、石材释放出的有害放射性气体氡   
D、劣质粘合剂释放出的甲醛等有毒物质
3、下列仪器中,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试管                B、烧杯                C、集气瓶                D、燃烧匙
4、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蓝墨水    B、蒸馏水   C、煤    D、啤酒   
5、某校907班沈妮同学收集的××药品说明书上这样写到:本品每片主要成分及含量为:Ca 40mg、P 31mg、K 7.5mg、Mg 100mg、Cl 7.5mg、Fe 27mg……。这里的成分及含量是指            
A、原子                B、离子                C、分子                D、元素
6、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与方法正确的是            

7、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                 B、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
C、剩饭变馊、铁锅生锈                    D、玻璃破碎、桔子榨成汁
8、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15      B、49      C、66      D、164
9、阅读下文:在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是一种没有颜色、具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经空气重,能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化氢气体有二氧化硫和水生成。硫化氢的实验室制法是用块状硫化亚铁和液体状稀硫酸反应,则属硫化氢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                 B、有臭鸡蛋气味                C、比空气重                D、能燃烧

10、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HClO)具有杀菌作用,常用于对自来水的消毒。在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1                        C、+3                        D、+5
11、一杯混有泥沙且硬度较高的水,使它净化并变成软水的操作有:
①过滤    ②加明矾吸附沉淀     ③蒸馏,正确的顺序应为: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③②

12、下列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有不同
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13、某集气瓶里盛有N2和O2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4:1)。小贝同学要用燃
烧法除去O2而得到较纯净的N2时,你认为她采用的试剂最好是
A、铁丝    B、红磷     C、木炭     D、硫磺

14、下列所述情况①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②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
不当;③海上油轮石油泄漏;④工业生产中“三废”的任意排放,可能引起水污染的是                     
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④    C、只有②④   D、①②③④
15、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目的,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下列垃圾属于同类物质的是(    )
A、废电池、易拉罐          B、废铜烂铁、塑料袋  
C、废旧报纸、硬纸板        D、一次性塑料饭盒、空啤酒瓶

16、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
A、        氖气的化学式——Ne2               
硅的元素符号——Si                       
2个氮气分子——2N2                       
B、        决定元素和原子种类——质子数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元素周期表元素排列顺序——质子数
C、      铁——由分子构成               
二氧化碳——由原子构成            
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D、分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离子——带电的原子

二、我能填(共34分)
17、用化学符号表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的元素        ;(2)3个氮原子          ;

(3)1个亚铁离子          ;   (4)2个二氧化硫分子           。

18、俗语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体现了分子的哪一点性质?        
                                     。

19、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各物质的化学式。
(1)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2)铁在氧气中燃烧



20、有些化学实验必须严格遵循操作的顺序,请你举出两个这样的实验,并仿照示例填写下表
必须遵循操作顺序的实验        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
示例:点然氢气        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后点燃氢气
               
               

21、正确认识相关事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之一。我们可用
下图来表示事物的异同点。将两种事物的相同点写在两个圆重叠的区域内,每种事物的不同点则写在相应圆中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请参照下图左侧示例,另外确定一组化学事物,填写在图下面的相应的空格内:

A               ;

B               ;



a                  ;b                  ;c                  。


22、根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研究中,有下列仪器可选用(铁架台、导管、橡皮塞等已省略)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③          。
(2)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你选用的药品是                     。
(3)根据选用的药品,设计一套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你选用的仪器是(填编号)              。
    (4)检查你所设计的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5)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比较好的方法是用                   。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9

(6)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量的速率,节约反应药品,你对你所设计的装置的评价是:





三、我能分析(共14分)
2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我对它进行研究:      

(1)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名称是       ,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容易       电子,变成        (填符号);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属于       元素,上述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我发现如下规律: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不超过8个;
②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
③                                                 ;
④                                                 ;
⑤                                                 。

24某气体由SO2、H2、CO2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测知该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气体可能有的各种组成为                        。

四、我能答:(共10分)
25、现有下列三组物质:①氧气和氢气、②自来水和汽水。请你任选其中一组,用两种方法来区别它们。
    (1)你选择一组物质是                  。
(2)你区别它们的两种方法是(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26、小明同学打算自己探究一下MnO2在分解过氧化氢时所起的作用,但手边没有现成的MnO2药品,只有高锰酸钾,30%过氧化氢溶液、木条、水、火柴,其它仪器可任选。
(1)若要先得到MnO2粉末,反应原理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          ,装置为          (用图示)
(2)已知实验(1)中试管中剩下两种物质,其中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而另一种易溶于水,小明用了一种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步骤为:①                 ,②                 。
(3)小明认为若要探究MnO2在较低的温度下对分解H2O2有无催化作用,需作对比实验,他设计了三组实验:①在试管中加入5ml 30%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看木条是否复燃。②...;③在第3支试管中加入5ml 30%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你认为小明设计的第2组实验过程应为:                               。
(4)小明得到的是③中有O2放出,但他认为③中有O2放出是因为MnO2与H2O2发生了反应,你如何帮他设计实验来说明MnO2没有和H2O2起反应,而只是起了催化作用?








五、我能算(共10分)
27、为了消除碘缺乏病,我国政府规定居民的食用盐必须加碘,简称碘盐。
(1)碘酸钾的化学式为KIO3,则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碘酸钾
中钾、碘、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若1kg碘盐中含30mg碘。已知成年人每天约需要0.15mg碘,假设这些碘主要从碘盐中摄取的,则成人每天需要食用碘盐         g?
(3)多少克碘酸钾中含碘元素20mg?








28、某校902班小东同学从网上收集的某硝酸铵化肥外包装袋标签如图所示,请计算该袋化肥的纯度(即化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




























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一、1、B  2、B  3、C  4、B  5、D  6、A  7、C  8、B  9、D  10、B  11、B  12、D  13、B  14、D  15、C  16、B
二、17、(1)0   (2)3N  (3)Fe2+  (4)2SO2  18、分子不断运动

19、(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H2O2                  H2O O2         Fe  O2                   Fe3O4
20、提示:先读题,观察题中示例,再去回忆后填写。
21、提示:先读题,弄懂“单质化合物”的含义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访例回忆找出一对概念来,把这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等写出来。
22、(1)①长颈漏斗②酒精灯③试管;(2)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3)③⑤④或③⑤④②
   (4)热膨胀法(塞上带导试管的橡皮塞,将导管放入水槽中,手握试管,观察有无气泡冒民);(5)排水集气瓶;(6)提示:从放入氧气的速率,节约药品,安全方便操作等方面来反思。
三、23、(1)硫,得到,S2-,金属,Na2S;
    (2)提示:采用比较观察的方法,从纵向、横向等几方面,化合价,电子个数,2层数等因素去比较,把自己得到的结果写出来即可。
24、SO2或H2与CO2或SO2、H2与CO2;
四、25、答案有多种,因选择的对象和采用的方法而不同:(1)若选择氧气和氢气,其两种方法可以用A试燃法,用带有大量木条去试验,能复燃的那种气体是氧气。B、比较质量法,同体积的氢气比氧气轻许多。
(2)若选择自来水和汽水,其两种方法可以是A检验其是否残存消毒产业的氯教的方法。有则是自来水。B、比较有气泡,接动则有数量气泡的为汽水。
26、(1)KMnO4          K2MnO4+MnO2+O2;试管、铁架、酒精灯。
   (2)溶解;过滤;
(3)任第二支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9

(4)提示:比较反应后的M2O2是否仍具有这样的性质。如果反应的结果必然有M2O2不复存在,反应的残留物不再具有相同的性质。如果仍具有这个性质,则可以说明M2O2在反应中起了催化作用,自己没有变化。
五、27、(1)214;39:127:48;(2)5;(3)667.7g
28、98%,提示:先计算纯净的硝酸铵的含氧量,再将34.3%与它比较,可求得。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        通过实验的观察与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是本课题的重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本课题的难点。
【实验准备】
教师:
    1、制作多发媒体课件,内容是科学探究的过程。
2、查阅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简史。
学生:
白磷、铁钉、硫酸铜溶液、蜡烛、酒精灯、锥形瓶、镊子、气球、烧杯、托盘天平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结论

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解释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教学过程】

我探究  我快乐        《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之旅
【复习旧知】
我知道的化学变化有(任与两个)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活动与探究】        定量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
1、提出问题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否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
2、提出猜想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其总质量         ,猜想的依据是            
                                              。
3、实验探究  收集证据
从下面四个实验中选做一个,并观察记录、分析比较:
  实
收  验
集   方
证   案
据       
方案一

P+O2     P2O5
方案二

Fe+CuSO4-Cu+FeSO4        方案三

蛋壳与食醋        方案四
NaOH+FeCI3—Fe(OH)3+NaCI



骤       
①用镊子取出一粒白磷放入铺有细砂的锥形瓶中央,塞紧瓶塞并使玻璃管下端正好与白磷接触,然后称量,使天平平衡。
②取下锥形瓶(注:砝码不用取下),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
③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托盘天平是否平衡。       
①将8颗铁钉与方便杯中的硫酸铜溶液共同称量,调节天平至平衡
②将8颗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置静1-2分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①将鸡蛋与塑料杯中的白醋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天下至平衡。
②将鸡蛋放入白醋中(天平砝码不用取下),迅速盖紧塑料杯,静置1-2分钟,放在托盘上,观察托盘天平是否平衡。       
①将方便杯中的氯化铁(FeCI3)溶液一起称,调节天平至平衡。
②将上述两种溶液混合(砝码不用取下),再称量,观察托盘天平是否平衡。
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反应现象                               

4、结论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我们把这个定律叫做                                         。
5、解释结论
在化学变化前后,                                               。
6、实践与运用
请同学们思考
①蜡烛燃烧前后质量是否改变?为什么?
②镁带燃烧前后质量是否改变?为什么?
③某大师说:“我能发功使铝发生化学变化变成黄金。”对吗?为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启示或发现是(任选一个方面谈体会)                                   
                                                                   。
点评:
此种形式的小结既具有开放性,又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起到不同的作用。)

【资料卡片】























总评:
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有变化,有什么变化?学生产生的这个疑问,是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与探究”的好课题。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化学变化入手,引出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探究素材注意了多样性,选择的蛋壳与食醋给学生以启发;采取小组探究,提高了参与的广度;探究的步骤细腻充分,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探究中的设计方案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学生通过初次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培养了科学素养。特别是学生经过初步探究得出结论:“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变”后,再通过一个蜡烛燃烧、镁条燃烧实验,得出一个跟刚才结论貌似相反的看法,从而产生了矛盾冲突,将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到了极点。课后补充的“资料卡片”,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探究与之相比较,领略与科学家“发现”相似的喜悦。这种通过创设情境,小组探究,获取结论;再引出矛盾,最后解决矛盾,促进认识深化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可以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认识到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形成和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第五中学    谢易俗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五中学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9

文全新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A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知道怎样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通过比较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感受化学方程式的简约之美;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学习,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及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实验准备】磁性小黑板、磁性卡片、试管、锌粒、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教学过程】
[提问]从1写到10000要多长时间?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演示,如何在1~2秒内从1写到10000。
[点评过渡]这是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在1后面添上4个0即可,这里走了一个捷径,其实在化学的学习中有时真的有捷径可走。
[提问]大家都知道哪些化学反应?
[引入新课]刚才我们用有声的语言表述了这些化学反应,那么如何用无声的语言及文字符号把它们表述出来呢?
[学生活动]请同学以碳与氧气的反应为例,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与此同时,交给另一名同学一个锦囊,拆开锦囊,里面有一张纸条(纸条上写有碳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将纸条上的内容抄写在黑板上。
点评:传授锦囊妙计,增强知识的神秘感,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探究]黑板上的两种形式都能够表述碳与氧气的反应,如果不给你任何提示,你能通过观察得知它们描述的是哪一个反应吗?它们给你提供了哪些信息?(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小结]第二种形式也能同文字表达式一样告诉我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板书),它最显著的特征是用化学式代替了物质名称,象这样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得快捷方式——化学方程式(板书)。
[提问]若让你在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中选择其一来表示一个化学反应,你会选择哪一种?
[教师追问]:为什么?
[学生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简单,便于书写,能清楚地表述反应,是国际化的语言……
[过渡]既然,如果我们能将前面已学的化学反应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那该多好啊!
[探究活动一]尝试书写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引导讨论]要采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即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第一步,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之间或生成物之间用“+”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板书)。
[设疑]化学式前要不要添加数字,如果要加,加几呢?
观看水电解的微观拟人动画。
通过观看动画,知道两个水分子破裂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最后变成了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点评:动画的再现,清楚明了地反映了反应的本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
[小结]我们在化学式前加上数字,称之为计量数,寻找合适的计量数的过程就叫做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探究活动二]观察配平后的方程式中,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有没有变化?
[教师追问]为什么没有变化?提示:回忆一下化学反应的实质。
学生回想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归纳]化学方程式书写要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配平的目的就是要使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数目相等。
[探究活动三]尝试配平双氧水分解和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找找配平的技巧和方法,然后谈谈配平的思路和心得。教师充分肯定学生找到的技巧,鼓励学生课后再寻找其它的方法和技巧。
[追问]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但是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具体的质量关系能知道吗?当然可以。
[探究活动四]观看大屏幕,寻找2×18,2×2,1×32三组数据的规律
[教师总结]这三组数据的比值就是反应中水、氢气、氧气三种物质的质量比,即每36份质量的水能分解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学生总结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引导完善]再观察我们的化学方程式与前面碳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找还差什么?
(加上反应条件,将横线改成等号)
[探究活动五]:将学生分成六组,每组领取一块小黑板和一个塑料盒子,盒子里有各种有磁性的卡片,包括字母、数字、符号等。每个盒子里的卡片都能在小黑板上拼成一个完整的化学方程式。1~4组盒子里有干扰卡片,5、6组提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4组分别拼出了硫、铝、铁、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5、6组拼出了锌与稀盐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对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合作成绩要给予充分肯定。
点评:用游戏的方式取代传统的纸笔练习,让学生锻炼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又培养了合作意识。
[引导发现]化学反应的信息是否都反映在了化学方程式中呢?
[演示实验] 锌与稀盐酸的反应
(观察现象,有气体生成)
[追问]能不能在方程式中表示出这一信息?在氢气的化学式后面用向上的的箭头表示。 在拼装的化学方程式中加上箭头。
[演示实验]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
(观察现象,有沉淀生成)
[教师]怎样在化学方程式中形象地表示这一信息?
(用向下的箭头,在拼装的方程式中加上箭头。)
点评:用实验引出箭头的使用,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提问]是不是见气体和固体就加箭头呢?
提供学习素材: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观察归纳出箭头的使用原则。在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时生成的气体和固体后才加箭头。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09

[新知应用]回忆前面写的水电解和双氧水的化学方程式,刚才我们都认为书写已经完成,现在看来真的完成了吗?
[课堂练习]找错误,提供四个化学方程式分别错在未配平、差箭头、化学式书写错误和违反客观事实。从中可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遵守客观事实,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引出书写的另一原则)
[学生小结]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两个原则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作业]寻找新的配平方法。

点评: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在结构上打破了教科书先介绍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再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体系,而是先引导发现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马上将课题转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避免了一开始就介绍理论知识可能会给学生学习带来的不利情绪,将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揉和在书写的探究之中,探究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最后将知识要点从课堂中抽取出来,进行归纳和小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耳目一新的开始,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用“脑筋急转弯”引入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使学生带着渴求知识的状态迈出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2.别具一格的引导过程,别出心裁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节设计从几个正确化学方程式入手,通过观察让学生试写“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写出各种不同的答案。正是对这些不同答案的讨论与交流、对比与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了合作、探究、归纳、反思等学习方法。特别是设计了学生分组对化学方程式的拼装,将理论学习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是本节设计的最亮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
3.注重知识技能的形成与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联系。如设计了“水电解动画”,让学生先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化,然后自己试着用化学符号写出能表达该变化的式子,先做两个演示实验,一个有气体生成,一个有沉淀产生,通过观察现象,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式子上表达出这一信息呢?学生就需将感知上升为理论,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五中学    姜  君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五中学    文全新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B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和体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2.能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相互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实验准备】仪器: 酒精灯、镊子、燃烧匙、烧杯(50mL)、集气瓶。
药品材料:木炭、氧气、氢气、澄清的石灰水、火柴、玻璃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新课题
教师引导  提问:1.化学方程式“2H2O 通电 2H2↑+ O2↑”表示哪些涵义?            36  :   4   :   32
2.如何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激发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和评价,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新课题的学习。
学生活动  翻书复习,相互交流,举手发言,其他同学评价和补充完善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学法设计  学生小组交流,集体评价。
点评
复习化学方程式的涵义,熟练表达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信息,有助于体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为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做准备,自然地进入新课题的学习。
2.体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教师引导  两个演示实验:先安排一个实验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教师再做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并用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检验生成物。要求学生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两个化学反应。
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反应物之间或生成物之间用“+”连接等。把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分类写在黑板上,激发学生思维,参与讨论和评价。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个原则。
学生活动  点一名学生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生成的气体。根据实验现象,独立书写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检查自己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能否准确地表示化学方程式的涵义,能否直观地反映质量守恒定律。相互讨论,体验并归纳出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同时也发现书写化学方程式还要注明反应的条件等。
学法设计  以学生和教师的演示实验激发相互讨论、评价等,体验并归纳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个原则。
点评 
两个演示实验虽然是教材上原有的,但在这里通过师生的合作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为学生体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作铺垫。
3.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教师引导  提问: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以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为例,怎样书写一个化学方程式,即书写化学方程式有哪些具体步骤?引导运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以铝在氧气中燃烧为例,运用这一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0

翻书自学以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为例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用自己的语言相互熟练地复述这些步骤。模仿这些具体步骤书写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名中等生上台演板,讲解书写的具体步骤及配平过程,其他学生评价。
学法设计  自学理解,相互复述,模仿书写,以讲解评价强化书写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点评 
教师很好地把握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与规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使学生经过自学复述、模仿讲解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把书上的书写步骤内化为初步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4.探究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教师引导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很多,最小公倍数法是比较简单常用的一种配平方法,要求学生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四个不同类型或特点的化学方程式。提问:你能发现其它更简捷的配平方法吗?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这四个化学反应的特点,如反应物与生成物中氧原子个数的奇偶性、氧原子的分布特点及氧原子的得失等,调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发现其它更简捷的配平方法。
学生活动  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 S + O2 — SO2;             ② Mg + O2 — MgO;
③ C2H4 + O2 —H2O + CO2;      ④ H2 + Fe2O3 — Fe + H2O。
分析讨论这四个反应的不同特点,合作探究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其它简捷方法。如:①观察法;②奇变偶法;③奇变偶求和法;④氧化还原法……
学法设计  练习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观察分析不同反应的不同特点,合作探究,讨论归纳,发现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其它简捷方法。
点评 
配平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难点,在学生熟练掌握最小公倍数法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发现其它的配平方法,尤其是其它更为简捷的配平方法,提高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学习化学的方法和技能,体验了创新学习化学的成就感。
5.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  提问: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哪些知识?你获得了哪些学习技能?你认为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  学生回忆本课题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归纳整理本课题的知识与技能,感受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乐趣。
学法设计  回忆、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技能以及有效的学习方法。
点评 
学习化学知识贵在总结和积累,教师以简明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回忆学习过程,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引导学生形成自觉提炼学习方法与技能的良好习惯,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

6.巩固练习
教师引导  布置课堂练习,反馈调控,组织评价。
学生活动  
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H2O2 — H2O + O2;      (2) CO + Fe2O3 — Fe + H2O;      (3) NaOH + CO2 — Na2CO3 + H2O;    (4) Al + H2SO4 — Al2(SO4)3 + H2。
2.正确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1)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2)用氢气和氧化铜反应来制取铜;
(3)铁和硫酸铜反应;       (4)在实验室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学法设计  独立练习、交流评价、反馈矫正。
点评 
练习虽然只有两个大题八个小题,也是学生现在和后面要掌握的化学方程式,但是,  这几道题所起到的作用不仅巩固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高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第1题的每一小题都可用多种方法配平,当然也可用简捷的配平方法;第2题四个小题对化学反应从完整叙述到部分叙述,再到简明叙述,对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越来越高。

7.活动与探究
教师引导  激励并指导学生课外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提倡自愿合作探究,了解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反应,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就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就说明其化学反应原理。
学生活动  制定课外调查和查阅资料的活动计划,了解自己身边的化学反应,认识其反应原理,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些化学反应。可独立地开展探究活动, 最好是自愿地结伴合作探究,以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信息。简明地写出调查报告,与同学交流,交教师检查和评价,收入个人学习成长袋。
学法设计  到社区、个体作坊、厂矿企业等地开展社会调查活动,通过英特网等查阅资料,到阅览室、图书馆、书店等地查阅资料等,收集整理资料信息,写调查报告,相互交流和评价。
点评 
这里为学生考虑得很周到,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课外开展活动与探究,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重要途径。丰富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学习化学的情感和价值,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书写原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步骤:
1.写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式,式子左右    P + O2 — P2O5
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                   ↓
          2.配平化学方程式,把单线改成等号并检查。   4P + 5O2 — 2P2O5
          3.标明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符号           ↓
如气体(↑)或固体(↓)。                 4P + 5O2 点燃 2P2O5
                         观察法       ① S + O2 — SO2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0

                        奇变偶法     ② Mg + O2 — MgO
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奇变偶求和法 ③ C2H4 + O2 —H2O + CO2
氧化还原法   ④ H2 + Fe2O3 — Fe + H2O
                               ……
总评
本课题教学设计的思路清晰,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体验书写化学方式的原则,主动地自学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感受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困难。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最小公倍数法为基础积极探究并发现配平化学方程式的简捷方法,运用简捷的配平方法练习配平和书写化学方程式。通过活动与探究,使学有兴趣、学有余力的同学带领其它同学将探究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为学生充分展现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绝大多数学生具有完整的学习过程,能理解、运用书写和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并形成技能,体验到合作学习化学的乐趣,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执教: 湖北省当阳市实验中学  童昌  
                                   点评: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    朱吉杰  


化 学 用 语 活 动 课
【教学目标】
1、认识生产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元素和相互反应,能用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予以描述;
2、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化学用语有关信息,主动与他人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3、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化学用语的正确表述和规范书写。
【教学难点】  让每个同学积极参与,动口动手动脑,学有所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  型】   活动课。
【教学设计】
总       纲
模仿央视《幸运52》栏目,以游戏形式组织全班同学,复习化学用语的基础知识。
地    点:多媒体教室。教师通过大屏幕、卡片出示题目。
主 持 人:教师。
参 与 人:全班同学,分红、黄、蓝、白四个队。
评    价:随活动进行记分,每答对一题记100分,积分最高的为“幸运之队”。
记 分 栏:
红队        黄队        蓝队        白队
                       




点评:采用学生极感兴趣的形式,能立即吸引住学生,一种强烈解答问题的欲望生成,学习氛围浓厚
   
活动Ⅰ   幸运抢答

内容1:10道谜语——猜元素,并指出元素类别。
①金属之冠    (钾)      ②黄金被盗          (铁)
③气管炎      (氮)      ④端着金碗讨饭      (钙)
⑤美  金      (镁)      ⑥河流遇旱,水落石出(硫)
⑦土石方      (硅)      ⑧辛勤劳动挣钱多    (锌)
⑨离开水就臭  (溴)      ⑩两口合一金        (铝)
内容2:6道填空题——用元素符号表示。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③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N)
④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H)
⑤已制得纯度最高的单质态元素是      (Si)
⑥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        (C)
方  式:教师念题,学生抢答,分队记分。
关键词:确定吗 ?  恭喜你!

活动Ⅱ   幸运考场
内容3:试指出“2”的含义。
        ①  He    ②2H     ③H2     ④2O3
⑤Mg2+     ⑥ Ca    ⑦2OH-   ⑧H2SO4
内容4:8道谜语——猜物质,写出化学式。
①似蜡非蜡有白黄,不声不响水中藏;有朝一日出水面,化作迷烟白茫茫。(P)                                 
②我的出生比较早,古代战争做剑刀;躺在古墓穿绿妆,电气设备我必到。(Cu)                                    
③本是一种气,常作还原剂;总想往上升,不顾脚踏地。   (H2)
④家住大海,走上岸来;太阳一晒,身体变白。         (NaCl)
⑤组成半园圈,杀人血不见;追捕无踪影,点火冒蓝焰。   (CO)
⑥好碱不是碱,是盐不称盐,面包与饮料,离我转不圆。  (Na2CO3)
⑦天下第一好酒。(C2H5OH)                                    
⑧此物能滚动,非水比水重;外观银白色,失水变成工。   (Hg)
点评:
诗的语言,意境深远,既能培养思维,又能体现学科渗透。
方 式:每队选两名同学,各抽2道题,代表本队应考,均只有一次现场求助机会。
关键词:一人努力,全队开心。

活动Ⅲ    幸运挑战
内容5:看谁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又对又多。
给出下列六种元素,根据这些元素单立或组合写出客观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H、C、S、O、Na、Fe
(H2、C、S、O2、O3、Na、Fe、H2O、H2O2、CO、CO2、SO2、SO3、Na2O、FeO、Fe2O3、Fe3O4、H2S、H2SO4、H2SO3、H2CO3、Na2S、Na2SO4、Na2SO3、Na2CO3、Na2HSO4、
Na2HCO3、FeS、FeSO4、Fe2(SO4)3、NaOH、Fe(OH)2、Fe(OH)3……)
方 式:每队集中讨论(限时5分钟),一人执笔记录,代表本队投影结果,并读出名称,其它队指出其错误可以加分。
关键词:谁都有机会。

活动Ⅳ    幸运接龙
内容6:化学式接龙。
分别从H2、O2、CO2、Fe起头,后一个同学说的化学式中必须含有前一个化学式中的元素。如H2→H2O→CaO→CaCl2→MgCl2→……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0

方 式:四个队抽答定题,全队人人参加,一人一次。
关键词:为你骄傲。

活动Ⅴ   幸运搭档
内容7:猜物质。
HCl、 H2SO4、 NaOH、 Al(OH)3、 NaCl、 CaCO3、 Na2CO3、 CuSO4、AgNO3、 CH4、 CH3COOH、 C2H5OH
方式:一名同学说某种物质的一种或多种特点,另一名同学猜测它的名称。如:猜测HCI时,给出的特点是“溶在水要封口,打开瓶口就冒雾,除锈我能作先锋,多种实验我做秀”……

内容8:猜化学变化。
白磷自燃;高锰酸钾制氧气;过氧化氢制氧气;锌与稀硫酸反应;H2还原CuO;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铝反应;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点评:
在猜想中回忆与再现物质的性质,是一种很好的巩固知识的训练方法。
方 式:每队选二人上场,一人依据投影上出现的物质或化学变化进行描述,一人猜。
关键词:要想学习好,首先合作好!

活动Ⅵ   智力陷阱
内容9:在1-16号元素中选择不重复元素符号填入下表中,要求横、纵、对角线上
元素核电荷数相加都为34。
P        He        Li        Si
(O)        (F)        Mg        B
Ne        N        (C)        (Na)
H        (S)        Al        Be
内容10:依据各句子表示的反应类型,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②槐树千年成木鬼。
③余行道上,不堪回首问前途。
④清秋怕艳阳,情感泊枫桥。
内容11:你给对方设计一个陷阱(提问)。
方 式:
内容9,比速度进行抢答,比书写规范。
内容10,随机抽题,队内每个同学写一个该类型的化学方程式。
内容11,随机抽签,两队提问两队回答。(答对者记分,答错者提问队得分)
关键词:你是幸运的。

活动Ⅶ   幸运擂台
内容11:写化学方程式。
    ①Cu→CuO→CuSO4→Cu(OH)2→CuSO4→Cu
②C→CO2→CaCO3→CaO→Ca(OH)2→CaCl2
③NaOH    NaCl   Na2CO3    Na2SO4



推断×是什么物质
④有水参加的化合反应,所得物质PH > 7 。         
  有气体生成的置换反应 。                        
  除去NaNO3中的杂质MgSO4 。                     
  鉴别假黄金的方法之一 。                        
方 式:分队抽签,限时5分钟完成。
关键词:你真棒!
活动Ⅷ   幸运之星
内容12:把你的学习方法、体会、感受告诉大家。 如:我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巧。
方 式:每队出一名选手,自己拟题,自己讲述,教师评议。
关键词:向你学习!

