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让实验为物理教学增光添彩中学物理教学论文2017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7-2-19 16:09
标题:
让实验为物理教学增光添彩中学物理教学论文2017
让实验为物理教学增光添彩
作者:无锡市港下中学 滕英
让实验为物理教学增光添彩 无锡市港下中学 滕英 物理教学是基于以物说理的、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在课改之前,大多的物理教师选择在黑板上谈兵作战,空对空地讲解各种实验,短时效果不错,但殊不知学生只是机械式的记住实验结论,一点儿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兴许教下章内容时就有些学生已经没啥印象了,纯粹是应式教学。朱正元教授说:千言万语说不清,一做实验就分明;刘炳昇教授说:小实验,大智慧。由此可见,实验对于物理教学有多么强大的启发性和重要性,我们物理教师必须重视物理实验,加强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为物理课堂增光添彩。 以下是本人对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二开学第一课的物理教学非常重要,有些老师因赶进度会跳过引言部分的教学,直接上第一章声现象内容。本人认为引言一定要上,而且要上精彩,因为这部分内容上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后续的物理教学,它起着启下的重要作用。引言中的有些实验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回家完成,让学生在家利用书本上列出的家中具备的器材亲自动手操作,同时引导学生实验时要学会收集实验现象和数据并做好记录,到正式上课的时候拿出来一起分享实验的成果,交流实验过程中碰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商讨各自解决的对策,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实验的愉悦和自豪,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科学的真实性,真正体验物理来自生活,体会物理的有趣性和实用性,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引言中,我布置了以下几个实验:隔着装有水的透明水杯看物体,会有什么发现?如何使沉入杯底的鸡蛋浮起来?装满水的杯子还能放几个大头针(回形针或一元硬币)?在上课时,学生们各个不甘示弱,纷纷踊跃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有的是数据形式的,有的是照片形式的,甚至有的还让父母录了个视频,场面热闹的超乎我预想,另外学生还有新的发现:隔着水杯看字,距离不同时,字的大小会发生变化,举起水杯看远处的物体结果物体倒过来了;鸡蛋放在水中看起来变大了;装满水的杯子中放入大头针,水面会越来越鼓……当然学生们也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激动不已。初二物理的教学将近2个月,每次上课前学生总会问:老师,要做实验吗?总会有人抢着说:器材我来拿吧。可见,学生们已经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物理学习充满了期盼,这样下去,物理学习还用得着担心吗? 二、实验可以转化物理新课教学中的难点 在物理新课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难点知识,不知用哪种方式、怎么讲学生才能理解和消化。其实,我们不妨精心设计实验,让实验来巧妙转化教学中的难点。例如在《光的直线传播》一节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光在同种介质空气、水和玻璃中沿直线传播的实验是很容易的,但对于光在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设计就显得有些困难了。在这次苏州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2014年教师省级培训项目无锡、常州初中物理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中,我看到了无锡朱老师设计的与众不同的效果极佳的实验,巧妙地化解了该难点,设计如下:朱老师隔夜按水和红糖1:2的比例熬制了糖浆,放在保温桶中第二天带到学校,上课前十分钟快速将糖浆倒入烧杯,然后马上注入清水(大约准备了24组),每组发了一根一次性筷子。讲到那部分难点时,朱老师从容地引导学生在烧杯外将激光射向糖浆水 ,学生们惊奇地发现,糖浆水中的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发生了偏折,这和学生刚刚的体验产生了认识上的冲突和思想上的碰撞,看到学生们充满疑惑的表情时,朱老师笑眯眯地提醒学生用筷子搅拌一下糖浆水,自己来寻找答案,揭开谜底。学生搅拌均匀后看到光又变成直线传播了才恍然大悟,原来刚刚的糖浆水不均匀,才导致光在其中发生了偏折,由此得出光只有在均匀的介质中才会沿直线传播。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7-2-19 16:09
