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6 09:03
标题: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反思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执教人:刘云敏
1、亲历科学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知道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自己平时所经历的科学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归纳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使学生知道科学就是研究事物的规律的。
2.推理归纳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的是难点
【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按课文要求准备。
2. 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1.让学生懂得要进入科学领域必须从自己开始。
2.让学生对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
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和记录数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1.通过插图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图片与插图相结合;口头与教材相结合。
2.通过演示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简单易做的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问题,不解释为什么。
3.参考实验:挂物体吸盘、空气占据空间。
4.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5.关于电视提问题,可安排小组讨论。
注意:让学生提问题,首先让学生有问题,其次能够提出问题,要给出时间、机会。本活动的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训练,而不是问题的训练。
二、体验活动
1.提现成问题“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2.让学生自己填写“我认为”。
3.两人一组体验,交换角色体验。
4.填写观察到的现象。
5.填写我的解释。
6.交流我的解释。
三、小结:
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科学上要解释清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课题。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积极探索,科学这一门学科将会学得更好,同学们一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性。
注意:重点是唤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不要纠缠学生答案的对与错。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6 09:03
2、认识自己
【教学目的】
1.探究过程和方法: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人体的遗传和变异,而且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3.情感态度:
?培养学习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什么是遗传和变异现象
难点:什么是变异现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全家福照片、投影片、性状遗传的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这两位同学的长相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2.他们长的不一样,那他们像谁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像谁”的问题。
二、 新授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特征
(1)大家有没有注意过?,这位同学是双眼皮,这位同学是单眼皮;这位同学有酒窝,但他却没有等等。你想不想拥有一个自己的特征代码?
(2)阅读P25图
① 书上是从哪几方面研究人类特征的?上面一排是编了字母的,下面的却编了数字,有什么区别吗它们是什么意思呢?
②对照书上的图,写出你自己的特征代码
(3)核对特征代码
① 请一位同学报出自己的特征代码。
② 有没有人发现自己的特征代码和他是一样的?
③ 他们长的都不一样啊,特征代码却是一样的。怎么办?(选用更多的对比方法就行了)
④ 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
⑤ 这一些在不同人身上表现不同的样子,这些特征我们就称为性状。就像书上的四个性状,都是两种表现形式的,这样的特征、性状,就可以作为研究人体遗传现象的素材。
2.指导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
(1) 经常会有人说某个同学像爸爸或者妈妈。你究竟长得像谁呢?
① 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全家福,也可以请周围的同学看看你长得像谁.
② 你长的像谁?哪些地方像?描述一下
③ 人们就把子女与父母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做遗传。不仅面部特征可以遗传,而且连身高、音色、智力等等都可以遗传。
(2) 是不是每个子女与父母长得都一样?那不就是克隆人了吗?
①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的某些特征既不像爸爸、又不像妈妈的?
② 那这种子女与父母之间存在的差异是什么呢?(变异)
所以,世界上除了克隆以外,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3.指导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1) 分析P27表格,你的哪些特征是从父母那儿遗传的?哪些特征和父母是不一样的?
(2) 你还调查过其它特征吗?完成P27下张表格
(3) 对于以上的调查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小结: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三、 巩固总结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哪种现象?
“一娘生九子,连娘十个样”是哪种生命现象?
2、你今天知道了什么?
四、 课外思考
人为什么会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板书设计
2、认识自己
遗传 相似
普遍存在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6 09:04
变异 不相似
教学后记: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人体的遗传和变异,而且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培养学习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科学的探究方法人们就把子女与父母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做遗传。不仅面部特征可以遗传,而且连身高、音色、智力等等都可以遗传。进一步认识了自己。常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脊椎骨的发育以及四肢骨骼的生长。从医学角度来讲,长高关键在于骨骼的生长发育,特别是下肢骨骼的生长发育;骨骼的生长有赖于骨端骺软骨的增生,运动能够对骺软骨起到良好的刺激作用,所以,持久的锻炼能够使个子长高一点。从少年时代就进行体育锻炼,对身高的增长效果十分显著,通常能增长3厘米,甚至还可更高。哪些锻炼对于增高最有帮助呢?第一应该是跳跃性比较强的运动,比如跳高、跳远、篮球和排球等等。第二是游泳,腿部的蹬夹以及强力的屈伸,可以起到强筋健骨、牵伸肌肉以及韧带的作用。第三就是跳绳、跳橡皮筋,这种简便而且又被少年儿童深深喜爱的活动也能刺激骺软骨、韧带以及肌肉,使其发育良好。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6 09:04
3、寻找动物和植物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我国几种珍稀的动植物,以及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
2.向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教育。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一些有关珍稀动植物的图片、视频等并做成网页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上课调用。
