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登羽山,是和我的学生一起,发生在三十年前。
工作的第一站在西部乡镇山左口,教两个班语文兼带一个班的班主任。那时候,年纪轻轻,精力旺盛,单身一个,心无旁骛,一门心思都在学生身上,让孩子高兴是我最大的追求,整天就想着点子玩出点新花样,班级在我的手中一直是年级中出类拔萃的。
第二年,春天里,我召开班委会,和学生商量春游的地点。第一年,我们全班同学骑车到郯城烈士陵园游玩,还向烈士陵园敬献了花圈。其间,我还和班委会同学骑车到山东清泉寺考察,觉得并不合适,于是,大家决定把羽山作为今年春游的目的地。
在班级开了班会,讲了具体要求,作了简单准备,梳理了一下面临的困难:有的同学没有车子,最后决定,有车的带没车的,互相帮助,一个也不能少,全体同学出征羽山,体验一段颇为冒险的旅程。
就在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们也没有向学校领导回报和请示,也没有红旗和条幅,就是一个小伙子和一群孩子。我们首先在校园整理好队伍,从学校出发,直奔羽山。考虑到大路危险,我们取道李埝林场,李埝乡,然后到达山西头——羽山西边的一个村庄。一路上,大家骑行的是丘陵土路,还真出了不少状况,不是那个同学被石子滑到了,就是这个车子链条掉了,好在大家都是农村孩子,跌倒擦破点皮也没什么,一路上,不知不觉,羽山就近在眼前了。
我们在山脚修整,找一个平整的地方把自行车停好,当时好像也没找什么人看车。我约定好了下山的时间,再强调了一下纪律安全,大家就急不可耐地大家把车子一锁,带上自己从家里带的煎饼烤牌咸菜等,然后从山的西边开始登上。西山是一个缓坡,没有什么路,我们就地开路,一群人就浩浩荡荡的爬山了。
各人体力不同,性格不一,爬山的速度有快有慢,不多一会就形成好几个小团队,快的同学已经到达山顶,慢的还在后面磨蹭,我大约在中间位置。有的热心同学来回绕圈子,互相串联,大家一边说说笑笑,一边爬山。好在山不高,不多一会,我们就从西边一直爬到东边,在一块大石头边合了影,然后就从南坡下山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好像出了点情况,有个同学在羽阳村有个亲戚,就私自带几个人去找水喝了,虽然最后抬了一桶井水过来给同学喝,还是被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那时好像还没有瓶装水,有条件的家庭就带个军用水壶,没条件的就随便喝凉水。
回去的时候,大家就没有来的时候那么严整了,考虑到路程,我们选择了307国道(三十年还不叫310),时间很快,大家就回到了学校,当然,也有路途中间顺路回家的,没有统一集中。
这次旅游,带给学生的回忆是美好的,给班集体建设也带来了难得的机会,班级的凝聚力得到空前加强,后来,我班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几乎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多年之后同学聚会,他们还会想起当年的旅行,好多人人生第一张彩色照片还是那次拍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