点评:
化学用语的学习与提高,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果能寻找出一种让学生在愉快中,不经意中,被激励中,竞争中等活动为载体的学习方式,那就会为攻破这一难关找到了捷径。而本节活动课的设立,已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本节化学用语的活动课,活动课的形式虽借用央视《幸运52》,但在三个方面体现了创新:
1.活动形式的创新。本节活动的整体设计虽然借鉴了央视《幸运52》的形式,但它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如每一种活动根据各自的内容有不同的活动方式;分队抽签、随机抽签、集中讨论、人人参加、自己拟题等。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能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有全方位的提高。
本节活动不仅多种游戏形式喜闻乐见,而且形式编排独具匠心,如第一个节目《幸运抢答》是用较简单的谜语和“之最”的内容,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将学生的思维送入思维的前沿阵地,后面的六个节目的排列难度逐渐加大,这种循序渐进的逻辑排列,不但符合化学用语知识的内在结构特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2. 活动内容的创新。活动素材内容涉及面宽、广、深,不仅化学用语丰富,还涉及了人文、地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渗透性强,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了很好的营养;同时在前面七个节目中的材料中,体现了知识与趣味结合、知识的复习与对学生智慧开发的结合。如活动Ⅵ中的内容10:依据各句子表示的反应类型,写出化学方程式:①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②槐树千年成木鬼。③余行道上,不堪回首问前途。④清秋怕艳阳,情感泊枫桥。
将化合反应概括为:“日  +  月  —  明”;将分解反应概括为:“槐 — 木  +  鬼”;将置换反应概括为:“余  +  道  —  途  +  首”;将复分解反应概括为:“清  +  怕  —  情  +  泊”。古诗名句成了学习化学的桥梁。
3.教师引导方法的创新。诚然,好的材料就能生成好的引导方法,但教师在引导中仍注意了激发、鼓励,激励性活动内容贯彻始终,如:谁都有机会,要想学习好,首先合作好,一人努力,全队开心。采取了点拨与促进互动的一系列措施,让课堂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执教:湖北省当阳市实验中学  宋万明
点评: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    朱吉杰  宜昌市第十五中学    文全新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2、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教学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0

激趣视频导入:(展示“神舟五号”升空场面),神舟五号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升空时,若火箭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当火箭被点火时会发生什么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尝试解答:若你是火箭推进器设计师,当确定升空的火箭需要液氢100kg时,你会在火箭助燃剂仓中填充多少kg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
点评:
用具体的情景素材提出问题,能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与几技能的实用性。
讨论:请说说你的解题依据。你的解题过程是怎样的?把它表达(写)出来,你觉得你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你的思维过程吗?
点评:
通过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过渡到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学生易接受。
板书: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阅读对比:如何完整地表达你的解题过程?阅读教科书P99 例题1   你发现你的解题思路、过程与“例题1”一样吗?欠缺的有哪些地方?请你将解题过程按“例题2”的格式书写出来。
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改正过程与格式。
设疑:你清楚了解题步骤,是否就能将题目解答正确呢?在书写步骤之前应将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如何做到?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辨析改错: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国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于2003年5月21日13:40成功登顶。假如每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kg。求:若这些氧气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需要多少kg高锰酸钾?
解:制取4.8 kg O2需要完全分解x kgKMnO4 。
   KMnO4=== K2MnO4 + MnO2 + O2↑
158                   32
   xkg                  4.8
36     32
                  xkg    4.8
           x=79
答:需要79kg高锰酸钾
组际竞赛:看谁找得错误处多、快、准、更正得快。
点评:
此处用一个有多处错误的例题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能起到强烈的对比作用,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思考讨论:登山运动员能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吗?说明理由。
练习与交流:某地工业电解铝厂,利用氧化铝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O3 4Al + 3O2↑,电解10t Al2O3最多可生产多少t铝?同时产生多少t O2?
学生小结:请你谈一谈学完本课题后你有什么收获或启示?
练习及评价:自评:教科书P100 习题1、2、3、7
拓展与创新:
1、已知锌、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Mg+H2SO4=MgSO4+H2↑,相同质量的锌和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比是多少?(思考:从中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2、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它在水中的反应是:2CaO2 + 2H2O = 2Ca(OH)2 + O2↑。一位养鱼爱好者欲测定所用过的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做了如下实验:称取样品2.0g,加到足量的水中,生成了0.224L氧气(O2的密度:1.43g/L)。试计算:①所用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②样品中过氧化钙占样品质量的百分数(即样品纯度)。
点评:
知识拓展,能延伸学习知识的范围,进一步巩固新知识。

总评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学生学习了“化学方程式”后,具体感受到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作用的重要一课。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1.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论是引入,还是例题习题的选择,都创设了具体的真实情景,增强了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
2.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层次性和发展性。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观察对比法,让学生先观察例题的计算步骤,然后自己动手实践,再对比交流,将感知上升为理论。特别是设计了一个辨析与改错环节,更是让学生加深了印象,产生了反思与冲击,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评价。
执教:宜昌市猇亭中学  向德海
点评: 宜昌市第十五中学    文全新


第五单元   测试题
一、我会选
1、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   B、50ml水加入50ml酒精,总体积约为100 ml
C、5g蔗糖溶于95g水中,总质量为100g      
  D、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2、在化学反应前后,粒子总数可能改变的是(   )
A、质子          B、原子               C、电子         D、分子
3、某固体混合物内含有A、B、C三种物质各10g,将其充分反应后,B消耗完全,C的质量增加了8g,生成了4D,则参加化学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A、5 :1         B、 1 :5           C、6 :5       D、5 :6
4、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是(     )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
B、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D、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比。
5、在反应A+2B=C+2D中,9.8gA与8gB完全反应,生成14.2gC,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生成D1.8g                   B、质量比为49∶40∶71∶18
C、生成D7.2g                   D、相对分子质量比98∶80∶142∶36
6、镁在氧气中燃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gMg与6gO2反应生成16gMgO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0

  B、6gMg与10gO2反应生成16gMgO
C、8gMg与8gO2反应生成16gMgO     D、9.6gMg与6.4gO2反应生成16gMgO
7、A物质与B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那么agA和bgB发生反应生成C的质量是(    )
A、一定等于(a+b)g   B、一定小于(a+b)g    C、一定大于(a+b)g    D、一定不大于(a+b)g
8、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成CuO、CO2和H2O三种物质,则碱式碳酸铜的组成是(   )
A、只含有碳、氢、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铜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铜元素  D、肯定含有碳、氢、氧、铜元素
9、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的正确含义是(    )
A、氢原子和氧原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分子
B、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份质量的水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D、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元素
10、下列能正确表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A、Fe+O2           FeO     B、3Fe+2O2              Fe3O4
C、4Fe+3O2           2Fe2O3        D、6Fe+4O2           2Fe3O4
11、化学方程式aC2H2+bO2                cH2O+dCO2则a、b、c、d等数之和为(     )
A、15    B、14     C、13      D、10
12、在4A+5B=4C+6D反应中,已知34gA与80gB完全反应生成54gD,若已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68    B、34     C、17     D、51
13、在以下反应中,有一种元素从+2价变为0价的是(    )

A、  S+O2           SO2    B、  2Mg+O2      2MgO
C、CuO+H2           Cu+H2O      D、2H2O       2H2↑+O2↑
14、已知反应A+B=C+D且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4∶3,若反应后生成C和D的质量共2.8g,则消耗的反应物B为(    )
A、0.3g   B、0.9g    C、1.2g    D、1.6g
15、化学方程式CxHyOz+5O2=4CO2+4H2O,可知x、y、Z的值分别是(    )
    A、1、2、3   B、2、4、1   C、4、8、2    D、4、4、1
16、将20gH2、O2、N2的混合气体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18g水,则剩余气体不能是(    )
A、N2和H2    B、O2和N2      C、2gN2      D、H2、O2和N2
17、某化工厂通过电解食盐(NaCl)水制取一些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此反应的产物中不可能存在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硫酸        C、氢气          D、氯气
18、在天平两边托盘上的烧杯中,各放入质量相同的稀硫酸,调节天平至平衡,分别向两边烧杯中各加入5g镁和5g锌,镁和锌全部反应后,天平的指针(       )
A.偏向加锌的一边                      B.偏向加镁的一边
C.指针不偏转                          D.都有可能
19、在化学反应C+O2==CO2中,若生成m个CO2分子,则参加反应的氧原子的个数是(    )
A、.m              B、2m              C、m/2                 D、4m
20、加热8g高猛酸钾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是7.4g,那么剩余物是(      )
A.MnO2和K2MnO4              B.K2MnO4
C.K MnO4和K2MnO4           D. MnO2、K2MnO4和K MnO4
二、我会填
21、TNT是一种烈性炸药,它爆炸时发生如下化学反应TNT+21O2=====28CO2+10H2O+6N2 则组成TNT的元素分别是               ,其原子个数比              。
22、一种火药中的硝酸铜燃烧时,可产生绿色火焰,发生的反应如下:2Cu(NO3)2====2CuO+O2↑+4X,其中X是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则X的化学式是            。
23、法医常用马氏试砷法来证明砒霜是否有毒。砒霜的主要成分是As2O3。用锌和式样混合在一起加稀盐酸(HCl),若式样中含有砒霜,则会发生反应,生成砷花氢(AsH3)、氯化锌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上海天原化工厂以食盐和水为主要原料生产多种化工产品。
  (1)以食盐和水为反应物,经过电解制得Cl2、H2、NaOH三种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氯气溶于水可生成次氯酸(HClO)和盐酸(HC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3)氢气可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HC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25、有些科学家预言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绿色植物,即将植物的秸杆[只要成分是纤维素,化学式:(C6H10O5)n]在适当催化剂作用下与水作用生成葡萄糖。葡萄糖的化学式:C6H12O6。再将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发酵转化为乙醇(C2H5OH)和CO2。用乙醇做燃料,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试写出第二、三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1)              (2)         
26、吗啡是我国明令禁止的毒品,其化学式是C17H19NO3,它由     种元素组成。毒品大麻的化学式是C21H30O2。查获的这一类毒品在空气中焚烧销毁。写出在空气中焚烧大麻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27、有一种含有水的过氧化氢的样品10g,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完全分解得到氧气3.2g。求(1)含有水的过氧化氢中纯过氧化氢的质量  (2)求该样品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
28、(1)工业上制取金属铝通常以Al2O3为原料在冰晶石(Na3AlF6)参与下发生如下反应
   2Al2O3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0

     2Al+3O2↑.        这个化学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合或分解,下同).
(2)汽车行驶时由于电火花的作用,在汽缸里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其中有:
N2+O2       2NO   2NO+O2=2NO2 这两个反应都属于       反应
29、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做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CO跟NO反应转化为两种气体,其中一种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这两种气体是                           。写出CO和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0、为了适应火车提速,沪宁线上原有的短轨已全部连接为超长轨。工作技术人员常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来焊接铁轨间的缝隙,化学方程式是                           。
31、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4。8g氧气,同时只生成4。4gCO2和2。7gH2O,则该氧化物中含     种元素。
32、夏天的变色眼镜的玻璃片中含,见光分解为和,眼镜自动变暗。光线弱时,溴与银又化合生成溴化银,眼睛变亮。试写出化学方程式。见光                ,避光             。
三、我会答
33、在化学反应CuO+H2=====Cu+H2O中,它提供了那些信息?


34、(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这总说法对吗?为什么?
(2)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原镁条的质量大。


35、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可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反应前天平平衡,取下此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其倾斜,使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待充分反应后,气球膨胀,再将装置放回天平左盘,小可同学却发现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请你分析这一现象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5题)   (36题)

36、张华同学设计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把装有硫酸铜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将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两种溶液混合反应,再把烧杯放在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你认为上述实验设计是否严密?请说明理由。


37、小新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镁带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完全燃烧后,称量留下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还轻,联系实验过程分析,其原因可能有:                     ;                           
四、我会探究
38、下面是某科研小组对“蜡烛燃烧前后各物质质量之和会发生变化吗?”的问题进行实验探究的例子,他给出了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
一、        假设:①会发生变化 ②不会发生变化
二、        收集、整理资料:(1)蜡烛燃烧需要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氧气、二氧化碳等为气体;(3)由(1)(2)可知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三、        设计并进行实验:(1)将一支蜡烛放在集气瓶中,塞上塞子,称其质量为W1g;(2)将蜡烛点燃,立即塞上塞子;(3)待蜡烛熄灭,集气瓶冷却,再称其质量为W2g。
四、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1)如果W1=W2,则蜡烛燃烧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不变。(2)如果W1≠W2,则蜡烛燃烧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发生变化。
请模仿上例,对“液化石油气里含氢元素吗?”的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五、我会计算
39、若将21。7g的氧化汞加热至完全分解后,冷却,称其剩余物质量为20。1g,则反应物中生成的氧气质量是多少?

40、张玲同学为测定汉白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5.55g研碎的汉白玉粉末,进行四次高温加热(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重复操作。记录数据如下:
操作次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剩余固体质量(g)        4.25        3.95        3.35        3.35
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      g  
(2)求汉白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张玲同学为了其他研究需要,另取一定质量的汉白玉粉与镁粉混合。在空气中加热至反应完全(杂质不参加反应),测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求汉白玉粉和镁粉的质量比。


第五单元   测试题  答案与提示
一、1、D    2、D    3、A    4、C    5、B    6、D    7、D    8、D
9、B    10、B   11、C   12、C    13、C    14、C   15、C     
16、D   17、B   18、A   19、B    20、D
二、21、C、 H、O、N  28:20:24:12  22、NO2
23、6Zn+As2S3+12HCl===2AsH3+6ZnCl2+3H2O
24、①2NaCl+2H2O===Cl2↑+H2↑+2NaOH  ②Cl2+H2O====HClO+HCl  

③H2+Cl2====2HCl  
25、C6H12O6====4C2H5OH+2CO2↑   C2H5OH+3O2=====2CO2+3H2O  
26、C、H、O、N
27、(1)6。8g (2)68%  
28、(1)分解 (2)化合
29、N2、CO2  2NO+2CO ==== N2+2CO2     30、4Al+2Fe2O3===  4Fe+2Al2O3   
31、C、H、O
32、2AgBr====Br2+2Ag                       Br2+2Ag====2AgBr
33、表明了反应物和生成物;表示了反应条件;表明了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表示了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
34、35、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使气球内气压增大,气球膨胀,气球所受向上的浮力增大,又因天平左盘的压力 减少,所以天平指针偏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0

36、不严密。氢氧化钠能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37、(1) 2Mg+O2 ====2MgO  (2)生成的氧化镁以白烟的形式扩散到空气中;坩埚钳上附有氧化镁
38、一、假设○1含氢元素○2不含氢元素。二、收集、整理资料:(1)液化石油气可以在氧气中燃烧。(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3)氧气中不含氢元素,而水中含氢元素。三、设计并进行实验:点燃液化石油气,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是否有水珠产生。 四、分析现象,得出结论:(1)如果有水珠产生,证明会有H.。(2)如果没有水珠产生,证明不含有H.。
39、1。6g
40、(1)2.2g    (2)90.1%     (3) 5:3


(宜昌市第十五中学    文全新 供稿)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了解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及空间结构的分析,知道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木炭(或活性炭)吸附作用演示实验的探究,让学生知道对比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
3、碳单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和高温下的活泼性,说明稳定和活泼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通过对碳单质新的形态的发现及其简单介绍,学生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认识科学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局限性;
【教学重点】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碳与氧气及某些氧化物的反应——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教学难点】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碳的还原性。
【课程资源】
1、《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上)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编写说明》:乔国才,《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理科)2003.3。也可登录人教网查阅:http://www.pep.com.cn/200303/ca172392.htm。
2、关于本课题的扩展资料请登录教育资源中心网站:
http://resource.kyedu.xm.fj.cn/cgi-bin/res_frame.cgi。
【教具准备】
1、教科书P105[实验6-1]、P107[实验6-2]、P108家庭小实验药品和器材,铜丝或铜片,酒精灯。
2、实物:钻石首饰,玻璃刀,石墨,不同型号的铅笔及铅笔芯,防毒面具,金刚石和石墨原子排列结构模型
3、图片:C60和碳纳米管结构图、一幅铅笔人物头像素描,二幅古代字画
4、投影仪及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碳的单质;第2课时: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碳元素在自然界里的含量不是最多的,但它形成物质的种类却是很多的。我们今
天开始学习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请同学们把书翻开。
[板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师: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什么?
生:由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吗?大家讨论。
生:不可以,一种元素应该只能组成一种单质。
生:可以的。
师:能举例说明吗?
生:我们学过氧元素就能组成氧气和臭氧两种单质。
师:磷元素可以组成白磷和红磷。
[教师一边小结一边板书]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师:碳元素能否组成不同的单质?研究表明: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刚石、石墨和C60。
[板书]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发生在玻璃店里的小品。
[学生表演]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老板和顾客,走到讲台前表演。
“顾客”:“老板”,我要配一块玻璃。
“老板”:好啊。
“顾客”:我自己有一把很锋利的刀,我想自己来划。
“老板”:你自己想划,行啊,那你试试。
(“顾客”用刀划玻璃没有成功。)
“老板”:还是我来吧。
(“老板”用玻璃刀很容易地把玻璃裁下来。)
“顾客”:你的玻璃刀什么做的?这么厉害!
“老板”:我的玻璃刀上镶了一小块金刚石,它的硬度很高,给你看看。
“顾客”:哇,只有圆珠笔头这么大,真厉害。谢谢老板!
“老板”:不客气。
【点评】
从生活走向化学——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创设生动活泼的真实情景,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中,给学生以鲜明的感观刺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短的几句对白,亲自“操刀”(划玻璃)的感受,使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了金刚石的“坚硬”性。这样的有意安排,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

师:谢谢这两位同学的表演(大家鼓掌),由于金刚石非常坚硬,所以可以用来裁割玻璃。我们大家也看一下玻璃刀上镶嵌的金刚石吧。
[实物投影]玻璃刀上的金刚石
师:金刚石还有其他的性质吗?课前布置了大家到网上或书籍中查找有关碳单质的一些资料,不知你们查到没有?谁先说说有关金刚石的一些资料?
生:金刚石的化学成分是碳,它是正八面体结构,它的结晶发生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是岩浆作用的产物。金刚石无色透明或带蓝、黄、褐和黑色,有光泽;硬度为10,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密度为3.52克/厘米3;折光率为2.42,具有强色散性。可以用来制作首饰、高硬度的切割材料、高温导体材料等。
师:谁还有不同资料要补充的吗?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0

生:早在罗马时代,就有人把金刚石雕刻成印章,这是最早的金刚石的“工业用途”。事实上,人们从自然界里开采出来的绝大多数金刚石是用于工业的。长期以来,金刚石大多数的工业用途是利用它特别硬,不易磨损的特性。金刚石可以用于切割玻璃,制作钻头用于地质钻探、开采石油和打井等,还可以切割水泥,甚至大理石等建筑材料。至今,只有用金刚石车刀才能加工超硬的陶瓷,尚无其他代用品。金刚石还是优质的磨料,金刚石砂轮用来磨削硬质合金,比碳化硅耐用一万倍。
师:金刚石可以做装饰品——钻石,大家在商店里应该看过吧,我这里有颗钻石,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实物投影]钻石

师: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经仔细琢磨后,成为装饰品——钻石,它还是开然界中存在的最硬物质,可以划玻璃、切割大理石等。

[投影]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

        性质        用途


石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折光率2.42,具有强色散性        经仔细琢磨后,成为装饰品——钻石
        开然界中存在的最硬物质        划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等

师:金刚石是碳单质家庭中最璀璨的夺目的、最稀有和昂贵的,面是同为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我们可以看一下课本提供的石墨的图片(学生看书)。同学们有关于石墨的资料吗?
生:石墨的化学成分是碳,它是层状结构,灰色,半金属光泽,硬度1~2;密度2.21~2.26克/厘米3;有滑感,易污手;具有导电性。由于熔点高,抗腐蚀性等特点,用于高温坩埚;由于具有滑感,用于机械工业的润滑剂;由于其具有导电性,又可制作电极。
生:跟金刚石相反,石墨是自然界最软的矿物之一。用石墨在纸上画过,会留下深灰色的痕迹。铅多芯就是用石墨粉和黏土混合制成的。由于石墨的熔点高,所以石墨润滑剂可以在不适宜普通润滑剂的高温下使用。
师:石墨是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磷片状固体,很软,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很滑腻。石墨的这些性质决定它有哪些用途呢?
生:石墨很软,可以做铅笔芯。
生:石墨能导电,可以做电极。
生:石墨可以做润滑剂,因为它很滑腻。
[投影]
        性    质        用  途
石墨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磷片状固体       
        很软        铅笔芯
        能导电        电极
        滑腻        润滑剂

师:铅笔是我们最熟悉的学习用品,铅笔里面其实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画画用的铅笔学用“6B”的,写字用的铅笔常用“HB”的,制图用的铅笔常常是“6H”的,6B最软,颜色最深,6H最硬,HB软硬适中。“H”代表Hard,坚硬的;“B”代表Black,黑的。由于石墨太软,只用石墨做铅笔芯,易断又易磨损,所以加入黏土。我们看看不同型号铅笔的笔迹。

【点评】
作为学生必备的学习用品——铅笔,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课堂上教师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活中的化学,学身边的化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悟到化学的无处不在:“生活处处皆化学”。

[实物投影]6B、HB、6H铅笔的笔迹
[展示]一幅用6B铅笔画的人物头像素描

师:石墨除了做铅笔芯,还可以做电池的电极。我们取废旧电池中的碳棒来做一个导电的实验。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做这个实验。
[学生实验]石墨的导电性。把一根石墨电极和导线连接在一起,接通电源后,观察灯泡发亮,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师:铅笔芯的成分里含有石墨,铅笔芯没有导电性?想不想试验一下?
生:想!(学生很有兴趣。)
师:你们的铅笔盒里有铅笔芯吗?自己上来做这个实验。(多个学生轮流做这个实验。)
[学生实验]自己的铅笔芯接通电源后,也可以使灯泡发亮。

师:如果有一把长期不用而生锈的铁锁。怎样轻易打开它呢?想一想。
生:把铅笔芯的粉末放到锁孔里。因为铅笔芯的成分里有石墨,石墨具有润滑性,可以做润滑剂。
师:好,这个试验留给同学们回家去做。学习了金刚石和石墨,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一样吗?生:不一样。
[投影]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和用途
        金刚石        石墨
外观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状晶体        深灰色鳞片状固体
光泽        加工琢磨后有夺目光泽        略有金属光泽
硬度        最硬        较软
导电性        无        良好
导热性        良好        良好
用途        钻探机钻头、刻刀、装饰品等        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
师: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展示]金刚石和石默的原子排列结构模型
师:金刚石的碳原子在空间构成连续、坚固的骨架结构,所以坚硬。石墨的碳原子呈平面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的作用力小,所以很软,能导电,有滑感。
除了金刚石和石墨以外,生活中我们还常常用到木炭、活性炭、炭黑、焦炭等,它们主要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谁查到了有关木炭和活性炭的资料,请告诉我们。
生1:木炭是一种黑色多孔的固体。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木材,可以制得木炭。因为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表面积很大,能把气体或溶液中的一些物质吸附在它的表面,可做吸附剂。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0

生2:活性炭是黑色粉末状和颗粒状的固体。把木炭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强热,并不断通入水蒸气,便可得到活性炭。活性炭具有比林炭更优良的只附性能,可用来净化各种气体或液体。例如,活性炭可用做电冰箱的去味和制糖工业的脱色剂。防毒面具的滤毒罐里装的活性炭,可吸附毒气,而使纯净的空气通过。
师:同学们的资料中提到的吸附性,我们在水的净化里提到过,我们今天做一个活性炭吸附有色物质的实验,来证明一下它的吸附性。
[学生实验]在盛有半杯水的小烧杯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放入活性炭,轻轻振荡。
师:由于黑色的活性炭悬浮于溶液中,现象不明显,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活性炭。
[学生实验] 过滤。
师:看到什么现象了?
生:红色消失,液体变无色。
师: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物质,所以红墨水颜色的褪去是因为活性体,防毒面具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
[展示]防毒面具(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
师:炭黑是一种黑色的极细粉末,由含碳的有机化合物不完全燃烧或强热分解制得。蜡烛就是一种含碳的有机物,让它不完全燃烧,能不能制得炭黑呢?
[学生实验]收集炭黑。点燃一支蜡烛,把冷碟子放在火焰的上方。
【点评】
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主动参与实验,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理解石墨的“导电性”、活性炭的“吸附性”,并亲手制得炭黑。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自主、合作、探究,也让学生体验实验的乐趣。
师:看到什么现象?
生:有黑色物质生成。
师:这就是炭黑,可用于制造油墨、油漆、鞋油、颜料以及橡胶轮胎的填料。大家回去后也可做这个实验。焦炭的主要用途是冶炼金属,是工业上冶炼生铁的一种原料,我们在后面的单元里将会学到它。
现在,我们小结一下刚才学过的几种含碳的物质。
[投影]
木炭        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的色素,吸附有异味的物质
活性炭        吸附能力比木炭强,吸附毒气、制糖工业里脱色制白糖
炭黑        制造墨、油墨、油漆、鞋油和颜料,还可以增加轮胎制品的耐磨性
焦炭        冶炼金属
师:结合金刚石、石墨和木炭的性质和用途,讲座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结构 性质 用途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
师:科学家发现,除了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些新的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其中,发现较早并在研究中取得最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大家看书,C60的分子结构和什么相似?
生:和足球相似。
师: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C60中60表示什么?
生:一个C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师:C60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生:是单质。
师:目前,人们正在进一步研究C60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在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的应用。C60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谁能说说这方面的信息吗?
生:除了超导领域外,C60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①气体贮存;②有感觉功能的传感器;③增强金属的强度;④新型的催化剂;⑤光学应用;⑥对癌细胞具有杀伤效应等医疗功能。
师:除C60外,一些新的单质碳也相继被发现,如:C70、C240、C540等。
(一边说,一边投影C70、C240、C540等的结构图。)
20世纪90年代初,科学家又致力于一种新弄的纳米材料——纳米碳管的研究,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的结构图。
[实物投影]纳米碳管的结构图
师:谁说说关于纳米碳管的性质?
生1: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材料,它是石墨中一层或几层碳原子卷曲而成的笼状“纤维”,内部是空的,外部直径只有几纳米到几十纳米。这样的材料很轻,很结实。它的密度是钢的1/6,而强度却是钢的100倍。用这样轻而柔软、又非常结实的材料做防弹背心是再好不过的了。
生2:如果用纳米碳管做绳索,是唯一可以从月球挂到地球表面,而不会被自身质量所拉断的绳索。如果用它做成地球——月球乘人的电梯,人们在月球定居就很容易了。
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单质不断被发现,碳单持的用途也将不断扩大。学了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感受和反思吗?
生1:我觉得化学一是门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例如铅笔芯、无轨电车、防毒面具等。化学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生2:化学与实验探究为手段,是一门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化学新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生3:今天这节课让我认识到物质的一切外在表现都是由其内在因素决定的,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我觉得化学很有意思,我很喜欢它。
师:如果其他同学还有想法,我们谭后接着交流。学完这堂课,我们应该知道:①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金刚石、石墨和C60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②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师:现在做课后练习来巩固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学生练习]练习后当堂订正。
师:回去后阅读“化学?技术?社会”中的“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总评】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规律的“发现者”,紧紧围绕一根红线“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1

”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把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真正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课前都搜集了丰富的素材,为本节课的一气呵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和交流,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执教: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    刘 敬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第七中学   刘四方
[说明:该实录摘自《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理科)2003年第11期]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 二 课 时)  

活动一: 观察与思考
师:(引言)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在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赫赫有名的书画家,他们留下的传世之作经过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洗礼,流传于世幸存下来的已不多见,成为我国文化中的瑰宝。下面两幅就是古代留下的珍贵字画。请看屏幕:
【屏幕投影】学生欣赏二幅古代字画图片:


明代:董其昌

国画:漓江烟雨图(元朝)

(学生对这两幅字画品头论足,交头接耳,赞不绝口。)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明代董其昌的作品历经四百余年而依然笔峰清晰,漓江烟雨图保存到现在色泽鲜艳而不褪色呢?
师:问得好!你们知道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是用什么来书写或绘制字画的?
生:(异口同声)墨汁!
师:墨汁又是用什么制成的?
生:用炭黑来制成的。
活动二、 与交流
师: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古代字画保存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纸或布都已开始腐烂破损,但墨色依然不变,这说明碳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猜猜看。
【点评】
导入由欣赏字画开始,好像与化学无关,实则新颖别致,独树一帜,吸引学生的眼球,从欣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此时并不直接向同学们解释,而是用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猜想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生:我想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应该是很稳定的。
师:都同意他的观点吗?
(大部分同学点头同意)
生:(立即反驳)不对,木炭可以在氧气中燃烧,怎么说它的化学性质稳定呢?我觉得应该是活泼的。
师;其实,这两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但不够准确。
生:我们说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是稳定还是活泼应该是有条件的。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点燃条件下,碳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师:这位同学分析正确,我们在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时,一定要注意将条件和结论有机地联系起来,辩证地看待问题,才不至于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关于碳单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知道还有哪些应用吗?大家讨论。
生:我发现铁路枕木和街上木制电线杆表面都被烧焦碳化,我想这也是利用了碳单质常温下的稳定性。枕木和木制电线杆表面碳化处理后,经得起日晒、风吹和雨打,都不容易起变化,可以有效地防止木头腐烂,虽然表面变得黑不溜秋,也不美观,但增加了使用的年限。
师:那么是什么决定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呢?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结构中的哪部分关系最为密切?
生:(齐声)最外层电子数。
【屏幕投影】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师: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你有哪些发现?
生:碳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
师:在化学反应中,它要成为稳定结构,有几种途径?
生;可以得到4个电子或失去4个电子使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我猜想,这两种可能对于碳原子来讲都难于实现,所以,碳化学性质常温下不活泼。
师:这也体现了上节课我们所讲的结构和性质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生;结构决定性质。
【投影】二、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高温下的活泼性。
师: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并说出你所看到的实验现象。
(一同学上台书写化学方程式:C+O2===CO2)
生: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燃烧后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师:如果氧气的量不充足,碳燃烧就不充分,这时生成一氧化碳,同时放出热量。
(一同学上台书写化学方程式:2C+O2=====2CO)
师:上述两个反应,在以煤为燃料的煤炉里也经常发生。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当空气充足、炉火很旺时,煤燃烧充分,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当空气不充足、炉火不旺时,煤燃烧不充分,生成较多量的一氧化碳。从上述内容的学习,你能得到哪些重要的发现。
生;说明碳具有可燃性。
生:在不同条件下,其燃烧的产物也不相同。
师:的确,反应条件对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有重要的影响的。条件不同,主要的产物可能也不相同(强调主要产物,防止误解成只有一种产物)。所以,冬天里烧煤烤火时应该特别注意的是——
生:(反应迅速)一定要注意通风,防止因煤燃烧缺氧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而引起中毒。
【投影】]1、碳跟氧气的反应——碳的可燃性。

燃烧条件        化学方程式
结论        启示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O2====CO2
碳具有可燃性;条件不同,燃烧主要产物可能也不相同        书写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注明反应条件;冬天用煤取暖一定要注意通风。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1

燃烧不充分        2C+O2====2CO               

师:碳不仅可以和氧气反应,在较高温度时它还能和某些氧化物反应。
【点评】
尊重客观事实,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在不同的条件下,相同的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物可能也不相同。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此处不仅让学生通过对比、归纳获得结论,更重要的是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关注生命,体现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活动三:
【投影】2、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师演示教材P107实验6-2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该反应的实质。)
师:该装置中的酒精灯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上面加了一个铁丝网罩,我家里的燃气灶上也放了一个类型的网罩。
师:你知道这样做的好处吗?
生:这样会使火焰集中,从而提高温度。
师:这说明碳与氧化铜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高温。
师: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哪些现象?
生: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
师:该反应中生成了什么物质?谁能分析一下。
(交流讨论,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活动四、 与交流
生: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特征反应,说明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物质,说明有铜生成。理由有二:一是铜为红色金属,该反应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二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所以另一种产物只可能是铜。
(一同学上台书写化学方程式:C+CuO====Cu+CO2↑)
【投影】
现象        结论
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        有二氧化碳生成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物质        有铜生成

师:分析很好!这个实验中在操作上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生:为什么实验完毕后要先撤出导气管?
生:这个实验装置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几乎相同,先撤导气管是为了防止试管中的气体因冷却压强减小而使石灰水倒吸,这样会导致热试管因骤冷而炸裂。
生:老师,为什么要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
师:要回答这个问题,请看下面的补充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补充做铜丝在酒精灯了灼烧的实验。)
生:红色的铜丝表面变成黑色。说明在加热条件下,铜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如果未等试管冷却就将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生成的红色铜在灼热条件下,又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从而观察不到红色铜的生成。
师:完全正确!再观察这个化学方程式有什么特点?
生: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而生成物也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生:我发现在这个反应里,氧化铜失去了氧而变成了单质铜,碳得到了氧化铜里的氧而变成了二氧化碳。
师:像氧化铜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氧化铜因失去氧变成铜,我们就说氧化铜被还原。是木炭使氧化铜失去了氧,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我们就说木炭具有还原性。
【投影】(补充) 2、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碳的还原性
师:利用碳的还原性,说明碳具有哪项重要应用?
生:在工业上,可以用它来冶炼金属,即将金属氧化物里的金属还原出来。
师:这是冶炼金属的一种方法。例如,焦炭可以在高温下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也可以将三氧化钨(WO3)还原为钨。请同学们写出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两学生上台书写。)
【投影】  2Fe2O3 + 3C   4Fe + 3CO2↑
        2WO3 +3 C   2W +3 CO2↑
活动五、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生:知道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活泼与稳定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生:实验仍然是化学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可以推知生成物的元素组成。
生:由于碳具有可燃性,可利用煤、木炭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来做饭、取暖;利用碳的还原性,在工业上可以用来冶炼金属。再一次说明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下面请做课后练习。
(学生练习:教材P109习题第2题(4)(5)(6),第4题和第6题。练习后当堂订正。)
活动六、 课外作业
【屏幕投影】 碳是不平凡的,也是奇妙的元素。人类在远古时代就知道了碳。碳的打拉丁文名称是指煤炭。现在,人们已发现的元素有100多种(包括人造元素),而碳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罢了。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化合物种类超过了1000万种,不含碳的化合物还不到10万种,碳的化合物几乎是不含碳的化合物的100位。“碳这一家子”说得上是物质世界最庞大的家族了。
请你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课后广泛地搜集并查找相关资料,以“不平凡的碳”为题目(也可自拟题目),写一篇介绍碳单质及碳的化合物的小论文,要求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拿来与同学交流,也可登录人教网“中学化学交流中心学生专栏”进行交流(网址:http://www.pep.com.cn/92xszl/92.htm)。
附案例:以下是宜昌市七中祝燕来同学撰写的《孪生兄弟比高低》一文,小作者将碳氏家族孪生兄弟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以故事形式娓娓道来。我们不妨看一看:
【屏幕投影】
孪生兄弟比高低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1

