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设计
课题 | 平均分 | 课型 | 新授课 |
设计说明 | 1.创设情境,激活经验,促使生成多样化的分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本设计引入具体生活情境,通过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除法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在已有“数的组合”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动手分一分,促使学生生成多样化的分法,为下一步学习平均分奠定基础。 2.加强比较,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加以区别,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设计在学生进行动手分配以后,设计了展示不同的分配结果的环节,让学生观察比较,思考哪种方法更公平,说一说公平的分法有什么特点,通过从“形”到“数”等多方面比较,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糖果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6分钟) | 1.课件出示教材7页情境图:仔细观察画面,从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2.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是怎样分这些食品的呢?哪种分法才合理呢? 3.导入新课。 | 1.观察后汇报:同学们要去参观科技园,买了很多食品,他们正在分这些食品。 2.思考后交流汇报:应该每人分得的一样多才合理。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1.填空。 6=( )+( ) 6=( )+( )+( ) 6=( )+( )+( )+( )+( )+( ) |
二、操作实践,体验过程。(20分钟) | 1.引导学生回忆6的组合。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教材8页例1,体会平均分。 3.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哪种分法比较合理?为什么? 4.总结得出结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平均分) 5.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平均分。 (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教材8页1题,说一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组织学生完成教材8页2题,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对平均分的理解。 6.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教材9页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7.引导学生比较各组不同的分法是不是都是平均分。 8.引导学生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完成教材9页“做一做”。 | 1.说一说6能分成几和几,并完成学情检测卡。 2.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分糖果,然后汇报分法。 分法一 1 1 4 分法二 1 2 3 分法三 2 2 2 3.观察、比较,引发思考:第三种分法每份都是2颗,都一样多,这样分比较合理。 4.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组内动手分配,交流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5.用数学语言表述平均分。 (1)独立完成,组内说明方法,再全班汇报。 (2)先自己动手分一分,再学习用数学语言描述自己分的方法:一共有16片枫叶,每4片一份,平均分成了4份。因为每份都是4片,一共是4份,求一共有多少片枫叶,就是求4个4是多少,所以用4乘4,等于16片。 6.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分一分(用小棒代替橘子)。然后汇报结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7.各组汇报分法,然后比较得出结论:无论怎样分,只要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最后是每份3个。 8.独立完成,然后汇报结果: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5盒。 | 2.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是的画“√”,不是的画“×”。 ◆◆ ◆◆◆ ◆◆ ◆◆ ( ) ★★★ ★★★ ★★★ ( ) 3.先圈一圈,再填空。 ○ ○ ○ ○ ○ ○ ○ ○ ○ ○ 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 )个。 4.分一分。 15个草莓,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 5.先用12根小棒分一分,再填空。 (1)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 (2)平均分成3份,每份( )根。 (3)平均分成4份,每份( )根。 (4)平均分成6份,每份( )根。 |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高。(10分钟) |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完成教材11页1题,并说明理由。 2.指导学生动手画一画,完成教材11页2题,小组内交流分法,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句表达结果。 3.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 1.完成教材11页1题,并说明理由。 2.亲自动手画一画,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并汇报分的结果:把9个笑脸平均贴在3条线上,每条线上应贴3个。 3.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分法及分的结果。 | 6.填空。 (1)6个,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 (2)6个,每个小朋友分3个,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 |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 | 1.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 |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探究过程,说说自己的收获。 |
|
教师批注 |
|
|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