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写作恐惧心理的今天,《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部分,把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目的是降低小学阶段写作的难度,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做到“我手写我口”。
鉴于此,在低年级“写话”教学实践中,我把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放在第一位,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开,思路写活,笔头写顺。然后,循序渐进,切实抓好习作基本功的训练。
一、浓墨重彩,点燃学生写话热情
低年级写话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学生有与人沟通、交流的欲望,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写下来;学生识字多了,看书多了,有了积累,有了表达的冲动,教师也可以引导他们写下来;学生对人对事有自己稚嫩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同样可以引导他们写下来……
1、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生活的原生态:
低年级写话首先应该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神秘感,让他们完全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因此写话课的导入需匠心独具。第一次写话课,我先让学生收集自己与动物的合照,然后制作成 Flash 课件。上课时,便有了如下师生对话的场面:
师(兴致勃勃地):每逢节假日,老师特别喜欢去动物园游玩……
生(兴奋地喊着):我们也喜欢!
师:动物们也喜欢小朋友。瞧,它们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见面哩!(在钢琴曲《童年的回忆》声中播放 Flash 课件。孩子们指指点点,看得兴高采烈。当最后一张照片定格在我与小鸟的合照上时,孩子们竟惊喜地拍起手来。)
我告诉学生,我最喜欢小鸟,小时候特别羡慕小鸟能飞,总想着自己也能飞上蓝天。孩子们眼睛里闪着亮光,与我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我话锋一转问: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呢?
生1:我喜欢大熊猫,它胖乎乎的,特别可爱,还是国宝呢!
生2:我喜欢马,因为我妈妈属马,而且马跑得快,我想骑着马到草原上去。
……
生动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引领进入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使外部的环境与学生的情感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从而激活了他们生活的原生态,唤起了他们生活的真实体验。实践证明,学生对临近或现实的经历是最感兴趣的,思维也是最兴奋的。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展开写话的起始教学。
2、互动交流,创设个性化的语言场:
《课标解读》指出,低年级写话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低年级的写话训练应走“由说到写、说写结合”的路子。学生说得有条理,富有想像力,表达了真情童趣,就成功了一半。
所以,我积极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互动氛围,鼓励他们讲真话,抒真情,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能说,并且越说越好。
如上面情景导入以后,我又展示出教材文本图:图上画着一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动物园参观,假山上姿态不同的小猴子吸引着他们。
师:假山上的小猴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1:小猴子们太可爱了!我喜欢孙悟空,喜欢小猴子。
生2:小猴子很顽皮,有的荡秋千,有的吃苹果,有的哈哈大笑。
……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说话找猴”的游戏。把你最喜欢的那只猴子介绍给大家,大家根据你的介绍在图中寻找你喜欢的那只猴子。看谁介绍得清楚,让大家一下子能找到。
教师有机引导的互动游戏场景,可以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思维场和语言场中,流淌出率真而又充满个性的思想和语言。
3、不拘形式,激发学生写话的欲望:
当学生的情绪储备达到高潮时,心中的写作欲望就会逐渐萌动和强化,从成熟到呼之欲出、不吐不快,老师此时恰当点拨,学生就会有通过文字倾吐心绪的冲动。
在“说话找猴”游戏以后,我要求学生把“参观猴山”的事情写下来,把觉得最可爱、最有趣的猴子写下来。可以选一只,也可以选几只;可以一个人写,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没有任何形式的限制,不过多要求写话的数量,只要能写得真实、有趣,就给予鼓励和表扬。学生有了兴趣,有了热情,有了“我手写我心”的习惯,笔尖就会在纸上快乐地“蹭痒痒”。
4、趣味评价,初步体验写话的快乐: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此概念的界定意在强化这样一个理念──习作是用来表达思想与人交流的,是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一种交际工具,它不是应付老师的一个任务。
