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注重直观演示,引导讨论交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二年级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理解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本设计注重教师在黑板上直观演示,讲解算理,采用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分组观察算式,发现问题、讨论算法、总结算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探究新知。
由于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因此本节课注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带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说出各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12-7+4= (2) 8+(9-6)=
12-(7+4)= 8+9-6=
2.提出问题。
(1)观察每组题中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运算顺序和结果却不同呢?
3.引入新课: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算式里有小括号,我们也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板书课题: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复习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教学计算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发放课堂活动卡辅助完成教材49页例3的教学。
(1)课件出示例3第一题:7×(7-5)。
(2)鼓励学生试着用脱式独立计算,完成此题。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后汇报)
(3)课件展示学生汇报的结果。
方法一: 7×(7-5)
=7×2
=14
方法二: 7×(7-5)
=49-5
=44
(4)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讨论:哪种方法正确,哪种方法错误?为什么?
(学生观察比较、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预设
生1: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因为我们一年级就学过,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生2:第二种方法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而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5)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混合算式,要注意什么?
(学生组内讨论后,全班交流)
生:要注意题中有没有小括号,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如果没有小括号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6)教师进行示范并板书。
7×(7-5)
↓
=7 × 2
=14
(7)教师说明: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与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2.反馈交流,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说说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3)教师小结:算式里带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完成例3第二题。
(1)课件出示例题:(77-42)÷7,学生独立计算。
①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你是怎样计算的?
②全班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提问:计算带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按什么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思考并汇报)
(3)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进行板书,并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设计意图: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小括号的必要性,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比较,理解小括号的意义,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49页1题。
(1)引导学生观察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讨论、交流带小括号的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2.完成教材49页2题。
引导学生找出每组算式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50页4、5题。
板书设计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例3 7×(7-5) (77-42)÷7
↓ ↓
=7×2 =35÷7
=14 =5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