不知何年何月,碳家庭养育了一对孪生兄弟。老大名叫金刚石,生得通体透亮,膀阔腰圆,英俊之气咄咄逼人;老二名叫石墨,长得黑不溜秋,柔软无比,毫无男儿阳刚之气。
自古孪生七分似,怎乃这对兄弟犹如天壤之别。让人好生狐疑。
其实,兄弟俩的身份千真万确,容不得怀疑。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兄弟俩的性格之所以不同,只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已。金刚石是结晶碳,每个碳原子周围有4个碳原子,距离都是相等的,原子之间组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而石墨内部的碳原子同相邻的碳原子提的距离是不相等的。离得较远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拉力较弱,容易断裂分手,这样,金刚石和石墨就出现了硬和软的不同“个性”。
在化学王国里,像金刚石和石墨这种由一种元素(即碳元素)形成的不同性质的物质,叫做同素异形体。其实,金刚石和石墨只是它们许多孪生兄弟中的两个呢,它们的兄弟还有碳黑、木炭、活性炭、焦炭等,碳元素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金刚石身价百倍,价值连城,风流国王用来装饰皇冠,点缀权杖,耀武扬威达四方。它一身钢筋铁骨,铜头铁脑,刀砍不入,枪打不进,钻石如土,削铁如泥。它充当钻探机的钻头,开凿坚硬的岩层锐不可挡,切割大理石、坚硬的金属真是手到擒拿。
石墨虽貌不如兄,却也能以柔克刚,是最软的矿物之一。耐热、耐火、耐酸本领无与伦比,传热导电独怀绝技。它可制成铅笔、干电池的电极,它也有十八般武艺。
“血浓于水”。毕竟是同根同宗同种,外形虽有差别,内质并无二样。通过一定的外科“整形手术”,这对孪生兄弟居然能互换面孔,金刚石可以变成石墨,石墨也可以变成金刚石,它们再也不会有什么遗憾的了。(指导教师:刘四方)

【点评】祝燕来同学用拟人化的手法把金刚石和石墨喻为碳氏家族中的一对“孪生兄弟”,可谓是“异想天开”,恰如其分。小作者以对资料的占有和对二者性质的透彻理解,将这对“孪生兄弟”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描述。从作者流畅、诙谐的笔端,我们看到了化学世界里的童话,这种变角度、换视点、转脑筋而富有人情味的叙述,让读者读来倍感亲切。以这种心态来学习化学,其实你已启开化学探究之门,化学能不成为你“想学、乐学”的科目?
(刘四方老师点评)
【总评】
本课题的教学思路清晰,采取以问题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交流讨论,进而自主解决问题,体现了新课程大力倡导的“自主探究”的理念。本节课的教学同样渗透了“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本课题的设计还有一个精妙之处,就是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方式,代之以命题或自命题的形式撰写有关“碳氏家族”的小论文,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第七中学   刘四方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   刘永舜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目标】
1、认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3、通过制取二氧化碳探究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课时安排】1.5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一、阅读下列信息,并填写下列空白。
1、碳酸钠(Na2CO3)、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等碳酸盐,均能与稀盐酸(有效成分为HCl)[或稀硫酸(有效成分为H2SO4)]等酸直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铜与稀盐酸 (HCl)、稀硫酸(H2SO4)等酸不反应。
2、二氧化碳的性质信息:(从生活经验和已有事实推测)
(1)把燃烧的木条放入二氧化碳中,木条熄灭,说明                     。
(2)打开汽水瓶盖可观察到                 ,这个事实说明二氧化碳在水里的溶解性为:          ,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向石灰水中吹气,现象为            ,说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Ca(OH) 2]反应,以此来鉴定二氧化碳气体。
(4)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 g / L,空气密度为1.293 g / L,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
    (5)由(2)和(4)可知,用              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由(1)可知验满方法为                                                        。
二、查找你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并从反应条件难易、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反应速度快慢、产生的气体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进行比较,思考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什么原料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原料        生成二氧化碳的
化学反应方程式        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
二氧化碳的理由
1                       
2                       
3                       
4                       
5                       
…                       
[教学引入] 我们前面探究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今天我们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讨论交流] 交流教学准备内容。
[活动探究]  
1、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1

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石灰石、碳酸钙粉末、碳酸钠粉末,分别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再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石灰石、碳酸钙粉末、碳酸钠粉末,分别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重点比较反应剧烈程度,由此归纳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理想原料。

  反  应  原  料        实  验  现  象        反应
剧烈程度        结  论
石灰石  + 稀硫酸                        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为:
碳酸钙粉末 + 稀硫酸                       
碳酸钠粉末 + 稀硫酸                       
石灰石  + 盐酸                       
碳酸钙粉末 + 稀盐酸                       
碳酸钠粉末 + 稀盐酸                       

【点评】
此设计能让学生认识实验对比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更注重学生获取新知的体验学习。
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制取二氧化碳:
(1)选择实验桌上给定的某些仪器,小组合作讨论,设计合理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并组装成装置。
每组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分别为:
第一组:大烧杯、过滤漏斗、集气瓶、玻璃片、橡皮管、玻璃导管
第二组:广口瓶、破试管、铜丝、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玻璃片、玻璃导管、橡皮管
第三组:U型管、铁架台(带铁夹)、玻璃导管、橡皮管、无孔橡皮塞、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玻璃片
第四组:平底烧瓶、玻璃导管、橡皮管、橡皮塞、双孔橡皮塞、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玻璃片、小烧杯、大烧杯
第五组:锥形瓶、分液漏斗、玻璃导管、橡皮管、双孔橡皮塞、集气瓶、玻璃片
第六组:广口瓶、管径被折断的长颈漏斗、过滤漏斗、玻璃导管(若干)、橡皮管(若干)、双孔橡皮塞、集气瓶、玻璃片、小试管、
第七组: 锥形瓶、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玻璃导管、橡皮管、双孔橡皮塞、集气  瓶、玻璃片
第八组:锥形瓶、注射器、玻璃导管、橡皮管、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玻璃片
第九组:带支管的烧瓶、长颈漏斗、玻璃导管、橡皮管、橡皮塞、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玻璃片
第十组:锥形瓶、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橡皮管、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玻璃片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实践操作——用组内组装的装置制备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同时验满。
(3)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验证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4)以小组为单位,从下列给定的仪器(也可以从其它未给出的仪器,也可以用生活代用品)中选择适当仪器,你们还能设计几组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在下表中画出它们的简图,并比较几组装置的优缺点,寻找最理想的装置。
可供选择的仪器有:玻璃导管(若干)、橡胶管(若干)、无孔橡皮塞、单孔橡皮管(若干)、双孔橡皮塞(若干)、铁架台(带铁夹)、集气瓶、玻璃片、水槽、过滤普通漏斗、长颈漏斗、管径被折断的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注射器、烧杯、小试管、大试管、破试管、广口瓶、U型管、平底烧瓶、锥形瓶、带支管的烧瓶、烧杯、铜丝……(见下图所示)














设计
几组
装置
图为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点评】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鼓励小组合作探究,激励创新,提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促进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展示交流]
(1)同学展示交流用本组给定仪器设计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成败的原因。
(2)在交流展示实验装置的同时,与小组设计的另外几组实验装置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之处,反思自己所设计装置的不足,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3)讨论实验室制取气体,在选择仪器组装成装置时,要思考哪些方面的问题。
交流展示的装置为:



【点评】
采取先设计多种方案之后,再交流展示,从而对方案进行反思、诊断、改进、补充完善的群体探究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使学生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

[比较归纳] 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如:反应原料的状态、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气体的反应装置、气体密度、气体溶解性、气体是否与水反应、制气体的收集装置及检验气体的方法。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实验室制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制    O2        制    CO2
反应装置        反应原料                               
        反应原理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        气体密度                               
        气体溶解性                               
        是否与水
反应                               
检  验               
[联想反思]
1、评价本组设计方案和开展实验情况,从交流中获得哪些启示或教训。
2、与同学合作进一步完善本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探究报告。
【课后作业】用生活代用品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案,并按方案进行家庭小实验。

【总评】
这是一节学生自主的、全员参与的活动探究课,学生经历“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实验对比探究→用给定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自选仪器设计多种方案→展示交流并反思→复习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的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使同学进一步明确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交流展示时的方案三、方案四、方案七和方案八等,让成功的同学体验创新发现的乐趣,使思维受阻的同学豁然开朗,并激起思维的共鸣,提高思维的发散性。用破试管、管颈被折断的长颈漏斗等仪器组装成实验装置,使学生既形成废物利用的思想、又懂得可以节约资源。 给出“实验室制取气体在选择仪器组装成实验装置时,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的讨论,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清晰条理化,逐步形成一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1

该课题设计最大的特点是学生自主活动较为充分、学生参与面广,老师起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小组提供器材让学生实践反思,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既获取知识和技能,又锤炼思维,同时张扬个性,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第九中学     孙明槐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第六中学     罗  红


附:“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探究学案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学案
——化学实验探究课
宜昌市九中     班     组   组长           组内成员               
探究时间           
一、课前准备
(一)阅读下列信息,并填写下列空白。
1、碳酸钠(Na2CO3)、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等碳酸盐,均能与稀盐酸(有效成分为HCl)[或稀硫酸(有效成分为H2SO4)]等酸直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铜与稀盐酸 (HCl) 、稀硫酸(H2SO4)等酸不反应。
2、二氧化碳的性质信息:(从生活经验和已有事实推测)
(1)把燃烧的木条放入二氧化碳中,木条熄灭,说明                     。
(2)打开汽水瓶盖可观察到                 ,这个事实说明二氧化碳在水里的溶解性为:          ,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向石灰水中吹气,现象为            ,说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Ca(OH) 2]反应,以此来鉴定二氧化碳气体。
(4)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 g / L,空气密度为1.293 g / L。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
    (5)由(2)和(4)可知,用              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由(1)可知验满方法为                                                        。
(二)查找你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并从反应条件难易、原料是否易得、反应速度快慢、产生的气体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进行比较,思考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什么原料是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理想原料。

        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原料        生成二氧化碳的
化学反应方程式        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
二氧化碳的理由
1                       
2                       
3                       
4                       
5                       
…                       

二、活动与探究
1、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石灰石、碳酸钙粉末、碳酸钠粉末,分别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再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石灰石、碳酸钙粉末、碳酸钠粉末,分别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重点比较反应速度快慢,由此归纳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理想原料。

  反  应  原  料        实  验  现  象        反应
剧烈程度        结  论
石灰石  + 稀硫酸                        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为:
碳酸钙粉末 + 稀硫酸                       
碳酸钠粉末 + 稀硫酸                       
石灰石  + 盐酸                       
碳酸钙粉末 + 稀盐酸                       
碳酸钠粉末 + 稀盐酸                       

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制取二氧化碳:

(1)选择实验桌上给定的某些仪器,小组合作讨论,设计并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画出装置简图。
组别        填出桌上给定的仪器名称        设计的装置简图        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后,评价该实验装置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实践操作——用组内组装的装置制备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同时验满。
(3)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验证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4)以小组为单位,从下列给定的仪器(也可以从其它未给出的仪器,也可以用生活代用品)中选择适当仪器,你们还能设计几组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在下表中画出它们的简图,并比较几组装置的优缺点,寻找最理想的装置。
设计
几组
装置
图为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反思评价                               
三、展示交流与反思
(1)每小组派一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本组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并用该装置实验的情况,分析实验成败原因。
成功之处:                                                。
失败教训:                                                。
(2)在交流展示实验装置的同时,与自已小组所设计的几组实验装置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之处,反思自己所设计装置的不足,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填在上表中)。
(3)讨论实验室制取气体,在选择仪器组装成装置时,要思考哪些方面的问题。
思考的问题有:                                                   。
四、讨论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如反应原料的状态、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气体的反应装置、气体密度、气体溶解性、气体是否与水反应、制气体的收集装置及检验气体的方法,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制    O2        制    CO2
                                       
                                       
                                       
                                       
                                       
                                       
                                       
               

五、谈谈本课活动的收获与启示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了解温室效应。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知道一氧化碳有损人体健康。
2、通过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结构、性质、用途相关知识的学习,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现象;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化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科学认识方法。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1

3、通过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习全面的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实验准备】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稀醋酸、紫色石蕊溶液、蜡烛、稀盐酸、用紫色石蕊浸泡过的小花、一氧化碳、氧化铜、水。
    试管、烧杯、玻璃管、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夹、质地较软的塑料瓶、铁皮、贮气瓶、导气管、火柴、酒精灯。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问题与情景】
【实验6-4】:如右图装置,向烧杯中倾倒一瓶气体,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①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②通过实验,你可以得出该气体的哪些性质?
③请你猜一猜,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你的猜想?
实验现象       
该气体的性质       
你的猜想       
你的实验       
【点评】
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活动与探究】二氧化碳气体的证明
     学生上台演示实验。
【讨论与交流】
你还可以用什么事实或设计什么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学生讨论交流:①一个两端(均有纸筒)已平衡的天平,往一端纸筒中倾倒二氧化碳,天平向倒入二氧化碳的纸筒一端倾斜;
②同体积气球充入二氧化碳比充入空气下沉得快;
③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
④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要正放在桌面上;……
若学生答得不全,教师补充。如:“屠狗洞”的故事。
【引入与过渡】
    二氧化碳除了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外,还有哪些性质?
【问题与情景】
    【实验6-5】:猜想:如果将水倒入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塑料瓶中,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你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结论:从该实验说明中你获取了什么结论?
你的猜想       
实验现象       
获取的结论       
【联想与应用】
    请你再例举出一些生活事实,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问题与情景】
    ①在【实验6-5】中塑料瓶为什么会变瘪?请说出你的理由?
②那位同学对上述理由需要提出质疑的?
③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没有?
补充实验
1:如右图,用试管取塑料瓶中液体少许,向试管中滴加
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塑料瓶中的液体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呢?请你大胆进行猜想。
猜想:①可能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
②可能是水使紫色石蕊变红。
③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生成的产物使紫色石蕊变红。……
设计实验:请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验证。
讨论交流:请小各组展示实验方案。
实验探究:选择学生中有代表性的一组(如类似课本P114页【实验6-6】;若学生未想到,教师就引导学生通过评价自己的方案,引出课本的方案)
【活动与探究】
探究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
预备实验:稀醋酸和稀盐酸是二种我们熟悉的酸,现分别向二朵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上喷稀醋酸和稀盐酸,你会看到什么现象?由此可得到什么结论?
实验现象       
获取的结论       
    【实验6-6】:
实验        Ⅰ        Ⅱ        Ⅲ        Ⅳ
现象                               
结论                               
    问题:从【实验6-6】中,你可获取哪些结论?
【点评】
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获取结论、解释交流”这一探究过程,从而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问题与情景】
    从上述实验中可知,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 + H2O == H2CO3
    碳酸是否稳定呢?
【活动与探究】
    补充实验2:将补充实验1中变红的溶液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获取的结论       
    小结: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 CO2↑+ H2O
【问题与讨论】
    我们还学习过二氧化碳的什么化学性质,请说出来。
    小结: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浓浑浊。
          CO2 + Ca(OH)2 == CaCO3↓+ H2O
            ------这是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联想与应用】
    展示:一瓶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
问题:为什么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壁上会出现白膜?(教师引导观察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解答:略
【反思与小结】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或启示?
【练习与巩固】
    1、课本P120页:4、6、7、8
    2、讨论:你还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吗?若能,请画出实验装置图,并说明实验原理。
    3、家庭小实验:课本P119页
    4、请根据你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将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和消耗的途径填入下表。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
       


第二课时
【复习与巩固】
    1、你知道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请说出来,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 + H2O == H2CO3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1

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浓浑浊。CO2 + Ca(OH)2 == CaCO3↓+ H2O
【问题与情景】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变成固体,那么固体二氧化碳我们称着什么?它有什么性质?有何用途?
【观察与思考】
①请观察课本P116页图6—17,完成下表。
二氧化碳的用途        对应的性质
光合作用       
灭火       
化工产品的原料       
气体肥料       
②从上述表中你可获取什么结论?你还知道二氧化碳的哪些用途,请说出来,并指出它是利用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
【归纳与小结】
    二氧化碳的用途:
    ①灭火; ②化工产品的原料; ③干冰作冷剂; ④光合作用; ⑤气体肥料。
【观察与思考】
请观察课本P116页图6—18,回答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温室效应”?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有哪些?
②地球为什么喊“救命”?
③“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
【问题与情景】
    我们知道,碳的氧化物有两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它们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那么它们的性质是否也相同呢?为什么?
    回答:①它们的性质应该是相同的,因为它们的组成元素是相同的;
②它们的性质是不同的,虽然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一个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不同。
问题:究竟哪种说法是对的呢,下面通过实验来证明。
【活动与探究】
【实验6--7】一氧化碳的燃烧

现  象       
结  论       

小结: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能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2CO + O2 2CO2
【问题与情景】
    ①在煤炉的上方,我们常常看到蓝色火焰出现,请问这是什么气体燃烧的结果?你能写出煤炉中产生该气体的有关化学方程式吗?
    小结:一氧化碳气体燃烧
        2C + O2  2CO
        C + O2 CO2;2C + CO2 2CO
    ②在冬天用煤(或木炭)取暧或用燃气洗澡时,若室内不通风,容易造一氧化碳中毒。那么为什么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呢?
【活动与探究】
    【实验6--8】

现  象       
结  论       
   
交流:一氧化碳的毒性
【讨论与交流】
    课本P118页讨论: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问题与情景】
    一氧化碳还有什么化学性质?
【活动与探究】
    【实验6--9】
现  象       
结  论       
   
小结: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CuO + CO Cu + CO2
    问题:①在上述反应中,什么物质是还原剂,什么物质是氧化剂?
    ②举例说明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的用途。
【反思与小结】
①        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CO2)        一氧化碳(CO)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  途               

为什么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或启示?
【练习与巩固】
    1、课本P119~120页:1、2、3、5
    2、调查与研究:课本P119

【总评】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标教科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探究点,本课题在教科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上两课时的教案从设计上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体现了课改的理念,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探究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和能否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性质时,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
第二,问题情景真实,实验设计巧妙,资料准备充分。实验直观性强,现象明显,穿插的也很到位。
第三,教案设计紧凑,环环相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不过,有些地方设计不尽科学,过于冗长。素材获取应不拘泥于教科书,还应更生活化,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第六中学    罗   红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      刘永舜

第六单元   测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1  S~32  C~12  O~16  Ca~40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9分)
1、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珍贵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因为写字绘画时使用的是(   )
A.蓝墨水         B.红墨水         C.蓝黑墨水         D.墨汁
2、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除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些新的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其中,发现较早并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下列有关C60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B.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D.它是一种单质
3、我们所使用的铅笔芯是由石墨和黏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铅笔的型号通常用“H”和“B”来表示,“B”前的数字越大,铅笔芯中石墨含量越高,铅笔芯越“软”;“H”前的数字越大,铅笔芯中黏土含量越高,石墨越少,铅笔芯越“硬”,下列各型号铅笔芯中,石墨含量最高的是(    )
A.6H      B.HB      C.2B      D.6B
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二氧化碳在加压降温下转变成干冰  B.山体滑坡
C.喷洒液体二氧化碳灭火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1

             D.二氧化碳溶于水
5、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对气体的下列性质不必考虑的是    (    )
A.颜色                  B.密度                  C.溶解性                      D.是否与水反应
6、碳的单质中,质地较软,常用做电极的是                             (    )
      A.金刚石    B.活性炭     C.炭黑          D.石墨  
7、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
8、粉刷后的石灰墙壁已基本干燥,但住人后往往会又变潮湿,这是因为    (    )
A.熟石灰变成生石灰和水        B.熟石灰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中有水
C.空气中的水凝结在墙壁上      D.墙壁中的水凝结在墙壁上
9、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常用(    )      
      A.木炭和氧气反应        B.煅烧石灰石
      C.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    D.大理石跟稀硫酸反应
10、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反应中C、CO都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前后C、Cu、O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C.反应都必须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D.反应导出的气体都有毒,需进行处理以防止空气污染  
11、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例白磷和红磷。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
A.CO和CO2     B.金刚石和C60    C.冰和干冰    D.液氧和氧气
12、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的炭粉时,下列除去炭粉的方法中合理的是      (    )
A.隔绝空气,将混合物加强热          B.在空气中灼烧混合物
C.在氢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D.加入足量的氧化铁后加强热
13、将一定量的CO2通入足量Ca(OH)2溶液中得沉淀Ag,若将等质量的CO2经过如下变化:CO2→CO→CO2,再将CO2通入足量Ca(OH)2溶液得沉淀Bg,则A和B的关系 (   )
A.A=B        B.2A=B        C.A=2B        D.A>B

二、我会填(共15分)
14、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木炭,.最终观察到红棕色   
      (填“变深"或“消失"或“不变”),漏斗中液面        (填“上升”或“下降"或“不变")。其原为:木炭具有       作用,使瓶中气体压强        外界大气压。
15、物质的某些性质可能有利于人类,也可能不利于人类。请仿照事例填写下表。
物质        有利的一面(用途)        不利的一面(危害)
氧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使金属氧化锈蚀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16、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为了鉴定该烟雾中是否存在CO2和CO,在对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进行适当处理后依次通过足量的以下试剂:①澄清石灰水;②浓硫酸;③灼热的黑色氧化铜粉末;④澄清石灰水,发现①、④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回答
(1)①现象说明                                     。
(2)烟雾中是否存在CO         ,做出此判断所依据的实验现象为               
                                     。
20、《卖炭翁》中有这样一段话:“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联系化学知识,从中你可获取哪些信息有:
(1)                                 ;(2)                                 。

三、我会分析(共21分)
21、(3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发展?



22、(4分)在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四种物质中,其中一种物质具有的某种性质(特性),是其他三种物质不具有的。例如:常温常压时炭是固体,其他三种物质是气体,炭与其他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试按上述要求再列举四例。




23、(14分)仿照下图中C→CO转化的表示方法,将下图中C、CO、CO2、H2CO3、CaCO3等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用“→”连接起来,并在箭头旁标明序号后写出化学方程式。

示例:① 2C + O2   2CO  (燃烧不充分)


       
       

四、我会设计(共15分)
24、(6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6分)
        
    (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
    Ⅰ、纸花变化红  Ⅱ、                   Ⅲ、纸花不变色  Ⅳ、               
    (2)该同学进行的Ⅰ、Ⅱ两项实验,说明什么?
    (3)该同学进行四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5、(9分)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研究中,有下列仪器可选用(铁架台、导管、橡皮塞等已省略)

(1)写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③           。
(2)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你选用的药品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根据你选用的药品,设计一套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你选用的仪器是(填编号)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1


    (4)检查你所设计的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5)你设计的装置能否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填“能”或“不能”)        。
    (6)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量的速率,节约反应药品,你对你所设计的装置的评价是
                                                                            。
   
六、我会算(共10分)
26、宜昌市南津关一带含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我们知道,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可制得生石灰(即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为了分析产品的纯度,小舜同学取石灰石样品22g,充分煅烧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3.8g(提示:假定杂质不反应)。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这些二氧化碳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CO2的密度1.977g/L)
(2)制得生石灰的质量是多少克?其产品的纯度是多少?

第六单元  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我会选
    1、D    2、B    3、D    4、D    5、A    6、D    7、C     8、B
    9、C    10、A    11、B    12、B    13、B
二、我会填
    14、消失;上升;吸附;小于
15、一氧化碳:利用它的还原性冶炼某些金属;容易使人中毒。
    二氧化碳: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大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
氢气:可用作高能燃料;使用不当容易引起爆炸。
(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16、(1)燃烧产物中存在二氧化碳。       
(2)存在;④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0、木炭是黑色固体;木炭具有可燃性;木材中含有碳元素。
三、我会分析
    21、①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③更多地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等。
22、①在加热条件下,炭是固体还原剂,其他三种物质不是固体还原剂。
②在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是气体还原剂,其他三种物质不是气体还原剂。
③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其他三种物质无毒。
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他三种物质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⑤炭有吸附性,其他三种物质无吸附性。
⑥一氧化碳是气体可燃物,其他三种物质不是气体可燃物。
⑦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其他三种物质在一般情况下,既不供给呼吸也不支持燃烧。
⑧炭是固体可燃物,其他三种物质不是固体可燃物。  
(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23、②C + O2 CO2
    或C + 2CuO 2Cu + CO2↑
    ③2C + CO2 2CO
    ④2CO + O2 2CO2
    或CO + CuO  Cu + CO2
    ⑤CO2 + H2O == H2CO3
    ⑥H2CO3 == CO2↑+ H2O
    ⑦CO2 + Ca(OH)2 == CaCO3↓+ H2O
    ⑧CaCO3 CaO + CO2↑
或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注:⑨、⑩可不连线可不写)
四、我会设计
    24、(1)纸花不变色  纸花变红                                       
(2)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水不使紫色石蕊变色            
(3)证明水和二氧化碳不使紫色石蕊变色,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溶于水可生成酸(或答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可生成酸也可)         
(4)CO2+H2O=H2CO3   
    25、(1)①长颈漏斗  ②酒精灯  ③试管
    (2)KMnO4(或高锰酸钾)[或H2O2(过氧化氢、双氧水)];
        2KMnO4   K2MnO4 + MnO2 + O2↑(或2H2O2   2H2O + O2↑)
    (3)选用高锰酸钾时:②③(或选用过氧化氢溶液时:③或①③)
    (4)选②③或③的答:用双手紧握试管,观察放入水中的导管有设有气泡冒出,若有气泡冒出(或松开手,水会升到导管里形成一段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选①③的答:先加入水,使水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封住导管口;再向长颈漏斗中加入少量水,若长颈漏斗里的水面不下降,则装置不漏气。
    (5)选①③或③的答:能(或选②③的答:不能)
    (6)选②③的答:不易控制产生氧气量的速率,易造成药品浪费。选③的答:不能控制产生氧气量的速率,易造成药品浪费。选①③的答:可控制产生氧气量的速率,根据需要随时加入药品,节约反应药品。
五、我会算
26、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13.2g=8.8g。
二氧化碳的体积为:8.8g÷1.977g/L=4.45L
(2)设生成生石灰的质量为x。
CaCO3 CaO + CO2↑
56   44
x    8.8g
                          
则所得产品的纯度为:(11.2g/13.2g)×100%=84.85%      
答:略      


(湖北省宜昌市第六中学    罗   红  供稿)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开放讲台逐步深入地探索与燃烧相关联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自主选择、逐级探究、细致分析、不断整合,构建递进式知识体系的科学探究方法。
3、通过开放讲台,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高楼失火的情景模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通过燃烧还受其它因素的制约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学无止境。
【教学重点】
燃烧条件和干扰因素的得出
【教学难点】
灭火方案设计及其材料选择和现象分析。
  【实验准备】
教师准备: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2

1、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辩题中涉及的三种现象;在对燃烧的干扰因素的研究时,教师提供的四个信息:①篝火晚会②蜂窝煤③转炉炼钢④沼气灶与煤气灶在风门、气门上的差异;师生交流所用的燃烧条件探究方案;燃烧的伊拉克油井;高楼失火的真实情景)。
2、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硝化棉、火柴、酒精灯、大烧杯、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带铁夹的铁架台、集气瓶、玻璃片、石棉网、带活塞的厚玻璃筒、蒸发皿、高锰酸钾、碳酸钠粉末、碳酸钠溶液、大理石、浓盐酸、稀盐酸、硫酸铝、酒精、植物油等。
学生准备:
自制简易灭火器、纸、纸壳、木条、刨花、锯末、木炭、煤、食盐、铁锈、蔗糖及与本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活动与作业】
1.燃烧需同时具备的三条件是     、      、      ,灭火三原理是     、      、      ,二者的关系可理解为灭火原理是破坏燃烧的外在条件之一。
2.动手做:同时点燃三根火柴,一根火焰朝上、一根朝下、一根平放,三根火柴烧尽所需时间的不同,说明燃烧与什么因素有关?                   。
3.下列各物质,在指定的条件下能燃烧的是(   )
A.将铁锈放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
B.将红磷放入常温下的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C.将硫粉与高锰酸钾混合加热
D.将白磷放在沸水中
4.调查与研究:根据燃料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沼气(CH4)灶与煤气(CO)灶在风门、气门上的差别                                    。
5.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试从燃料的充分燃烧和热量的有效利用等多角度分析,用煤作燃料的锅炉,可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提高煤的利用率?                                                        。
6.请你参考下列主题(任选一个)或自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主上网搜索,查询相关材料,完成一篇小论文:
①学校火灾疏散预案        ②山坡火灾抢险预案
③可燃物燃烧的制约因素    ④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
⑤辩证与统一:燃烧和灭火  ⑥其它(自拟)
附相关图表:

材料        将材料点燃        主要现象        相关
分析        步骤
方法        现象        分析        疑问
        点燃
方式        是否
成功        难易
程度        光        热        有无新
物质                                       
                                                                                       
综合分析:                               
结论:        结论:

教师设计的一组研究与燃烧条件有关的方案图示:

点评: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燃烧和灭火”的课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从生产、生活的实际现象(老师展示的辨论题)入手,由学生提出探究目的、方案,并用查资料、讨论和实验验证,得出了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进而迁移到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间的辨论存疑,引发了学生思维的冲突。如:放热、发光是否是燃烧,物质是否都能燃烧等。而活动与探究、师生间的多向交流与展示达到了实验解惑的目的,实现了资源共享,且形成了共识,如燃烧是有条件的。拓展研究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其科学素养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如燃烧的条件除课本上知识外,还与物质的状态(木炭与酒精)、形状大小(木块与刨花)等因素有关。这样创设的教学情景即生动、真实而又可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探究性学习的要求。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活动较为充分,参与面广(人人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的积极性高,学生的能动性和聪明才智一次次被激发,又一次次被展示,学生的学习情绪饱满、课堂效益高。
本节课的另一个特点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现象等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讲台、实物、图片及实验等各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盎然。总之,这堂课是一堂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好课,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内容丰富,知识容量适中,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精神。
执教:湖北省宜都市五眼泉中学  姚拥华
点评:湖北省宜都市教研室      王宜平

【相关链接】
中国安全网?消防安全:http://www.safety.com.cn/xiaofang/xf21.asp#
一旦火灾降临,在浓烟毒气和烈焰包围中应如何更好地逃生?请看:
火场逃生九诀
  第一诀:熟悉环境,临危不乱。每个人对自己工作、学习或居住所在的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平日就要做到了然于胸;而当身处陌生环境,如入住酒店、商场购物、进入娱乐场所时,为了自身安全,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以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在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火场。

第二诀: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突遇火灾时,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撞。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等通往室外逃生。
  第三诀:不入险地,不贪财物。在火场中,人的生命最重要,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服或寻找、搬运贵重物品上。已逃离火场的人,千万不要重返险地。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2

