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并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应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交流中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伊始,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意识。通过引导学生汇报并借助手势说明自己在成长过程中身高的变化情况,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年龄和身高这两个变量。
2.在观察中捕捉数学信息。
教学中,遵循主体性原则,结合教材具体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空间,使学生不但经历从情境图中找到互相依存的两个变量,并真实感受到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发生变化的过程,而且在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在思考中进一步丰富对函数的感受。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表格、图象等深入分析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互相依存的两个变量存在的普遍性,体会到变量与变量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正比例与反比例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调查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体重的变化情况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激趣。
谁能借助手势形象地说明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身高变化情况?(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
2.导入新课。
在青少年时期,我们每个人的身高和体重都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年龄、身高、体重这些变化的量。(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亲身经历的身高的变化引入,通过语言描述和手势,让学生在初步认识生活中存在着变化的量的同时,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探究新知
1.观察、感知变量。
(1)观察表格,感知变量。
淘气和笑笑分别用表格和图表示了妙想6岁前的体重变化情况。
年龄 | 出生时 | 2岁 | 4岁 | 6岁 |
体重/kg | 3.5 | 14.0 | 18.0 | 21.0 |
教师提问:
①观察上面的表格和图,想一想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②说一说妙想6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学生互相交流、汇报后教师总结:妙想6岁前的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③体重会一直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吗?
教师小结:体重和年龄是一组互相依存的量。但体重的增长是由人的生长规律决定的,现在我们还不能把这种关系清楚地表达出来,因为我们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2)观察图象,感知变量。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图中25时表示次日凌晨1时)
①图中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折线表示什么?
②一天中,骆驼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③一天中,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④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⑤骆驼的体温变化有什么规律?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个体汇报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骆驼的体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变化的周期是一天。
(3)在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变化的量。你还能找出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的例子吗?与同伴交流。
2.进一步体会、理解本节课学习的变量的特点。
师:观察上面两道题,你发现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每道题中都有两个变量,它们是相关联的,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中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相关联的变量,体会用表格、图象等多种形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巩固提升
1.你能举出含有变化的量的生活实例吗?
(汽车行驶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杯中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2.说一说下面各题中一个量是怎样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1)一种故事书每本5元,买书的总钱数与买书的本数。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
3.完成教材40页“练一练”3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40页“练一练”2题。
板书设计
变化的量
1.年龄变化,儿童的体重也发生变化。
2.时间变化,骆驼的体温也发生变化。(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这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