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初中作文教案集锦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21
标题:
初中作文教案集锦
以“我”手抒“我”情
【设计思路】
面对大千世界的人、事、物、景,学生要学会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要能够透过客观事物表象,运用想像,去感受与之有联系的情和理。这是我设计这堂作文课的初衷。
【导写过程】
一、导入
带领学生走进春天的田野(如遇上其他季节可以随时变通),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田野中的风儿、树、小鸟、草、野菜的特征,用真实、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它们。
二、引导梳理
1.教师点拨。
“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界中,像我们刚才在田野里看到的这些景物数不胜数,它们本身并无任何感情色彩而言,如果我们仅仅是将它们客观地记录下来,它们只能是一篇平实的说明文,但如果让它们带上我们的感情,这些物便成为我们感情的载体,表现着我们的思想、与追求,不再是纯自然的物了。
其实,古代诗人有许多写春天的诗句,孟浩然的《春晓》中,有对春光流逝的伤感;王维的《渭城曲》中,有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白居易咏春天生长的草,是为了赞美顽强的生命力;杜甫的《春望》虽描写春色,却表达了作者在国家残破时的伤心……同样是写春天,感情却完全不同,这是因为他们受人、事、物、景的触动,善于利用这些客观的事物抒发自己情感的缘故。
2.学生思考。
以《春天里》为题,如何在文中运用刚才看到的一切,但又不停留在景物表面,而表现一种感情、一种思想?(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最后由教师梳理、归类。)
构思一 和煦温暖的阳光、柔柔的风儿、青翠的树木……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它能激起我们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朱自清的《春》就是这一类,借助对草、风、花、雨的描绘,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
构思二 告别火柴盒似的楼房,告别废气弥漫的街道,告别喧闹的人群,我们一起来到春天的郊外,我们住惯了恒温的屋子,使我们对季节的变化感到迟钝。(表现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矛盾。)
构思三 由地上生长的野菜,想到吃野菜成为时尚,去农村种地成为一种休闲方式。(写人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
构思四 写一次别开生面的作文课,老师带学生到田野里去观察,然后启发学生写作文。(一次难忘的语文课,表现一个善于启发诱导、教法灵活的老师形象。)
构思五 读着“沾衣欲湿杏花雨”、“千里莺啼绿映红”这些美丽的诗句,想像着这样一幅画面:青青的石板桥下,流淌着清澈的小溪,在溪旁……然而,这一切只能在诗中、画中见到,眼前污水横流,垃圾遍野,黄沙漫天。(写环保,呼吁人们爱护环境。)
构思六 能去郊游看看天、看看树、看看草,对于中学生来说非常难得。(反映课业给学生带来的压力。)
-
构思七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由眼前的景,想到时光易逝,写要珍惜大好春光。)
构思八 春天是迷人的,一个人高尚的品质也能让人像沐浴在春天里一样。(歌颂美丽的人格。《驿路梨花》中的梨花林作为文中一景是美丽的,但更美丽的是在这片梨花林中发生的故事,以及故事中闪烁着的人物品格。)
构思九 树木花草经过寒冬的考验,在春天变得更加青翠碧绿。而我们这些孩子们,冬天里有暖气呵护、夏天里有空调吹拂,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冷热的机会。安逸的生活使我们长成温室里的花,这样下去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眼前壮丽的春色?(激励学生要勇敢地面对困难,接受生活的考验。)
…… ……
当然,还能列举很多种“情”,但是我们要善于选取与自己生活接近,自己较为熟悉的素材,这样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这种情才会优美、深刻、动人,才能做到以“我”手写“我”心,以“我”手抒“我”情。
三、布置作业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你有何感触?请选取春、夏、秋、冬中任意一个季节,把你的感悟、认识写出来。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在600字左右。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22
让作文也自由飞翔
【导写过程】
一、导入激趣
1.今天,老师请同学们读一份奇怪的账单。(媒体显示)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提前一星期预付给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
同她共进一顿晚餐……(支出金额)
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
给岳母买衣服……(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支出金额)
如果有同学读懂了这份账单的意思,就请告诉我们大家。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归纳:这份奇怪的账单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公司老板倾心于年轻的女打字员,结果招致夫人的嫉妒,惹出一场风波,只好重新招聘一位中年女打字员。另外,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这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马克·吐温写的一篇小小说。那么,这篇文章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4.学生自由畅谈,教师归纳:
(1)账单是文章,文章可用账单的形式写;
(2)文章构思好可以出奇制胜;
(3)文无定法,文无定式,作文也应有自己个性化的样式。
二、方法点示
1.读文章,思考:下面两篇文章运用了什么个性化的样式?
例文一:
一烟民简历
王耀东
15岁:上学。经常偷着抽烟。
20岁:成为地道的烟民,因无稳定收入,故一支烟常分两截抽。
25岁:成家了,在家不敢抽,到单位却肆无忌惮地“吞云吐雾”。
30岁:逢年过节整条整条买高档烟,自己却仍抽劣质烟。
35岁:学会抽“蹭”烟,出门只带火,不带烟。
40岁:不时有人送高档烟,从此结束买烟的历史。
45岁:出门既不带烟也不带火,嘴里却经常叼着高档烟。
50岁:患肺癌,去见耶稣了。
(选自《作文成功之路》2001年7-8期)
例文二:
病 历
牟 翔
姓名:考生
年龄:明年高考
性别:永远考不上“空姐”
日期:期中考试试卷发下后
症状:(从上至下,由表及里)
头发有脱落现象并伴有24K银丝(用脑过度)
目光呆滞,“熊猫眼”(寤寐思分,辗转反侧)
两耳长茧(在学校被老师讲,在家挨父母骂,出门听亲友唠叨)
下颚脱臼(老打哈欠所致)
右手难以伸直(呈空心握笔状)
脊柱呈“S”型弯曲(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大腿外侧表皮脱落(被凳子磨的)
脚臭味消失(很久没有运动鞋上脚)
整个人看上去烦躁、忧郁、少语,喜欢自嘲,没事就打110,出门就喊要地震,一言以蔽之——心灵空虚。
此症有较强的传染能力,主要的传染途径是:课本、笔记、题典,若正常人视线接触到患者的这些用品,立即会被它们上面密密麻麻、五颜六色的符号所刺激,回家后,很快亦出现病症。
-
以上病症如九牛一毛,还有其他许多并发症,如眼球毛细血管扩张、夜间多动症、油墨味敏感症等等。
诊断:考后学生综合症(拉丁文:××××××)
病情:已入膏肓,但有药可救
药方:期末考试
用量:多多益善
注:用药效果与症状成正比,病情重者,疗效尤佳。
(选自《没有麦田的守望者》,江苏教育出版社)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明确:文章的题目很明确地告诉了我们:《一烟民简历》用的是简历式,《病历》用的是病历式。
3.学生自由谈这些与常规作文不相同的样式产生了哪些效果?
明确:新颖、言近旨远、更富深意。
4.学生回忆:我们在平时阅读中还见过哪些“另类”的样式?
教师点拨,归结如下:
①赠言;②书信;③新闻报道;④剧本;⑤访谈;⑥实验报告、总结报告;⑦通知、启事;⑧日记;⑨古诗词……一切生活中存在的文章样式都可用。
三、写法要点
写这些形式自由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动笔之前,一定要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总体设计、宏观布局。
2.一定要有自己的主题和内容,形式只能是内容的外在表现,不可毫无内容而专弄“花”形式。
3.语言、格式一定要符合所选取的文章形式的特点,不可随意。
4.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中的种种文章现象,为自己的作文注入源头活水。
四、训练设计
1.教师给出下面的话题,请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然后构思内容,并想好相应的写作形式。
①慈母严父;②良师益友;③反腐倡廉;④家乡巨变;⑤潇洒自我;⑥菁菁校园;⑦人情百态;⑧成长岁月;⑨喜怒哀乐;⑩环境保护。
2.自由拟题,不拘形式,写一篇自己认为最拿手的作文。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23
学写广告语
【设计思路】
通过对广告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关心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导写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这节课的内容是学写广告语。广告就是向公众告知某一件事或劝告大众遵守某一规定。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但大家也许对广告的有关知识还不够了解,比如广告的类型,怎么写广告语等等,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对此有所了解,对生活有所感悟。
二、了解广告的类型
用投影仪出示两则广告:
大宝,明天见;大宝呀,天天见。
同升一面旗,共爱一个家。
明确:广告分营利性广告(推销商品或劳务获取利益)、非营利性广告(达到某种宣传目的)。
三、了解广告的形式
如今早已不是酒好不怕巷子深、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时代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各种媒体的出现,广告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
问题一:同学们见得最多的是什么地方的广告?
问题二:除电视广告外,还有哪些形式呢?
讨论明确:报纸广告、杂志广告、电台广告、橱窗广告、路牌广告、交通广告、礼品广告……
四、体会广告语的写作技巧
用投影仪出示一组广告语,了解其包含的背景信息。
1.天天保龄参,越来越精神。(效用命名法)
2.好空调,格力造。(产地命名法)
3.我的眼中只有你,娃哈哈纯净水。(歌名点化法)
4.更多选择,更多欢笑,就在麦当劳。(好兆命名法)
5.胃(喂),你好吗?(谐音命名法)
6.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俗语点化法)
7.治中风,华佗再造显神功。(人物命名法)
在此基础上,探究写广告语应注意的问题:重点突出,简明易懂,有趣,动人,有号召力。
问题:有没有你认为拟得不好的广告语?
五、学写广告语
用投影仪出示要求:
1.给“英雄”墨水拟一条广告语。
2.给校门外“阳光书屋”拟一条广告语。
3.近期,我校将申报市级教科研实验学校,作为前川三中的一名学生,你将用怎样的话语展示三中师生的风采呢?
(参考:1.看《英雄》,不如用“英雄”。2.走进“阳光”,心中一片“阳光”;书山有路勤为径,购书阳光书屋请。3.今天,我为三中骄傲;明天,三中为我自豪。)
六、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要言之有味。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23
把动物当人看
【设计思路】
其一:动物生命之小,小至蚂蚁、虫豸,生命之大,大至巨象、巨鲸;草木无声,其情堪鉴。它们存在于我们这个世界,它们有着与人类一样的快乐与痛苦,一样平等而又美丽的生命。有必要让学生认识这一点。
其二:指引学生观察动物、感悟真情、关照人生。我们常常埋怨自己的眼睛缺乏发现,其实是心中缺乏湿润而善感的东西,因而情感变得粗糙起来。动物也是“人”,把动物当“人”看,潜心察看,就会拥有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就会拥有美丽而欢愉的心情,有人生独到的感悟。
其三:师生互动,感悟语言,学会表达。阅读开道,创设情境;范文引领,唤醒回忆;要点破解,结构洞明;限时作文,披情入文;互评修改,渐至佳境。
【导写过程】
一、展示本堂课作文题目
情感不是人的专利,动物也具有为人类所忽视的情感:爱和信任,恐惧与愤怒,欢乐与悲伤。与人一样,其子女、同胞、配偶、父母甚至朋友的死亡都可使动物陷入难以形容的悲痛之中。
大象连续几天守候在生下来已死的婴儿旁边,一些失去配偶的大雁因悲伤而消瘦,有时动物甚至因忧伤而死。
有爱才会有忧伤。
动物也有生命,丝毫不亚于人类,人类应该尊重和敬畏生命。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伤5只狗熊的事件,再一次警示我们:我们人类生命意识的淡薄和人道主义的缺失。这种生命意识不仅仅是指人类对自身生命的关注,而且更多地体现在人类对其他生物生命的尊重上。
英国议会推出一项法律,要求鸡、鸭、猪、牛、羊等肉禽的饲养者应确保这些牲畜生存时环境良好,指示屠宰者应采用最大限度减少痛苦的屠宰方式。
这并非别的什么因素,这是尽可能地体现出人类对供自身食用的其他生物的人道关怀。如果人们能够树立起健全的生命意识,多一点对动物的人道关怀,那么,地球上就会少一些杀戮,多一些互爱。人类自身将有更美丽的发展。可持续性方可实现。
请以“把动物当人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有真实的经历,有真实的情感,有深刻的感悟。题目自拟。字数在600字以上。
二、点拨引导
1.写作准备。
写作之前,可以先找一些有关人与动物的故事的读物来读一读,看一看这些作者是怎样发现、观察并描述与动物的相处情形的。以开启自己的思维,唤醒自己曾经的“发现”。教师提供以下书目:
(1)《兔和猫》(鲁迅);
(2)《珍珠鸟》(冯骥才);
(3)《松鼠》(科莱特,法国女作家);
(4)《江心岛》(黄尧);
(5)《野马之死》(裘山山,2002年4月4日《文汇报》)。
鲁迅在《兔和猫》中以欣赏的眼光默默观察小动物,内心充满了温暖和柔和。同时,鲁迅还谴责自己当听到苍蝇被蝇虎咬住,发出挣扎的声音,竟然“无所容心于其间”;冯骥才文中的珍珠鸟由恐惧到熟悉、由陌生到信赖的过程,表现了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科莱特笔下的松鼠名叫皮蒂里基,当作者知道皮蒂里基在失而复得,又得而复失,再也不会回来的时候,心头涌起难以割舍之情,甚至体味到“对人的厌恶”。《江心岛》中的“雄鹳坠江”图、高原上的“野马之死”画,无不直触我们的灵魂。
-
2.写作要津。
回忆与动物相处的故事,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们交流、讨论,也可以让同学帮自己分析故事里含有的意义及价值。并重点思考以下问题:
(1)我与某动物相处的过程是怎样的?
(2) 分为几个阶段?
(3)我要写哪些特别具体的细节?
(4)我是在什么情形里发现动物的情感的?
(5)动物到底有着怎样的情感?
(6)我应如何把动物当人看待?
三、例文印证
咬舌自尽的狗
林清玄(台湾)
有一次,带家里的狗看医生,坐上一辆计程车。
由于狗咳嗽得很厉害,吸引了司机的注意,反身问我:“狗感冒了吗?”
“是呀!从昨晚就咳个不停。”我说。
司机突然长叹一声:“唉!咳得和人一模一样呀!”(突发长叹,让人警觉,顿生疑团。)
话匣子一打开,司机说了一个养狗的痛苦经验:
很多年前,他养了一条大狼狗,长得太大了,食量非常惊人,加上吠声奇大,吵得人不能安宁,有一天觉得负担太重,不想养了。
他把狼狗放在布袋里,载出去放生,为了怕它跑回家,特地开车开了一百多公里,放到中部的深山。
放了狗,他加速逃回家,狼狗在后面追了几公里就消失了。
经过一个星期,一天半夜听到有人用力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那只大狼狗回来了,形容枯槁,极为狼狈,显然是经过长时间的奔跑和寻找。(狗的心情可以想见。)
计程车司机虽然十分惊异,但是他二话不说,又从家里拿出布袋,把狼狗装入布袋,再次带去放生,这一次,他从北宜公路狂奔到宜兰,一路听到狼狗低声号哭的声音。
到宜兰山区,他把布袋打开,发现满布袋都是血,血,还继续从狼狗的嘴角流溢出来。他把狗嘴拉开,发现狼狗的舌头断成两截。
原来,狼狗咬舌自尽了。(狗的绝望、伤心,狗对人的怨愤无处可诉。)
司机说完这个故事,车里陷入极深的静默,我从照后镜里看到司机那通红的眼睛。
经过一会儿,他才说:“我每次看到别人家的狗,都会想到我那一只咬舌自尽的狗,这件事会使我痛苦一辈子,我真不是人呀!我比一只狗还不如呀!”
听着司机的故事,我眼前浮现出那只狼狗在原野、在高山、在城镇、在荒郊奔驰的景象,它为了回家寻找主人,奔跑百多公里,不知经历过多么大的痛苦;好不容易回到家门,主人不但不开门,连一句安慰的话也没有,就立刻被送去抛弃,对一只有志气有感情的狗是多么大的打击呀!
与其再度被无情无义的人抛弃,不如自求解脱。(情景再现,感人肺腑。)
司机说,他把狼狗厚葬,时常去烧香祭拜,也难以消除内心的愧悔,所以他发愿,要时常对养狗的人讲这个故事,劝大家要爱家中的狗,希望这可以消去他的一些罪孽……
唉!在人世间有情有义的人受到无情的背弃不也是这样吗?
四、学生作文
五、修改交流
初稿写成后,除作一般的字词句的修改外,还可以采取以下的评改交流方式:
1.教师评。教师从全班抽出不同层次的习作三四篇,在班上宣读,以便于精彩共欣赏,疑义相于析。也便于了解整体的情况,并作出评价。
2.小组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篇习作,集体评改。一看内容是否有真情,有创新;二看行文思路是否得当;三看结构安排是否合理;四看行文中是否透露出自己独有的情趣和个性化的思考。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24
把文章写具体写细致
【设计思路】
通过本堂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具体细致的描写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初步掌握把文章写得具体细致的方法,使学生能根据中心需要,有选择、有主次详略地进行细写。
【导写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想大家一定非常渴望写出一篇篇具体细致、有血有肉而又生动引人的记叙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怎样把记叙文写具体、写细致。
二、写前指导
1.记叙文的要求及标准。(投影显示)
记叙文的最基本要求是具体形象、生动感人。那么,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呢?
首先,写人要绘言绘行,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写事、写景、写物,要绘声绘色,绘形绘状,给人如经其事、如睹其物之感。其次,主体内容要细腻可感。一句话,具体形象的标准是要使读者过目难忘。问题是,怎样才能做到使 读者“过目难忘”呢?
这里有一个简略句,需要大家把它扩展、修改成一个具体形象的句子,同时需要大家思考,把原句改成具体形象的句子是因为解决了哪些问题。
2.推导演示。
投影卡片①:
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
问题:这个句子,你认为应该怎样改,才会更加具体形象细致可感?
(1)硬币落地演示。
教师出示5分以上硬币数枚,第一步,让下落前的硬币处于不同的位置,让学生仔细观察硬币的面值、方位等;第二步,使硬币下落,让学生观察硬币下落过程的具体状况;第三步,让学生闭上眼睛,注意听硬币落地所发出的声响,再睁眼观察硬币落到地面时的状况。
(2)描写推导。
根据上面的演示实验,把“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这个简略句改成具体形象的描写句。
①学生自主作文、自主评点。
②投影卡片②:
有个小银元,从桌上滚下来,落在地上丁丁当当地跳着。
(说明:卡片②中的句子是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手稿之一。用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③比较商讨。要求学生针对改写前后的变化,同桌展开讨论,全班交流结果。
问题:这个句子,由原来的简略句,改成描写具体形象的句子,是因为增补了哪些内容?
讨论说明(投影显示):
逐步扩充了三个内容:
第一步,小银元从哪里落?
第二步,怎样落的?
第三步,落地后的响声、动态怎样?
这种逐步扩充的方法,我们给它取一个名字叫“步步追问法”。
上面追问的实际情况如何?可以通过演示实验了解到,但在制作时,你不可能凡事都能亲自演示一番,实际状态只能联想和想像,使其合情合理,这个过程我们又给它取名为“想像延伸法”。
用来写人,要使文章具体形象,仅有上面两种方法,还是不够全面的,比如,描写人物肖像时,还得对人的某一部位、某个方面进行精细描绘,我们又把这种方法叫做“局部细写法”。
-
(3)小结。
对于怎样把文章写得具体形象这个问题,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归纳为一个简明的加法公式:
具体形象=步步追问+想像延伸+局部细写。
3.运用演示。
下面是一个概括性极强的句子,试用上面的“细写公式”把它修改成具体形象的描写句。
投影卡片③: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1)步步追问:
①“小”到什么程度?
②怎么个“瘦”法?
③穿得怎么个“差”法?