学生准备:了解本地有没有珍稀动植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动植物种类很多,其中有些是非常珍贵稀少的动植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些我国珍稀的动植物。(出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利用校园网查找有关“大熊猫”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或视频)
①学生查找、收集、交流以,老师巡视。
②教师用电子教室软件进行学生屏幕广播,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
③师生小结:大熊猫又叫猫熊。它是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大熊猫体胖,长约1.5米,身体像熊,脸像猫,所以人们称它熊猫。大熊猫生活在2000米~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以竹子和某些小动物为食。大熊猫生长在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方,目前只有1000只左右。熊猫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980年,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被确定为世界熊猫研究中心,专门对熊猫进行观察和研究。
2、让学生利用校园网查找有关“朱鹮”的资料。
①学生查找、收集、交流以,老师巡视。
②教师用电子教室软件进行学生屏幕广播,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
③师生小结:朱鹮是目前世界上最稀少的鸟之一。雄鸟体长80厘米,雌鸟稍小些。全身羽毛白色,飞羽粉红色。头顶、额、眼周、下嘴、脚部有朱红色,故叫朱鹮。生活在沼泽、山区溪流旁,栖息于树上。以蟹、蛙、小鱼、田螺为食。在1981年5月以前,全世界仅发现有5只这种鸟,号称“国际保护鸟”。1981年5月,我国科学工作者在陕西省洋县又发现了7只朱鹮。后来,又孵出了6只小朱鹮,使朱鹮的总数上升到18只。朱鹮是我国一类保护动物,也是国际上一级濒危动物。现在我国已在陕西建立了“朱鹮群体观察站”,观察和记录朱鹮的全部生活情况。 3、按上述方法,认识其他几种珍稀的动物——东北虎、扬子鳄、金丝猴、白鳍豚、中华鲟、丹顶鹤等。
4、认识珍稀植物“银杉”
①学生查找、收集、交流以,老师巡视。
②教师用电子教室软件进行学生屏幕广播,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
③师生小结:银杉是一种高达20米的树木,叶背面有两条银白色的“带子”闪闪发光,所以人们称它做银杉。它是世界上珍稀的植物,仅生存在我国,目前只有2000多株,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5、认识珍稀植物“水杉”
①学生查找、收集、交流以,老师巡视。
②教师用电子教室软件进行学生屏幕广播,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
③师生小结:水杉是一种高达35米的树木,叶淡绿色,在树枝上排成羽毛状,非常好看。它也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的植物。
6、按上述方法,认识其他几种珍稀的植物——银杏、珙桐、望天树、桫椤、金花茶、鹅掌楸等。
7、提问:
①现在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珍稀的动物?有哪些珍稀的植物?
②为什么称它们为珍稀的动植物?(有的数量极少,有的仅在我国有。)
8、指导学生认识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
①你知道这些动植物为什么会这样稀少吗?
②这些动植物所以这样稀少,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由于温度、湿度等变化,大片竹林死亡,熊猫的食物没有了,就会造成熊猫大量的死亡。另一方面是人的乱捕乱杀、胡乱砍伐。由于以上两方面原因,它们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有的已经濒临灭亡。
③讨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3.指导学生认识如何保护珍稀动植物
讨论:怎样保护珍稀动植物呢?
为了保护珍稀的动植物,国家颁布了法律,对捕杀珍稀动物、砍伐珍稀植物的人,要进行法律制裁。为了保护珍稀的动植物,国家还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区里,不准狩猎和采伐,不准破坏自然环境,使珍稀动植物能很好地生存、繁殖。通过以上措施,我国的珍稀动植物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护,有的种类数量有所增加。但是,破坏珍稀动植物的事情还时有发生,我们必须大力宣传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使每个人都懂得并认真做到。
(三)巩固应用
1、写出下面动植物的名称。
2、我国有哪些珍稀的动植物? 我们湖北有哪些珍稀的动植物?
3、珍稀植物中的大熊猫是谁?称为“古老活化石”的珍稀植物谁?
3、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如何保护珍稀动植物?
4、讨论:假如我们这个地方飞来一只受伤的珍稀鸟,应该怎么办?
(四)布置作业
调查: 1.当地有哪些珍稀的动植物?
2.当地有没有自然保护区?
3.当地重点保护的是哪些珍稀的动植物?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到我国地域辽阔,地质历史悠久,自然环境复杂,属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动植物区系各占世界动植物区系的百分之十左右,加之受第四纪冰川影响较小,保存了诸如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水杉、银杏等大量珍稀遗得种。中国绚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大自然留给中国和世界的宝贵遗产。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6 09:04
4、蚯蚓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蚯蚓的行为特征。
?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蚯蚓的食性等情况。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
知识与技能:
?知道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照顾蚯蚓、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重难点】
能对蚯蚓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
(1) 学生课前捉到的蚯蚓,盛放蚯蚓的容器、放大镜等。
(2) 供蚯蚓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等。
(3) 供学生实验用的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特制的纸盒(里边涂黑,盖子上开个长条孔)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时大家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让大家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说它没骨气,可是它力大无边,它可在泥土里自由地活动,像鱼儿一样在水里自由地游。(板书:蚯蚓)
2.检查学生捉到的蚯蚓。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蚯蚓?
二、观察蚯蚓
1.发给学生放大镜,谈话:同学们,这是什么?(放大镜)你能用它来干什么?(观察蚯蚓)(板书:观察)
2.现在就请大家仔细观察蚯蚓,并把它画下来,你可以给你的蚯蚓起个名字。
3.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画的蚯蚓。
三、 研究蚯蚓
1.你还想了解蚯蚓的哪些方面?
2.找到和你研究同样问题的伙伴,与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你们准备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研究你们想了解的问题?需要哪些实验用品?
3.根据各小组所研究的问题,分别给学生提供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等实验用品。
4.提出实验要求: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实验前能不能给你们的实验结果先做一个预测?各小组的记录员要做好实验研究记录。
5.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教师巡视,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点拨)
6.汇报交流研究成果: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与你们预测的结果一致吗?
四、 拓展
今天我们通过对蚯蚓的研究,对蚯蚓的各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能不能根据你对蚯蚓的了解,给你捉到的蚯蚓设计一个家,饲养它,让它成为你的好朋友呢?
