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6-20 22:29
标题: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首先你先在 正中心写上 这节课的标题(主要讲的内容) 在另起头 写个 一.简要概括下这节课讲的主要内容(可以分很多条概括)和一些老师在黑板上着重讲的知识 二.写你的理解 三.对这节课做个评价(或建议) 总体就这样 我再给你个例子 比如讲一种物质 要讲它的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空间构型 再讲物理性质:密度 颜色 在什么温度下什么状态 熔沸点 化学性质:与酸反应 与碱反应 还有一些特殊反应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6-20 22:30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听课时间:2009年9月24日,第二节。

听课地点:C159教室

听课年级:九年级

听课班级:C159

听课学科:化学

上课教师:廖建红

上课内容: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记录:

教师: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

师生归纳引入:氧气有很多重要用途,那你们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吗?

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

1、  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

①无氧气放出   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  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6-20 22:30
师生分析原因:

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①木条复燃      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

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

老师强调:

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2、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氯酸钾)的分解是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的。

3、催化剂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质量。

学生实验探究:

二氧化锰



1、实验原理:在刚才的实验中,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过氧化氢分解加速,这一反应可以如下表示:过氧化氢            水+氧气

     2、气体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装置:

问题: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归纳: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与验满:

问题: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何判断氧气已集满?如何检验氧气?

归纳: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木条复燃,证明已满(气泡从瓶口溢出,证明已满);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5、老师组装仪器,演示实验,检验气体(排水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除了用过氧化氢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外,实验室还可用哪些方法制取氧气呢?请同学阅读教材。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6-20 22:30
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按照实验步骤边操作边讲解。

学生: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锰

加  热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加热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氧气

学生讨论:

1、  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有何特点?它们与化合反应有何不同?

2、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哪一套装置更好,怎样来比较两套装置的优劣?

归纳总结:

1、分解反应概念

    2、特点:一变多  (AB→A+B)

学生课堂练习:幻灯片

教师:工业上用氧气的特点是量大,工业上制取氧气也和我们实验室制取一样吗?

学生阅读教材资料: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并思考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则、特点及方法。

师生归纳:

1、原则、特点: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成本是否低廉、能否大量生产及对环境的影响。

    2、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方法)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收获是                                 。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6-20 22:30
存在的问题是                                 

作业布置

                  



评议:

1、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2、教学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好。

3、教学过程层次清楚。

4、教学方法得当。

5、课堂调控好、师生配合默契。

6、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

7、将教师演示实验改成学生演示,教师指导,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8、建议在写文字表达式的时候,可写出化学式,便于降低以后学习的难度。









(二)

听课时间:2009年12月16日,第三节。

听课地点:C162教室

听课年级:九年级

听课班级:C162

听课学科:化学

上课教师:吴菊兰

上课内容: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记录:

教师: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黄铜(铜、锌合金)单纯从颜色、外型上看,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现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

学生讨论:

师生归纳:通过测密度;硬度不同,相互刻画;用火烧(“真金不怕火炼”),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

教师:要想更好的使用金属,就需要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6-20 22:30
学生自学教材:

教师展示: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的镁条和铝片,并把其与砂纸打磨后的镁条与铝片相比较。

提问:是谁给纯净的镁条和铝片穿上了“外衣”呢?

学生:讨论,并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回忆铁丝燃烧的实验,并写化学方程式。

学生演示实验:将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其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

师生归纳:金属的性质之一——与氧气反应。

教师: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是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映出金属的活泼程度。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

学生:分组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书写化学方程式

A组:在四支试管中分别放入两小块打磨光洁的镁条、锌粒、铁片、铜片,各加入约5 mL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B组: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

师生: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教师: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与我们学习过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否相同?

学生:这些反应的特点是: 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叫做置换反应。其特点不同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练习: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置换反应有何不同?

教师:我们还有没有其它方法来证明不同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呢?

学生探究:

(1) 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浸入一段用砂纸打磨、擦亮的铁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变化。

(2) 在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浸入一段用砂纸打磨、擦亮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变化。

(3) 在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浸入一段用砂纸打磨、擦亮的铝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变化。

(4) 在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浸入一段用砂纸打磨、擦亮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变化。师生:学生分组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6-20 22:30
学生板演:书写化学方程式。

师生:归纳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铝>铁>铜>银

教师:“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加倍努力把我们祖先的业绩发扬光大。

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教师: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在下节课进行。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6-20 22:30
评议:

一、教师的教:

1、  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  教学层次清晰,语言流畅。

3、  课堂组织好。

4、  教师亲和力强。

5、  应适当增加一些实例和练习题,是学生学以致用。

二、学生的学:

1、  学生参与程度高。

2、  个别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学生的积极性高涨。

3、  课堂氛围活跃。

4、  能自然地生成知识。

5、  建议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还应多给予点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6-20 22:30
金秋十月,我有幸去洛阳参加2008年初中化学优质课听课活动,本次大赛赛程安排整三天,共22节课。参加人数较多。听完课后心中有许多感触,现记录如下,以便与同仁进行交流和学习。

一、以前我认为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所以当课程进行到上册第四单元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成绩也会随着兴趣的消失而下降。可是听过这二十二节优质课后,我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只要你动脑子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办法突破了那些知识难点,学生就会快乐而努力地学习下去。

二、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勤于动脑,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环节。比如1、这次优质课中大多数的老师设计播放中国人引以自豪的事件-----神七飞天、奥运会中的鸟巢水立方等,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令人气愤的三鹿奶粉事件又让学生多么渴望知道其中的原因啊!3、还有安阳五中的彭涛老师设计的十月桃花开;4、济源实验中学的马海燕老师设计的限时记元素符号;5、洛阳八中刘晓阁老师设计的动画演示;6、洛阳五十八中学谢康龙给化学式写了一首美丽的诗歌等等。这些环节的出现给枯燥的化学知识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让学生可以保持长久的兴趣,这点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变通和应用。                                                               

三、在教学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讲解难点,在这次优质课评选中几位老师的难点突破方法给我留下了深深印象:1、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的王国英老师设计一个用注射器吸走密闭容器中的空气,从而让水进入到密闭容器中的实验。从而突破了学生理解当气体减少时,压强就会减小这样一个难点;2、郑州五十一中的春燕老师改进课本中过氧化氢溶液制取的实验;还有……很多很多优质课老师们的突破难点方法。这些方法的设计不仅很形象的突破了难点而且极大地调动学生了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效率大大的加快。

  这次优质课中还体现了许多其他优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们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如及时表扬"你回答得真棒""你表现得不错"等之类鼓励肯定的话,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感等等。总之所有这些都集中体现了教师们的新课程理念。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努力吸收其中的优点为我所用,还要积极努力动脑子创新一些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我想化学教学会在这样的交流中走向成熟。我们的教学质量会有更大的提高!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