(2)想像延伸、局部描写(略)。
(3)用“细写公式”把句子改为(投影卡片④):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4.小结,板书要点。
(1)思考问题。
对“把文章写具体形象”这个问题,通过以上例子的改写练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要求商讨并全班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话概括归纳。)
(2)小结。
①写作文时,要边写边追问,清楚了文章中的人和事及相关事情“怎么样了”,再进行想像延伸,进一步细致了解人和事的具体状态。
②在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时,要有选择、有主次、有详略地筛选,要对最能表现中心主题的人和事进行具体细致、形神兼备的描写,力图让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都有一定的作用,力图用响亮的词(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句(比喻句、拟人句)把具体形状描写出来。
三、能力迁移训练
1.投影卡片⑤:
他看着重拾进竹篮的梨,对我充满了感激。
这个句子叙述简明,但不具体,要使它具体形象,需要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这个人”是个什么身份、年龄的人?
(2)“这样一个人”得到帮助时会有什么反应?
(3)“这个人”表示感激时是什么模样的?
(4)“这样的人”一般以什么方式表达感激?
(5)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会怎样面对别人的感激之情?
2.同桌讨论,交流追问和想像延伸结果。
3.根据交流,把上述句子扩写成200~300字的片段,要求描写具体形象、生动感人。
(1)快速作文。
(2)朗读习作。
(3)习作范文评点。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把一个简单句,用“步步追问”、“想像延伸”和“局部细写”的方法进行扩充,可使文章变得具体形象。但是,要使文章生动感人,还得平常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写出好文章。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24
寓言新解
【设计思路】
本节课旨在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对寓言进行再创作。在创作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课堂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和导练法。
【导写过程】
一、感知创新寓言
1.出示题目(幻灯一):《寓言新解》。
2.明确目标(幻灯二):
学习方法,通过想像,对寓言进行再创作。
3.听录音,读寓言,理写法。
(1)导入:从前,在一口井里住着一只癞蛤蟆,它生活得优哉游哉。一天,井的上空飞过几只天鹅,癞蛤蟆看呆了,口水横流,它一跃而出水井,可天鹅早已飞远了。后来人们用一句话讥讽它,这句话是:“……。”言下之意是:“……”(省略号部分由学生说出。)
天下就是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斗转星移,如今的癞蛤蟆也与时俱进,敢想敢做,不信你听……(幻灯三:《青蛙》图片,配朗诵)
癞蛤蟆给天鹅的情书
亲爱的小鹅:
你好!呱!呱!“我在幽深幽深的井里游荡,渴望逢着那丁香般的,披着白衣的姑娘。”这,便是过去的我。做井底之蛙时候的我。
那时,我知道我配不上你,只好每天对着井口唱着哀伤的单身情歌:“我爱的人已经飞走了,爱我的人她还没有来到……”结束井下生活以后,我迎来了我人生的转机。那时放一部叫《泰坦尼克号》的电影,电影里Jack眼巴巴地望着Rose的情景,跟我望着你流口水时的状态是多么相像啊!Jack居然也被他的同伴讥笑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哈哈!可是,Jack哥哥还是不顾一切地赢得了Rose姐姐的芳心。这件事大大激励了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下定决心要做青蛙界的Jack。
生命因此而变得有了意义。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我做的每一件事就是学习人类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制定了教育兴蛙计划和可持续抓害虫计划,被国王授予王国最高奖:青蛙王子奖。我努力地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蛙。我学上网,学踢球,甚至还学会了写诗:
“呱呱地我走了,正如我呱呱地来。我蹬一蹬腿,不带走一片泥块……”
亲爱的小鹅,我知道我外形不佳。我也知道有很多禽兽拜倒在你的天鹅绒裙下。我没有老虎那样强壮的身躯,也没有孔雀那样帅,可是我有一颗朴实无华的心。俺很丑,可是俺很温柔。
学会了上网,以前那种你在天上飞啊飞,我在地上追啊追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天涯海角,让我们一网情深。
最后,让我们一起祝愿:“但愿钱长有,千里共在线。”
永远永远爱你的癞蛤蟆
学生思考交流新旧寓言的区别,教师引导归纳:这则故事里的癞蛤蟆,就是要与人们的成见对着干,唱反调,就是要去做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这种大胆的与固有观念唱反调的写法,我们给它起个形象而又好记的名称——反弹琵琶(板书)。
-
(2)知道了改写寓言的一种方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中国古代寓言《农夫与蛇》,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时至今日,现代的人是不是认清了蛇的本质呢?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读《新农夫与蛇》(幻灯四)。
新农夫与蛇
一辆汽车驶过,被轧伤的蛇在马路边呻吟着。
“救救我吧!”蛇恳求一个路人。
路人想起了中国古代寓言《农夫与蛇》的故事,摇摇头走开了。
“救救我吧!”蛇又向走过来的另一个人求助。
微醉的农夫打量着地上受伤的蛇,一时拿不定主意。
“我的皮是制钱包的上等原料,我的胆是降火的良药,我的肾是滋补的保健品……”
农夫惺松的眼睛一下亮了起来,他抱起了蛇放进自己的怀里。
像《农夫与蛇》故事的结局一样,新农夫仍然死于毒蛇口下。
学生思考交流新旧寓言的区别,教师引导归纳:这则寓言基本上保留原寓言的主题和形象——蛇的本性是凶残、狡猾的,人类还是摆脱不了自身的弱点而死于蛇口。其变化就是增添了新的细节,如语言、动作、心理等。
我们也给这种写法起个好记的名称——添枝加叶(板书)。
(3)改写寓言有两种方法了,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幻灯五)
城里长大的山羊
自从那只山羊被狼吃了以后,其余的山羊们便被关在城市的动物园里,吃的是饲养员们人工种植的青草。一天,一只山羊逃出了动物园,来到了大草原,吃到了美味可口的青草,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美味的青草。小山羊正大口吃草的时候,狼来了。
狼闻到了山羊身上不同寻常的气味,不敢轻易吃它,就在脊背上试着咬了一口,发现肉质比较差,就问小山羊来自哪里,小山羊哆嗦着说来自城里。狼哈哈一笑说:“怪不得这么难吃!”就把小山羊放了。小山羊受了惊吓,不敢再呆在草原上,继续回城里吃那些难吃的青草去了。
学生思考交流新旧寓言的区别,教师引导归纳:这则新时代的寓言,既没写狼凶残,小羊无助;也没唱反调。而是另立了一个主题,矛头指向了人类。我们也给这种写法起个好记的名称——另辟蹊径(板书)。
(4)教师归纳小结(幻灯六)
①反弹琵琶。将寓言中较稳定的意义赋予相反或相对的意义。如《癞蛤蟆给天鹅的情书》。
②添枝加叶。根据原有的主题、情节,增加一些细节,如:动作、语言、环境、心理、场面等,使情节更曲折,形象更丰满。如《新农夫与蛇》。
③另辟蹊径。从原有的意义圈中跳出来,通过求异思维赋予寓言新的意义。如《城里长大的山羊》。
(5)教师示范。
对《龟兔赛跑》进行改写,学生判断用的是什么方法。
驴妈妈的孩子得了重病,小白兔自告奋勇要去找大夫,乌龟骄傲地说:“我去,我跑得快,上次比赛我是冠军。”驴妈妈不知内情,看着乌龟脖子上的金牌,便让乌龟去了。等医生来到,驴妈妈的孩子已经死了。
提示:反弹琵琶。
二、口头作文练习
1.续写猫鼠对话。
2.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多角度补话。(幻灯七:《猫捉住鼠》图片、文字)
请用十几个字将下面的寓言续写完:
一只老鼠被猫逼到了绝境,便长叹道:“这世界一天比一天小了,弄得我身陷绝境!”猫耐心地听它说完,便说:……(学生思考发言)
(参考:“要我不杀你可以,但你要把十二生肖之首让给我们”)
三、书面作文
1.补写下面的一则寓言材料(幻灯八)。
螃蟹妈妈对小螃蟹们说:“不要横着走,那样太难看,以后要向前走。”
2.教师巡查,掌握写作情况。
3.抽取写得快者的作文,当堂赏读、点评(实物投影)。
4.归纳小结(幻灯九)。
(1)肯定螃蟹妈妈的说法。横着走有多种弊端,只有积极向前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2)小螃蟹们反对妈妈的说法。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况且,各种事物都有其不同的处世原则。螃蟹的习性就是横着走的,要顺应自然,硬要反其道而行就可能会引发问题。
(3)也可另辟蹊径,从教学方面或是其他方面进行发挥。
四、布置课后作文
初三册课本139页,选《寓言四则》中的一则,进行创新写作。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24
听音乐写作文
【设计思路】
1.通过感受音乐来作文,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增强作文的形象性。
2.创设音乐情景,激发作文兴趣,训练学生想像思维。
3.训练学生快速作文能力及评点作文能力。
【导写过程】
一、导入新课,试听音乐,感受形象
1.播放三段音乐(如下),让学生猜测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并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音乐情景。
曲目简介:
①黄海怀的《赛马》:二胡独奏曲,音乐热烈奔放,节奏轻快活泼,描绘了内蒙古节日赛马场上群马飞奔的热烈场面。
②圣桑的《天鹅》:选自其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竖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上荡漾着微波,大提琴优美的曲调描绘出天鹅高贵优雅的神姿,以及自在浮游时的情景。
③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野蜂飞舞》,出自歌剧《萨旦王的故事》,描绘的是王子变成一只野蜂,不停飞舞,追叮他所厌恶的人。简洁明快的节奏,表现了野蜂振翅疾飞、盘旋舞动的情景。
说明:用听音乐猜动物的形式导入,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生动可感的音乐,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为进而训练想像力做好准备。所选三首曲子播放时间均在两分钟以内。曲子不一定要全部播完,可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而定。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描绘出自己听音乐所感受到的形象。
2.教师点拨:了解音乐在联想与想像训练中的作用。
音乐是一种奇妙的语言,不仅能给人以美的熏陶,还能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文学一起触动我们的情感,激活我们的想像。今天的作文训练,就是期待大家能在音乐中获取丰富的形象,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富有灵气的语言离不开丰富的想像,作文有了丰富的想像,才会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聆听小提琴曲《牧歌》,尝试听音乐写作文
1.学生听两遍曲子,展开联想与想像,将听音乐获得的感受用文字表述出来,字数在200字左右。
曲目简介:
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羊群好像斑斑的白银,撒在草原上景色多么迷人。
《牧歌》是一首古老的蒙古族民歌,曲调优美,宽广悠长,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旋律由两部分组成,上句悠扬飘逸,仿佛是蓝天中飘浮着的朵朵白云,下句旋律低回婉转,犹如在草原上斑斑如银的羊群。如诗似画的缥缈意境,展现了草原牧区美丽壮阔的景象。(播放曲目选择无歌词的小提琴演奏曲,曲名也在写作结束后在教师点拨时才介绍,以避免限制学生思维。)
说明:播放时间大约10分钟,要求学生在听音乐开始时,有所感想便动笔,乐曲第二遍播放结束后立即停笔。以音乐创造氛围,让学生静心聆听,将脑海中闪现的形象用文字记录下来,可以是一组画面、一个故事或者一缕情愫……不要求成篇,零散跳跃均可。要求学生尽可能做到“不假思索”,不要刻意遣词造句,要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记下来。
-
让学生在乐声中有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在短时间内,让音乐调动思维,动与静结合,情与景结合,思维与表述充分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对艺术、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教师点拨,明确想像的合理性。
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听音乐时想像到了什么?学生想像的内容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与《牧歌》所表现的意境相吻合,想像到美丽辽阔的大草原;二是想像到其他美好的景色,如大海、飞鸟、故乡、夜色、晨风、溪流等;三是联想到散发着淡淡忧伤的小故事、关于人生思考的小碎片。
教师明确:怎样的想像为合理的想像?这悠扬而抒情的旋律能否跟赛马的喜庆欢快的场景联系起来?答案是否定的。想像来自于对音乐旋律和情感的感受,小提琴曲《牧歌》旋律舒缓、悠扬,给人以宁静、和谐、舒展、开阔之感,学生所想到的大海、飞鸟、故乡、夜色、晨风、溪流等,与美丽的草原一样,是音乐旋律给我们带来的独特感受。这些都是合理的想像。
还有一种情况值得说明,《牧歌》所描绘的景色是美好迷人的,大多数学生从中感受到平静、祥和与幸福,然而有部分学生却从中捕捉到了忧伤,这合理吗?《牧歌》原为流传于东蒙昭乌达盟的一首古老的民歌,未改编前,原曲描写的是一位蒙族青年恸哭被山火吞噬的弟弟的情景。因此从音乐中感受到忧伤也是合乎情理的。
音乐作文并非音乐欣赏,只要学生能从音乐中获得合理的想像,教师就应予肯定和鼓励,让音乐激活学生的想像。教师不能拘泥于音乐原本所表现的情景,而应看到学生在短短10分钟内闪烁出的富有灵气的思维和情感的火花。
3.学生交流评改,师生共同评议、赏析学生作品。
以4人小组为单位,学生交流作文并对作文进行评点。评点着眼于联想与想像的合理性,意境的营造和词句的赏析等方面。
小组书面交流结束后,推荐一篇优秀作品,在《牧歌》音乐背景下朗读,并谈谈小组的评改意见,师生共同评议。
三、教师小结
当音乐从我们心底流过,无论忧伤、欢乐,无论梦幻、激昂,捕捉她带给我们的感受和情绪,用想像的翅膀擦亮艺术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写出富有灵气的好文字!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25
放飞灵动的文字
【设计思路】
本设计旨在充分挖掘地区资源,激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的意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在活动中作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实施过程】
一、引领关注,激发兴趣
1.看:看一段黄海今日风貌录像。
2.说:引导学生说几个与海有关的故事。
3.启:激发兴趣,宣布创设“海洋频道”栏目。
二、观摩录像,建立小组
1.指导学生观看江苏卫视的“地球探索”、中央电视台的“走进自然”等节目录像,班级建立四个栏目组。
2.教师参与各小组讨论栏目设置及成员分工。栏目主要有:海洋新闻、海洋奥秘、海洋生物、走进渔家等。成员分工主要有:采访组、资料组、播出组。
3.每周一为“海洋频道”播出时间,四个栏目组每月轮流播出一次。
三、实地考察,积累素材
1.采访组。
形式:拍摄黄海照片,采访渔业专家、老渔民等。
内容:通过采访录音、数据资料介绍海洋资源状况、海洋生物、渔业生产场景等。
2.资料组。
形式:搜集有关黄海资料。
内容:海洋生物、海洋资源分布等(图片、录像、表格等资料)。
3.播出组。
根据栏目设置,整理材料,组织排练,由导演安排播出方式,包括天气预报、插播公益广告等。
四、按时播出,组织评比
现摘录部分活动现场:
活动一:焦点访谈
主持人:当前,我镇海洋资源面临枯竭的严峻形势。请问专家,您认为,我镇渔业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嘉宾(镇渔业办公室专家):我镇的渔业资源的确面临枯竭的严峻形势,这是长期滥捕捞造成的恶果,今后我镇将进一步采取措施,一方面保护现有的渔业资源,一方面引导渔民发展养殖业……
活动二:走进渔家
展示一组图片(包括渔民住宅、渔民文化娱乐、渔民生产等图片)。
配音:这是一组反映我镇渔民生活的照片。改革开放以来,我镇渔业蓬勃发展,渔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镇财政所不完全统计,2002年我镇居民人均收入已达1.3万元……
活动三:滩涂风光
播放黄海滩涂录像。
画外音:相传在远古时代,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海边游玩,不幸跌到海里淹死了。女娃死后变成了一只鸟儿,就是精卫鸟。精卫鸟因为东海会淹死人,就发誓要填平它。于是,不管春夏秋冬,酷暑严寒,刮风下雨,精卫鸟每天都衔了西山的小树枝、小石块,丢到大海里。于是陆地向东迁移,这就形成了现在的广阔滩涂……
活动四:公益广告
画面:千舟竞发,出海捕捞鳗鱼苗。
画外音:为了我们的明天,请关爱我们的“母亲”——黄海。
-
为了将四个栏目组的新闻写作手段和节目制作播出水平评出高下,还须选出10名评委(学生评委6人,教师评委4人)。节目播出时,请评委们对学生的节目打分,并举行“海洋之星”杯评选,评出“最佳主持人”、“最佳编辑”、“最佳导演”、“最佳栏目”、“最佳创意”等奖项。
五、悉心指导,自由写作
在“海洋频道”播出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已写出了不少好的习作,包括调查报告、编辑手记、节目配音、公益广告等,可以说整个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作文的过程。
节目播出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写观后感,写节目评论,写导演日记,写滩涂风光等。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25
听歌作文
【设计思路】
初一学生刚进中学,大多数互不相识,彼此之间不便交流,学生往往孤单寂寞,特别想念小学时和朋友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本次作文旨在顺应学生渴望友谊的强烈愿望,让学生拿起笔把心中情思诉诸笔端,一吐为快;使学生既能宣泄郁积的孤寂心情,又能进行一次很好的练笔。
【导写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刚入中学,不少同学不善于与陌生人接触,自己感到分外孤单。不知不觉会想到小学同窗6年的朋友。要是他们现在还和自己在一个班读书该多好啊。老师很理解大家的这种心情,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周华健演唱的《朋友》这首歌,希望这首歌把你们带回到和朋友同窗的日子,体会一下曾经拥有的真情。
多媒体播放周华健演唱的《朋友》,并打出《朋友》的歌词:这些年,一个人,风也过,雨也走。有过泪,有过错,还记得坚持什么。真爱过,才会懂,会寂寞,会回首。终有梦,终有你,在心中。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你,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
二、谈体验
学生此时此刻内心定然感慨万千。教师趁机引导,我们就“朋友”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独特的体验。
学生交谈自己的友情经历。教师点评,并提供一些有关“朋友”的经典言论:世间最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爱因斯坦)。世界上没有比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贵的了。(希罗多德)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斯托贝)
三、再体验
歌手臧天朔说过,“我可以什么都没有,我不能没有朋友”,他曾经演唱过一首《朋友》,我们听了这首歌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多媒体播放臧天朔演唱的《朋友》,并打出《朋友》的歌词: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请你忘记我。朋友啊朋友,你可曾记起了我,如果你正承受不幸,请你告诉我。朋友啊朋友,你可曾记起了我,如果你有新的,你有新的彼岸,请你离开我,离开我。
四、讨论交流
同学们都有交友的经历,你认为怎样才是真正的朋友?
学生谈论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可能会说:在大庭广众之下,他能维护你的尊严和声誉;在僻静之处,他能指出你的缺点和错误。你富有时,他不求什么回报;你贫穷时,他会解囊相助。你成功时,他会为你祝福,为你快乐;你危难时,他会将支持和鼓励无私地给予你。你心情烦躁时,他会给你送来抚慰,让你欢笑;你得意忘形时,他会向你泼点冷水,让你清醒。他体贴你,而又不占有你,他关心你,而又不约束你……
五、引申体验
“千金易得,知音难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们拥有了珍贵的友谊,千万不要轻易地失去。请同学们欣赏毛阿敏演唱的《永远是朋友》,听了这首歌你会觉得朋友是你一生的至爱。
-
多媒体播放毛阿敏演唱的《永远是朋友》,并打出《永远是朋友》的歌词: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以诚相见心诚则灵,让我们从此是朋友。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春长留,一心相亲心灵相通,让我们永远是朋友。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多少新朋友,变成老朋友。天高地也厚,山高水长流,愿我们到处都有好朋友。
听了这首歌,你会想到:小学时的朋友现在到了新的天地,也许你们不再相见,但他是你永远祝福的朋友。你在新的生活环境里又会结识新的朋友,生活会更加开心。这些都是你一生最难得的珍宝,一定要倍加珍惜!
