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我们爱你啊,中国》公开课教案(下载)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21 07:39
标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我们爱你啊,中国》公开课教案(下载)
《我们爱你啊,中国》公开课教案1
这是一个爱的节日,浪漫的话语、火红的玫瑰,绚烂的笑靥,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爱的气息,今天是情人节。
这是一篇爱的颂歌,在情人节的今天,我和我的学生一同分享了这篇《我们爱你啊,中国》。
爱什么?
师:在这首诗歌里,作者饱含激情地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爱祖国什么呢?仔细读读课文,琢磨琢磨每个小节,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意在理清脉络,整体掌握课文。)
生1:我们爱祖国的幅员辽阔。
生2:我们爱祖国的锦绣山河。
生3:我们爱祖国的物产丰富。
生4:我们爱祖国的异域风情。
生5:我们爱祖国的悠久历史。
生6:我们爱祖国的伟大成绩。
【随感:“爱祖国”不是一个标语,更不是一个口号,而应是一种实实在在、挥之不去、深深刻在骨子里的感情。今天,尤其是在充溢了独生子女难教,下一代能否担当民族大任的怨声忧患的今天,我们应该告诉学生我们该爱什么!】
为什么爱?
……
“我去过桂林,我来介绍漓江……”
“我也去过,我来介绍象鼻山,它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
“我可是去过蒙古大草原的,我还带来照片了,我可以介绍……”
“宋老师还去过布达拉宫的呢,听宋老师说!”有个“不服气”插嘴道。
“那你们肯定没喝过茅台酒,我就尝过,我来给大家说说这酒的滋味……”
“诗中没有提到故宫、长城,我查找了资料,我来说……”
“知道诗中为什么写‘青松’‘梅花’吗?那是象征着我们勤劳奋斗、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这是我爱祖国的原因。”他回答得高亢有力,尤其突出了“民族精神”,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
……
教室里炸开了锅,一节课的时间是不够的,我只好请了几个同学集体汇报,其余的在小组内交流,下课铃声早已响过,可我们似乎都忘记了下课。小朋友们的争先恐后让我很感动,后来他们围在我的身边,颇有感触地喊道:“我们的祖国真是太可爱了!” 【随感:有人说爱不需要理由,但是我想爱我们的祖国却有一千一万个理由,不是吗?正因为这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的理由,让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由衷地感到祖国的伟大,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怎么爱?
“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爱自身的祖国?”我悠悠地看着小朋友们。
教室里鸦雀无声。
“维护祖国的尊严。”一个稚嫩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怎么维护呢?爱不是仅仅靠嘴巴说的……”我轻轻地说。
“升国旗时要严肃认真,唱国歌声音要响亮。我以前唱国歌声音很小,我一定改正。”
“要保护钱币,你看虽然硬币很小,面值也不大,可它上面还印有我们的国徽呢!”
“保护环境,如植树造林、保护公物、不随便丢垃圾……”
“遵守交通规则,遵纪守法……”
“节约水、节约粮食。”
……课堂上树起了一片“小森林”!
“好吧!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把这么美的诗歌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学唱这首歌,明天汇报,好不好!”
“好——”笑声、欢呼声交织成一片。
【随感:你有爱的能力吗?你懂得怎样去爱你的国家,爱你的亲人,爱你身边所有美好的一切?原来爱就这么简单,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爱也这么不简单,小朋友们,十年磨一剑,让我们勤奋学习,长大才干报效祖国。爱,是需要能力的。】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21 07:39
《我们爱你啊,中国》公开课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简单说歌曲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请学生谈自身的初步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作上记号。
(3)、指名分节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小结: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文化绚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
4、课文可分为几局部。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
(2)交流。
第一段: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
第二段: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
第三段:总结全文。回顾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来,奋发开拓。
5、朗读全诗,体味祖国的可爱。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考虑:(1)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季节差)
(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
3、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誊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哪些可爱的地方。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2节。
(1)朗读第2节。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3)默读体会,第2节表示了什么?(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
(4)有感情朗读第2节。
(5)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哪些祖国的美丽风景。
(6)朗读、背诵。
(7)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联系背诵。
2、运用学法,自学3~6节。再交流讨论。
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理解: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
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理解“巍峨”。
第5节:古老绚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绩。介绍战国编钟。
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广博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刚强不屈、纯真高尚、胸襟广博、气魄恢弘)举个例子说说这些精神。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可爱。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七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3、有感情朗读,表示豪迈之气和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朗读、背诵全诗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利用班会时间,把自身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知道的某个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们说说。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21 07:39