教学后记:
通过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蚯蚓的行为特征。同学们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蚯蚓的食性等情况。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知道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体验照顾蚯蚓、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能对蚯蚓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体会到小动物的可爱,意识到要爱惜一切动物的重要性。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6 09:04
5、凤仙花
【教学目的】
1.了解周围一些常见植物的名称,通过观察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会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植物特征,发现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比较能力,以及通过查阅书刊了解其它信息的能力,并能做科学活动记录。
3. 体验认识植物的乐趣,感受植物的美,爱护花草树木,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在研究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描述多种多样的植物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2.指导学生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
【教学准备】
桃树枝、向日葵、桃子、生葵瓜子;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上节课我们在校园 里寻找了有生命的物体,你们都找到些什么呢?
2. 学生汇报,师在黑板记录。
3. 提问:看看我们在校园里找到的这些有生命的物体能分成几类?(动物、植物)
4. 讲述:在科学课上,我们不但要会找还要会研究,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植物,好吗?
5. 谈话:除了在校园里发现有植物,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有植物?家里有吗?马路上有吗还有哪有?
6. 讲述:在我们地球上目前已经发现的植物约有40多万种。今天我们就来比比看哪组对植物研究的最好,评出一个优秀科学研究小组,优胜的小组将会得到一个流动牌。
(二)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观察几种常见植物,初步学会描述它们的特征。
(1) 出示图1凤仙花,指导学生观察凤仙花的特征。
① 提问:这种植物认识吗?你怎么知道是凤仙花的?为什么不叫它杜鹃?
② 学生讨论。
③ 提问:要是凤仙花还没结果怎么认呢?
④ 学生看图,描述凤仙花特征。
⑤ 小结:像刚才我们说的用来认识凤仙花样子的几条理由都可以叫做凤仙花的特征。
(2) 指导学生观察另外四种植物(小麦、菊花、玉米、椰子),描述其特征。
① 看图。
② 讲述: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四种植物,像刚才我们观察苹果树一样,比比哪组观察的仔细,说出的特征最多。
③ 各组观察、讨论,师巡视指导。
④ 各组汇报。
⑤ 出示第六幅图提问:这种植物认识吗?在哪见过类似的树?它有什么特征?
⑥ 学生观察、汇报。
(3) 小结:刚才每组同学观察的都很仔细,讲的也很多,我们在认识一种植物时,不但要知道它的名字,还要会说出它的特征。
(4) 比赛:除了刚才我们认识的这几种植物,你还认识哪些植物?看谁报的植物名称多。
2.指导学生通过对某一种植物的观察,能用一段文字具体描述其特征。
(1) 看书P11下图,提问: 再来看看书上下面的这种植物,知道叫什么吗?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观察它的?又是从哪些方面描述它的特征的呢?你会不会?
(2) 学生读。
(3) 布置活动任务:每组在校园中找一种认识的植物,仔细观察它的特征,并且像书上那样记录下来。
(4) 学生分组到室外活动,师巡视指导。
(5) 小结学生室外活动情况并作评价。
(6)各组派代表上台汇报。
(7)小结表扬记录优秀的小组。
教学后记:
通过观察,同学们将风仙花解剖并制成标本。记录了花蕾的形状和颜色。认识风仙花各部分名称。认识风仙花各部分名称会用镊子解剖风仙花,观察记录你的种植记录,描述风仙花的生长,到花开过程学生汇报,同学们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发现。观察更多的花,了解它们的构造,鼓励学生好好做标本,注意保护花草树木,体会到种植的辛苦,意识到要爱惜风仙花。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6 09:05
6、观察土壤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
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质的特征
(1)拿出准备的土壤放在桌上仔细观察:
① 摸:感觉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潮湿程度。
② 看:观察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颜色深浅。
③ 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及土壤的粗糙程度。
④ 握、搓:感觉土壤的黏性。
⑤ 嗅:感觉土壤的气味。
⑥ 摇:听听干土壤的发出的声音。
⑦ 涂抹:感觉土壤在纸上留下的痕迹。
(2)学生自主研究,小组交流。
(3)小结:含沙多的土壤 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
3.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渗水性
(1)在渗水装置中放入同样多的这三种物质,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等它们停止渗水时观察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
(2)学生观察,小组交流。
(3)交流:它们为什么渗出的水不一样多?谁渗出的水多?谁保留的水多?说明什么问题?
(4)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下你们的研究成果。
三、总结巩固
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四、课后研究
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教学后记: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同学们将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含沙多的土壤 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 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6 09:06
7、土壤的保护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A. 能够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够参与讨论。
B. 能够用《土壤小报》的形式将自己的土壤知识表达出来。
知识与技能:
A. 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
B. 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C. 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
D. 知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
B. 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张。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土壤和我们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
(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
(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 巩固应用
(四)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教学后记:
通过 学习,同学们了解了我国的土壤资源。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 知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 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 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6 09:06
8、水与生命
【教学目的】
A. 动手从植物体内挤出水。
B. 比较植物含水量的差别。
C. 比较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D. 设置小草“喝”水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
A. 收集一些水果,蔬菜等植物以及相关材料。
B. 学会提取植物体内水的方法。
C. 初步学会安装“观察小草喝水”的装置。
知识与技能:
A. 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B. 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准备一些如橘子、西瓜之类的水果,西红柿、黄瓜之类的蔬菜,以及橡皮泥、彩笔等。
教师准备:试管数只,小草数根,玻璃杯若干只。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讨论生命离不开水。
1.猜谜 ——水
2.启发:你对水有哪些了解?
