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设计注重让学生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顺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解题思路和过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1.注重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解题思路和过程。 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本设计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组织学生充分表述解题的思路,在学生理解了“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基础上,结合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设置冲突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在引导学生解决例2时,仍然注重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解题思路,再列出算式。由于例2含有两级运算,因此学生列出的算式会呈现几种不同情况,由学生的解答入手,抓住冲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讨论,进一步体会规定保证结果唯一及追求数学表达简洁的目的,使学生深入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计算题。 (1)用竖式计算:45+37= 90-48= (2)指名板演,并说出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2.出示口算题。 (1)口算下面各题。 2+4+3= 30+40+20= 2+30+5=
70-30-20= 17-7-5= 14-9-2= (2)引导学生思考:连加、连减算式要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那么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自主探究,总结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1.出示教材47页例1主题图。
(1)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图中的同学们在做什么。 (学生观察,互相交流)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思考: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3.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4.全班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 (2)每组派代表展示算法,并汇报计算方法。 预设 生1:因为要求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就要先求中午时阅览室有多少人,所以先列式计算53-24=29(人),中午有29人,再加上下午来的38人,就可以求出下午一共有29+38=67(人)。
生2:要求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要先求中午时阅览室有多少人,再加上下午来的人数,就是下午阅览室的人数,列综合算式是53-24+38=67(人)。 (3)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汇报。 预设 生:不同点是第一个算式是分步计算;第二个算式是综合算式。相同点是都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4)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组内说一说为什么先算减法,后算加法。 5.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理解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6.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时,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