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是以“中外童话”为专题。这些优美的童话,以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把读者带入美好的情境,使人们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寻找和认识幸福过程的课文。因此,我的教学重点就落到认识“什么是幸福”上。在教学时,我以关键问题“文中三个孩子是怎样寻找、认识幸福”为核心,引领学生去探寻“幸福是什么”这一文章中心。在情境表演、想象说话过程中驱使学生层层剖析“幸福是什么”的本质。我以这两条主线进行组织与教学,指导学生自学。
在这两条主线的教学中,我还通过十年前、十年后的小村子的对比,通过朗读,感悟到让别人幸福就是让自己幸福的真谛。
学生带着核心问题在文中梳理三个青年寻找幸福之路,此时,学生能悟到:“幸福就是帮助别人。别人快乐了。我就快乐了。”我还引导学生明白不同岗位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并让学生想象十五年后自己会走向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会做些什么来寻找幸福。
导入时谈“你们的幸福是什么?”学生的回答多为“能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这一类享受式的幸福。这一问题是基于对“幸福是什么”的原有认知和理解,是在没有学习本篇课文之前,是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对幸福最本真的认识。可以称之为对幸福的前认识。
而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幸福是什么”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感悟到“幸福不仅仅是享受,更多的则是给予。付出自己的劳动,得到别人的肯定就是最幸福的。”所以总结时的“幸福是什么”是对幸福原有认知基础上的重新修正和新构的,完善了学生对“幸福观”的准确认识,帮助学生构建起正确的“幸福观”,使学生成长为一名心理健康、善良阳光的人。我希望透过本文教学向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感染学生。
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也对自己做了一个深刻的反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朗读的形式少:
整节课以默读的形式为主,应该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在理解重点段时,应该给学生更多读书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出应该用怎么样的感情去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
2、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没有体现出来:
比如,在重点理解三个青年是怎样认识和寻找幸福的时候,应该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比如老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出现了问题之后,老师可以适当的往好的方面引导,再让学生来争论、讨论。不要一味的都是老师在评价,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学习。
令人欣慰的是,对于幸福的理解,孩子们的感受比课前要深刻一些了,不再是那些纯享受式的幸福了。希望孩子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感受,一直把这种通过劳动,通过帮助他人来获得幸福的方式牢牢地埋藏在心底,践行在实际生活中,做一个会感恩、会回报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