在学生讨论的内容中,肯定会涉及到生命与水的关系。教师相机让学生举例说一说动物、植物、人与水的关系,并填写书后的活动记录。
3. 学生分组交流。
4. 各组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5.教者补充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的知识。
(评:用猜谜的形式开始,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从教室到实验室,一碰面,肯定是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生命离不开水的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但也是平时不太注意观察的。现在讨论生命离不开水,特别是补充了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的知识,必定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也会激发学生研究水的兴趣。)
二、动手从植物体内挤出水
1. 想办法
在你们吃的食物中,哪些含有的水分比较多?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带来的不同食物是不是含有一样多的水分。
① 想一想:有哪些办法可以把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
② 学生分组讨论。
③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办法可能有:手挤、刀拍、捣碎、榨汁机、布挤等。
④ 教者提问:在这些办法中,哪些方法可以在课堂上用呢?
⑤ 学生分组讨论。
⑥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办法可能有:手挤、捣碎、布拧等。
⑦ 教者提问:其他办法为什么不能用?
⑧ 指名回答
原因可能有:没有装置或器械,太危险等。
2. 动手做
① 学生拿出带来的蔬菜、水果等。
② 每个小组发四只杯子,几只塑料袋,报纸等。
每组学生从蔬菜、水果中挑选出四种,在众多适用的办法中选出1~2种办法,把水从植物体内挤出,分别盛在杯子里。
(说明:教者应指导学生挑选出水分比较多的蔬菜、水果,如橘子、西瓜、葡萄、黄瓜、西红柿等。手挤的方法挤出的水很少,而且弄的满手都是,至少应该发一些塑料袋,或者可以让学生带一些长一些的布来,拧出的水分又多又干净。)
③活动注意:
在桌上掂上报纸,用刀时注意安全,不要损坏桌面。
挤出的水分别装在小烧杯中,便于比较。
由于三年级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因此,实验时间要长一些。
④填写活动记录表。
(评: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植物体内的水,并在感受的过程中,提高动作能力,从而获得多方位的发展。)
三.比较植物体内的水的多少
1.实验后,引导学生说明哪一种植物含水比较多。
2.学生归纳:
教者引导学生归纳:我们吃水果、蔬菜时,在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的同时,也补充了大量的水,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说明:比较时,只要注意蔬菜的量大致差不多就行,不要求精确。 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种植物,一人负责一种。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在某一方面研究的时间,从而可以将研究深入地开展下去。)
四、比较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1.教者提问:
你们知道我们身体里含有多少水吗?我们喝的牛奶含有多少水?我们每天吃的米饭、面条、猪肉、鸡蛋、鱼又含有多少水吗?
2.学生猜测或查阅资料回答。
3.学生在科教书上的图上涂色。
(说明:学生很可能填错,应让学生先用铅笔填。这一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体及几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4.教者补充其他植物含水量的数据。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吃的各种食物里面都含有大量的水,补充我们人体的需要。
(说明:这一过程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加关注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活动。)
五、设置小草“喝”水的装置。
1.教者提问:
① 小草体内有水吗?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
② 怎样使我们知道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呢?
2.学生讨论:
小草放在什么容器中?怎样把小草固定?怎样保证容器中的水是小草喝的?( 也可直接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装置。)
3.学生设计实验装置。
4.安装装置。
学生分组,在课堂内安装装置,并做好第一次记录。
课后:布置观察任务,要求记在“活动记录”上。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同学们收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并准备一些如橘子、西瓜之类的水果,西红柿、黄瓜之类的蔬菜,以及橡皮泥、彩笔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吃的各种食物里面都含有大量的水,补充我们人体的需要。这一过程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加关注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活动。生命离不开水的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但也是平时不太注意观察的。特别是补充了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的知识,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研究水的兴趣。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植物体内的水,并在感受的过程中,提高动作能力,从而获得多方位的发展。现在,水资源的污染是相当严重的。因为它的污染太严重;大自然在呻吟,因为它身上的绿色逐渐消失。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大自然。总之,大自然不能给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人类只有保护它,它才会长久地为人类服务。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6 09:06
9、浮与沉
【教学目的】
探究目标:有选择的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情感目标:能意识到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是最好的结果。
科学知识:知道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能说出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科学、实事求是的描述实验想象。
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并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自选材料(教师准备):土豆、橡皮泥、塑料小瓶、小刀、线、胶带、气球、橡筋、小勺、食盐等。
2水槽,实验记录单每组一套。
3、探究提示(幻灯片)
4、课件:潜水艇在海中的沉浮运动及其原理
5、自治教具:小潜水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简单评价学生上节课的表现。
橡皮泥实验。
演示:两块橡皮泥(一空一实)放入水中,问学生: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生提问而后猜测。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浮与沉的问题(板书课题)
主题探究
⑴出示探究问题(幻灯片出示)。
1、原来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用什么方法让它沉下去?
2、原来沉在水底的物体,用什么办法让它浮起来?
