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研究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这些立体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探究能力,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本节课将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圆锥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圆锥的特征,难点是圆锥高的测量方法,因此,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测一测等活动,感知圆锥的特征,体验圆锥由面成体的过程,明确圆锥体和面之间的关系,学会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经历认识圆锥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圆锥模型 平板 直尺
学生准备 圆锥形实物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知识回顾。
师: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的?
预设
生1:先研究它们有几个面,再研究各个面之间的关系。
生2:先研究它们的各部分名称,再研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生3:先研究它们的组成,再研究它们的特征。
2.导入新知。
师:你们认识老师手中的这个立体图形吗?(出示圆锥模型)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探究新知
1.探究圆锥的外部特征。
(1)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教材31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图中这些物体在形状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
生1:都有两个面,一个面是圆,一个面是曲面。
生2:都有一个顶点。
明确:图中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引导学生交流: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圆锥形煤堆、圆锥形粮堆、圆锥形帐篷、削过的铅笔头、铅锤等)
(2)初步认识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①结合圆锥形物体和圆锥模型认识圆锥的各组成部分。
交流明确:
a.底面:圆锥的圆面是圆锥的底面。
b.侧面:圆锥的曲面是圆锥的侧面。
c.顶点:圆锥有一个顶点。
②结合课件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师:你觉得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为什么是这个形状的吗?
预设
生: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因为顶点到圆周上任何一点的长度都相等。
2.探究圆锥的高。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圆锥有高吗?如果有,有几条?圆锥的高指的是什么?自学教材32页上半部分内容后回答。
预设
生1:圆锥有高,并且只有一条高。
生2: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师:圆锥的高在哪?谁有办法让大家看到圆锥的高?
预设
生1:圆锥的高在圆锥的内部,把圆锥沿着顶点和底面直径竖直切成两半,就可以看到圆锥的高。
生2:因为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所以可借助透明的圆锥模型及小棒等让大家看到圆锥的高。
生3:在圆锥的立体图形中画出圆锥的高。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3.探究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师:怎样才能测量出圆锥的高呢?
预设
生1:因为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所以可先用平移的方法把藏在圆锥内部的高平移出来,再测量。
生2:(如下图)可以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具体做法: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把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最后用直尺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测量出的距离就是圆锥的高。
4.通过操作,经历圆锥的形成过程。
(1)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硬纸板绕着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操作:学生独立制作,然后快速旋转直角三角形硬纸板并观察。
通过操作,学生发现旋转出来的立体图形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设计意图:观察并感受圆锥的外部特征,讨论明确圆锥高的特征,学会测量圆锥的高,经历圆锥的形成过程,在动手实践与合作探究中把新知纳入到已有知识体系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巩固练习
1.教材32页“做一做”。
请同学们指出每个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教材35页1题。
⊙全课总结
关于圆锥你学会了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圆锥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明确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布置作业
教材35页2题。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