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7-1 22:30:00
|
只看该作者
三、一年级语文教学的说写训练能够同步进行
教学活动中,要对学生进行说与写能力的训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人的身心条件——脑的参与;二是说与写的外显条件——语言与文字。随着社会和科技发展,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不断加深,目前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具备或能够达到以上两个条件。
(一)一年级说写训练同步进行的物质基础基本形成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中心,任何学习活动都不能离开脑而进行。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一致认为,脑生长分两个关键期:一个是胎儿成熟期。这个时期人脑中生成了数十亿个叫神经元的脑细胞,这时的脑细胞,散散的,纯粹是自然状态,就像电脑中没有配线的一个个晶体管一样。另一个是在孩子生命最初的3年里,这是人的大脑迅速生长变化的时期,脑细胞形成将达成人脑细胞的80%以上。
已有研究表明,人类的学习行为、能力形成依赖于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心理学实验证明:人脑每思考一个问题,就在大脑皮层上留下一个兴奋点,思考的问题越多,留下的兴奋点越多,最后由许许多多的兴奋点组成网络。遇到新问题时,只要触动一点,就会牵动整个网络,再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1989年,美国心理健康学院和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开始一项研究,在长达17年的追踪研究中发现:超级智商孩子大脑皮层在11-12岁才达到最厚。而一般情况下,儿童在6-9岁,大脑皮层就达到最厚阶段。
从上面的一些研究成果表明,6岁左右的一年级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脑发育基本完成。
(二)实践证明突破拼音教学,说与写训练就能同步实施
诚然,要写就需要文字作为载体来呈现,如果只准才入学不久的孩子全用文字来呈现他们要写的内容,这是不可实现的事实。如果我们换一种要求,可用文字、拼音、乃至错别字(当然这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结合来表达想写的内容,那么,“写”不就可以在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中进行了吗?说与写不就能能够同步开展了吗?我从1992年到2001年担任了小学语文“注·提”实验的教学。实验中,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后1个月左右就掌握了音节直呼的技能,之后他们借助拼音能够阅读大量的注音儿童读物,同时在造句、写话中都能用音节替代不会写的字。从一年级第下学期就开始写日记(当然要求是很低的,就是用几句话记下他们一天中看到、听到、做过的、喜欢的、想说的……),到二年级,有80%的学生都能写出比较通顺的、200——300字的日记或片段。到三年级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我班学生的作文能力明显优于同年级的学生。三年级上学期,我班推出的2名学生用自己写的讲演稿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都获得了一等奖(这可是有四、五、六年级的高年级学生参加的演讲比赛)。
2008年,我任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并担任语文教学工作。从第一学期开始,我就尝试对学生进行说与写的同步训练。用入学后的前40天左右完成拼音教学,然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时常鼓励孩子们写下他们想说的话,并给他们展示平台,特别是在教学教材中的说话训练内容时,专门设计“记下自己的言语”这个环节,使孩子们在训练说的同时,写也得到训练。孩子们有了说与写的基本能力后,他们的童真、童趣、童言、童语,不断地在他们的说话写话活动中展现,给语文教学活动增添了许多乐趣。尤其让人感动的是,在孩子们入学的第一个元旦节,我就收到了很多他们亲手制作的祝福卡片(虽说当中有错字、别字、音节),那些纯真的祝福,让我感动不已。真到今天,孩子们仍喜欢用自己制作的卡片、配有文字说明的连环画或小纸条等来表达对老师的问候、祝福与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