  第四诀:简易防护,掩鼻匍匐。火场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可采用毛巾、口罩蒙住口鼻,匍匐撤离,以防止烟雾中毒、预防窒息。另外,也可以采取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后,再冲出去。
  第五诀:善用通道,莫入电梯。规范标准的建筑物,都会有两条以上的逃生楼梯、通道或安全出口。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除可利用楼梯外,还可利用建筑物的阳台、窗台、屋顶等攀到周围的安全地点;沿着下水管、避雷线等建筑上的凸出物,也可滑下楼脱险。千万要记住,高层楼着火时,不要乘普通电梯。
  第六诀:避难场所,固守待援。假如用手摸房门已感到烫手,此时一旦开门,火焰与浓烟势必迎面扑来。此时,首先应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湿布等塞住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然后不停用水淋透房间,防止烟火渗入,固守房间,等待救援人员达到。
  第七诀:传送信号,寻救援助。被烟火围困时,尽量呆在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在白天可向窗外晃动鲜艳的衣物等;在晚上,可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敲击东西,及时发出有效求救信号。在被烟气窒息失去自救能力时,应努力滚到墙边或门边,既便于消防人员寻找、营救,也可防止房屋塌落时砸伤自己。
  第八诀:火已及身,切勿惊跑。火场上如果发现身上着了火,惊跑和用手拍打,只会形成风势,加速氧气补充,促旺火势。正确的做法是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能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就更有效。
  第九诀:缓降逃生,滑绳自救。高层、多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可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后,从窗台或阳台沿绳滑到下面的楼层或地面逃生。即使跳楼也要跳在消防队员准备好的救生气垫或4层以下才可考虑采取跳楼的方式,还要注意选择有水池、软雨蓬、草地等方面跳。如有可能,要尽量抱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或打开大雨伞跳下。跳楼虽可求生,但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要慎之又慎。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教学目标】
    l、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认识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的重要性。知道石油炼制的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化石燃料的不
可再生性,合理开采和节约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实验准备】
试管、滴管、镁带、铝片、盐酸、(煤炉、蜂窝煤、热水壶)
【背景资料】
访问 http://news.tom.com
①广州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建筑群定向爆破成功(组图)2003年11月01日13时48分??来源:南方都市报
②人民网-图片-经济图片2003年4月16日11:20
组图:重庆炸毁不合环保要求的“小火电”
③网上下载MPG格式的资料片(MPEG Video):石油的炼制、石油的现状及前景、石油的形成、石油的开采;
④天然气;
⑤煤的存在、成因与开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自由谈话:
    谈谈自己知道的人类利用化学变化放出的热量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的运
用情况。
可借助课本的图7-25、图7-26、图7-27,学生、老师共同交流。
    燃烧是一种典型的化学反应,可以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是没有燃烧现象的化学反应也能放出热量吗?
二、学生分组实验7-4:
镁与盐酸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填写课本136面的实验记录。
    回忆所有学过的化学反应,你感觉有哪些是可以放出热量的反应?又有哪些是必须吸收热量才能发生,一旦不供给热量,反应就会停止的?
让学生对所有学过的化学反应,来一次年终大盘点。学生自己凭感觉有哪些是可以放出热量的反应?又有哪些是必须吸收热量才能发生,一旦不供给热量,反应就会停止的?
特别有意思的是,学生对于煤的燃烧,始终想不清楚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因为在燃烧之前必须先供热引燃。正好借此机会进行激烈讨论,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化学反应之前的“引燃”,套用学生的话叫做让煤“点个燃”,只是为了达到煤的着火点。反应究竟是吸热还是放热,应该从燃烧发生以后来考察。
意即:反应的能量变化情况是特指“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而不能只考虑反应前是否加热,来判定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情况。
三、Flash动画解释:
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要始终在高温条件下,才能持续的发生。不仅不放出热量,还要从外界吸热。
教学建议1: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这样的:如果在刚刚加过蜂窝煤的煤炉上,放一壶水,短时间内水壶的表面温度不仅不会升高,反而会在外表面凝结出一层细细密密的水珠。
学生讨论:针对以上现象,想一想,水壶内的水有可能透过水壶而出来吗?那么这些水珠从哪里来?让我们从化学反应的热量观来考察以下这个反应:
C+CO2=点燃= 2CO
①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
② 结合物理、化学知识,说说你是从什么现象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呢?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2

注意:考虑到某些城市学校的学生有可能只对管道煤气、天然气做燃料的燃烧情况比较熟悉,对煤做燃料的煤炉中发生的情况不太了解,也可当堂展示上述情景,方便学生的仔细观察。值得一提的是,课堂应该注意通风换气,以确保安全!
教学建议2: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要始终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反应还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因此现场进行实验可能不太方便。所以选择多媒体技术解释该问题,不仅是简易可行的,也是切合实际的。
动画脚本:①红热的煤炉里,蜂窝煤充分燃烧,闪出化学方程式: C+O2=点燃= CO2,旁边放大的温度计中红色液柱不断明显上升;
②从外面加入一个黑色的蜂窝煤,闪出化学方程式:C+CO2=点燃= 2CO,旁边放大的温度计中红色液柱有所下降;
我们己经知道: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甚至我们自身维持正常的体温和日常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食物在人体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
四、大胆设想:
    如果没有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世界将会怎样?
五、化学 技术 社会:
    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对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开采、现状、深加工、利用,你知道多少?
六、视频点播:
如果校园网络设备允许,老师用网上下载MPG格式的资料片(MPEG Video)做成资料库,学生可以随时自由点播:
1、有关石油:①石油的形成、②石油的开采、③石油的炼制、④石油的现状及前景;⑤石油的利用;
2、有关天然气:天然气的形成和应用;
3、有关煤:①煤的存在、②煤的成因、③煤的开采、④煤的利用。
七、课外拓展:
    尽可能收集较多样的石油产品的各种样本。了解它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利用。
【点评】
现行的初中实验新教材,对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要求学生探究化学变化前后,物质质量的相互关系。新版的《化学课程标准》还特别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以往对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几乎都是一笔带过,有些轻描淡写。罗老师将该课时的目标准确定位在: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认识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的重要性上,非常及时、必要。实际上课的过程,采取了自由谈话、讨论、实验、Flash动画解释、视频点播、课外拓展等多种灵活形式,真正体现了新课标在实际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探索的广阔舞台,使他们深切体会到人类利用化学变化放出的热量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的运用情况。
如果在本课中还适时渗透方法论的教学,将会是更加上乘之作。

执教 :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六中学 罗  燕
点评 : 湖北省宜昌市第七中学  刘四方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A)
(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的重要性。
2、了解煤和石油产品燃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煤和石油产品燃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实验准备】
药品:二氧化硫气体,蒸馏水,石蕊试液,镁条,大理石,汽油,酒精,树叶         
仪器:塑料瓶,集气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件画面1: 展示一幅优美的自然风景图画,并配上一曲   优美的音乐

【点评】
优美的自然环境,悠扬的乐曲使人耳目一新!让学生产生一种自然环境不容破坏的美好情怀。
教师:人类一直生活在空气清新,风景如画的美好世界里。可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突然发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天不再是那么湛蓝,水不再绿,空气不再清新,鸟儿也不再欢叫。请同学们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点评】
“工业革命”这一关键词使用非常恰当,很自然地使学生将自然环境受到的影响与煤和石油大量使用联系在一起。
学生1:工业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特征,而蒸汽机使用的燃料是煤,煤的燃烧会污染空气。
学生2:工厂所产生的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学生3:汽车尾气的排放也会影响空气的质量。
学生4:工厂的废水和生活废水的任意排放会使水污染加剧。
教师:对!煤和石油产品的燃烧会污染空气,今天我们就探究燃料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点评】
教师正确的引导能使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 新课引入自然!
探究项目1: 煤的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教师: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1:煤的成分是什么?2 :书写煤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煤燃烧的产物是什么?3煤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
问题设置循序渐进,探究课题由浅入深;新旧知识联系密切,使学生能用已学知识探究新的问题!
探究小组1:煤是复杂的化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氮,硫等元素。
探究小组2:煤的大量燃烧会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大量的二氧化硫以及二氧化氮。
探究小组1: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它们漂浮在空气中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教师:那么煤的大量燃烧会对自然界造成什么影响呢?
探究小组1:粉尘漂浮在空气中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2

探究小组3: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使全球的气温上升。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我们小组还没有结论。
教师演示:将一支装有二氧化硫的塑料瓶中加入少量水,然后迅速盖上瓶盖,请同学们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学生1:塑料瓶变瘪了。
学生2:塑料瓶变瘪是因为二氧化硫溶解在水里了。
学生3:二氧化硫溶解到水里后,也许与水发生了反应。
教师演示:打开塑料瓶的瓶盖,向其中滴入一滴石蕊试剂 ,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学生4:溶液变红了,说明二氧化硫溶解到水里后,生成了一种酸性物质。
【点评】
针对学生的困惑,教师对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实验的补充很恰当,使学生对酸雨的形成有很感性的认识;难点得以突破。
学生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加少量水,分别将植物叶子,镁条,大理石放入上述液体中,观察现象,并分析如果天上下的雨与这种溶液的酸性一样,会对自然界造成什么影响。
【点评】
问题设置较为深入,注重了实验结果向生活实际的迁移。  
探究小组1:我们观察到,镁条会很快溶解到这种酸性溶液中。这说明酸雨会造成如铁路,桥梁,机器等金属制品的腐蚀。
探究小组2:我们小组观察到,大理石会与这种酸性溶液反应,产生少量的气泡,同时他立石的表面会变得比较光滑。我们小组一致认为,大量的酸雨会造成建筑物的腐蚀,比如天安门城楼的汉白玉栏杆如果受到酸雨的袭击就会变得面目全非。
教师:同学们的探究结果与实际情况非常一致,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在我国部分地区酸雨造成的危害已相当惊人!大量的金属制品被腐蚀,大量的建筑物受到酸雨的侵袭。更为严重的是我国保存了千百年的户外文物如碑林,石刻等已经受到了酸雨的腐蚀,有些已经面目全非。如果我们不加以保护,我们的子孙后代就再也见不到这些文物古迹了。
    【点评】
    教师及时的肯定与赞扬提高了学生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强调了人类保护自然的责任;注重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课件画面2: 展示被金属腐蚀的金属制品,建筑物以及被腐蚀得面目全非的古代石制文物。

【点评】
生活中的实例最具说服力。
探究小组3: 我们小组在酸雨对金属制品和建筑物以及文物的腐蚀方面的结论与其他小组没有区别,但是植物的叶子在酸性溶液中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似乎酸雨对植物没有什么影响,也许植物比较能耐酸。
教师演示:展示浸泡在二氧化硫溶液中的树叶
教师:老师也作了酸雨对植物叶子影响的实验,不同的是植物叶子已经浸泡了五个小时,请同学们观察现象。
【点评】
教师的演示实验弥补了学生课堂探究受时间因影响的缺陷,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
学生1:啊!树叶便枯黄了!
学生2:植物长时间受到酸雨的腐蚀会变得枯黄,甚至死亡。
教师:非常正确!我国某些地方由于大量燃烧煤,从而引起大量酸雨,造成成片森林死亡,令人痛心。

探究项目2:汽车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课件画面3:展示环境监测部门在城市中心交通干道监测到的一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并请大家探究其中的原因。
    【点评】
     探究课题设置方法科学,能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主动探究。
CO 的含量





            
         
0        6       12       18      24 时间  

同学1:我观察到早上7点至8点,中午12点以及下午5点半到6点之间一氧化碳的含量在一天之中最高,形成了三个峰值。
同学2:我发现深夜3点左右一氧化碳的含量最低。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似什么呢?请大家讨论!
【点评】
引导学生探讨问题,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探究小组1:我们小组认为,一氧化碳含量最高的三个时段正好是早,中,晚三餐吃饭的时间,这时家家户户都在使用燃料做饭,煤的燃烧量大。我们认为是煤的燃烧造成了一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教师:你们认为有道理吗?有不同的意见的同学请谈一谈你们的观点。
探究小组3:我们小组不这样认为。煤的燃烧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只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才产生,何况现在做饭用煤的家庭并不多!
探究小组2:我们赞成3小组的看法,我们认为一氧化碳含量最高的三个时段正好是交通拥挤的高峰时间。这个时段有大量的汽车行驶,汽车尾气的排放是造成一氧化碳含量上升的真实原因。
探究小组3: 深夜3点左右由于汽车行驶量小,同时白天产生的废气已经扩善到大气层中,因此,这个时段的一氧化碳的含量最低。
教师:同学们,通过探究,大家得出了的结论与环保部门的结论是一致的,你们完全可以做环境监测中心的新闻发言人了!汽车尾气中除了含有一氧化碳以外,还含有未燃烧的碳氢化和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和物以及烟尘等。这些物质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点评】
通过对学生的肯定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强化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反思:如何减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污染
教师:燃料的燃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人类有义务减少它们的使用造成的污染吗?
众学生:有!
教师: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呢?
【点评】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2

引导学生由发现问题向解决问题过渡。
学生1:减少煤和石油的使用量,控制汽车的拥有量。
学生3:给汽车都装上净化器,让它们排放的尾气中不再含有有害气体!
学生1:使用煤之前先除去硫元素,这样就可以减少酸雨的产生了。
教师:很好!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2:能不能改进发动机,让汽油燃烧后不产生一氧化碳。
教师:可以!事实上人们一直在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能充分燃烧。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1:好像没有了。
教师演示: 点燃一支酒精灯,在火焰上方罩上一块白色的瓷片。用棉签沾上一点汽油点燃,再火焰上方罩上相同的白瓷片。观察现象。
【点评】
恰如其分的演示实验使清洁燃料的好处让学生一目了然!改善环境的良策自然导出。
众同学:汽油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浓烟,而酒精燃烧没有烟雾。
教师:从这个实验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同学1:我们可以使用酒精作为燃料,因为酒精的燃烧对环境没有污染。
同学2:我们也可以使用氢气为燃料,因为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对环境也没有污染。
同学3:宜昌市是世界电都,我们有充足的水电资源,使用电能对环境没有危害。

小结:学完本课的感想

教师:通过我们的探究,同学们有何收获?
同学1:燃料的燃烧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同学2:正确而有节制的使用燃料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同学3:大量的植树造林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量。
同学4:使用清洁燃料会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课件画面4: 展示一幅更加优美的自然风景画面并配以优美的旋律。


【点评】
首尾呼应!置身于美好环境中的人们更懂得关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教师:优美的自然环境要靠人类共同来保护!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总评】
本课题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角效果,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学生创设出问题的真实情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探究氛围。
本课题探究内容明确具体:课的开始用优美的图片和悠扬的音乐引入,继而提出问题,非常自然地转入到三个要探究的问题:其一是煤的燃烧对空气的影响,其二是汽车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其三是如何减少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在问题的设置上讲究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处处围绕中心课题——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展开探究活动。
在探究的方式上,既有教师的演示引导,又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生生之间,既有争论,又有合作,相互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了新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因为快乐,所以学习”。在教学中多让学生主动参与,多联系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就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执教 :  湖北省宜昌市第四中学   何忠斌
点评:   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   刘永舜




附: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学生探究手册
班级         姓名        合作者        时间      
(一)课外探究部分
⒈查阅各种资料,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各种原因。
⒉复习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并了解其形成过程和可使用年限。
⒊查阅各种资料,了解目前可发开利用的新能源有哪些,并了解其优点。
(二)课堂活动与探究
⒈煤是复杂的化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氮、硫等元素,试讨论分析,大量燃烧煤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我会动手,更会动脑]
[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向充满SO2的集气瓶中加少量水,分别将表中物质放入上述液体中,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
加入的物质        现象        对环境的危害
植物叶子               
镁条或锌粒               
大理石               
讨论:根据上述实验试说明酸雨对环境造成什么危害?应该采取怎样的防止和保护措施。
⒉下图是某环保组织监测到的位于宜昌市一主干道交叉口处空气中CO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横坐标表示北京时间0~24时,纵坐标表示CO的含量。
⑴你从此监测结果中获得了什么信息?⑵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CO的含量









0      6      12     18     24      时间
⒊讨论:与煤和石油相比,酒精和氢气作为燃料有什么好处?你还知道其他什么新能源?
(三)小结:
学完本课你了解了什么知识?把它说出来和同学们分享。
(四)作业:
    把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告诉你的家人和朋友,并同他们共同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B)
                           
【教学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2

3.通过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和对燃料的选用来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重要性。
【教学难点】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选用燃料的依据及新能源的优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烧杯,酸雨、植物叶子或果皮,金属粒或条(如铁、铝等),小石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师:请同学们谈谈你所知道的燃料?它们分别用于哪些方面?
生1:家庭生活用的煤、煤气。
生2:液化石油气。
生3:汽车用的汽油,柴油,煤油等。
生4:实验室用于加热用的酒精灯内的酒精。
生5:农村用的沼气、天然气。
(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刚才有同学提到沼气、天然气。同学们知不知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预习的同学回答是甲烷)那么甲烷存在于什么地方?
多媒体展示:甲烷的存在(录像)
师:甲烷除了存在于上述物质中,还存在于可燃冰中,可燃冰是什么?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P135页,阅读“海底可燃冰”。
天然气既然是一种燃料,甲烷燃烧有什么现象?
多媒体展示:甲烷燃烧的现象
学生观察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师:天然气是一种化石燃料,化石燃料除了天然气外,还有煤和石油。煤和石油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有哪些用途?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132页,自学煤和石油,完成投影上讨论。
投影:
讨论:1、石油可直接作燃料吗?石油产品中有哪些是常用的燃料?
2、煤气泄漏会造成什么危害?使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在安全上应注意什么?

     
煤        石油
组成        主要元素               
        其他元素               
炼制方法               
主要产品               
用途               

学生自学课本,完成讨论。
师:煤和石油除了可作燃料外,还有什么用途?
多媒体展示:
















师:既然煤和石油有这么多用途,那么化石燃料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
学生根据课本P135页表7-3完成柱形图。
多媒体动画展示:
同时可以给学生举例:漫画:
1、画面上有一位小朋友冻的瑟瑟发抖,向妈妈求救, 妈妈说世界上的煤已经用完了。
2、同学们以后如果发达了,想回来感谢老师,,开车来接老师下班,结果老师上了车,你们却不上,老师问你们为什么不上车?你说:“因为没有石油了,我得到前面去用马车拉。”
师:请大家猜想一下,如果将煤和石油作为燃料,将它们燃烧后会产生什么物质?下面我们以煤为例,想一想,含硫的煤在煤炉中燃烧会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呢?请大家写出化学方程式。(点同学到黑板上去写。)
   C + O2          CO2
2C + O2          2CO            S + O2       SO2
CO + O2                  CO2            C + CO2        2CO
师:同学们想一想,燃烧煤等化石燃料会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6:煤中含有硫,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会污染环境。
生7: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
生8:煤等化石燃料中含有氮元素,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氮。
生9: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烟,对环境有污染。
生10:还有未燃烧的碳的小颗粒,会扩散到大气中。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正是因为煤中含有硫、氮等元素,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形成酸雨。那么酸雨是怎样形成的?
演示实验:课前在一个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收集一瓶二氧化硫,向这瓶二氧化硫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硫溶于水;用一支试管取出少量塑料瓶中的液体,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
学生实验:酸雨危害模拟实验
        烧杯1        烧杯2        烧杯3
加入的物质        新鲜的树叶        锌粒        大理石
现象                       
启发或结论       

由于树叶的现象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出来,教师可在前一天,用一个锥形瓶中装一酸雨,放一片树叶,树叶的一半浸入到酸雨中,一半在外面,学生观察对比现象。
小结: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你又发现了什么?

【点评】
本课题是一个与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课题,学生有话可说,也非常有兴趣。整个设计打破教科书原有顺序,将“课题2”和“课题3”融合在一起,真正体现了要根据教学实际来灵活地使用教科书。本课题设计顺序为:通过介绍燃料——天然气、煤、石油三大矿物燃料,以及煤、石油的用途及其开采年限,让学生知道,煤和石油是非常珍贵的,也是非常有限的,将它们仅用来燃烧是很可惜的。突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书写在煤炉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可知煤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引出酸雨的危害,通过学生实验,更进一步让学生知道,引起学生关注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执教 : 湖北省宜昌市第九中学  文  军
点评 : 湖北省宜昌市第七中学  刘四方











第七单元    测试题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共20分)
1、我市政府于今年初提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的目标。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化学污染的防治。以下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的是(     )
A、NO                B、CO                C、CO2                D、SO?2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2

2、“绿色化学”的一个含义是指设计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小的环境负作用的化学过程。据此,你认为最理想的燃料是(    )
A、煤                B、天然气                C、石油                D、氢气
3、人们通常所说的化石燃料是指(    )
A、木材、柴禾、煤气                          B.汽油、柴油、煤油
C.酒精、沼气、氢气                         D.煤、石油、天然气
4、2008年奥运会正在向我们走来。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是“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为了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关闭所有的化工企业                        B、用天然气逐步取代民用燃煤
C、提高污水处理率                                D、降低机动车辆的尾气污染
5、下列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北京市积极推广使用清洁燃料,目前汽车使用的清洁燃料有两类:一类是液化石油气(LPG);另一类是压缩天然气(CNG),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A、CH3COOH          B.CH4                         C.CH3OH           D. C2H5OH
7、2004年5月,我市发生三起假酒中毒事件,其中死亡2人,1人双眼失明。有些假酒是用工业酒精勾兑而成,这样的假酒含有的有毒物质是(    )
A、水                        B、甲醇                        C、乙醇                        D碳酸
8、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C.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用玉米、高梁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9.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做法不属于安全措施的是(   )
A.加油站、面粉厂附近严禁烟火     B.进入久末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实验
     C.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D.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
10、2004年2月15日,吉林市商厦发生特大火灾,53人葬身火海,100多人受伤。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沿楼梯迅速下楼   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④封闭房门
⑤迅速转移到阳台呼救   ⑥跳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二、我会填:
11、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                、         。
12、涂改液有毒,常会影响健康。某些涂改液背面的文字说明中常有一个 标志。说明这些涂改液还是一种             物质。其中,有一种涂改液的主要成分是二氯甲烷(CH2Cl2),则它是由          种元素组成,二氯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13、按照“西气东输”计划,2004年底“川气”将进入宜昌市。宜昌市40万管道煤气用户2年内将全部用上天然气。
(1)煤气的主要成分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相同。则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CH4分别充分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                。
(3)燃气灶由灶体、进燃气管、进空气管、电子开关等部件组成。目前的管道煤气用户改用天然气,必须对燃气灶加以改造。如果进燃气管的直径不变,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的相比,进空气管的直径就(填“增大”或“减小”)            。
14、火柴是生活的必需品。火柴头上深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KClO3、MnO2、S和Sb2S3(硫化锑),火柴盒侧面涂有一层红褐色物质(红磷和玻璃粉)。划火柴时,发生氧化反应引燃木条,其中的4个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KClO3在一种催化剂的作用下,借助磨擦产生的热量放出氧气,同时生成氯化物:                                                             。
(2)生成的氧气和Sb2S3反应,生成Sb2O3和SO2。
                                                           。
(3)红褐色物质和O2反应,并产生白烟。                                 。
(4)S和O2反应。                                。
三、我会说明:
15、“喜玛拉雅山的雪化了,南极的冰化了,海平面上升了,地球变暖了”,2004年5月中央电视台在“关注”栏目中聘请专家全方位透视“温室效应”。面对大自然发出的警告,温室效应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2)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比如说双面使用纸张。双面使用纸张和减缓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                                  。
(3)请再举出一件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情。



16、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如右图)。
(1)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2

(2)煤在燃烧时会产生许多污染物,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可设法把煤转化成清洁的燃料。将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煤层可制得较洁净的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2),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煤气厂常在家用水煤气中特意掺入少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其目的是:



17、“爆竹一声辞旧岁”,欢乐的鞭炮声,为传统春节增添了喜悦的气氛。爆竹为什么会响呢?看一看它的结构就知道了(如右图所示)。最外头,是一层红纸,做装饰之用。中间是一层层包裹得很紧密的草纸,最里面是黑火药。它的成分是木炭粉、硫粉和硝酸钾(KNO3)的混合物。点燃导火线,黑火药发生爆炸,生成硫化钾、二氧化碳和一种单质气体。试回答:
(1)写出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



(2)结合鞭炮图及有关知识,解释为什么鞭炮会爆炸?



(3)在城市,为什么要提倡禁放烟花爆竹?



四、我会分析
18、从2004年6月1日起,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将坚决取缔“电麻木”(即正三轮摩托车),原因之一是电麻木产生的大量尾气严重污染城市生态环境。据测算,每辆电麻木产生的尾气远远超过小汽车的排放量。余娟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机动车尾气是由汽油等燃料燃烧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含有CO2、CO、SO2、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固体颗粒等物质。由此,该同学推测:汽油中含有碳以及少量的氮、硫等物质,汽油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化学反应:
2C+O2 2CO(不完全燃烧)  C+O2 CO2(完全燃烧)  S+O2 SO2
(1)该同学推测              (正确可不正确),
其理由是:


(2)请提出一条用化学手段治理汽车尾气的合理化建议:


19、2003年5月13日,安徽淮北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发爆炸事故,造成86人死亡、28人受伤。此前,贵州木冲沟煤矿、山西孟南庄煤矿、辽宁孟家沟煤矿等连续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1)在煤炭的形成过程中会产生瓦斯,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瓦斯爆炸后,坑道内一氧化碳气体含量达10%以上,引起人体一氧化碳中毒。现场抢救一氧化碳中毒者,应立即采取什么措施?
     


   (2)淮北芦岭矿难发生后,该矿某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瓦斯爆炸前,探测仪器(完好)显示瓦斯浓度正常、坑道通风正常,没有发现爆炸的迹象。你认为该负责人的话是否有科学道理,简要说明理由。
   


   (3)近期国内屡屡发生矿难,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五、我会计算:
20、在能源消耗日益增长,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如何利用好现有的能源以及开发新能源已成为当务之急。我国建造的三峡水电站,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将现有的水能转变为电能;同时人们还以水为原料,积极开发氢能源。
(1)下表是长江三峡工程的部分设计数据(为了便
大坝        坝高/m        185
        长/m        2335
        最大蓄水位/m        175
水库        总库容量/ m3        3.930×1010
        防洪库容量/ m3        2.215×1010
        平均年流量/ m3        4.510×1011
电站        总装机数/台        26
        总装机工作时的发电总功率/kW        1.800×107
        年平均发电量/kW?h        8.640×1010
于计算,个别数据作了近似处理)。若26台发电机组全部建成,按设计要求年发电时间为          天。
(2)自2003年6月1日开始,三峡蓄水工程正式启动,中央电视台以“见证三峡135”为题进行了全面报道。三峡工程的年发电量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产生的电能。三峡工程的全面启动将有助于控制:(    )
①温室效应        ②白色污染  ③SO2排放  ④烟尘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已知氢气的燃烧值为1.43×108j/Kg,比煤和石油高出许多,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蒸气,排到大气中不会造成污染,氢在地球上含量很多,主要以化合物存在于水中。如何把氢廉价地提取出来,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有资料表明:在20kV、500A的条件下,通电24h可电解9t水。请你从能源的角度,通过计算分析这种方法获得氢能源是否有价值,并提出一种更好的氢能源开发设想。



第七单元  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1、C   2、D   3、D   4、A   5、A   6、B   7、B   8、C   9、C   10、B
二、11、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或着火点)。
12、易燃;三;85
13、(1)2CO+O2 2CO2     CH4+2O2 CO2+2H2O
(2)CH4(或甲烷)  (3)增大。
14、(1)2KClO3 2KCl+3O2↑  (2)2Sb2S3+9O2 2 Sb2O3+ SO2
(3)4P+5O2 2P2O5                        (4)S+O2 SO2
三、15、(1)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
(2)节约纸张,就可以节约造纸所消耗的能量,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或节约纸张,就可以减少造纸所需的木材用量,从而保护森林,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3)植树造林,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等。
16、(1)便于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为充分。
(2)C+H2O CO+H2
(3)便于早发现煤气是否泄漏。
17、(1)2KNO3+S+3C K2S+3CO2↑+N2↑
(2)火药被引燃后,迅速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而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空间有限,所以会爆炸。
(3)烟花爆竹都是易燃易爆物,容易发生火灾,给人们生命和财产会造成重大损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2

四、18、(1)不正确;汽油中不存在碳、氮、硫等单质,所列反应式不能表示汽油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2)改进发动机的结构,使汽油充分燃烧,或在汽车发动机内安装转化器,加入催化剂,使尾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19、(1)迅速将中毒者转移到通风处。
    (2)无科学道理,因为只有瓦斯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才有可能发生爆炸。如果坑道通风正常,瓦斯浓度低于爆炸极限,即使遇到明火也不会发生爆炸。
    (3)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违法生产、冒险生产。
五、20、(1)    (2)C
(3)先计算电解9t水需消耗的电能为W=IUt=20×103×500×24×3600=8.64×1011J;再设电解9t水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2H2O 2H2↑+O2↑
36        4
9t        x              得x=1t
最后计算燃烧1t氢气时放出的热量为Q=mq=1×103kg×1.43×108J/kg=1.43×1011J。因为W>Q,所以通过电解水制氢没有价值;最理想的方法是直接利用太阳能从水中获得氢气。
(湖北省宜昌市第七中学  刘四方  供稿)





九年级化学期未考试试题

我要注意:1.考试时间:90分钟  卷面总分:100分
2.本试卷共六个大题,32个小题
3.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Al-27,Ca-40
得分        评卷人        一、我会选(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选项填在下表中)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1.春节来临,火车站悬挂着醒目的标语:“禁止携带易燃物、易爆物和有腐蚀性的物品进站”,下列物品不能带入客运列车的是:
      A.脑白金               B.可口可乐               C.鞭炮          D.啤酒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豆浆                        B.喜旺高钙奶                C.鲜橙多                D.冰水混合物
3.下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菜刀生锈、苹果腐烂                       B.风油精挥发、动植物呼吸作用
      C.粉笔折断、纸张燃烧                  D.植物光合作用、冰琪淋融化
    4.今年6月5日是第31个世界环境日,其主题是:“水—20亿人在渴望它。”提醒人们全球有20亿人严重缺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农业浇灌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B.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
      C.洗涤衣物时边注水、边冲洗              D.将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拖地、冲厕所
    5.下列各项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6.宣传科学知识,反对伪科学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下列说法具有科学道理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用催化剂将水变成燃油
    C.人可用肉眼看到硅原子            D.人发功使铝、铁变黄金
  7.《物质构成的奥秘》告诉我们:元素的种类、化学性质分别与下列粒子数密切相关,它是:
    A.质子数、中子数                  B.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C.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
  8.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阿梅同学做了许多分子、原子模型,其中能说明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的模型是:



A.               B.            C.              D
9.思雨同学打开房门时,发现室内煤气泄漏有人中毒了。他首先要做的是:
    A.迅速做人工呼吸                         B.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C.拨打急救电话120                         D.立即关闭煤气阀门、开窗通风
  10.杜成同学的学习档案中,对下列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含义有如下记载,其中正确的是:
    A.Ca2+中的“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2CO中的“2”表示二个一氧化碳分子
    C.CO2中的“2”表示一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D.CaO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11.分析HCl、X、HClO、KClO3、KClO4的排列顺序规律, X代表的是
     A.NaCl           B.KClO       C.Cl2                 D.ClO2
  12.在宜昌市桥边镇有一个电解氧化铝厂,该厂主要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生产铝。电解氧化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        4Al+3O2↑,这个反应中Al2O3、Al、O2的质量比是:
      A.102:27:32                    B.43:27:24     
C.2:4:3                        D.204:108:96
13.沈欣、熊健、常程、张博四位同学去郊外郊游,看见一农家院子里有如图所示化肥商标,几位同学比赛计算化肥样品中硝酸铵(NH4NO3)的纯度(杂质不含氮元素),他们计算的结果分别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98%     B.35%     C.34.5%     D.89%


1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对一些生活物质进行鉴别。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采用的方法或所加物质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鉴 别 的 物 质        鉴别方法或所加物质
A        蒸馏水和食盐水           ①萝卜条  ②蒸发水
B        食盐和面碱(Na2CO3)           ①稀盐酸  ②闻气味
C        硬水和软水           ①肥皂水  ②煮沸
D        黑醋和酱油           ①闻气味  ②尝味道
   
15.下列是四位同学在学习档案中用连线的方法对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在对氧气性质进行探究时,学军同学连线如下:
   硫在空气中燃烧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3

          冒白雾
   红磷燃烧时                   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
   铝燃烧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
B.在对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方法探讨时,静文同学连线如下:
   控制汽车尾气                 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防止水的污染                 拒绝使用方便筷
   减缓“温室效应”             使用新型能源
C.在探究实验室收集气体的方法时,紫娟同学连线如下:
   二氧化碳、氢气               排水法
   氢气、氧气                   向下排空气法
   氧气、二氧化碳               向上排空气法
D.在探究灭火所采取的方法时,美龄同学连线如下:
   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                  用水浇灭
   电器因短路起火                       立即盖上锅盖
   炒菜时油锅着火                       用湿抹布扑盖



得分        评卷人        二、我会填(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方程式中化学式见错无分,其余错误共扣0.5分,下同)
               
   16.(4分)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化学上通常用一些化学符号表示物质、粒子等,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     (2)“雪碧”中的一种酸        。
    (3)“枝江大曲”中的主要成份酒精        。(4)能进入人体血液中的亚铁离子      。
17.(1分)瓜子、核桃、花生等物质含有丰富的油脂,多食不易消化。你验证其中含油脂的简单方法是                                            。
     
18.(4分)林聪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你认为实验室可用该装置制取的一种气体是          ,其反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请你说出用此装置制取气体的理由是                              
                                                           。

19.(2分)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如下经验,生煤炉火时,先引燃纸和木材,其目的是                                                            ;
把煤做成蜂窝状利于燃烧,其原因是                       
                             。

20.(3分)如右图所示,该装置是桑野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其中A部分所放物品是小卵石,还可以用             代替小卵石;B部分你放的物质是          ,其作用是                                                    。

21.(5分)2003年10月16日,我国载人航天飞船首飞获得成功,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运载火箭时使用的主要原料是偏二甲肼(化学C2H8N2)。其中它由             种元素组成;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它的一个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在点燃时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热量,并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气体单质,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3分)你家中做饭、洗浴等使用的燃气是                。为了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以在家中安装报警器。根据使用燃气(提示: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H2、CH4、CO;罐装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C3H8、C4H10等)的情况,确定你家中安装报警器的位置应该是     (填 “上面”、“下面”)原因是      
                                           。  
得分        评卷人        三、我会说明(每空1分,共9分)
               
    23.(4分)右边这幅卡通画形象地展现了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的微观过程,在此过程中,钠原子变成了钠离子,请你比较分析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异同。
(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

意图分别为:                     )

    (1)相似之处:①                          ②                           

    (2)不同之处:①                          ②                           

    24.(3分)在课堂上,魏老师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如图所示),盛        物质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其原因是                                         。
请你再举出可以用这种原因解释的1个实例:                            。

25.(2分)郑杨阅读了下表后,获得了很多信息。如:金刚石、石墨的元素组成相同,……

名  称        组成元素        结  构        物理性质        用  途
金刚石        C                 硬度大        玻璃刀头上镶的金刚石用来裁玻璃
石  墨        C                 质软、有导电性        石墨可做铅笔芯,做电极


你认为还能获得信息有:(1)                                             




(2)                                            

得分        评卷人        四、我会分析(26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17分)
               

26.(7分)经过研究氧气的性质,我们知道木炭、硫、磷、镁、铝、铁等物质都能在纯氧中燃烧。(1)请你任意写出四个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3

                          
  
     ③                                   ④                              
   (2)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上述反应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请将②③④填写完整;
①示例:从物质类别分析,上述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单质,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②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                                    
③                                                              

④                                                              

27.(5分)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某校905班学生做完实验后,老师发现有8支大试管破裂,你分析试管破裂的原因有:

   (1)                               (2)                                 

   (3)                              

28.(3分)在实验室中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右图所示)。若改用其它代用可燃物来测定,在选择可燃物时,你必须考虑到:
    (1)                                          ;

    (2)                                          ;

    (3)                                          。

29.(2分)氢气作为一种新能源,普遍被人们重视并加以研究。请你谈一谈氢气作为燃料具有的优点(也可谈缺点),我想谈它的        ,其理由是:

(1)                                                         
(2)                                                         

得分        评卷人        五、我会设计(共14分)
               

   30.(4分)我校化学活动小组探究某有机物的组成,其实验如下:把该有机物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上有水珠产生;罩一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对此该小组的同学获得一个共同结论:那就是此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但对此有机物中是否含氧元素,每个同学所得的结论不同:吴磊认为,该有机物也一定含氧元素;刘立俊认为该有机物一定不含氧元素;张雪认为该有机物可能含有氧元素。
对此有机物中是否含氧元素的问题,你认为哪个同学的结论合理?为了进一步确证此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要进一步假设或补充条件或进一步设计实验。请谈谈你的设想是什么?