研究提示:
1、每组自选问题进行研究。
2每组可选1-2种材料进行研究。
3、在讨论时尽可能多的想办法解决问题,汇报时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方法多。
⑵学生自选问题进行讨论,制定研究方案。教师巡视,参与其中。
而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实验方案,相互评价、补充实验方法。如有争议,鼓励学生在实验时加以验证。
⑶教师强调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报告单。
⑷学生根据研究题目自选材料进行研究,教师参与其中,启发和鼓励学生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并当好学生的助手,为学生研究提供方便。
⑸表达与交流。
引导学生用“我们组研究的题目是........想到的方法......实验的结果......”进行汇报,并根据学生的汇报相应在黑板上板书,最后通过引导总结出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改变物体的轻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改变液体、借助别的物体。
感受浮力
1、每组把气球或泡沫塑料放入水中轻按进行体验,引导出水的浮力的概念。
2、举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和浮力有关的例子。
课件演示潜水艇沉浮运动及原理,并给学生简单讲解制作小潜水艇的方法和材料。
课下作业
思考:煮饺子时,为什么刚下锅饺子沉在水底,熟了就浮起来了?
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由于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故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6 09:06
10、流动的水
【教学目的】
1.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在观察中发现水的性质。
(2)能用语言、文字描述观察流动水与静水的区别。
(3)认识水有力量。
2.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好处与危害。
(2)做个小水轮,从中认识水有力量。
(3)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
纸巾(或手纸)、硬币、白纸、水杯、调料袋、塑料瓶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生命离不开水,那么为什么生命离不开水呢?这普普通通的水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揭开它的奥秘吧!
2.揭题。
(二)自主学习:
1.观察水,描述水。
(1)请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桌面上的仪器或身边的可利用的物体,观察一杯水,你对这杯水有什么新的发现。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水的奥秘多,把你们的发现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活动。
(3)教师鼓励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
杯中的水是什么样的?当水被溅出、洒出有什么现象?水滴在别的物体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当越来越多的小水滴聚成大水滴时,水形成的圈发生了什么现象?几滴水从空气中落下时,呈现什么形状?……学生活动时,教师不能做旁观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积极参与到学生们的研究活动中去,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4)学生分组汇报交流。要求学生从多角度描述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5)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可将重点词语板书,并强调我们是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水的性质。
2.辨认水。
(1)师出示六杯液体,请学生找出哪一杯是水。教师介绍辨认方法:“一看、二闻、三尝”。不认识的物体不能随便尝,以防中毒。
注意点:
① 鉴别六种液体,需要的仪器、“药品”比较多,为了避免浪费,全班可分几个大组。
②一定要让每组学生汇报自己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找出最简捷、科学的方法。
(2)分组活动。
(3)汇报、交流。
3.认识水的力量。
4.认识毛细现象。
(1)师演示实验:窄纸巾的下部插入带色的水中,先猜猜会发生什么现象?再试试结果怎样?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交流。
(4)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水往上爬的现象?
(5)师生共同小结:科学上把不沿着缝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5.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刚才实验我们发现水往高处爬的奇妙现象,其实水还有更神奇的地方,不信,大家试试。
(1)师演示实验:
往硬币上滴水,大家共同数一数,直到水溢出时,一共可以滴多少滴水?再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水面,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水溢出硬币前,水的表面呈什么形状。
(3)汇报交流。
(4)师生讨论。得出“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理解“张力”的意思。
(5)书上P39下方的图中的实验。
(6)学生共同研究这些问题。
(三)课后作业:
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水有关的?它对人们的生活有益,还是有害?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在观察中发现水的性质。能用语言、文字描述观察流动水与静水的区别。认识水有力量。了解水的好处与危害。做个小水轮,从中认识水有力量。了解水的表面张力。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6 09:07
11、节约用水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初步了解水在自然界里的分布和水的用途。
2.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2.寻找自然界里的水、水的用途、节约用水有关的资料。
【教学准备】
挂图或投影片,内容包括自然界里的水、水的用途、节约用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提问:水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哪些地方有水。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地方有水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提问:①天空中有水吗?②地下有水吗?③土壤里有水吗?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
结合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有水?
小结:自然界里的水。
天上年年有下不完的雨水和雪水,江、河、湖、海里有水,地下有水,井里有水,土壤里有水等。
2.指导学生认识水的用途
谈话:现在我们知道了,江河湖海里有水,天上、地下都有水,谁知道哪些地方要用水?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分别出示牲畜饮水、灌溉农田、水上运输、水力发电等挂图或投影片,并一一给予讲解。
小结: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我们每天都要喝水,洗脸、刷牙、洗澡要用水,洗菜、做饭、洗衣要用水,离开了水,人类就无法生活下去。动物也要喝水、用水,离开了水就不能生存。植物离开了水,就不能生长,最后干死。海上运输离不开水,水力发电离不开水。工厂生产离不开水,总之,人类的生活、生产都离不开水,离开水,人类就不能生存下去。
3.教育学生要节约用水
讲述:虽然天空中、江河里、海洋里、地下都有水,但供给我们喝、洗衣、做饭、灌溉农田、发电、工业生产用的水却并不很多。我们平时用的自来水,是工人叔叔花费了很多劳动,把江河、湖、水库里的水加工净化得来的,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一人端着洗完的菜离去,自来水管未关严)
提问:同学们看看画中的阿姨做到节约用水了吗?如果我们看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
(2)出示挂图或幻灯片。(一个小朋友用手堵住水龙头,让水喷到另一个小朋友身上。)
提问:同学看看能做这样的游戏吗?为什么?如果你看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3)提问:你们平时有哪些浪费水的行为?今后应该怎样做才对?
