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苏教版第九册(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学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1 08:35
标题: 苏教版第九册(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学设计

  
  课题一:观赏和和旅行
  教学内容:通过综合性学习,使学生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学习简单的构图和色彩运用知识,鼓励学生在造型活动中大胆而富有个性地表示自身在旅途中的亲身感受和经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回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表示旅途中的所感所想交流分享自身独特的经历和感受。
  2、操作目标:尝试用不同的构图和色调,以单幅或连环画的形式表示自身对旅游的印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关注生活,用艺术再现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表达自身对景物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突出主题,处置好画面的主次关系,描绘出感受最深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观赏是去观看我们不常见的事物;旅游是去游览我们不常去的地方。你外出游玩过吗?说一说你自身旅行的感受,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一下。
  二、游戏激趣:
  出示地图,请学生自身找一找自身旅游过的地方,并向大家介绍一下当地优美的景色和风俗习惯。教师和时出示风景图,使学生形成进一步的感知,发生对祖国风光的浓厚兴趣。
  三、欣赏作品:
  多媒体展示欣赏的作品,加深学生对观赏和旅行的独特感受,并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范作的表示手法。
  师:画面中表示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最吸引人,为什么?试着分析画面中人物和景色的主次关系,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置?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构图和色调,以形成初步的处置画面的能力。
  四、构思创作。
  大家观赏和旅行过的地方一定很多,但我们不能将看到的全画下来,只能选取印象最深、最有趣、最吸引人的地方加以表示。
  小组讨论:表示的形式,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怎样才干更好地表达自身的感情。选择自身喜欢的表示方法进行表示。
  五、展示评价:以我是一名小导游的方式展开评价。
  六、课后拓展。
  地球是我们温馨的家园,她还有很多美丽、神奇的地方等着我们去探索,到互联网上去找一找,到图书馆里去看一看,查一查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惊奇的发现。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1 08:35

  课题二:妙用纸盒
  教学内容:让学生以身边的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纸盒、纸箱为基础资料,辅助以瓶、瓶盖、彩纸边角料等废旧资料,通过加工、装饰、制作出各种奇妙有趣的造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妙用纸盒、纸箱活动,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美的事物,即使是被丢弃的包装盒,经过发明也会发生奇妙的造型。
  2、操作目标: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加工、粘贴、拼装出各种造型,提高动力手能力和立体发明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装自主合作、探索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依物联想,加工装饰出奇妙有趣的造型。能熟练运用美工刀、剪刀等工具,制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带的资料的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
  二、激趣导入:
  出示一件用纸盒和其它废旧资料做成的拨浪鼓,晃动着向学生打招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好!你们知道这样一个拨浪鼓是怎样做成的吗?
  还一个制作方法,同学们你们能动脑筋想出来吗?
  同学们,这些是被大家丢失的纸盒,今天我们来变废为宝,妙用纸盒。
  三、欣赏分析:
  (1)、那头“狮子”用了哪些资料?用了什么方法?
  鞋盒做身体,四条腿是用纸卷成的。最妙的是用毛线粘帖成胡须。这说明我们不只限于用纸盒,也可以用纸卷、用线粘帖作为辅助方法。
  (2)、再看哪头犀牛,同学们看这件作品是用哪些辅助资料做成的。
  (3)、这个带眼镜的人是用哪些废弃的资料做成的呢?用了许多我们平时丢弃资料,有纸盒和纸盒里的东西,电线、各种纸,最有趣的是耳朵局部妙用了纸盒里的瓦楞纹理的变化。
  (4)、那只大嘴的青蛙和张大嘴的锷鱼呢?
  (5)、再看一看这一组小朋友身上的服装,你发现了什么?
  除了书上介绍的废弃的资料,生活中还有哪些资料可以利用?
  四、探究方法
  以上纸盒的造型是用哪些方法做成的?使用美工刀、剪刀的时要注意平安,不使用时,把美工刀收进壳里,把剪刀合拢。
  五、启发想像
  你带来的纸盒是做什么?你打算做些什么?我们已经做了一些玩具,想一想,还能不能做一些学习用品?(做笔架、做笔插、做笔筒……)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1 08:35

  课题三:纸盒游戏
  教学内容:本课选用一块大的场地,运用一些中、大号的纸箱,以和一些废弃资料,通过学生的创意和实践活动,设计出奇妙的造型。并以此为道具做些游戏来体验胜利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纸盒游戏活动,认识到经过集体的发明可以积零碎为宏大,化腐朽为神奇。
  2、操作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各种资料的特性,合理利用身边的废弃资料制作出可供游戏的玩具或道具,能巧妙的运用单个的纸盒组合造型,提高动手能力和立体发明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在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在游戏中增进友谊,体验创作的乐趣,享受劳动效果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废弃的纸盒、纸箱,加工装饰组合出可供游戏的玩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教师先检查学生带资料的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妙用纸盒,同学们设计制作了笔筒、拔浪鼓、大嘴巴玩具等等,可有意思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纸盒游戏。
  三、分析探索。
  把书打开到第3课,欣赏书上的图片,他们玩得开心吗?你们想不想玩?
  (1)、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本组带来的物品可以组成什么?
  生:可以用大小不同的方形,长方形等纸盒堆塔,可以组合成许多的纸盒塔,塔上还可以装饰一些物品。
  生:用一根绳子将纸盒串起来,就能做出一列火车,选一位同学做火车头,开火车。
  生:在纸盒的一侧画出一个门就可以做成一个房子。
  生:在大纸箱的旁边再放上几个小的纸箱不就成了一张桌子了吗?
  ……
  (2)、同学们经过讨论,给本小组的构思设计起个名字。
  四、探究方法
  1、准备用什么方法做?
  2、怎样用美工刀和剪刀。
  3、在纸盒上画些美丽的图案,或剪贴一些图案,图案要与整体造型相协商。
  五、小组合作。
  1、小组成员要合理布置好分工细则,根据自身的喜好和擅长来分工。
  2、给本小组确立一个游戏主题,分配好角色。
  3、到游戏场所分组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六、游戏展示。
  设计制作好本小组的造型后进行游戏活动。本小组活动结束后,可以与其它小组互换纸盒进行游戏。
  七、评价小结。
  每组选取1-2名学生做为小小演讲员。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1 08:35

