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复式统计表 | 课型 | 新授课 |
设计说明 |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现实且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间接的学习有直接的生活经验支撑,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本设计在新课的开始,由学生熟悉的活动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让学生发现比较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在两个统计表中的不便,从内心产生合并统计表的需求。 2.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特征。 在教学中,有许多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遇到容易混淆的问题,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加以区别,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防止知识混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本设计引导学生经历由单式统计表合并为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讨论、填写、分析、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通过对比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之间的异同,体会用复式统计表描述数据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空白复式统计表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 1.出示教材例1男生最喜欢的活动统计表,请小统计员统计并填写。 2.出示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统计表,请小统计员统计并填写。 3.回答问题。 (1)最喜欢哪种活动的男生人数最少? (2)最喜欢哪种活动的女生人数最多? 4.引导学生思考:观察两个统计表很不方便,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入课题并板书) | 1.小统计员统计并填写。
2.小统计员统计并填写。
3.观察两个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4.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1.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填写在下面的记录单上。 |
二、尝试探究、感知基本方法。(23分钟) | 1.组织学生观察填好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互相交流这两个统计表有什么共同点。 2.说明:为了便于比较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人数的多少,可以把两个表合并,鼓励学生尝试合并。 3.用课件演示并向学生介绍复式统计表的意义。
4.引导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5.组织学生填写复式统计表。 6.鼓励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教材37页统计表下面的三个问题。 7.组织同学交流:观察对比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找出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 1.认真观察两个统计表,明确:这两个统计表都是单式统计表,并且统计的活动是一样的。 2.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尝试合并。
3.仔细观察大屏幕,初步接触复式统计表,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像这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表就叫复式统计表。 4.明确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5.把调查的数据填在复式统计表中。 6.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三个问题。
7.观察对比后得出:单式统计表只能反映出男生或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情况;复式统计表不仅能反映出所有学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情况,还便于进行数据间的比较。 | 2.下面是希望小学三(1)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每人限选一种) (1)女生最喜欢( )的人数最少。 (2)男生最喜欢( )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开展体育活动,你想怎样安排? 3.下面是实验小学四年级四个班的种树情况。 一班种松树22棵,杨树26棵; 二班种松树20棵,杨树24棵; 三班种松树24棵,杨树21棵; 四班种松树23棵,杨树20棵。 (1)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表。 (2)( )班种树最多,( )班种树最少,两班相差( )棵。 (3)四个班共种松树( )棵,共种杨树( )棵。 |
三、应用知识,巩固练习。(10分钟) | 1.完成教材38页2题。 2.完成教材39页3题。 通过调查,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整理信息。 | 1.分析题意后,独立完成。 2.调查本班同学,完成数据的统计,并解决问题。 |
|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 |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
|
教师批注 |
|
|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