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数学最新论文: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20 06:49
标题:
小学数学最新论文: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浙江省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 王渊
所谓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的程度,能在实践中自觉地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分数轻能力,重计算轻实践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从社会到学校,从家长到教师,这种“唯分数”的评价观,使得“一切为了考试,为了考试的一切”的应试教育观很难转变。在这种教育观的指导下,社会和家长所关注的只是学生表面的成绩,而相对忽视了学生内在能力的发展;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而相对忽视了对学生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封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习得,而相对忽视了数学知识的运用,以至于只会计算不会运用。因而,形成了学生、家长、学校围着考试转的怪圈,使学生缺乏数学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方法很多。笔者经过自身的实践与探索,体会到:以数学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
一、开展探究性学习,改革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主体性和主动性,显然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去探究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安排适当的实践探究环节。因此,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显得很有必要。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从某种角度来说,它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同样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将产生不同的效果:如以结果形式呈现,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死记硬背;如以过程形式逐步呈现给学生,能引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的愿望,从而对知识具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如以问题形式呈现给学生,则往往能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如果教师直接出示圆周长=圆周率×直径,学生就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把公式记下来,而对于理解公式的含义则根本无从谈起;若教师能用实验演示的方法,把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用动态的过程逐步演示出来,再引导学生推导出圆周长的公式,那么学生对圆周长的公式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如果教师能在课前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探究,得出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则将会使学生受益无穷。这是“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富有好奇心、求知欲,对什么事都想亲自去探究、去发现。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倡导了“再创造”的数学教学方法,甚至他强调“再创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他告诉我们,数学教学应“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多为学生设计一些能自主参与实践探究的活动,因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皮亚杰)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20 06:49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改革作业形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习惯与能力。
传统的作业形式是学生做教材或教师早已编制好的类似于例题的习题,学生可以不动脑筋的依样画葫芦的解答完所有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已部分地失去了其“生命”的价值,而只是成为考试的附庸,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为此,我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为弥补其不足,往往结合学生的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不定期的为他们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所谓实践性作业,是相对于课堂作业、回家作业等一些书面作业而言的,它需要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完成的作业。这样,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一次秋游,我组织六年级学生游公园。我改变了以往由教师组织的方式,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让他们去了解公园门票的价格,团体优惠的措施等,而后要求他们具体算出每位同学在本次秋游活动中所需的钱数等等。这样,学生自觉地运用了百分数的知识,比老师出十道题的效果要好的多!不仅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而且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实践性作业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学生不再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相反使学生树立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要用到数学的思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教学内容的确立和安排”中明确指出“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改革传统的作业形式,有利于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与运用能力的提高,需常抓不懈!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20 06:50
三、设计“生活数学”系列活动,养成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与能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脱节,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现已成为各发达国家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取向。国外一些专家提出“用数学于现实世界”的口号,对实用性的知识十分重视,力求学不在多,而在有用。为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形态,掌握实践中常用的一些数学知识与方法,会用书本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和初步具备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我为学生开设了“生活数学”系列活动,架起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往往以不同的活动形式为载体,在实践活动中完成的。所以,我总是配合教学进度,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设计一些“生活数学”的系列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去完成,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参与,完成其中的某一方面。比如六年级学生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我与生理卫生老师联系,让他们来配制酒精消毒液;与常识老师联系,让他们配制浸制动物标本的福尔马林溶液等。又如让他们通过观察、调查,学校食堂每天做饭用去多少米,学生吃剩倒掉的又有多少,并经过百分比计算,作出数据统计,在晨会课上向全校学生公布,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等等。还可开展如“购物”、“租车”等生活数学活动。这样,通过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发现数学问题,设计“生活数学”系列活动,为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于现实生活之中,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搭设一个舞台。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与能力,更重要的是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生活情境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让数学教学焕发出应有的生命活力。
综上所述,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课内外的联系,校内外的沟通,学科间的融合,也有利于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正确应用创造更为广阔的时空场所,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均衡发展。这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必由之路,也是造就跨世纪人才的必由之路。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