(三)巩固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水的用途一课。(板书:课题)我们知道了在天空、江河、海洋、地下都有水。同时还知道了水有很多的用途,无论是我们生活、工业生产、水上运输、水力发电、还是灌溉农田等都要用到水,离开了水人类就无法生存。水这么重要,而自来水又来之不易,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节约用水。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作为小学生,应当从小树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观念,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的好习惯,认识节约用水、用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同学们学习水、电的知识,了解我国用水、用电紧张的现状,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出门时随手关闭电源;倡导绿色消费。要学生向家长建议及时清洗电水壶电热管上的水垢;家电不要待机。减少开关冰箱的次数,存取后记得尽快关好冰箱等具体节能措施。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6 09:07
12、认识空气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研讨认识大气压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地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意识。
【教学准备】
1、钢笔、墨水、带木塞玻璃吸管、汽水、清水、塑料吸管。
2、有关大气压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2、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它对我们周围的物体都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就是大气压力。大气压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是很广泛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周围常见的大气压力的应用。
(1)钢笔吸墨水实验。
A.你是怎样给钢笔“打”墨水的?
B.分组实验。
C.汇报实验结果。
D.讨论:墨水为什么被“打”进钢笔里的?
E.师生小结:用钢笔“打”墨水时,先把钢笔尖插入墨水中,压瘪橡皮管,使管内空气减少;放开橡皮管时,管内的压力降低,墨水面上的大所压力就把墨水压进橡皮管内。
(2)“吸”水实验;
A.学生思考:同学们喜欢喝一些饮料,饮料是怎样进入你的口中的?
B.分组实验:塞紧瓶盖用力吸饮料。
C.讨论:饮料为什么吸不出来?要怎样才能吸到饮料?
E.师生小结:瓶盖将瓶口紧紧塞住,再用力吸吸管,饮料就是吸不上来,这是因为瓶内没有大气压力的缘故。把瓶盖旋松或在瓶盖上打一个小孔,再吸饮料时就很容易把饮料吸上来,这是大气压力帮了忙,把饮料压进吸管里了。
2、指导学生认识大气压力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学生阅读P6的内容。
(2)师生共同研究:A茶壶盖上为什么都有小孔?B医生给病人输液时,输液瓶上为什么有两根管子?C印刷机是怎样抓起纸的?说一说它们是怎样应用了大气压力。
(3)谁还能说出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大气压力?
3、指导学生认识测量大气压力的仪器——气压计。
(1)学生阅读P7的内容。
(2)学生思考:气压计是用来测量什么的仪器?测量气压、绘制气压图有什么用途?
(3)师生小结:大气压力与我们关系很密切,只有掌握了有关大气压力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应用它为人类服务。
4、指导学生制作简易喷雾器。
(1)学生阅读P7下的图例,说怎样制作简易喷雾器。
(2)学生独立完成简易喷雾器的制作。
(3)说一说这个简易喷雾器利用了什么原理?
(4)师生小结。
(三)巩固总结。
只有充分认识自然才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造福于人类。
(四) 布置作业。
找一找,你身边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大气压力?
教学后记:
同学们通过学习空气这方面的知识。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研讨认识什么是空气?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它对我们周围的物体都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就是大气压力。大气压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是很广泛的,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研讨认识大气压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地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意识。大气压力与我们关系很密切,只有掌握了有关大气压力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应用它为人类服务。只有充分认识自然才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造福于人类。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6 09:07
13、风
【教学目的】
1、 通过观察探究、实践活动,了解八个风向,知道风有力量,能估测风力的大小。
2、 能够有目的的研究有针对性的问题,能自己动手制作测量风力的工具。
3、 通过制作风向标或风车,培养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养成相互合作进行探究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识风有方向、有力量、练习估测风力的大小。
2、 制作测量风力的工具。
【教学准备】
风向标、指南针、制作风车的材料、钮扣、风力等级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下面老师来说一个有关天气的谜语,你们来猜一猜?
你们了解风?你们所知道的风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风的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谜语。学生谈一谈自己对风的认识。
制作风向标、测风的方向
3、学生一起到操场上寻找风的足迹。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说一说自己怎样找到的风。
同学们,来试试你们的风向标测一测现在的风向。你们抬头看看现在的红旗被风吹动着,正向那一个方向飘动?比较一下红旗飘动的方向和风向标尖头的方向是否一致。为什么?
4、了解风有力量,制作纸风车。
风有力量吗?你是怎样知道的?让我们来制作纸风车吧!指导学生分组制作。
玩一玩自己制作的纸风车,看看钮扣上升的快慢分组讨论研究步骤,做好记录。
5、学生看图
学生边看图边描述图中的情况。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经验。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和自己当时看到的、听到的。仔细观察操场上的各种物体正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自己有什么感受。对照风力等级表判断出风力的大小。并把观测的结果记录到活动手册上。
(二)课后作业
课后继续观测操场上风力的大小,并把它记录下来。
注意收看本地电视台的天气预报。
教学后记:
通过观察探究、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八个风向,知道风有力量,能估测风力的大小。能够有目的的研究有针对性的问题,能自己动手制作测量风力的工具。通过制作风向标或风车,培养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养成相互合作进行探究活动的习惯。认识风有方向、有力量、练习估测风力的大小。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6 09:07
14、纸飞翼
【教学目的】
1、能有一定根据地进行不同形状的纸落地结果的预测实验。
2、能使用自己的计时方法进行定量观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以事实求是的态度看待实验现象。
(2)愿意通过多次测量确定测量结果。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习有目的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的方法。
2.准确记录纸飞翼在空气中下落所需的时间。
【教学准备】
挂图或投影片,教具:白纸1张、投影提示2张、纸飞翼1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探究、展开猜想。
教师:同学们,看教师手里有什么?
