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 课型 | 新授课 |
设计说明 | 本课时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三角形边的特点,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注重情境教学。 情境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到学习状态,并为学习后面的新知做好铺垫。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信心十足地投入到新知的探究中。 2.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判断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直尺 记录单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 |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小丽从家到学校走哪条路比较近?为什么? 2.导入新课: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三角形边的关系。 | 1.看图说一说,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说明原因:路线①比较近,因为路线②加上路线③一定比路线①远。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1.小红要去姥姥家,有几条路可以走?走哪条路最近? |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20分钟) | 1.摆一摆。 课件出示教材27页上面例题,请学生按要求摆一摆。
2.引导学生思考:在摆一摆的过程中,你发现哪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哪组小棒摆不成三角形?
3.思考: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怎样的3根小棒不能摆成一个三角形?算一算,比一比。 4.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5.师生共同小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 1.拿出准备好的4组小棒,依次摆一摆,记录摆的结果。
2.说一说摆的结果。 第(1)、(2)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第(3)、(4)组小棒摆不成三角形。
3.结合前面的操作进一步探究,将其中两根小棒的长度相加,与第三根小棒相比较。
4.对数据进行比较,汇报发现。
5.明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 2.有6根小棒,长度分别是5 cm、5 cm、6 cm、7 cm、3 cm、10 cm。摆一摆,看看能摆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 3.在能围成三角形的一组线段后面画“√”。 (1)3 cm、5 cm、8 cm。( ) (2)2 cm、7 cm、10 cm。( ) (3)4 cm、5 cm、7 cm。( ) 4.从下面的4根小棒中选出3根围成一个三角形,你会怎样选?为什么?(将理由说给同桌听)
|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0分钟) | 1.从下面5根小棒中任意选出3根,摆出两种不同的三角形。 2.判断。 (1)任意三条线段都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 (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相等。( ) (3)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 3.如果一个三角形中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5 cm和8 cm,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度可能是多少厘米? | 1.先选一选,摆一摆,然后小组内交流。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3.小组合作完成。 明确:最长边小于13 cm,最短边大于3 cm。 | 5.( )里最小填几才能使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 (1)4 cm、( )cm、9 cm。 (2)5 cm、6 cm、( )cm。 (3)( )cm、3 cm、10 cm。
6.一个三角形,其中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5 cm和2 cm,第三条边的长度应该在什么范围内? |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5分钟)
|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 |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
|
教师批注 |
|
|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