六、作文
请拿起笔,完成书面作文——《朋友》,记下你珍贵的友情。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26
编写课本剧
【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首先以富于鼓动性的导语,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接着按照改编程序对写作要点进行梳理和指导,然后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教材中提供的范例,从中悟出编写课本剧的规律和要求,最后延伸拓展,进一步深化认识。导写过程中紧密联系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启发学生思考、比较、答问、归纳,使他们充满了兴趣和期待,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这就为学生指点了一条爬上树去摘下桃子的路径。
【导写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当你阅读一篇自己倾心喜爱的小说的时候,当你陶醉在一篇散文、一首诗歌创设的优美意境之中的时候,当你的一篇文采飞扬的习作受到老师的褒奖、同窗的称道的时候……少年的你,心中一定会燃起一个文学梦,梦想做一名小说家、散文家或者诗人。那么,你想过成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或者新世纪的曹禺吗?也许,你要问:我有剧作家的潜质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尝试——编写课本剧。
二、要点梳理
1.选取剧本素材。
提出问题:从初中课文中选取剧本素材,你会选择哪一篇?(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教师引导,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一篇呢?
学生回答后,指名总结适宜改编为剧本的课文的特点:
(1)故事性强,情节波澜起伏。
(2)人物不多,性格鲜明突出。
(3)时空较集中,矛盾冲突尖锐。
(4)主要通过对话刻画人物。
2.确定戏剧结构。
提出问题:剧本一般是分幕分场的。就选定的剧本素材,划分出场次,想一想每一场安排哪些人物、哪些情节。
学生将自己的设计写成简单的提纲,与同桌交流互评,然后选出较突出的方案在班级展示。
教师点拨:
(1)定场次:把主要事件发生地作为戏剧场景,把次要事件推到幕后,使时空集中。
(2)定脉络:通盘考虑戏剧冲突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在整个剧本各场次中如何布局。
(3)定人物:根据剧本的情节和结构确定全剧及每场戏的出场人物及其上下场情况。
3.编写人物台词。
提出问题:在剧本中,故事的发展及人物性格的展示,一般都依靠人物的对话来完成。在编写剧本时,把课文中的人物语言抄入剧本,是否就完成了编写台词的任务?为什么?
分小组进行探究讨论,得出共识:
(1)编写台词要以课文中的人物语言为基础,进行必要的调整、充实和完善,力求人物个性突出,故事情节连贯。
(2)人物的心理活动、相互关系,以及幕后发生的情节,一般也应通过人物的台词自然地显示出来。
(3)必要时,可以使用独白和旁白,独白可用作人物的自我介绍或抒发情感,旁白可以串连情节或点明含义。
-
4.设计舞台提示。
提出问题:剧本通常包括人物台词和舞台提示两个部分。你的剧本中将用到哪些舞台提示?它们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几种常用的舞台提示的作用:
(1)舞台场景说明,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环境。
(2)服装、道具提示,可暗示人物的身份、性格、爱好等。
(3)情绪、动作提示,可辅助台词刻画人物,推动情节。
三、例文印证
《皇帝的新装》是我们熟悉的一篇课文,将其改编为剧本后会是怎样的呢?请阅读第五册《语文》教科书199页的剧本,并与原课文进行对照比较。
1.思考:为适宜舞台表演,剧本对原课文进行了哪些再创造?
(学生以抢答的形式回答这个问题,教师明确。)
(1)把舞台划分为左中右三个区域,能将发生在不同地点的故事调度在一起。
(2)原文中的心理描写一般都转换成了人物台词,符合演出的要求。
(3)增添了诸如“吃惊”、“张嘴”、“揉眼”一类的神态、动作提示。
(4)宫女、侍从、观众等配角的设置少而精当。
(5)“绕场慢行”的形式类似于戏曲的虚拟表演,减小了演出空间。
(6)三个场次的划分,既显示了故事的时间间隔,又保证了情节的紧凑、连贯。
2.探究:你觉得这个剧本中还有哪些可以改进之处?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自由作答,教师点拨。)
(1)可以将骗子织布处略去,有关情节作暗场处理。
(2)可以将老大臣和官员看织布的情节合并在同一时间,或者略去其中一人。
(3)人物台词拘泥于原课文,应该进一步丰富完善,使人物血肉丰满,性格突出。
3.提问:你对自己要编写的课本剧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
(学生回答,讨论,教师总结。)
剧本是戏剧演出的基础,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因此,在编写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演出的效果,考虑剧本中所设计的情景和情节是否适合演出,预想演出时观众会听到些什么,看到些什么,明白些什么。总之,剧本要适合舞台演出,适合观众欣赏。
四、延伸生活
编写课本剧的活动可以向两个方向延伸:1.在语文活动课上或文学社团活动中,组织学生依据编写的剧本进行排练和演出;2.学生积累创作经验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编写戏剧、小品。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26
放飞心中的歌
【设计思路】
在当代语文教学中,诗歌写作教学倍受冷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受应试影响——中考、高考作文试题拒绝写诗,诗歌写作教学也因此成为语文教学的“弃儿”。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语文的人文性日益受到重视,诗歌的阅读与写作也应提上日程。本课拟结合新教材中相关诗歌单元的阅读教学,就诗歌创作这一写作教学进行探索。以诗歌特点为中心,联系学生的文学积累,由课内向课外扩展,将诗歌赏析与诗歌写作指导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诗歌特点,走近诗歌并尝试创作,放飞心中的歌。
【导写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学习热情
同学们,我这里有两个关于文学常识的问题,想考一考大家,看谁答得最快。请听题——第一题: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是什么?(《诗经》)第二题:我国第一位世界级的文学名人是谁?(屈原)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激情总结:我们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有着数千年的诗歌历史,自古以来就被称为“诗的王国”。我国也曾有过优良的诗教传统,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小子何莫学乎诗。”这句话在今天仍有着积极的意义。随着当代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诗歌等文学作品的读写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诗歌写作是一座极富开采价值的金矿,诗歌写作中感情的抒发、意境的开掘、语言的锤炼,对于其他文体的写作都有极好的促进作用。写诗,可以让我们的创造力得到激发,使我们的想像更加丰富,情操得到陶冶,文学素质得到综合提高。2001年,宜昌市在全国率先打破了中考作文“不能写诗”的惯例;2002年,陕西省、湖北荆门市等地的中考作文题也都为写诗亮起了绿灯,也为爱诗的中学生增加了一份成功的机遇。有哲人曾经说过:“每个青少年本质上都是一位诗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诗歌的特点,尝试诗歌的创作,放飞我们心中的歌。
二、忆海拾贝,回放留在心中的歌
在每位同学的心底,一定都藏有不少自己喜欢的诗歌。现在,谁能将自己最喜欢的一首现代诗歌大声地背诵出来,让我们共同欣赏?背诵之后,还请你告诉大家,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同学们听完之后,可别忘了掌声鼓励!
(多名同学诵读自己喜爱的诗歌,教师肯定、点拨,营造情感氛围。)
三、诗苑掘金,探究诗歌的一般特点
刚才,我们欣赏了大家藏在心中的诗歌佳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诗歌与小说、戏剧、散文等其他文学样式相比较,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鼓励畅所欲言,适时点拨,最后归纳并板书诗歌的一般特点:①鲜明的形象;②充沛的感情;③精练的语言;④特有的形式和和谐的韵律。
-
四、名诗赏析,深入感知诗歌特点
1.投影沈紫曼的《别》,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填充空白处的诗句,感受诗歌鲜明的形象:我是轻轻悄悄地到来,/像水面飘过一叶浮萍;/我又轻轻悄悄地离开,/像 。//你爱想起我就想起我,/像 ;/你爱忘了我就忘了我,/像忘了一个春天的梦。
学生的补充只要形象切题,即给予充分肯定,不必强求与原诗句“像林中吹过一阵清风”、“像想起一颗夏夜的星”雷同。续句之后集体赏析:这是一首语调轻松的赠别诗,四个形象化的比喻清新淡雅,意味绵长,形式优美。
点拨:别林斯基说过:“诗歌用形象和图画说话。”形象来源于诗人丰富的想像,来源于诗人流动的感情。形象对于诗,就如形体之于人,没有形体,人亦不复存在,没有形象就没有诗。而充沛的感情,则是诗歌的灵魂,无情同样无诗。与别的文学样式不同的是,感情在诗中更直接、更集中、更鲜明、更强烈。只有当感情和形象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创造出诗的意境来。
2.投影并朗读臧克家的《三代》: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引导赏析品味:《三代》是一首现实主义杰作,全诗三句话21个字有着极深刻的内涵。它既是一幅典型的农家生活图景,也是普通农民悲凉一生的缩影:童年单调乏味,中年艰辛贫困,末年寂寞凄凉,有人称它为中国农民几千年来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严谨朴素、含蓄精练的小诗典范。
质疑:对于《三代》这首名诗,有读者提出了修改意见,认为其中有一个词还不够形象,若加以改动,不仅更形象,意境也可翻新。你不妨也用探究的眼光找一找,看看哪个词还不够形象?可用个什么词来替换?(可用“睡觉”替换“葬埋”。只要言之成理,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保留不同的观点。)
3.投影并朗读徐志摩的《沪杭车中》,感受诗歌的和谐韵律: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引导赏析品味:诗的第一节以车轮与钢轨的碰撞为节奏,掠影式写景,诗中有画,旋律欢快活泼;第二节转入抒发“人生易老”的哲理,句子拉长,节奏由欢快转入舒缓,使人沉静。全诗韵律极为和谐。
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积累的诗歌,进一步认识诗歌的特点。
五、升华认知,小结诗歌的创作方法
结合诗歌赏析,引导归纳诗歌的创作技巧:巧于构思,创设意境(联系特点①②:形象与感情交融),锤炼语言(联系特点③④:精练与和谐)。然后下发打印资料——《同龄人的歌——中学生优秀诗作选读》,让学生比较借鉴,增强创作信心。
六、下水实践,放飞心中的歌
1.尝试创作:限定题材,以《父亲》或《母亲》为题,独立写首小诗。
2.现场“发表”前5名的诗作,并作鼓励性评点。
3.自由选题,独立创作一首诗歌,准备参加下节课的赛诗会。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26
以“桥”为话题作文
【设计思路】
开放式作文题目,最易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设计本课的目的,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桥”这个话题进行理解和想像,使学生能释放心灵,张扬个性,自觉进入写作的亢奋状态,写出颇具特色的作文来。
【导写过程】
一、导入
板书“桥”字,提问:看到这个字,你最先想到的词语和事物是什么?
1.词语:疏通、交通、沟通、联通等。
2.事物:南斯拉夫电影《桥》、南京长江大桥、黄河铁桥、童谣中的“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
二、练习
1.课件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激战场面、日本侵华战争场面、身陷海湾战火的贫民照片。
旁白:人类可以创造世界,也可以在一瞬间毁灭世界,战争受害者是无辜的人民,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是无尽的创伤和抹不去的记忆。
参考题目:《和平之桥》。
设例:以桥作中心词,可以给它加许多修饰语,组成新的题目。如:《美丽的桥》、《英雄的桥》、《腐败的桥》、《没有终点的桥》等。
学生讨论,创设题目,陈述写作意图。
2.课件展示:七七事变战争场面、现今卢沟桥风貌。
旁白:卢沟桥下流水已经干涸,作为“桥”,卢沟桥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但它见证了历史,留给世人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
参考题目:《桥的历史》(通过考察家乡的一座桥,见证它的历史变迁、岁月交替)。
设例:以桥作修饰语,从不同角度构思中心词,组成新的题目。如:《桥的命运》、《桥的未来》、《桥的悲哀》、《桥的骄傲》等。
学生讨论,创设题目,陈述写作意图。
三、迁移
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桥的故事》。
画面:古代的桥(赵州桥)、现代的桥(南京长江大桥、浦东大桥、伊丽莎白大桥等)。
提示:这些桥外观优美、结构坚固、质地优良。
参考题目:《我想造这样一座桥》。
四、想像与联想
1.想像。古往今来我国有许多关于桥的动人传说:七月七之鹊桥、白蛇许仙之断桥等。
要求:快速想像,构思一篇有关桥的寓言和童话。
2.联想。人类靠桥传递信息,交流情感,桥承载生命,承载历史,承载人生。由“桥”联想开去,展现生活中“桥”的要义。
提示:
(1)人际间的沟通——网络之桥。
(2)助产士——生命的交递。
(3)母亲——生命的延续。
五、布置作文
1.题目:以“桥”为话题作文。
2.文体不限;字数600字左右。
3.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内容要具体、丰富、生动。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27
观察·体验·思考·表达
【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明理,进而有感而发实现自由表达。
【导写过程】
一、观察知美
将全班同学带到教室外,观察体育馆前的一排小叶榕。
请学生用生物学的知识介绍一下这种树。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总结并引导:这样用生物学的知识介绍多单调啊!今天,我们要仔细地观察一下这种树,还要欣赏它,让它鲜活起来,让它美起来,这叫“观察知美”。
请学生观察思考后扩写句子:
这是一棵 树。
小结:我们观察事物首先是用眼睛。用眼睛看,我们可以看到事物的外形、颜色、大小等。刚才我们的扩写内容不少都是视觉印象。
除了可以用眼睛看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感官来观察事物?
手摸——这是触觉。用这种感官我们可以感知事物的质地。大家摸摸,小叶榕的树干有什么特征?(粗糙)
用鼻子闻——这是嗅觉。(闻闻,无味)我们还可使用味觉、听觉来感知事物。
我们美丽的校园里哪些事物可以用嗅觉感知?——花香、土味、空气……
哪些事物可以用听觉感知?——鸟鸣、读书声、音乐……
哪些事物可以用味觉感知?——苹果、山楂……
二、体验悟情
把学生带到操场边的一棵古榕树旁坐下,提醒同学们安静,静静地,静静地坐约一分钟。
你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你听得见榕树的声音吗?你看见了榕树的神情吗?你知道它在这深秋的风里思考着什么吗?听不见,试试,敞开心灵之窗,让自然扑扇着翅膀飞进来;打开自然之门,把我们的情感融进去吧!这样,我们不仅能获得一种再现的美,而且能创造美。
用你的心灵去听,静静地,静静地听,你会听得见这古老的榕树在向我们倾诉着什么。排除内心所有的喧嚣与躁动,静下心来沉浸其中,达到忘我的境界,你变成这古老榕树上的一根枝条、一片树叶……请再静静地听,静静地看,以这样的句式表达出来:
我听到了 ,我看见了 。
小结:自然向我们展示着多姿多彩的面貌,以友爱之心体味自然,用心灵去亲近万物,你就能领会大自然的无限情愫,你就能看懂大自然的文字,听懂大自然的语言,一抹夕阳,一弯弦月,一朵野花,一丛杂草,一缕微风,一丝细雨……都是自然的文字,都是自然的语言。
在实际的生活需求之外,拥有一颗善感之心,人生便可以看得更远,我们得到的也将是生活更丰盛的赐予。
三、思考明理
我们才学习了《秋魂》,“秋”是一个季节,有灵魂吗?——没有。那作者为什么说“秋魂”呢?题记中说“因为它有着一个成熟的头脑”。作者采用拟人的写法,将“秋天”人格化了。在每个部分的最后都告诉我们一些哲理。比如“秋实”中“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世界上有不经过光射日晒而成熟的果实吗?”“秋叶”中“既然生命已有一个不寻常的开头,就应当有一个不寻常的结尾”;“秋土”中“人们啊,在你播种时,最好先想想秋天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吧!”
-
用理性思考去探究自然蕴藏的人生哲理,便能发现自然与我们的生活具有一种对应关系。人生、社会有的,自然皆有。细细回味,丰富和深意都在世间的万物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条河流,可以让孔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一团石灰,可以让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你领悟到了吗?站在这古老的榕树前,再看看它周围的花草,它们即将或已经进入了人生的冬天,你思考思考,或许你能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请以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大自然告诉我: 。
小结:同学们,自然是画,自然是诗,自然是哲理。自然不语,可它时时都在以独特方式向我们传达着一切。只有善思的人才能发现其中的哲理,勤于思考吧,你的人生会更丰富,你的未来将因思考而倍加美丽!
四、自由表达
现在自由活动,用老师说的方式去感知校园风景,把你观察到的,体验到的,思考出的,自由地表达出来,用我手写我心。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28
选好立意角度,写好话题作文
【设计思路】
围绕话题作文的特点及立意逐步讨论,先理论,后实践,不要求成文,只要求单项突破成功。
【导写过程】
一、导入
1.话题作文首次出现于1998年的高考作文,它的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它是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以人人有话可说为基准点,能激发习作者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现在话题作文已成为中、高考作文命题的普遍形式。
2.请学生齐读材料一:
中考话题作文示例
1.跑步,能锻炼身体;跑步,能磨炼意志。人的一生都在跑步。有的人喜欢在平坦的大道上跑步,有的人喜欢在幽静的小路上跑步。请以“跑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跑步的情景;可以发表议论,揭示跑步蕴涵的哲理;可以说明跑步锻炼的要领、方法等等。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600字。(2001年贵州省遵义中考试题)
2.走进考场,打开试卷,一道道考题出现在我们面前,等待我们去思考,去解答,去攻克……但考题又岂只出现在考场内,出现在试卷上呢?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在我们的心理历程中,同样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考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就在解决一道道考题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前进着。请以“考题”为话题作文,标题、内容、文体自定,字数600字左右。(2001年江苏省盐城中考试题)
3.同学们正处在独立人格形成的时期,都希望受人尊重,正学着尊重别人。尊重很容易做到:得到帮助时道声谢,妨碍别人时道句歉;为演出成功鼓掌,为同学的进步喝彩;一句问候,一声再见……尊重也容易被人忽视:遭人冷落,被人揭短,恶语触怒他人,讥讽同学弱点……总之,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请以“尊重”为话题作文,标题、内容、文体自定,字数600字左右。(2001年江西省中考试题)
总结:这三题展示了话题作文的一般形式——先给出一段提示材料,为学生多角度构思提供帮助,之后便提出话题,要求完成一篇文体不限的作文,标题自拟,字数一般在600字左右。
二、简析
初看话题作文,我们可能会将它与材料作文相混淆。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虽都有“材料”,但仍有明显区别。即:提供材料的目的不同;对材料的处理不同;写法不同。
请一位学生朗读材料二:
话题作文特点简介
1.写作范围宽广。
对话题作文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理解:话题就是“作文题目”,就是“作文主题”,就是“作文中心”。“话”就是谈论的意思,因而话题作文的写作必须紧密围绕话题进行。广义理解:只要与话题有关,只要在话题范围内所进行的创作都可以。这时的话题只相当于一个“由头”。
-
2.降低了审题的难度。
由于对话题作文的狭义、广义理解都正确,因而话题作文更有利于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真实的话,故其立意、取材都更自由。
3.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还是小说、童话、寓言,甚至戏剧、诗歌等,只要是符合话题叙述的需要,都可成为作文的载体。
由于有上述三大特点,就给考生以更大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发挥创造性,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语文素质。
简单地打个比方:材料作文好比为你提供了水泥、黄沙、砖瓦,要你盖一座平房或楼房,无论你盖成何种造型,都必须用到为你提供的这些材料,并且符合平房或楼房的要求。而话题作文则没有那些限制,首先你可以用为你提供的水泥、黄沙、砖瓦等材料,也可以不用这些材料,而用柴草、木料甚至纸张、画笔、肥皂泡等等;其次,它没有平房或楼房的限制,只要是能居住的,哪怕地窖、窝棚也行。
总之,话题作文在文体、内容上的限制更少;取材、构思的范围更广;立意更自由,更有利于学生作文创新,因而成为一种作文新趋势。
三、写作指导
1.根据话题作文的形式和特点,我们在作文时应注意:首先应该认真阅读提示,读懂提示所暗含的全部指向,以便其后进行多角度构思。其次,要正确选择作文的立意角度。
2.由于作文有时间、篇幅的限制,尤其在考场上,我们不可能将所想到的都写出来。而且,虽然话题作文允许学生畅所欲言,但作文毕竟是展现学生世界观、是非观是否正确、健康的重要窗口,因此作文前一定要正确立意,对于自己理解不透的人物、事件、现象等,不要轻易写入作文中。一句话,要正确地选择立意角度,以写好话题作文。
那么,立意,也就是确立中心,有什么要求呢?
