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课文二十《小熊住山洞》教学实录及评课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5 14:12
标题: 课文二十《小熊住山洞》教学实录及评课
简介:
  《小熊住山洞》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的最后一篇阅读课文。
  本课教学的目标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领悟小熊一家没有砍树造房,一直住在山洞里的原因。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以《小语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理念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指导教学实践。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只可爱的小熊(贴“小熊”图)
  还记得小熊一家住在山洞里有多难受吗?(贴“山洞”图)
  生:山洞里的新鲜空气不好。
  生:山洞里很潮湿。
  生:山洞里没有开水喝,只有脏水。
  生:小熊住山洞很危险,因为山洞里有很多石头,如果石头砸在小熊身上,小熊会死的。
  生:山洞里有很多虫子。
  师:是啊!住山洞多难受,所以小熊一家决定砍树造房子。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熊住山洞》。师板书——“住”
  点评:通过回忆小熊一家住在山洞里有多难受,架设起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入情入境,读懂课文
  师:请孩子们自由地轻声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小熊一家后来住到房子了吗?你是从课文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学生自读、思考,交流。)
  生:小熊一家后来没有住到房子,我是从课文第七自然段知道的。
  师:其他孩子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我也同意。【屏幕出示课文第七自然段】
  师:谁想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听?
  生:一年又一年,他们没有砍树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里。
  师:请你们拿出铅笔,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一年又一年”和“一直”这两个词语画出来读一读,然后想想你从这两个词语中能读懂什么?
  (学生勾画、自读并思考。)
  师:想好以后,请你和同桌的伙伴交流交流。
  (同桌的学生互相交流。)
  师: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生:我从“一年又一年”中读懂了很多年很多年。
  生:我读懂了“一直”,“一直”就是时间很长的意思。
  师:还有哪些孩子也想谈一谈?
  生:“一年又一年”就是很多年小熊都没有砍树造房子。
  生:我从“一直”体会到始终住在山洞里。
  师:你体会得可真好!能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生:一年又一年,他们没有砍树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里。
  点评:读,特别是朗读,是语文教学最传统、最基本、最能体现自主学习的方法。这里的“读”与品词品句、增强语感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尝试自读,边读边体会“一年又一年”和“一直”这两个词语,尊重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
  师:谁还想读读这一段?(一学生站起来准备读书。)
  师:在读之前,你们想不想提醒她读这段话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你的声音要大声。
  师:你能有礼貌地提醒她吗?
  生:请你读的时候要大声。
  师:谁还想当小老师,也来提醒提醒?
  生:请你读课文时不要加字、减字。
  生:请你读课文的时候要有感情。
  师面向准备读书的学生:你听明白了吗?来,试一试。
  (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师:谁能读得更好?请你来。
  (这名学生读得非常好。)
  师:在小老师们的帮助下,这段话越读越好。这样吧,咱们一起读,边读边体会。
  生:齐读。
  点评: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敢读、敢想、敢说,促使学生在读中加深体会。
  【课件演示:小熊从山洞里走出来】
  师:学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小熊?
  生:小熊,你为什么不去砍树呢?
  师:你多为小熊着急啊!谁还能有礼貌地问一问?
  生:小熊,我问你一个问题,请你回答好吗?你为什么不砍树,森林里有这么多树,砍一两棵有什么关系呢?
  师:真好!谁再来问一问?
  生:小熊,小熊,你为什么不砍树造房子呢?
  师:你也挺为小熊着急的。是啊!住山洞多难受,小熊为什么不砍树造房子呢?我们一起到森林去看看,好吗?
  生:好!
  点评:语文教学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教师应立足于人文精神来建构语文教学。“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小熊?”人与动物的沟通与对话,是情感的交流,是人性的体验。
  【课件演示:远处是一片森林,近处有一条河,河边有生字块。】
  师:看来要去森林我们还得过这条河。
  【课件演示:小蓝熊告诉大家过桥的方法:嗨!小朋友,你们想过河吗?那就得用河边的生字块搭座桥才行。搭桥时先要读准生字的字音,然后给这个生字组词,只要组词正确,就能搭好生字桥,听明白了吗?祝你们搭桥成功!】
  师:孩子们,有信心搭桥过河吗?