学生:一张白纸。
教师:你们每组也有这样的白纸,我们每人一张拿起来,和我一起做。(学生拿起纸)把它对折,注意两张纸边一定要重合、对齐;再沿着中间的折线慢慢撕开。(学生把纸撕开)
教师:你们比较一下这两张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呢?请你说一说。
学生:颜色相同,大小相同和形状相同。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同学们观察出纸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颜色相同(板书)。请再和我一起往下做。(教师把一张纸片揉成纸团,学生也把一张揉成纸团)。
教师:下面你再比较一下,有不同的地方吗?
学生:两纸的形状不同或两张纸的大小不同。
教师:同学们很快的找到了,那么这两个形状不同的纸如果在同一高度、同时落下时,会有什么结果呢?请你们猜想一下。
学生猜想:1、纸团先落地,纸片后落地。或2、纸团后落地、纸片先落地。
教师:好,请坐。下面各组把你们的猜想写在探究记录单上活动1的猜想的横线上。当然你们小组有不同的猜想也可以都写上。不会写的字可以拼音。好迅速写上吧。
学生填写记录单活动1猜想。
二、探究实验,汇报交流。
教师:要想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样办呢?(生回答用实验证明。)好,在研究之前请看我给大家出示的《探究目标与提示》:1认真仔细,分工合作。2、先计划、后操作;多实验、重比较。3、遇问题、多交流。4、及时记录。每实验一次,应及时记录一次,填写符号,快用“△”、慢用“□”表示;3次之后总结记录结论谁先落下谁后落。并在记录单与玻璃片上画出纸团纸片的运行路线。明白了吗?好研究开始吧。
(学生先讨论实验计划后实验;教师在下面指导并参与活动。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条件“同时和同一高度”的把握)。
教师:同学们坐好,各个小组已经实验完毕都有了自己的结论,下面哪组把你们的实验结论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帮助出示你们组的报告。
(小组汇报结论。 教师出示实投记录单)。
教师:我们知道了纸团下落快纸片下落慢。回过头来我们想想纸团与纸片下落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呢?组内同学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纸团与纸片下落时的相同点是:同时、同一高度落下、同样重;不同点是:纸的形状。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纸团快纸片慢的原因了吧!
学生:因为形状的不同,空气的阻力不同。纸团面积小,空气对它的阻力小,下落快;相反纸片下落慢。
教师:纸团的形状面积小,速度快;纸片形状面积大,下落速度慢。轻重相同时,下落快慢与形状有关(板书)
三、制作飞翼、乐有所思。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研究我们获得了探究知识和方法,看现在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纸飞翼)对了,下面我们就做纸飞翼一起玩玩好吗?
(学生答好)在制作前同学们先看一下制作提示。(教师出示投影
1、 按图纸的要求的制作。
2、 在玩的时候,应细观察,把有趣的问题记下来。就记在记录单的下面有趣的问题的横线上。
3、 在使用剪刀时特别注意安全,不要剪到手。能做好吗?(学生答能)开始吧。
(学生开始制作。教师与学生一起玩。)
教师:好,同学们坐好,纸飞翼好玩吗?
学生:好玩。
教师:在玩中,不知你是否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与问题呢?谁谈谈呢?
学生:(谈有趣的现象和问题。)
教师:刚才同学谈的都很好,那么就需要我们向今天一样,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探究,去揭开科学世界中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奥秘。很高兴今天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探究、一起玩,下面请各小组在报告单上进行小组评价。
教学后记:
在玩中,使学生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与问题。纸团与纸片下落速度不同的原因。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6 09:08
15、食物的健康
【教学目的】
1. 指导学生初步认识食物中的五种主要营养成份:蛋白质]、脂肪、淀粉、无杨盐和维生素。
2.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
1.熟蛋白、瘦肉、花生米、蔡花籽、馒头、马铃著、米饭、饼干等食物。
2.实验材料有三角架、酒粗灯、火柴、碟子、白纸、冷水、棉球、碘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食物,这时因为食物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食物中的营养成份。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食物中的营养成份。
(1)学生讨论:我们经常都吃哪些食物?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
(2)学生汇报。
(3)根据学生汇报,把食物分类:淀粉、脂肪、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2.指导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检验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
(1)检验蛋白质的方法:
A.蛋白、瘦肉的主要成份是蛋白质。请各组同学将自己所带的一小块蛋白或瘦肉钩在三角架上,然后点燃酒精灯用火烧蛋白或瘦肉,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B.分组实验。
C.生汇报。
D.师生小结:在烧蛋白或瘦肉时,能闻到一股特殊难闻的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这就是蛋白质。所以我们可以用烧、闻气味的方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2)检验脂肪的方法:
A.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学习这一种方法。
B.师生小结:可以和挤压的方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的脂肪。
C.学生分组检验带来的食物中哪些含有淀粉。
3.指导学生认识营养成份的来源。
(1)通过实验后填写P58的表格。
(2)水果、蔬菜和食盐是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主要来源。
(三)巩固总结;
1.食物中大致含有哪些营养成份?
2.蛋白质、脂肪、淀粉分别含在什么食物中?各举出两例。
(四)布置作业:
检验哪些植物的种子中含有较多的脂肪?