请学生齐读材料三:
立意的要求
1.立意要正确,有积极意义,符合客观实际。
2.立意要集中,只有一个中心意思。
3.立意要新颖,选择角度的切入口要小。
4.立意要深刻,选择自己最有体会的人生感悟,挖掘生活底蕴。
这四条要求在所有作文立意时都应遵循,但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能兼顾新颖、深刻的要求,则首先要做到正确、集中。
四、单项训练
教师范读材料四:
话题作文“脚印”立意示例
1.由脚印想到鲁迅的话:“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从脚印的大小、深浅可以鉴别人的高矮、胖瘦,这有助于公安人员缉拿罪犯。
3.常言说:“一步一个脚印”,所以做任何事都要踏踏实实,反对浮夸的作风。
4.人走过后会留下脚印,从而想到每个人的一生应留下一段怎样的历史。
5.有的人喜欢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这样比较平稳,不会有风险;有的人喜欢走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披荆斩棘,敢于冒风险,为后人开创出一条新路。在今天改革的年代,要敢于走出自己的道路,留下自己前进的脚印。
请学生讨论以上立意正确与否,哪条为最佳立意。
五、综合训练
请学生以“材料一”的第三题为例,分组做立意训练,将确定的中心用一句完整的句子表述出来。完成后当堂讨论。
六、话题作文分类立意指导
看下面所列9个话题:
1.不妨一试(2001年江苏省南京市语文《中考指导》例题)
2.迎向风雨(同上)
3.感受快乐(2001年江苏省高中会考作文试题)
4.梦(2000年陕西省宝鸡市中考作文试题)
5.网(2001年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作文联赛试题)
6.门(同上)
7.个性(同上)
8.游戏(2000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作文试题)
9.五一长假(2000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作文试题)
这些话题可以归为三类:
一是题旨明确型,如1、2、3题,可直接以话题为中心写作。
二是隐含深义型,如4、5、6题,要深入挖掘其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等深层含义,并以此为中心写作。同类的话题还有“窗口”、“台阶”、“泥土”、“梯”、“墙”等。
三是热门话题型,如7、8、9题,这类话题作文大众普遍关注,但尚未有定论,可以自成一家之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七、总结
今天我们这堂课介绍了话题作文的基本特点,重点进行了话题作文的立意训练。最后要强调的是:话题作文虽不限文体,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地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所以,在作文前应选择好一种自己擅长的文体样式,也就是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写作适合自己的文体、内容。如果写成了文体不明的作文,是为大忌。
请学生齐读材料六:
话题作文写作步骤
凝神细读,尤重提示。
辨析类型,正确立意。
多向构思,选准文体。
围绕话题,快速作文。
课后请学生以“材料一”其中一个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28
观察·体验·思考·表达
【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明理,进而有感而发实现自由表达。
【导写过程】
一、观察知美
将全班同学带到教室外,观察体育馆前的一排小叶榕。
请学生用生物学的知识介绍一下这种树。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总结并引导:这样用生物学的知识介绍多单调啊!今天,我们要仔细地观察一下这种树,还要欣赏它,让它鲜活起来,让它美起来,这叫“观察知美”。
请学生观察思考后扩写句子:
这是一棵 树。
小结:我们观察事物首先是用眼睛。用眼睛看,我们可以看到事物的外形、颜色、大小等。刚才我们的扩写内容不少都是视觉印象。
除了可以用眼睛看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感官来观察事物?
手摸——这是触觉。用这种感官我们可以感知事物的质地。大家摸摸,小叶榕的树干有什么特征?(粗糙)
用鼻子闻——这是嗅觉。(闻闻,无味)我们还可使用味觉、听觉来感知事物。
我们美丽的校园里哪些事物可以用嗅觉感知?——花香、土味、空气……
哪些事物可以用听觉感知?——鸟鸣、读书声、音乐……
哪些事物可以用味觉感知?——苹果、山楂……
二、体验悟情
把学生带到操场边的一棵古榕树旁坐下,提醒同学们安静,静静地,静静地坐约一分钟。
你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你听得见榕树的声音吗?你看见了榕树的神情吗?你知道它在这深秋的风里思考着什么吗?听不见,试试,敞开心灵之窗,让自然扑扇着翅膀飞进来;打开自然之门,把我们的情感融进去吧!这样,我们不仅能获得一种再现的美,而且能创造美。
用你的心灵去听,静静地,静静地听,你会听得见这古老的榕树在向我们倾诉着什么。排除内心所有的喧嚣与躁动,静下心来沉浸其中,达到忘我的境界,你变成这古老榕树上的一根枝条、一片树叶……请再静静地听,静静地看,以这样的句式表达出来:
我听到了 ,我看见了 。
小结:自然向我们展示着多姿多彩的面貌,以友爱之心体味自然,用心灵去亲近万物,你就能领会大自然的无限情愫,你就能看懂大自然的文字,听懂大自然的语言,一抹夕阳,一弯弦月,一朵野花,一丛杂草,一缕微风,一丝细雨……都是自然的文字,都是自然的语言。
在实际的生活需求之外,拥有一颗善感之心,人生便可以看得更远,我们得到的也将是生活更丰盛的赐予。
三、思考明理
我们才学习了《秋魂》,“秋”是一个季节,有灵魂吗?——没有。那作者为什么说“秋魂”呢?题记中说“因为它有着一个成熟的头脑”。作者采用拟人的写法,将“秋天”人格化了。在每个部分的最后都告诉我们一些哲理。比如“秋实”中“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世界上有不经过光射日晒而成熟的果实吗?”“秋叶”中“既然生命已有一个不寻常的开头,就应当有一个不寻常的结尾”;“秋土”中“人们啊,在你播种时,最好先想想秋天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吧!”
-
用理性思考去探究自然蕴藏的人生哲理,便能发现自然与我们的生活具有一种对应关系。人生、社会有的,自然皆有。细细回味,丰富和深意都在世间的万物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条河流,可以让孔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一团石灰,可以让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你领悟到了吗?站在这古老的榕树前,再看看它周围的花草,它们即将或已经进入了人生的冬天,你思考思考,或许你能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请以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大自然告诉我: 。
小结:同学们,自然是画,自然是诗,自然是哲理。自然不语,可它时时都在以独特方式向我们传达着一切。只有善思的人才能发现其中的哲理,勤于思考吧,你的人生会更丰富,你的未来将因思考而倍加美丽!
四、自由表达
现在自由活动,用老师说的方式去感知校园风景,把你观察到的,体验到的,思考出的,自由地表达出来,用我手写我心。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28
写好时事性话题作文
【设计思路】
近年来,中考试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的时事内容出现在中考试卷中。所以,指导学生如何写时事性的作文是中考复习的一项必备工作。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而2003年上半年,人们关注的重点莫过于两个:伊拉克、非典型肺炎。一为人祸,一为天灾。相对而言,为人祸的伊拉克战争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所以,可以“伊拉克战争”为例来指导学生写时事性话题作文。
【导写过程】
一、导入
从学生前几天看过的《语文报》第12期的《当“时事”与“语文”联姻》谈起,指出中考试题的时事性趋向。谈谈今年的新闻焦点:伊拉克战争。
二、图文展示
初三学生忙于复习,对伊拉克战争略有所闻,但了解不多。教师可从新闻网站下载伊拉克战争的新闻图片,让学生观看,使他们对这场战争有更多的体验和认识。
可将图文根据内容分为以下几类:1.哭泣的伊拉克(伤心的人民、战火纷飞的家园);2.战场上的美英联军(艰辛的生活、死亡的威胁、对家乡的思念);3.世界各地的反战浪潮(我们要和平)。其中,重点展示伊拉克少女图拉雅的日记。附日记节录:
3月18日 星期二
人们说战争今晚降临,父亲说上学不安全,要我留在家。昨天我在学校很伤心,班主任上课途中叫我最好的朋友敏娜立即离开,因为她父母来了,要带她到叙利亚逃避战火。我俩相拥而泣,因为不知何时会再见,班上其他女孩也哭了。
布莱尔和布什为什么这样对我们?我们做错了什么?我们只是年轻的伊拉克女孩,我们想要和平,不是战争。
3月20日 星期四
空袭警报凌晨五时半把我吵醒。这噪音很可怕,前一晚我和母亲睡,我们都很害怕。警报响起时,我们起来拥着对方。父亲没我们那样害怕,他说这次我们不会离开家园。这是我们的家,为什么要离开?
半小时后我们听到爆炸声,两小时后警报解除,但我不能再入睡。我整天感到疲倦,很早便睡,但晚上九时又给警报吵醒,更多爆炸声从远处传来。
我再入睡,但做了可怕的恶梦,不断惊醒。我梦见自己在街上被两枚美国火箭追杀。
3月21日 星期五
晚上九时警报响起,我非常害怕。求真主救我们,挽救伊拉克儿童。天啊!轰炸越来越猛烈,我不知往哪里逃。这还要持续多久?要死多少人?我希望布什活在同样的处境下,看他有什么感受。
3月22日 星期六
昨夜依旧不能睡。远处传来更多爆炸声,然后是距离近得多的爆炸声,父亲说可能在一里外。外面天色晴朗,但无人想外出。整个天空一片赤红色,我们的美丽国家为何会变成这样?
-
三、探讨
以“伊拉克战争”为话题作文,应如何去写?
“伊拉克战争”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学生很容易陷入泛泛而谈、内容空洞的泥淖——这也是学生写话题作文时常犯的毛病。所以,要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如何就一个广泛的话题写出一篇生动具体、感人至深的文章?这就需要找到一个好的写作角度。
1.学生讨论。如果要以“伊拉克战争”为话题作文,从什么角度入手能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
引导:(1)三毛曾写过《哭泣的骆驼》,写了战争中人们的苦难。所以,可假设我是复活的三毛,去了伊拉克,通过三毛的眼睛描写伊拉克人民的痛苦生活。
(2)可选取几幅印象深刻的图片来写伊拉克人民的凄惨。如一个老人坐在废墟中那一幅,还有两个小男孩向美军讨水和食物那一幅等。
(3)可由一幅照片拓展成一个故事。
(4)可仿照《伊拉克少女的日记》的形式,假设自己是一个伊拉克儿童,另写几则日记。
(5)可以一个美军士兵的身份来写。
……
2.学生发言,讲自己的设想。
3.总结:面对广泛的时事性话题,作文时应选取一个适当的角度,将话题化大为小,然后以小见大。
四、练习
以“伊拉克战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29
自由设计18
师生同心作文做人
【设计思路】
许多中学生有一颗严重贫血的“心”:他们自私冷漠,以自我为中心,只知拿来,不懂付出。中学生道德水准的滑坡直接关系到中华美德的传承,中学生心灵素质的低下直接影响到民族素质的提高,中学生人格的不健全直接牵涉到中国的未来。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意识到:不仅要教会学生写作文的技巧,更要让学生通过作文学会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这就是我设计“师生同心作文做人”课的基本理念。
“师生同心作文做人”追求人与文的积极统一,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使学生在提高作文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丰富思想感情,培养人文素质。
为了让学生学会关心关爱他人,借“教师节”这一契机,以师生互通信件为中心,在班内开展一系列语文教学活动,一环紧扣一环,“师生同心作文做人”。
【实施过程】
一、学生作文:给老师写信
1.设悬念:9月8日预先告诉学生准备几张信纸,一个信封,一张邮票,生问:作何之用?答曰:欲知后事如何,请听9月10日分解。设下悬念,激发兴趣。
2.写作:取消课前例行指导,发一复印材料,阅读后按要求作文。
材料内容如下:
也许他很年轻,也许他已有银丝,也许他曾责备过你甚至打过你;你也许曾在背后骂过他,恨过他,但你最终理解了他,懂得了他。他和你一起迎接黎明,和你一起送走星星,他用瘦弱的腿,坚定的腿,站成了你人生的航标。
他——就是你的老师!
今天是9月10日——教师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请写一封信给你最喜爱的一位老师,同他回忆往事,诉说校园生活,向他说声“谢谢”,道声“您辛苦了”,让你心中的爱插上翅膀,飞向老师。
要求:①标题:给最喜爱老师的一封信;
②真(情真、事真)、美(文字美、心灵美);
③符合书信格式;
④先写在作文本上,然后抄在信纸上。
3.发信:学生写好后,连同语文老师的《老师,今天是您的节日》(事先发给每个学生一封)的信,一起装入信封,写好地址,统一寄发。
老师,今天是您的节日
平凡而伟大的老师:
我叫唐秋云,现在是您的学生×××的语文老师,今天是教师节,祝您节日快乐!
朗朗晴空,悠悠师心。多少回舌干口燥,多少回汗如雨下,多少回伏案批改,多少回腰酸背痛,守护的却是共同而永恒的期盼:望生成才。是您用爱的阳光温暖了学生,是您用知识的甘泉滋润了学生,是您用宽广的胸怀,包容了学生。浓得化不开的爱啊,让学生们一辈子也很难走出您那深情的目光……
为了搭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为了使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特开展“师生同心作文做人”活动,您在节日收到学生的信,证明您是他心目中的偶像,请您务必在百忙之中迅速给学生回信,对此活动有何意见和建议请附言告知,来信请寄:
-
祁阳县陶铸中学唐秋云老师转×××(即您学生的姓名)。
或许您累了,可别忘了,有一双希冀的眼睛正透过滚滚红尘在等待您的回音,让我们共奏一支“师生连心曲”吧。
唐秋云
9.10
4.浏览作文。
收信同时也将作文本收上来,迅速浏览一遍,发现学生作文的不足。
二、树立作文做人典范——重讲海伦·凯勒《我的老师》
1.伴着音乐,披情入文——情感引发。
在温馨低回的萨克斯《回家》曲中,教师深情地讲述海伦写作此文的背景。
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集盲聋哑于一身,性格孤僻,谁都认为这是个不可救药的女孩,但莎利文老师用独出心裁的教法使海伦成为杰出人才。1964年海伦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莎利文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莎利文老师的耐心爱心是海伦成才的关键,海伦除了用“心”来报答恩师,别无选择。
2.播放MTV《我的老师》——情感升华。
反复欣赏,观后朗读《我的老师》,读出感情,思考:这个故事为什么能感动我们?
明确:文学作品能感动我们无非一是内容,二是形式,本文在内容上以非凡的经历和巨大的人格力量震撼了读者。莎利文对学生的爱远胜过了家长对孩子的爱,她的聪慧拯救了一个才女,造就了一个神话,莎利文的人格折射出迷人的光芒。许多细节描写,如学拼单词water令人过目不忘,在形式上本文运用了对比、反复、排比等手法。
师生再共同回忆魏巍《我的老师》的动人之处:典型事例——梦里寻师,抒情化语言。
三、作文点评及自改
1.教师点评学生所写信的不足。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典型事例的运用是否感人。
(2)语言是否有文采。
2.教给写作技巧。
(1)用生动的事例充实内容。
(2)运用对比手法凸现老师:老师教“我”前与老师教“我”后的对比。
(3)语言抒情化:写作时注意将感情倾注于笔端,同时注重炼字造句;多运用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4)选择两篇优秀学生作文在班上朗读,并引导学生明确其优点。
3.学生自改。
经过一番针对性强的指点,多数同学有所领悟,要求学生及时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师生同心作文做人”活动感受课
教师节后一周,老师陆续回信,待大多数同学收到回信后,开展一节“师生同心作文做人”活动感受课。
1.以《老师来信》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记叙文,或以《我看“师生同心作文做人”活动课》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教师讲要点。《老师来信》重点写感动,将信的内容与自己的感受紧扣起来,来前之盼,来时之喜,读时之感,读后之悟,重点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及对师爱的认识。议论文重在谈作文、做人这两方面的收获与意义,切忌跑题大谈老师的奉献。
3.同桌互改:根据上述批改要点同桌互评。
五、尾声:总结课
读文章:读五篇文质兼美的学生作文;读教师的来信两封。
德育渗透:师恩深深,从孔子因材施教到武训乞讨办学,由徐特立与毛泽东的师生佳话到海伦与莎利文的“旷古神话”,师爱这种延绵不绝、深沉而单纯、博大而无私的精神,早已成了我们人类生命的文化家园。谁不渴求着爱与被爱?一个人对给予自己无限温暖的老师情感淡漠甚至泯灭,怎谈得上对朋友尽诚,对家庭尽责,对祖国尽忠呢?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29
在表演中学写作文
【设计思路】
我认为,写作应该是充满激情的,文字应该是震撼人心的。而且,只有那些来源于生活,真实而自然的文字才能够真正打动人。所以,让孩子们最大限度地释放写作热情,主动写出自己乐于写的事物,才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设计了表演与作文相结合的课型。
【实施过程】
一、定题
从校园生活入手,在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了解之后,确定写作范围。题目可定为:《家长会后》、《听说喜欢的偶像要来学校》、《考试时老师出去了5分钟》、《别的班先考完数学》、《上课时看闲书被老师抓到》、《老师马上要来家访》、《试卷发下来》等等。
二、选题
要求学生先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然后进行观察、思考,并以周记的形式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短文,文章中必须有真实的细节描写(动作、语言、神态等)。
三、结组
收上周记后,教师粗略地浏览每个人的文章后,把写作相同题目的同学编成一组,每组5人左右。
四、选定剧本
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带领全组成员仔细阅读、讨论小组内每个人的文章,然后进行总结、删改,最终确立一个表演剧本。
五、排练
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进行分工,完成导演、表演设计、道具准备和排练等工作。任何一个步骤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
六、表演
接下来就是最精彩的表演部分了,利用每节课前的五分钟时间抽签来决定表演顺序。表演形式不限。
七、讨论
在每次表演结束后,都让大家进行点评,可以发表观看后的感想,也可以提出建议指出不足,然后教师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简短总结,以表扬鼓励为主,并提出注意事项,以便下一个小组的表演更加精彩。
八、组长总结
根据表演中的精彩之处和不足的地方或者在排练、表演中的感想,要求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总结,由组长在全班进行宣读。
九、评选
在全班一起讨论和投票后,评选出最佳表演(男女各一)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道具奖、最具奉献精神奖、最佳团队合作奖等奖项。
十、颁奖
评选后,根据各奖项的归属给予简单的物质奖励。
十一、作文
请学生再次修改或重写自己的作文,写到作文本上。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29
抓住特征写事物
【设计思路】
这是初一写作实践课,教师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引导观察、比较,把握事物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进行写作。
【导写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配乐讲故事:“19世纪末在德国有一个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他的名字叫莱布尼茨,他曾为德国皇帝当过宫廷顾问。有一天他在宫廷讲学的时候,谈到天地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样东西,这下在场的听众可就讨论开了。这个说他讲得对吗?那个说怎么可能呢?世间怎么可能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事物呢?于是大家纷纷走进花园里去寻找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以此来推翻莱布尼茨的论断。他们找呀找呀,找了很长时间,结果大失所望。虽说树上的叶子看来一模一样,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大小不一,色泽不同,厚薄不均,叶上的细嫩的脉纹也不相同。”
不仅树叶如此,世界上其他事物也是一样。所以,世上根本不存在两种完全相同的事物。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每一种事物都有它自己的特征。
二、出示课题
板书:抓住特征写事物。
三、引导观察
打开文具盒,拿出钢笔和圆珠笔,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说说他们的不同特征。(教师引导学生从外形、颜色、构造、材质、书写特点等角度进行观察和表达。)
四、分析比较
例文1:
它有一个十分大的头,头上长着一对大大的耳朵、两只圆圆的眼睛和一张大嘴巴,它的肚子也是大大的,背上还有一个小口。只要你把钱从小口投进去,就会发出美妙的音乐。
问:从这段文字里,我们能看出这是什么形状的小动物?
