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在数学课上,我们经常利用等量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单把这项知识拿出来理解,学生就会有些茫然无措。为了使学生对等量关系有直观的理解,并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这种关系,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了两个方面:
1.关注“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本节课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跷跷板导入,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借助课件直观演示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平衡和不平衡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从生活情境中感知等式,尝试用数学知识来描述情境。在不断寻找和交流中,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找到等量关系。
2.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讨论、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到等量关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如在表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找到各种等量关系。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
(1)根据生活经验想象老师和学生玩跷跷板的情境,跷跷板会怎样?
(2)想办法让跷跷板平衡。
设计意图:创设和老师玩跷跷板的情境,并想办法让跷跷板平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2.观察主题图。
(课件逐一出示动物玩跷跷板的情境图)
(1)观察图上信息,想办法让跷跷板平衡。
(2)用语言描述当跷跷板平衡时谁和谁的质量是相等的。
(3)全班交流,发现1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
3.揭示课题。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1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这就是等量关系。(板书:等量关系)
设计意图:跷跷板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同时又是体现等量关系的生活原型,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等量关系。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根据数据分析数量关系,探索表示等量关系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64页第二幅情境图。
(1)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图,收集并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请你表示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
提示:可以用画图或文字的形式表示这些等量关系。
师:哪两个人的身高有关系?
(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预设 生1:画图表示如下:
生2:我用式子表示,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2.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同学找出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
①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②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③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思考:与上一问题相比,哪些是同一等量关系的不同表现形式?哪些是上一个问题中没有的等量关系?它是怎样得到的?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说出自己的发现。
小结:刚才我们在他们的身高关系中竟然找到了这么多的等量关系,还发现了同一个等量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设计意图:由于这三句话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先把第二幅情境图全部出示给学生,再让学生自己进行审题、分析,提高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然后确定等量关系,积累学生关于发现、表达等量关系的学习经验;最后展示并交流表示等量关系的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等”的关系,明确等量关系的意义。
⊙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填空。
(1)果园里有桃树a棵,平均每棵桃树收桃子360千克,果园共收桃子( )千克。
(2)打字员小王每分打字90个,一份稿件她打了m分还剩c个字没打。这份稿件一共有( )个字。
(3)苹果和香蕉的单价分别是每千克4.5元和6元,买x千克苹果和y千克香蕉共需要( )元。
(4)五个连续的整数,其中最小的数是n,这五个连续的整数的和是( )。
2.完成教材65页1题。
引导学生先观察和描述平衡时跷跷板两边的情况,再用式子表示等量关系。
3.完成教材65页2题。
结合具体情境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可以画图表示,也可以用式子表示。
⊙全课总结
说说你今天的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65页4、5题。
板书设计
等量关系
1只鹅的质量=2只鸭子的质量+1只鸡的质量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
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