教学后记: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食物,这是因为食物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份。在研究食物中的营养成份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初步认识食物中的五种主要营养成份:蛋白质、脂肪、淀粉、无杨盐和维生素。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份。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知道水果、蔬菜和食盐是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主要来源。蛋白质、脂肪、淀粉分别含在什么食物中。能举例说明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能说出日常的食品中主要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6 09:08
16、食品的加工
【教学目的】
1、关注科学家研制的新食品。
2、愿意模仿科学家的工作,大胆想像,发挥创造力,自己设计新食品。
3、能用语言、图表等表述自己设计的新食品。
4、能倾听和尊重同学对自己的设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准备】
各种食品和包装袋,一些新科技食品的相关资料、设计卡、课件等。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食物的营养。课后,老师让同学们收集、调查一些你感兴趣的食品,说说你调查了哪些食品?
生1:薯片。
生2:果奶。
生3:火腿肠
师:对这些美味食品,你们调查了解到多少,试着说给你们小组的同学听!
学生在组内相互交流、介绍自己调查到的食品。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你的美味?
学生自由到台前展示。(教师鼓励有创意的介绍方式)
师:大家真了不起,把食品介绍得这样全面,特别是宣传方式,真够新颖的!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鼠标也赶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小鼠标可是这方面的专家哟!它有问题要考你们呢?
课件出示小鼠标:你们知道食品设计师在设计当中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吗?
学生汇报、补充。
小鼠标:我也带来了一大堆很特别的“美味食品”呢!想瞧瞧吗?
课件展示一些新的科技食品并附该食品介绍。
学生交流看了这些食品后的感受,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师:从这些产品中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表各自看法。
师:假如你是一名食品设计师,你最想设计一种什么食品?它的优点在哪里?……
学生交流之后,边设计边填写设计卡。
(小鼠标建议:召开一个“食品发布会”!)
学生介绍自己设计的新食品。
教师组织学生互评(如有问题,可讨论改进方法。)
四、小结
今天,在这个别开生面的“食品发布会”上,我们这么多的小设计师精彩的食品设计,让老师大开眼界,相信将来,由于在座大家的努力一定会有更精彩的“美味食品”问世,教师期待着不久的将来的一个更大的“食品发布会” !
教学后记:
使学生学会正确观察,并从现象中得到结果的科学方法。学生通过尝试新鲜水水果与加工食品,都认为加工食品与天然食品的味感很好,各有各的好处。在尝试食品过程中学生懂得了加工食品的重要 性。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6 09:08
17、保持健康
【教学目的】
1.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标准。
2. 能用语言,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述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
3. 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责。
4. 能举例说明哪些饮食和起居习惯能影响人的健康。
5. 能举例说明保持身心健康对学习和生活的好处。
【教学过程】
怎样做更健康
活动目标
1. 能有根据地提出有利于自己健康的标准。
2. 能实事求是地对自己的健康行为做出科学的评价。
3. 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4. 能举例说明哪些饮食和起居习惯能影响人的健康。
5. 能举例说明保持身心健康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好处。
实施
1. 可由问题导入,如””吃得好,睡得足,长得胖,能算健康吗?”应鼓励叙述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引导学生回想前面单元所学的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提出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标准,并进行自我评价。
3. 知道学生将小组共同商定的标准记录在相应的栏中,还可以与其他小组交换意见,补充完善本组 的评价标准,并实事求是地做出自我评价,统计得☆的个数。
4. 引导小组同学继续讨论今后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利用健康。
5. 评价学生的重点不在于谁得的☆多,而在于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应注意表扬,鼓励那些现在得☆不多,但打算今后去努力去做的同学。
学生可能会想到不喝自来水,不用污染的水做饭,喝适量的水(因为身体每天需要大量的水);经常通风换气,远离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种花,种草,绿化环境净化空气;打扫卫生时要想办法避免尘土飞扬;定时定量吃饭,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偏食,不挑食;饭后不要立即进行体育活动等;学生可能还会想到其他方面,如心情愉快,不发脾气等。
我的作息时间表
活动目标
1. 能实事求是地对自己不符合健康要求的生活习惯作出评价。
2. 能结合如何做更健康的内容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3. 能倾听和尊重同学及家长对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提出意见和建议。
实施
1. 组织学生观看监视准备的录象片或挂图(或课件)约5-10分钟。
2. 请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制定比较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如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餐,几点到几点进行锻炼,几点到几点学习,几点睡觉等;可以用文字或图的方式记或画出来,约15-20分钟。
3. 与同学,家长谈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听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如有必要,可做适当的调整。
4. 建议在假期中也要执行作息时间表,下学期开始时,可以进行询问,考查学生是否能自定的作息时间去做。
评价
动员家长按以下内容对学生制定和实施作息时间表的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姓名: 家长姓名: 年 月 日
1. 在制定作息时间表能与家长商量,听取家长的建议。
2. 能按照自定的作息表中的时间和活动去做。
3. 调整某天的作息时间时有充分的理由并让家长知道。
4. 能坚持遵守作息表,并逐渐形成习惯。
教学后记:
本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标准,并用语言,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述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学生能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责,能实事求是地对自己的健康行为做出科学的评价,及得出今后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健康。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0-5-6 09:09
下载
?С??????.rar
(32.49 KB, 下载次数: 6785)
2010-5-6 09:0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rar
作者:
123456789ytyt
时间:
2017-4-9 15:17
哟没有相关的可见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