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新教材作文教学摭谈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11 02:05
标题: 新教材作文教学摭谈

新课程规范》关于作文方面的修订,一是提法的改变,把中高年级的“作文”改称为“习作”,旨在进一步明确小学作文的性质是练笔,即“把自身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二是由淡化文体的要求,《新课程规范》高年级作文的提法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读书笔记和常用的应用文等。”在表达上没有明确提出“有中心”的要求,条理方面由“有条理”降低为“有一定的条理”。这样做,旨在减少学生在作文上的压力,能无拘无束地把自身的所见所思所感真实地写出来。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依据“新规范“进行高年级的作文教学的几点考虑:
一、 培养阅读积累语言的习惯
大量的阅读和扩大语言积累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方面的作用,在语文教改实验中已有定论,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效的途径。新课程规范对课外阅读量和背诵量作了具体的规定:课外阅读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我认为,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尤其重要的是应配备充分的课外阅读书籍报刊,要跟上指导检查。要搞好“班级图书角”这个博览天地,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手头拥有课外书籍与要求甚远,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应想尽一切方法,配备充分的图书。如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优秀少儿读物,其它人文科学读物,电脑读物也应占一定的比例。其次,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的习惯。比方采用摘录、剪报或运用电脑等方式收集、积累信息资料,养成和时记录、写出感受的好习惯。再者,一定要定期的指导检查,定时进行读书心得推荐,这样才干落到实处,防止流于形式。
二、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记实作文的源泉来自于生活。因此,应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调动学生观察、实践、练笔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掘流。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观察自然与社会。在农村从事小学电脑的老师,要因地制宜,引导学生走进农村生活,了解农村的风俗人情、社会风貌,去目睹春耕秋收的场景,去体会“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含义,从而使学生幼小的心灵萌生自然真实、朴素美好的情感。引导学生观察美好的自然景观,如日升日落、山河湖泊、田野村庄、孩童捕蝶、群鸭戏水等。这样学生让在真实生活中感受,并把它们引进课堂,使之跃然纸上。其次是引导学生实践,家务农活、手工制作,自然课的各种实验都要指导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感、有所悟。只有积累丰富的感性电脑,学生才有话可写,有真实的见闻,才干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三、 坚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语言实践活动能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学生的实践动身,让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节目,每周摘抄3条新闻标题和主要内容,坚持写周记,记叙自身真实见闻感受;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学期办4期手抄报;让学生每学期种植一种植物,并写一篇说明实验过程、结果和体会的短文;根据个人兴趣特长,每学期参与一次讲故事、朗诵、书写等语文竞赛活动。这样,通过各种形式实践活动,加强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联系,以和学科间的融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四、 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作文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共性,忽略学生的差别,拘泥于“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或“统一内容、要求,指导成文”等僵化的模式。结果,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的张扬,更缺乏发明性思维火电脑的闪现。记得习作《一个值得敬佩的人》时,全班近一半的同学描写清洁工人大清早清扫街道,他们的例文精神值得敬佩。我们知道,作文是个性化的产物。“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不同的人,即使对同一事物感受也不尽相同,写作也应各具特色。北师大教授刘锡庆说得好:“我看作文教学‘目的’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发明力既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怀地释放出来。”要让学生情感释放出来,首先必需尊重学生的个性,任何强求都会影响到“尽情释放”的效果。如让学生写《——我想对您说》,大局部学生都是想对老师说:“老师,您辛苦了,我们将努力学习,用优秀的成果来报答您。”可有这样的一位同学,他说:“老师,借这次习作的机会说几句平时不敢说的心里话。教师,我们都是农村的小朋友,回家除了温习功课,我们还要做许多家务活。您安排的作业太多了,我们课余时间忙于机械练习,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更不说去发明发明了……老师,我怀疑您有没有过快乐的童年?”这篇作文充沛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写出了真情实感,令我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就时常提醒自身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学得主动,敢于在写作中考虑,发现自我和展示自我,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要勇于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尽最大的可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累的兴趣,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敢于表达真情实感,敢于写出个性的语言。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