  课题四:奇思妙想
  教学内容:本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严谨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发明、想象和表示力,使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获得挑战的机会,促使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得到充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根据生活需要,展开丰富的想像,并以艺术的形式表示这些发明性的思维。
  2、操作目标:指导学生用喜欢的美术语言表示自身的一些奇思妙想。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会创意实现的快乐,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实际事物的想像,依据其特点,拓展其功能,用适当的美术语言表示新颖有趣、匝心独具的奇妙想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以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中的奇思妙想节目为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以参与栏目的形式进入课堂。
  二、观察讨论。
  观看科学发明的相关影视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发明欲望,它像一把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拓展了小朋友们的思路。进一步开展小组讨论: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难题?有没有想过解决的方法?你有没有什么最想实现的愿望?
  学生总结,讲述自身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描述出具体的形状,为下面的环节作好准备。
  三、范作欣赏。
  再伟大的科学发明都离不开最初的大胆想像,也许同学们今天有奇思妙想就是今天将来伟大的科学发明。让我们用自身的画笔来描绘自身的未来,体验发明的快乐。欣赏范作引导学生考虑,从大胆想像到具体形象的表示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画面中表示的是什么内容?你觉得他的想法怎么样?是否新颖、奇特?画面中是否得到了充沛的表示?有没有什么改进的地方?
  四、个性表示。请学生说出心中构思的形象是什么样的,使心中的形象逐渐具体化。鼓励学生以自身喜欢的绘画方法来表示自身心中的构思。教师指导。
  五、展示评价。
  举行“争当小小发明家”活动。向同学展示自身构思的作品,讲述自身的想法。比一比谁的构思最奇妙。
  六、课后拓展。
  多注意观察身边的事,考虑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可以用自身的画笔记录下来,说不定你今天的创意将来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1 08:35

  课题五:有趣的服饰
  教学内容:通过欣赏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服饰图片和绘画作品,了解浓郁的民族风情。运用绘画、手工形式表示自身见过的有趣的服饰,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新颖的服饰。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欣赏各民族的服装,学会观察、描绘少数民族服饰,了解一些民族的风土人情。
  2、操作目标: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表达自身喜欢的服饰。选择喜爱的绘画工具和方法,表示有趣的服饰。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大胆地绘制有趣的服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时装扮演的精彩片段,感受这些时装的美丽和巧妙设计。
  二、合作探究。
  1、交流资料。教师引导学生按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民族服饰。并启发他们用自身的话,大胆的说出心中的感受。
  2、图片欣赏,感受浓郁的民族服饰。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和其他国家的美丽服饰,以和用各种废弃资料做成的有趣的服饰图片,研究这些服饰的特点:
  3、选择对象,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范围上选择自身最喜欢的一种服饰,并用自身的话,说说喜欢的原因。
  4、直观演示,学习方法。让学生了解所认识民族的美丽服饰的特征,使学生能比较正确的掌握人物形象的勾画以和服饰的绘制方法。
  三、导练自创。
  欣赏设计大师的作品感受现代服饰的单纯和简洁明快的美。
  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在优美的服饰,教师在巡回的过程中和时发现学生设计的闪耀点和缺乏之处。
  学生把自身读者设计好的有趣的服饰展示在黑板上,并进行互相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法。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1 08:35

  课题六:实物的联想
  教学内容:通过对物品的组合,进行相似的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使学生发生新的设想、新的创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感知各种资料的特征,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合理运用多种资料和工具进行联想,组合成新的形象。
  2、操作目标:通过探索、设计、制作,学会用生活中的废弃资料制作一些实用而有趣的形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实物进行联想,达到有计划学习的习惯,以和耐心细致、锲而不舍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观察生活、表示生活、装饰生活的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运用工艺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丰富的联想,组合成新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前几天老师看了一个很有趣的展览,其中有世界大师的作品,也有同龄的小朋友的作品,它们都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像,你们想看吗?
  1、课件出示实物联想作品的照片,引导学生欣赏。
  2、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二、合作探究。
  1、选择对象,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媒体展示中选择自身喜欢的形象,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等形式,探究构成这种装置艺术所需要的资料和方法。
  2、直观演示,学习方法。
  教师、以驼鸟为例,采用师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更直观主动地学习,具体操作程序。
  3、简单概括,归纳方法。想(根据资料想)----找(找资料)---拼摆(创设作品)
  三、导练自创。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资料的形状、色彩,联想它们组合在一起时可以构成什么形象?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自身独特的构思。
  3、分组合作完成一起的构思
  4、作业展评。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1 08:35

