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齐华老师同课异构《圆的认识》听后感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00:49: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齐华老师同课异构《圆的认识》听后感想
同课异构,不同的老师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不同,以及个人不同的教育理念,导致了风格各异的课堂。但无论怎样的课堂,无论在何时,数学老师们永远都在琢磨,怎样上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收获?如何才能引导学生有更多的思考与碰撞?怎样上方能让听课教师耳目一新、跃跃欲试?通过何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诗意与浪漫?
“所有的课堂细节都折射出了明亮的、晶莹的光辉”“一堂纯粹而丰富的好课”“这样的数学课堂意境堪称圆满”人们如此评价张齐华老师的课。遇到张老师,走进张齐华老师的数学课堂,你就会充分领悟到“风格产生魅力,魅力启迪智慧”的真谛;解读张齐华老师数学课堂,你就会发现数学原来如此有内涵。在教研室的组织下,我有幸观摩了张老师的《圆的认识》,领略到了“数学王子”的独特魅力,受益匪浅,也让我思考颇多。
“圆的认识”一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基于这样的认识,张老师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认识完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后,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张老师又借助媒体,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地整合进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冰冷”图形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张老师这样描述圆的特征,“圆是曲线图形,可是和下面这些凹凸的或者椭圆这样的曲线图形相比,圆看起来又是那样的饱满,那样的光滑,那样匀称。难怪2000多年前,伟大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赞美‘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 ;在孩子们探究了圆的半径和直径后,张老师总结道,“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时候的哲人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得出的结论和同学们得出的几乎相同。不过表述不一样,就是六个字,‘圆,一中同长也’”。
张老师的数学课堂不仅人性化,而且充满人文气息。圆,在孩子们的眼中,不再只是一个符号,不再只是一个平面图形。他们能感受到圆的美,能感受到圆背后的文化。孩子们这不仅是在学习数学,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更多的是在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与感染。
“孩子们,数学学习,除了问刚才的三个字为什么以外,还要善于联想,不要一切都从头再来。”“现在我来画一画,尽管我是老师,如果画错的话,也不要客气,大声喊错,看看谁的胆子最大。”“回家去试试,也许一幅一幅美伦美幻的图形就在你们的手下诞生了,到时别忘了带给咱班的数学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去交流和欣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张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彰显着数学的文化魅力,弥漫诗意的人性光辉,变得灵动与飘逸。自然地融入到孩子们的世界里,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更是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孩子们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数学课不再是枯燥无味,不再令人昏昏欲睡,而是带着孩子们穿越千年,来一场数学的浪漫约会。
所有的数学老师都知道“李白”“杜甫”,但并非都知道“罗素”“毕达哥拉斯”。也许,我们都错了。其实,数学不仅有方法技巧,还有美和浪漫。
“与其向着数学以外的‘花花世界’去寻找课堂的精彩纷呈,不如从纯粹的数学内部找寻数学内在的精神力量”“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这是张老师的座右铭,更是他每一堂课留给大家的清晰印象。正如张老师所言,“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应该有对数学怀有一种追本溯源的态度;应该对数学“美”怀有敬仰之心;应具备深沉的历史感,共同为孩子积蓄力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08: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