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本节课复习的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注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复习课的数学课堂鲜活而精彩。
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整理重在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梳理成知识网络,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由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众多,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学生容易混淆,因此尝试让学生回忆相关知识点,列出复习纲要,利用表格的形式分别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等知识进行整理,建构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注重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在练习的过程中,如果要将长方体和正方体所有的知识点一一进行练习,那么显然题型过多,题量过大,不利于知识间的比较。因此,本节课在练习时利用“鱼缸”这个素材,把一个个知识点系统地贯穿起来,让学生围绕“鱼缸”这一情境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贯通,还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直接引入,回顾知识
1.直接揭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及确定位置的复习。
2.整理知识点。
(1)展示整理要求:
①想一想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及确定位置的相关知识点。
②概括出各知识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尽量做到简洁明了,便于记忆。(提示:可以用图表法、树形图法或列举法表示)
(2)小组交流,要求:组长和组员相互介绍自己整理了哪些知识点。比较一下谁整理得简洁明了,便于记忆。
(3)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投影展示)
长方体和正方体
确定位置必备的要素:确定观测点和方向,同时还要量出距离和角度。
设计意图:复习本节课的重要目的是知识的综合化,因此,复习时要注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构建知识网络。
⊙归纳整理,系统复习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怎样整理才能让人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与联系呢?
(1)学生小组合作整理表格。
(2)展示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形 体 | 相同点 | 不同点 | 联 系 | ||||
面 | 棱 | 顶点 | 面的形状 | 面的面积 | 棱长 | ||
长方体 | 6个 | 12条 | 8个 | 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 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 | 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 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
正方体 | 6个面都是正方形。 | 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 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
(1)关于表面积、体积和容积,你都知道些什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吗?
(2)学生独立整理。
(3)展示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选择典型的整理成果进行展示,并让学生介绍整理的过程和思路。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一起构建下面的知识网络表。
| 表面积 | 体积 | 容积 |
意义 | 各个面的总面积。 |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
有关长方体的计算 |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高+宽×高+长×宽)×2 S=(ab+bc+ac)×2 |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底面积×高 V=abh=Sh | 长方体的容积=长×宽×高=底面积×高 V=abh=Sh |
有关正方体的计算 |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6a2 |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3 | 正方体的容积=棱长×棱长×棱长 V=a3 |
常用单位及进率 |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 m2=100 dm2 1 dm2=100 cm2 |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 m3=1000 dm3 1 dm3 =1000 cm3 |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1 L=1000 Ml 1 L=1 dm3 1 mL=1 cm3 |
(4)质疑。
①为什么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要乘2,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要乘6呢?
②表面积与体积有区别吗?容积和体积有区别吗?举例说一说。
③举例说明1 cm3,1 dm3,1 m3各有多大,1 L,1 mL的水大约各有多少。
④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5)学生独立填写表格后班级内交流答案。
(6)复习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
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用“排水法”测量,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升高的那部分水的体积)
3.结合教材93页2题复习展开与折叠的知识。
(课件展示习题)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判断的。
设计意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点比较多,复习时先归类整理,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又可以一次把知识形成网络,便于记忆和应用,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4.结合教材93页4题复习确定位置。
课件出示:
小猴在森林里迷失了方向。上图是森林平面图。想一想,小猴怎样才能回到家?先画一画,再与同伴说一说。
引导学生小结确定位置必须具备的要素:确定观测点和方向,还要量出距离和角度。
⊙课堂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体积或容积单位。
(1)一辆卡车的体积约是50( )。
(2)轿车油箱的容积约是40( )。
(3)一小瓶墨水的体积约是65( )。
(4)数学书的体积约是300( )。
2.单位换算。
( )米3=3200分米3
30厘米3=( )分米3
5.2升=( )毫升=( )分米3
3.解决问题。
(1)李叔叔要做一个玻璃鱼缸,棱是用角钢做的,四周是用玻璃做的,底面是用铁板做的。已知这个鱼缸的长是6 dm,宽是3 dm,高是4 dm,水深3 dm。
①做这个鱼缸需要多少分米的角钢?
②做这个鱼缸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板?
③做这个鱼缸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
④这个鱼缸占多少空间?
⑤这个鱼缸可装多少升水?
结合本节课整理的知识说一说这些问题实际是求什么。
(2)如果投入一块棱长为4 dm的正方体铁块,鱼缸里的水会不会溢出呢?
①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②全班交流。
4.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以雷达站为观察点:①潜水艇的位置在( )偏( )( )°的方向上,距雷达站( )千米。②护卫舰的位置在( )偏( )( )°的方向上。
⊙课堂总结
学完了这节课,你对长方体、正方体及确定位置的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布置作业
1.教材96页2、4、5题。
2.教材97页10题。
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长方体和正方体
确定位置必备的要素:确定观测点和方向,还要量出距离和角度。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