  生:有。
  (学生合作搭桥:课件出示生字,先请学生读准字音,然后给生字组词,只要组词正确,就搭好生字桥的一部分。)
  【课件出示:造】学生齐读生字。
  师:谁能给这个生字组词?
  生:造句。
  生:创造。
  生:造词。
  师: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造词语。
  师:谁来帮助她纠正纠正,应该怎么说更好?
  点评: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应该是组词,不是造词。
  师:你听明白了没有。谢谢小老师。
  师:你来。
  生:造桥。
  师:孩子们真能干!我们搭好了生字桥的一部分。
  【课件出示:结】学生齐读生字。
  师:谁先来给这个生字组词?
  生:结满。
  生:结果。
  【课件出示:动】学生齐读生字。
  师:咱们接着组词?
  生:动物、动力。
  师:真好,你组了两个词语。
  生:动作、劳动。
  师:你也组了两个词语。
  生:冲动。
  生:还有运动。
  生:还有行动。
  【课件出示:满】学生齐读生字。
  师:谁来给这个生字组词?
  生:满天。
  生:满意。
  师:你的声音这么响亮,让大家都很满意。
  【课件出示:丽】学生齐读生字。
  师:我们继续给生字组词?
  生:美丽。
  生:华丽、壮丽。
  生:艳丽。
  生:靓丽。
  【课件出示:直】学生齐读生字。
  师:看你手举得那么高,你来组词?
  生:一直。
  生:笔直。
  生:直线。
  生:直尺。
  师:真好!
  师小结:我们不但生字记得牢,词语也积累了很多,所以顺利过河。
  点评: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机械化”的识字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这一环节将识字与搭桥过河的游戏相结合,能够激发兴趣、启迪心智,促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生字加以积累和运用,还能有效地防止生字回生。
  师:看!森林就在我们眼前。【课件播放森林四季的景色】
  师:欣赏了森林四季的景色,你想说点儿什么?
  师:请你先说。
  生:我欣赏了森林四季的美景,我觉得森林真的像一幅美丽的画。
  师:真好!森林美如画。
  生:看了森林的四季,我想说,森林里的树好多好多。
  师:请坐,你再来说说。
  生:我看到森林里的树长得好高啊!
  生:我觉得森林四季有差别。
  师:差别在哪儿?
  生:春天的树叶是嫩绿色,夏天的树叶颜色要深一些,秋天的树叶是黄色,冬天就没有树叶了。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谁还想说?
  生:春天的森林穿的是绿衣服,夏天的森林穿的是花衣服,秋天的森林穿的是黄衣服,冬天的森林穿的是白衣服。
  师:你不但观察得仔细,还会说这么美的句子。
  生:森林里的景色好美呀!我还想去一趟。
  点评:创设或再现教材所要求的富于形象性和情感色彩的具体场景、氛围,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这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又能调动学生认知的积极性,触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师:课文3~6自然段也写了森林四季的景色,请你们一边看图一边自己读读这几个自然段,待会儿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想把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我们听?
  (点评: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必须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留下充足、自主的时间和空间。这里教师把读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实践,促使学生读中体会,读中悟情。反馈时,学生先读哪一部分,就先学习哪一部分的课文,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生读:春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长满了绿叶,小熊舍不得砍。
  【课件出示相应的插图】
  师:孩子们看图,春天,树上长了这么多的绿叶,那“树上长满了绿叶”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
  生:树上长满了绿叶。
  师:你来。
  生:树上长满了绿叶。
  师:谁还想读?
  生:树上长满了绿叶。
  师:你不仅读得好,还用了动作来表示。
  师:请孩子们想一想: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舍不得”的时候吗?
  生:我妈妈买了小白兔,小白兔跑了,我很舍不得。
  生:我家里养了一只小狗,但它死了,我很舍不得。
  生:我家养了一只小鸡,可是它死了,我也舍不得。
  师:孩子们说的是动物,你们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很深。还有别的吗?
  生:我的姐姐来了,才玩了一会儿就要走,我很舍不得。
  生:我妈妈去了广州,我很舍不得。
  点评: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拓宽点,把校外、课外的信息引入课堂。这里教师鼓励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生活中“舍不得”的情形,从而与文中角色的情感产生共鸣。
  师:那就请你们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小熊舍不得砍”,自己练习读一读。(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想把这段话读给我们听听?
  (请三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你还喜欢哪个自然段,也想读给我们听?