学生的回答可能多种多样,教师据此引导大家明确: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上文没有抓住主要特征。
接着出示实物——小猪储钱罐,让学生观察后,重新写一段说明的文字。然后指名让学生朗读自己的写作结果,同学们听后讨论并为其提出修改意见。
讨论、修改后教师点拨:我们小时候背诵过一首儿歌“卖小猪,卖小猪,小猪长得胖乎乎。”是说身体肥胖的特征。还有什么特征?(鼻子长,嘴巴向前拱起来,尾巴卷起,四肢短而粗。它是头小花猪,背上还有一个小孔,当你把钱放进去的时候,还会发出美妙的音乐。)只有细心观察,才能把握住事物的特征。
例文2:
小白兔全身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它有嘴,有鼻子,有眼睛,有耳朵,有四条腿。
指名读,问:上文有没有抓住小白兔的特征?小白兔的哪些特征没有抓住?
再看修改稿一:
小白兔嘴巴较尖,嘴唇裂开成三瓣,眼睛像一对红色的玻璃球,耳朵长而直竖,前腿短后腿长,尾巴短小,全身披着雪白的长毛。
引导学生比较前后两文的优劣,明确:后文具体、形象了,但只写了小兔子的静态,如能加点动态描写就生动了。
-
出示修改稿二:
小白兔嘴较尖,腮帮不停地颤动,嘴唇裂开成三瓣,眼睛像一对红色的玻璃球,见到阳光就微微眯起。耳朵长而且直竖,有时候,还微微转动。它前腿短后腿长,总喜欢跳跃式前进。它的爪子微微弯曲,尾巴又短又小,全身披着光亮而雪白的长毛。
根据上文,引导学生明确: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如能把静态的特征与动态的特征结合起来,就比较全面而准确地抓住了事物的特征。
五、迁移练习
1.教师事先准备好实物——飞马雕塑。
先让学生观察,把握住特征,同桌间互相说说看,然后把内容写下来。
2.让学生观察两组各不相同的台灯,每组两个。请学生任选其中一组,通过比较写出台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同桌间进行互评,教师巡视并及时进行指导。
4.选出优秀作品3~5篇在班内朗读,教师点评。
六、悟出规律
要认真进行观察,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准确说明。同时,以后要自觉地运用所学的方法主动去写作。
七、布置作业
选择熟悉的事物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说明文。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30
在比赛中学写说明文
【设计思路】
1.学写说明文是初二年级下学期的主要学习任务,而恰当安排说明顺序及正确使用说明方法这一内容,又是说明文的主要环节,是学好、写好说明文的基础和前提,相对于枯燥单调的说明文整体而言,找到学习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的有效、有趣的切入口,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是说明文教学的关键。
2.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的同时,开启学生想像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使他们养成勤于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习惯。
3.将说、写、演、画融为一体,以游戏比赛的形式呈现,发挥特长,弘扬个性,多方面展现学生的综合才能,力求内容丰富、亲切,形式活泼、有趣。
4.运用多媒体课件。
5.课时安排:2课时。
【导写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对说明文这一文体进行了初步的学习,懂得要把一个事物说得清晰、明白,就要抓住特点,恰当安排说明顺序及正确使用说明方法。我想先请一位同学告诉大家,有哪些常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好,今天,我们来一个竞赛,看看哪一个组的同学学得最扎实,用得最灵活。
竞赛规则:
1.全班分成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活动。
2.共设六大板块,其中一、二板块为抢答题,三至六板块为必答题,必答题以抽签的形式决定题号或顺序。
3.对别组的答案进行了正确补充的,亦可适当加分。
二、比赛过程
1.起跑线上。
解说:①从所给选段中找出采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②每题50分。③每组同学都要积极抢答。
题目:
(1)大豆的蛋白质含量达40%~50%,可做好多种美味食品,亦可作饲料,工业上用途也很广泛,大豆的蛋白质和油分的含量,是反比例的规律性关系。在土壤肥沃、水分较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的大豆含油量较高,蛋白质含量则较低;反之,蛋白质含量高的,油分则较少。东北是高油分大豆产区,长江流域则是高蛋白大豆的产区。
(2)霉干菜的制作过程可分为四步:首先是脱水,地里的菜割倒后,须经过日晒除去水分;其次是腌制,将干瘪状态的菜整齐地叠放入缸内,同时加入适量的食盐,每百斤瘪菜大约加3斤盐,先用脚踏,踏出水来,然后在上面压一块石头;第三道工序是洗晒,菜腌下后,经过一个月,便可拿出来清洗、晒干;最后一道工序是封藏(因为漏风会使干菜变酸不脆,且没有香味),过6个月后取出。这就是霉干菜制作的全过程。
(3)人脑的形状和表面很像一个核桃仁,它拥有大约一百亿个神经细胞,与银河系中星星的数目大致相同。脑的平均重量男子为1380克,女子为1250克。脑分为大脑、间脑、小脑和脑干四个部分,大脑是脑的最高级部位,占据全脑的70%,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
(4)庭院的正北是刘备殿。大殿雄伟高大,金黄色的玻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辉煌。斗拱飞檐,雕梁画栋,使大殿气势非凡。大殿的中央供奉着刘备的塑像,这位蜀汉君王面目慈祥,眉宇间显露出帝王的尊严。两侧偏殿是刘备结义兄弟关羽、张飞的塑像,栩栩如生。大殿南北两侧为文臣、武将塑像廊,28座泥塑个个色彩鲜明:文臣凝神静思,似在运筹帷幄,武将神采飞扬,如同驰骋疆场。
2.实话实说。
解说:①按要求口头完成下列说明,字数不得超过100字。②每题50分。③全组同学认真配合,主动抢答。
题目:
(1)下定义 衣服
(2)举例子 可以照影儿的
(3)打比方 书
(4)作诠释 水中筷子变弯
(5)列数字 粉笔盒
(6)作比较 铅笔与水笔
(7)分类别 鞋子
3.走进生活。
解说:①先抽签决定题号。②看实物写片段作文。③字数200字左右。④每题100分。⑤各小组群策群力共同完成。
题目:
(1)十九中校徽
(2)电风扇
(3)工艺笔筒
(4)篮球
4.智力快车。
解说:①先抽签决定题号。②对下面问题进行科学的口头说明。③字数250字左右。④每题100分。
题目:
(1)在打扫校园时,有个别同学会把树叶、废纸、废塑料等垃圾集中后点火焚烧,请你说说这样处理垃圾的害处。
(2)小明背书十分困难,请结合自己的体会告诉他几个背书的诀窍。
(3)运用中学物理课中学过的知识,对下面的史料作解释说明。
“古法,以牛革为矢服,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枕之,数里内有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梦溪笔谈》)
(4)请你从形式到内容介绍一下第四册《语文》书。
5.梦想剧场。
解说:①按照下面的提示,大胆、自由而又合理地进行情境表演。②抽签决定表演顺序。③此题200分。
一日,逗号小姐、句号大婶、问号大妈……在街上相遇。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么,在这几个“女人”之间将会演绎出怎样的故事呢?
6.精彩十分。
解说:家——教室,是同学们每天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面对一成不变的环境,好新好奇的你是否有话要说?现举办《我手扮我“家”》设计大赛,请分别从三方面参赛。①设计师: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室的面积、形状、布置进行不拘一格的想像设计,使之科学、合理、美观。②解说员:按一定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将设计方案进行介绍。③绘图员:现场在黑板上画出设计方案的平面示意图。以抽签的形式决定参赛顺序及形式。此题250分。
三、总结
统计成绩,宣布结果,进行小结。
四、布置作业
运用恰当的说明顺序及正确的说明方法,任选生活中的一个事物进行说明。字数在600字内。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30
唐诗素描
【设计思路】
唐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唐诗素描”作文训练旨在帮助学生感受和表达诗歌的形象和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导写过程】
一、出示“素描”含义
关于“素描”,《现代双语大词典》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①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画,如铅笔画、木炭画,某种毛笔画等。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②文学上指文句简洁,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
二、明确“唐诗素描”的含义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两篇唐诗素描的范文:《游子吟》和《夜雨寄北》。
游子吟
母亲拨亮了那盏昏暗的油灯,温暖顿时洒满了简陋的屋子。
灯光下,母亲又颤颤地对准了针眼。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母亲就这样用那根细细的线,串起了一个又一个艰辛的日子。
每一针,都仔仔细细;每一线,都饱蘸深情。看着母亲满头的银发和被岁月的风雨分割得沟壑纵横的脸,泪水禁不住淌满了我年轻的面颊。
缝好了,母亲又比试着,觉得满意了,才套到我的身上,把扣子一粒粒地扣好,就像打点一粒即将洒播的种子。母亲哽咽着,用有点哆嗦的手轻轻拍着我的肩:“儿呀,要记住回家的路……”
我知道,我是一棵土生土长的小草,一棵春天里朴素的小草。母亲阳光般的注视,将把我的一生覆盖。
无论飘泊多远,黑暗中的那盏油灯,永远是我生活中惟一的方向,惟一的牵挂。
今生今世,我明白了。
夜雨寄北
点亮灯,展开家书。你的笑容就隐藏在文字的后面,灿烂着,温暖着,还有些淡淡的泪痕。你的牵挂,你的思念,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了千里迢迢的黑暗,越过心,飞抵我寂寞的窗台。
而我,却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最后仍说,不定哪一天可以走进你守望的目光。
巴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身,秋已到了。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度过一个孤独的夜晚。
依稀是梦,你坐到了窗前,静静地看着我。烛光是一朵刚刚开放的小花,把你装扮得那么年轻,那么美,就像许多年前掀起红盖头的那个晚上。
朦胧中,抓起你柔弱如水的手,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一生的快乐和幸福。
我拥着你,附在你的耳边,温柔地说起巴山那些孤寂的日子,那个展信的秋夜,那场淅淅沥沥的雨。
2.引导学生结合两篇范文,选取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讨论交流要点:
(1)形式新颖,耳目一新,两篇文章都把唐诗改写成了散文。
(2)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比如: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度过一个孤独的夜晚。
-
(3)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塑造了生动的形象。《游子吟》对母亲真挚而热烈的赞美和《夜雨寄北》那种缠绵而悠长的思念之情,在范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4)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唐诗的内涵。
3.师生共同归纳“唐诗素描”的含义。
“唐诗素描”以诗歌为载体,通过准确理解诗歌内涵,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用自由活泼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描写具体可感、极富感染力的形象,使诗歌具体化、形象化。它是一种作文的形式。
三、指导写作,定期交流佳作
结合对“唐诗素描”含义的理解,教师选取唐诗,指导学生写作,并定期交流佳作。在学生逐步熟悉这种写作形式之后,由唐诗逐步扩展到其他古典诗文。
四、写作总结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过这样的话:“带领学生学习古往今来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写成的佳作,犹如身入胜境,在无数瑰丽璀灿的珠宝中观赏遨游,美不胜收。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和表现力,那怕一首小诗小词,也有无穷的趣味。”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人类文明之林,她的脚下必定有奔流不息、万世不竭的民族文化的滋养。通过“唐诗素描”作文训练,我们感觉到传统在这里升华,文化在这里更生,希望有更多的人,创造更多的艺术形式,将祖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31
古代诗歌改写
【设计思路】
本设计能通过对古代诗歌的改写训练,让学生走进诗歌,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代诗歌的深邃意境,认识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悠久,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祖国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导写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让学生写出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并写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2.为自己喜欢的诗歌选配一支曲或一幅画,注意诗歌内容与所选曲或画的联系。
3.让学生将自己为诗歌选配的曲或画在班上交流,同时介绍自己选配这些曲或画的理由。再让其他同学对此诗歌与选配的曲或画进行评点。然后要求学生用文字将上述内容表述出来,为课堂改写打下基础。
二、课堂操作
1.激趣导入。
有一位秀才,因书法极好,被召去为慈禧太后书写王之涣的《凉州词》。书写中,一不小心,将诗中的“间”漏掉。慈禧阅后,认为秀才讽刺自己没有文化,不由大怒,喝令把秀才推出斩首。秀才急中生智,忙说自己写的并非王之涣的诗,而是一首词,言毕当场高声朗诵出来。慈禧一听,转怒为喜,放了秀才,还给了不少赏赐。
同学们知道秀才是如何朗诵的吗?(待学生讨论作答以后,教师给出答案: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秀才的聪明机智让人称赞,可同时也启示我们,古代诗歌的内蕴丰富深邃,而且多种文体相互贯通。再如大家熟知的杜牧的《清明》一诗,就曾被人们改编成了五绝、词和戏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古代诗歌的世界,掬几朵诗歌的浪花来加以改写、描摹,创造出华美的篇章。
2.分析意象。
训练目的:
此环节主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提取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为准确、全面改写诗歌奠定基础。
训练意图:
古典诗歌一向以言简意丰著称。短短的篇幅中常常蕴涵着极丰厚的内蕴。其中既有优美的风景,也有真挚深刻的情感,还有启人智慧的哲理。在我们吟哦之间,其幽长的韵味便从口唇之间缓缓淌出。
操作方法:
阅读《渔歌子》,完成后面各题。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有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2)词中景物有哪些色彩?
师生讨论明确:白、绿、红、青。
(3)词中表现的是什么季节?
师生讨论明确:春天。
(4)词中景物体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师生讨论明确:风景秀丽、生机勃勃、恬然自适等。
操作说明:
明确上述内容,是我们改写诗歌的前提,它可以使我们将诗歌的内容全面地表现出来。
-
3.扩展再现。
训练目的:
该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联想、想像对词、句进行扩展,以准确地再现古诗歌的意旨。
训练意图:
古代诗歌一般只有二三十字,极短的篇幅中高度浓缩了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事业等多方面的体会,如果不进行充实扩展,就很难将诗歌的意趣准确地再现出来,因而改写时须将这些精炼的语句进行扩展充实,才能还原作者的诸多感受与意味。
操作方法:
阅读《秋思》,按要求完成后面各题。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扩词成句: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分别扩写成一句话。建议可从色彩、形态、性状、声音、气味、感情等方面进行扩展充实。
(2)扩句成段: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句子发挥想像,扩展成几句语意连贯的话。
(3)扩段成篇:将上面的内容再次扩展,使其成为一篇完整的短文。
操作说明:
通过上述途径,让学生熟悉扩展再现古代诗歌的思路,形成完整印象。
4.迁移重组。
训练目的:
此环节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古代诗歌内容进行迁移重组,从而创造出个性鲜明的改写文章。
训练意图:
所谓迁移重组,是指改写者根据自己对古代诗歌的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将诗歌中的有关意象进行调整、加工,组织成新的篇章。因为古代诗歌包含的内容很多,这就要求学生选取最能激发自己想像的东西作为切入点,把最精华的部分突出在文章里。改写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学生是否对古代诗歌进行丰富想像,大胆取舍,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操作方法:
阅读《夜雨寄北》,任选一种方法进行改写,可与同桌口头交流。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选取精华,不及其余。
(2)借题发挥,重新演绎。
(3)穿越时空,嫁接现实。
操作说明:
让学生获得迁移重组古代诗歌的体验,为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文章奠定基础。
5.再造创新。
训练目的:
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情节,在符合生活逻辑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古代诗歌的内容和体例进行大胆创新,改写成构思奇特、意蕴深刻的文章。
训练意图:
改写古代诗歌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仅仅着眼于古代诗歌内容的挖掘,不足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还可以通过人称、写法、结构、体裁等方面的创造来增加文章的创新色彩。
操作方法:
阅读《渭城曲》,按诗后要求,口头改写诗歌内容。
渭城曲
王 维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变换人称:将原诗改为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
(2)变换写法:故事新编、情景片段、精彩对话。
(3)变换体裁:可改编为散文、小说、剧本、书信、MTV分镜头、童话等。
操作说明:
通过上述练习,让学生体验创新历程,获得成功的喜悦,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创造中去。
三、课外演练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代诗歌改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31
把作文融入人生的过程
【设计思路】
人生离不开读书作文,作文也不能离开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本设计就着眼于人生作文的训练,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文就是写人生。在操作过程中,主要从四个方面设题,供学生选择:第一,记录现实人生。第二,展开想像人生。第三,关注热点人生。从取材的角度说,现实人生侧重自我身边的日常生活;热点人生,侧重当前发生的社会性重大事件,或具有轰动性效应的行为,这种训练可弥补现实人生易于滑入琐碎庸俗之道的不足。第四,提倡自主人生。自主写作,不受命题限制,是新的课标最具革命性的思想。这种训练因为局限在40分钟当堂交卷,所以重在精心设计导语,使学生思维尽早进入作文的快车道。
【导写过程】
一、现实人生
人,不能提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因此,人生也就永远是现实的。现实人生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来源。真诚地希望你关注现实,多多用心体察现实、咀嚼现实,用七彩的笔来描绘人生。供选题目:
《我最近的心情(烦恼或欣喜等等)》
《一场争论》
《菜场对话》
《饭桌旁听来的》
二、想像人生
想像是现实人生的延伸和完善。张开想像的翅膀,你会发现一切竟是如此的美妙。大胆地想像吧,想像会给我们的作文增色、给我们的人生添彩。相信你能根据下面的题目写出神采飞扬的佳作来:
《明年今日此中来》
《让我给你想个办法》
《布置一间书房(卧室、游戏厅、体育馆等等)》
《一个八年级学生这样度过他(她)的周末》
三、热点人生
人世是喧嚣的河流,河流滔滔,人生热点也一样此消彼长,层出不穷。看看下列话题,相信它能引起你新的思考与探索。
1.巴以和谈几时“休”。
2.4月1日、愚人节、张国荣之死。
3.关于“非典型肺炎……”的思考。
4.范仲淹忧乐天下;欧阳修与民同乐;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四、自主人生
自主是一种权利和义务,自主也是一种尊严和文明。老师最希望在你的自主写作中,认识你,理解你和发掘你。
五、审题参考
现实人生虽然有四道题,其实只有两个角度,第一题侧重主观的自我倾诉,喜怒哀乐,是非成败,尽在笔底流淌。其余三题着眼于客观的记录,人生世态,林林总总,皆可化为纸上风云。以人称而言,第一题只能用第一人称,后三题则可灵活把握。。第一题要善于传达出微妙细腻的心理感受,后三题则要抓住人物的职业、身份、地位等特征。
想像人生也是四题。审题时,一定不能忽略“想像”二字,如果漠视了“想像”这个根本前提,后两题就可能完全混同于现实人生之中。四道题都提供了相应的情境,开头两道有一个预设的限制,其中,第一题“明年今日”是时间规定,“此中”是地点场景的规定,或物是人非,或人去楼空,尽可由你发挥。第二题是面临一种困境或一个矛盾,文中需要交代或者提及,但笔墨要节省,点到为止,不可滥用笔墨、详略失当。第四题的“八年级学生”指明了特定的对象,要注意区别。
-
热点人生都是话题作文,这是首先要注意的。话题就是一种情境,一个提示,一点由头,题目还得自己另拟,如何立意,如何取材,采用什么体裁和表达方式,皆有较大的自由调控的空间。第一题提出观点,要有根有据,可自圆其说;描写想像要注意合理性。第二题三者并列,可从中寻找一些联系。第三题可由此及彼,从近到远,就现象说开,发散思维。第四题可归入读后感的范围,有感而发,抓住某一点就行。
自主人生就是自由写作,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表现出自己的写作个性。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31
举手的感觉
【设计思路】
训练目的:
1.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从记叙中寻找议论的突破口。
3.告诉学生一个题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表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训练时间:
一课时。(说话20分钟,写作15分钟,点评5分钟,机动5分钟。)
训练前准备:
挑选两名主持人,教师将话题分解成几个子话题,指导学生准备主持词。
【导写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进行说写训练课,本次话题——举手的感觉。
这节课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说话训练,从日常生活中举手时的心理、举手的感觉、举手的故事、举手的态度、对举手的看法等谈起,相信大家一定会踊跃发言。第二部分写作训练,从子话题“难忘那一次举手”、“举手的感觉”、“由举手所想到的”、“谈谈举手”中选择两个话题,进行片段练习。
板书
本次话题:举手的感觉
①难忘那一次举手
②举手的感觉
③由举手所想到的
④谈谈举手
二、说话训练
(主持人A、B同学上场。)
1.引出话题。
A:每当有一朵花儿凋谢,就会有一颗种子成熟。
B:每当有一个声音在深情呼唤,就一定会有一个声音在远方回响。
A:每当一个人在辛勤地付出,不久的将来,就一定会得到真情的回报。
B:每当有一个学生举起那充满希望的手,就一定会有一位老师在聆听他对人生的感悟……
A:请举起你的手,告诉我们你最难忘的一次举手经历。
B:请举起你的手,倾吐你举手的心理路程。
A:请举起你的手,发表你对举手的观点。
B:请举起你的手,谈谈由举手所想到的人生哲理。
A、B(合):本次话题——举手的感觉。
2.亮出第一个子话题:难忘那一次举手。
A:寒窗8年,举过无数次手。
B:那一次举手或许决定了你一生的命运。
A:那一次举手或许激活了你学习的兴趣。
B:请举起你的手,告诉大家你最难忘的一次举手经历。
(请两三名学生讲述自己最难忘的一次举手经历。)
A:(评):或给予启迪,或给予鼓励,都使我们成长,都使我们深记。
3.亮出第二个子话题:举手的感觉。
A:哎,B,还记得你小时候举手的情形吗?