31.(10分)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王天然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性质十分相似,也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但此反应无明显实验现象,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 2NaOH = Na2CO3 + H2O。她为了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确实发生了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将她设计的方案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启示
方案1        向一个软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再注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摇动塑料瓶。                        从反应物二氧化碳的减少(压强减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方案2       

                        从生成物碳酸钠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方明俗同学认为王天然同学设计的方案1中,不能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确实发生了反应,理由是什么?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把王天然的方案1补充完整。















得分        评卷人        六、我会算(共8分)
               
  32.(8分)宜昌市南津关一带含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我们知道,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可制得生石灰(即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现有一批石灰石,为了分析产品的纯度,小舜同学取此样品22g,充分煅烧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3.2g(提示:假定杂质不反应)。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这些二氧化碳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CO2的密度为1.977g/L)
(2)制得生石灰的质量是多少克?其产品的纯度是多少?














九年级化学期末考试  参考答案
一、我能选(每小题2分, 共3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C        D        A        C        C        A        B        C        D        B        C        D        A        B        B
二、我能填(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见错无分,其余错误共扣0.5分,下同)
16.(4分)(1)N2 (2)H2CO3 (3)C2H5OH(或C2H6O)(4)Fe2+
17.(1分)将瓜子、核桃、花生等物质放在一张白纸上,用力一按,纸上出现油渍。(其它合理答案给分)
18.(4分)氧气或二氧化碳或氢气(O2或CO2或H2);2H2O2=====2H2O+O2↑
或CaCO3+2HCl===CaCl2+H2O+CO2↑ 或 Zn+H2SO4==ZnSO4+H2↑;
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
19.(2分)煤的着火点较高,引燃纸和木材后,利用其放出的热量,使煤的温度升高,达到煤的着火点;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0.(3分)碎瓷片(或小石块等);活性炭(或木炭);吸附色素和有异味物质
21.(5分)3;24:8:28(或6:2:7);12;C2H8N2+2N2O4 =====3N2+2CO2+4H2O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3

22.(3分)管道煤气(或罐装液化石油气);上面(或下面);管道煤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或罐装液化石油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三、我能说明(每空1分,共9分)
23.(4分)相似之处:①它们的质子数相同;②它们的质量相同……
不同之处:①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②它们的电子层数不同……(其它合理答案给分)
24.(3分)空气;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且气态物质分子间隔较大,液态物质分子间隔较小;气体受热膨胀……(所举例子要能用分子间有间隔来解释)
25.(2分)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不同;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结构决定性质……(其它合理答案给分)
四、我能分析(26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17分)
26.(7分)(1)化学方程式任写四个即可,如:
C+O2====CO2   S+O2====SO2   3Fe+2O2=====Fe3O4   2Mg+O2=====2MgO  …
(2)相似之处: ②上述反应都是放热反应;③从化学反应类型分析,上述反应都是化合反应;④从反应条件上分析,上述化学反应的条件都是点燃……(其它合理答案给分。若答案中未说明从……分析,但相似之处回答正确,给全分)
27.(5分)2KMnO4=====K2MnO4+MnO2+O2↑
试管不干燥,外壁(或内壁有水);试管口向上倾斜;试管未均匀受热;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
28.(3分)可燃物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与空气中其它气体反应;可燃物燃烧生成的产物最好是固体;可燃物燃烧,若生成物是气体,则必须将生成的气体用其它试剂吸收; ……
29.(2分)优点:用水做原料,资源丰富;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燃烧值高……
    (缺点:制取成本高;贮存和运输困难;不纯时点火易爆炸,造成危险……)
五、我能设计(共14分)
30.(4分)张雪的结论合理;(1分)
设想:将该有机物隔绝空气加强热,如发现有黑色物质和水珠生成,则有机物中含有除了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外、同时还一定含氧元素;(3分)
或把此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想办法测定出生成二氧化碳和生成水的质量,并测定消耗氧气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和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再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比较,就可确定此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或把此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想办法测定出生成二氧化碳和生成水的质量,并测定此有机物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和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再与此有机物的质量比较,就可确定此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或将此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设此有机物的化学式为X,aX + bO2 ======= dCO2 + cH2O如果此式中的a、b、c、d均为已知数,则可确定此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如果2d+c>2b,则此有机物中一定含氧元素;若2d+c=2b,则此有机物中一定不含氧元素)。
31.(10分)CO2 + Ca(OH)2 = CaCO3↓ + H2O    (2分)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启示
方案1                塑料瓶变瘪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方案2        向氢氧化钠溶液持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再向此液体加入稀盐酸.        液体中有气泡产生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理由是:将一个软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再注入水,盖紧瓶盖,摇动塑料瓶,塑料瓶也能变瘪。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在溶于水的同时,也能与水发生反应,使瓶内气压减小。(1分)
进一步设计的实验为:将两个同样大小的软塑料瓶中分别充满二氧化碳,再分别注入等量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摇动塑料瓶,比较塑料瓶变瘪的程度。(3分)
六、我能算(共8分)   
32.(8分)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13.2g=8.8g…………………………………………1分
二氧化碳的体积为:8.8g÷1.977g/L=4.45L………………………………………1分
(2)设生成生石灰的质量为x………………………………………………0.5分
CaCO3=====CaO + CO2↑………………………………………………2分
56        44
x     8.8g…………………………………………………1分
56      44
           —— == ——
x       8.8g        x=11.2.g…………………………………………1分
则所得产品的纯度为:(11.2g/13.2g)×100%=84.85%…………………1分      
答:略       (解、设、答共1分,有一处错误扣0.5分)…………………0.5分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①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它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②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③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②如何合理考虑金属物质的用途。
[实验准备]
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3

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媒体链接④)、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
以及自主选择的其它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点评

创设情景                  
故事引入: 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
猜一猜: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
学生猜测:可能是因为金属锡在较低温度下容易挥发或者是因为金属锡在较低温度下像水一样流入地下不见了。
教师链接媒体①:原来是因为白锡怕冷,在温度低于-18摄氏度时,体积就会骤然膨胀,原子间空隙加大。如果温度下降到-33摄氏度,这种变化就像传染病一样迅速蔓延。这种现象人们称为“锡疫”,使整块的锡很快变成粉末。上述情况的出现,就是因为气候冷造成的。
  说一说: 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因为不恰当使用金属而导致的尴尬事吗?
   学生交流与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在了解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合理应用金属。例如:不能用铜丝来做保险丝,不要买劣质的起子做工具,不要买容易脆断的金属眼镜架等等。
议一议:你最想知道哪些关于金属材料的知识?
活动探究
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性:小组协商选择你认为有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自己确定研究方案,从光泽、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熔点等多角度进行比较。
谈一谈:你知道金属材料具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
学生在分析实验和阅读教材图8-3的基础上小结:金属一般都具有光泽,能够导热、导电,有延性、展性等等。而非金属不具有上述物理性质。
教师补充:
1、具有光泽是金属很重要的物理性质。例如:纯铜的粉末和氧化铁的粉末,它们的颜色几乎相同,都是红色的,如何从外观上进行区别呢?有光泽的是纯铜的粉末,而没有光泽的是氧化铁的粉末。
2、有同学提出,能否根据是否能燃烧来区分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有两点要注意:一、燃烧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范畴,二、不能单纯从是否能燃烧来区分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这些知识都会在下一个课题中学到。
知识共享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金属材料?你能说出它们的用途吗?反过来,通过它们的用途,你能推测出它的相关物理性质吗?有兴趣的同学,请你走上讲台,为我们作一次精彩的演说!
现在,你知道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有哪些关系?
学生交流与小结:金属的物理性质决定它的相关用途,而由用途可以大致推测出它的物理性质。即: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归纳整合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到了哪些关于金属材料的知识?有什么全新的体验?请同学们说说。

第2课时
师生交流
教师链接媒体②和③: 要把神州5号飞船送入太空,就需要推力很大的宇宙火箭,并且要求火箭的飞行速度达到每秒8公里以上才行。在这样快的速度下,火箭外壳与大气摩擦将会产生上千度的高温。与此同时,当火箭发动机工作时,还要喷出几千度的高温气流,这样一来,火箭尾部就得承受摄氏四千度以上的高温。
结合教材表8—1和教材的资料,谈谈你的想法。
学生阅读与交流:
1、从表8—1和教材的资料得知,所有的纯金属如果从熔点角度来看,都不符合火箭外壳的设计标准。
2、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制造代用品来解决日常生活中对各种材料的需求。
教师再次指导学生阅读并强调:事实上,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余种。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仅有的这些纯金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国防技术现代化的需求。因此合金材料应运而生。
活动探究
   .合金材料与纯金属材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性:小组协商选择你认为有价值的合金材料与纯金属材料,自己确定研究方案,从光泽、颜色、硬度、熔点等多角度进行比较。
议一议:你知道合金材料有哪些优良的物理性能?
学生分析与小结:
1、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容易适合于不同的用途,或者要求更高的材料需求。比如硬度更大、熔点更高、加工更方便,并且改变了颜色、密度、韧性、耐磨性、导热性、导电性以及延性、展性等等。
2、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3、钛和钛合金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拓展研究
   设计与辩论:综合考虑飞行中火箭的实际情况,①设计出制造火箭外壳所用材料的物理指标;②公开辩论所设计物理指标的可行性。
归纳整合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到了哪些关于金属材料的知识?有什么全新的体验?还有哪些疑惑不解的地方?请同学们说说。       


采撷短小、精致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在充分铺垫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提出下面的教学目标。













变讲台为师生共同拥有的活动舞台。










适时应用
STS渗透教育。











自然过渡。















在应用中更深刻的领会知识。

执教:湖北省宜都市五眼泉中学   姚拥华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3

点评
   两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金属材料的课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故事化的教学情景入手,由学生提出探究目的和方案,并用交流、实验、设计、辩论等方式,得出如何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以及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由学生熟悉的神州5号飞船上天事件,自然过渡到探究合金的相关知识,进而迁移到设计火箭外壳材料的物理指标。这样创设的教学环节既生动、真实而又可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探究性学习要求。
两节课有四个明显特点:一是由学生提出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应该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在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陈述教师应该怎么做、做什么。二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充分,参与面广、参与程度深。三是教师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下,于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四是多次、适时应用STS渗透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价值和乐趣。
点评:湖北省宜都市教研室   王宜平
背景资料(媒体链接):
  ①http://www.kepu.gov.cn/magazine/xbk/2002/05_02.htm
  ② http://nhnzzx.nhedu.net/hx/grc.htm
③http://www.xicn.net/newent/shzhwh/shzhwh.html(请复制后链接)
④http://news.hotoa.com.cn/newsv2/2000-12-19/4/43688.html
你想知道璀璨的秦文化吗?请看:
秦铜之冠——秦陵铜车马
秦陵铜车马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20M处,1980年局部试掘铜车马坑时,在一木椁内出土一前一后纵置的两辆大型铜车马,出土时已残破,经修复后恢复原状。
铜车马主体为青铜所铸,一些零部件为金银饰品。各个部件分别铸造,然后用嵌铸、焊接、粘接、铆接、子母扣、纽环扣接、销钉连接等多种机械连接工艺,将众多的部件组装为一体。通体彩绘,马为白色,彩绘时所用颜料均为用胶调和的矿物颜料,利用胶的浓度塑造出立体线条。车、马和俑的大小约相当于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它完全仿实物精心制作,真实地再现了秦始皇帝车驾的风采。
秦代的金属加工技术有了辉煌的成就,在秦陵铜车马的制造上集中体现出来。秦陵铜车马共有三千多个零件,秦代工匠巧妙地运用了铸造、焊接、镶嵌、销接、活铰连接、子母扣连接、转轴连接等各种工艺技术,将此结合为一个整体,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特别是一、二号车的伞盖,其厚度仅0.1~0.4厘米,而面积分别为1.12和2.3平方米,整体用浑铸法一次铸出,即使在今天,要铸成这么大而薄、均匀呈穹窿形的铜件也非易事。
至今,铜车马上的各种链条仍转动灵活,门、窗开闭自如,牵动辕衡,仍能载舆行使。秦陵铜车马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青铜之冠” 。 
(可访问:http://www.bmy.com.cn/tcm/tcm1.htm)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①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②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③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难点
金属与氧气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 置换反应的判断
实验准备
镁条 锌片 铁片 铜片 稀盐酸 稀硫酸 铝丝 铁丝 硫酸铜溶液 硝酸银溶液多媒体课件
镊子 试管夹 试管架 试管 砂纸 火柴 酒精灯 小木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点评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引入
多媒体展示下列实物照片:黄金项链 银戒指 铁匠铺刚打制出的镰刀 镁条
问题:①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       
      ②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从学生的熟悉的装饰品入手,有力的激发了学生寻求“金属为什么会变色”的欲望。

学生活动:

①        学生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
物质        本色        观察到颜色        是否变色        原因(猜想)                               
                               
②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如(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从生活中普通现象得到金属能与酸反应这一性质,无生硬感和灌输感,可谓水到渠成。





衔接生活小知识
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为何会变黑?
过渡自然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绿豆在铁锅中著了以后会变黑;苹果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讲解:这是因为绿豆、苹果、梨子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绿豆在铁锅里煮,会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铁,所以会变黑。
有时,梨子、柿子即使没有用铁刀去切,皮上也会有一些黑色的斑点,这是因为鞣酸分子中含有许多酚烃基,对光很敏感,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变成黑色的氧化物。
(www.cbe21.com/subject/chemistry/html/020103/200410/20041010100088.html)
问题: 从刚才的生活小常识中你有什么启示?




由生活常识创设情景,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

学生猜想:金属与酸可能会发生反应。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3

活动与探究:探究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
金属        是否有气体产生        速度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中,有何现象
                       
                       
学生完成表格,讨论、交流
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想→探究→交流→分析归纳→小结,使学生觉得金属活动顺序好像是他刚发现的,既有所获,双体验了成功感。



知识情景再现:
①观察漫画

②        补充素材:多媒体展示银戒指 铅 白金戒指与硫酸反应的现象
借助教学的辅助手段,让知识再现,有利于突破难点,扫清障碍。




问题:从你的探究和情景素材中你有何发现或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①不是所有的金属与酸发生反应。
②金属种类不同,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
③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经检验是氢气。
学生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演)(教师指导)
①Mg+2HCl==MgCl2+H2↑②Zn+2HCl==ZnCl2+H2↑






③Fe+2HCl===FeCl2+H2↑
问题1:根据与酸反应的快慢或剧烈程度,能否判断出上述金属中哪种最易与酸反应,即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如何?
问题2:①上述反应是否是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②上述几个反应有何共同点?
学生讨论、归纳
反思小结:①Mg  Fe  Zn  Cu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增强。
②置换反应的定义。
联想与运用
1.多媒体展示:下列反应是否都是置换反应?
a.CO+CuO==Cu+CO2
b.Fe+CuSO4==FeSO4+Cu
c.NH4HCO3==NH3↑+CO2↑+H2O↑
2.活动与探究: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现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反思小结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
②你还有哪些收获或疑惑不解的地方?










巩固与练习
①        课本P14 1、3、4
②        课后小实验:Sn、Pb、Ag与稀盐酸反应。

看似练习,实为伏笔,为下节课进一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搭台阶。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能与O2反应:4Al+3O2==2Al2O3
②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Mg+2HCl==MgCl2+H2↑  Fe+H2SO4==FeSO4+H2↑
质疑激趣(小故事)
奇怪的天平  趣味化学小组的张螳螂同学,他从试验室借来一台天平,在天平两端秤盘里各放两只大小和重量都相等的烧杯,再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镁溶液,使天平保持平衡。接着他又拿两个质量相等的铝球,并同时将这两个铝球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之中,这时天平两端继续保持平衡。过一会儿,天平慢慢地倾斜了,是天平出了毛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www.xxl.lgyz.net/show.asp?unid=111)
问题:为什么把铝球放入两烧杯中天平不能平衡?导致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能否猜一猜?  
学生猜想:可能是铝与其中的一种溶液发生了反应,而另一种没有。
学生验证猜想
①教师展示:铝丝 硫酸铜溶液 硫酸镁溶液
②学生探究,完成下表
药    品        实验现象        结   论
铝与硫酸铜溶液               
铝与硫酸镁溶液               
③教师补充:铁丝 铜丝 硝酸银溶液 硫酸铜溶液 硫酸铝溶液
④学生实验“自助餐”,完成下表中的任意两个
反应物质        实验现象        结   论
               
               
⑤学生交流
问题:同学们刚才吃“自助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学生1回答:我发现铝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而不能硫酸镁溶液反应,知道了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学生2回答:我发现铁能置换出铜、银,不能置换出铝。
学生3回答:我发现铁、铜不能置换出铝,但能置换出银。
问题:根据你的发现,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学生分析:
①铝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②铁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③铁、铜不能置换出铝,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铁、铜强。
学生归纳:Fe  Cu  Al  Ag的活动性顺序是Al  Fe   Cu   Ag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问题与启示
问题:①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
②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相互从其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启示:①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的条件。
②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条件。
反思与小结:
①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置换反应的条件。
练习与巩固
1、教材P14 5、6、7、8
2、下列物质能由金属与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
A、CuCl2     B、FeCl3    C、ZnCl2   D、AgCl
3、下表是某种常见的金属的部分性质:
颜色、状态        硬度        密度(g/cm)        熔点(℃)        导电性        导热性        延展性
银白色固体        较软        2.70        660.4        良好        良好        良好
将该金属投入稀盐酸中,可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①试推断该金属可能的一种用途
②该金属的活动性比铜(填“强”或“弱”)
③请自选试剂,设计实验探究该金属与铁的活动性强弱,并完成下表:
你的一种猜想        验证方法        现象        结论
                           
④若这种金属就是铝,而有些不法商贩为了谋取暴利,用铝等一些其它金属掺杂甚至代替纯银饰品卖给不知情的顾客,请你利用家中已有的条件设计一个方案帮助鉴别这些饰品的真伪。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3

执教:湖北省宜都市聂家河镇中学 张建平
点评
新课程标准下化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本课题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小故事等多种形式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景,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提出问题、猜想、验证、分析、归纳小结等过程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新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
点评:湖北省宜都市五眼泉中学 张红旭

相关链接:
“金属王国”的多面手: http://www.bjkp.gov.cn/gkjqy/clkx/k07l101.htm
金属铸币收藏中的化学知识: http://www.csc.net.cn/china/newsarticle.asp?aid=50
金银首饰常识:http://love.lnd.com.cn/1ove/marry/200208/30420020816.htm

金属铸币收藏中的化学常识

曾经有关报刊发表了《黄金与白银不宜“同居”》的文章,从金属的物理性质上论证了黄金与白银不宜存放在一起。它讲的是纯银的硬度比纯金软,金、银放在一起纯银会附在纯金上,黄金饰物就会发白。白金(铂金)的硬度大于黄金2至3倍,两者也不宜放在一起。
古今金属铸币,它们的金属材质一般是金、银、铜、铁、铝、镍、铅、锡等等。首先我们要明白“金属的化学活性”。金属的化学活性就是不同的金属与其他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其化学活动性排序是: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排序越靠前的金属化学活动性越强反之情性越强。所以金、铂、银等材质做成的钱币,它们与氧化剂发生缓慢氧化的程度比起铜、铝、铁等材质做成的币要慢得多。所以天长日久后,金币往往还是金光闪闪银币还是银光闪闪,而铜币和铁钱往往就铜绿、铁锈斑斑。
还要明白一个化学原理就是“金属的置换反应原理”。它指的是,化学活性强的金属能够把含有化学活性比它弱的金属的化合物从离子状态下分离出来。从一个通俗易懂的实验上讲吧。如果你拿一根红色的铜棒,放人硝酸银的溶液中,那么红色的铜棒上几分钟时间就会出现一层银附在铜棒上,就是说,铜把含有银的化合物中的银分离置换出来了。另外,化学活性不同的金属相互接触形成“原电池”,从氧化和还原的角度讲,“原电池原理”与置换反应的化学本质是相同的。
那么,这些金属典型的化学性质方面的常识给收藏者们在 收藏保存金属铸币上有什么启示和要求呢?
第一,为防止缓慢氧化,不宜将原封整盒金属币上的那层保护油或者包装去掉。对于已经打磨、或者消洗以后的金属钱币,最好涂一层薄薄的黄油将表面保护起来。
第二,存放金属币的环境要干燥防潮.选用干燥剂要讲究,不宜选碱性干燥剂,要选中性干燥剂。如果存放环境受潮或者是酸碱性不平衡,则容易在金属币表面产生“溶液环境”而使金属表面附着的无机盐化合物处于离子状态,更容易腐蚀。
第三,存放金属币的环境温度不能太高,金属币怕热。因为金属的温度越高,它的化学活动性就越强。实验表明,将一根铜丝放在常温下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与氧化发生化学反应的速度是相差迥异的。
第四,不同材质的金属币,不宜存放在一起。因为它们的化学活动性不一样,比如有的古币爱好者,为了保持币“原有的古代风采’而不愿意打磨和除锈,古币上可能附有一层含有结晶水的无机盐化合物,最常见的是铜币上的铜绿。不同材质的金属市与这样的附着一层结晶化合物的币放一起,置换反应和原电池反应就容易形成,从而形成更加严重的腐蚀。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开发和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了解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2、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使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了解从常见铁矿石中提炼铁的原理;
2、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难点:
1、冶炼铁的原理和含杂质等不纯量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2、如何使学生解决生活中金属锈蚀的问题
实验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内容为常见矿石的图片、我国钢铁冶炼厂的简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模拟演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例题讲解幻灯片等);金、银戒指;镊子;酒精灯;火柴等。
2、失去功能的铁锁、因锈蚀穿孔的铜壶、长期未用的菜刀、几段生锈的铁丝、不能用的水龙头等;
学生:
1、课外收集的我国钢铁厂情况简介材料;重晶石等矿石样品。
2、在一周前做好的铁钉锈蚀条件探究的对比实验
教学方法:
收集资料,指导阅读,动画演示,讨论交流,拓展探究,实验展示,自主评价。

第一课时 铁的冶炼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3

                     点评
一[实验导入]:教师演示金银戒指在酒精灯上灼烧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以及钠、镁等金属为什么在自然界中不能以单质形式存在,而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各种矿物之中的原因。

二[交流展示]:学生出示课外收集到的矿石样品(重晶石、赤铁矿石等),朗读有关矿石的产地、产量、钢铁厂的名称等背景资料,课件展示人类最早使用的铁矿石——陨铁等其它矿石样品。

三[指导阅读]:阅读课本,解读插图,讨论炼铁时铁矿石选取的方案,使学生弄清楚为什么选取这种矿石的原因。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关系。

四[讨论分析]:出示多媒体课件高炉炼铁过程中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模拟实验,讨论:1、实验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的原因;2、尾气处理办法;3、分析工业炼铁的原理;4、分析原料产物是否为纯净物;5得出哪些结论等。

五[例题自学]指导学生阅读审题,尽量抓住有效信息,小组讨论读题后的感想,尽量将多的读少,抽出有用的、具体的条件。

六[例题解剖]:多媒体展示例题的断句、数据的含义、已知和未知量的关系;计算的过程分解;各步骤之间的关系;不纯物质如何转化为纯物质等。

七[自主评价]:学生小组之间、学生自己进行评价,谈谈收获和看法,教师总评。

八[升华训练]在小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训练,加强对不纯物转化为纯净物有关的计算的应用。        以实验回顾金属活动性有关知识,作好了铺垫

实物参观,资源共享

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指导方法,合作学习

领悟开窍



及时评价,激励信心

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第二课时  金属资源的保护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点评
一[导入课题]:出示铁锁、铜壶、菜刀、铁丝、水龙头,分析还能否使用。

二[学生展示]:由各小组的同学将一周前做的铁钉生锈的对比实验用品展示给大家看,交流说明操作方法、现象、结论和解释等。

三[讨论交流]:畅所欲言所观察的现象,分析到的结论以及对发生的现象的解释。相互评价各小组的实验效果、结论和解释是否合理。

四[自主评价]:推选一组进行自主评价,从不同侧面谈谈本次探究实验的成败,推广工业、农业和各种生产生活中如何防止铁生锈。尝试介绍几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五[教师引导]:分析铁锁、菜刀、铁丝、水龙头锈蚀的原因,讨论防止它们生锈的方法,推广到学生身边的金属用品如文具盒、自行车、铁桶等经久耐用的技巧。

六[动画展示]:(1)、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坐标分析图;(2)、金属回收公司情况介绍;(3)废旧电池的污染;(4)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
学生通过课件,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获取信息。

七[讨论交流]:结合身边的事例,分析讨论如何保护金属资源,如回收废金属,用各种方法防腐蚀、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并通过课件补充一些保护金属资源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八[小结评价]:由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

九[课外探究]:参考以下主题(任选一个或多个)或自拟,查询有关资料,完成一篇化学小论文或一份化学小报(题目要有个性)。
(1)、金属的应用与保护;(2)你身边的金属制品;
(3)铜壶为什么也生锈?
(4)、废旧干电池还有可利用的价值吗?(5)其他。
        实物导入,容易接受

学生展示,利于培养动手、动口、交流合作能力


自主评价,增强信心,认识自我

回顾开头,衔接紧凑

与生活息息相关,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利用多媒体,使学生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执教:湖北省宜都市王畈中学  杨大华

点  评:
本课题的知识内容学生较为熟悉,但教师用丰富的素材感知熟悉学生学习的对象,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出课题,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科学家的身份来研究金属矿物的种类、铁为何生锈、在何条件下易生锈、如何防止铁生锈等,从而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化学”。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的能力,展示学生课前调查和收集样品的信息,能较好地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采用动画演示,既明白清晰,又节约时间,同时可避免仪器、材料短缺不能做实验,环节紧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更可贵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自主实验、自主探究、自主评价,无疑使自信心更强,学习兴趣更浓。
湖北省宜都市余家桥中学  黄明芝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  内容:P48-P53页的第一自然段(指示剂及几种常见的酸、浓硫酸的腐蚀性)
第二课时  内容:P53页活动与探究(酸的化学性质)
第三课时  内容:P54-P57页  (常见的碱)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对比分析,将物质间的变化拟人化地活动展示,培养学生
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教学重点]
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准备]
学生实验:写有“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酚酞”字样的纸帽、试管、研钵、纱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酸酞、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浓硫酸、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可用其他有色花)
教师实验: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
[教材延伸]
1、【实验10—2】中的表格的下面加“保存方法”的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危险品是十分重要的。
2、在盐酸和硫酸用途的表格右边还应加一个空表内容,让学生填“我知道的用途”,这样更利于学生将已经认识的前科学知识与新知识有机结合。
3、        教材只讲了指示剂遇酸、碱时的变色情况,应该补充遇到中性溶液时的情况。
[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指示剂
(一)        引入、发现提出问题
情景问题引入:由问同学们熟知的哪些食物,是酸、碱入手,切入酸和碱的知识。

