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七年级下册第29课《马》 | 课型 | 自读课 | |
教学 目标 | 1.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概括课文的基本内容,学习文中对比的写作手法,体味布封文字的美感。 3.联系生活实际,对马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于自身生存状态的思考。 | |||
教学重点 | 学习文中对比的写作手法,体味布封文字的美感。 | |||
教学难点 | 对马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于自身生存状态的思考。 | |||
教学模式 | 自读。 | |||
教学方法 | 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
教学课时 | 1课时 | |||
教 师 活 动 | 学生活动 | |||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 第一课时 一、描写比较,导入新课 上课前,老师和大家共同认识一种动物,来看这样一段文字描写。 将最后一段对马的描写删去对比描写再与原文进行比较阅读,在比较中一方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体会出作者对马的深厚情感。 二、理清故事情节 初读课文,利用中心句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理解文章的思路。抓住中心句: 第一节“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 第二节“以上所述……很少是处在自然状态中。 第三节“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美丽的天然。” 所以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段):人工驯养的马。 第二部分:(第三、四、五段)天然野生的马。 三、思考课后思考题第一题 反复阅读课文,用“作者笔下的马是一匹的马”说说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么特性,进行整体感知。 总结:人工驯养的马:是勇毅的,和主人同生死,共荣辱;是驯良的,服从主人的操纵,满足主人的愿望,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甚至是生命,他们的生存多数是忘记自己的,所以作者说“他的教育以丧失自由为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天然野生的马:是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即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豪迈而犷野;它们团结和睦,互相之间没有妒忌,从不为一己之私争斗,也不去攻击其他的动物,它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他们能保持这一切美质的根源是它们是自由的。 四、教师指导研读第二部分 对于这两种马,作者在文中进行了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更喜欢其中的哪一种。(野马。)作者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因为原文中就有两处语句将人工驯养的马和野马做了对比。 找到具体语句进行分析体会。 1.读第3段,感受野马之美。谈谈你觉得野马之美美在哪里? 这些美,是大自然赋予野马的独特的美质。 2.读第4段,看看布封将野马与其他的食肉类动物做了对比又赞赏了野马的哪些方面? 这里对马的描写似乎已经超越了马的个性,而赋予了人的个性,这也可以说是马身上的美德。 3.文章的最后一段就是老师课前节选文字的段落,布封笔下的野马,带着非常浪漫而唯美的色彩,这无疑是对马的外貌的赞美。 五、教师指导研读第一部分 1.学生说出几种人工驯养的马的用途来看人工驯养的马的遭遇。 2.由教师选取文中驯养的马的几个片段进行分析。 “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披着鞍辔,”——“蹄子也都被铁钉洞穿了。” “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 “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在演武时,它也精神抖擞,耀武扬威。” 总结:我们走近了布封的情感世界中,作者对于人工驯服的马不是赞颂,而更多的是同情。 六、拓展延伸 如果有一个做马的机会的话,你决定做哪种马?并陈述理由。 七、学生练笔 类比周涛的《巩乃斯的马》一文中节选的片段。运用对比的手法描摹你所熟悉的一种动物,一定要突出自己对这种动物的独特视角。 八、教师总结 老师被你们精彩的文笔深深地折服了,你们是优秀的,你们已经在别人的文章里读出了自己,写出了自己,只有带着这种睿智前行,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精彩! | 听讲、思考 快速阅读,勾画、讨论、交流 互动讨论、相互补充、教师引导 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自读、根据要求、圈点勾画 小组讨论、推举发言 自由发言、相互启发 教师归纳 学生练笔、推举发言 教师归纳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