《我们爱你啊,中国》公开课教案3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们爱你啊,中国》。
一 说教材
《我们爱你啊,中国》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体裁是现代诗歌。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广博辽阔、美丽富饶以和悠久历史和光辉成绩,抒发了对伟大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本文是诗歌,语言优美、简练;结构清晰,总分总,且首尾呼应。教学时切忌横讲解竖分析,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读好诗歌,在读中体会、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从而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六年级学生阅读的要求:朗读诗歌,品悟诗歌,掌握思想感情,我特制定以下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写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4、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创作一首诗。
其中,目标3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三 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对诗歌有一定的接受能力,有自主学习诗歌的能力,但是作为老师有必要协助学生扫除障碍。比方,课文第一小节有帕米尔高原、北国、南疆和东海,学生对这些词语不理解,假如单从词的自身来理解,学生还是不能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出我们祖国的幅员辽阔。这时,我以课件的形式演示中国版图,让学生从图中找出北国、南疆等词语,学生就会更直观地感受到祖国的幅员辽阔,无需在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还有就是,学习这篇诗歌,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所以在学习这首诗歌之前,我还是让学生提前预习,上网搜索资料,这样学起来,就会轻松一些。在教学时,我会运用多媒体课件适时适当地展示出祖国山河、风景优美的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从而使心灵深处激起民族的自豪感。
四 说教法
针对以上情况,本课教学我采用朗读法、讨论法、读悟结合法,读写结合,采取“自主 合作 探究 ”的方式,引导学生读悟文本中走进文本,升华主题。
五 课时布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习字词、理解字词,读通读顺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第一段,初步感受祖国的伟大之处。下面我重点谈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复习导入 整体感知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感知全诗内容,初步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为了防止学生遗忘,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题目:这首诗从哪几个方面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研讨诗歌,全面感悟
新课标要求学习诗歌时候,要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激起学生思想情感。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那么究竟如何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呢?
一、例如我在学习第二小节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首先指名读第二小节,同时提出问题:本节描绘了壮丽山河的哪些特点?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壮丽山河的特点。
清奇俊秀 浓妆淡抹 飘渺 汹涌澎湃
(3)齐读,这时学生读得稍微好些。
(4)读了这一小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多媒体出示诗中描绘的画面,进一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山河的壮丽。
(同桌讨论后,学生联系实际谈了很多……)
(5)再读、齐读、男女生竞赛读,通过分层朗读,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自豪。
(为什么这样设计呢?一句诗就是一幅画,让学生读诗后想象诗中画面,留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交流后再看多媒体画面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祖国的幅员辽阔。)
(6)在充沛朗读地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除了诗中写得,你还知道祖国有哪些美丽的风景?
(设计这一环节的原因,是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再次使学生感悟祖国的伟大,从而激起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并为仿写打下基础。模仿诗歌进行创作,虽有一定难度,但学生有兴趣,教师要求不高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学生很乐于创作。)
(7)学生交流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
1自由读诗。
2、抓关键词语理解诗句,多媒体演示诗中的画面。
3、展开想象,再现画面,小组交流。
4、竞赛朗读
二 自学3——6节
多媒体出示自学方法,有了前面的学习铺垫,再放手让学生自由学习三、四、五、六小节,小组交流学习经验、体会、创作的诗,学生学得轻松自然,而且感受到祖国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渊源流长的五千年的文化。
在处置这一环节时,让学生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重点学习,其他段落次要学习。应在充沛朗读(分层朗读、多元化朗读)地基础上,老师做出一定地辅导。比方在指导第六小节学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广博的胸怀、恢宏的气魄。这几句诗仅仅赞美的是梅花,是松树吗?
三、学习最后一节
1、过渡:学到这你的心情如何?
请骄傲自豪地齐读第七小节。
2、老师点出这一小节在全文中的作用,呼应开头。
3、提出问题:我们的祖国如此伟大,作为其中的一员,你们此时此刻应该怎么做,才干使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学生联系实际谈了很多,谈出自身的理想,从而再次激起学生民族的自豪感)
4、齐读全文
(通过学习,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文化深厚,骄傲自豪之情溢与言表,这种情感在齐读中得到共鸣。)
(三)拓展 延伸
1、搜集祖国之最,如,最长的铁路,最长的山脉、河流、湖泊……
2、仿写诗歌(课后习题四)
六 说评价
评价是激发学生阅读的最好老师,评价时要善于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多一些激励性、赞美性的语言。
评价分为:课内评价(师评、自评、互评)
课后评价(教后记(课堂的得与失):对自身本堂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学生掌握情况的评价)
谢谢,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