B:那个时候身子站起来,手儿举得高高的,嘴里叫着“老师,老师”,巴望着老师能点自己的名字。看,我这儿还有两张小学三年级的一次市级观摩课上我们同学举手的照片呢。
(向全体同学展示小学时同学们踊跃举手的放大照片。)
A:哇,勇敢而又自信,活跃得像一只只小鸟哟。
B:可不?儿时举手那么踊跃,而现在就顾虑重重了。是什么使举手变得如此困难,使纯真的我们变得如此复杂?
-
A:同学们,请把你对待举手的态度与举手的感觉说给我们分享,高举你的手!
(请两名学生讲述自己对待举手的态度及举手的感觉。)
B(评):或自卑,或虚荣,或无所谓,但它是人生成熟的一种表现。
4.亮出第三和第四个子话题:由举手所想到的和谈谈举手。
A:举手虽然司空见惯,却有它独特的作用与深刻的内涵。联合国代表举手能引领世界风云,人大代表举手能推动国家的发展浪潮,而我们的举手又表现了什么?你又由此想到过什么?请大家互相讨论,谈谈“举手”。
(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谈对举手的看法,选出小组代表发言。)
B(评):看来,举手不仅象征着勇气,更是你对人生态度的体现,勇敢、果断、沉着,这正是大家对人生品格的追求。
5.采访最爱举手和最不爱举手的学生。
B:下面,请本班最爱举手的同学×××来谈谈他举手时的感觉。
A:请问×××同学,你平时少言寡语,每一次举手时经历的又有怎样的心理斗争呢?
6.主题升华。
A:举手是把握机遇的前提,是超越自我的表现,是勇敢者迈出的第一步,是成功者走向胜利的基石,更是勇气与实力的象征。
B:风平浪静时让我们积蓄实力,惊涛骇浪时让我们从容应对。
A、B(合):请坚定地举起你的手!
(两位主持人退场)
三、写作训练
1.请大家从黑板上的4个子话题中选1个,写片段,不少于300字,时间15分钟。
2.讲评两篇习作(从①、②子话题中选一篇,③、④子话题中选一篇),学生读文章并谈构思。
其他学生从结构、主题、写法等不同角度进行点评。教师视情况稍作点拨,重点可放在③、④子话题中谈论话题的切入点和文章的结构上。
四、教师小结
举手不仅仅是勇气与实力的表现,也是一次机遇的把握。上帝给你一只红苹果,请举起你的手,牢牢地将它接住,也许,你的人生从此就会更加灿烂辉煌。
五、布置作业
写作:从①、②子话题和③、④子话题中分别选一个,写片段,修改后抄在作文本上。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32
众星捧月 照亮全篇
【设计思路】
作文之法,新奇为上,无论是韩愈的“唯陈言之务去”,还是郑板桥的“领异标新二月花”,说的都是为文创新的问题,写作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是心灵的展示和个性的表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随着话题作文的遍地开花,作文的构思也在不断创新。如果说精心拟制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能发挥“第一瞥”的磁性功能,那么出色的小标题则如众星捧月,能照亮全篇。
【导写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出示马致远的著名小令《天净沙·秋思》,让学生理解其意境。)
一位中学生的竞赛获奖作品《也许》写的虽然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环保题材,但作者用一首著名的元曲小令串联全篇,将文章所写的四部分内容分别定名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从四个角度来组织材料,使文章不仅结构新颖巧妙,衔接自然流畅,而且内容丰富,主旨突出,真是一招妙用,满篇生辉。出色的小标题如众星捧月,照亮了全篇。
二、出示课题
板书:众星捧月 照亮全篇
三、要点梳理
1.什么叫小标题结构法?
小标题结构法就是将若干个围绕中心选用的、典型的、能显示作者独特视角及立意的材料,分别统领在几个小标题下有机地组接成篇的结构方法。
2.学习列小标题的方法。
(1)时间串联法。
时间串联法,即按时间先后安排材料,分以下几种形式:
①将材料分化在一个人的一生之中。
②将材料分化在四季之中。如:描写农村一年四季生活的小标题:“春”、“夏”、“秋”、“冬”。
③用一个或几个学生的日记剪辑连缀成文。如:写学生生活的习作《老师,让我小憩一会儿吧》的小标题:“星期一,心惊胆寒”、“星期二,搏它一搏”、“星期三,哀怨声声”、“星期四,冬季里短暂的春天”、“星期五,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星期六,苦战题海”、“星期日,再向虎山行”。通过对一周生活的描写,将单调复杂、紧张苦闷的学生生活真切地表现出来。
④按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安排材料。如写交朋友话题的小标题:“相识”、“相知”、“分别”或“风平浪静”、“暴风骤雨”、“雨后初晴”都属此类。
(2)并列组接法。
并列组接法就是把材料按分镜头的方式组接起来的方法。如习作《幽默的校园生活》的小标题是“猪题与猪蹄”、“都是电话惹的祸”、“雨后的玩笑”、“站着睡觉”。文章通过不同侧面的几件事来表现生活和主题,条理清楚,内容丰富,小标题的结构给平淡的文章增添了色彩。再如习作《等待周末》的小标题是“野游——寻找友情”、“听歌——放松心情”、“绘画——挥洒豪情”。
-
3.分析小标题结构法的好处。
小标题结构法能使文章新颖别致,过渡便捷,内容丰富,主旨突出。
4.使用小标题结构法的注意事项。
(1)选材要精当。虽然一篇文章需要几则材料,但这几则材料应该是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主题,不能随便选几则凑数,也不能同类内容重复使用。所选取材料要求典型新颖,有个性特征,能显示作者独特的视角及立意。
(2)材料数量要恰当。中学生作文一般都限定了字数,小标题作文一般以2~4个小标题为宜。太少,没有必要用小标题;太多,则会使文章要么泛泛而谈,空洞僵化,要么容量太大,字数不符合要求。
(3)小标题的拟定要有艺术性、提示性。小标题之间最好能互相关联,使跳跃的内容联成有机整体。
5.练习。
青春时节,把人生的向往种植于脚下的土地,生命的秋天才能收获丰收的喜悦。生命这部交响乐,是热烈还是冷漠抑郁,大都是在青春时节奠定基础的。空耗时间就是空耗青春,空耗青春就是空耗生命中金灿灿的岁月。青春是美丽的,但只有将这一份美丽献给伟大的时代,才会无限延续,才会拥有宝贵的价值。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围绕“青春”这个话题,列小标题作文,题目自拟。
四、结语及课外作业
1.小结。
小标题结构法的运用,仿佛众星捧月,能照亮全篇,使文章顿生亮色。同学们如果能从经历的日常生活中,阅读过的书刊杂志中,体味过的深刻感悟中,机智地“抓拍”几个特写镜头,灵活有序地加以组接,就一定能够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艺术效果。
2.作业。
(1)读书重要的不是记住内容或情节,而是要读出人生的感悟和体验,有益的书是精神的阳光,而有害的书则是无形的子弹,中弹倒下后就难站起来。生活的范围是有限的,但走进茫茫书海,便拥有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人生正是因此而变得无比丰富与充实。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围绕“书”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并列小标题作文。
(2)雨是司空见惯的。春天,她羞羞答答,比油还珍贵;夏天,她泼泼辣辣,发育丰满;秋天,她伴着秋风断人心肠;冬天,她幻作琼花“装点”人间。有时她又从人的眼中流出,寄托了几多情感。
请以“雨”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要用小标题结构全文。
(3)网有许多种,可实指,可虚指。
请以“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要用小标题结构全文。
五、板书设计
众星捧月 照亮全篇
一、小标题结构法
二、列小标题的方法
三、使用小标题结构的好处
四、使用小标题结构的注意事项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32
多角度思维作文训练
【设计思路】
1.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落实教学大纲中的“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要求。
2.利用几何图形包容性大的特点,给学生极大的想像空间,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
3.在叙述的过程中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写作开启文路。
【导写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像意识
运用三个想像力自评测验导入教学。
1.你觉得自己的想像力怎样?
a.丰富 b.一般 c.不太好
2.你认为你的想像力还有多大的潜力可挖掘?
a.很大 b.一般 c.不大
3.你是否想检测一下你的想像力有多丰富?
a.很想 b.一般 c.无所谓
二、发散思维,展开想像
借助图形,展开想像,启动思维,引发感情,从中体味、感悟并转化成语言表达出来,在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围绕图形展开想像。
教师可以举例提示以帮助学生顺利展开想像。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并给予肯定性评价。
三、将新奇感转化为求知欲,使写作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
1.给出图形。
三角形两个,大小不论;线段两条,长短不论;圆两个,可大可小,也可以是椭圆。用所给的图形,拼成一副图,并给所拼图形起个名字,说说它所表示的含义。
2.拼图。
教师可举一例进行提示,使学生明确题目要求。
解说:用一个三角形表示一座山,用另一个三角形也表示一座山,用这两个三角形表示连绵起伏的山峰;用一个椭圆表示山下的湖泊,再加两条线,用来表示湖里的水。再用另一个圆表示太阳,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叫青山绿水。青山绿水是多么清新秀美的自然环境啊,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的身心带来美的享受。拥有清秀洁净的自然环境是人类共同的心愿,希望大家都要珍惜,保护这份灵秀,不要随意破坏。
3.学生完成后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所拼图形表示的含义。
4.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并评选出最精彩的作品。
四、落实想像成果,把口头叙述转化成文字表达
同学们围绕所拼图形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话,可选择自己的作品,也可用黑板上的拼图。
写完后,请学生把自己写的话在班上读一读;教师给予鼓励性的点评。
五、课下活动
1.活动内容:搜集“标志”,观察分析并写一段话。
课上教学课下延伸,利用课下更丰富的资源进行实践活动,搜集更丰富的材料开展进一步的想像力训练。另外,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2.活动过程的要求。
(1)教师示范。可出示图片,如希望工程的标志,进行简单介绍分析。
(2)布置任务:课下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各种标志图案,如:商标、会标、电视台台标等,搜集得越多越好,选出最感兴趣的进行讨论、分析、评价,并写成一段话。
(3)要求:组长组织,分工合作,三天完成。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32
将创新思维融入作文教学
【设计思路】
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本设计,将从联想和想像能力的培养、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力求把教师的讲解点拨与学生的感悟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作文训练起到根本性的促进作用。
【导写过程】
一、联想和想像能力的培养
1.教师讲解。
联想和想像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和最主要的形式,培养同学们的联想和想像力,对发展同学们的创造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人说,联想和想像力是科学的翅膀,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少不了它。如何在作文时培养同学们的联想和想像力,是我们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在在作文命题方式上,实行开放性作文,尽量给同学们营造一种和谐而轻松的写作氛围,向同学们敞开一片广阔而自由的写作天地。我们在作文时要冲破命题作文的桎梏,这样才会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焕发出满腔的激情,有了激情的驱使,我们就会自觉地走进那色彩斑斓的社会“大超市”,去光顾那琳琅满目的“开价生活大书橱”,尽情浏览,用我们宽广的大视野去审视海阔天空的大世界,体验复杂而有序的生活真谛。我们应大胆去写,不拘泥于内容和体裁,甚至可以写一些散文和诗歌,因为这两种文体最能提高我们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2.学生练习。
用“高原”、“啤酒”、“海豹”三个词语,在30秒内构思一个能讲述2分钟的故事。三个词语的顺序自定,标题自拟,体裁不限。
教师通过点拨使学生意识到:“高原”、“啤酒”、“海豹”原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要把它们组成一篇文章,用一般的思维模式是不行的,必须用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联想和想像,使这三个词语串成一个彼此相及的整体。
二、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讲解
1.教师讲解。
叶圣陶指出,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并举。因此,在作文时,我们要有目的地进行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这样才能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
(1)逆向思维的训练。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某个问题的认识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例如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都有一定的哲理性,旷日持久,人们习以为常后,往往产生一种“从来如此”的固定看法,但不少成语警句往往是就某一点、某一角度而言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思维角度的不同,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名言警句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
(2)学生练习。
请看以下几个题目:
①有人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③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对于①,有的人认为:有人拿“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作为挡箭牌,固执己见,我行我素,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
对于②,有的人认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般批评得过且过混天度日的人,但既然做和尚就要干好本职工作——撞好钟,也就是要在其位谋其职,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
对于③,有的人认为:良药裹上糖衣人们更爱吃,忠言也不一定非要逆耳,推心置腹,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犹如春风化雨,更能让人心悦诚服。
所以,创新思维的精髓就在于打破思维定势,标新立异,平时我们要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训练。这样,对于写出创新作文是一条有效途径。
(3)发散思维的训练。
虽说逆向思维的训练对我们写出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有个性特征的文章有一定的功效,但在求异的同时,不能只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忽视事物的多面性。其实,任何事物都有着多方面的属性,就拿人们最简单的哭和笑来说,哭和笑本是痛苦和欢愉的表现,但有时哭却是笑,笑却是哭,不是有“出嫁女子哭是笑,落地秀才笑是哭”之说吗?再比如,对于某事某人,我们可以歌颂其“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也可以嘲弄其作茧自缚的愚蠢,因为我们遇事善于从多角度、多方向进行思维,而不能一条路走到黑。这就是创新思维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散思维。
(4)学生练习。
①“万绿丛中一点红”,运用发散思维想像多幅画面,然后用语言描述画面。
②以《雪》为题,运用发散思维,写出至少三个不同的立意。
③以《鹅卵石》为题,运用发散思维,写出至少三个不同的立意。
教师可准备如下答案。
绘画:A.在一片葱郁树林的映衬下,一轮红日冉冉升起。B.在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有一个项戴红领巾的小姑娘。C.一池芦苇丛中有一只红蜻蜓在点水。D.苍松翠柏之间,有一只丹顶鹤在休憩……
《雪》:A.赞美雪的洁白无暇,一尘不染。B.人往高处走,可雪却从高空落下,拥抱大地,赞美它滋润万物的精神。C.批评雪的冷酷无情,所到之处雪压冰封,千山枯寂万物萧条。D.鞭挞雪的虚伪怯弱,以洁白的外衣掩盖世间的罪恶。
《鹅卵石》:A.没有棱角,给人以圆滑的感觉。B.识时务者为俊杰。虽没有棱角,但本质不改。C.彩色的鹅卵石有着美丽的外表,但不过是石头而已,正如有的人空有一副好的皮囊,腹内却一无所有。
通过以上几个题目我们认识到客观事物有着多方面的属性,不同的写作主体由于经历、认识、素质、修养的不同,面对同一事物、同一题材,各自的感受和认识也有差异。同样面对春景,有人高歌“春色满园关不住”,也有人低吟“流水落花春去也”;同样面对秋景,有人看到的是“秋天万里净,山暮澄江空”的明丽,有人却只见“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凄婉,这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指导学生看问题时,要考虑多种因素,想像各种可能,甚至包括某些人以为可笑的想法,而发散思维的过程,就是发现事物的新领域、新因素的过程,就是创新过程。
此外,还应注重学生横向思维、纵向思维等其他思维方式的训练,以提高其思维质量,激发其写作欲望,启开其心扉,从而使其在作文中敢于用我手写我心,放言高论,大胆创新,而不至于千人一面,万人一腔。
三、写作练习
1:老师将一支粉笔折成两截,而后丢到地上。
要求:根据老师的动作,充分发挥想像,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
2:在△、□、—、……、●、---、~~~等图形中,任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充分发挥想像和联想,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33
快速审题作文
【设计思路】
运用添加因素法进行快速审题作文。使学生理解什么叫因素和什么叫添加因素法,并能灵活运用添加因素法审题、写作。
【导写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交流,活跃气氛
1.同学们在幼儿园的时候最喜欢干什么?(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首先请同学们齐声说“学生”10遍,然后齐声说“生学”10遍,速度要快、声音要响亮。在学生说完最后一个“生学”时,不给学生喘息机会立即问:老师最怕谁?学生的回答多数可能是“学生”,教师据此引导:同学们这样回答是受思维的定势的影响。
2.同学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它们俩谁跑得快?注意不要进入思维定势。
3.四边形剪去两个角还剩几个角?