因此,我十分重视习作后的交流与展示,让习作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功感,持续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⑴ 情感符号批改,分享学生的快乐:
学生的大作我采用“情感符号批改法”进行认真批改:画只眼睛,表示学生是火眼金睛,善于观察;画只大拇指,表示学生很能干,善于把动作描写清楚;画对翅膀,表示学生很会联想,拥有丰富的想像力;画个问号,表示再仔细想想,可以改一改吗?画张笑脸,表示老师和学生共享了习作的快乐。
⑵ 小题大做,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精心挑选不同个性的典型语段进行展示与评议: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再说一说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小作者们喜滋滋地在大家的赞美声中,享受着冠名“小作家”带来的快乐。有些语段整体写得不是很理想,但局部却写得很精彩,我就对该精彩部分放大处理:让小作者上台大声读一读,享受那份光荣与自豪。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写话成果的机会,我建议在四人小组中开展“寻找闪光点”的评议活动,还鼓励学生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分享习作的快乐。
二、循序渐进,夯实写话基本功
充分点燃学生的写话热情,激发学生的写话动机之外,教师还应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写话基本功的训练,即通过教师有效地指导,让学生练就两个基本功:搜集内容和表达内容。这正如吴立岗教授指出的,对于习作教学中的基本功,我们一是要敢抓,要理直气壮地抓;二是要会抓,即训练策略上要“从动机走向目的”。
在教学中,我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了写话基本功训练。
1、用足教材,教给方法,让学生“能够写出来”:
低年级学生写话时会遇到许多障碍,一是识字量不足,遇到不会写的字就得停下来,识字量越小,停的次数就越多;二是书写速度太慢,脑子里想了七八句,笔上写不出一两句。
因此引导学生“写话”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适当教给方法,让学生能够流畅地写出来。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摹仿是儿童的天性。如,学了《春雨的色彩》后,大家对“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就带着他们到校园里转了一圈,然后让他们摹仿小动物说的话,写写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的景象。孩子们的小嘴念念有词,小手忽紧忽慢地书写道:春雨是五彩的。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小草绿了。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迎春花丛中,迎春花黄了。春雨是无色的。你们看,春雨落在树叶上,落在花瓣上,都是透亮透亮的。
教材中的优秀范文还有很多,如《四季》、《菜园里》(一册)、《柳树醒了》、《荷叶圆圆》(二册)、《秋天的图画》、《纸船和风筝》(三册)、《泉水》、《北京亮起来了》、《画风》(四册),我们都可以引导学生摹仿它们的写法,或一句或几句地写一写。
2、拓展空间,引向生活,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宝库,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为了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素材的能力,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事、物,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下来。
精彩纷呈的生活,我们不能让孩子们熟视无睹,应积极引导他们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竖起耳朵认真倾听。
美术课上的小制作,音乐课上的歌唱表演,体育课上的激烈角逐,班队课的各项活动……都是孩子们写话的好素材。学生的课余生活更是多姿多彩:扎辫子、剪荷包、包饺子等家务劳动;下棋、打球等体育活动;看戏、拉二胡、唱歌等文艺活动;还有给小狗洗澡、照顾弟弟、学用复读机等,孩子们都有许多的收获或感受需要倾诉。教师应积极创造机会,给孩子们每周一次的交流时间,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聊一聊,无拘无束地写一写。当学生把写话当成一种需要时,其写话水平就会与日俱增了。
另外,学生写话不但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想像中的事物,还要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一天早晨,沈××和宋××为一件小事争吵起来。早到的另外几个同学有的劝解,有的竟然起哄。晨会课上,我先让大家各自陈述当时的情况,然后思考:就这件事情,你有什么想法?就其中某一位同学的言行,你又有什么看法?四人小组讨论后把自己的想法写在《写话》本上。
生活中细小的事情转瞬即逝,这就需要老师首先有一双善于捕捉的眼睛,能时时刻刻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思考。积少成多,相信孩子们也能练就一双善辨的慧眼,练就一颗善感的心。
只要我们注重点燃学生写作热情,注重夯实学生写作基本功,写话就会融入学生生活,记录学生生活,丰富学生生活,创造学生生活。学生剖析自我,表达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写话会成为学生真实生活的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