  课题七:重复的形
  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发现、欣赏生活中的重复的形的现象,感受这种现象发生的美感,初步了解平面设计方法,并能用多种方式表示。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在生活中,在自然中寻找重复现象,感受重复的形发生的秩序感和节奏感。
  2、操作目标: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去表示重复,并能设计绘制重复图案。
  3、情感目标:欣赏重复的形发生的美,能对生活中的实物、作品和同学间的作业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了解重复的形的特征和规律。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表示方法表示重复的形,能巧妙设计新颖的图案,能在曰常生活、设计中灵活运用重复的形。
  教学教程:
  一、导入:
  听重复的音乐,观察数学中循环的数字。启发学生发现重复,回忆、联想、寻找身边的重复现象。
  二、新授:
  1、生活中、自然中重复的现象随处可见,激发学生表示重复。可以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参与表示出重复,培养他们的表示力,激发他们学习本课的兴趣。
  2、请同学用事先制作好的若干重复图形纸片拼摆重复的图案,并在老师启发下组合成几种不同的重复图案。
  3、欣赏老师由易到难的范图,相互讨论,寻找重复的规律,考虑设计的特点。可以是重复米字格、九宫格,也可以设计一个基本形,简单排列或是变换方向,组合排列。
  4、考虑绘制技巧,借用工具,比方尺等工具。
  5、观察用色特点。多用对比色,黑白色对比这样的效果显著。
  6、作业。设计二张到三张相同的基本形组合,不同效果的重复图案。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1 08:35

  课题八:渐变的形
  教学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在自然中、在大师的作品中寻找渐变的现象,感受渐变的形发生的秩序感和节奏感。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在生活中在自然中、在大师的作品中寻找我渐变现象,感受渐变的形发生的秩序感和节奏感。
  2、操作目标: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到头表示渐变,并能设计、绘制有趣的渐变的画面。
  3、情感目标:欣赏渐变的气态发生的美,能对生活中的实物、作品和同学间的作业进行评价.
  教学准备:师:实物、范图、图片、数码相机等。生:绘画工具。
  教学重点:了解渐变的形的特点和规律。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表示方法表示渐变的形.能巧妙构思、绘制新颖的有趣的渐变的形画面,并能进行装饰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游戏:吃水果。教师请一名同学吃一个水果,并用数码相机把他吃水果的过程拍下来,然后再将拍下来的照片放大依次放开,排好。
  2、师:想一想这些图片在一起形成一组图,这各上一节课所学的《重复的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重复的形》是重复相同的形,而这幅图是重复一个逐渐变化的形。
  二、新课。
  引入课题。
  讨论回忆:其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渐变的形,例如:月亮的圆缺,万物的生长等,你发现了没有?
  尝试表示:请学生用剪刀彩纸制作一幅以月亮为内容的《渐变的形》的练习。交流制作的方法。
  欣赏考虑:欣赏教师出示的更加丰富的范图,开阔视野,考虑渐变的特点和设计规律。
  设计练习:利用剪贴和绘画的手法,绘制一种由基本形逐渐渐变的过程而组合成的一幅画面。
  设计应用:尝试进行实用设计,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
  三、作业设计。
  用心设计一幅渐变的动画。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1 08:35

  课题九:表情丰富的脸(一)
  教学内容:脸是人心灵的镜子,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研究人类面部因肌肉和五官的变化而发生的各种表情,并尝试运用各种工具、资料、方法进行创作,利用欣赏艺术大师们的各种作品,感受人类各种面部表情进行艺术创作的快乐。
  教学目的:
  1、通过扮演、观察,研究人类面部肌肉和五官的变化而发生的各种表情。
  2、尝试运用各种工具、资料、方法进行创作,利用欣赏艺术大师们的各类作品,感受对人类各种面部表情进行艺术创作的快乐。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用语言或文字描述自身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运用各种工具资料和不同的绘画方法创作的绘画作品,各种表情的照片。学生准备作业纸等。
  教学重点:通过扮演各种脸部的表情,观察、研究、交流,讨论了解人类脸部肌肉和五官的变化和各种表情之间的描绘。
  教学过程:
  一、活动。
  通过对镜扮演,让学生了解人类面部肌肉和五官的变化和各种表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人类脸部的表情变化的奇妙之处。
  二、欣赏。
  师生一起欣赏艺术大师和一些学生创作的与人类脸部表情有关的绘画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分析其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体会其中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表示形式。了解不同的表示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造型创作。
  三、速写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扮演各种脸部表情,同时让学生用语言对各种表情进行描述,加深对各种表情的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再尝试用速写的方法记录下身边的人的各种表情。
  四、课后拓展。
  用语言对自身画的表情进行描述,并为其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1 08:35

  课题十:表情丰富的脸(二)
  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通过欣赏、观察、模仿等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动物世界,的丰富情感变化,并能尝试利用用各种绘画工具去表示。
  教学目的:
  1、认识不同的动物的脸部特征,能用不同的表示方法进行描绘创作。
  2、体会动物的丰富情感,培养学生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各种绘画工具,有关动物的图片和录像资料。
  教学重点:用线条色彩表示动物面部特征,突出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动物脸部的特征,点、线、面的不同效果,表示简单的结构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师:动物的图片、多种绘画工具、动物照片。
  生:自身准备的动物照片、绘画工具。二、教学过程:
  1、感知与体验。
  (1)、欣赏《小猪宝贝》的精彩片段,观察动物拟人化的表情,联想它们的心情。
  (2)、尝试用线条简单表示刚才观察到的动物表情。
  (3)、请学生摹仿自身画的动物表情,也可模仿其他的动物。引导学生想像他们的心情。可以是张大了嘴打哈欠的大狮子,懒洋洋的小猫,瞪大眼睛的青蛙等。
  2、创作与表示。
  (1)、介绍自身准备的动物资料,讨论不同的动物4有哪些不的外貌特征。
  (2)、观察动物图片,引导观察动物不一样的皮毛特征,教师请学生选择不同的绘画工具和不同的线条来表示。油画棒适合粗糙的毛发,短宙、密集的线条适合于光滑而鲜艳的表皮等。
  (3)讨论“你将来如何表示动物丰富的表情”。提示:整个构图以脸部为主,使画面形成中心构图的样式。
  (4)、尝试完成一张表动物特征和心情的脸。可综合运用多种绘画工具,添加适合背景,台生活环境或装饰图案等。
  三、反思与评价是。
  (1)、学生展示自身的作品,介绍给同学。
  (2)、教师提出环保倡仪,还一个动物一个微笑的脸。
  (3)、拓展:教师出示自身拍的动物相片,学生自身喜欢的动物拍一张照片。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1 08:35

