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三角形3条边的关系 | 课型 | 新授课 |
设计说明 |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三角形3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遵循了操作探究的理念,做如下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伊始,我设计了一个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小明去学校该如何选择路线?由此激发学生猜想、回答的欲望。利用3根小棒摆三角形的实验,把全体学生充分地调动起来,亲自动手、亲自实践。这些动手操作、共同探究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动手操作的需要,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发现新知。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小明上学的路线图引出了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类似三角形的路线图中都存在着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路程和要比走第三条边的路程远呢?在探究这个问题时,让每个小组用小棒来摆三角形,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样不仅把枯燥的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长度不同的小棒 学生准备:长度不同的小棒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5分钟) | 1.课件出示教材62页例3情境图,组织学生讨论: 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哪条路最近?并说明理由。 2.看图设疑引入。 | 1.看图交流,汇报并说明理由。 2.倾听思考,准备探究新知。 | 1.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几个三角形。 ( )个 |
二、操作验证,探究新知。(18分钟) | 1.组织学生用下面每组小棒摆一摆,看哪组能摆成三角形。(单位:cm) (1)6、7、8。 (2)4、5、9。 (3)3、6、10。 (4)8、11、11。 2.讨论:为什么第(2)组和第(3)组小棒不能摆成三角形? 3.引导学生计算验证,得出结论。 4.引导学生用这一结论说明教材62页例3中的问题。同时明确: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 1.分组用小棒摆三角形。结果:第(1)组和第(4)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第(2)组和第(3)组小棒不能摆成三角形。 2.用每组小棒比一比,发现:其中有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 3.计算验证得出: (1)6+7>8 能摆成三角形。 (2)4+5=9 不能摆成三角形。 (3)3+6<10 不能摆成三角形。 (4)8+11>11 能摆成三角形。 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4.讨论并说明教材62页例3中的问题。 | 2.在能围成三角形的各组线段的后面画“√”。(单位:cm) (1)5、5、5。( ) (2)4、5、6。( ) (3)3、3、5。( ) (4)4、4、10。( ) 3.从A点到D点,有几种走法?哪种走法最近? |
三、巩固练习,应用反馈。 (12分钟) | 1.下面线段中哪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 3 cm 4 cm 6 cm 8 cm 2.有两根长度分别是2 cm和6 cm的小棒,猜一猜,与它们组成三角形的小棒的长度可能是多少厘米? | 1.独立找出答案,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再汇报,并说明理由。 2.先独立完成,再汇报。 | 4.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长4 cm和7 cm,那么第三条边可能长多少厘米? |
四、课堂总结。(5分钟) |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
|
教师批注 |
|
|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