学生回答后明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4.小结:本堂课希望大家认真听讲,热烈讨论,积极发言,大胆创新,相信大家的回答一个比一个精彩。
二、设疑导入
教师提问:谁能以“我”为话题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然后用一句话对自己进行概括呢?(学生作自我介绍。)
教师小结:经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发现,在题目中所添加的内容越具体,介绍得就会越有条理,越清晰,在写作上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审题,这就是本堂课我们要学习的审题方法——添加因素法(板书)。
三、展示目标
1.理解“因素”和“因素添加法”。
2.灵活运用因素添加法审题、写作。
四、导学达标
1.方法指导。
(1)明确什么是因素。
因素也就是限制条件,有些题目,命题者有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了审题难度,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在原题目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的因素,题目就会显露出来,化难为易,很快完成任务。
(2)题首添加因素法。
举例:①“爸爸”,②“我的爸爸”,③“我的好爸爸”,④“我的大公无私的好爸爸”。
第①道文题只有一个因素“爸爸”,第②道文题有两个因素“我”与“爸爸”,第③道文题有三个因素“我”、“好”与“爸爸”,第④道文题有“我”、“大公无私”、“好”和“爸爸”四个因素。从上面四道文题我们可以看出题目的因素越多,意思就越明白,也就越好写,相反题目的因素越少,意思就越空泛朦胧,不知道该怎样写。因此在审题中,碰到因素少的题目,我们就可以在原题上添加新的因素,使题目的内容变得具体,中心意思变得明白,一看就知道该写什么。当我们知道一个题目要写什么内容,要表达什么中心意思时,审题的任务就完成了。
(3)题后添加因素法。
刚才举的例子是在文题前面加因素,我们把它叫做“题首添加因素法”。还有些文题,也可以使用“题后添加因素法”,如“星期天”,我们可以使用“题首添加因素法”,在其前面加上“快活的”、“有意义的”、“烦恼的”等因素,但是我们不要受思维定势影响,还可以在题后添加因素,把视野放得更宽一些,文章的取材范围就会更广。如“星期天”,我们可以怎样在题后添加因素呢?(学生思考回答。)
-
明确:“星期天不要补课”、“星期天真烦恼”、“星期天作业真多”、“星期天帮做家务活”等等。
(4)题中添加因素法。
还有一些题目,题目中已有好几个因素,但题目的意思仍然不够具体,给审题和写作带来困难,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运用“题中添加因素法”审题。
例如:《记一次班队活动》这个文题,原题虽然已经有了四个因素,但意思仍然比较空泛,不知写什么好,如果运用“题中添加因素法”审题,很快就可以抓住中心,找到题材,我们可以在题中添加哪些因素呢?(学生思考回答。)
师生讨论明确:可以在题中添加因素“美化校园”,使原题变为“记一次美化校园的班队活动”;可以添加因素“向贫困学生献爱心”,使原题变为“记一次向贫困学生献爱心的班队活动”;可以添加“向不文明行为告别”,使题目变成“记一次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的班队活动”;还可以添加“尊师守纪”,这样原题就成了“记一次尊师守纪的班队活动”。
小结:刚才具体介绍了“添加因素法”中的三种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培养同学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加快审题的速度,在写作实践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题目分别采用不同的审题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这三种方法,以提高审题能力和审题速度。
2.范文导航。
通过投影仪展示作文《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文略)。学生看后分析作者添加了什么因素。
五、目标检测
1.根据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审题。
①《我的一天》;②《语文课》;③《陌生人》;④《一次家务劳动》。
让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随便说哪一个。
小结:注意事项(投影展示):
(1)添加因素只是一种思维活动,添加的新因素不能写到原题上,题目不能改。
(2)添加的因素与原题的因素要保持同一性,不能异化。
2.教师从事先准备好的几道题中任取一道题命题。
第二课时
1.学生审题、构思、写作。
2.师生讨论。讨论学生习作的审题、构思方法及文章的优缺点。
3.师小结。
附:授课时“目标检测”实录
生1:对于第一道文题,我使用了“题中添加因素法”添了“烦恼”。通过写星期天的一些事,如,做繁重的家庭作业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现在从上到下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然而,我们的负担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加重了。连星期天也得不到休息,真是“负负得重(正)”了。通过写此文表现出我的不满,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关注。
生2:对于第二道文题,我使用了“题后添加因素法”。我添加了“真精彩”使题目变成了“语文课真精彩”。
师:哪堂语文课真精彩?
生2:就是这堂语文课。
生3:对于“陌生人”这个题目,我使用了“题后添加因素法”,把原题变成了“陌生人,您在哪里”。
师: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生3:一次随父亲坐公共汽车去宿州走亲戚,车行在半路时,有的人打起了瞌睡,忽然有一个扒手把他那肮脏的手伸向正在打瞌睡的人,一个、两个……这时没有打瞌睡的人敢怒不敢言,我想喊,但又不敢喊。突然,一个瘦弱的女孩站了起来……
师:你说得很好,这是发生在你身边的事,如果你写这篇文章,打算确定什么样的中心?
生3:扒手行窃,是社会上的一个丑陋现象,对于这类现象,我在这篇文章中不想对此发表意见。我想说的是,那些善良的人们看到扒手行窃为什么无动于衷呢?从而呼唤人们应该向“陌生人”学习,学习她那种敢于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精神。如果每一个人都像她那样,试想,扒手还能得逞吗?社会风气不是越来越正吗?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通过使用“题后添加因素法”审题,抓住了中心,找到了题材,选材新颖,立意深刻。最后一个文题,同座互相交流……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33
从模仿到创新
【设计思路】
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诗歌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言精炼华美,人们常用“诗一般的语言”来形容语言给人带来的美感。因此,本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就是:仿照所给例诗,写出属于自己的诗歌。教学中所选的例诗除语言优美之外,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模仿。
【导写过程】
一、多媒体镜头1
从模仿到创新
——如何仿照例诗创作诗歌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是如何根据所给的例诗,写出属于自己的诗歌。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意味的机会,我们可以来一起比一比,看看是老师的仿写能力强呢,还是同学们的仿写能力强。当今的社会,处处充满挑战。而老师我也是一个极具挑战精神的人,常想和别人比一比、赛一赛,既挑战别人,又检验自己的实力。我是一个不愿意随便服输的人,你们是不是也有跟老师一样的性格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二、多媒体镜头2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
驱散了凛冽的寒霜;
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
滋润了龟裂的心田;
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
指明了新生的希望。
注意例诗,这实际上是一篇学生考场作文中的开头一节。
三、多媒体镜头3
阅读要求:
1.认真阅读,想一想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2.讨论回答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模仿。
讨论后明确:诗歌的主题是“爱心”;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在量词和动词的使用上富于变化,讲究搭配;不仅如此,还注意到了押韵。
四、多媒体镜头4
以下写作主题供参考:
理想、生命、自由、快乐、微笑。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仿写诗歌的情况,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借此机会给予适当的帮助。对思考速度快,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阅读他们的诗歌,提出修改意见。
接下来让学生朗读自己仿写的诗歌。
想不想看看老师仿写的诗歌呢?
五、多媒体镜头5
微笑是冬日里的一朵寒梅,
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微笑是细雨中的一只白鸽,
飞翔着生命的故事;
微笑是荒漠中的一棵小草,
谱写着永恒的主题。
微笑着面对人生,这是老师写这首诗时想要说的话。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挫折与不幸,是跌倒了不再爬起来呢,是绕道走呢,还是笑对人生?这就是一种选择。我想,老师的这首诗,已经作出了回答。再看某位同学考场作文的结尾——
六、多媒体镜头6
有人说:
太阳无语,却带来温暖;
大地无语,却显示广博;
海洋无语,却孕育生命。
我要说:
爱心无语,却造福人间。
根据刚才仿写时每个同学自己所选的主题,进行同主题仿写。
-
教师巡视,选出部分诗歌让学生来朗读,评一评并帮着一起出主意来修改。
展示教师自己仿写的诗歌。
七、多媒体镜头7
有人说:
绿叶无语,却衬托红花;
白云无语,却装饰蓝天;
星星无语,却点缀黑夜。
我要说:
微笑无语,却魅力无限。
让学生用熟悉的旋律来哼唱自己写的诗歌,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这堂诗歌仿写课的印象。
教师根据《同一首歌》的主旋律哼唱师生的诗歌作品,指挥学生一起来唱自己的歌词。
八、多媒体镜头8
从《微笑》、《快乐》、《理想》、《生命》、《自由》五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首小诗。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34
合理运用描写
【设计思路】
1.了解文章细节的重要性,充实文章内容。
2.学习合理运用描写方法。
3.培养写作的基本能力。
【导写过程】
一、直接入题
我们学过都德的《最后一课》,课堂上严肃的气氛,韩麦尔先生悲痛的神情,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印象深刻,让我们深感共鸣,悲痛欲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震撼人心的效果呢?想一想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作者运用了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写人写事都离不开它。
描写运用得好的文章,能使人有所感受、有所震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作文必须在细部下功夫,活用多种描写方法。
二、举例说明怎样用好描写方式
1.为什么要强调“描写”。
好的“描写”使文章内容生动而不空泛。正如有一位科学家,他一辈子都在研究青蛙,可是晚年他很后悔地说道:“我当初错了,我不该研究青蛙,我应该研究它的一只眼睛。”这“眼睛”,就是细节,就是描写。
(1)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理解这个问题。(放幻灯片。)
①他的脸上布满皱纹。?他很老,脸上似乎布满了尿素麻袋。
②她的嘴唇红红的,看得出她往那儿涂过很多廉价的化妆品……好像刚吸过血一样。
③外婆刚进门,我便哭着问:“隔壁胖婶说我妈死了,是真的吗?”外婆说:“别听她胡说,你妈还活着,到外地出差去了。”
④外婆来了,像挑了千斤的担子,一步一晃。我赶忙扑上去告诉外婆:“二婶说我妈妈不在了……”
外婆一下站直了,气得不行,小声嚷着:“谁说的,由得她红口白牙咒人,活着,活着,一千一万个活着。”她蹲下来摸着我冻红的手,哄着我说:“孩子,别听她的!你妈妈出远门去了,我刚才还托前庄上你姨夫给她捎了几个钱去……”说着,她把头扭了过去。
师生讨论后明确:例①、②的描写不合理,例③和④两段对话的内容都差不多,但③只写了对话的内容,显得呆板,而④不仅写了对话的内容,还在对话中穿插了说话人的神态和必要的动作,使人物活灵活现了。
(2)练习巩固。(放幻灯片。)
她身高1.80米,腿很长,跑起步来50米用6秒钟,她的脸也很好看,有1/3是红的,2/3是白的,讲起话来每分钟可达200字。
合理运用描写方法,把这段话改得更加生动形象。
教师选读学生片段,分析优劣,纠正错误。
教师示范:她身材苗条,长得亭亭玉立,美得像一朵带露珠的玫瑰,跑起步来像千里马那样迅速。她的脸蛋白里透红,好看极了。她讲起话来可是连个标点符号也没有……
小结:形容一位美丽而活泼的少女,我们说她“美得像一朵带露珠的玫瑰,跑起来像千里马那样迅速”。虽然这里“美得像玫瑰”、“跑得像千里马那样迅速”,都是模糊性表达,但却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而具有魅力的美感。如果换上一些具体的数据:姑娘的脸像一个直径15厘米的盘子,3/5为红色,2/5为白色(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这叫做“恰到好处”),胸围95厘米,腰围85厘米,高1.68米,跑100米的成绩是11.5秒。这样表达虽然准确,但毫无美感。正因为如此,所以有人说:“没有生动形象的描写,就没有文学的审美效果。”
-
2.怎样处理“描写”?
(1)动作描写要细致分解。
文章离不开人物,人物要有性格(即常说的人物形象),而性格的塑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物的行为,所以动作行为描写是描写人物最常用的方法。怎样才能把动作行为写得具体、生动、传神?传统的武打动作或电视镜头,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把一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雪地捕鸟”那一片段:“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里“扫”、“露”、“支”、“撒”、“系”、“牵”、“拉”、“罩”等动词,把捕鸟的动作一一分解开来,形象生动,让我们一看就明白捕鸟的过程或方法是怎么一回事。
有人在日记中写了他观看世界杯足球赛巴西对德国的一场比赛,其中写了罗纳尔多的一个精彩动作。他写道:“罗纳尔多带着球,冲到禁区前,飞起一脚,把球踢进网中。”显然,这一句比较笼统,读者读后对罗纳尔多的球技印象不深刻。如果把罗纳尔多这一精彩射门动作分解为五个小动作:①接到传球;②用脚一颠;③绕过对方防守;④避开守门员;⑤踢球入网。然后,再依次对五个小动作作具体描写:“罗纳尔多在中场挺身收腹,接住同伴传来的一记高球,习惯地用小腿轻轻地一颠,球魔术般地跳过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他飞速插上,以灵活逼真的假动作,带球一连绕过对方3名后卫的阻击,一直冲入禁区,巧妙避开已扑到跟前的守门员,侧身起脚,‘唰’的一声,球应声入网。”这样是不是更生动、更能突出这位超级球星的高超球技呢?
这些动作描写分解细化,我们可以用它来分析某个扣篮动作,某次活动场面……
(2)语言描写要插入动作神态。
人是会说话的,所以写人的文章大多离不开语言描写。但写语言就只写语言,写对话就只是问什么答什么,而忽略了人们说话时带有的不同情绪、不同神态,以及各种手势动作等,文章就不会生动形象。这样,语言描写的作用也就会大打折扣。请看下面两段关于同一话题的对话描写(放幻灯片):
①小明对小李、小张说:“我看见一个家伙穿着一件中裤,是用尿素袋制成的。”小明还没说完,便忽然大笑起来,“他……他裤脚那儿还印着‘净重50公斤’。”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②小明笑了一阵,又傍着小李和小张的肩膀坐下,乐得合不拢嘴,但他还是说了:“一个家伙……穿一件用尿素袋制成的中裤,”又大笑起来,“他,裤脚那儿还印着‘净重50公斤’的文字”。
小明说着哈哈大笑,笑得流出了眼泪,站了起来。
小李也站起来,用手捧着肚子,尖声笑起来,就跟哈叭狗的叫声一样。
小张的笑声提高了两个调门,而且笑得那么厉害,站也站不稳了。
师生讨论后明确:这两段话描写的是同一话题,但①只是一顿一说的,只写了对话的内容,显得空泛,不传神,而②不仅写了对话的内容,还在对话中穿插了说话人的神态和动作,写出了笑的动态美,既形象,又生动,好像那三个人就站在我们面前表演“笑”一样,活灵活现。
(3)写外貌要融入情节,体现个性。
一个人出现,我们第一眼可能会注意他的外貌,所以外貌描写在写人的文章中也是不可少的。我们写作中的问题出在,大凡写人的作品,对人物进行刻画,一开始便从头写到脚,比如写《我的妹妹》开篇便是“我的妹妹圆圆的脸蛋,红红的嘴唇,黑黑的眼睛,高高的鼻梁,长长的辫子,穿一件花布衣服、蓝布裤子,脚上穿一双白色运动鞋……”这样的描写,让人家反而以为你的妹妹是布娃娃呢,没有人的气息,没有人的活性,很呆板。这样的描写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游离于情节之外,没有个性,没有创新,常常起不到表现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作用。
请看一个描写歹徒的外貌的片段(放幻灯片):
警察生怕抓错人,定睛一瞧,没错,眼前的确是个恶魔的样:年龄20有余,身高不足1.6米,尖嘴猴腮,黄锈牙,一头像被火燎过的黄发又长又乱,活像一个鸟窝,一双鼓凸凸的老鼠一样的眼睛总是溜来溜去,那套在上身的乌鸦色的衣服没扣子,只见他排骨列列,整个人屎屎尿尿不足 90斤。
此文所写之人,一看便知不是好“东西”。这段描写抓住了这类“东西”的个性特征,很符合人物的身份。所以,描写一定要抓住特征(比如光头、脚臭、假牙、缺一只眼睛、少一边耳朵等等),要有创意。
再看朱自清《背影》中写父亲外貌的一段(放幻灯片):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师生讨论后明确:由于作者将父亲肥胖的体态,臃肿的衣着,走路腿脚不灵便等外貌描写融入去月台买桔子的情节中,就真实而生动地写出了父亲行动的艰难,突出了其爱子的深情。
(4)景物描写要层次清晰、角度多样。
写景要注意安排好写景的层次,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去描绘。让我们来品读一下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一段写景的文字(放幻灯片):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教师点拨使学生明确: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由低到高);
皂荚树?桑葚?菜花?草间(由高到低);
草间?云霄(由低到高)。
层次清楚,富于变化,十分形象生动。
再品读一下《海滨仲夏夜》的一段(放幻灯片):
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教师点拨使学生明确:本段从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进行描写,让读者能调动多种感官去体察夏夜海滩之美,有一种亲切感。
三、总结及作文训练
1.边总结边板书。
2.作文训练。
(1)题目:《我的 同学》或《一个 的人》。
(2)任选一题,先填充题目,如“野蛮”、“幽默”、“大嘴”、“残疾”、“漂亮”等词均可填入。
(3)要进行外貌、动作、语言描写,做到生动形象。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34
描写——让文章“活”起来
【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1.形象地认识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2.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写过程】
一、课前热身
上一次读写课我们强调了“写人物,抓特征”,下面,做一个小游戏。同学们任意从任课老师、同学中选一人,抓住他的典型动作、语言等进行模仿。(教师对上台表演的同学要给予充分肯定。)
二、欣赏同题作文导入新课
同学们认真听,比较哪一篇作文(均是学生的习作)写得精彩并说明理由。
学生马志和自读作文——《我们班的男生》:
我们班的男生从不和女生争执,总是和气地让着女生,每次干重活都是我们男生抢着干;跑操的时候让她们跑内圈;擦玻璃有危险,也是我们男生干。
我们班的男生,从来都不计较什么。篮球赛王德亮为争一球,不幸腿部受伤,可他没埋怨,还是撑着打完了比赛。越野赛很快到来了,他的腿还没完全康复,但仍然硬跑了下来,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我们班男生班委也是特认真负责,使我们的三操与卫生不断进步。劳动委员曹同宁一心为班,每次大扫除都积极组织,认真清除;体育委员张兴华也费了不少心思,才把三操成绩提高。
看,我们班的男生真棒!
学生曹元涛自读作文——《我们班的男生》:
我们班可是个人才济济的“风水宝地”,女生且不说,光是29名男生就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故事。
首先向大家推出的是——“我宁愿冷酷到底,让我死心塌地地忘记……”瞧,他又开始“操练”了。他个头不高,眼睛不大,一头略卷的头发,但他的嗓门特好,每次晚会都有他的精彩表演。上下课也不住嘴地唱,真是个大歌星,运动场上也时常看见他的身影……他——文娱委员闫林林是也。
“唔啊,好香!”一阵香水味扑鼻而来,定神一看,远处走来我们班的臭美大师——程小飞。他留着三七开分头,头上锃亮,就像狗刚舔过一样,平时他总爱“摇头晃脑”地展现出“安在旭”的风姿,如果周日到校,你会发现他的头发贼亮贼亮的,那是因为他喷的“亮发素”太多了。怎样,你说他臭美不臭美?
我们班的第三位形象大使出场了:他,朱学虎也。今天数学老师查作业,他只好装模作样地在桌里桌外掏来掏去,谁都心知肚明,他根本没做作业。朱学虎最大的特征是,一张嘴,永远不觉得累,整天张着,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要插嘴,在学习上还爱钻牛角尖,每次钻进去就不出来了。他还很能吹,常常将小蜗牛吹得比飞机还大。
怎么样,我们班的男生不错吧?想认识他们吗?那么请来我们班一游,我们可随时恭候哟!
听完这两篇作文,点名让学生起来点评。
教师总结:马志和写得不具体,太空洞,语言平淡;而曹元涛运用大量描写,将人物写得生动形象,使文章活了起来。
-
现在我们写周记、作文,大多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身边真实的事情,一些同学像曹元涛那样写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而另一部分同学则总觉得无话可说,写得干巴乏味,空洞无物,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你是否认真观察生活,是否进行了描写。那么描写究竟有什么作用,怎样细致、形象地进行描写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实践。
三、师生一起回顾常见的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等。
四、精彩描写片段赏析
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文中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为什么描写得好?准备自由评点。
1.此人圆滚滚的身躯上安着一个圆滚滚的脑袋,中分的头发向两边梳着,透过厚厚的镜片可以看到一双小小的眼睛。像两根红肠似的嘴巴上边长着一只小“巧”的鼻子。一笑起来,只见原来就很小的眼睛更是眯成了一条缝,嘴巴发出“哈……哈……哈……”的笑声,浑身的肉也像注了水似地颤个不停。活脱脱一个安西老爹的翻版。
学生评点后明确:这是外貌描写,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胖”,将人物写活了。
2.张老汉衔着烟斗,乐呵呵地接过存款单,眼睛不由地眯成了一条缝。他用颤抖的手捧着存款单,端详着,微微点了几下头,然后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迈步走出了信用社。刚走不远又把存款单掏出来瞧瞧,生怕它长了翅膀飞了似的。这样反复了几次,他才把存款单塞进怀里,扣紧扣子,倒背着手大步地走了。
学生评点后明确:这里既运用了动作描写又运用了神态描写,将张老汉拿到存款单时那种激动、兴奋、小心的神态写得淋漓尽致。
3.天刚蒙蒙亮,一股刺鼻的脂粉味便把我“刺”醒。我知道,小姨又开始她每日的“常规作业”——化妆。
打粉底,涂眼影,画唇线,抹口红……这些事情别说做,想想都烦死了。索性不去想这些,再睡一会儿!