  课题十一:变脸
  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观看各种资料制作的面具感受材质美,通过制作体验用不同的材质表示不同的表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研究、分析、讨论来了解人的表情特征以和如何合理利用材质去夸张人的表情特征。
  教学目的: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子解艺术美与资料美的关系。
  2、通过学生让学生掌握制作的各种方法并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师:各种材质的制作的作品如:面粉、土、纸等。生:根据课前构思准备所需要的资料和工具。
  教学重点:欣赏各种资料制作的不同的表情的作品,分析制作资料与表情的不同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体验:欣赏各种不同资料制作的表情,多为平面与半立体的作品。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请学生回忆曾见过哪些内似的作品。学生能够表达出自身对作品的主观感受。
  二、发现与探索:引导学生发现作品是由不同资料制作出来的。学生分组讨论材质的不同美以和制作方法。给学生分组观摩用不同的材质制作的表情,让学生从材质与表情特征两个方面探究、发现问题。
  三、演示与表达:学生根据小组探究的、与讨论的结果到黑板前演示,同组的成员可做补充。其他小组的成员可对演示提出质疑,演示小组成员回答或大家一起完成。
  四、创作与表示:学生根据所获得的知识完善自身的课前考虑,完成一张或独立完成或同桌合作完成作业。可以边创作边模仿自身创作的表情,并作适当的调整。可与同桌学生一起创设情境,一起设计变化着的表情,并一起讨论分析表情特征与创作资料的结合。
  五、扮演与模仿:根据学生作业中表示的表情特征做摹仿扮演,要求能够体现表情特征并体会此种表情下的心理活动。
  六、评价与拓展:学生展示自身的作品,介绍给同学。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1 08:36

  课题十二:有表情的面具
  教学内容:用自主探究的学习形式,以讨论、游戏、制作、扮演等多种综合手段,让学生在玩中做,做中玩,充沛体验发明的乐趣和胜利的喜悦,从而掌握表示、装饰有表情面具的方法。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了解表情丰富的脸,掌握最基本的表情面具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用不同资料、不同方法,发挥想像、装饰、表示不同的表情的脸;了解面具艺术的图案美和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面具艺术的欣赏能力。
  2、情感目标:通过对面具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讨论、扮演、绘画、制作的有关活动中,更好地体验面具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有表情的面具的表示方法。从中体验合作的乐趣与友爱精神。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的自豪感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审美目标:变废为宝,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想像力、创作力和表示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示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了解有关表情的面具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探索、研究其变化。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表示出各种有表情的面具造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资料装饰制作,使之形象化。
  教学准备:师:有关各种表情的戏曲脸谱图片,各种废旧资料、剪刀等。
  生:收集各种废旧资料,色卡纸、胶棒等。
  教学过程:
  一、观看。
  学生观看欣赏京剧脸谱的摄影作品。学生相互交流,说说自身最喜欢哪一个,它的颜色和表情是怎样的,哪里最特别,猜想脸谱的表情,人物性恪。感受中国保守文化,体验有表情的脸谱。
  二、模仿。学生可以尝试模仿京剧脸谱里的表情,老师和学生交流,老师模仿学生不日里比较丰富且经典的表情,让学生来猜猜模仿的是谁;也可以请学生来模仿学生,引导学生对人的表情变化的关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自身模仿各种不同的扮演,体验、感受表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为下面授制作铺垫。
  三、游戏。老师和学生一起做“传话”的游戏,每人在听到消息都作出相应的表情表示出来,其他人认真观察,猜猜是什么话。让学生知道人的心理活动是可以通过表情表示出来的,这需要大家不时细心观察。激发学生对本课的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充沛参与课堂教学。
  四、欣赏多媒体课件。老师出示一些表情丰富的面具作品,制作成课件,先引导学生观看画面,再仔细观察面具表情和制作资料,然后请学生模仿、总结、评价。师生互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享受和乐趣,对教学内容更感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五、联想、讨论。
  主要是资料的联想,看到前面的图片,受到启发后学生根据现有的资料进行联想,分组研究讨论自身的资料可以制作什么样的面具。用什么样的资料,什么样的方法制作。
  六:制作。学生运用废旧资料进行制作。
  七:评价:学生先自评后再相互评作品。学生互评可让学生下位进行评讲。用简短的话大胆表达自身感受,培养学生评价能力,提高欣赏能力。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1 08:36

  课题十三:画情绪
  教学内容:通过欣赏艺术大师们的作品,充沛体会点、线、面、色内在的生命力和情感,尝试着用水粉和油画棒这两样工具感受艺术元素所特有的表示力。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感受点、线、面、色能够表示的潜在意识,体验艺术大师用点、线、面、色表示“纯精神世界”的一种情绪,以和懂得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性。
  2、让学生自主的、积极的去展示他们自身的想像力、创作力、和表示力,尝试着用多样的点、线、面以和色彩等艺术元素来反映笼统的性恪。
  3、通过猜想、讨论、介绍、交流互相启发,用语言和文字描述,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欣赏绘画作品,体验点、线、面丰富的变化,感受艺术元素所带来的特有的表示力。
  教学过程:
  一、小小话剧团。
  1、将事行准备好的性恪的纸条,传给几个学生,请他们依照纸条上写的性恪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2、让学生猜想他们扮演的是什么样性恪的人。
  二、欣赏。
  1、师出示德库宁的《温和的性格》和若干学生作品。
  2、讲解:其实不光扮演艺术可以反映人的性格,还可以绘画艺术也可以反应人的性格。
  3、出示若干色块、线条、让学生感受这些艺术元素与性格特点的一起之处。
  三、画性格。
  1、线的练习。带着学生临不同的线,感受线的特点和情感的传送。
  2、色块的练习。自身将不同的色块组合,讲述自身对此的感受。
  3、学生尝试用线和色块结合起来表示色块。
  四、教师提示。
  1、用油画棒画线,水粉用来表示色块。
  2、可以用油画棒画线条和色块,最后用水粉涂底色,统一大色调。
  五、评价。
  1、作品完成后,学生尝试为自身的作品起个名字,并相互欣赏、讲解。
  2、将学生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装裱美化,放置在创设的“笼统艺术俱乐部”里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绘画奖”。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1 08:36