  生读:夏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开满了花儿,小熊舍不得砍。
  【课件出示相应的插图】
  师:这段话我也特别喜欢,也想读给大家听听,行吗?
  生:行。
  师:请孩子们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想象。
  (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师:听了老师的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生:我好像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闻到了花香。
  生: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闻到了花的香味。
  师:你会用“各种各样”这个词语,真棒!
  生:我好像看到了玫瑰花,闻到了玫瑰花的香味。
  师:谁还想说说?
  生:我看见了奇形怪状的花,闻到了奇形怪状花的香味。
  师:你的想象很丰富!哪些孩子也喜欢这段话,请一边读一边想象吧!(喜欢这段话的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点评:运用想象法感悟语言,学生自主地将课文中的语言情境化,形象化,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
  师:你还喜欢哪段话,也来读给我们听听?
  生读:冬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有许多鸟儿,小熊舍不得砍。
  【课件出示相应的插图】
  师:请你们看图,这么多鸟儿围着小熊,它们在干吗?
  生:它们在打招呼,小鸟唱着歌在给小熊打招呼。
  生:小熊和小鸟它们在做游戏。
  生:小鸟在唱歌。小鸟唱的歌是“小熊,谢谢你不砍树,你砍了树我们就没有家了”。
  生:小鸟在说:“小熊,小熊,请你不要砍树,如果你砍了树的话,我们就没有家了”。
  点评: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调动了学生认知的积极性,触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口语表达特别活跃,从而对所接触到的情境有深刻的理解和发现。
  师:哪些孩子也喜欢这段话,也想来读一读?(举手的学生很多。)
  师:这么多孩子都想读,这样吧,男女生比赛读。
  (男女生比赛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师:哪些孩子喜欢“秋天”这一段,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秋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结满了果子,小熊舍不得砍。
  【课件出示相应的插图】
  师:孩子们想想,除了树上结满果子以外,小熊在秋天的森林里还会看见些什么?
  生:还有黄色的叶子。
  师:请你把这句话说完整。
  生:小熊还会看见树上有许多黄叶。
  师:谁还想说?
  生:小熊看到地上全部都是黄叶子。
  生:小熊还看到了红色的叶子。
  师:你再来说说看?
  生:小熊还会看见地上的草也变黄了。
  生:小熊看到树上的黄叶飘飘地落下来了。
  师:你会用这么好的句子,真不错!
  【课件出示:秋叶飘飘】
  师:是啊!秋天,果实累累,落叶纷飞。让我们再回到“秋叶飘飘”的美景中吧!我们一起读这首小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学生配乐朗读:
  秋叶飘飘——红色的蝴蝶,黄色的小鸟,在空中飞翔,在风中舞蹈。不是蝴蝶,不是小鸟,是红叶舞,黄叶飘,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告诉我们秋天已经来到。
  (点评:配乐朗读学过的小诗,促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秋天的美景,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品味语言,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师:秋天这么美!我们再来读第五自然段,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读懂了课文3~6自然段,孩子们想不想把这几段话读得更好?
  生:想。
  师:这样吧,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四个自然段,请听清楚我的问题后你们再开始读,读的时候你觉得怎么读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你就怎么读。【课件依次出示有关段落】
  师:春天,小熊和爸爸走进森林看见了什么?小熊怎么做的?
  生读:春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长满了绿叶,小熊舍不得砍。
  师:夏天,他们走进森林看见了什么?小熊怎么做的?
  生读:夏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开满了花儿,小熊舍不得砍。
  师:秋天,他们走进森林看见了什么?小熊怎么做的?
  生读:秋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结满了果子,小熊舍不得砍。
  师:冬天,他们走进森林看见了什么?小熊又是怎么做的?
  生读:冬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有许多鸟儿,小熊舍不得砍。
  师:学完这几个自然段,那你们在前面提的问题“小熊为什么不砍树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里”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这样吧,先和你的同桌互相说说。
  (同桌学生互相交流。)
  师:哪些孩子知道了?来,告诉大家。
  生:因为小熊爱护花草树木,所以没有砍树造房子。
  生:小熊如果破坏了环境,地球就无法生存。如果地球没有了树木,人们也无法生存,小鸟也无法生存。
  生:因为小熊有一颗爱护大自然的心。
  生:小熊知道如果他砍了树的话,有些动物就活不了呢?像猴子呀,树蛇呀这些动物。
  师:为什么说砍了树,这些动物就无法生存?