“小姣,看我化得怎么样?”迷迷糊糊中,听见小姨叫我。
“不——看。”
“你就看看吧!”小姨央求着,坐在了我的身边,那浓浓的味几乎让我昏厥。
不敢描写小姨的模样:墨黑的眉毛,青色的眼皮,还有涂得血红的嘴唇……
“小姨,你是去上学还是去参加舞会?”我不无嘲讽。
小姨听了这话,反倒一脸喜悦,头一扬,“啪”地打了一个响指,说:“当然是去上学啦——”“啦”字拖得很长,听起来港味十足。
小姨转身走了,望着她一扭一扭的腰肢,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学生评点后明确:这是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活灵活现地写了一个爱慕虚荣、盲目追赶时髦的小姨的形象。
教师引导:读完这三个精彩片段,大家觉得自己的脑子里留下了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后明确:一个肥胖的“安西老爹”,一个幸福的张老汉,还有一个爱臭美的小姨的形象。
教师引导:为什么这三个人物给我们的印象如此深呢?
学生回答后明确:这三篇都运用了描写,真正将人物写“活”了。
五、金点子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文要写好,描写很重要。要想描写得很精彩,重要的是观察。
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想一想描写对象是什么样,什么形状,像什么……用个什么词最形象。
六、病文诊治
1.出示病文:
昨天英语测试,我几次想拿出来看,由于老师看得紧,都没有成功,最后还是被老师看见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2.学生诊断后明确:不具体,缺少生动形象的描写。
3.修改(限时3分钟)。教师提示:结合平时同学作弊的过程进行思考。
4.教师示范。
可怕的英语考试开始了,平时上英语课挺“潇洒”的我,一时毛了手脚,这时突然想起了救命稻草——英语课本。但此时,严肃的“老英”的两只眼正像激光似地在教室内扫射呢!我的心怦怦直跳。“唉,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我一咬牙,慢慢地将英语课本从课桌里拖了出来。“某某,干什么?!”只听“老英”一声断喝,我羞得差点钻到老鼠洞里去。
七、写作实践
1.主题:一个人怕吃辣椒。
要求:学生以语文小组为单位,发挥合作精神,集体完成,写得最精彩的小组要把作品读给大家(限时3分钟)。
精彩描写例文:
他啃了一口辣椒,只见他脖子一缩,脸部的肌肉皱成一团,张大嘴巴,喊了一声:“哇呀!”舌头伸出外面,半天缩不进去。
学生评点后明确: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写得很逼真。
2.主题:那孩子真脏。
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先在本组内推选出最好的,作好公开读的准备(限时5分钟)。
精彩描写例文:
(1):那孩子擤了一把鼻涕,往墙上一抹,接着用手背对着鼻孔擦了两下,又伸出舌头,往上唇舔了舔。
(2):“臭虫”(外号)的头发像鸟窝,黑乎乎的脸被正往下流的汗水冲出一条条小白沟,脖子上的泥垢厚厚的,远远看去像带了几个黑项圈,再看看那双球鞋,本来的白色被泥土和汗渍弄得面目全非,散开的鞋带还踩在脚下,更令人难以容忍的是他浑身上下还散发着一股恶臭。
师生一起评点。
八、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让文章“活”起来的方法之一——描写,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多思考,多实践。同时,为了让描写更精彩,提两个建议:①多观察生活。请记住这样一句格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②多读书多积累。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九、作文训练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运用一种或多种描写方法;③可以写人也可叙事;④600字左右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34
猜猜他(她)是谁
【设计思路】
让学生以课文中的片段为例进行练笔;通过课堂上修改、师生讨论,使学生了解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以游戏方式巩固知识,使学生能达到灵活运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摸索规律,学习新知识。
【导写过程】
一、导入(猜人物游戏)
多媒体依次显示哈利·波特、鲁迅和本校校长的外貌描写片段,让学生根据描写猜人物。教师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注意人物的特征。
1.你知道以下文段描写的对象是谁吗?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①他,有一张消瘦的面孔、膝盖骨突出的膝盖、乌黑的头发和一双翠绿的眼睛,戴着一副用许多透明胶带粘在一起的圆框眼镜。他对自己的外表最喜欢的就是额头上那道闪电似的淡淡的疤痕。
明确:哈利·波特。
②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明确:鲁迅。
③他,中等个子,略微发福,西装革履。一头已经不算浓密的卷发梳理得整齐贴服。饱满的额头总泛着红光,鼻梁上架着一副方型的黑框大眼镜,一双不大的眼睛总带着亲切的笑意,乍看一眼,我们还以为遇到江主席南巡呢!
明确:我校校长。
2.为什么你能猜对?
明确:以上片段描写抓住了人物的特征。如“额头上那道闪电似的淡淡的疤痕”、“隶体‘一’字似的胡须”、“鼻梁上架着一副方型的黑框大眼镜……以为遇到江主席南巡”等。
3.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二、什么是人物的外貌描写
对人物的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情等的描写,就是人物的外貌描写。描写外貌就像给人画像或照相,使读者结识一个个活生生的逼真的人。因此,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有效的人物外貌描写,不仅可以使读者看到一个个具体的人,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到所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有人说:“外貌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学好人物的外貌描写对写好记叙文很重要。
三、回忆以往学过的课文,有哪些人物的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父亲:
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韩麦尔先生:
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蔡老师:
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
四、模仿课文例子进行口头作文
用几句话向别人介绍一位老师的外貌。
五、在口头作文的基础上进行练笔
请在班内选择一位同学为描写对象,对其外貌进行描写,字数在100字以内。描写中不得出现该同学姓名。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写作。
2.选择部分学生习作,利用实物投影仪显示。(教师在选择的时候应有意识地选用一些存在明显问题的习作,这样的作文修改更有意义。)
-
3.师生讨论修改,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注意引导学生留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有没有错别字?
(2)语句是否通顺?
(3)是否言之有序?
(4)有没有写出人物的特征?
(5)如何才能写得更形象生动?
六、思考
如何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请大胆说出你的看法!
1.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2.教师把学生的看法利用幻灯投影出来。
(1)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特征。
(2)按一定的顺序描写。
(3)可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
(4)注意在描写中体现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
七、游戏——猜猜这是谁
1.请运用同学们归纳出来的写作技巧,自行或同桌交换修改习作。
2.全班同学分为两组,每组选出一名公证人。
3.在公证人的监督下,根据学生习作进行“猜猜这是谁”的游戏,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抢答,猜对人物数目最多的一组获胜。
八、学生小结
在这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35
促真情,写实感
【设计思路】
文章贵在以情动人。学生写真情的习惯除要在平时培养外,教师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加大训练力度。本设计受当代著名女作家毕淑敏女士的散文《我的五样》启发设计而成。主要通过创设情,激发学生积极进行想像、联想,呼唤其真情实感,并促其及时地将这种体验诉诸文字。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本设计在创设情境,提炼成文之后,安排批改评讲,让学生进一步交流,以取长补短。
【导写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至关重要,请大家认真思考:对你们来说,重要的东西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是的,有亲朋好友,有各种兴趣爱好,有自然资源,还有抽象的人格、道德、理想……今天,我们就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一次“促真情,写实感”的情境作文训练。
二、创设情境
1.学生选出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五样东西写在纸上。
2.学生看着自己的五样至爱,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
(1)从最爱的五样中舍去一样。(教师提醒:舍去就意味着彻底失去,必须用心思考,认真对待。)
(2)从剩下的四样中,再舍去一样。
(3)继续舍去一样。
(4)再舍去一样,只剩一样。
三、破题写作
1.学生回忆刚才的过程并思考:世间万物林林总总,你为什么挑选出这五样,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取舍时有何思想斗争?面临一次次失去时,又是按什么分出先后的?(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创设情境,示范引导学生发言。
例一:
世间重要的东西确实很多,可我选的是:足球、奶奶、健康、祖国、思想。选择的标准是我认为他们和我关系最密切或对一个活着的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我没有父母,是奶奶把我养大,奶奶对我来说,至关重要(非常激动);我曾因车祸瘫在床上两年,对没有健康的日子深恶痛绝,我不愿意再回到没有健康的日子;足球,是人生搏击的象征,我非常迷恋它;人活着,如果没有祖国,就如天空的浮尘,没有根基;若没有思想,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例二:
我选的五样是:良心、动画片、粮食、朋友、钱。当必须失去一项时,我先划去了“动画片”,毕竟它只是我的一种爱好,没有它,生活枯燥一些,但无关大局;第二次,我划去了“粮食”,只要有钱,没粮食我可以买肉买蛋,去饭店吃,也饿不着;第三项我有点为难,“良心”、“钱”、“朋友”都重要,去掉“钱”吧,我有点唯心主义,去掉“朋友”吧,活着没意思,去掉“良心”吧,那不成了大坏蛋?最后我一咬牙,去了“朋友”,没有朋友,我可以看电视嘛。最后一次,我当然去掉“钱”而保留“良心”,因为我宁可做一个高尚的穷光蛋,也不做一个为富不仁的有钱人。
-
3.结合刚才的发言,讨论归纳如果把上面的过程写成文章,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1)可以写全过程,也可以挑选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点来写,应特别注意心理描写和细节的刻画;(2)必须展开充分的想像与联想,尽量做到身临其境,抒写真情实感;(3)写出自己由本次活动而得到的感悟。
4.进行写作。
请学生将上述过程写成文章,行文重在表情达意,适可而止,避免空洞说教。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以记叙文为主,有适当抒情议论;③字数以600字为宜。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随手记录优劣两类习作,以备讲评时正反举例。
四、作文评改
1.学生四人一组,参照投影仪上的“评改标准”,交换批改作文,并写出评语;每组选出一篇作文准备参加班内评改,可以是佳作,也可以是典型的“问题作文”。
评改标准:①是否符合写作的常规要求(标点正确,卷面整洁,结构合理,语句通顺);②是否有感而发,抒写真情;③是否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④主旨是否明确,立意是否有新意。
2.对各小组选出的作文进行讨论批改。
3.学生结合刚才的讨论情况审视自己的作文并进行修改。
五、教师总结
从发言和作文看,这次情境作文,的确激发了同学们的真情实感,使同学们拓宽了思维,学会了选择,懂得了珍惜,提高了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课下,请同学们总结这次作文的得失,扬长避短,以“假如我是 ”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为600字左右。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35
想像作文构思训练
【设计思路】
记“实”是写作的一种能力;写“虚”也是写作的一种能力,而且是更为重要的能力,而合理想像又是其主要途径。本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依据课堂提示展开合理想像,拓展情节,并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构思一篇记叙文。训练重点是想像思维能力。教学方式是演示、口述、写作、评改相结合。训练内容是以一张试卷的故事入手,自拟题目构思一篇记叙文。
【导写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试卷导入课题。)
同学们,这是什么?这是大家最熟悉的卡通电视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大头的试卷。(展示试卷)多少分?(91分)(再将试卷倒过来)多少分?(16分)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下面我们就以大头的这张试卷为切入点展开合理的想像,构思一篇记叙文,要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力求文章语言生动,情节完整合理,记叙要素齐全。
二、构思指导,要点梳理
1.立足现实,发挥想像。
学生自由讨论:这张倒置的试卷可能出现在什么地方、谁的面前?前后可能有什么事发生?
教师引导: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大头没考好试,回家后想用这种方法对付家长、蒙混过关。下面同学们就回家前后的情节展开想像。
2.学生讨论:回家路上,大头看到了什么景色?心情如何?教师播放电视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可爱的小屋”的背景画面,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后描述出大头的外貌特征以及他家小屋门外的景色。(学生写作,教师点拨。)
3.投影显示:人物描写要点一。
要点一:
怎样写好人物的外貌:①人物的外貌指长相、表情、衣着等。②写外貌要抓住特点,抓住与别人不同的地方、特殊之处。③不是为了勾画人物的外貌而写外貌,而是为了以“形”传“神”,也就是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4.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大头外貌特征:头大、眼大。小屋门外的景色特点:小路弯弯,树木葱葱,草地茵茵,阳光灿灿,小鸟叽叽。那么大头走在回家路上的感觉和往常是否一样?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不一样,今天这一切在大头心中都失去了光彩。(学生口述回家路上这一情节,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及结果。)
5.教师引导。
路再长总会有个尽头,事再难也总得去面对。大头终于到家了,想像一下大头到家后的情景,要特别注意表现人物在特定场合、特定氛围下符合其性格的动作、语言。(学生自由发挥,口述情节,互相评改,推敲合理性。)
6.投影显示:人物描写要点二、三。
要点二:
怎样写好人物的语言:①“言为心声”,语言能揭示思想,表达性格。②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特点,要让人物说实在的、有用的话,不说无意义的、多余的话。③要具体、简洁,可配上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要写出人物说什么和怎样说。
-
要点三:
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①要符合人物身份。同一动作,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下,做起来应有区别。②要选择最能突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典型动作来写。③要准确运用动词,写出做什么、怎样做。
为帮助学生很好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可将学生想像出的情节当堂表演。动作表演设想:
一生扮演大头,一生扮演围裙妈妈或小头爸爸。大头敲门,早已准备好了饭菜的妈妈(爸爸)开门,大头闪出一份91分的试卷……之后,父母或暴跳如雷,或更加关心,或……
学生自由发挥,推敲情节,叙述故事的发展,交待事情的经过。(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评改,教师点拨评价。)
7.教师点拨,引导。
事后,大头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想了些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大头内心不安,自责自悔或心安理得,破罐破摔……
8.投影显示:人物描写要点四。
要点四:
怎样写好人物的心理:①心理描写能表达人物语言、行动都难以表达的复杂内心,是绘“神”的好方法。②要善于对人物心理进行合理的想像和联想,设身处地地体验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③心理描写要真实、细腻,符合当时的情景。④心理描写要写出波折,写出冲突,写出变化。
三、拓展创作,完成文章,修改定稿
1.提倡运用好词。
写作中尽量要求学生多用好词,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如运用:
忧心忡忡 得意洋洋 垂头丧气 局促不安 高谈阔论 出乎意料 六神无主 忐忑不安 费尽心机 九霄云外 闷闷不乐 愁眉不展
2.写作要求。
文章立意要新,中心要明确、深刻、健康。要反映对待分数的不同态度及产生的影响。结构要完整,过渡要自然,前后要照应。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7-1 05:36
议论文中的记叙(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从文体写作目的入手,了解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里的记叙的不同。
2、寻找写作实例,进行比较,总结写作规律。
3、着重把握议论文中记叙的侧重点。
【写作指津】
一、记叙文中的记叙
二、议论文中的记叙
三、议论文中记叙与议论的有机结合
【教学辅助】歌曲mv,ppt文件
【教学过程】
一、范例导入
1、音乐激情导入:播放歌曲《愚公移山》的mv 。
2、文章导入(使用ppt文件展示)
例文展示(一)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简析: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的记叙, 重点通过人物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道理。
例文展示(二)
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领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
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闭幕词中的一段)
简析:党内、军内、革命队伍中有不少同志文化水平不高,对于出自《列子?汤问》的“愚公移山”的故事不甚清楚,作为要向全党同志传达的“七大”闭幕词,必须把这个故事讲清楚;毛泽东同志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所以,也有必要把喻体“愚公”感动“上帝”而挖掉“大山”的故事讲清楚,号召大家勇做“愚公”,感动“全中国的人民大众”,成功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例文展示(三)
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愚公为了排除险阻,打开通道,率领全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这是一件伟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在有的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是,愚公就是凭着胸中理想和信念,不为困难所折服,终于搬走了挡在他家门前的两座大山。这个寓言说明了,一个人的信念是支撑一个人坚定的完成自己既定理想的基础,是人生观的具体表现。树立了什么样的理想和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结局。 (文章第一段)
(《理想与信念》
www.caowu.cn
)
简析:愚公移山的故事出现在一篇议论文的篇首,而且只有一句话的叙述,在这里起引论的作用,而用作引论的记叙必须是很简洁的。
二、记叙文中的记叙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主要内容有:(1)人物的经历 (2) 事物发展变化(3)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因此,在记叙文中,记叙是基础。 记叙文忌讳概念化的语言,要求提供生动的直观感受,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回顾例文展示1,ppt文件回放。)
三、议论文中的记叙
1、概括性
议论文语言是概括性的。所谓概括,就是将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比如:“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就是高度地概括化了的语言。
议论文中的记叙同样也具有概括性。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
2、定向性
要做到清楚而概括地叙述事实论据,首先要善于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而舍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
定向转述,不是把人物原来的经历和事件经过照抄照搬,而是服从议论需要的再创作。为了议论的需要,定向转述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口径,转述有关的事件,为议论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与观点一致起来。定向转述关键在定向上,同一个材料,服从于不同的议论观点就有不同的方向、角度的转述,就有不同的论证效果。 ( 回顾例文展示2、3,ppt文件回放。)
3、名段例析
①原段描述 《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段,原文是1400多字的故事。为服从议论的需要,则有不同方向的转述。(因为篇幅的原因,不能将原文列出。使用ppt文件展示。)
简析:作为小说,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人物个性特点,来刻画林冲“忍”的性格和“武艺高强”的人物形象。
②定向转述示例1
先看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了证明《水浒》故事发展的“前后勾联”“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特点,茅盾这样定向转述:(使用ppt文件展示)
“要说比武了,却又不比,先吃酒,当真开始比武了,却又半真(洪教头方面)半假(林冲方面),于是柴进使银子叫解差开枷,又用大锭银作注,最后是真比,只百余字就结束了。”
简析:茅盾只用了70来字就转述了这个比武的故事,抓住故事发展的三个波折点:不比、假比、真比,这样的定向转述有力地证明了“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观点。
③定向转述示例2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为了论证“战略退却”是“为了保存实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的观点,也援引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故事。他是这样定向转述的: (使用ppt文件展示。)
“《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简析:毛泽东用了不足50个字定向转述了这个故事,紧扣“退让”,突出“退让”后的胜利,有力地论证了“战略退却”的必要性。
四、议论文中记叙与议论的有机结合
古人说“凡为文以意为主。”议论文的“意”就是论点。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确定以后,就得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去论证它。这就有一个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问题。“论”,是讲道理;“述”,是摆事实。在论证过程中,要善于把“论”和“述”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而关键是“围绕”,即紧紧扣住中心论点,同时,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不能将举例论证变成事例整理。
典例展示1(使用ppt文件展示)
论点:失败是成功之母
事例及分析: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1628项发明,经过多少次失败且不去说,他在发明电灯的实验中为寻找一种合适的灯丝,就试用了1600多种材料。试想,假使爱迪生没有顽强的毅力,遇到困难就却步,那么电灯的出现还不知要推迟多少年。
明确:第一句属于记叙(事例列举)。第二句属于议论,但偏到“毅力”方面,属于议论不当。应改为:“爱迪生总结了无数次失败的教训才取得成功。”
典例回顾:在前述展示的例文(三)中,第一句属于记叙(事例列举),第二句属于记叙后的简单分析,第三、四句属于提出论点。
典例展示2(使用ppt文件展示)
第三节 战略退却
战略退却,是劣势军队处在优势军队进攻面前,因为顾到不能迅速地击破其进攻,为了保存军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可是,军事冒险主义者则坚决反对此种步骤,他们的主张是所谓“御敌于国门之外”。 (段一)
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辟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段二)
《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段三)
春秋时候,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段四)
请看历史家左丘明的叙述:
“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段五)
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同时是说的战略防御的原则。中国战史中合此原则而取胜的实例是非常之多的。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 (段六)
(选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段一是论点阐述,段二是类比论证,段三、段四是举范例来论证,段五是“齐鲁长勺之战”的详细叙述,段六是对例子的具体分析论述。
五、本课时小结
记叙文中的记叙 :忌讳概念化的语言,要求能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议论文中的记叙:概括性、定向性,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
议论文中记叙与议论的有机结合:举例论证=叙述事例+简短分析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