  课题十四:老师和同学(一)
  教学内容:本课是造型表示课,让学生装来观察描绘与自身一起学习、一起生长、一起玩耍的同学和朝夕相处的老师。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老师和同学的观察,认识并掌握正确的观察法。
  2、操作目标:通过写生绘画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独特的观察力、想像力、发明力、表示力以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意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通过各种不同的表示形式大胆地对人物外貌进行描绘,力争表示人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准备性别、年龄各不相同的人物照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自带的资料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
  2、 情境导入:请同学们看一组课前老师拍的照片。照片的要求是抓住学生装和老师最有特征的一面,学生边看边讨论同学和老师的外貌特征。
  3、欣赏分析。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本上同学的作品,分析这些同学的作品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示的,画面的哪些局部最神采奕奕?
  (1)、瞧,那幅画上的老师和同学的表情多么有趣吗?
  (2)你为什么画过肖像吗?瞧,这位同学用简明的线条把自身上学时的情景记录下来,还有哪些作品也同样用线条来表示的呢?
  (3)我们的肖像画除了用铅笔来描绘,还可以用什么资料呢?我们来看看同学这幅作品!
  4、探究方法。怎样才干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可以使用哪些表示手法呢?
  (1)、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脸形、身材、五官、发型、神态。
  (2)、根据自身的喜好和习惯采取相应的表示方法。
  5、启发教学。创设情境,出示两张照片。
  6、绘画练习。
  教师演示作画的步骤,请几个长相有特点的同学到讲台前做模特,教师在黑板上边讲边演示。
  请几个学处到黑板上演示。强调表示的方法很多,可以用线描的形式画出对象,再涂上色彩。
  最后分组练习。各选一名长的有特点的同学作模特。教师注意巡回指导。
  7、游戏展示。
  8、评价小结。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1 08:36

  课题十五:老师和同学(二)
  教学内容:用黏土或其它资料来表示老师和同学的新形象。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2、操作目标:用黏土的常用的表示形式来表示老师和同学的形象。
  3、情感目标:通过制作,让学生感受到黏土的特性,提高动力手能力的同时增进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谊。
  教学重难点:老师和同学的造型形象是否能抓住人物的造型特征和神态特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师生一起准备黏土,教师收集书本上的欣赏范例、泥塑作品若干件。
  二、:课堂教学。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所带的资料和制作工具等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
  2、课堂导入:出示老师课前制作的泥塑人物作品一件,依照本班最好的最有特点的同学形象进行制作,学生看到如此熟悉的形象都非常高兴兴奋,由此导入课题。
  3、欣赏分析:观察并讨论书本上的学生作品。
  (1)、来看看我们课后的活动之一的《足球赛》吧,瞧,这位同学的作品将我们踢足球时穿的都画得很仔细(带号码的T恤,新颖的足球鞋,神气的表情,跃跃欲试的神态,好像在邀请你参与一样。
  (2)、你想为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制作黏土作品吗?一起来看我们同学的作品吧,多有趣啊!
  (3)、你能否用肢体语言把书上的作品中的形象扮演出来?
  (4)、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资料来塑造我们身边的教师和同学?一起来欣赏书上的这位同学的作品吧。
  三、探究学习方法。
  怎样掌握住人物的特征塑造形象。脸形、五官、发型、神态等。
  四、启发想像。
  怎样用黏土来制作人物?(1)人物的面部如何用黏土表示出来?细节局部如何表示?关键是人物面部的表示。
  (2)、怎样用黏土来表示人物的神态?人物的头部、躯干、上肢和下肢的设计支配?
  五、制作练习:分组进行练习,注意找出教师和同学的特征和塑造人物的形象,学生练习时教师在一边指导。
  六、评价小结。
  每组中选取几件作品让学生,让同学说说作品的精彩之处,并请作者讲解自身作品的创作设想。
  陈设优秀作品,作为班级的陈设品。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1 08:36

  课题十六:学学构图
  教学内容: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讨论、分析、了解三角形的构图、井字形构图、S形构图、对角线构图等构图形式的特点,归纳出这些构图的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观察、研讨,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构图美,并让学生初步掌握多种构图方法。
  2、操作目标:学习和掌握多种构图方法,并进行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验,感受构图的形式美,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示力、想像力和发明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发现和体验优秀作品的构图美,初步掌握多种构图的方法。学生用多种构图方法,大胆创作一幅有主题的作品。
  课前准备:投影仪,大师作品的图片,学生作品的有关构图的图片资料。学生准备多种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多幅作品,其中有几幅是讲究构图的作品,让学生观察,比较哪些作品更美,为什么?说说自身的想法。
  2、板书课题。
  二、欣赏体会。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画。
  2、找出自身喜欢的作品,说说作品的构图给作品带来了怎样的效果?对范图的构图分析,你有不同的意见吗?
  3、小组讨论体会作品的构图方法,各抒已见,畅所欲言。
  4、教师归纳学生讨论意见后,小结并鼓励学生。
  三、构想创作。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身喜欢的构图方法创作一幅有主题的作品。
  2、学生进行创作时,教师巡回指导,对巧妙运用构图方法的学生给予褒扬,对构图方法运用不恰当的学生给予相关的协助。
  四、展示评价。
  1、将学生作品在全班展示。
  2、学生自我评价:你觉得自身画的怎样?还有哪些缺乏的地方?
  3、学生相互评价: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喜欢?哪些吸引你?
  五、课后拓展。
  1、观察生活中运用构图的图片,考虑构图的功能。
  2、联系生活确定主题,让学生运用构图的方法进行创作。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1 08:36

