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对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分类和整理,为了更好地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两点: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在对图形进行分类时,通过“认一认”“分一分”“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学生能够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纳和分类,学生就会轻松掌握知识的要点,尤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2.重视学生的应用意识。
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特性,让学生想象生活中运用这一特性的实例,再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7根小木棒 7颗钉子
教学过程
⊙回顾已学内容,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认识了许多图形,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学生自由表达。
师:今天老师把你们的“老朋友”都请来了,你们想见见吗?(课件出示各种图形)
学生认一认,说一说。通过观察,发现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
师: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与这些图形有关。(板书:图形分类)
设计意图:从引导学生回忆认识的图形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认一认课件出示的各种图形,为后面学习图形的分类奠定基础。
⊙自主探究,认知图形的特征
1.第一次分类,引导学生把所有认识的图形分成两类。
师:如果让你们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你们打算怎么分呢?
学生在小组内动手分一分,并在小组内交流分类的结果。
师: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你能根据其他同学的分类结果想到他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吗?
全班交流分类的结果并说明分类的标准。
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来分,可以分成两类。
(1)平面图形:其特征是构成图形的所有点都在同一平面内,它包括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2)立体图形:其特征是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包括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
2.第二次分类,引导学生将平面图形分一分。
师:你们能将这些平面图形再分成两类吗?(课件出示学过的所有平面图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探讨分类的方法。
(1)把平面图形按是否由线段围成的来分,可以分成两类。
①一类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即圆。
②另一类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即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引导学生继续分一分。
师:你们能把这些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再分成两类吗?
(2)把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按边数的多少来分,可以分成三角形和四边形两类。
①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它有3条边。
②四边形是由4条线段围成的,它有4条边,包括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知的图形,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逐层递进的分类,既培养了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实践操作,了解图形的特性。
1.认知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1)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小木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将接头处固定住。提问:拉拉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操作,朝不同方向拉动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容易变形,变来变去还是平行四边形。
(2)组织学生再来拉拉看,指令:变小,变大,变得最大,直至变成长方形。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你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特性?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行四边形的这种特性。
引导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举例说明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伸缩门等。
2.认知三角形的稳定性。
(1)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小木棒拼成一个三角形,将接头处固定住。提问: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言后小结:三角形不易变形,具有稳定性。
(2)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这种特性?
学生回忆并汇报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例子,如拉索桥、自行车的三脚架等。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操作、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这些特性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经验,也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应用拓展
1.你能解释为什么吗?
(课件出示教材21页2题情境图)
(1)说一说图中的意思。
(2)为什么“现在可以坐了”?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课件出示教材21页“你知道吗”。
通过阅读和观察,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图形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图形为生活增添的美,体会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全课总结
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新的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21页“练一练”1题。
板书设计
图形分类
图形
四边形:不稳定性
三角形:稳定性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