学生探究结果:食醋、大多数水果(有酸味)中含酸;有些没熟透的水果(有涩味)如青柿子,还有皮蛋有涩味等。
教师提出新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其它的酸也能使石蕊变红?”、“碱又使石蕊变成什么颜色?”
(二)实验探究指示剂变色规律
游戏: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戴上写有相应名称的帽子,手执一支试管。
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手执相应滴瓶,并将药品滴入前面四种物质扮演者手中试管,让同学们观看颜色的变化。
分析讨论:完成书本P49页表格,探究出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并讨论出以上四种物质,哪种是酸,哪种是碱。
点评:用拟人化的手法展示物质,通过人物的活动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形象且生动,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探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形式有其原创性。
知识突破,引入新问题:“这里有两种其他液体,一种是自来水,一种是食盐水溶液,请我们两位指示剂朋友来鉴别一下,它们是酸还是碱?”接着由同学扮演物质,做实验,观察现象,问这两种物质究竟是酸还是碱?
学生探究结果:指示剂在这两种液体中颜色没有变化,说明它们既不是酸,也不是碱,而是一种中性的液体。
课件展示指示剂变色规律:画面是一只变色龙,身上写着“石蕊”两个字,跳动着分别走到写有酸、碱、中性溶液的烧杯前,分别将左爪、右爪、尾巴伸入三个烧杯中,伸入后相应部位夸张一点适当变大,并变各种颜色,且唱着歌:“我是一只变变变色龙,遇到酸我就变成那红色,遇到碱我就变成了蓝色,通常的中性环境下我就是那紫衫龙王”。歌声仿《我是一只小小鸟》,欢快、诙谐,男声唱。
师:请同学们将酚酞遇酸、碱、中性液体的变色规律编成一些易记忆的韵语、或创作成其它活泼的形式来帮助我们记忆,内容不求完美,只求有趣实用。
生:创作形式多种,并纷纷展示自己的成果。例如:“我也是一种指指指示剂,我只在遇到碱时才变成红色娘子军。通常在中性环境下我是无色的,就连酸也奈何不了我,无法让我变颜色(仿《我是一只小小鸟》歌词)。”
点评:大胆尝试突破,教师还引入中性溶液,突破了书本的禁锢,又可以对比学习知识,让知识结构完整、清晰;课件风趣、直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很自然地得到了一次升华,又便于学生记忆,值得借鉴。
(三)发现其他指示剂——酸碱使指示剂变色的应用(P49页的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制取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或其他物质)的酒精浸出液,再分别滴入前面四种溶液中,记录实验结果,由同学们讨论交流,比较所制四种指示剂中,哪些变色效果好些。
点评:小块知识点也能反映出认知规律,本块教师采用了“发现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尝试应用”的认知规律学习指示剂,并用它来认知酸碱,层层递进,一气呵成,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双丰收。
第二块:几种常见的酸
一、        学生真情感受熟悉的物质:
第一组物质:盐酸、硫酸、硝酸。要求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但不能尝。
第二组物质:食醋、苹果、柠檬、桔子、山楂片、泡菜等。要求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
二、探究几种常见的酸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自学P50页内容,自我提问、自主探究,再汇报自己的理解和新发现。
学生呈述自学的教材内容,概括学习方法,补充新发现:
学生表现出两个亮点:
⑴自我提问、自主探究用表格展示内容:
自我提问的问题        自主探究结论
酸有什么共性?        都有酸味、都有酸性。
在生活中发现有哪些含酸的物质?        我们在前面探的一些水果、食物如:食醋、苹果、柠檬、桔子、山楂片、泡菜等有酸味,人在反胃时感到酸味。说明它们是含酸的物质。
酸又有什么作用?        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化工原料,人类社会生活离不开酸。
⑵概括学习方法和对教材的建设性意见:
①记忆酸的物理性质时可用概括性的字表达理解知识的步骤。如“色、态、味、气、沸、密等”;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4

②第一块表的下面要补“保存方法”这一内容,因为酸是危险品,是必须注意的内容;③第二个表格右边应加“我们已经知道的知识”,这样就可以把原有的知识和现在的新知识结合。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从实物鉴别入手,调动学生库存的智慧,学生看、摸、闻、尝等感性活动,再提问引起学生理性思考,由感性知识自然上升,过渡到理性知识,课堂气氛活跃而又不肤浅,寓教于乐。学生自我提问、自主探究中的表格内容,反映出他们的自学的深度和广度,也表现出他们在探究中有意识地注意创造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呈述的三个问题,其中一条是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两条是对教材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很有创见性,它证明学生的思维只有真实进入探究后才会爆发出最大的创造力。
第三块:浓硫酸的腐蚀性
课件展示:酸在工农业生活中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许多方便,再展示浓硫酸伤人后皮肤照片、清华大学某学生用浓硫酸到动物园验证狗熊是“聪明”还是“笨”的事件、酸使工厂设备加快腐蚀等画面。
观后教师评述: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我们做实验时不掌握好浓硫酸的这一“个性”,很可能就被腐蚀皮肤、衣服等。
教师做游戏实验:用一支新毛笔蘸浓硫酸在宣纸上写“浓硫酸的吸水性”。请同学们帮助讲解这一游戏的原理。
学生讲解:多个学生争先恐后上台讲解,突出强调了“原来浓硫酸的腐蚀的原因就是它的脱水性造成的。”
教师扩展引导:其实,除了浓硫酸有强烈腐蚀性之外,其它的酸也都有一定的腐蚀性,例如在有酸时,铁锈蚀会快多了。所以我们要全面掌握它们的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怎样稀释浓硫酸?请学生再从两方面收集、整理信息。其一:教材中告诉我们什么?其二:观察下一段课件内容。
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看书、课件展示,稀释浓硫酸方法不当导致危害的画面;规范操作稀释浓硫酸的步骤画面。
师生互动实验:教师先分步演示,要求学生观察、感知后探究出原因。教师先演示实验10-4,第一步:向小烧杯中倾倒20毫升水,再沿烧杯内壁注入10毫升浓硫酸,此时不搅拌;第二步:学生近距离观看无色液体分为两层,分析讨论原因?第三步:边搅拌混合液边让同学们摸烧杯的外壁。
学生探究结果:
探究知识类别        探   究   结   果
稀释浓硫酸不正确操作的后果        导致伤人或腐蚀物品。
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对于皮肤还要尽快上医院治疗。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的原因        在于它的脱水性。
稀释浓硫酸正确的操作方法        (教师中的黑体字所述文字)
启示        我们不断要学会安全使用酸的方法,更应该具备一个安全的“大脑”,这就是社会责任感,要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健康,在实验室里千万不能用酸和同学们开玩笑。

点评:浓硫酸的腐蚀性虽然是一个较危险的实验,但教师并不是个人包办,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深刻的感受。从学生探究结果看出,学生是主动吸取基础知识与技能,从“启示”分析,他们从浓硫酸的腐蚀性中认识到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可贵,同时也感受悟出任何事物都具有利和有害的两面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
第四块:小结
教师引导:这一节课主要是同学们根据不同材料和实验自己来探究出来的,我们学到了系列的知识,也学会了不很多方法,同时也明确了不少道理。知识、方法、道理就象我们到旅游区去各种景点一样,我们是从哪里走进的?又是从哪里出来的,现在请大家画一张探究旅游的“导游图”,然后来比较看谁的“导游图”更明了,更科学。
学生画探究“导游图”:学生分组“画图”,形成多种小结方式。下面展示一组学生的“导游图”:











点评:教师的小结是一个智慧的亮点,教师的小结不是重复已有的知识点和技能,而是抓住知识、方法、和明确的道理“三维目标”来全面整合所学习的内容,小结的形式采用的是画“导游图”的形式,它让学生感到小结时的耳目一新。
               
               
              执教:彭永进     湖北省当阳市两河中学                             
            点评:朱吉杰     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
《酸和碱》教学案例
课题一   常见的酸和碱
第二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活动与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酸的通性及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酸和碱性质的梳理,熟练书写化学用语的方法,学习归纳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对比方法、推理方法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中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关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同时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
【教学重点】
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准备】
学生分组:每张实验桌上摆放试管若干、滴管、稀盐酸、稀硫酸、稀醋酸、稀硝酸、NaCl溶液、Na2SO4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洁净紫卷心菜叶片、剪刀、镁、锌、铁、铜、生锈严重的铁钉、粗铜丝、试管夹、酒精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延伸】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4

1、“活动探究”(1)表格中应加一些生活可作指示剂的物质对比实验,这样就感性认识会更丰富,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结合更紧密。在(1)的表格下面对应两种指示剂加“规律性认识”,利于小结、系统认识知识。
2、在除锈这一块应补充一点,“用物理方法也可以除锈”,这样使学生认识在不同的场合或要求下可使用不同的除锈方法。
【教学设计】
环节一:  慧眼识酸
教师:实验桌上有未贴标签稀盐酸和NaCl溶液,请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后给它们贴上标签,注意实验安全。
学生:(探究活动1)①:滴加石蕊溶液;②将紫卷心菜剪成细丝浸泡;③:放入洁净小铁钉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我们按“安全、科学、简便、明显”的原则,来评价同学们的方案。
方案①最优,方案③次之,方案②第三。
学生:(对教师提问)能否用酚酞溶液来区别?
教师:(将矛盾交给其它同学),哪些同学能解答这一问题?
学生:不能!酚酞溶液遇酸和中性的NaCl溶液都不变色。
教师:我们今天还准备了其它一些新鲜蔬菜、鲜花等含指示剂的材料,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各种实验,进一步探究“认识酸的方法”。
学生:(探究活动2:设计近二十种实验,并在教材表中补充表格内容填写实验报告),学生典型汇报:
花的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盐酸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硫酸中的颜色
玫瑰        粉红色        粉红色        粉红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大红花        粉红色        橙色        橙色
教师:同学们的创造力都很强,如果我们要检验某种物质是否是酸,手头又没有石蕊溶液的情况下,就可以用上述方法。
教师:结合探究活动1和探究活动2的体会,思考稀盐酸中的什么成分使石蕊溶液变红?
学生:石蕊溶液本身含有水,因此不是水的作用;NaCl溶液中有Cl-,而NaCl溶液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那么也不是Cl-的作用;应该是酸中的H+使石蕊溶液变红。
教师:(教师从知识的角度及时提升方法)同学们分析正确,而且我们作出这些结论时用到的就是推理方法。请同学们再用我们已经探索出来的方法去认识我们所知道的其它酸是否也具有这些性质?
学生:(学生探究活动3)用稀醋酸、稀硝酸作正面证明;用Na2SO4溶液等非酸溶液作反面证明。
点评:教师通过三个探究活动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三个活动层次逐渐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杨,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兴奋状态,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环节二:猜它是谁
教师:(设置游戏场景,有四个金属王国的“潜水运动员”要比赛潜水时间)学生分别装稀盐酸、稀硫酸设置“游泳池”。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情、声音等表现比赛的过程,同组学生在纸上写出“运动员姓名”(金属名称)和潜水时的变化(化学方程式)。
学生:(此时游戏化)各组学生用桌上的药品做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后讨论结论,并商量“表演方法”。
各组学生的表现形式不一样。现举一组学生表演例子:
运动员        肢 体 语 言        表  情        变     化        名次
铜        摇晃、抖腿        冷  笑        无气体产生        1
铁        耸肩、腿颤        皱眉、抽冷气        Fe+H2SO4=FeSO4+H2↑        2
锌        浑身乱晃        呲牙咧嘴        Zn+H2SO4=ZnSO4+H2↑        3
镁        双手紧掐颈部        翻白眼        Mg+H2SO4=MgSO4+H2↑        4
排名次的理由是:镁反应最快,在酸中呆的时间最短,名次最后;铜不反应,应得冠军。
教师:请同学们总结酸的化学性质,还要小结原因。
学生:(用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快速描述出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的性质,后分析原因)。原因:酸只能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是酸中的H+与活泼金属发生了反应,放出氢气,另一种生成物的阳离子是相应的金属离子,阴离子是酸的阴离子。
教师:通过学习酸的这一条性质,能不能将它提升成为我们的技能?
学生:(讨论,形成多种答案,一组学生代表发言)不可将醋放在锅中长时间烹调,不可用铝制品调拌要放醋的凉菜。
点评:在这一板块中,教师用游戏的方式巧妙梳理了旧知,对金属拟人化的处理并及时联系生活,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层面促进知识向运用层面转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充分,思维深刻,学习成为一种才艺的展示和心理愉悦的享受。
环节三:除锈专家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除铁锈的方法,用到过哪些除锈的方法?
学生:小瓦片磨铁锅;砂纸打磨生锈的部位等。        
教师:这都是物理方法除锈。在化工生产中人们用什么化学原理除锈?(教师演示实验)用稀盐酸的量掌握合适,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
教师:我还要请同学们帮助我分析其中的原理。(教师强调用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来说明)
学生:一组学生展示自己小结的表格内容。
文字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三氧化二铁(铁锈的主要成分)+盐酸==氯化铁+水        Fe2O3+6HCI==2FeCI3+3H2O
学生:(另一组学生发言)老师在做实验的同时我们同时也做了几个实验,把锈铁钉放在NaCl溶液、Na2SO4溶液、水中不反应,这些实验也反证化学方法除锈只能用酸,而且是酸中的H+在起作用。
学生:(第三组学生发言)我家附近有一家车辆翻新厂。师傅说有些金属仪器抛光前、电焊前都要用酸除锈。我认为金属氧化物都能和酸反应。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作一次实验。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4

学生:(学生分组实验,由于没能掌握好酸的用量,出现了多种实验现象。开始时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当铁锈消失以后,铁钉表面会冒出气泡,溶液颜色变淡,最后由黄色变成浅绿色。)学生之间发言出现多种内容,一种与老师实验现象相同,另一种是如实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强调应当实事求是的汇报实验现象,即是实验失败,也可以从失败的实验中得到教训。
学生:(学生通过争论一致赞同第二种意见)。
教师:原因是什么?
学生:取用的稀盐酸或稀硫酸的量不同造成实验现象不一样。我们认为:当酸不足或适量时,铁锈与酸反应;当酸过量时,与铁锈反应剩余的酸就会继续与铁反应。                                                                                   教师:同学们从自己实验、观察、汇报及大家的讨论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1:酸也能和铁发生反应,所以清除铁锈时不能把铁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
学生2:反应产物氯化铁与氯化亚铁颜色不同。
学生3: 做实验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要实事求是地描述所发生的现象。
教师:为了进一步证明酸是“除锈专家”,请你们能利用桌上的仪器和药品,来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学生:(学生自主实验中出现了多种实验方案,其中一些组的学生展示了造“铜锈”和除“铜锈”的实验)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将粗铜丝的一端缠绕在试管夹上,把另一端在酒精灯上灼烧,形成约3cm长的黑色氧化铜薄层,趁热插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里,20s后取出:黑色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漂亮的淡蓝色,反应原理:CuO+H2SO4=CuSO4+H2O。
点评:教师做完一个“较理想”的演示实验后,在小结基础知识后,让学生自己来重复刚才的实验,但未给学生点明“酸的用量”的要求,这样就挑起学生的一个新的“思维矛盾”,在这个矛盾中学生通过争论、再探究等主动活动,理解了新知识,明确了实验一定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的价值观。最后又拓展学生思维,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了酸是“除锈专家”内涵。
环节四  盘点收获
教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明确了哪些道理?
学生:知识类:酸的三条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是由它的H+体现出来的。
①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遇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②        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越靠前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③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除锈。
方法类:类比迁移方法——盐酸、硫酸使石蕊溶液变红,则硝酸、醋酸、苹果汁、桔子汁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酸能除铁锈,也能除掉铜表面的氧化铜等。
归纳推理方法——已知:2HCl+CaCO3=CaCl2+H2O+CO2、2HCl+Na2CO3=2NaCl+H2O+CO2↑则可归纳推理出:含有CO32-的化合物能与酸反应生成H2O、CO2与另一种化合物。
实验对比鉴定方法——应用酸的化学性质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等。
道理类:在学习中只有科学的态度,才能保证形成科学的方法,有了科学的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大脑真正聪起来。
点评:新课标下的化学课堂如何摆脱旧模式、使学生乐学,授于学生“渔”而非“鱼”,怎样通达“三维目标”?只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支撑科学的教学方法,只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促进我们的课堂形成先进的课堂文化,这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
点评: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    朱吉杰
执教:湖北省当阳市王店初级中学   张剑波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并归纳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2、难点: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准备
1、药品:NaOH固体、20%NaOH溶液、CaO固体、澄清的石灰水、盐酸、硫酸、蒸馏水、乙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洗净的鸡爪、去壳的熟鸡蛋。
2、器材:导线、灯泡、烧杯、试管、软塑料瓶、表面皿、滴管、点滴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程 序        教师教学中提出的问题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引入新课        演示:
1、实验(如图)观察甲乙中发生的现象。

2、清水变“牛奶”:吹入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问题:大家想一想,这些神奇的现象存在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多么奇妙的化学世界!

学生疑问:
1、熟鸡蛋为什么会掉下去呢?
2、“牛奶”能喝吗?它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点评:通过神奇的化学实验把学生轻松地引入化学课堂。
实验引导
NaOH
的性质
及用途        演示实验[10-6]:取固体NaOH观察,放入表面皿上,在试管中溶解固体NaOH并感知其温度变化。
问题:
1、NaOH固体表面溶解的原因?
2、怎样保存NaOH固体?
3、它能做干燥剂吗?        1、NaOH白色固体
2、表面吸水、溶解
3、试管外壁发热
我从书本上找到了答案
1、潮解
2、密封
3、能


程序        教师教学中提出的问题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演示实验[10-7]:观察用20%NaOH溶液浸泡过的鸡爪
问题:
1、鸡爪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使用NaOH时应注意什么?
3、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哇!真厉害
看看书本上怎么说……
使用它应小心,注意安全。
作用还真多:化工原料、清洁剂……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4

点评:设计问题紧紧围绕实验,简明扼要,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思维的兴趣,巧妙点拔,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安全教育。
实验引导

Ca(OH)2的性质及用途        材料引入:
1、冬天园林工人用石灰浆将树干
底部刷白。
2、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
3、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用久后瓶壁上
有一层白色的膜。
问题:
上述材料中涉及到的物质和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10-8]:取生石灰加水观察现象。      
问题:1、实验现象及反应
2、Ca(OH)2的用途是什么?
3、使用它有哪些注意事项?       
粉刷久后为什么会变白变硬呢?
涉及到Ca(OH)2 与CO2 发生了反应,生成了坚硬的CaCO3 。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与此相关呢?
我想知道!

放热
消毒、建筑材料等
具腐蚀性,注意安全
点评: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所讲化学物质,又从实验的角度感知若干关于氢氧化钙的知识,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的同时,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并学以致用。
程序
教师教学中提出的问题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分组实验活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分组实验:
1、NaOH、C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2、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滴加NaOH溶液,密封观察。
3、向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
问题:
1、上述三个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熟鸡蛋掉下去的原因?
3、“清水变牛奶”的原因?
4、碱有哪些类似的化学性质?
活动:
    竞赛书写相关的反应原理。        1、遇石蕊都变蓝色!
遇酚酞都变红色!
2、软瓶变瘪!CO2与NaOH反应后压强减小
哦,蛋是这样掉下去的!
3、石灰水变浑浊
哦,“清水变牛奶”原理如此!
4、我能归纳碱的化学性质
竞赛:我要夺第一!
我最怕书写化学方程式了,只要掌握规律就很简单了。
点评: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在实验中加以归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更加深刻,教师的问题,回应了最开始的实验,学生理解更透彻。竞赛活动的开展,强化了化学用语的学习。
实验引导酸、碱
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原因        演示[10-9]分别试验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乙醇的导电性
问题:
1、上述哪些物质能导电?
2、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3、酸、碱如何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真有趣!小灯泡发光了!
1、能导电的有:
硫酸、盐酸、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2、导电是因为发生电离、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3、酸会离解出H+
碱会离解出OH-
反思小结        通过本次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①学习掌握了哪些知识?②学会运用哪些方法?③明白哪些道理?        我又有了一些进步!(从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小结)
点评:这些短小的问题点到了学生的许多弱点,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反思、整理、归纳、小结和交流,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方法都不断提高。


板 书 设 计: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
知识结构   →  知识系列   →   学习方法

1、碱能使酸碱指剂         NaOH溶液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显示不同颜色            Ca(OH)2溶液   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碱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   Ca(OH)2+ CO2=CaCO3↓+ H2O
反应生成水              2NaOH+ CO2= Na2CO3+ H2O
                        2NaOH+ SO3= Na2SO4+ H2O

3、碱有相似性质原因:    不同的碱溶液中含有相同的OH-

点评: 高品味的教学对教师工作的要求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把复杂的知识条理化;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把单一知识网络化”。在本案例中,教师一开始就用一项趣味实验将问题印入学生的大脑,然后用通过生活中的多种材料将化学知识层层深入,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知识与技能,感悟学习方法。在本案例中,教师的板书设计也形成特色,从横向分析“知识推进与方法形成”溶为一体,从纵向分析是知识与方法的深化,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


执教老师:湖北省当阳市实验中学
胡廷成、宋玉蓉      
点评人: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   
                                             朱吉杰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教学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
1、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实验准备:
1、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至红色刚好褪色。
2、蒸发实验所得溶液结晶。
3、相关的CAI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板块:问题结构
【引导性材料】
请一名同学朗读课前准备的有关焦裕禄主要事迹的材料;介绍附近工厂排放的废水的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记录片)。
问题1:从上面的的材料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问题2:能否利用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提出解决的办法?要利用到哪个知识点?该知识点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同学们在讨论回答上面的问题后,教师作简要的评价,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本第60页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4

问题3:课文中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问题4:你还知道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哪些应用了中和反应的实例?它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问题5:你能写出本课题中关于怎样处理工厂废水的反应原理吗?
问题6: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没有想过对谁提出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拟订一份调查报告给有关部门,其中包括你了解的情况和改进的方案。


点评:问题结构是构成教学思路的基本的材料,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活动的智力保证。教师展示问题结构的技巧是,先给学生“焦裕禄事迹”等各方面的材料,为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将学生的思路送进“前沿阵地”,然后再层层深入。问题结构在抓住知识属性的基础上,针对中和反应的应用,采用层层递进的形式不断深入,不断变换研究问题的角度实质,这一过程落实了知识技能目标,强化了过程方法目标,点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第二板块:教学设计:






























点评:本块设计从学生已经知道的向酸性土壤中撒熟石灰改良土壤等创设情景(激趣),这是为什么?(起疑),通过中和反应的实质进行小结(释疑),通过学生的实践与应用(深化),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各得其乐,各得其所。从教学思路中我们还品味出,从纵向教师展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与方法,从横向分析,教师把握了“教与学一一对应的原则”,这种动态的课堂结构必然为学生提供多种展示才华的机会,为学生营造出宽广的乐学的思维空间。

第三板块  教学范例

                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一、


1、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






在酸性土壤中撒生石灰


二、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三、胃酸过多的病人可以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四、被蚊虫叮咬后,可以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氨水)的药水,可减轻痛痒。






提出问题:
酸有哪些性质?碱有哪些性质?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反应?
猜想:
我猜想酸和碱之间会发生的反应有:                                          


实验探究  收集证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取10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酚酞试液       
       
2、向1中再逐滴加稀盐酸,边滴加边搅拌至颜色刚好为无色。               



3、蒸发反应后的溶液       


小结:

1、酸与碱反应的实质——中和反应
2、盐的定义       







       
知识小结        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物是盐和水
我发现的新问题:
猜想        依据        设计实验验证        实验现象        结论
1                               
2                               





1、        解释“向土壤中洒熟石灰”的秘密。
2、        些工厂排除的污水中含有酸,要除去它,可加什么物质最合适?
3、        皮蛋味涩,如何做可除去涩味,亲自动手试试看。
4、        被蚊虫叮咬处肿成大包,这是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可涂一些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可减轻痛痒,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5、        醋可以将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除去,说明去垢的原理是什么?
6、早晨空腹时,为什么要少吃苹果(或酸性食物)较好?凉胃后医生建议吃的药丸,请想一想主要药物的化学性质是酸性还是碱性?治疗胃病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7、上网收集有关中和反应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





学完本节  我的收获是:                                                         
          我的启示是:                                                         
          我的发现是:                                                         
  
点评:新课标呼唤新教法,本案例中第三块从“我们已经知道”“我们还应知道”“我们怎样应用”“我们的感受”暗示教法,从宏观(撒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到微观(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以学生为主体探究,是学生在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乐中求知,其乐无穷。
这一教学案例三个板块给予了三种思维方法,每个板块又是较完整的体系,反映出设计者“围绕核心目标,提供多种方法”的理念,所以它的借鉴性较强。               
                                
                                   

执教:湖北省当阳市官当中学    肖作后  
                                   执教:湖北省当阳市双莲中学    李  明
点评: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      朱吉杰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活动与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些物质的pH。
过程与方法:通过测试,让学生感受用pH试纸比指示剂能更好地表示物质的酸碱性;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质PH的读数分析,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观念;让学生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教学疑点:1、不同生长时期的水果和蔬菜pH是否相同,建议测不同生长时期蕃茄pH进行了解。
2、观察头发光泽需要哪些条件?建议增强光线和利用放大镜观察。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4

3、头发耐拉力用手拉,能否准确感知?建议用用测力计去测更科学?为使测出的数据具有科学性,可引导学生取几次的平均值。
教学重点:测试方法
活动方式:学生主持;分组实验;
实验准备:分组准备①每组有5个烧杯分别装20mL的pH=1、4、7、10、13的溶液,头发五束,(同一人相同的头发)。②稀硫酸、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 ③洁厕精、醋、洗洁精、石灰水、牙膏、青和红西红柿、牛奶、鸡蛋、萝卜、纯碱溶液、草木灰水、泡菜水、橘子、苹果、造纸厂排放的废水、点滴板、PH试纸、玻璃棒、镊子、小刀、纱布、放大镜、弹簧秤等
教学过程:
师:先请同学们将5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1、4、7、10、13)溶液的小烧杯中,等会观察。
师:再请同学们看61面内容,回答,我们从书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溶液的pH<7显酸性,pH>7显碱性,pH=7显中性。
生2: 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用pH试纸来测一些物质的pH。今天的主持人为A(男)同学和B(女)同学。(主持人上台)
A:说是主持,我们会和同学们一样,也要做实验,我们一起做,一起讨论。
B:各组还要把结果写在黑板上,看哪组做得最好,→(两位主持人在讲台上做).
学生分组实验:测稀硫酸、稀盐酸、水、氢氧化钠溶液的PH(老师在黑板上画表)
学生自由上台在黑板上板书实验结果。
组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B
稀硫酸        1        1        1        1        1        1        1        5        1        1.5        1        1        1
稀盐酸        2        2        2        2        2        2        2        5        2        2.5        2        2        2
氢氧化钠        13        13        13        13        13        13        13        10        13        12.5        13        13        13
水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点评: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主持,本身就是对能力的训练,把讲台让给学生,同学们相互理解与支持,合作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行为和表达更具有学生自身的特点。但主持人和同学们是处于同一知识平台,随时须要老师的指点,老师在课前要帮助主持人理好提纲。学生当过主持的感觉:神!
A:有11个组的数据都一样,请问第八组的数据为什么有差别呢?
第八组同学:我们是按照要求做的,所得出的就是这个数据。
B:你们坚持这个结论吗?
第八组同学:坚持,我们同组同学刚才讨论过,可能是我们所测的液体和大家的不同,是老师在开我们的玩笑。
A:是不是这回事,这可要问老师了。
师:我要向第八组同学表示钦佩,这组的液体和大家的确实不同,我向其中多加了水,他们做学问能置疑,能尊重事实。我们要向他们表示祝贺(鼓掌).
B:这个不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同是某一种液体,浓度不同, pH不同。即同一物质的溶液因浓度变化PH也会发生变化,酸变稀了则pH上升,酸性减弱。碱变稀了,则pH下降,碱性减弱。
A:这个解释让我们明确了更多的知识。再请第十组同学说一下,你们得出稀盐酸的pH为1.5是怎样回事?
第十组代表:在测的时候,我们发现pH试纸的颜色和标准比色卡并不完全一致,我们就取了中间值。
B:那就是说是想象出的一种颜色了,颜色是能想象出来的吗?
第十组代表:好像又不能
生1:既然不能,那么用最接近的颜色反而更准确了。
生2:说明用pH试纸只能粗略的测量。
生3:书上说,用pH试纸测是最简单的方法,我知道医生给人看病时也常用pH试纸,而给人治病,应该是要求很高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冷场)
A:老师,请您回答。
师:这就如托盘天平也是粗略的称量,大多数情况,所得到的值已足够达到要求。现在已经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把已用过的pH试纸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一下有没有变化。
生1:和先测的值比较,有变化。
生2:说明时间长了pH试纸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生3:要求我们在测pH时,把液体滴在pH试纸上后,要立即与比色卡比较,才能反映出液体的PH。
师:请同学们任取一种刚测过pH的液体,放在小烧杯中,用PH试纸放在里面看看。
生1:液体变颜色了。
生2:取出试纸读数,液体的pH与我们刚才的数据有区别。
A:我和小B同学也观察到了这个现象,那这说明了什么?
生1:这个纸不是普通的纸,是pH试纸(笑声,谁不知道),我是说上面有药。
生2:对,就跟我们的衣服上沾上污物,放入水中,污物会扩散到水中一样。
生3:如果把pH试纸直接放入药品里,药品可就被污染了,并且也测不准。
B:同学们观察和分析得很好,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你们真棒。
点评:测pH的实验操作并不难,如果用灌输的方法,几分钟就可以解决,可是以上对方法的体验和对问题探究,学生乐学,印象深刻。对学生容易做的就更要让学生自己做,更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就是抓住机会,让学生易快乐的地方更快乐。把学习这种劳动变成乐,这叫做:善!
A:现在我们归纳一下用pH试纸测pH的方法。
B:还有,在测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老师边听边板书)
方      法        注意事项(主要原因)
1.用玻璃棒取液滴在pH试纸上        不能把纸放在试剂瓶里(防止污染药品)
2.立即读数        准确读数(时间一长,pH试纸会变色)
3.取整数值        更符合实际
4.酸的pH<7,碱的pH>7,中性的pH=7        对书本知识进行了验证
点评:及时归纳与总结,就如农民的颗粒入仓:实!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4