  课题十七:风景如画(一)
  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欣赏书中的大师和学生作品,了解风景画写生的一般常识,然后让学生走进自然,学会观察,细心体会,在常见的景物中去发现、表示美,用自身喜欢的工具和方法写生自然景物。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风景画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赏析风景画的能力。
  2、操作目标:学会运用构图的知识和多种技法进行风景写生,表示自然的美。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书中的作品,体会风景之美,在风景写生生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运用构图知识,多角度、多方法、进行风景写生,表示风景美。
  教学准备:风景写生作品,取景框,颜料和纸、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世界风景名胜,带领学生一起去“观光旅游”,让学生充沛感受自然风光的优美,由此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表示自然的欲望。
  二、欣赏作品探究技法。欣赏教材和收集到的风景画作品,说说自身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研究这些作品是用何种形式表示的,考虑如何用这些方法来表示自身的作品。
  学生讨论,了解风景画的技法:单色素描、铅笔淡彩、纸版画、水彩、也可以用综合资料来表示。
  三、指导写生绘画
  1、学会取景:大自然景物多彩、纷繁,选景时既要关注新鲜奇特的景物,也要从平常的景物中发现美,做到去粗取精,提炼概括。指导学生用取景框选景。
  2、风景表示:风景写生,空间层次表示要丰富,注意近、中、远景的表示,掌握近大远小的规则。
  教师可提供几张风景图片和相对应的风景写生画,让学生比较领会老师是怎样构图和取景色的?
  3、学生写生:协助学生找位置,明确所画的目标。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风景,如素描、铅笔淡彩、水彩、水粉画等,也可以用综合资料来做表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由作画,根据画面的需要,将眼前的景物适当增减,也可以移动物体,力求画面动人、完美。
  四、展示作品,整理环境。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说说自身的写生感受,相互观摩,让学生推荐好的作品进行研讨,褒扬构图比较新颖、表示力强的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生热情,教育学生维护好环境。
  五、走向生活、分享快乐。
  将自身的风景画或写生作品装入镜框,或做成挂历,美化教室和家庭。也可以作礼物赠送给自身的朋友,让学生充沛感受到写生的乐趣和成绩感。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1 08:36

  课题十八:风景如画(二)
  教学内容:通过欣赏、比较风景写生画与装饰性风景画,了解装饰画的艺术特征,并能以自身写生的风景作品或图片为素材创作装饰性的风景画。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装饰性风景画与写生画的异同,了解风景装饰画的艺术特征。
  2、操作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以风景写生作品或图片为素材,创作一幅夸张变形的装饰性的风景画。
  3、情感目标:感受装饰画的艺魅力魅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明能力、增强学生的创作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利用点、线面元素,黑白灰层次和夸张的装饰风景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教师:风景写生画,装饰性风景画,大师作品,农民画等。
  学生作品:风景画写生作品,水彩等。
  二、教学思路。
  1、欣赏导入:教师出示一组风景写生画作品和装饰性风景作品,让学生欣赏。
  2、讨论比较: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欣赏,研究这两种类型的作品在形象、色彩、艺术手法等方面有何不同。通过观察、比较、讨论让学生感受到:在形象上,写生风景画忠实于描绘景物自身的形体结构,装饰风景画不拘泥于原有物象,多采用夸张、比较、变形的手法、强化景物的特征。在色彩上,写生风景画多依托依照客观景物自身的色彩作画,装饰风景画不受对象自身的色彩限制,多以画面色彩的和谐为目的。在艺术手法上,写生风景画多反映客观实际,装饰风景画多利用点、线、面元素,黑、白、灰层次,强化主观感受。
  三、欣赏感受。
  用学到的装饰风景画知识欣赏局部艺术大师的作品,开发学生的发明力和想像力;欣赏民间的艺术作品,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格;欣赏以前学生的装饰画作品,增强学生的创作自信心。
  四、构思创作:
  学生拿出自身的写生作品或风景图片按装饰画特点进行构思,把自身对客观景物的夸张变形手法,色彩的主观处置想法说给同桌的听一听。
  五、交流展示:
  集中展示学生的作品。相互交流欣赏。
  六、课后拓展。
  教师提供更多的写生作品让学生欣赏。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1 08:36