看似一个简单的实验,却充满了朱老师的大智慧,我想学生肯定能理解透彻、终身难忘。例如平面镜成像试验中,为什么要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什么要准备2支等长的蜡烛?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的话,学生转个身就有可能遗忘。我们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这样准备器材的缘由。设计如下:先让学生利用准备的器材按照书上的实验步骤顺理成章地探究到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然后把刚才的2个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假如我用平面镜做该实验,假如用2支不等长的蜡烛实验分别又会怎样?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找不到像了,在桌面上无论怎么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也不能使它和玻璃板之前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实验中可以用一张纸片蒙在玻璃板后简易构成一个平面镜)。有了这样的实践体会,学生自然能明白器材那样准备的道理了,简单明了,学生又易于理解,后续的5分钟的教学胜过你的千言万语,让新课教学中的难点得以完美解决。 三、实验可以化解物理习题讲解中的困囧 每节新课之后都有配套的习题练习,每一章内容结束后都有单元复习和检测练习。习题当中都会有个别题目能力要求会比较高一些,如果老师纯理论分析讲得头头是道,结果学生听了晕乎乎的,不知所以然。甚至有时老师们还讲不清,不能自圆其说,感到力不从心。那我觉得最佳的方法是把实验带入习题课,让实验来化解这种困囧。例如:在压强一章复习中,有这样一道题:在试管中加水,判断试管竖直放在水平桌面和倾斜放置在该桌面上(水不溢出)时试管底部的压强的大小变化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大多数学生会填“不变”,理由是托里拆利实验中将玻璃管倾斜,不是托起的水银高度不变,受到的压强不变。学生根本没好好分析这2个实验装置组装、做法和原理上是大有区别的,而是选择生搬硬套实验结论。面对此情此景,我们可以将2个相同的试管带入课堂,现场直接做一下,灌入等量的水后,一个竖放,一个斜放(放的斜度大一些),学生很直观地发现2个试管中的水竖直高度不同,斜放的试管中的水竖直高度低,然后问试管底部是什么对它产生了压强?水。水对底部的压强怎么比较?用p=ρgh来判断,ρ和g相同,斜放的h小,所以压强填“变小”。如图所示,是我们看到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很多学生都是盲选的,为了让学生记忆深刻,这时我们不妨带个透明玻璃杯装点水进入课堂现场实际操作一回,让学生们见证奇迹:当把笔直的一次性筷子斜插入水中时,学生纷纷嚷嚷“原来是水下部分向上翘的,应该是D答案”,此时我们教师再因势利导,配合光学作图法进行理论分析,效果会更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学会灵活设计、应用实验,帮助学生简化习题中的难点,使学生顺利走出习题困囧。 四、实验可以促进学生尝试进一步的探究或科技小制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课堂上的有些实验探究其实只进行了一部分,还有进一步深入探究的价值。这时我们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器材继续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去发现新的现象,提出新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验过程中从失败逐步走向成功的特殊经历,体会实验带来的格外惊喜,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爱动手、爱动脑和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品质。例如在《光的直线传播》一节中,课堂上安排学生利用各种包装纸盒、半透明的硫酸纸、双面胶、大头针完成制作了针孔照相机,点上蜡烛,学生们看到屏幕上出现了蜡烛倒立的像,为了完成整节课的教学进度,我们通常会就此打住,和学生共同分析为什么会成倒立的像,并没有在课堂上继续深入探究。新课结束后,作为教师,我们不能随意丢弃学生精心制作的实验器具----针孔照相机,而应指导学生课余时间进行深入一步的探究:小孔成的像大小能不能变?若能变得话,怎么变?改变小孔的形状,像的形状是否会改变?若将孔逐渐变大,你又会发现什么?我想大部分学生肯定会对此深感好奇,愿意尝试进行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并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学习的情绪也自然会得到空前高涨。比如学好了《杠杆》一节后,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小木棒(或竹筷)、钩码、刻度尺、细线、重物制作一根杆秤,比一比谁制作的杆秤称量最准确、谁制作的杆秤称量范围最大等等;学了《电动机》之后,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电池、圆柱形磁铁、铁丝制作一个简易电动机,比一比谁制作的电动机最先转起来,谁制作的电动机转的花样最多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我身边,物理源于生活又融于生活,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物理课堂如果离开了实验,我想这样的课堂将会是空洞的、乏味的、毫无生命力的。因此我们物理教师一定要多花心思,能让学生实验动手的,坚决不自己演示实验替代,书上没有安排实验的,如果能设计出可操作性的实验,一定让学生多动手,通过实验来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化解各种难点,让实验为物理课堂添光加彩。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