A:现在我们来做下面的实验,我们的桌面上老师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物质,在测之前,先按你们的经验,把你们认为是酸性的摆放在左边,中性的摆放在中间,碱性的摆放在右边,不能确定的放在旁边,请老师到各组去看看。
(学生讨论,摆放→老师检查,汇报给主持人:摆得不错)。
B:很高兴,老师认为我们和大家的摆得都不错,可我还想知道你们这样摆放的道理和我们的是否一样。
生1:我们吃的有酸味的就是酸性,听大人们讲,有涩味的就显碱性,以前人们用草木灰水来洗衣服,我想草木灰显碱性。
生2:听妈妈讲,做米糕要用石灰,有时米糕有涩味,所以石灰水显碱性,造纸厂也用了石灰,所以造纸废水也显碱性。
生3:我是看了书62面的图10-18后摆放的,图上没有的则是凭经验和感觉分的,比如纯碱溶液不就是碱性吗,食堂就常用碱水洗油污。
A:现在,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测一下我们桌面上物质的pH,看看我们的经验对不对?
B:做好后,请各组派代表,把结果送上来让我们比较一下。
学生测试,各组代表公布测试结果……
点评:在测之前先作猜想,是探究的要素,生活中的经验,被科学实验予以验证:爽!
A:同学们的结果比较一致,就是西红柿的结果不大相同,是什么原因呢?
生1:大家看,我们的西红柿的颜色不同。
生2:我们的西红柿是青的,是没有长大的,它是PH大于7。
生3:对,没有成熟的西红柿有的有涩味,今天清楚了,原来显碱性。
生4:在不同的生长期,西红柿的酸碱度不同。
生5:我有疑问,同学们测的红西柿的pH不一定就是这个值,因为它的汁液的颜色与PH试纸上的显色差不多。说不定pH试纸的颜色是汁液的颜色。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有严谨的思维,老师都还没想到呢?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讨论、设计、重做(想到的方法有:用滤纸、棉布等过滤,用活性炭吸附等)。
点评:应当为学生欢呼,这就是科学的素质,这就是创新的能力:高!
B:我和小A同学,想知道更多物质的pH,准备向老师要几张PH试纸回家做一做。
大部分学生:我也要。
老师:好,每人另发几张。提示:61面有比色卡
A:那我代表同学们谢谢老师了,同学们可要认真做哟。到校后,我们还要好好交流的,另外,我刚才看到,第十一组的同学把一张分成了几小张,这是个节约的好方法,我们还要看谁测的物质多。
B:大家准备测些什么呢?
生1:我想测我家鱼塘的水,进行科学养鱼。
生2:我想测雨水,了解我们这里空气的质量。
生3:我想测土壤,让农民增产。
生4:我想测厨房中的物质,让生活更健康。
……
B:同学们要测的东西还真不少呀,测了之后,我们再好好地交流吧。
点评:学以致用,课内外衔接:妙!
A:现在,我们一起看63面。→(学生自学)
B:我们刚才看了书,了解了溶液的酸碱度的重要意义,可要记牢。
A:请大家把放在不同pH的溶液里的头发取出来,按照书上的提示做一下看看。
生1:我们没有观察出书上所描述的现象。
生2:我们觉得用手拉头发很不好掌握。
B:我们能不能再想出一些方法来测呢?利用实验台上的工具,请同学们再设计、再实验,
生1:我们发现观察一根头发的光泽有点难,观察一束头发,能够发现差异,并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我们得出的结论是:pH=1和pH=13时,头发受损最大。
生2:用手触摸,能感受到浸入pH=1和pH=13里的头发确实变得粗糙了。
生3:用弹簧测力计更能准确地测出拉断的难易程度,我们经过多次实验,发现用双股套在弹簧秤的勾上,另一端用镊子夹紧并绕几圈,再均匀用力,直到拉断,怕数据不准,我们还取了几次的平均值 。这是我们组所测的数据。(展示数据)
        pH=1        pH=4        pH=7        pH=10        pH=13
拉力(N)        2.2        2.8        3.4        2.5        2.0
生4:你们真会想办法,我要提醒的是做实验的头发要一样,否则,就没有科学性。
生5:看来,在碱性环境下头在更易损伤,我们以后洗发时要多用水清洗几次。
生6:我们还要注意洗发液的质量,毕竟是件“顶上功夫”呢。
A:头发还是不易腐蚀的东西,我曾发现一只死老鼠,肉都乱了,可它的毛还是好好的,酸或碱对头发就有这样的损坏,何况其它了。
B:54面那个可怕的鸡爪实验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A:大家今后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头发,可以向理发师请教。
B:以后我们可要像关注食物是否有毒一样,关注物质的酸碱性了。
A:请大家总结我们这堂课的所得,并整理好笔记。
B:还请同学们将实验台收拾整理好。
AB:谢谢大家的合作。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4

总评:对数据进行分析,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老师有意用一组不同浓度的溶液,创设了真实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明白,物质浓度不同,其pH不同及变化规律。通过怎样操作和读数的讨论,有效地落实了学科知识点,并且让学生深切地感受了科学探究要尊重事实这个基本点。课堂中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做,让学生说,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自主理念,如让学生先摆后测,这样处理,充分利用了学生己有经验和生活常识。如:通过对操作方法的探究,调动了学生的创造和设计欲望,让学生感受了成功的喜悦,像把一张纸分成几张小纸(节约),用放大镜观察头发,用测力计测拉断所需要的力,用手触摸头发的表面确定粗糙程度等等,这些教材中没有的东西,都反映了这一特点。因为这节课的难度不大,让学生做主持,同学们之间有更强的亲和力,课堂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科学化、生活化、趣味化的色彩浓厚。老师的组织、引导、帮助的角色到位。整个课堂活跃而不失严谨,开放而不失章法。

                执笔:湖北省当阳市半月中学 饶正位
                   湖北省当阳市玉泉中学 雷昌锦
                评析: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    朱吉杰

                                                2004、11、20   


第十单元《酸和碱》能力检测题

(制卷:湖北当阳市教研室   朱吉杰)

一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6分)
1、        关于酸和碱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B.        生石灰与熟石灰都属于碱
C.        酸就是有酸味的物质
D.碱就是有腐蚀性的物质
2、关于酸和碱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用盐酸不能洗掉盛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B.用盐酸可洗掉试管里残存的红褐色氢氧化铁
C.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与活动金属反应有氢气产生
D.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都能与空气了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3、下列潮湿的气体不能用固体的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A.一氧化碳       B.氢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4、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A.用干冰人工降雨                 B.用熟石灰给鱼塘消毒
C.服用氢氧化钠治胃病、           D.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5、O2、H2、CO2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实验室制取这三种气体的化学反应中,不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6、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后,质量会减少的是
A.浓硫酸         B.酒精       C.烧碱         D.熟石灰
7、下列实例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土壤酸化后加入熟石灰改良                
B.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遵医嘱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以中和过多胃酸  
C.蚊虫叮咬人的皮肤分泌出蚁酸,如果涂含碱性物质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D.金属表面锈蚀后,可用稀盐酸进行清洗
8、常见食物pH的近似值范围如下:
常见食物        橘子汁        泡菜        酸牛奶        鸡蛋清
PH(近似值)        3.0-4.0        3.2-3.6        6.3-6.6        7.6-8.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鸡蛋清显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泡菜
C.橘子汁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D.酸牛奶比橘子汁的酸性弱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时试剂瓶上的标签握在手心  B.称量药品时用手取砝码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D.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
10、两种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且总质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食盐溶液和稀盐酸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C.氢氧化钾溶液和硫酸溶液            D.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11、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单质、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A.H2SO4  Na2O   C  CO            B.Mg(OH)2  CuSO4   C  CO2
C.KOH   HNO3  O2  SO3           D.HCl   NaOH   O2   P2O5  
12、下列物质既能与水反应,又能与盐酸反应的是
A.CO2          B.CaO           C.CaCl2        D.CaCO3
13、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O2→CaCO3                     B.HCl→NaCl   
C.Fe→FeSO4                       D.Fe→Fe2(SO4)3

二、填空题(共20分)
14、按要求填写下列内容:(每空1分)
⑴2个氧分子       ;硫酸根离子       。
⑵根据下列四种元素(O、H、Ca、Cl)写化学式:酸           ;碱            。
⑶上述酸与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在学习酸和碱的性质发现,任何物质可能对人类有利,也有可能给人类带来危害,如酸或碱中有些物质也是一样:(每空1分)
        有利的一面        不利的一面
示例:CO2        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导致“温室效应”
               
16、以盐酸和氢氧化钙为例,列表梳理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指示剂与酸和碱反应的不写)
        化学性质        化学方程式
盐酸        (2分)
        (2分)

氢氧化钙        (2分)        (2分)
17、从化学四类反应角度写出典型的化学方程式(各写一例,能用酸和碱性质的一定要写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每小题1分)
(1)化合反应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4

                                ;
(2)分解反应                                            ;
(3)置换反应                                            ;
(4)复分解反应                                          。

三 、我会分析(17分)
18、除了教材上所述的事例外,我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关中和反应例子:

⑴                                                                     ;(2分)

⑵                                                                     。(2分)

19、根据实验填写表中内容:(每空1分)
指示剂        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酒精        水        食醋        盐酸        石灰水        氢氧
化钠
石蕊        颜色无变化       
                               
紫圈心菜条        颜色无变化       
                               
发现的规律                       

四 我会探究(共17分)
20、从化学实验现象中可以推断物质的性质,如从酸与碱的实验中就能找出一些实例
宏观现象        物质性质
例:在实验中不慎将盐酸洒落到试剂标签上,不久试剂标签腐乱。        说明盐酸有腐蚀性。
(2分)
        (2分)
(2分)        (2分)
21、从理论上我知道,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         。(1分)从实验上我能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与方法        现象与结论
验证反应后是否还有未完的硫酸        (2分)        (2分)
验证反应后产生的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2分)        (2分)
五、我会设计(共14分)
22、用实验方法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⑴可选用的试剂有AgNO3溶液、稀HCl、洁净的铜丝,还需要选择的一种实验用品是      。(1分)
⑵第一种实验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分)
⑶用不同以上的方法来探究Fe、Cu、Zn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则应选择的实验用品是         ,(1分)验证方法是:                                          
                                                                      。(3分)
23、化学实验必须遵守“实验规则”,有些化学实验必须严格遵循操作的顺序,这样才能保证化学实验的安全和成功,从酸和碱的性质实验中我发现:(每空1分)
实验        实验顺序        违反“规则”的后果
示例:点然
氢气        先检验氢气的纯度,后点燃氢气        导致氢气爆炸
               
               
六、 我会算(共6分)
24、在处理实验后的废液时,用PH试纸检测,发现废液PH<5(主要成分为稀硫酸),每用去100克质量分数为14.8%石灰水就可以处理200克的废液,这种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第十单元《酸和碱》能力检测题答案

一、选择题(2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C        C        A        B        D        D        A        C        D        B        D

二、填空题(共20分)
14、⑴2O2 SO42-  ⑵HCl  Ca(OH)2 ⑶2HCl + Ca(OH)2= CaCI2 +2H2O       15、
如硫酸        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原料        但它又容易混入工业废水中对环境造成污染
16、
①        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与无色酚酞试液反应不变色
②        盐酸与金属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③        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④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①        (不写化学方程式)
②        HCI+Zn=ZnCI2+H2↑
③        6HCI+Fe2O3=2FeCI3+3H2O
④        HCI+NaOH=NaCI+H2O
①        氢氧化钙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②        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③        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氯化钙和水        ①(不写化学方程式)
②Ca(OH)2+CO2=CaCO3↓+H2O
①        Ca(OH)2+2HCI=CaCI2+ H2O
17、(1)化合反应CaO+H2O=Ca(OH)2;
(2)分解反应 CaCO3 === CaO+H2O ;
   (3)置换反应 HCI+Zn=ZnCI2+H2↑ ;
   (4)复分解反应 2NaOH+ H2SO4= Na2SO4 + H2O
三 我会分析(17分)
18、⑴炼油厂用氢氧化钠处理初产品中残留的稀硫酸;⑵吃松花皮蛋时加点醋可以除去涩味。
19、
指示剂        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酒精        水        食醋        盐酸        石灰水        氢氧
化钠
石蕊        颜色无变化        颜色无变化        红色        红色        蓝色        蓝色
紫圈心菜条        颜色无变化        颜色无变化        洋红色        洋红色        明黄色        明黄色
发现的规律        两种指示剂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        两种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变红色。        两种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变蓝色和明黄色。

四、我会探究(共17分)
20、
宏观现象        物质性质
例:在实验中不慎将盐酸洒落到试剂标签上,不久试剂标签腐乱。        说明盐酸有腐蚀性。
稀盐酸与铁锈接触后,铁锈消失        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
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有乳白色物质产生        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
21、H2
        实验步骤与方法        现象与结论
验证反应后是否还有未完的硫酸        (2分)用玻璃棒取一点溶液粘在PH试纸上,观察PH试纸上的颜色变化。        (2分)如果PH试纸变红色,说明硫酸还没反应完全,如果PH试纸不变色说明硫酸反应完全。
验证反应后产生的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2分)用试管取几毫升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然后再滴加几滴稀硝酸。        (2分)滴加氯化钡后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时白色沉淀不消失,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

五 我会设计(共14分)
22、⑴铁(Fe)⑵Fe+2HCI=FeCI2+ H2↑ Cu+2HCI≠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4

2AgNO3+Cu=Cu(NO3)2+2Ag    ⑶ HCI,用三支试管分别盛装几毫升盐酸,将三种金属分别放在盐酸中观察,反应速度最快的是金属锌,次者为金属铁,不反应的是铜。
23、
稀释浓硫酸        将浓硫酸沿玻璃棒慢慢注入经过烧杯内壁流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硫酸飞溅导致伤人或腐蚀其它器物
酚酞与氢氧化钠反应        取用酚酞试液的滴管垂直于烧杯上方,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如果氢氧化钠溅入吸酚酞试液的滴管口,导致整个酚酞试液被污染
六 我会算(共6分)
24、9.8%
           

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认识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粗盐提纯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初步学会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
4、通过本课题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文气息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国科学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该课题涉及的内容:有对生活中常见盐的初步认识、粗盐的提纯、碳酸盐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及发生条件的探究。其中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是教学重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是教学的难点。
【实验准备】:
1、粗盐的提纯:烧杯、漏斗、量筒(10mL)、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
2、[实验11-1]与[实验11-2]: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3、增加的演示实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4、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
【课时安排】:共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多渠道收集四方面的资料:
①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高锰酸钾、碳酸钙等实物。
②食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③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几种常见的盐,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
④氯化钠、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存在情况,我县境内的碳酸钙的含量如何?人们是怎样从自然界中获取氯化钠、碳酸钙的?
创设情景:
多媒体投影:播放电影《盐》(节选),让学生在轻音乐声中,观赏美丽的风光、了解盐的历史、初知盐的用途等。
学生活动:
1、交换观察、交流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常见盐的实物,简述其外观及性质;交流课外阅读或网上查找的文字图片信息资料。
2、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相互交流情况(教师作必要的补充,给予恰当的点评)。
3、阅读教材P70-71页,整理资料,完成下表。
        氯化钠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化学式                               
主要用途                               
组成上的
共同点       
结  论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是指:
化学中所说的盐是指:
(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
4、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交流整理后的资料(学生可以补充、修正;教师给予提示、补充、点评)。
教师指导:
1、多媒体投影:投影出整理的完整资料表(学生对照此表补充完善自己的资料表,也可以提出疑问)。
2、简要说明、释疑,评价学生学习状况。
练习巩固:
学生主持,出示问题(常见盐的名称、化学式、用途等),小组竞赛(抢答问题或争抢板书化学式)。
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同位同学交流与互查。
课后活动:
1、作业:P762、P774。
2、家庭小实验:将食盐与细砂混合后,再分离出来。(提示:仪器,代用品,想想制作简易净水器的原理。为下一课时作准备。)



第二课时   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1、学生交流家庭小实验情况(教师点评)。
2、教师出示:一瓶食盐,一瓶粗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
3、学生观察:
①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
②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
4、提出问题:“如何将粗盐转化为精盐?”“怎样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
杂质?”今天的学习任务: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实验小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
①通过观察、比较固体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和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你得出什么结果?
②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你采取什么方法?
③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有哪些,怎样设计?
④每个步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交流讨论结果:
①组内交流,形成方案。
②全班交流,互为补充。(教师发现典型,及时评价;根据问题,及时指导。)
教师示范:
1、制作过滤器。
2、简要说明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
1、分组实验:分工协作,分步操作,记录现象及数据(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
2、交流实验结果:各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教师适时点评,
告诉精盐产率的理论值)。
3、学生评议,提出疑问:
①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大于理论值,为什么?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5

②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远低于理论值,为什么?
4、分组讨论:
①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②根据实验误差的原因,你在操作中,还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改进?
5、交流讨论结果:尽可能多找出造成实验误差可能出现的原因。(学生可以进行争论,教师给以引导)。
教学小结:
1、学生: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提高哪些能力?(学生自我评价)。
2、教师:对粗盐的初步提纯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小结,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激励性评价)。
问题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会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钠等可溶性杂质,你将用什么方法除去?原理是什么?怎样操作?
学生讨论:
针对拓展问题进行讨论,根据时间,讨论可长可短。如果讨论不够充分,可让学生课后再查找资料,进行探究。为下一节课作铺垫。
课后活动:
按要求撰写探究实验报告。




第三课时   复分解反应及发生条件的探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1、教师演示: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2、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盐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活动:
1、分组实验:按要求完成[实验11-1]、[实验11-2],记录实验现象。
2、集体交流: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创新尝试:
仿照示例:①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CaCO3+2HCl=CaCl2+H2O+CO2↑
试着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碳酸钠与盐酸     ②Na2CO3+2HCl=2NaCl+H2O+CO2↑
③碳酸氢钠与盐酸   ③NaHCO3+HCl=NaCl+H2O+CO2↑
④碳酸钠与氢氧化钙 ④Na2CO3+Ca(OH)2 =2NaOH+CaCO3↓
4、观察与思考(一):
①观察:反应①②③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讨论:由此,你发现了什么?
③归纳: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离子)的盐的鉴定方法。
④举例:填写下表
被鉴定的物质        加入的试剂        产生的现象
               
               
               
5、观察与思考(二):
①观察:第④个反应有什么特点?
②讨论:由此,你又有哪些新发现?
③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一般形式与特点。
6、回忆与反思:根据你具有的酸、碱、盐知识,列举几个酸与碱、盐与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为什么?
7、讨论与归纳:
①讨论:你所做实验中的复分解反应与你所列举的反应,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②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问题拓展: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钠等可溶性杂质:
①你将用什么方法除去?
②原理是什么?
③怎样操作?
④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小组了解讨论情况,倾听意见,发现问题与典型)。
2、交流讨论情况:(教师根据讨论情况、发现的问题与典型,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
自我反思:
1、小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同位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查漏补缺。
2、本节课的学习中,你又有哪些新发现?你对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是满意?是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呢?
教师小结:重点在于评价、知识归纳、给予学习方法。
课后活动:
1、作业:P761、3。
2、归纳整理本课题的知识要点。


【点评】:
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初中化学到了第十一单元已接近尾声,教材在编排上没有按知识体系进行,所以显得比较散,但通过教师颇具匠心的重新组织教学素材,使学生学起来很系统、十分流畅。
设计者突出了三个基本理念:一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联系实际,学生既感到亲切,又感到有用;课前,让学生多渠道收集资料,课中,让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不是“我讲你听”,自然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取新的知识,用新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地发展。三是,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注重了协作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相融合,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背景资料】:
1、电影:《盐》(http://www.cencn.cn/vod/)
2、阅读资料(相关网址):
①http://www.wodutom.com/ywp668/jkhx5-01.htm食盐与健康
②http://www.chihaola.com/info/detail.asp?id=3720食盐鲜为人知的医药功能
③http://www.yanzheng.com/shownews.asp?newsid=888食盐与亚硝酸钠的区别是什么?
④http://www.jdgrp.com/yyzl/dyjyt.html碘盐及其用途
⑤http://www.wodutom.com/ywp668/jkhx5-02.htm小苏打与健康
⑥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0/12/25/000048262.shtml亚硝酸钠当食盐 内蒙古临河29人中毒
⑦http://www.pep.com.cn/czhx/index.htm人教网—初中化学
3、《素质教育新学案》

设计:湖北省兴山县实验中学  潘代文  修改:黄教先
点评:湖北省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  黄教先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2 化学肥料

【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化肥的种类、作用、保存及施用时注意事项。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区分N、P、K肥的方法。
3、通过对化肥实物的搜集、化肥知识的调查和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5

4、认识化肥及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重视农业、关心农村、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的真实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区分N、P、K肥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准备】:
1、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研钵、酒精灯、火柴、水、烧杯。
2、实物:缺氮肥的包心菜叶片(实物)、缺磷的小麦植株(高、矮各式各1株)、缺钾的大豆叶片(实物)
3、常见化肥样品:
4、实验改进:把一块铁片分成两块,一块正方形烧N肥,另一块长方形烧K肥,避免N、K肥互相干扰。
5、电脑及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认识常见的化肥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各自搜集常见化肥的样品。
创设情景:
1、讲述:1958-1960年,由于自然灾害,我县及身边不少人锇死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突飞猛进,基本解决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事实,指出化肥在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上所起的作用。
2、投影:播放养分充足或缺某种养分的植物生长图片。指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肥料与农业生产、人们吃饭有着密切的关系。点明学习主题。
学生活动:
1、展示学生各自搜集的常见化肥的样品,由各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样品,作简要介绍(教师适当点评)。
2、阅读课文:整理资料,填写下表:

常用化肥的名称、化学式及作用
类别        氮肥        磷肥        钾肥        复合肥
名称                                                               
化学式                                                               
主要
作用                               
缺时的影响                               
(重点,用时稍长些,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发现问题)
3、讨论交流:交流信息资料,互查上述表格所填内容。(教师深入小组,了解讨论情况,适时指导)。
4、展示图表:各小组代表争相走上讲台,展示图表,简要说明。
归纳整理:
投影1:展示完整的图表。
投影2:常用化肥包装袋商标图示及说明书。
再创情景:
由学生讲述案例:
①细心的农民问我:夏天雷雨过后,田里的庄稼长得特别旺盛。听说你在学校里学过,你能告诉我其中的秘密吗?
②一位老大爷给我讲:70年代刚使用化肥时,生产队里种黄豆,为确保增产,施用了大量尿素。夏天时,黄豆禾苗生长非常旺盛,农民很高兴。结果,到了秋天,黄豆的结实率很低。相反,漏掉施尿素肥的地方,黄豆结实却较丰厚,令人哭笑不得。
教师点拔:
1、教师介绍案例①中的秘密。
2、案例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讨论、交流对案例分析的体会。让学生知道:种田也必须学习科学知识,否则就要付出代价,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第79页第二、三两段。
2、讨论交流: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在化肥使用方面,你应当给父母作哪些宣传?
教师小结 :
我们知道了化肥的作用及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为保护我们的家园而努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活动:
1、小结: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归纳、巩固知识,同位同学互查)。
2、学生主持:用卡片展示问题(常见化肥的名称、化学式、用途等),小组抢答(或板书)。
教师总结:
1、简要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2、课后活动:怎样识别区分常见的化肥:尿素、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硫酸钾?(为下一课时作准备)。

第二课时   探究初步区分氮肥 磷肥 钾肥的方法

教学过程:
设置情景:
(贴在黑板上)农作物生长时需要大量的N、P、K肥,如果缺少这些营养元素,农作物就会得“病”:
实物1:发黄的菜叶与正常的菜叶比较。(缺:?)
实物2:矮小的小麦植株与正常的小麦植株比较。(缺?)
实物3:叶片边缘发黄的大豆叶与正常的大豆叶比较。(缺?)
提出问题:
1、这三种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养分?
2、如何区分常用的N、P、K肥呢?
3、怎样科学施肥?
学生活动:
1、观察实物、填写下表:
        氮肥        磷肥        钾肥
        碳酸氢铵        氯化铵        磷矿粉        过磷酸钙        硫酸钾        氯化钾
外  观                                               
气  味                                               
溶解性                                               
2、组内交流:交流观察结果
3、展示观察成果: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观察的结果(其它同学补充)。
4、学生小结:从外观上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教师点评)。
5、活动探究:完成实验,填写下表:
肥料类别        氮肥        钾肥
        硫酸铵        氯化铵        硫酸钾        氯化钾
灼烧                               
加Ca(OH)2研磨                               
6、交流实验结果:学生下位,自由交流;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指导,给予点评)。
7、归纳小结:区分氮肥和钾肥的方法。
学习评价: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统计能正确区分氮肥、钾肥的方法及人数)
区分方法的种数        1种        2种        3种        4种        5种
能正确区分的人数                                       
问题拓展:
黑板上的三种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养分?急需施肥。但是,买回来的化肥包装袋因磨损,字迹模糊不清,无法辨认。
现取化肥样品分别装入1、2、3号小瓶,放在实验台上。请你帮助辨认,指导施肥。
看哪个组最先完成任务?——把小瓶标号写在黑板上对应的“生病”植物的下方。
教师小结:
你们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是满意?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
课后活动:
1、整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互相交流,查漏补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5

2、调查你的父母在贮存、使用化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
3、社会调查:化肥使用的利弊与对策。

【点评】
化学肥料是农村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类物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关于“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国家一直相当重视。农村中学的学生,将有一部分要回到农村,要做一个现代化的农民,就必须懂得科学种田。
本课题的教学设计突出了三个特点:
一是,十分注意从学生身边事物出发,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对教学素材进行了重新组织,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学得轻松,有机地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二是,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新理念,课堂具有“动感”。社会调查、收集样品,课外“动”;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展示成果,课内“动”;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动”;让每个学生都“动”。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新理念下的课题教学效果。
三是,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注生活、关注“三农”的真实情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学生如果要做一个农民,就要做一个现代化的农民。

【背景资料】:
①http://www.pep.com.cn/czhx/index.htm人教网—初中化学
②http://www.justagrotech.com/news/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38怎样合理施用氮肥?
③http://www.sinofi.com/huafeiyunongye/huafei%20dan%20fei%20shi%20yong.htm化肥与农业-氮肥的科学施用
④http://www.scagri.gov.cn/b60038.htm氮肥施用“十不宜
⑤http://sy.hnnw.net/News/shownews.php?newsid=4110磷肥
⑥http://www.sinofi.com/huafeiyunongye/huafei%20li%20fei%20shi%20yong.htm化肥与农业-磷肥的科学施用
⑦http://www.agrionline.net.cn/jingji/xiaofenzn/h8.htm磷肥施用的技巧
⑧http://www.sinofi.com/huafeiyunongye/huafei%20jia%20fei%20shi%20yong.htm化肥与农业-钾肥的科学施用
⑨http://www.00968.com/12345/s2/s211/102.htm合理施用钾肥与农作物的高产高效
⑩http://www.agrionline.net.cn/jingji/xiaofenzn/h7.htm钾肥施用的技巧

设计:湖北省兴山县黄粮中学  杨艾孝  王小飞  修改:黄教先
点评:湖北省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  黄教先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单元能力测试题(满分:100分)
一、        我会选:(共30分)
1.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炒菜时如果不放食盐,菜将食之无味。它有许多的用途,下列说法中不是它的用途的是(    )
A.医疗上用它来配制生理盐水     B.农业上用氯化钠选种
C.生活中用食盐来腌渍蔬菜、肉   D.常用晾晒海水的办法得到含较多杂质的粗盐
2.下列物质中,全部是盐类一组的是(    )
      A.食盐、高锰酸钾、苏打、干冰        B.硫酸铜、纯碱、碳铵、亚硝酸钠
C.碳酸钙、烧碱、碳酸钠、食醋        D.氯化钡、硫酸、熟石灰、过氧化氢
3.某农作物的叶子发黄,发育迟缓且易倒伏,应追加的一种化肥是(    )
A.(NH4)2SO4                                       B.KNO3               
C.Ca3(PO4)2                          D.KCl
4.根据化学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施用碳铵后应立即盖上土壤    B.复合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化肥的混合物
C.可用工业用盐作食盐用于烹调  D.加碘食盐中的“碘”通常是指碘单质
5.农村有句谚语“雷雨发庄稼”,这是由于在放电的条件下,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化合生成了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再经过各种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硝酸盐。可以说,雷雨给庄稼施加了(    )
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复合肥
6.我国研制的大型激光器“神光二号”用了磷酸二氢钾(KH2PO4)大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磷酸二氢钾也可用作复合肥料     B.磷酸二氢钾是一种氧化物
C.磷酸二氢钾中含有氢气           D.磷酸二氢钾中磷元素为+4价
7.为使馒头松软可口,常在揉面时加入食用碱。我为了探究食用碱的主要成分,向其中加入了稀盐酸,发现产生了一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浑浊的气体,则食用碱中可能含有(    )
A、食盐       B、烧碱       C、纯碱       D、味精
8.食盐、食醋、纯碱均是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我能够完成的实验是(    )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②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③区分食盐和纯碱;④检验鸡蛋壳中是否含有碳酸钙。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④
9.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碳酸钙和稀盐酸             B、硝酸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  
C、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钾溶液     D、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10.小金在了解水泥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后,想验证一下,于是取水泥样品少量,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且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他用类似的方法检验下列生活中的物质是否也含有碳酸根?根据生活经验,下列物质中不含碳酸根的物质是(    )
A.水垢          B.珍珠          C.鸡蛋壳          D.大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5

11.小明放假后发现自家责任田土壤酸化、板结。他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发现是长期使用硫酸铵化肥所致。为了改良土壤状况,他采取了下列措施。我认为可行的办法是(    )
A.停止使用硫酸铵,改用硫酸钾       B.来年施肥时,把硫酸铵和熟石灰混用
C.来年施肥时把硫酸铵和生石灰混用   D.庄稼收割后,向田地里洒草木灰
12.农业生产中有一种氮肥,若运输过程中受到猛烈撞击,会发生爆炸性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2N2↑+O2↑+4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NH3        B.NH4CO3         C.NH3?H2O       D.NH4NO3
13.下列做法中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是(    )
A.大量出汗后,可饮用淡食盐水      B.用二氧化硫漂白白木耳
C.用小苏打制作发酵粉              D.用食醋熏蒸,进行室内消毒
14.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下列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
①植树造林、种花种草;②任意使用农药、化肥;③生活污水直接排放;④回收旧电池和塑料制品;⑤焚烧秸秆作肥料;⑥使用无铅汽油(     )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⑤
15.可溶性钡盐有毒。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硫酸钡不但对人体无毒,还由于它不易被X射线透过,被医疗上作为X射线透视胃肠的内服药剂—“钡餐”。若误食了溶于水的BaCl2,可用于解毒的药剂是(    )
A.糖水                            B.食盐水      
C.硫酸钠溶液                      D.碳酸钠溶液
二、我会填:(共20分)
16.现有下列物质:熟石灰、碳酸钠、氯化钠、碳酸钙、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稀盐酸等,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①农业中用来降低土壤酸性,改良土壤结构的是                 ;
②可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③用于造纸、玻璃、印染、洗涤剂的是                         ;
④用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是                             ;
⑤天安门前的汉白玉华表的主要成分是                          ;
⑥可消除公路积雪的盐                 。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①分解反应:                                          ;
②复分解反应:酸与盐:                                                 ;
碱与盐:                                                 ;
17.根据粗盐提纯过程,回答:
(1)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可通过     、       、       等操作进行初步提纯;这三步操作中均用到一种常见仪器是          。它在各步中的作用分别是                    、                   、
                                            。
(2)小江同学在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中,经过两次过滤,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或仪器不干净;
(3)小李同学提纯后计算出的精盐产率比同期实验的其他同学都低得多,请你帮他分析,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18.右表是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常见氮肥的包装说明书。
请阅读有关内容后,回答下列问题:
(1)NH4Cl和K2SO4都是可作分学肥料的物质。虽然
它们没有共同的组成元素,但在物质(化合物)的分类中它们同属于              类。
(2)化学肥料通常所说的“含氮量”中的“氮”是指            (填序号)。
A.氮分子   B.氮原子    C.氮离子    D.氮元素  E.NH4+
(3)请根据上述氮肥的保存方法,推测NH4Cl的性质之一是                          
                                                                              。
三、我会分析:(共14分)
19.在公共场所有如下一则广告,请你分析是否科学。
化学肥料
国际首创 优质化肥
碳酸氢铵(NH4HCO3)
全球最高含氮量
(1)证明该化学肥料是氮肥的实验步骤是:
                                                
                                                 ;  
(2)NH4HCO3中氮的质量分数是                   ;
这则广告宣称其含氮量是                              
因此,这是一则          (填虚假或真实)广告。
20.黄粮中学组织了一次识别化肥的探究活动:他们从家中拿来了五种化肥,分别是硫酸钾、氯化钾、碳酸氢铵、氯化铵和硝酸铵。
第一步:称取五种化肥各10g,分别研细;
第二步:取上述化肥少量,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嗅到气味的是三种铵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①                                                      ;
②                                                      ;
③                                                      。
第三步:另取三种铵盐各少量,分别盛于三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入少量盐酸,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铵和硝酸铵;有气泡放出的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5

     。
第四步:另取氯化铵和硝酸铵各少量分别盛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少量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者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无白色沉淀生成者是          ;
第五步:另取两种钾盐各少量分别盛于两支试管中配成溶液,再分别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钾盐是            ,无明显现象的钾盐是                   。
四、我会设计:(共15分)
21.为区别NaOH和Na2CO3两种无色溶液,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1:分别取少许两种溶液,各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根据酚酞试液是否变红色判断各是哪种溶液?
方案2:分别取少许两种溶液,各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根据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判断各是哪种溶液?
请回答:
(1)该同学设计的两个方案有一个是正确的,该方案是____    ;另一个方案不正确的,原因是____                                                              。.
(2)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区别上述两种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化学反应方程式
               
22.右图是小华同学设计的一套验证NH4HCO3,受热分解及
分解产物的装置(已知NH4HCO3 NH3↑+H2O+CO 2↑,
图中固定干燥试管的部分未画出)实验所用药品
从:NH4HCO3粉末,红色石蕊试纸,澄清石灰水,
水,浓H2SO4等药品中选择,请按要求回答下列
问题:
①A烧杯中盛装的药品是           ,作用
是                             。
②C烧杯中盛装的药品是            ,实验中有何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述)                                   。
③若B是红色石蕊试纸,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为            。
五、我会计算:(共21分)
23.小莹同学的父亲买回一袋钾肥,其包装袋上的部分内
容如下图所示。为确定该化肥纯度(即K2SO4的质量分数)是否
符合标准,小莹同学称取10g样品,加入适量水溶解后,与足
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沉淀,测得其质
量为11.65g。试通过计算确定该化肥纯度是否符合包装袋上
的说明。(假设化肥中的杂质不与BaCl2溶液反应)





24.向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15.6g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111.2g溶液。试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多少g?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5.右图是某工业盐产品质量指标。
为了测定该工业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取l00g该工业盐进行实验:
①测得水的质量分数为3.36%;
②用碳酸钠来测定杂质氯化钡的质量时,
得到0.985g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
+2NaCl)
   求:(1)l00g该工业盐中含氯化钡的质量。
(2)通过计算,判断此工业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产品质量指标?