  课题十九:山水画
  教学内容:在本课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鉴赏古代和现代画家的山水画作品,练习山水画的笔墨技法,在借鉴优秀作品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和主要的艺术特点。
  2、操作目标:了解和学习山水画的笔墨技法,运用山水画的表示形式进行尝试练习,创作出一幅自身理想的山水画。
  3、情感目标:学习和继承中国山水画的古代文化的优良保守,通过山水画的鉴赏和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中国山水画的程式化的表示方法,如画山石的斧劈皴、披麻皴等各种皴法,画树叶时的个字点,介字点等各种点法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师生一起收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山水画的图片资料和自身喜欢的绘画作品。教师再准备山水画教学的多媒体的课件。学生再准备好绘画的工具。
  二、教学思路。
  1、准备阶段。检查课前安排的预习作业,收集有关山水画的图片、文字资料。师生合作,在教室里安排一个小型“山水画展”
  2、尝试阶段。最理想的大自然应该是青山、绿水、白云等,请同学们尝试运用手中的笔,画出自身心中的一座山、一片云、一棵树……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一次“我最喜欢的山水画”的评选活动。
  3、引导阶段。用投影仪展示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品,同时进行山水画的史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发展过程和寄情于山水的艺术表示欲望,引出课题。
  4、发展阶段。围绕“你为什么最喜欢这幅山水画”你能理解这幅山水画表达的意思吗?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联系画面的直接形象与作品所蕴藏的寓意进行赏析,理解山水画借物寄情的内涵,并考虑:假如你表示这个内容,会怎样创作。
  5、练习阶段。这是一个整个教学的重点阶段,一方面向学生传授和讲解中国山水画的方法和步骤和保守笔墨技法,使学生有一个初步了解;另一个方面,组织学生运用山水画表示方法进行练习,创作一幅表示自身某一思想的山水画作品。教学时可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山水画的方法步骤。
  1、勾线。凡能用线概括的地方,分主次先后,用墨线尽量明确、肯定地勾勒出来。
  2、皴擦。在墨线的骨架基础上加以补充,进一步表示山石的脉络、转折,以和树干、建筑的体面和质感,使画面逐步丰富起来。
  3、点染。以不同的笔法的点加以空虚和丰富,逐步形成画面的整体效果
  4、整理。待画面完成70%以后,以画面自身既成的状况为主,进行空虚、调整,目的在于突出画眼。
  5、着色。当墨色丰富到几乎有色彩的感觉有时候,应考虑着色,以取得“锦上添花的效果。
  6、评价阶段。选择局部学生的作品安排到黑板上,让学生用自身的评价规范进行欣赏与研讨,推选出优秀作品。
  7、收拾整理。收拾与整理山水画用具,坚持教室的整洁。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1 08:36

  课题二十:非洲雕刻艺术
  教学内容:主要了解非洲的风土人情,认识非洲雕刻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地位,给学生一个接触世界文明的机会,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艺术的宽容和尊重形成健康的审美观点同时学会欣赏雕刻艺术品,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非洲雕刻艺术,充沛感受非洲雕刻的艺术魅力。
  2、操作目标:尝试从多角度欣赏非洲雕刻,理解作品的内涵,大胆发表自身的见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强调维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非洲雕刻艺术的独特的造型语言和艺术特点,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师:、收集有关非洲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的影视片,图片、音乐和小型非洲木雕。生:准备黏土等。
  二、设计思路。
  1、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非洲雕刻的资料,让学生充任“小小导游“介绍自身了解的非洲以和非洲雕刻的艺术。
  2、引导学生浅谈非洲雕刻艺术给自身留下的印象,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建立起非洲雕刻的艺术所具有的特征。
  3、老师从网上浏览一些非洲国家的作品图片,引导学生一一欣赏,鼓励学生充沛发表自身的见解,说说自身最喜欢的哪一幅?为什么喜欢它?它主要画了什么?有什么样的特点?
  4、师生一起总结非洲雕刻的艺术特点:造型粗犷,线条简洁,作品有较强的节奏感,凝聚着有关非洲人民的生活韵味和气质。
  5、课后拓展。带着问题上网,多方位、多角度了解非洲雕刻。
  非洲雕刻的内容与社会生活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一些艺术大师是怎样评价非洲雕刻的?你觉得他们说得是不是有道理。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1 08:36

  课题二十一:雕萝卜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萝卜的外形,巧妙利用其特点加以自由联想,运用一些雕刻手法创作生动有趣的造型,提高学生对自然物品再发明的能力。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了解萝卜雕刻的艺术特征和雕刻萝卜的方法。
  2、操作目标:巧妙利用各种萝卜的外形、质地、颜色进行联想,并运用雕刻的方法创作出生动有趣的形象。
  3、情感目标:造型游戏活动中,启发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发明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雕萝卜的基本方法,巧妙地运用萝卜的外形、质地、颜色完成一件富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教师、学生:萝卜、刻刀和豆子、玉米等装饰物。
  二、新授过程。
  1、提示课题:雕萝卜。
  2、探索新知: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中出示的范例,观察分析并交流雕萝卜的具体方法是:挖、切、插、刻等。
  小练习:你能用刚才
  自学的方法,用萝卜雕刻一件作品吗?看谁雕刻得又快又好?
  学生作品交流:我雕刻的是什么形象?用了哪些雕刻方法?雕刻时哪些用刀方法是危险的?你应该怎样正确用刀?
  比较:指导学生欣赏优秀范例,发现创作的小技巧。创作的形象巧妙的运用了萝卜的形状、颜色、质感等。灵活运用各种辅助资料,如用豆子、玉米等根等装饰,使作品的形象更加生动有趣。
  3、创意联想:
  出示一个形状奇特的萝卜、引导学生自由联想。
  构思:仔细观察你所带的资料,根据萝卜的形状、颜色、巧妙构思。
  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创作。可分小组合作,也可单独进行。教师要进行指导,特别要提醒学生要平安用刀。
  4、作品赏析:萝卜王国里热闹的聚会开始了,让你雕刻的萝卜作品来参与吧。别忘你做自我介绍。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1 08:36