  生:因为它们都是在树上来找食物的。
  生:小熊想保护环境,所以他才不会砍树造房子。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小熊是多么爱护森林呀!
  (点评:采用提问式引读的方法促使学生在充分朗读体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懂得小熊舍不得砍树造房的原因。从中提高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课件出示相应的插图】
  师:瞧!森林里的动物都来了,他们还带着花。我们一起读课文最后这段话。
  生齐读:森林里的动物都很感激小熊一家,给他们送来一束束美丽的鲜花。
  师:这一自然段里哪些生字我们没学过?
  生:“感”和“激”没有学过。
  师:哪些孩子已经认识“感激”这两个生字了?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我感冒的时候,妈妈买了药,我吃了药病就好了。我问妈妈这是什么药,妈妈说是“感康”。我就认识了这个“感”字。
  生:有一次我感冒了,妈妈给我吃“感诺”。我起先不认识这个“感”字,我问妈妈这是什么药,妈妈说是“感诺”。我就认识“感”字了。
  师:“感康”、“感诺”的“感”就是“感激”的“感”。
  生:我爸爸、妈妈喜欢看“激情燃烧的岁月”这部电视剧,我就知道“激”字是怎么读的了。
  师小结:看来,我们不仅可以从课文中识字,还能在生活中认识更多的生字朋友。
  点评:把学生的视野和学习扩展到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联系生活主动识字的习惯。
  师:这段话是个长句子,你们有信心读好吗?
  生:有!
  师:这样吧,你自己先练习读一读,然后和同桌的伙伴一起,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学生自读后和同桌的伙伴面对面大声朗读课文。)
  师:你觉得你的同桌读得好吗?来,给大家推荐推荐。
  生:我的同桌读得非常好,她读准字音了。
  师:你能像你的同桌那样读准字音吗?(学生读得较好。)
  师:的确读准了字音。谁再来推荐推荐?
  生:我的同桌没有加字减字,所以她读得很好。
  师:那你能像你的同桌这样读一读吗?(学生读得较好。)
  师:谁还想来推荐推荐?
  生:我的同桌读得很有感情。
  师:能请你的同桌读给我们听听吗?
  (学生读得很有感情。)
  点评:“推荐”这一环节就是评读的过程,把“读”和“评”的权利交给学生,既培养了学生朗读鉴赏的能力,又增强学生读书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师:孩子们想想,如果你就是这些动物中的一员,你在送花时,会对小熊说些什么感激的话呢?自己先准备准备。
  生:如果我是一只小猪的话,我会对小熊说:小熊,谢谢你。你没有砍树,夏天我可以在大树下乘凉。
  生:如果我是一只小松鼠的话,我会对小熊说:谢谢你,小熊。让我每天都能吃到松子。
  生:如果我是孔雀的话,我会对小熊说,谢谢你,小熊。你没有砍树,所以我的尾巴会越来越漂亮。
  师:为什么你的尾巴会越来越漂亮?
  生:因为树会吸收灰尘。
  师:你知道得可真多!
  生:如果我是一只小鸟的话,我会对小熊说,谢谢你,小熊。你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
  师:孩子们想想:还会有哪些动物也来感激小熊一家,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生:猴子也来感激小熊一家,他会说:谢谢你,小树。你没有砍树,让我每天都吃得到桃子了。
  师:你有点着急,应该是谢谢谁?
  生:小熊。
  师:别着急,你再说说。
  生:谢谢你,小熊。你没有砍树,让我吃得到桃子了。
  师:哪些孩子还想说?
  生:猴子来感激小熊,猴子会说:谢谢你,小熊。你没砍树,让我每天可以爬树。
  师:除了猴子来感激小熊以外,还会有哪些动物也来感激小熊?
  生:长颈鹿也来感激小熊一家,他会说:谢谢你,小熊。你没有砍树,让我吃到新鲜的绿叶。
  生:啄木鸟来感激小熊一家,他会说:谢谢你们没有砍树,让我能够继续当医生,给大树看病。
  生:百灵鸟来感激小熊一家,他会说:谢谢你们没有砍树,森林没有噪音,我能继续唱动听的歌。
  点评: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想象各不相同,创新的火花不断闪现。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和依赖变为主动地学习,这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必要前提。从学生的交流中,可见学生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美好的心声尽情流露,幼小的心灵获得真善美的洗礼。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小熊一家是多么爱护森林、保护环境啊!