命题:湖北省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  黄教先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单元能力测试题参考答案
二、        我会选:(共30分,每小题2分)
1.D;2.B;3.B;4.A;5.C;6.A;7.C;8. D;9.B;10.D;11.D;12.D;13.B;14.D;15.C。
二、我会填:(共20分)
16.(9分)(1)①熟石灰;②氢氧化铝;③碳酸钠;④氯化钠;⑤碳酸钙;⑥氯化钠。
(2)①CaCO3(高温)=====CaO+CO2↑②NaHCO3+HCl==NaCl+H2O+CO2↑  Na2CO3+Ca(OH)2== CaCO3↓+2NaOH
17.(8分)(1)溶解、过滤、蒸发;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引流;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体飞溅及转移固体。(2)滤纸破了,液体从滤纸和漏斗之间流过;(3)蒸发时液体飞溅出来了一部分,或粗盐没有充分溶解,或转移精盐时还有残余等。
18.(3分)(1)盐;(2)D;(3)NH4C1易潮解,NH4CI易溶于水,NH4Cl高温下不稳定,NH4C1高温下易分解,NH4CI高温下易“升华”,NH4C1见光受热不稳定等其他合理推测或表述,只要有其中之一即可
三、我会分析:(共14分)
19.(4分)(1)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氨味气体逸出,则证明是氮肥。
    (2)NH4HCO3中氮的质量分数是:14÷79×100%=17.7% ;全球最高含氮量;虚假。
20.(10分)①NH4HCO3+ Ca(OH)2= CaCO3↓+NH3↑+2H2O  ②2NH4Cl+ Ca(OH)2=CaCl2+NH3↑+2H2O
③2NH4NO3+ Ca(OH)2=Ca(NO3)2+2NH3↑+2H2O;  碳酸氢铵,NH4HCO3+ HCl= NH4Cl+ H2O+CO2↑
硝酸银,氯化铵,NH4Cl+ AgNO3= AgCl↓+NH4NO3       K2SO4,KCl
四、我会设计:(共15分)
21.(10分)(1)方案2;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或也显碱性)。(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用试管分别取少量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各滴加几滴BaCl2溶液,振荡。        一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另一支试管中溶液无明显现象。        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Na2CO3
溶液,另一种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Na2CO3+BaCl2=BaCO3↓+2NaCl
其它方案如用稀盐酸、氯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等进行区别均可以.
22.(5分)①水和浓H2SO4  作热源给管中NH4HCO3,加热  ②澄清石灰水  Ca(OH)2+CO2=CaCO3↓+H2O  ③红色石蕊试纸变潮湿,并显蓝色。
五、我会计算:(共21分)
23.(7分)解:设10g样品中含硫酸钾的质量为x
   K2SO4+BaCl2=BaSO4↓+2KCl
   174       233
   x        11.65 g
    x=8.7g
   硫酸钾的质量分数=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5

答:该化肥纯度不符合包装袋上的说明。
24.(7分)解:(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15.6g+100g)–111.2g=4.4g
      (2)设生成4.4g二氧化碳气体需Xg碳酸钠,同时生成Yg氯化钠
Na2CO3+2HCl=2NaCl+ H2O+CO2↑
106         117       44
Xg          Yg         4.4g
X=10.6g     Y=11.7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5.6g–10.6g+11.7g)÷111.2g×100%=15.0%
25.(7分)解:(1)设工业盐中BaCl2的质量为x
         BaCl2+Na2CO3= BaCO3↓+2NaCl
         208         197
         x          0.985g
         208:197=x:0.985g
         x=1.04g
         (2)m(H2O)=100g×3.36%=3.36g
         m(NaCl)=100g-1.04g-3.36g=95.6g
         w(NaCl)=
     则该工业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符合产品质量的指标。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A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物质,以及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2)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查阅资料和讨论等活动,学会自主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3)通过学习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合理安排饮食的意识,增强自我保健和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难点:了解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活动一  探究人体营养素包括那些方面?
情景导入:提问:熟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可见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所吃的食物通常包括哪些呢?
小组交流:列举生活中的常见食物和饮品类别。
观察:(多媒体投影)教材P.88图12-1、P.91图12-7、 P.92图12-9、 P.93图12-10。
小结:人体生命的生存和健康离不开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物质,通常称之为人体营养素。
活动二  学习竞赛
主题:“我”的风采我展示。
设疑:这些营养素对人体来说,究竟分别有什么别种物质不可替代的作用呢?
指导阅读:(分四大组,分别指定阅读教材上关于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内容介绍,结合教师课前布置查阅的有关资料,组内合作,讨论并限时完成下面的任务:以第一人称手法写一份自我介绍的文段,题目自拟。要求:简要介绍某类营养素的基本情况,重点重点陈述对其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组际竞赛:各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演讲。(根据演讲的口才、表情及内容质量,由学生评委评分)。
活动三  应用实践
1、辩论:偏食习惯好不好?
设疑:我了解到我们同学们中有的同学喜欢吃这种食品而不喜欢吃那种食品,即存在所谓的偏食。这种饮食习惯好不好呢?
正反方辩论。
小结:偏食影响身体健康。特别是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旺盛时期,更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
2、阅读与讨论:
阅读:P.90、 P.92“资料”。
讨论:
(1)有人用甲醛水溶液来浸泡水产品并出售,这样做有什么危害?
(2)为什么吸烟有害健康?
(3)为什么霉变食物绝对不能食用?
(4)运动会上的长、短跑赛进行中,为什么有的同学感到很累?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赛前服用一些葡萄糖?若改食一些花生或者麦食品,效果好吗?
3、知识拓展(多媒体播放):
(1)“劣质奶粉”导致“大头婴儿”的相关报道。
(2)“毒大米”危害介绍。
(3)吸烟的危害分析。
活动四  课堂计算竞赛
1、一女运动员可以在60s秒内跑完400m,她的最大氧气吸入量为4L/min,而肌肉在工作达到极限时,每公斤体重每分钟需要氧气约0.2L,如果该女运动员体重为50kg ,她将缺少多少氧气?
2、花生米含糖约24%(质量分数),油脂约39%,蛋白质约26%;小麦含糖约76%,油脂约2%,蛋白质约11%;50g花生和50g小麦在体内完全氧化放出的能量各是多少?
课题小结  经过本课题的学习,在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和对化学学科的情感方面,你分别有那些收获?
活动五  课外调查
    我们是一所农村中学,大多数同学家住农村。请在课外作一个调查,对于家中(或亲友、邻居中)发生霉变的食物是如何处理的?这种处理是否科学合理?我们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对此应做哪些工作呢?调查报告于一个月内完成。
[执教:湖北省枝江市紫荆岭学校  韩直明]
【点评】
整堂课以四个主题活动展开,层次清楚,意图明确,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第五个主题更是结合农村的实际,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研究,让学生感悟到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对社会常见的“偏食习惯”采取目前流行的深受大、中学生欢迎的“辩论”形式,而不是“答辩”形式,有其新意。但是课中如何把握,则对学生的课前准备、对教师的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点评:湖北省枝江市教学研究室  易章和]
【背景资料】
1、22名小学生吃玉米糊中毒    事发郧西县,已有一人遇难
本报讯(记者 刘振雄 特约记者 龙桥 通讯员 杨兴炳)我省郧西县一所小学11日突发食物中毒事件。至昨日,22名中毒学生中已有1人遇难,两人紧急转院抢救。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5

事情发生在邻近陕西的郧西县景阳乡泥沟中心小学。11日下午5时30分左右,该校五六年级数十名寄宿学生吃了晚餐的玉米糊后不久,出现呕吐、恶心、头晕等症状,当即被校方送入当地卫生所抢救。
昨日上午9时50分,该校五年级女生、12周岁的何莹莹经抢救无效身亡,12岁的男生孙文林、陈华登被紧急转送至郧西县医院抢救。
事发后,十堰市副市长胡仲军、郧西县副县长张惠莉等赶到事发地指挥抢救,调查原因。据郧西县疾病控制中心介绍,初步怀疑系玉米霉变引起,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
(《楚天都市报》2003年11月13日)
2、大量服用维生素E有害健康
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10日电(记者曲俊雅)维生素是一种抗氧化剂,大多数人认为补充维生素E可以帮助他们延缓衰老。不过,最新研究发现,服用药物大量补充维生素E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危害身体健康。
研究负责人、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埃德加?米勒博士说,大多数复合维生素片一般含35-40个国际单位维生素E,这对健康也许会有“些微的益处”。但如果能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维生素E,复药补充毫无必要。坚果、食用油、全谷食物和绿叶蔬菜中都富含维生素E。
此外,美国心脏学会早已指出,维生素E没有预防心脏病的作用,而最近研究还表明,维生素E和降胆固醇药互相冲突。
(《三峡都市》(周末)2004年11月12日)
3、野生珍稀、特殊功效、“生猛”刺激   安全饮食必须革除三种陋习
据新华社南昌11月10日电(记者  冯丽)专家认为,要确保饮食安全首先要革除三种饮食陋习。
不少人认为物以稀为贵,放着肉厚味美的畜肉不吃,偏吃肉少味寡的蛇、鼠、猫、虫。以为野生、珍稀的动物更有营养,其实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无论从组织结构、化学组成还是消化利用来看,它们都没有任何优势,不少野生动物还极易引发人类疾病。
我国传统习惯有一些糟粕和迷信也影响了部分人的饮食喜好。如从“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鳖”推理,相信吃乌龟肉能长寿;从老虎的雄健敏捷,推理出虎骨酒能治跌打损伤;认为动物生殖器可以滋阴壮阳等等,甚至把“驮峰”、“熊掌”、“蛇肉”、“牛鞭”传得功效神奇,美味无比。这些动物肉不仅保健功效毫无科学依据,即使从味道讲也毫不足取。
“活猴脑”、“蛇胆”、“乌龟”、“活鱼”、“醉虾”等,这些近乎野蛮的吃法,不仅伤害人们对动物的爱怜之心,而且极不卫生。
(《宜昌日报》2004年11月11日)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B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
2、初步认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大意义。
3、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意识和合作探究能力。
4、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激发更多的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蛋白质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一组精美图片(或制作成多媒体)、研钵、滴管、小烧杯、量筒、医用维生素C、蒸馏水、漏斗、滤纸、玻璃棒、石蕊、碘酒、米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情景创设
同学们都吃过饭了吗?你们知道,我们每天为什么要吃饭啊?为什么光吃饭还不行,还要吃菜呢?
(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得出我们人类维持生命和健康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
二、群体互动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在生物学和化学中已经知道了不少,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常见的盐,本单元所涉及的无机盐将在下一个课题中进行研究。本课题我们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四类有机物的营养物质。
请分组阅读教材P88—94,讨论并完成下表和P89、P93两处的课堂练习。

蛋白质        糖类        油脂        维生素
存在                               
特色反应式                               
每克完全氧化放出的热量                               
主要功能                               
其它:你感兴趣的内容                               
三、交流汇报
各小组汇报小组的讨论成果。
四、巩固提高
1、特殊的蛋白质——酶;
2、维生素的音译名:Vitamin—维他命;
3、演示:碘与淀粉的反应:单质碘+淀粉 显蓝色
五、组间抢答
给我们平时常吃的食物找“家”:米饭、羊肉、苹果、白菜、牛肉、花生、糖果、猪肉、黄瓜、鲜奶、鱼肉、玉米、鸡蛋、柑橘、萝卜、蒜苗、雪梨
主要含蛋白质的有                                                   
主要含糖类的有                                                     
主要含油脂的有                                                     
主要含维生素的有                                                   
六、探究辨析
1、抛砖引玉:警方常用“指纹显示”来破案。方法一:取一个蒸发皿,加入少量的碘酒后,微微加热,将留有手指印的证物(纸张或器皿)放在蒸发皿上方,过一会儿可显示出清晰的指纹。(其原因是手指上的油脂在器皿或纸张上,而碘可溶于油脂中,从而显示出指纹来。)方法二:将硝酸银溶液小心地涂抹在案情证物上,再用光照,则会在物证上会显示出黑色的指纹来。(其原因是手指上的汗迹中含有无机盐(NaCl)等,与AgNO3反应生成了AgCl,经光照,AgCl分解产生黑色银的微粒,而显示出黑色指纹。)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5

2、学生实验探究维生素C的性质:取3片医用维生素C(也可用学生可用自备的水果、果汁),碾碎后溶于10ml水中并过滤,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入几滴紫色的石蕊试液,观察,可见                     。说明维生素C的水溶液呈           性,医学上常把维生素C称之为            (可查阅资料或访问医护人员)。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条件下易被破坏。请想一想,如何食用新鲜黄瓜,才能充分利用黄瓜中丰富的维生素C。
七、交流展示
——“我”在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中的作用
课前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收集四类有机营养物的生理功用(每小组负责一类),并用第一人称“我”写成汇报交流材料。
八、警钟长鸣(多媒体展示)
1、吸烟与疾病。图片:肺癌患者的肺与正常人的肺的比较。
2、资料:甲醛浸泡的鸡爪和水产品。
3、资料:硫磺熏制的白木耳。
4、市场上销售的毒大米和毒笋。
5、关注生活中所见到的“黄曲霉菌”。
6、关注居室装修中的“隐形杀手”——甲醛、苯。
九、感悟交流
看了之后你们有何感受?
十、学后反思
1、我们应怎样关注健康、关爱生命?
2、我们应怎样合理安排膳食?调查我们学校的食谱是否符合健康要求,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3、我们为什么不能偏食、择食?我们为什么要多吃蔬菜?
十一、课后调研
你认为“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民间说法有科学道理吗?建议你做一做下面的调查研究:参考课本P94页习题3中提供的数据,记录自己(或他人)每天行走多少路,大约消耗多少油脂?根据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之比,制定一个科学的走路锻炼计划,并坚持实施,作好记录,分析结果,在适当的时候完成调查研究报告。
[执教:湖北(私立)枝江英杰学校   滕登元]
【点评】
本节课从“民以食为天”的吃开始,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学知识,从而使本课题顺理成章地导出。
在学生互动活动中又设置了一栏:“其它,你感兴趣的内容”,更是体现了“以人为本”张扬学生个性的理念。值得一提的是滕老师的“课后调研”给学生提供了七年级数学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可谓用心良苦。
[点评:湖北省枝江市教学研究室   易章和]
【背景资料】
1、2004年11月10日   楚天都市报
掺有矿物油的大米对人体有致畸、致癌作用。一次性进食了较大量的含矿物油的食物,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腹泻、偶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鉴别掺油大米的简便方法是:用少量热水浸泡大米,手捻有油腻感,严重者水面有浮油。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七年级  上册P116
现代营养学家用身体质量指数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这个指数等于人体质量(千克)与人体身高(米)平方的商。一个健康人的身体质量指数在20~25之间;身体指数低于18,属于不健康的瘦;身体质量指数高于30,属于不健康的胖。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A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的基本组成元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2、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教学准备】
1、学生在课前收集与人体健康有关元素的食品包装袋商标,药品的说明书等。
2、调查这些人体健康所需元素的来源。
3、准备元素自述的表演。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等,其中氮、磷、钾需要量较大。自然界中不供给,需要人工供给。有人说:人体是一个元素的仓库,那么人体内含有多少种元素?其中哪些元素含量较多?哪些元素自然界中不能供给,还需要人工供给的?
活动一
1、将学生收集到的商标或说明书中人体所需元素主要功能及来源在全班交流。
甲:我是钙元素,在人体中只含2%,如果少了我,人就会得佝偻病入骨持疏松等病。我来源于奶类、豆类等食物中及人工制造的补钙保健品内。
乙:我是碘元素,老钙兄,我虽然没有你的含量多,但我的功劳可不小,台少了我,人就会造成思维迟钝、甲关腺肿大病。我主要来源于海产品、加碘盐中。你家里用的是加碘盐吗?
丙:我知道加碘盐要防潮、密封储存,待食物煮好后再放入,而不能把加碘盐放入锅中久煮。
丁:铁老弟我呢?我比不上你们,但人体缺少了我,就持造成缺铁性贫血,你知道为什么炒菜的锅会用我吗?我在很多食物中存在,如肝脏、蛋、鱼、豆类、芹菜等。
师:据国际互联网上报道:“目前世界上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联合国卫生组织考察和研究,认为我国使用的铁锅是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理想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请同学们围绕推广使用铁锅炊具做一次即兴发言,课后定一篇宣传稿。
2、引导学生看书P94——95及资料表12—1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化学元素。
3、讨论归纳。
              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各维生素(主要有________元素)
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     以无机盐    _____元素(主要有____)____含量超过0.01%
                        形式存在的   _____元素(主要有____)____含量小于0.01%
活动二
1、引导学生观察三幅图片
   
猜出疾病名称:
第一幅:______     第二幅:______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5

  第三幅:______
你知道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吗?
2、指导学生看书P95——96及表12—2一些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适宜摄入量。
3、开展P97讨论
反思与评价
1、阅读P97资料,填写下表。
元素        元素符号        该元素
的作用        摄入量过
少的后果        摄入量过
多的后果        补充途径
钙                                       
锌                                       
碘                                       
铁                                       
硒                                       
2、你家里炒菜做饭用铁锅还是铝锅?用什么锅较好?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
作业
请科代表将同学们收集的商品、药品的说明书整理、分类搞一次展示活动,并与兄弟班进行交流。
调查与研究
收集有关补钙、补铁、补锌的商品说明书,了解和比较其主要成份、功能,使用说明等,并对这“三补”的人群进行分类统计,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呢?
[执教:湖北省枝江市问安二中  董广文]
【点评】
本课题与生活、生命密切相关,本教案的亮点是让学生对于中国铁锅的即兴发言并写一篇宣传稿,颇有商品经济的气息。另一个亮点就是让学生将收集的有关商品、药品说明书展示出来并开展班级之间的交流而扩大了互动面。
[点评:湖北省枝江市教研室    易章和]
【背景资料】
1、德专家劝告——素食者警惕营养不良
新华社北京2月4日专电:德国营养学家近日警告说,虽然多项研究证明素食者可能比普通人更少患癌症、心脏疾病、糖尿病、胆结石等疾病,但他们同时也更容易营养不良。因此,素食者应重新审视自己的食谱,并通过各种途径注意额外补充缺失的营养。
据报道,素食者的类型多种多样:一部分人拒绝一切动物及与之相关的食品,甚至是蜂蜜;一部分素食者除水果、蔬菜和粮食外,还接受蛋类和奶制品;另一些素食者则只吃生的水果和蔬菜,而拒绝肉、蛋类以及包括面包在内的所有经过烹调加工的食物。德国营养学家科乐内利娅?明斯特尔认为,那些选择以素食为主的人应该全面掌握食物营养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为自己补充必要的营养。
明斯特尔说,纯粹的素食会导致人体缺乏维生素B、钙、铁、碘和锌等营养物质,特别是维生素B12,它只存在于动物的肉制品中。因此,他建议素食者平时要通过可能的途径额外补充那些无法从自己食谱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如吃一些营养药物等。
与此同时,专家还劝告处在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老年人和儿童不要完全食素。特别是婴儿和儿童,纯粹的素食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三峡晚报》2004年2月9日
2、湖北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生物学(第四册)附表:部分食物一般营养成份
3、铝锅中的铝烹饪时怎样溶出
铝锅适于煮饭、烧水,但也有用作炒菜的。铝盐有神经毒性,但通常铝制炊具和食具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对弱碱、比酸及水呈惰性。例台用铝锅煮沸PH=3的柠檬酸溶液10min,溶出的铝仅为0.2mg/l,对人体不构成危害。
1986年在英国著名的杂志《自然》上有一篇论文指出茶水中含铝高,这是由于通常含氟量大的茶叶用铝锅煮制时形成氟铝络合物。实验指出当Fˉ含量为1mg/l(这是自来水中的正常浓度)时,用柠檬酸配成PH=3的溶液,在铝器中煮沸10min,即溶出200mg/l的铝,为无氟时的1000倍。
取西红柿50g放在铝锅中,加250ml自来水,烹煮10min,可溶出150mg/l的铝,约超过通常饮用水中铝含量的10倍,并且铝显示毒性的PH约为4,此时铝以二羟铝络离子存在。西红柿中的维生素C、糖醋鱼块中的醋都是酸性,均可加重铝的溶出,所以不宜用铝器来烹制菜肴。
人教网中学化学《化学与社会》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B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钙、铁、锌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通过学习及查阅资料,了解人是如何摄取这些元素的。
3、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健康方面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难点:正确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一、调查与研究
1、查阅资料并整理填表:
[可从网上、报刊、杂志、医学书籍、调查访问医生、父母、身边的病人等途径获得]
元素        人体内含量        生量功能        适宜摄入量        摄入量过高对人体影响        摄入量过低对人体影响        主要食物
来源
钙(Ca)                                               
钠(Na)                                               
钾(K)                                /               
铁(Fe)                                               
锌(Zn)                                               
硒(Se)                                               
碘(I)                                               
氟(F)                                               
2、调查市场上有哪些补钙、补锌、补碘、补硒、和补铁等的保健药剂或营养补剂出售,查看它们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
3、收集几种不同品牌和不同产地的食盐包装袋、牛奶袋。
4、将学生分成四个竞赛小组,每组选组长一名,各组分别命名为钙铁、钾钠、锌硒、碘氟队,并以自己的组名为题,自编、自演一个节目“我们的作用大”,形势可以是小品、相声、顺口溜、替换了歌词的歌曲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贵州某山区盛产芭蕉,一外地人问卖蕉人怎么卖?答:1角钱3只。4只行不?答:不卖。2角钱卖一串(少的也有十多只)行吗?答:行。这个卖蕉人数学概念为何这样差?原来他在婴儿时期因缺碘而得了呆小症,智力缺陷。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扳书课题)
二、活动与探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5

活动一:
知识抢答:[记分: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题目:1、组成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多少种?(50多种)
      2、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多少种?(11种)
      3、人体较多的元素约占人体质量的多少?(99.9%)
      4、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的元素是哪几种?(C、H、N、O)
      5、以无机盐形式存在的元素总量不超过人体的质量的多少?(4%)
      6、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的元素可以分为哪两类?(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7、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元素是常量元素吗?(是)
      8、钙是微量元素吗?(不)
      9、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多少种?(20多种)
      10、哪些元素是微量元素(Fe  Zn  Se  I)
师投影知识网络图: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
      水、糖类、蛋白质和维生素(主要有        元素)
            ——元素(主要有    )含量超过0.01%
                       ——元素
            ——元素   ——元素   (主要有    )含量小于0.01%
                       ——元素
过渡:已知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全部加起来也只有体重的0.05%,可谓是“微不足道”,真是这样吗?
活动二:特长展示
各队表演节目:我的作用大:(记分办法:其余三组无记名投票,以票数记分)。
过渡:你们对人体的作用真是功不可没,但在人体内的含量是不是多多余善呢?
活动三:真情表白(记分,能说记10分,分队陈述摄入过多的危害)
活动四:挑战对手
请你用一句话来描述:钙、铁、锌、碘的重要作用,要求通俗上口,特点鲜明,字数少。
[答对记10分]
例如:碘:不仅仅是“智力元素”          锌:多种酶的激活剂
钙:参与构成人体的硬组织          铁:造血的主要原料
过渡: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都很棒,下面进行最后一轮竞赛,以决
胜负。
活动五:智力陷阱
(规则:第一名与第二名,第三名与第四名互相挑战。四道题分别以“合、作、创、新”为题号。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合:谈谈你从加碘盐包装袋上获取的信息?并就此自编一道考题
作:谈谈你从牛奶袋上获取的信息?并就此自编一道考题
创:芳芳同学长期食欲不振,发育不良,患上了佝偻病,经医院检查还患有贫血,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推断芳芳可能缺乏哪些元素?并对她的食谱提建议。
新:俗语有“多吃五谷杂粮,身体壮如牛”的说法,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小结:评价竞赛情况,表扬优胜小组。
三、反思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学以致用
“关爱长辈,倾注亲情”建议陪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去医院检查一个体内的含钙量,必要时向老人推荐几种补钙的保健品,当然要向他们说明你的理由。
[执教:湖北省枝江市七星台第一初级中学 胡永梅]
【点评】
本教案突出了“玩中学”,“用中学”,让学生从认识商品说明的作用、用途,抓住“偏食现象”提建议、开“药方”,教案后面“学以致用”使学生跳出书本、走出课堂、关注社会、倾注亲情,这种作法必将在社会上得出好的反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玩中学”时教师要把握“尺度”,注意相关知识的归纳与落实。
   [点评:枝江市教学研究室 易章和]
【背景资料】
1、加铁酱油能补铁?
新华社贵阳6月23日专电(记者杨立新)贵州省毕节市海子街镇的一位胡姓村民一直很苦恼,因为其将近20岁的儿子整天精神不振、浑身乏力。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们只是在他家经常食用的酱油里加入了铁元素,现在他们儿子不仅症状全无,还能够出去打工挣钱了。
在关专家说,他儿子是患了缺铁性贫血症。铁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元素,缺铁时,人体便无法充分将氧气输送到大脑或全身,影响了人体健康或儿童生长发育及智力开发,导致人的记忆能力、免疫能力下降和食欲减退、疲乏无力等现象发生。
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高达15%至20%,全国约有2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和铁营养不良症。
缺铁就需要补充元素。铁的缺乏是渐进的过程,因此只有依靠日常膳食的不断补充,才能保证人体所需铁元素的充足供应。因此,国内外专家们一致认为,采取在日常食品中添加铁的办法是最好的选择。
加铁酱油是人们食用了几年加碘盐后出现的又一种营养强化型调味品,它是在普通酱油中添加柠檬酸铁、氯化铁、乳酸亚铁等易被人体吸收的铁盐来进行营养强化,以达到增加酱油中铁元素含量的目的。
据介绍,铁元素加入酱油后,其颜色会被普通酱油的颜色完全掩盖,色差不大,易被消费者接受。加铁酱油的风味也与普通酱油相似,用加铁酱油来烹调菜肴,无论是煎、炒、烹、炸、煮、焖都不会对菜肴正常的色香味产生不良影响,长期食用加铁酱油对人体无害。
《宜昌日报》2004年6月25日
2、爱火锅  食咸辣  好烟酒——混乱饮食“酥”你骨头
新化社电  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目前本市患骨质疏松症者中,男性老年人口占7.6%,女性占29.1%;而骨头变“酥”有潜在骨质疏松的患者,男性达14%,女性超过50%。约有71万上海人面临骨折的威胁。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9 21:16

调查发现,许多人饮食不正常,偏食火锅和咸辣味重的食物,或喜欢烟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还有人食欲过盛,平时大量进食面包、香肠类食物,以及可乐等。医学专家认为,饮食混乱容易使骨头变“酥”,影响人的骨骼健康。国际卫生组织骨质疏松小组、上海医学会骨质疏松学会等单位因此提出,为了你的骨骼健康,请注意忌口、戒烟酒。
吃得太咸使骨质“大逃亡” 上海医学会骨质疏松学会专家介绍,美国营养学专家曾做过专门研究,让一群健康的更年期妇女进行饮食安全的实验。在第一周内,让她们每天从特别调配的食物中摄取1200毫克的食盐。第二周,把摄取量提高到4800毫克,结果发现他们尿中的骨质分解含量比正常情况多6%,证实多吃了盐后会加速骨质的耗蚀。盐中的那个恶魔就是钠,它约占盐成分的40%,是导致人体骨质流失的杀手。
一般情况下,人体的肾每天会将盐中的钠随着尿液排到体外,大约每排泄1000毫克的钠,也会,同时消耗26毫克钙。由此,人体需要排掉的钠越多,钙的消耗也就越大,最终必会影响到骨骼健全所必需的钙质。因此,多吃盐会加速骨质耗蚀,也使骨钙加速丢失。盐中的钠通常会使妇女的骨质每年流失约百分之一,患有高血压的妇女骨质流失的速度比血压正常的妇女快许多。
饮食无常令男性骨质流失  国际卫生组织骨质疏松小组提供的最新研究表明,饮食对骨骼健康影响的情况同样适用于男人。并且,当男人的饮食不规律时,其骨头的伤害程度甚至比女人更严重。
据估计有1/6的男人有饮食不规律的不良习惯。他们偏食火锅和咸辣味,还喜欢烟酒、咖啡等有刺激的食物。还有人喜欢大量进食面包、香肠类食物以及可乐等。研究表明,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会使人体需要的钙质减少,从而导致骨质疏松。面包、香肠类肉食物都含磷高于含钙,过多的磷酸盐会导致骨质流失。研究结果证实,饮食不规律男人的骨骼密度要远低于饮食正常有规律性男人,其中46%患有骨质疏松症。
改变不良习惯保护骨健康  上海市第六医辽骨质疏松防治中心黄琪仁教授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营养在骨机理的各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幼时营养不良会阻碍骨头正常发育,导致老年时骨质流失加快,成年后饮食混乱是导致缺钙和使骨头变“酥”的重要原因。
因此,专家建议,每天摄取盐不要超过1500毫克。偏爱咸重味者,可在减少盐摄取量的同时,每天至少应摄取1000毫克的钙,年过50的人应摄取1200毫克。同时每天摄取盐的数量应比平日减少1/3。男性可以通过提高雄性激素含量来帮助自已“硬起骨头来”。女性不要因减肥而把一切跟脂肪沾边的食物拒之口外,使钙摄入量不足,把骨头也减“软”了。对抗饮食混乱引起的骨质流失,建议每周至少运动3次,不吸烟,每天喝咖啡不超过两杯,少量饮酒不超过2两。多做负重有氧锻炼,如快速行车、慢走、爬楼梯和跳舞等,给骨骼系统施加活力,驱使钙质回到骨骼中,同时刺激新骨的形成,如此可使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下降50%——80%。
《三峡晚报》2003年10月24日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师:“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瓷器。
师: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板书: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一
师: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99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投影展示学生表格的填写并汇报讨论结果。
师:我们将甲烷、乙醇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而氯化钠、硫酸等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化合物。
flash动画演示:石油中跳出一个个乙烯分子,乙烯分子连成链状。
师:有机物中碳原子间可以连接成碳链或碳环,因此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通常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像乙烯这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称为小分子,由有机高分子合成的材料称为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二
师: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
学生实验:
一、撕扯塑料薄膜
撕扯方向        用力程度        撕口形状        原因分析
                       
二、加热塑料片
所用样品        操作步骤        现象        分析原因
塑料袋片                       
锅柄碎片                       
通过此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小结:线型高分子都具有热塑性,加热软化后可以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也可制成纤维;体型高分子加热后不会熔化,具有热固性,这种塑料一旦加工成型后,不能通过加热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
幻灯片展示:
1、“塑料王”聚四氟乙烯制品。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