  课题二十二:船
  教学内容:课前师生一起收集船的资料和图片、模型、了解船的历史、认识它的种类。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引导学生了解船的起源,外形、种类。
  2、操作目标:利用绘画的手法,表示自身喜爱的船,并在画面上添加生动有趣的情景。
  3、情感目标:通过绘画去体会人类发明船的伟大成绩,了解船的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和发明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各种船的结构、外形、功能,用绘画的手段表示自身喜爱的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有关船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欣赏与观察:同学们你们喜欢施行吗?今天,导游——兔八哥邀请你们和它一起去旅行,你们想不想去啊!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跟着课件里的导游来到中国古代,看中国古代的船,宋代北方的平底木筏船和竹筏,到河边看小木船、游船等,再到黄河边看……
  讨论交流:船的历史很悠久,种类也繁多,各有各的特点,问同学们看到了哪些船?有什么不同?你坐过哪些船,感觉怎么样?船上有什么?
  2、师生一起讲讲船的由来和相关的小故事:
  3、示范画船
  欣赏范例。分析范例,了解到他人是怎样表示船的?教师根据范例作画,让学生掌握画船的一般方法:确定船的形状和大小,画出船的整体外观造型,表示出大概轮廓。画出局部局部最后要涂色。
  4、欣赏名家作品和学生作品。在欣赏的同时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不但可以用笔绘的方法,还可以用版画、木刻、剪贴等方法来表示船。
  5、学生创作:让学生说说自身的想法,然后根据自身喜欢的船,画出设计稿。再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让他们选择最佳方案。
  6、评价作业。学生上台来自身介绍一下自身的作品。我们可以采用自评和互评和老师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7、课堂小结。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1 08:36

  课题二十三:我设计的船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想像未来的船,丰富学生有关船的认识。掌握一般船的制作方法。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船的基本结构、比例、色彩等造型特征,知道船的设计和制作要符合人的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操作目标:培养对船的造型的设计、表示能力,掌握造船的基本方法,发明出心中的船。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发明美的激情,并通过不时的尝试,体验发明的艰辛,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感受变废为宝的神奇与发明的乐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师生一起准备:收集形态各异的船的资料,可以是图片或模型,可制作多媒体的课件和使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准备好绘画的资料。
  教学思路:
  一、感知与体验。1、交流与展示师生收集的古今中外的船的资料,欣赏各种各样的船的图片资料,教师提出问题:现在的船与过去的船相比在造型上和功能上都有哪些突破与改进?
  2、教师对以上的问题做简单的小结后介绍一下船的发展。
  3、同学们分成四组展开讨论,围绕“人类与船”这一话题进行交流。你对未来生活中的船的造型与功能有哪些需求?假如你是未来的船舶设计师你将会怎样设计?
  4、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讨论的结果,最后老师对同学样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
  二、创作与表示。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想像,加上小组的讨论结果,画出设计的小样,选择最佳方案和最合适的资料来表示。
  三、评价和反思。
  同座位的同学互相介绍自身所设计的船,小组可推荐本组最好的作品帖在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展示栏中,可与其它小组进行竞赛。
  请获奖的同学到讲台前介绍一下自身的作品。
  四、课后拓展。
  继续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未来的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交流。展示老师用不同废旧的资料设计做成的船,想一想:这些船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为这些船起名字。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艘船,并要求每个小组拆开船,然后再组装起来。讨论:这些船用哪些资料来制作的?有什么规律?
  二、材质感受:展示课前收集好的各种资料,让学生对这些资料的形、色、质量进行感受和了解和分析,并请学生说说这些资料的特征,怎样发明性的使用这些废旧资料。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于改造、可以充沛利用、与船的形状相关联的资料。
  三、制作练习:每小组设计好底稿,由小组长选择好资料。在制作过程中尽可能合理利用资料,发挥团队精神,让每个学生都能充沛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展示评价:请小组成员介绍本组的的作品创作意图,再请大家一起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并赞扬,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优秀的作品可陈设到学校展览室。
  五、收拾整理:环保从每个人身边做起。请每位学生将有用的资料收起来,沿用的资料放到垃圾箱里。
  六、课后拓展:课余时间可尝试在自身的船上装上小发电机,,让船能在水中航行,陶土制作的船可涂上各种颜色。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5-1 08:37

  课题二十四:梦中远航
  教学内容:让学生大胆的想像,进行丰富的联想,然后运用美术语言,大胆的夸张、拟人等手法描绘出梦中远航的情形,培养他们独特的艺术感觉,让他自由地表达和抒发情感,发明性地表示出自身的梦想。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想像,让学生真正走进自身的内心世界,了解自身的理想。
  2、操作目标: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表达自身的美好梦想,并选择喜欢的绘画工具与制作方法来表示。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如何让学生在“梦”的感觉里展开联想和体验梦境,通过艺术加工使自身的作品更新颖生动,更富有艺术美感。
  教学准备:各种绘画的工具、综合资料、手工制作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作品回顾,进入角色。
  多媒体展示学生上节课设计制作的船,引导想象,假如让你乘上自身设计的船,你将驶向何方?在航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神奇、美丽的故事呢?
  二、创设梦境,引导想像。
  学生闭起眼睛,听着音乐,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由大胆的想像,畅谈梦境,揭示课题。
  学生把“梦”中远航中最精彩的片段说给同学听一听,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勾画出想像的画面。
  1、我在远航中来到了美丽的童话世界,在那里我遇到了美丽的白雪公主……
  2、我在远航中和小朋友乘上了我们设计的宇宙飞船,……
  3、我在远航中来到了一个神秘的小岛,上面有好多的……
  三、佳作欣赏,研究方法。
  多媒体展示意大利画家的绘画作品《梦中的远航》和小朋友用照片和废旧资料拼成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品的表示方法,并启发考虑:
  1、你最喜欢哪种表示形式?
  2、中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和动物和情景?
  3、你喜欢的作品中哪局部最能吸引你,为什么?
  构图上:引导学生分清主次,选择梦中最精彩的局部让学生仔细体会。
  色彩上:引导学生了解美丽的梦——色彩斑谰色彩夸张,对比强烈。
  形式上:可采用绘画、手工相结合的方法。
  四、创作练习,教师指导。
  最有趣的想像,总是出自最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最美的图画总是出于敢于大胆尝试的小朋友,请选择自身喜欢的方法表示出心中的充溢奇思妙想的图画吧。+
  五、作品展评,体验胜利。
  自我评价,把自身的作品分别贴在栏内。
  六、课外拓展。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