  (贴“树”)(板书:爱护)
  让我们带着对小熊一家的感激之情再来读课文最后这段话。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八自然段。)
  三、以情激情,升华主题
  师:小熊一家为了保护森林,宁愿住在阴冷、潮湿的山洞里。我们周围的人们也这样保护树木吗?课前请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作过调查,这样吧,请你们先把调查到的情况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交流。
  (学生在组内交流课前同父母一起调查到的情况。)
  (点评:在学生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学习的功效,注重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是生命的自我完善和检验。
  师:谁先来给大家介绍你和爸爸、妈妈一起调查到的情况?
  生:有人把书包挂在树上。
  生:我在村子里看见一个小孩把绳子绑在树上,这也是不保护树木的表现。
  生:我吃冰糕的时候,我看见冰糕棍也是用木头做的。
  生:餐馆里面的一次性筷子也是用木头做的。可是我们已经有了竹子做的筷子,为什么还要用木头做的筷子呢?
  点评:教师有开放的意识,使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将低年级语文学习向课外拓展、向生活开放,促使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体现了宏大的现代教育观。
  师:听了刚才的介绍,你们想对那些不爱护树木、破坏环境的人们说些什么?
  生:我想对他们说:“请你们不要砍树了。砍了树的话,就会变成沙漠的,人们就无法生存了。而且我们要喝水,沙漠里面根本就没有水,我们人就会死的。”
  生:我想对那些不保护树木的人说:“不要砍树,你砍了树就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了。”
  生:请你们不要再砍树了,如果你们砍光了树,人类和动物就无法生存了。
  生:我想对他们说:“请你们不要砍树了,砍了树的话,会害了自己,还会害了大家。”
  点评:语出学生之口,情发学生之心。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涵。
  师总结全文:孩子们说得真好!让我们和小熊一样,有一颗爱森林,爱自然的心;让我们和小熊一起,争当环保小卫士!

  结合本课教学实际,其主要特点总评如下:
  一. 架设交流平台,发挥师生的主动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课的教学以“自读、质疑、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从自读质疑引入,到自读自悟、情感互动、思维感悟、主题升华,无不渗透着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创设阅读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主动读书,自主发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机械繁琐的提问和讲解,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采用灵活多样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读书形式,如自读(自由轻声读、选读),群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指名朗读),教读(引读、范读)等,促使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鉴赏水平。
  三.营造民主氛围,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努力凸现现代语文教学新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教学中,教师特别关注个性化学习,珍视学生对课文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如:对童话故事,学生有很多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师一次次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体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懂得小熊舍不得砍树造房的原因。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实践的全过程,没有说教,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教师角色转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了让静止的文字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教师通过角色转换,激发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教材、活化教材,把语文基本功训练与创造性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创造的活力。例如“如果你就是这些动物中的一员,你在送花时会对小熊说些什么感激的话”等问题,都是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说。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和依赖,变为主动地学习,启迪了学生各自独特的想象,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创新的火花不断闪现,从而经历一个感悟事理、发展语言的过程。
  五.向生活开放,体现母语教学的特点
  教师开放意识较强,语文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一方面尽量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拓宽点,把校外、课外的信息引入课堂,如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舍不得”的感受,鼓励学生介绍自己和父母调查到的人们保护树木的情况等;另一方面则把学生的视野和学习扩展到生活中,如交流生字“感”、“激”的认识,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联系生活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在生活中学语言,源于教材,不囿于教材,体现了母语教学的特点。

  总评:
  综上所述,本课教学反映了教师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正在转变教育思想,努力实践《小语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理念
  。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源于教材,不囿于教材,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阅读,在朗读中悟情,从想象中创新,于实践中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全面提高,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较好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特点。

  反思:
  该课也存在不足:反馈评价开放不够。如课前调查身边的人们爱护树木的情况,学生只交流了人们不爱护树木的情形,而没有交流人们保护树木的情况。教师做了努力,但引导点拨还不力。这也反映出当前课改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
  “反馈评价”这一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过程,特别是着眼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过程,是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广大教师进一步加强研究,准确理解和实践。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