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1.加强动手操作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设计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加强对用天平称物和画图的动手操作训练。使学生经历称物、分轻重的过程,了解和思考称物的不同情况,逐步把思维条理化、逻辑化,并想办法用图示表示出来,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2.自主探索,体会优化思想。
本设计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试验、汇报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如何分份是优化“找次品”方法的关键,从而总结出最佳的分份方法和最佳的图示方法,渗透优化思想。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天平 药瓶
学生准备 天平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每天上学通常要走哪条路?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
(生自主回答)
2.你们真聪明,在平时做事的时候就能选择最简便的方法。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通常都有一种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我们把它叫最优化的方法。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优化的思想走进课堂。(师出示2瓶钙片)
师:老师这里有2瓶钙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你们能不能想办法帮我把它找出来呢?(生回答想法)
师:老师准备了一架天平。如果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里放上质量相同的物品,天平就会平衡;如果一边重一边轻,那重的一边就会沉下去,轻的一边就会翘起来。今天我们就借助天平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情况对托盘两端的物品进行判断就可以了。
⊙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1.提出探究要求。
师:同学们很容易就从2瓶钙片中把这瓶次品找到了,如果是3瓶钙片,你还能从中找到这瓶次品吗?同桌可以用学具摆一摆,试一试。
2.动手操作,汇报方法。
学生动手试验后汇报。(先在天平的两端分别放上1瓶钙片,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一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那端就一定是次品了)
3.总结归纳记录的方法。
组织学生把用天平称的过程用图表记录下来。
⊙合作交流,研究探讨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容易就从3瓶钙片中找到了次品,其实你们已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教材中例1所提出的问题。那么,例2又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呢?
1.理解题意,动手操作。
(1)先让学生读题,说说“至少”的含义。
(2)小组分工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并尝试用图示和表格表示摆的过程,完成下表。
(合作要求:2名同学摆学具,1名同学用图示法作记录,1名同学填表)
……
每次每边放的个数 | 分成的份数 | 至少要称的次数 |
|
|
|
|
|
|
|
|
|
|
|
|
2.探索规律。
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1)分成的份数、分的方法与找出次品所要称的次数有什么关系?
(2)怎样分才能使找次品需要称的次数最少?
小结:分成3份去称,且每份的数量尽可能相等,能保证找出次品所需要称的次数最少。
3.验证练习。
师:用你发现的方法找出9个、10个、11个零件中的1个次品(次品重一些),看看是不是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也是最少的。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拼摆、画图、列表的方法找出次品并明确分成的份数、分的方法与要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发现找次品的关键,提高了学生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提高
1.质疑: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量较多时是否也成立呢?
2.操作验证:课件出示教材112页“做一做”,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
3.组织汇报。
学生出示小组试验记录表,汇报小组的分法及称的结果。
4.讨论最优方案。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预设
生:分成3份的方法最好,因为这种方法找到次品所需要称的次数最少。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合理猜测,然后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来解决问题。
⊙课堂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13页2题。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找次品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